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十九歲男人去世當過醫生學過縫醫的對聯怎麼做
上聯:畫荻覓蹤地悲泣
下聯:扶桐傾淚天傷心
...
上聯:壽終陰福德望在
下聯:身去名傳音容存
❷ 「老人死了,怎麼寫吊喪詞」
借鑒
奶奶,您走了,我們知道,您離開我們去找尋爺爺了,我們來給您送行。
贛水曲終陰雨,細訴蒼天無情。
萬里雲低昏鴉,猶泣落日吞悲。
三更樹搖隨鶴唳,殘山剩水念好人。
2006年8月24日10點34分我們的奶奶與世長辭了, 85歲高齡的奶奶離我們遠去了,操勞一生的奶奶離我們遠去了,幾天來,兒孫們淚水早已枯竭,悲痛難以言表。在送別奶奶的時刻,我們兄弟姐妹再一次飽含深情,緬懷我們平凡而偉大的奶奶。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階段。一切變的是如此令人難以接受。奶奶,您的突然離去留給我們如此多的遺憾,沒有機會讓我們訴說對您的思念。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以至於至今我們都不敢相信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奶奶的一生跟大多數朴實和平凡的千千萬萬個奶奶一樣,一生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是在我們的眼裡您是如此的慈祥偉大。早年,奶奶用她的執著、堅強和智慧支撐著我們這個家族。即使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刻,奶奶仍以她的樂觀和堅強感染著周圍的人。我們將像您一樣,以樂觀、寬容和堅強來面對今後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奶奶生於1923年9月7日。幼年家境貧寒!在抗日戰爭時期隨太外祖父母來到江西贛州,1959年參加工作,先後從事過搬運工、加油工,站務員等工作。工作中兢兢業業,在辛苦工作的同時還要侍奉太祖父母和5個孩子。您手腳不停地操持家務,起早摸黑的工作,幾十年來您停留過嗎?您休息過嗎?
奶奶呀,您身板並不結實,卻要支撐起一個大家庭,贍養老人、哺育小孩、團結眾鄰居,您勤扒苦做,任勞任怨,艱苦奮斗,熱情待人,您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的勞動婦女,您擁有中國勞動婦女所有的樸素情感。
奶奶啊,您還是一個很知足的人,兒孫們對您的一點點好,您都感到很滿足,很滿足!生怕給兒孫們帶來負擔。現在生活條件優越了,您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遺憾!
奶奶您象一面旗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我們將像您一樣,堂堂正正地做人,在任何艱難困苦中,挺直腰桿朝前走;我們將像您一樣教育、養育好我們的後代、一代一代、世世代代的發揚和傳承下去。今天,您走了,但是,我們將永遠相聚在一起、永遠團結在一起。
當我們回憶那些幸福時光的時候,相信您也會含笑於九泉……
奶奶,我們愛你,我們永遠愛你!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奶奶,您一路走好!
