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670歲人智力下降

670歲人智力下降

發布時間:2022-08-11 08:45:23

『壹』 我們的智商多少歲開始下降

參考:
研究人員表示,記憶力和其他大腦能力從45歲開始走下坡路,這比以前認為的更早。這項重要研究顯示,記憶力、推理和理解力等大腦能力從中年時期開始下降,而不是從60多歲開始的。專家表示,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通過它我們知道,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通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項重要研究顯示,記憶力、推理和理解力等大腦能力從中年時期開始下降,而不是從60出頭。專家表示,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通過它我們知道,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通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大腦能力,另外一些人則可通過葯物避免智力進一步下降。隨著人口老化加劇,到2035年將有四分之一的英國人超過65歲,醫生稱:「認知老化將是本世紀面臨的一大挑戰。」法國流行病學與人口健康研究中心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超過7000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研究。該研究主要著眼於在倫敦工作的年齡在45歲到70之間的文職人員,從1997年到1999年間開始對他們進行認知測驗。
10年間3次測量他們的認知功能,用來評估他們的記憶力、詞彙量、聽力和視覺理解能力。分配給他們的任務包括:根據回憶默寫以「s」開頭的單詞和動物名字,越多越好。該研究發現,除了詞彙量以外,任何年齡段的人的所有認知方面的得分都在下降,而且有證據證明老年人下降的速度更快。45歲到49歲的男性在10年後推理能力下降3.6%,而65歲到70歲的男性下降了9.6%。女性相同年齡群的下降概率分別是3.6%和7.4%。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在線雜志《英國醫學》上。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阿卡娜-辛格-馬訥斯博士表示,有關智力何時開始下降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一些研究人員斷定,沒有證據可以證明60前存在認知問題。但是該研究反駁了這一觀點。她說:「45歲到49歲之間的中年時期認知能力的下降已經顯現出來。除了詞彙量以外的所有測試結果顯示,任何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的認知能力都下降很大。」該研究指出,痴獃等疾病被認為需要至少20到30年的演變過程,但是通過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臟健康,可以推遲疾病發生。
該研究稱:「有越來越多的一致意見認為『對心臟有好處的事情也對大腦有好處』,盡早控制運動和心血管風險因素是臨床實踐和公共衛生的關鍵目標。」醫學和其他醫療介入在年輕時產生作用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可以把它應用於那些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比平均水平更快的人。以前的研究指出,大約半數被診斷出輕度認知障礙(MCI)的人都會發展成老年痴呆症。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存在認知或記憶問題,但是情況比與年齡有關的記憶力下降更重,比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情況更輕一些。

