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老人生活現狀如何
我國已經提早步入了老年社會,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總數額已經達到專1.74億左右,占人口的總比例達到12.78%,屬而且以每年800萬――900萬的速度在快速增加。老年人口數量的逐步擴大使得養老問題迫在眉睫,老年人的生活現狀也成為一個新的社會關注焦點。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增長,老年消費市場也日益引起重視,針對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的老年用品正在逐步增多。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老年市場提供的產品和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之間還存在差距,這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數量上的差距。我國目前的老齡人口已經達到了1.74億左右,根據國家老齡委的預計,目前我國老年市場的需求量應為1萬多億,現階段市場的供給量遠不能滿足,供求之間存在巨大市場空白;另一個方面是現有的老年產品與老年人真正需求的產品之間存在差距,產品種類不夠豐富、真正能滿足老年人需要的產品不多,這就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企業的競爭、發展空間。
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高低和自身的經濟能力及子女供養能力直接相關。現階段我國老年人,在吃飽穿暖的普遍層面上不存在太大的問題,但在生活品質保證、提升上,則相差很懸殊。
Ⅱ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他們還幹得動嗎
目前對於大部分農村人來說,農村多多少少都會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壓力。特別是一些偏遠農村地區,農村人沒有太多掙錢的方式,只能靠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勉強維持著。而對於農村這些老人家來說,自然不能放鬆等著子女來撫養自己,給子女們增加壓力負擔,所以都是自己能種地的就自己種些地,幹些活。這樣也是為了養活子女們有壓力負擔。
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是在挨餓中長大的,在他們那個年代,農村的主要收入就是莊稼,全家人都在指著莊稼吃飽飯 ,那個年代農業技術不發達,農民基本是靠天吃飯,雨水好的時候,下一年能過個好年,不好的時候溫飽都成問題,更談不上存錢了。
人口城市化將首先直接加快農村人口的老齡化,城市化過程中省際人口遷移更加劇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口的老齡化。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金,問題是農村的老人現在也沒有足夠的子女贍養他們。靠家庭成員贍養的農村老人佔比,僅從2000年49.7%降低至46.40%。
未來的農村老人最多也只有兩個孩子,他們的孩子又大概率會遷移到城市定居,現行的醫保政策區域分割,無法跨區轉移或攜帶,他們中的大多數無法隨子女進城,他們的養老怎麼辦?只能靠現在還能活動,給自己做點准備唄。
Ⅲ 當前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怎麼樣啊
長期生活在農村來和城市兩地自,在我們地區農村的老年人,生活上基本是吃穿無憂。但老年人業餘生活並不十分豐富,大致四種方式:一、雖然上了年紀,覺得在家裡還坐不住,繼續參加著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二、在家閑坐著,到時去地上搞點蔬菜種植和培育。三、到熱鬧的地方,幾個人一起坐下來閑聊一天半天的。四、到老年活動室去打打牌、打打麻將。上面這幾種方式都是男性為主,女性的比較單一,有人叫她們去念佛的去念佛念。一天佛八小時,三十元錢。不念佛就在家幹些家務。
城裡的老年人生活:如果有孫兒在上幼兒園、讀小學的,以接送孩子為主。買菜、飯做、搞家務。吃完晚飯後,有時間愛跳老年舞的「女性」去活動一下。愛狂街的,到外面去走幾步。業余時間看看電視,愛上網的玩一下電腦。有興趣的種幾盆花,養只小狗小貓。
Ⅳ 農村八十歲老人艱難挑水,為什麼四個兒子無一人願贍養
農村80歲的老人,一個人獨自艱難的挑水,四個兒子都不養,我認為就是兒子養多了,每一個人都想推脫,他們就是一個看著一個去養。
這種思想和思維模式就導致了沒有任何的一個兒子上前去照顧老人,老人的心裡肯定非常難受的,人們經常說養兒防老。可是他的四個孩子卻是這樣對待老人,真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在」這種現象在農村還是很多的。基本上的老人,面對兒子不贍養自己的這種行為。農村的很多老人現在都是把自己的兒子告上法庭,讓法庭來判決。作為兒女的就應該多照顧父母,畢竟他們給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的。
Ⅳ 農村老年人現狀
農村老年人生活之現狀
農事聊齋
2018-08-14
關注
農村,大部分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沒有喪失勞動能力都沒有閑下來,他們只要身體硬朗有的干著自家責任田的農活,有的在附近打工,甚至有的在干著建築之類的重體力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攢點零花錢,少給兒女添麻煩。也許你會問,他們幹了大半輩子,難道沒有攢下養老錢嗎?對了,他們還真的沒有錢,原因就是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就是能乾的時候掙的錢都給兒子蓋房,結婚用的所剩無幾,不欠點外債就算不錯了。相比城市中的老人真是天壤之別,城裡的老年人他們大多數是散散步,打打太極拳,跳跳舞,還有的養鳥,下棋,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因為他們有退休金,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那麼農村老年人為什麼不能放下地里的活安享晚年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農村老人的真實生活處境:
首先,農村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和兒女分開生活的,這部分老人身體狀況良好,能獨立完成地里的活,不用托累兒女,但是為了讓兒女在外安心打工,家裡一切瑣事都得管。然而,歲月不饒人,這么大的勞動強度,他們又能為兒女支撐幾年呢?