❸ 男士壽星去世墓碑對聯
1、煙雨凄迷,萬里名花凝血淚;壽星離世,十月流水是哀聲 。
2、壽星離世愁入雲;青天碧海悵華魂。
❹ 中年人死的對聯
1、英年早逝天地泣,壯志未酬山河悲。
2、子還幼離父怎能自顧 ,二老已邁送子如何不痛。
3、大才初展英年早逝千古恨,壯志未酬音容何處萬人悲。
❺ 《對聯知識》實用性對聯
實用性對聯
可以歸入實用性對聯范疇的對聯,應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張掛的時間短,時效快而短暫;二是對載體的要求可低可高,一般不高。實用性對聯都是用在人際關系方面的,現在尚在社會上通用的主要有喜聯、壽聯、輓聯三大類。
第一節喜聯
喜聯,特指祝賀新婚的對聯。顧名思義,喜聯一定要有喜氣,要寫成喜氣洋洋才好。解放前辦喜事,不論新式舊式還是新舊相兼,都時興送喜聯。如果是在外面借地方——例如在飯館子里行禮,更得憑仗張掛喜聯以壯聲勢。解放後新事新辦,大多贈送生活用品,切合家用。可是禮品雷同者多,有收到二三十個暖瓶的,很難處理。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追求文化品位,流行贈送書畫、書籍、文具等物。其實,新房內懸掛幾副喜聯,很能增添喜慶氣氛,建議有此方面愛好和能力的同志試試。
喜聯的作法,經過幾百年的創作,漸漸形成一定的思路。通行的各種對聯書上都錄有示範佳聯,以資楷式。大致地說,可分為以下幾大類別:
一、切年、月、日和時令,特別是切月份和時令。這是因為,切年太寬泛,切日又太狹窄,只有切月份和時令比較適中之故。但須注意,對聯書中所錄成聯,所切的大多是陰歷月日,採摘變通使用時要化老調為新詞。再者,關合時令時,最好帶上些形象性。茲舉祝賀秋季結婚的一副舊聯,供變通時參考:
酒熟黃花合巹;
●●○○●●
詩題紅葉同心。
○○○●○○
二、切新婚夫婦雙方的姓氏,最好是姓名。在此先要說說與姓氏聯和姓名聯相關的兩點:
一點是把姓氏切入(即暗中點出)或嵌入對聯,本不限於喜聯,卻是常用於門聯、廳堂聯,以含蓄的方式向來訪者表達住戶的姓氏、郡望。據說,我國南方某些小村鎮仍保留這一古老傳統,全村鎮住戶大門上寫刻的門聯全都含有本戶姓氏的典故,使明眼人一望而知,這也可算作一種地方特色吧。姓氏對聯,各種聯話常辟專篇輯錄。還有專書,如筆者所見,有谷向陽、何慧琴編著的《中國姓氏對聯史話》,其中頗有可供採摘,略加變化,便可編作喜聯者。解放後,因為大門的門聯越來越少(尤其是在城市中),因此,廳堂聯(特別是個人住戶的客廳或書房聯)和喜聯,幾乎成為切姓氏的代表性對聯。下面仍舉一副舊聯為例:
修到梅花成眷屬;
○●○○○●●
本來松雪是神仙。
●○○●●○○
此聯切女方姓氏「林」,用宋朝林逋「妻梅子鶴」故事。切男方姓氏「趙」,用趙子昂號「松雪道人」之典。四個尾字合成「神仙眷屬」。
再一點是,嵌入男女雙方姓名,一般只能在喜聯中方可。在中國古代詩文、詞曲以至對聯、詩鍾等所有的文體中,凡用人名作對偶之處,有一個不成文的法則,即:嚴禁用一男一女的姓名對偶,以免引起種種不必要的誤會。當代有人主張打破這個界限,筆者是保守派,以為寫文章好比在寬闊的海洋中行船,何必非得往暗礁上撞呢!可是在一雙男女是配偶的時候,那就非對偶不可啦!用人名作對偶,從古代駢文、近體詩等開始,對對仗的要求都比較寬。只要平仄能調諧,特別是尾字平仄定得調諧,字義方面一般就不作要求了。