英國老年痴呆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負責人西蒙-里德雷博士說:「專家認為,老年痴呆症(導致痴呆的最常見原因)從中年開始。雖然這項研究並未著眼於痴呆,但是繼續追蹤這些試驗參與者,看一看哪些人最終發展成這種情況將會很重要,這或許對了解更大規模的類似研究有幫助。以前的研究顯示,中年時期的健康對與年齡有關的痴呆有影響,這些發現為我們堅持新年決定提供了新動機。雖然我們至今還沒有一種方法一定能達到預防痴呆的目的,但是我們知道,只要改變生活方式,例如堅持健康飲食、不抽煙、定時量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就能減少患這種疾病的風險。英國有82萬人的生活受到痴呆的影響,因此投資這方面的研究,尋找預防和治療痴呆的新方法很重要。」
英國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Alzheimer'sSociety)的安娜-科貝特博士說:「這項大規模重要研究為有關什麼時候認知能力開始下降的爭論提供了重要信息。然而,該研究並未告訴我們是否這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會發展成痴呆,或者醫生查找這些早期變化是否可行。現在還需進行更多研究,以便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大腦里的可測量變化發展到什麼程度,會有助於我們提高痴呆診斷的准確性。早期診斷非常必要,因為通過潛在的適當治療,能大大提高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貳』 人老了智力為什麼會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出生時就有的那10億左右的腦神經細胞,每10年約減少5%,與此同時,樹狀突起也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 人老了,記憶比自己年輕時差,比身旁的中、青年人,更自愧不如。但在生活中出現了碰見熟人記不起姓名,自己說過的話,自己又三番五次地說,別人說你啰嗦時,就發出了忘事了、腦子不管用了的感慨。 成年人隨年齡的增長,記憶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可是記憶下降的程度,每個人的表現卻有很大差異,有的人雖然年齡很高卻記憶仍好,被周圍人譽為「電腦」。也有人未老先衰,整日丟三落四,如上街買東西忘帶錢,回家找不著門等,這種情況出現後,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過去經歷過的事物或情景在人腦中的重現,心理學上叫做記憶。一個人如果沒有記憶或記憶力下降,就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認識外在世界。大家都知道記憶是大腦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出生時就有的那10億左右的腦神經細胞,也在逐漸減少。有人研究,每10年約減少5%,與此同時,神經細胞互相聯系的樹狀突起也隨年齡的增高而減少,神經細胞相互之間傳遞信息的乙醯膽鹼和乙醯轉換酶也在減少。總之,神經細胞數目和樹狀突起的減少是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的物質基礎。老年人記憶力的輕度下降是一種生理現象。 老年人記憶減退究竟有哪些因素呢? 一是疾病因素。老年人易患的動脈硬化症、高血壓、糖尿病等,會影響大腦神經系統功能,影響到腦細胞營養的供給,使腦細胞活力不足,智力逐漸衰退。特別是人在中年時期若患上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症,進入老年後將成為老年痴呆的高發人群。而影響智力的這些疾病多由於不良生活因素所致。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是避免老年期發生智力下降的有效措施。 二是遺傳因素的作用。遺傳因素對人的影響是廣泛的,能導致多種疾病和生理異常現象,對智力的影響亦不例外。在同一家庭里,一些人往往進入某一年齡段後,甚至在中年時期就出現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等非正常現象,這大都是由家族遺傳性因素所造成。這種性質的老年性記憶力減退,在生活中並不多,但其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三是自我認同的結果。人到老年,尤其是剛離開工作崗位退休之後,不免產生暮年將至、人進老年萬事休的頹廢心理。加之因「人老糊塗」的傳統觀念和許多事情的影響,在一些人的潛意識中,自覺和不自覺地接受了「老」的事實,感覺腦袋瓜越來越不聽使喚,一切都不行了,平時懶得動腦用腦,致使大腦長期處於抑制狀態,腦細胞缺少刺激,腦功能得不到利用和強化,造成腦逐漸老化、衰變。再加上老人在生理和感官上發生一系列障礙,如腿腳不便,聽力、視力下降,因病長期卧床等,使得老人減少了與外界的接觸,加速了智力的衰退。 四是社會因素的影響。在西方有些國家,人進入老年,往往被公認為「老朽」,老人在社會上得不到公正的對待,加之西方社會人情淡薄,老人成了社會以至家庭「多餘的人」,老人由此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對社會漠不關心,對新知識、新事物懶得關注,進而造成生理和智力迅速老化。而中國、美國科學家的合作研究表明,東方社會(尤其是中國)有尊重老人的歷史傳統,老人就少有智力衰退的表現。中國老年人的智力「得分」明顯高於美國。 專家提示……大多數人都會隨著衰老而越來越健忘

採納哦

『叄』 老年人智力在衰退嗎

對智能的發展與衰退的過程進行縱向研究,結果顯示,人的智能一般在20歲左右時 達到最高峰,以後逐漸開始下降。50歲時下降10%,約相當於16歲時左右的智力,60 歲時下降20%,約相當於12歲時的智力,70歲時下降30%,約相當於10歲時的智力。 但智能本身存在著個別差異,功能差異和質量差異。對老人採用WAIS成人智力量 表進行測試,結果表明,老人的動作性(或稱非言語性)智力成績下降較為顯著,若 以60-64歲為基準的衰退率,那麼,到70-74歲時下降25.6%,到80-84歲時下降 40.7%;而相對而言,語言性智力在60歲以後還保持較好,直至80-84歲時才下降較為 明顯。如果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卡泰爾(k.b.cattell)的理論,人的智力可以分為液態性 智力(fluid intelligence,GF)和結晶性智力(grystallizedlintelligence,GC)兩種,具體來 說,前者就是採用不定答案式題目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層次,不定式題目所代表的 是一些新奇變異的情境,受試者必須隨機應變,並運用形象思維來解決問題。液態性 智力的高低主要與個體的神經生理功能發展狀況有關,老年人由於腦神經功能的退行 性變化,故液態性智力受到較大影響。而所謂結晶性智力則是指採用固定答案式題目 智力測驗所測得的智力層次,固定答案式題目所代表的是一些事實性資料的記憶,辨 認和理解,而不需要隨機應變解決的問題。結晶性智力的高低與個體知識的多寡,受 教育的程度和學習的機會,與抽象思維有密切的關系。老人一生經驗豐富,閱歷深 廣,因而結晶性智力保持較好。據研究,液態性智力測驗成績隨增齡,每隔10年下降 3.75%,而結晶性智力反而增長3.64%。

