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比較有歷史價值的古幣
王莽時代的 一刀平五千
刀平五千就是王莽篡漢後新鑄的貨幣——「金錯刀母錢」 ,又稱一刀平五千。這種王莽為「托古改制」所鑄之刀錢,錢體由刀環、刀身組成,青銅澆鑄。刀環如方孔圓錢,穿孔上下鐫「一刀」二字陰文,「一刀」二字用黃金,十分光燦華美。一般通長7.3厘米,重20—40克,厚薄不一。刀身鑄有「平五千」三字,意思是一個這樣的金錯刀價值五千文銅錢。當然,實際上這種錢幣包含的黃金重量遠遠不值五千文銅錢的價值。發行這種「不足值」的貨幣實際上是王莽掠奪民間財富的一種途徑。因此,這種靠暴力保證流通的錢幣在民間遇到了激烈的抵制。
這枚刀幣的造型獨具韻味,絲毫未拘泥於春秋戰國時代刀幣形制。古拙穩重,並透露出秀美氣息。幣面銘文「一刀平五千」五字書寫流暢,氣勢生動,毫不呆滯,承襲了戰國時期幣面銘文「一筆過」的特徵。新莽錢幣,錢文纖細、工藝講究,錢幣版別較多,但錢文大體以懸針篆為主,文體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製作較遜;精者輪廓斜削,筆畫細挺。幣面深厚質朴的篆隸文字與厚重篤實的錢體渾然一體,被歷代藏家譽為「錢絕」。
B. 認識錢的口訣
華夏文明是古邦, 歷史悠久五千年。
輝煌燦爛錢幣史,古代當今廣流傳。
使用貨幣第一國, 開創世界新紀元。
上古時期物換物, 等價交換方周全。
夏商西周並東周, 春秋戰國緊相連。
此時使用何貨幣? 布幣刀幣和環錢。
▲戰國布幣方足布梁邑
始皇贏政統六國, 結束貨幣混亂年。
全國下設卅六郡, 統一使用半兩錢。
只因秦朝時間短,劉邦建立漢政權。
下令民間可私鑄,方有榆莢半兩錢。
▲西漢半兩榆莢
傳至武帝名劉徹,元狩五年下御言。
廢除前朝各半兩,改鑄使用五銖錢。
自此五銖行用後,直至唐朝武德年。
行用七百四十載,中國第一長壽錢。
王莽篡政西漢末, 鑄錢能手至今傳。
六泉十布雖說美,不及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
布泉貨泉與貨布,文字秀美垂針篆。
三國鼎立魏蜀吳,連年戰火並硝煙。
劉備稱帝在成都,直百五銖當百錢。
大泉當千二千錢,鑄於吳國赤烏年。
東晉李壽踞成都,漢興年號新改元。
並鑄漢興小貨幣,中國最早年號錢。
東晉元帝太興間,沈充又鑄沈郎錢。
南北兩朝相並立,五銖錢文更亂繁。
太和常平和永安,一一皆是五銖錢。
五行大布是篆書,永通萬國和布泉。
文字優美且俊逸,此為北周三美泉。
隋朝五銖字工整,行用不到四十年。
高祖名諱是李淵,五銖廢除武德間。
為取開創新朝意,方鑄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
錢文歐陽詢所書,八分隸含二分篆。
乾元重寶肅宗鑄,實為唐朝虛值錢。
後出安史之叛亂,大聖燕王建順天。
鑄行兩種新貨幣,順天易得得壹難。
唐朝武宗名李炎,鑄錢又於會昌年。
背文計有廿三種, 史稱會昌新開元。
懿宗名諱叫李漼,咸通元寶珍品錢。
五代十國華夏亂,各國紛紛鑄銅錢。
開平天成並天福,助國壯國元寶錢。
漢元通寶後漢鑄,隸帶真書氣不凡。
周元通寶人人愛,只因神話至今傳。