晚花蔚作秋明色;(白化文註:「晚花」暗點中年續弦)
●○●●○○●
新燕從歸奐美家。
○●○○●●○
賀謝蔚明汪玉蘭結婚(白化文註:謝氏第二次續弦)
蔚明璫之美,載言載笑;
●○○○●●○●●
玉蘭諾於成,宜室宜家。
●○●●○○●○○
我們說吳先生是「聖手」,意思是說,撰寫這樣的聯,容易陷於輕佻或纖巧,吳先生的聯卻顯得落落大方,具有長者的襟懷氣度。這是才學識三者的合一,關乎素養,不是一般聯家所能企及的。
三、從新郎新娘的某種特色、特點、關系等人手。還可切入自己與這兩方的某種關聯。這就比較寬泛了。注意措辭要得當。仍舉舊聯為例:
綠華偏重詞人筆;
●○○●○○●
紅燭初修學士書。
○●○○●●○
「
綉閣團圞同望月;
●●○○○●●
香閏靜好對彈琴。
○○●●●○○
上聯用「吳牛喘月」典故,下聯用「對牛彈琴」故事。看似無傷大雅,搞不好就會大傷感情。再看聯話中一例:
鴛鴦從小曾相識;
○○○●○○●
鸚鵡前頭不敢言。
○●○○●●○
這是贈給娶表妹的聾啞人的喜聯。在我們看來,拿殘疾人開心,在別人大喜的日子裡揀不愛聽的話說,實在很不應該。似此種聯語,在某些對聯書籍中,有時錄作一笑,實為惡札。初學者千萬不可偏愛這樣的東西,更不能仿效。所謂做人要有道德,作文要有文德,撰寫聯語也要有聯德,指的就是這些方面了。
二、不要在無意中將某些引發忌諱的字詞帶入聯中。例如:
絕代《藝蘅詞》,三島客星歸故國;
●●●○○○●●○○●●
傳家《愛蓮賦》,百花生日賀新郎。
○○●○●●○○●●○○第二節壽聯
壽聯是對聯中的一大宗,是一種喜慶的聯類,當代還在小范圍內使用。
壽聯的內涵與寫法
解放前很流行祝壽。大約從「三十而立」開始,就作整壽啦。解放後,毛主席曾提倡過不給領導人祝壽。七十、八十年代以來,比較流行的是給名流學者作整壽。整壽,就是逢十的壽;有人逢五也作,但一般不這樣作。綜觀二十餘年來,除去「文革」及其前後的十多年不算,比起解放初的十多年,壽聯在社會上的應用頻率上升。可是應用范圍比解放前要狹窄得多了。一則大致在文化圈內,比起解放前例如隨便哪位老太太或大掌櫃的作壽(特別是在飯莊子里辦)都要來上幾副的,收縮的程度很大。二則解放後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大大延長,由四十來歲提高到七十多歲。當代,似乎到六十歲才勉強有作整壽的資格。學術界大規模公開的祝壽會,一般已提高到八十歲了。這就影響到我們下面所談的壽聯內容的問題。
古代,「人生七十古來稀」,不但祝壽的歲數提前到三十歲,對「壽星」壽數的期望,一般在恭頌時只就現有歲數往上加到一倍多,也就是了。例如,三十歲的,往「古稀」上說;四十歲的,往耄耋(稱八十歲、九十歲都可以)上靠;五十歲,則是「百齡上壽,如日方中」矣。解放前,為一個人慶三十整壽,就祝他「壽登期頤(一百歲)」,還有七十年呢,未免太長。當代則祝壽年齡越來越高,早已突破或說相當於古人的極限。所以,再用古代慶壽套語,千萬別安錯了。一位老先生慶八十大壽,還祝他「古稀」,這不是折壽十年嗎!《北京晚報》載,一位老先生,年齡已超過九十,有人祝他「壽登期頤」,老先生大為惱火,說:「這不是說我活不了幾年了么!」這都是新情況,促使我們推陳出新,不可泥古。