有人對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文學,美術,音樂等各個領域中的名人進 行過年齡統計分析,結果顯示,60歲以後出成果人數最多的領域從高至低依次為:哲 學,醫學,美術,文學,自然科學等。可見,凡與人生閱歷和經驗豐富關系密切的領 域就越大器晚成。

不少學者認為,過去運用橫斷法(即將各種年齡層次被試的測驗成績進行比較)來 研究人的智力變化,認為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而減退,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結論。因為這 種方法容易混淆年齡的因素和人群因素對智力的影響,事實上,出生年代不同的人其 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的機會可以有很大的差異,而這種社會歷史和所受教育的差異對智 力的影響甚至遠遠大於年齡因素的影響。換而言之,測驗中老人的智力不如年輕人, 這不一定只反映了年齡帶來的差異,而是還可能包括了生活經歷和受教育等因素的影 響。事實上,如果老人自己將現在與過去相比,其智力下降並不明顯。運用橫斷法和 縱向法相結合的序列方法來研究智力的變化,結果顯示,說老人的智力隨增齡變化而 下降是不科學的,老人的智能反而還有很大的可塑性。有人對30名平均為69歲的老人 在一個月內進行八次教育訓練,結果顯示他們的液態智力隨訓練次數逐漸增加。對58 名平均為70歲的老人進行圖形關系訓練也能明顯地提高老人液態智力測驗的成績。可 見,活到老,學到老,是可以增進老人的智力水平的。心理學家鮑爾特斯(Baltes)和 維利斯(Willis)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認為在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各個年齡階段上實 際運用和表現出來的作業成就僅僅只是最大潛在智力的一部分而已,經過學習和訓練 後就能夠把潛在保存的智力轉變為運用中的智力。老人由於社會角色的轉變,無所事 事,潛在保存的智力尚未完全發揮出來。所以,經過學習,訓練和激勵,可使老人的 智力水平發揮得更好。 此外,某些老人的智力明顯減退,可能是由於腦血管等其它疾病所造成的,而非智 力本身的問題。

『肆』 人到多大歲數智商就下降了

智商有兩種~
一種是很久以前用的,叫比率智商,是比納提出的。就是用心理年齡(也叫智力年齡)除以生理年齡(就是真實年齡)再乘以100得到的一個數值。這種演算法的平均數是100,但可能會出現極大的值。歷史上比率智商最高的是一個美國的小女孩,高達200+。但人們發現這種演算法並不準確,而且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智商和年齡的關系~~
當年齡增加時,智力水平也增加,所以智商基本上維持不動。但進入成年後,智力水平已經不再提高(因為已經很高了),而年齡還在增加,這時智商會下降!!到了老年時,人的智商竟然降到比兒童還低,可是老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要強於兒童。於是這一比率智商的定義被認為是有問題的。
另一種就是現在常用的,叫離差智商,是韋克斯勒提出的。統計上的衍生物。全人類中年齡相同的人的智商呈正態分布。經過測量,這個正態分布的平均數是100,標准差是16(也有理論認為是15)。而學過正態分布就知道,正態分布雖然沒有上下限,但在正負三個標准差外就基本上沒有取值了,可以粗略地認為極限就是正負三個標准差。所以人類智商分布是從100-16*3到100+16*3,也就是52到148。當然會有極其個別的情況出現~~比如腦癱就很低,而天才就很高,但比起比率智商,已經得到很大改進。
剛才說了離差智商是按不同年齡組的人來測量的,所以就把年齡和智商之間的關系分離開來,比率智商中存在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智商和年齡沒有太大關系。智力水平和年齡倒是有關系。在兒童期,智力水平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有點像正比關系,到成年後,智力水平到達高原區,維持不動,年齡繼續增加,兩者之間沒有什麼關系。到老年,智力水平會有小許下降。