永平通正和天漢,光天乾德咸康連。
共計錢文六名號,皆為前蜀元寶錢。
天德天策與乾封,廣政大蜀與乾元。
永通貨泉分真篆,今人慾得實在難。
唐國通寶李璟鑄, 中國最早之對錢。
缺角四眼殘大齊,世僅二品珍貴罕。
乾亨重寶和通寶,南漢所鑄分銅鉛。
唐朝末年劉仁恭, 永安五百與一千。
背文三百鐵貨布,又鑄元寶鐵順天。
五代初期劉守光,應聖乾聖與應天。
三泉傳世各一品,流落日本實可嘆。
南北兩宋十八帝,形形色色多美泉。
太祖建隆始更鑄,通寶錢文是宋元。
太平通寶太宗鑄,取意吉祥太平年。
淳化至道三書體,中國最早御書錢。
咸平景德真宗鑄,祥符天禧一並連。
仁宗皇帝名趙禎,天聖元寶鑄此間。
▲天聖元寶 天通禧寶
文字秀美分真篆,宋代第一之對錢。
明道景佑皆元寶, 皇宋通寶九疊篆。
慶歷重寶為真書,錢文讀法分直旋。
初鑄行為折十用,未久即作折二三。
小平錢是後人鑄,錢幣學者所論言。
皇佑元寶景佑改,至今存在此觀點。
至和元寶和通寶,皆鑄仁宗至和年。
嘉佑元寶並通寶,皆為普通小平錢。
治平元寶和通寶,出自英宗治平間。
熙寧元寶與重寶,真篆二體多變幻。
元豐通寶存世多,小平折二百種繁。
紹聖元寶有行篆,隸書元寶不多見。
元符通寶文端麗,楷書小平得之難。
風流天子名趙佶,御書崇寧和大觀。
▲崇寧重寶
獨創楷書瘦金體,鐵畫銀鉤字字端。
聖宋元寶可易得,建國通寶求之難。
政和重和與宣和,此為徽宗三和錢。
靖康元寶靖康恥,靖康含淚失江山。
南宋開朝是趙構,真隸篆書鑄建炎。
紹興元寶和通寶,大小皆易配對錢。
隆興乾道孝宗鑄,淳熙不如純熙錢。
光宋紹熙元通寶,寧宋趙擴鑄慶元。
嘉泰開禧與嘉定,嘉定寶文亂難言。
理宗趙昀國力衰,鑄錢輕薄飄雲間。
度宗趙禥鑄咸淳,宋朝最後方孔錢。
遼金西夏鑄錢少,只因時間太短暫。
天盛元寶西夏鑄,遼代可見有大安。
金朝正隆和大定,文字俊逸美勝言。
泰和重寶和通寶,崇慶元寶玉筋篆。
阜昌重寶劉豫鑄,降金叛將傀儡錢。
元朝貨幣多粗劣,八思巴文有大元。
明朝共計十七帝,九個年號鑄了錢。
洪武年間補大中,永樂年間百姓難。
宣德弘治和嘉靖,隆慶萬曆通寶錢。
泰昌天啟有合號,崇禎通寶百種繁。
鑄錢花樣雖然多,皇帝弔死在景山。
弘光大明和隆武,一一皆是南明錢。
永曆通寶行篆體,鄭成功駐在台灣。
永昌通寶義軍鑄,闖王建國在西安。
大順通寶文工整,張獻忠鑄在西川。
西王賞功分三品,金銀銅質品品罕。
興朝通寶分三等,小平五厘一分錢。
利用昭武和洪化,皆是三藩吳氏錢。
裕民通寶耿氏鑄,出於康熙十三年。
後金國號改大清,世祖順治始進關。
順治通寶有五式,各式文字非一般。
工部稱作寶源局,戶部稱作局寶泉。
順治通寶有當十,記值記重清大錢。
康熙通寶廿四局,一局一式人喜歡。
▲康熙通寶
後期鑄有小平樣,皆是鵝眼折價錢。
萬壽錢稱羅漢錢,製作精良金光燦。
雍正通寶十五局,清錢之中微少見。
乾隆通寶廿六局,清代錢中量最繁。
民間百姓皆喜愛,占卜上樑並還願。
嘉慶之後是道光,國力衰退百姓難。
咸豐通元和重寶,當十當百又當千。
廿六局鑄和私鑄,清朝第一虛值錢。
祺祥年號只因短,祺祥寶錢得之難。
慈禧太後親攝政,改鑄同治年號錢。
光緒通寶和重寶,後鑄革新用銅元。
宣統在位二年半,大清皇朝至此完。
宣統通寶鑄量少,皇朝最後方孔錢。
自從民國新成立,銅元紙鈔和銀元。