再則,古代對一些具體數字的用法,有其約定俗成的特定涵義,我們當代人下筆時要審慎地理解清楚再用。例如,「百年」是指人逝世;「百歲」則常用於「長命百歲」,為小兒出生後一個階段的祝賀慣用語。還有,舊社會祝壽常著眼於子孫滿堂,所謂「多福,多壽,多男子」,現在看來,一則不合計劃生育國策;二則老人覺悟早已提高,未必喜歡,極可能認為諷喻自己成就不高。時移代換,老一套的寫法不行了。
「對聯作法」和「聯話」、「聯語集錄」等類書籍中,搜集的壽聯很多。經常按兩種方式集錄:一種是按男壽,女壽,雙壽(夫婦一起祝壽,最好是夫婦同齡),自壽這四類分別輯錄;再一種是按時間,或按時令,分十二個月,按節氣或紀念日,有細到某日的。或按整壽年齡,從二十整壽開始。這兩種方式常混合編排。這些現成的資料,頗可供我們參考。當然,必須靈活變通,化腐朽為神奇,使之為我所用。
成聯評議
下面,舉幾副從這類書籍中選出的例子,略加說明:
十一月十一日;
●●●●●●
八千春八千秋。
●○○●○○牧野鷹揚,百世勛名才半紀;
●●○○●●○○○●●
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
有的書籍所載,「百世」為「百歲」,「勛名」為「功名」'「半紀」為「一半」,「虎視」為「虎踞」。究竟誰的對,讀者請自行研究可也。
壽聯的載體,也在這里說一說。載體多種多樣,共同的要求是盡可能地精緻一些。例如,紙書的壽聯最多,不可用白紙與冷色的紙,亮黃色也不行。必須用暖色的紙,但顏色可以淺些,以免墨跡不顯。一定要裝裱好,鑲在長玻璃鏡框里也行。絹書的要求相同。祝女壽特別是老年有身分的女壽的(老年男壽與雙壽亦無不可),過去有時用刺綉聯,費事費時費工,當代內地不宜提倡。字體則最好不用草書。楷書雅俗共賞,行書、隸書、篆書也可備一格。
建議撰寫時應注意之處
撰寫壽聯應特別注意避諱問題。例如:章太炎(炳麟)贈黃侃五十歲壽聯:
韋編三絕今知命;
○○○●○○●
黃絹初裁好著書。
○●○○●●○
按,上聯用孔子的兩個典故。「韋編三絕」直用《史記·孔子世家》所載孔子晚年勤奮鑽研《易經》事;「知命」則為《論語》所載孔子自述「五十而知天命」事,形容黃侃刻苦治學。下聯的「黃絹」用《世說新語》故事,「黃絹」是帶色兒的絲織品,乃是「色絲」,可以合成一個「絕」字。在這里,中國人傳統的「避諱學」恰恰被章老先生給忽略了。按聯法的「蟬聯格」,即上聯尾字與下聯首字可以嵌字並連讀的方式,那就是「命絕」;前面還有「三絕」呢!這不是要命的事嗎?相傳黃氏看到此聯,大吃一驚,認為是個先兆,因而鬱郁寡歡,不久下世。
關於避諱之學,還可以舉出古代口語與文言間不相合因而引起問題的一段故事:
前明翰林院有孔目吏,每學土製草出,必據案細讀,疑誤輒告。劉嗣明嘗作「皇子剃胎發文」,內用「克長克君」之語。吏持以請。嗣明曰:「此言『堪為長堪為君',真善頌也。」吏曰:「內中讀文書不如是,最以語忌為嫌。既克長,又克君,殆不可用也。」劉乃悚然易之。此吏可謂深識體裁者矣!(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八「翰苑吏」條)
可見,中國古代的避諱學,學問很深,千萬要多多注意。還可再舉一例:近見時人給老前輩祝壽,用「三絕人推老鄭虔」之典。期期以為不可。「絕」字是絕不能在壽聯中出現的,即使有意反用也容易出問題,何況正面提呢!老先生哪禁得住「人推」?當代老前輩福壽駢臻,迥非當漢奸被充軍的鄭虔之比。還有那諧音的「老掙錢」!