再者,還有一部分老人,他們和兒子一起生活,但是已經不能從事田間勞動,而年輕人還要外出打工,所以家裡的一切大事小事自然落在老人們身上。如果家裡再有倆不懂事的小孩,那更是累上加累,看著老人力不從心的樣子,心裡真是五味雜陳,但也無可奈何。日子還要一天天熬下去,能撐到什麼時候算什麼時候。
最後一種情況是沒有了勞動能力的老人,他們生活上需要照料,精神上需要安慰,這種情況年輕人就不能去外地打工了。但也有年輕人不在身邊,老人突發狀況,不能很快就醫的情況發生。年輕人既要掙錢養家,還要看護老人,處在兩難境地。另外由於現階段的社會環境,至使人的自私心理膨脹,親情淡漠,導致老年人的養老處境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是全社會不能忽視的問題。
總之,農村老年人沒有城裡老年人那麼豐富的精神生活,大多數都是能幹多少干多少,直到干不動為止。如果這種現狀不能改變,老有所養就是一句空談。老齡化日趨加劇的問題如何化解,是擺在我國政府面前的重要問題,怎樣讓老年人有尊嚴的老去,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親愛網友,您有什麼好的建議不妨說出來,為了我們的老人,也為了即將老了的我們,諫言獻策,老有所養的問題,該解決了
Ⅵ 農村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他們為何不安心養老
農村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他們為何不安心養老?為了進入城市,農民們盡了最大努力維持自己的生活。在家鄉照顧他們的父母是極其困難的。因此,很難給養老金,更不用說個人護理了,這使得80多歲的老人不得不在農村務農。當然,農村並不是那麼令人無法忍受,也不是所有八九十歲的老人都要在田裡勞動,但農村養老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大力提高農村養老服務水平,還要大幅提高農民的養老金水平,讓農民有錢能買到更好的養老服務,讓老年人的生活不失質量和體面。
第三,沒有人供養老人
當然,大多數農村老年人都有孩子,盡管農村地區有數以千萬計的單身者。然而,這一代老人很難撫養他們的孩子,防止他們衰老。主要原因是他們的孩子一年四季都不在身邊。在經濟大潮下,城市為自身發展吸納了年輕的農村勞動力,以集中精力辦大事,集中了城市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優質資源。農民必須離開家園,才能像公民一樣過上高質量的生活,磨礪自己的頭腦,在城市紮根,導致農村越來越枯萎。
Ⅶ 中國的老齡化現狀與趨勢
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呈現出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趨勢明顯的態勢,再加上我國未富先老的國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結構疊加在一起,以及社保制度滯後,養老問題異常嚴峻。
造成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原因 造成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的較低生育率。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經濟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類在健康和長壽方面已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人口壽命大大延長。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在全社會人口中,年輕人口比重的進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對的提高,最終表現為全社會人口中老年人口過快增長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
Ⅷ 農村留守老人的現狀是什麼樣的
在農村,有相當一部分的留守兒童以及老人,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下了老人孩子在鄉村裡面。有關農村留守老人的現狀是什麼樣的?我認為大致有以下的原因。
老人的生活一向是比較單調的。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部分都是農民,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從事一些最基本的體力工作。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偶爾也會無聊,尤其是喪偶的老人。子女長期不在身邊,老人還要幫助照顧孫子和孫女,經濟上面的壓力肯定是有的,這就需要孩子的父母多體諒一下老人的不容易,並且按時給老人生活費。
人老了之後需要關心和愛護。子女要孝敬老人,體諒他們的不容易。在晚年的時候,老人是非常需要精神上面的陪伴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這一代的老人大半輩子都很辛苦,有些甚至要到城市去照顧孩子,幾乎一生都在為孩子勞動。
1、老人的生活一向是比較單調的。
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部分都是農民,他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從事一些最基本的體力工作。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偶爾也會無聊,尤其是喪偶的老人。
有關農村留守老人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認可本篇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Ⅸ 農村老年人生活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怎麼寫
為弘揚社會責任,體驗農村生活,提高個人素質,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我們赴新鄉延津縣魏邱鄉「450行動計劃」科技支農服務團就朱寨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了解,並結合當地實際探究了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養老模式。 一、社會實踐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2億,占目前總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按照國際通用標准,我國已完全邁進了老齡社會的門檻。隨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老年人問題層出不窮,尤其在農村,生活條件不適,醫療疾病困擾,精神文化缺失等問題顯得較為突出。此類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適度和滿意度,而農村老年人的問題關繫到農村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關繫到新農村建設的好壞。所以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解決中老年人問題,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我們國家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現狀 通過對朱寨村近三百戶家庭的走訪,我們對該村的老年人生活條件、醫療健康狀況、文化娛樂休閑狀況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況不容樂觀。 (一)生活條件 1、居住環境:該村大多數為瓦房,不少家庭條件較好的住上了樓房或平房。