民國三年鑄大頭,正面人像是老袁。
▲袁世凱像壹元
三年八年並十年,全國流通最廣泛。
開國紀念銀幣像,國父先生孫中山。
民國二十二年令,改鑄銀元稱帆船。
各種銀幣雖說好,四大銀行紙幣繁。
民國政府多腐敗,執政三十單八年。
自從新中國成立,五套人民幣已全。
不會澎漲不貶值,人民喜愛不勝言。
我雖錢幣愛好者,學識不高才疏淺。
閑來無事書齋坐,略把錢幣史來談。
遠古近代一翻話,只是粗俗言語連。
眾君學識定勝我,望君不棄共觀研。
C. 疊寶紙上的字是什麼字
這是抄民間壽字的長壽紋
單字中字形長的稱長壽。長壽是藉助壽字長條的形式表示生命的長久。紋飾以一圖案化的長壽字構成,意人長壽。亦有增長其兩邊或四邊筆劃的,稱長腳壽字,亦寓長壽之意。長壽字也具備對稱的特徵,有圓頭、尖頭、曲頭等多種字體形式。
D. 為老人祈求壽命應該燒多少元寶
這個具體要看陰陽先生是怎麼說的。,我們這邊是越多越好還是要尊重當地習俗。
E. 光緒元寶戶部庫平一錢價值如何
清光緒元寶戶部庫平一錢,在市場上基本沒有交易,估值應該有幾萬至十萬間。
戶部一兩是中國銀本位貨幣制度的最精美的代表,為了體現滿清皇權制度在貨幣領域的權威,其設計製造者不計成本地進行了精美絕倫的設計。其藝術水準、防偽能力迄今沒有被超越。
鑒於其庫平一兩的重量設計與庫平七錢二分的國際、國內市場慣例不符,製作成本過高,自1903年下半年製作一批後,一直沒有流通,就被回爐,所以曠世罕見。就該幣本身而言,其藝術價值遠超其文物價值。
戶部一兩銀幣的特徵
一、 戶部庫平一兩為中國最大的機制龍銀。該幣所有字面、圖案表面均依勢圓潤凸起、錯落有致,有立體雕塑之感。文字間架結構大氣磅礴,猶如墨跡正在飽滿之時,令文人嘆為觀止!祥雲蟠龍前後有別,形似騰躍之際,使觀者立感龍威無邊!
二、 戶部一兩可由「兩」字筆法從「人」、或「入」分為兩版。該幣滿文書法根基牢固、運筆自如、渾厚有力,深受中文行書書法精髓導引,頗具皇家風范。尤其是滿文「寶」字系出頭寶,凸顯當時的改革之內蘊。
三、 該幣市場價值奇高,應當在百萬元人民幣以上。
四、 該幣規格尺寸:一兩型:本幣直徑是43.4毫米,邊緣高起處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為14:1,標准庫平一兩的重量應當在37.3克。
重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硬幣實際重量為26.7g左右,外徑大小為39mm。
F. 有一塊金元寶,上面刻有壽字紋,底部刻有」足金」二字,是真的嗎
應該是過去有錢人家鑄造來用於祈求長壽的元寶?但即使是篆字仍然不能據此確定它的年代,它的價值很難確定,當然價格可能會高一點。也可以跟私人進行交易,但是與文物的價值相比就差遠了。出售的話,後者可能會給高一點價,待弄清楚它的年代後再確定賣與不賣,你可以到銀行,也可以到珠寶店。不過我建議你不要賣,是不是文物也不好說。由於沒有準確的年代。所以只能按照普通的金製品進行交易,你說的「底部轉字」是不是篆字你的金元寶是那種祈福用的
您的問題,有一定足金壽字金元寶呈隨圓形.底部有足金二字、重約1百克左右憨憨封窖莩忌鳳媳脯顱.有火燒紅冷卻後主金黃色,真品收藏價值比較高的;具體是不是真品金的,補充圖片或者鏈接看看就知道!