但有人也不同意這一觀戰,分歧就在於智力的定義。
有人認為智力是教育的結果,如果一個人沒有接受過教育,那麼智力水平就很低,但一旦接受了教育,水平會有大幅提高。從這個角度來說,智力的定義並不完善。
另一個攻擊來自於智力的分類。智力不僅是教育的結果,還有個人經驗的作用。比如老年人雖然不再接受教育,而且認知能力也下降,但因為他們積累了大量生活經驗,他們解決日常問題的能力反而比學歷高的年輕人要強。所以智力應該包括更多的東西。

『伍』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得腦痴呆或腦萎縮

所謂老年痴呆是指由許多原因引起的老年人的痴呆。所謂痴呆是記憶力、注意力、定向力障礙。進而出現認識功能障礙,如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維及綜合能力的障礙,從而發生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下降、隨著病程進展,智能進行性衰退,最後達到顯著的痴呆。

引起老年人痴呆的原因

從臨床角度來看,主要有兩種老年痴呆最為常見:一是腦血管病性痴呆;二是老年性痴呆(阿爾茨海默Alzheimer病)。前者是由於腦血管病嚴重發展的後果,後者至今原因不明。

腦血管病性痴呆主要發生於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皮質下白質腦病、多發性腦梗塞。多伴有偏癱、半身感覺障礙、失語症。病前多年往往有高血壓病、全身動脈硬化、高血脂症及糖尿病等。頭部CT及MRI(磁共振)均顯示有明顯的相應病變。病程相對迅速,病情呈階梯式進展。老年性痴呆多發生60-70歲的人群,且年齡愈大發病率愈高,如60歲組患病率為2%-3%,70歲組為7.9%,80歲組為32%。本病患病有遺傳因素,本病家家庭發病率為20%-25%。其病程較緩慢,精神症狀進行性加重。頭部CT及MRI顯示普遍性腦萎縮,但以頂、前額最為顯著,腦回變平,腦池增寬,晚期可有皮層下萎縮,腦室擴大。

針對不同的病因,這兩種痴呆的治療及預防也不一樣。

腦血管病性痴呆的治療及預防

主要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及發展,首先針對性的預防及治療腦血管病性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症及禁煙酒等。這就要求持之以恆的治療高血壓,生活規律,飲食合理,樂觀的心態,規律性運動及合理的用葯。如長期應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葯物(如阿斯匹林)及降脂葯物等。把以上幾種危險因素控制在正常或較輕的范圍內,就會大大減輕腦血管病的發生。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生腦血管病要分秒必急的迅速地送往醫院,即時確診及恰當治療。如急性梗塞必須在時間窗(6小時)內,及時准確的應用溶拴或抗凝治療,以大大減輕已造成腦損傷的程度,減少致殘率,減少痴呆的發生。也應採取中西醫結合療法,除葯物外,針灸、按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對已經發生腦血管病性痴呆,則繼續應用抗動脈硬化葯物,配合生活條理,適當活動,合理的飲食及注意體育鍛煉等。

老年性痴呆的治療及預防

困本病原因不明,治療及預防缺乏明確措施。目前,試用治療的方法有腦血管擴張葯(如尼莫地平、腦通、喜得鎮等),提高腦內乙醯膽鹼水平的葯物(如卵磷脂,膽鹼脂酶抑制劑及間接加強腦內膽鹼功能的葯物,如腦復康、生長因子等)。也有人提倡應用維生素sB12及葉酸治療。

老年性痴呆的預防方法仍處在探索階段,生活規律,良好的心態,合理用腦,合理飲食,加強體育鍛煉及增加社會活動及人際交往等會有一定成效。

隨著科學的飛速進步,老年痴呆正日益引起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腦科學研究在國際、國內為重要課題,其成果定會造福病人和人群。