另一點是,謹防用典不及其年。此種情況時有發生,雖大作家亦難免。下舉兩例以明之。如,袁枚壽史貽直七十歲聯:
南宮六一先生座;
○○●●○○●
北面三千弟子行。
●●○○●●○
「南宮」在清朝可指代六部尚書,特別是禮部尚書;也可指代會試考官,特別是主考。以上幾方面,史貽直都很夠格。「六一先生」是宋朝大名家歐陽修晚年自號,用來作比,看來善頌善禱。史貽直在翰林院掌院時,袁枚是庶吉土,頗受青目。下聯也很有著落。不耐推敲之處在於:歐陽修只活了六十六歲,而此聯上聯太坐實啦!相對來說,曾國藩贈歐陽兆熊七十歲壽聯就活脫得多:
三千歲月春猶小;
○○●●○○●
六一風神古所稀。
●●○○●●○
歐陽兆熊的生日在陰歷十月,此月有「小陽春」之稱。《漢武故事》、《神異經》、《神農經》等書中記載,西王母的桃子三千年長成,東方朔有三次偷盜記錄;玉桃等仙桃吃了能成仙,等等。所以中國人上壽用壽桃。上聯用「三千」稱頌,就用了這些混合在一起的模糊概念。下聯明點「古稀」,說壽星有六一先生那樣的風神,目的是暗中點出同姓,不粘不著,所以為高。
再一點與頭一點有相通之處,即,除非十分知根知底的老朋友,莫逆之交,在撰寫壽聯時可以為壽翁壽母說些感慨的話以外,最好別獨出心裁。總之,壽聯以善頌善禱為主。現在舉聶紹弩先生八十大壽時兩位先生的壽聯為例。注意,這些都是特例。有老先生間的交情和氣度則可,我輩還是少畫虎為妙:
忍能對面為盜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但覺高歌有鬼神。(《醉時歌》)
●●○○●●○
這是程千帆先生集杜甫詩句,為聶先生壽。反正兩位老先生閱歷世事滄桑,都滿不在乎啦!後學如筆者,代為出冷汗。
已成鉛槧千秋業;
●○○●○○●
依舊乾坤一布衣。
○●○○●●○
這是虞北山(愚)先生撰寫的壽聯。寫得比較隱晦。平反後許多人又「上去」了,聶先生卻是依然故我。表面上看,似是為聶先生鳴不平,實則贊美聶先生之孤高。
習作
有人說,你講了這么多,想必是能寫了。拿出你的成品來,讓大家見識見識。筆者會向您報告:寫是寫過幾副,入不了名家的法眼吶。既然您想評判,恭敬不如從命,就取出幾副來獻丑吧。
一副是1990年作,獻給北京大學中文系老教授,我們的老師林靜希(庚)先生八十大壽的壽聯:
海國高名,盛唐氣象;
●●○○●○●●
詩壇上壽,少年精神。
○○●●●○○○
○○○●○○●●●
南極老人自有松柏姿。
○●●○●●○●○
周先生文史兼擅,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還兼任多種學會的顧問等職。佛教稱佛學著作為內典,此外的學問都是外典。維摩詰居士是佛經中記述的著名的兼通內典與外典的大學問家。南極老人是中國民俗中認為的帶傳統性的壽星。《論語》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比喻經歷世路風霜而堅持正道的老人。
第三節輓聯
輓聯是人際關系——應酬聯語中的一大宗。應酬聯中別的種類的聯語,和喜慶多少總有點關系,只有輓聯為哀悼、飾終之用。
總的來說,一副輓聯本身存在的時間不會很長。解放前流行擺設靈堂受吊,一般七天,有時長達七七四十九天,輓聯陸續送到,不斷懸掛;解放後,設靈堂的時間較短,一般只在遺體告別或追悼會上懸掛輓聯,最多幾小時也就撤去。按習俗,輓聯均應在撤靈時燒化,沒有在家中常掛輓聯之理,哪怕是名人或書法大名家的傑作也存不住。但是,有些喪家常在喪事中或事後編印「哀榮錄」、「哀輓錄」之類資料,其中抄存大批輓聯,藉以流傳永久。也有個別輓聯刻於墓道,算是間接保存真跡了。
載體與書法
這就要先在此說一說輓聯的載體。輓聯一般用白紙書寫而不裱,以便臨時張貼,事後迅速焚化。因此,單從載體的角度看,真是「秀才人情紙半張」,屬於最為粗放型的。解放前,為了在經濟上接濟喪家,常有送大幅白布輓聯或挽幛的,用黑墨在上面書寫。張掛完畢,由喪家自行染黑,作衣服里子等用。解放後布料供應少,此種作法無形中取消。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代之而興的是用長長的雙幅黑色或藍色毛料,或用白色、黃色絲綢,做成輓聯、挽幛,用白紙裁寫成方塊字,一個字一個字地用別針別在上面。喪事過後拆下來,喪家可作衣料。筆者認為,這些都屬於變相送禮,有的於廉政建設有礙,不值得提倡。寫作這種聯語,必須相度布幅尺寸以決定字數,這是最需要注意的。
寫輓聯,一般只宜用楷書,墨筆書寫,略帶些行書體和隸書體尚可,草書、篆書等難認的字體則不宜。因為,輓聯是撰寫給喪家和吊喪的客人看的,要以大多數人能認識為准則。靈堂亦非書法家露臉騁能之處。筆者見識少,只聽說陳毅元帥的追悼會上,張伯駒先生送的那副被毛主席贊賞的輓聯是用鳥篆書寫的(毛主席主要欣賞此聯的內容),可還沒有親眼見過篆字和草字書寫的輓聯呢!