您的問題,有一定足金壽字金元寶呈隨圓形.底部有足金二字、重約1百克左右.有火燒紅冷卻後主金黃色,真品收藏價值比較高的;具體是不是真品金的,補充圖片或者鏈接看看就知道!
現代的,四十克很小,並有足金二字,呵呵,明顯是現代的玩物,古代不會造這么小的元寶,更不會有足金這個詞。
把圖片發過來 我看看 天盛元寶鑄於西夏仁宗趙仁孝天盛年間(1149-1170年)。錢徑2.4厘米,重3.7克左右。天盛元寶為漢文平錢,錢文"天盛元寶"四字以楷書書寫十分秀麗,其字從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讀,錢背光而無文。天盛二十年間是西夏經濟、文化鼎盛...
你的金元寶是那種祈福用的,應該是過去有錢人家鑄造來用於祈求長壽的元寶。由於沒有準確的年代,它的價值很難確定,是不是文物也不好說,你說的「底部轉字」是不是篆字?但即使是篆字仍然不能據此確定它的年代。所以只能按照普通的金製品進行交易...
絕對騙人的東西,一看就知道啦,因為古時候的人們是沒有足金之稱的,古時候也沒有鑒定黃金成色的儀器,何來足金。而且東西粗製濫造,就算有這個東西,製造成這樣,不是大大的糟蹋了黃金嗎?騙子太幼稚做得不真。
您的問題,金元寶。底部刻著足金二字,代表著從銀號出來,已經驗過正身,是含金量十分純正的;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也有這樣的款識的,具體是不是真品,補充圖片或者鏈接看看就知道!
中國 一個笑話流傳在線:黃金在外面會生銹回答:?不,會被竊齲眾所周知,黃金性質非常穩定,不易被氧化,因此,「金會生銹,」聽起來像一個奇怪的事情,但最近人們成龍不得不忍受這種「不可思議」奇怪了,陳女士,「
G. 家傳的高壽 金元寶 底部轉字足金寬 確實純金的,可怎麼就查不到古代壽字金元寶的資料啊! 誰能幫幫忙
鑒定交流聯系看我資料,謝謝
H. 壽字足金元寶
足金元寶起價也要幾萬塊的。不過,真品不多呀。
I. 四川省造光緒元寶是什麼樣的呢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湖北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在中國近代機器鑄幣史上屬一個大系列,其鑄期歷時甚長(從光緒22年—光緒34年[1896至1908年]),歷經十餘載,幣模幾經更替,即使同一鑄造年份亦往往由於修模、幣材、工藝技術、工廠管理等諸多因素,造成版別異常繁雜。
背面:此枚光緒元寶四川省造“庫平七錢二分”銀幣。該幣正面珠圈內鐫漢文和滿文“光緒元寶”字樣,上緣書寫“四川省造”四字,下鐫“庫平七錢二分”八字,兩旁無花,為早期版本,背面蟠龍居中偏右,外圈為英文,上鐫有“YUN NAN PROVINCE”英文,兩旁鐫四瓣花,一說是長壽花,寓意長壽;一說則是梅花,寓意在嚴冬中屹立的大清帝國;下緣“:7 MACE AND 2 CANDAREENS”字樣,龍眼有睛,表現壓力十足,正反面有明顯的氧化銀包漿,為黑色包漿,是開門真品錢幣,且品相完美,無磕無殘,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專家點評(真品)
龍內有睛是鑒定銀幣真偽的細節點,一般仿品做不到這樣的細節處理,一般仿品都是模糊不清線條不清晰,眼睛中間無凹陷,內行話來講就是說的壓力不夠,而這枚真品錢幣是十分精美生動的,龍有了睛才叫活龍,古代畫龍自古就有點睛的說法,這枚銀幣正反兩面均經“鏡面”處理,沖打力十足,龍目,龍鱗,龍背之小尖刺,周身祥雲,文字都非常清晰。此枚錢幣鑄工精湛,品相精美,整體圖案及字體非常工整,蟠龍鬢毛、龍鱗清晰可見,非常精細,壓力位十足。整體 線條清晰,無磕缺,變形,損壞,是錢幣品相中的美品,是不可多的收藏級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