老年性痴呆早發現
許多人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一過50歲,就覺得記憶不行了,以前看一眼、聽一次就能記住的東西,現在特別愛忘。雖然有時覺得該想點辦法,可常常是一句「老了,腦子不行了」之後,便不會太在意了。也許您不知道,這樣有時會耽誤大事,本可以早發現、早治療的老年性痴呆卻錯過了最佳的防治時機。
美國前總統里根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在90年代初,里根就有記憶下降的徵兆,比如忘記剛說過的話。有次聊天中他女兒說起里根演過一個電影角色,里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不出一年,里根就被診斷為老年性痴呆,可已過了疾病的早期。最後,他除了認識夫人南希外,誰也不認識了,甚至不記得自己擔任過兩屆美國總統。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有葯物能夠對老年性痴呆進行治療,並有望在疾病早期用葯來延緩疾病的發展。
老年性痴呆是常見的一種能夠引起記憶力、計算力、語言和認知思維能力等智能障礙的神經變性疾病,記憶力下降是其核心症狀。老年性痴呆通常起病緩慢,最初表現一般不很明顯,以後在5~10年內病情逐漸加重直到死亡。
本病臨床上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表現一般是忘性大,通常也能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所以經常不被病人和家屬注意。此時老人突出的症狀是記憶(尤其是短期記憶)障礙,病人總愛忘記剛發生過的事情,而對以前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卻記得頗清楚。家屬有時還會誤認為病人記憶力不錯。具體表現舉例如下:1、隨做隨忘,丟三落四。做菜時已放過鹽了,卻不知道放過沒有;明明鎖了門出去,半路上卻又覺得門沒鎖;上街去買菜,忘了拿籃子或錢;本來去接孫子另帶買瓶醋,孫子接回來了醋卻沒有買。
2、詞不達意,嘮里嘮叨。本來想表達一種意思,說出來卻是另外一種意思,對一件事總是反復不停地說。
3、忘記熟人的名字。走在街上,明明是老熟人卻叫不出對方的名字。
4、多疑猜忌。自己東西找不到了,總懷疑別人。
5、情感冷漠。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甚至對過去很感興趣的事情也覺得索然寡味。
6、計算力下降。上街買菜,挺簡單的賬算起來很費力,甚至根本不會算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性痴呆早期,盡管有明顯的記憶力下降,語言空洞,概括和計算能力有損害,但仍有不少病人能繼續工作,這是由於在做很熟悉的工作,只有向他提出新的要求時,其工作無能才被發現。有一位高中物理特級教師高老師,在退休前一年,就有同事反映其講課質量比過去差,他則認為同事嫉妒自己。此時,這位特級教師的兒子辦了一所私立學校,於是高老師退休到私立學校任教,繼續教物理。同學們反映很多,說高老師講課經常將已說過的話翻來覆去地說,同學提問經常回答不出來。高老師的兒子不得不親自調查其父親的講課能力,結果在醫院高老師被醫師診斷為老年性痴呆。醫師說,其實在兩年前高老師就丟三落四,而且常常叫不出老同事的名字,那時就該到醫院看病。
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則遠記憶和近記憶都明顯受損,如忘記用了多年的電話號碼,記不住自己哪年結婚。有些老人表現出明顯的性格和行為改變,如以前脾氣溫和、為人寬厚,現在變得脾氣暴躁、心胸狹小;以前脾氣很壞,現在卻特別聽話。多數病人表現為對周圍的事情不感興趣,缺乏熱情,不能完成已經習慣了的工作。有些病人表現為不安,如無目的地在室內走來走去,或半夜起床到處亂摸,開門關門搬東西等。有些病人走得稍遠一點就有可能迷路,有的甚至在很熟悉的環境中迷路。
到晚期,病人不認識周圍環境,不知年月和季節,算10以內的加減法都有困難,日常生活需要照顧,最多隻能記起自己或配偶等一兩個人的名字。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可以以較小的費用,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當你身邊的老人出現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丟三落四、神情淡漠、嘮叨多疑等現象時,不要以為是正常的老態,應及時找專業醫師診治。

老年性痴呆的預防措施

1 生活起居

1.1 生活有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堅持午睡,看電視時間不可過長,有適度的性生活。

1.2 飲食要清淡,品種多樣化,保證蛋白質的供應,多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品,少吃動物脂肪,飲食要低鹽、低糖、控制鋁的攝入。節制飲食,不可過飽。戒煙、適量飲酒。