而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於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務工的老人,他們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於農村人特有的生活習慣,院落中的物品擺放較為雜亂;現在大多數家中電視已經普及,但通過走訪,發現一些老人獨居的家中並沒有電視,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該村實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其中每戶出資400元,其餘由政府補貼),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難,但在走訪中也發現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總的來說,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還行。 2、收入與支出: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其收入主要來自於勞動收入(個人積蓄)。據調查,該村人均耕地1畝左右,玉米和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除去口糧、稅糧(現已取消)、牲口食糧外,以市場價出售,年戶均糧食收入約3000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僅有幾百元,這就是大多數老年人用以養老的資本。對於那些身體尚好或有手藝的人(大多在60-65歲之間)他們還會向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以增加收入。除勞動收入外,老年人資金來源還有子女供給、政策扶持,然而,這些都是有條件的。如,子女於老年人的關系是否融洽,子女經濟條件,子女是否有尊老愛老意識願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獨生子女計生補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條件,需要評選過程客觀公正。 目前,農民的花銷相對較少,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其花銷部分主要用於生活生產消費和醫療保健支出。生活消費支出的主要用於購衣,食品,沼氣,自來水,電費等。用於生產消費的主要是糧種,花費,機械,農葯等的購置。隨著物價的上漲,這些方面的花銷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在醫療支出這一塊,據調查發現,村中一家小診所,村民有頭痛發燒小感冒一類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這家小診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發展。另外農戶家中也有常備葯,因此,小病對村民的負擔影響尚輕。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處於疾病多發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還是佔有相當比重。雖然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在農村較為普及,但據村民反映,由於體制原因,報銷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醫院,不同病情報銷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葯價虛高,醫患關系緊張等原因,農民從新農合中獲得的實惠並不多。 (二)健康狀況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仍然適用。 1、身體健康。血壓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醫療組成員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子血壓計為村民進行了免費測量。在幾天的測血壓活動中,他們共測量了238人(其中有復測者)。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高血壓比率不斷攀升,依次為12.6%(≤50歲)、16.3%(50——60歲)、23.8%(60——70歲)、54.8%(≥70歲)。由此可見,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發的。當然血壓高低受時間、季節、運動、溫度、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盡力確保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但從這一數據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此外,通過走訪發現中老年人群中還存在著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風濕類風濕等,這些疾病都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老年人的身體還是健康的,人的壽命大約在75——80歲(該村有一93歲高齡的老人),但以上所反應的問題仍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外部環境,隨著現代社會生活頻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區社會尊老養老風氣的退化,一些人見到老年人不會主動打招呼,視而不見,這對老年人心理籠罩了陰影使之產生了社會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認為老了無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使其生活相對比較封閉,缺乏與外界交流,這一點尤其表現在80歲以上的身上。二是來之於家庭內部,老人與子女關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對老人的關心,子女忙於事務對老人關懷不夠入微等都使老人謝了產生失落感。同時,年輕一代對老年人行為不理解也極易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創傷,相對應,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行為也存在困惑。
Ⅹ 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是怎樣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來、科學技源術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改善,我國人口健康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人口的平均壽命比新中國成立前增加了一倍,達到70歲左右,接近較發達國家的水平。老年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走向人口老齡化,使我國在經歷了人口基數膨脹的沖擊之後,又面臨著一場人口老齡化「銀色浪潮」的沖擊。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4441萬人居住在城鎮,佔34.17%,8557萬人居住在農村,佔65.83%。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城鎮約為10.01%,農村則達到了10.92%。城鎮65歲以上老年人口2873萬人,占城鎮總人口的6.3%;農村65歲以上老年人口5938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7.35%,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明顯高於城鎮。據預測,如果按2000年城鄉老年人口結構計算,到2010年,農村65歲以上老年人數為7718萬人,到2030年,農村65歲以上老年人數將增加到1.55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