1.3 積極用腦,勞逸結合。一般連續用腦1小時後應休息15分鍾。腦力活動多樣化,如看書、下棋、做智力游戲等,或到老年大學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患者如有睡眠障礙,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逐步改善睡眠狀態,才能有利於智力恢復。

1.4 作適當的體育鍛煉,循序漸進,適可而止,切忌劇烈運動。

1.5 保持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及舒適美觀的居室環境,並可在家中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如養花、養魚、畫畫等。

2 情志調養

2.1 保持樂觀的情緒,多參加集體活動,多接受外來的有益刺激,以延緩腦功能減退。如:讀書、看報、下棋、聽音樂等,對防止精神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2.2 多與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2.3 創造和睦的家庭環境,建議與子女同住,保持情緒的穩定,盡量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

2.4 注意進行智力訓練,其中包括記憶力、理解力、計算力、定向力。

3 氣功療法

氣功是一種通過調氣、寧神,達到自我身心鍛煉和強身健體的活動。人體入靜後,神氣藏於心,精氣歸於腎,魂歸於肝,意守丹田,使腎精充足,上填髓海,使腦髓充實,靈機記憶得以恢復。現代研究發現:氣功可使大腦皮層細胞電活動有序化,協調大腦兩半球的功能,為大腦活動提供良好環境,挖掘大腦潛力,調整植物神經功能,創造最佳情緒,增進智慧。

4 按摩療法

按摩健腦就是運用手掌、手指或簡單器械,在體表一定的部位,施以不同手法的按揉,使經脈宣通,氣血調和,達到醒腦安神,通利關竅,增進智力的目的。

4.1 按摩百會穴:以食指左右旋揉輕壓百會穴50次。

4.2 按揉足三里穴:以拇指或中指左右旋揉輕壓兩足三里穴各50次。

4.3 按摩湧泉穴:坐在床上,抬起右腳,以左手順、逆時針方向各按摩湧泉穴36次,然後以同樣的方法按摩左腳的湧泉穴。

4.4 按揉內、外關穴:將右手拇、食指按在左手臂內、外側正中腕橫紋上2寸的內、外關穴上,順、逆時針方向旋揉36次。以相同的方法旋揉右側內、外關穴。

4.5 按揉勞宮穴:以一手拇指按壓或按揉另一手勞宮穴2~3分鍾,然後交換雙手,重復上述操作。

4.6 乾洗臉:將兩手平放於臉上,五指並攏。
老年痴呆有幾種類型和如何選用中西葯
老年痴呆是大腦慢性功能障礙,起病較隱蔽,早期不易發現。由於老年人口不斷增長,老年痴呆的病人也逐漸增多。6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10%的人群不同程度的患有痴呆,而80歲以上則佔有20%左右的比例。

老年痴呆的症狀根據類型不同其表現各異。

阿茨哈默氏痴呆:1906年阿茨哈默醫生首次報告一名老人發生進行性痴呆,伴有失語、遺忘等症狀,且腦組織中發現特有的老年斑和神經原纖維變性,於是將這類病稱為阿茨哈默氏痴呆。本病以近事易遺忘,而幾十年前的事還能記憶猶新,病情逐漸發展,對往事亦遺忘為特點,且出現易怒,睡眠秩序顛倒,言語單調,喃喃自語,判斷障礙。如褲子當上衣穿,對時間、人物和地點的定向力發生障礙,不認家門,四處遊走等。晚期還可有口、面不自主動作,如吸吮、噘嘴、厭食或貪食,大小便沾滿全身。

血管性痴呆:多伴有高血壓,有反復多次的小卒中發作,一次比一次加重,易激動、記憶力減退、頭痛、心悸、食慾不振、睡眠欠佳,甚至偏癱、肢體麻木,腦CT檢查可發現腦梗塞、腦出血病灶,漸漸形成血管性痴呆。

目前,尚無特效葯物治療老年痴呆,但可選用下列幾種葯物來改善腦血流量,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這些葯物據病情可單用或配合用。

吡拉西坦(腦復康),每次0.8一1.6克,每日3次,口服,可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缺氧,促進思維記憶。一個療程為6周,對輕中度老年痴呆有效,重度無效,與安定合用還可提高療效。

都可喜,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口服。本葯為大腦代謝促進劑,國外已廣泛使用,對智力恢復有較好的作用,用得越早,效果越好。

長春西汀(卡蘭),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改善腦代謝,恢復腦細胞利用氧的能力,對血管性痴呆總有效率可達85%以上。

還可加服大劑量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以及煙酸、三磷酸腺苦、細胞色素C和中葯六味地黃丸等。

老年痴呆有哪些表現?

(1)記憶障礙:記憶力下降常常是本病的首發症狀,也是本病的突出症狀。早期從近記憶下降開始,常描述其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特別是對數字(如日期、年代、電話號碼)、人名、地名和不常用的術語記憶很差,甚至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存摺密碼也記不住,放置的東西立即忘掉位置。對日常小事也常常事過之後就忘記了,如昨天吃的什麼飯等。在家中常常忘了正在燒的水而燒壞炊具,炒菜忘了放鹽,或重復放鹽使菜鹹得不能吃。此階段對已熟悉的工作可能還能勝任,但學習新知識困難,工作稍有變動則難以完成,後期連遠記憶(過去發生的事件)也發生障礙,對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不能回憶,或胡亂回答問題,用虛構來填補他記憶中的空白。最後連親人也不認識。

(2)計算力下降:早期計算速度變慢,復雜的不能完成,逐漸出現計算錯誤,連簡單的也不會計算,買東西不會算帳。臨床上常讓病人計算100-7=?連續演算減7,如100-7=93,93-7=?......等,來判斷其計算力是否下降。

(3)空間定向障礙:表現為不能准確地判斷物品位置,伸手取物時未達該物而抓空,或伸手過遠將物品碰倒。放物品時不能正確判斷應放的位置,如不能將鍋或水壺准確地放在爐灶的火眼上,因放偏而致鍋或水壺歪倒掉到地上。回家時走錯方向,經常迷路,甚至在自己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間,不知哪個床是自己的。穿衣時分不清上下左右和正反,甚至把褲腿當衣袖。不會使用最常用的物品或工具,如反拿湯匙盛湯。不能畫出最簡單的幾何圖形。

(4)語言障礙:部分患者以語言障礙為首發表現。早期詞不達意,詞彙量減少,談話中因找詞困難而突然中斷,不能說出物品的名稱,或不適當地加入無關的詞彙或變換主題,給人以「說話東拉西扯」的感覺。逐漸所說的話不能使人理解,寫的信讓人看不懂,也不能理解他人提出的問題,不能參與交談。最後患者僅能發出別人不可理解的聲音,終至緘默。

(5)理解力和判斷力下降:表現為不能正確處理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大事被忽略,瑣事卻糾纏不清,工作能力下降。在臨床上,常用解釋成語的寓義、區別兩種東西的異同,以及出一些問題讓病人判斷應該怎麼辦等方法來測查病人的理解力、判斷力。如要病人解釋「『過河拆橋』是什麼意思」、「蘋果和香蕉有何相似處」等。

(6)情感與行為障礙:表現為坐立不安、多疑、易激動、淡漠、抑鬱、焦慮或欣快。可出現妄想、錯覺、幻覺,而出現沖動性的傷人、毀物行為。有的病人一改以往的生活習慣,變得不注意衣著,不修邊幅,甚至收集廢物。有的表現性慾亢進,糾纏妻子或其他女人,甚至發生不軌行為,有的經常無目的地來回走動。

痴呆晚期很容易診斷,但早期難以發現。因此,當老年人出現記憶力下降及情感改變後,應盡早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參考資料:http://www.wl120.com/jbdq/neike/laonianchidai/

『陸』 老年人的智力是指什麼

所謂智力,也就是指人的聰明程度,人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人的各種能力的總和。
智力分為兩類,液化智力和晶化智力。液化智力指比較直接依賴於生理結構,而不依賴於文化、知識的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如近事的記憶力、思維敏捷度、知覺操作技巧的智力機能等;晶化智力主要指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後天習得的能力,如對常識、詞彙的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人的「液化智力」機能一般在成年早期達到最高峰,以後隨年老而減退;而「晶化智力」直到五六十歲也不減退,有時還有所改善,只有在七八十歲後才略有減退。因此,那種不作具體分析,籠統地斷言「年老智必衰」,某些人甚至年未老便從心理上感到「智先衰」,不僅缺乏科學根據,而且也影響「老有所學」和「老有所為」。
人的智力發展和衰退的個體差異很大。這是由於影響人的智力發展和衰退的因素是多側面、多層次的。下面主要介紹個體因素、社會和環境因素。
1個體因素包括遺傳因素與年齡因素。人的智力是由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的。美國心理學家斯坦萊?霍爾說:「一兩的遺傳能勝過一噸的教育。」根據標準的智力測驗發現,就一般人而言(不包括科學家,發明家等智力優異者),人的智力在20歲以前是上升時期,以後便逐漸衰退。有人曾對7歲~92歲的832人進行智力測驗,結果表明,18歲時智力達到最高點,50歲時智力下降到15歲時的程度,80歲以後智力便急速下降。
身體條件也包括在個人因素中。老年人在學習和工作中所表現出的智力衰退,有些是由於非智力因素造成,如身體器官的老化、疾病,身體虛弱等,特別是由於老年痴呆病及腦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與健康老人相比,身體有障礙的老年人智力衰退的比例是相當大的。這里重點談一下腦和神經系統老化的問題。腦的老化及其對智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腦重量的減輕。據科學估計,20歲以後,人每天要死掉上萬個腦神經細胞。70歲的人其腦重量只有其青年期的95%,80歲時減少到90%。有人估計,高齡者的腦重量如與腦重量最大的年齡層相比,大約減少50~150克。大腦皮層的萎縮和腦神經細胞的減少是導致老年大腦重量減輕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組織的代謝水平,核糖核酸、蛋白質、脂肪質的含量和更新率都逐漸降低,再加上神經纖維的密度逐漸減小,神經傳導速度減緩、通路逐漸失靈,從而導致腦神經機能的衰退。因此,老年人大腦皮層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減弱,記憶力下降,思維的靈活性降低,對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減弱。
關於性別因素,無論在各個年齡階段,男女的智力都是有差異的。這一問題,尚待研究。
2社會和環境的因素。學歷、工作經驗、配偶、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人際關系都是影響智力的社會因素。
探求不同的學歷究竟會給老年期智力帶來何種影響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學歷會造成職業、社會地位和社會作用的不同。從整體來說,學歷越高,也就是說,直接受教育的時間越長,由於年齡增長所造成的智力衰退的速度就越緩慢,而且,學歷所帶來的影響,在老年婦女身上反映的要比老年男性強烈。
一般認為,能繼續工作的,身心都很健康的老年人,也能維持較高的智力水平。另外,老年人過去從事何種工作,也會影響到老年人的智力。總的來看,未擔任過管理職務的普通工人及過去從事體力勞動的老年人,智力衰退的幅度就比較大。
由於老年人身心機能的下降,活動范圍往往變得狹小,與社會接觸也逐漸減少,缺乏必要的交往及信息溝通,使老年人產生孤獨感、孤立感、障礙感等,多數會成為維持智力水平的不利因素。人到了老年期,智力確實有所衰退,但並非全部衰退。到底多大程度上是生理變化,有哪些是病理變化,分曉尚待研究。

『柒』 70歲老人的心理和想法

我認為70歲的老人就是嗯,內心都是特別孤獨的,都想著兒女能陪在他們身邊。該要多好啊

閱讀全文

與670歲人智力下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師長的播音稿 瀏覽:520
地藏菩薩是孝順 瀏覽:723
靜靜發呆得老年痴呆 瀏覽:927
70歲到80歲的男人 瀏覽:499
養老院有意願者服務 瀏覽:547
老年人總是腰酸吃什麼葯 瀏覽:922
兒子真孝順老太婆 瀏覽:513
正處級60歲 瀏覽:253
六安養老金發放基礎數多少 瀏覽:918
養老金不能按時到帳 瀏覽:136
15年退休金能拿多少錢 瀏覽:670
何鴻燊老年痴呆 瀏覽:851
8月退休按那年平均工資 瀏覽:137
君山哪個小區最適宜養老 瀏覽:621
老年痴呆症衣食住行 瀏覽:184
孩子指責父母憑什麼管她怎麼辦 瀏覽:545
硚口區老年大學官網 瀏覽:105
廣州市越秀區僑頣園養老院 瀏覽:452
海陽的養老金怎麼查 瀏覽:962
成都聖約翰養老中心怎麼樣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