寫法
研究輓聯的寫法,載體和書法都是次要的,當然以內容為主。下面就進入正題:撰寫輓聯,首先應做到瞻前顧後,左右顧盼。這就是說,瞻前,要對逝者一生的優點、特點或突出貢獻有深刻、全面的了解,然後才能作出概括性的表述。顧後,則是對逝者家屬的態度應有些了解。左右顧盼,是對逝者所在單位的態度要有清醒的認識,進而對逝者的親朋好友的觀點也是了解得越多越好。萬不可自以為與逝者是熟人,不詳加思索,下筆就來,那是很容易得罪逝者家屬和某些活人的。切記:輓聯是寫給活人看的,不是給逝者看的。表面是對逝者說話,實則是說給活人聽的。特別是在代表團體和為人代筆撰寫輓聯時(當秘書的人最容易攤上這件受累不討好的苦差使),更得把各方面的關系全理順了。
當然,輓聯究竟不等於逝者生平事略,更做不到蓋棺論定。所以一般只談優點、好處,講的是過五關斬六將,千萬別提走麥城。抑揚太過都不可取。經常採用的一種寫法是,表達出一種適當的評價來。試舉邵循正先生挽陳援庵(垣)先生聯為例:
稽古到高年,終隨革命崇今用;
○●●○○○○●●○○●
校讎捐故技,不為乾嘉作殿軍。
●○○●●●●○○●●○
此聯在學術界傳誦一時,至今猶膾炙人口。許多人都認為評價得當。
能以形象性很強的手法,把逝者的身分充分表現出來的,有數百年間一直為聯家稱許的紀昀挽劉統勛聯:
岱色蒼茫眾山小;
●●○○●○●
天容慘淡大星沉。
○○●●●○○
此聯一定得是宰相級人物,還得立德立功立言具有三不朽資歷的元老,更得當時很受皇帝器重,才當得起。
還有把雙方公私兩方面關系交代的極為清楚,又頗具哀悼之情的紀昀挽朱筠聯:
學術各門庭,與子平生無唱和;
●●●○○●●○○○●●
交情同骨肉,俾予後死獨傷悲。
○○○●●●○●●●○○
把雙方學術、業務關系和友誼並合作的作品都包含在一聯之中,蘊沉痛於淡雅之中的,可舉趙元任先生挽劉半農先生聯:
十載奏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
●●●○○○○○●○○●
數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
《教我如何不想他》為劉先生作詞,趙先生譜曲,傳唱至今不衰的名作。此聯當是由此句生發,生發得好,其餘三個分句也能與之相頡頏。話雖然俏皮些,卻還能表現出內心的沉痛,很不容易。這也昭示後來人:沒有趙先生的水平和他當時的悲痛心態,不可貿然使用過於俏皮的口語。
孫中山先生挽秋瑾聯,則是辛亥革命勝利後的招魂之作,後來鐫刻在紹興風雨亭上。究其實,屬於輓聯中一種特殊聯類,但其作法與一般輓聯並無不同。上聯述秋瑾在日本東京(古名江戶)帶頭參加革命之堅決;下聯記女俠的犧牲和今日的招魂紀念:
江戶矢丹忱,多君首贊同盟會;
○●●○○○○●●○○●
軒亭留碧血,恨我今招俠女魂。
○○○●●●●○○●●○
注意:「多」字在此用為「君」字的謂語,意為「贊賞」。「多君」是意動用法。「多君首贊同盟會」句意為「認為你值得贊賞之處在於首先翊贊同盟會」。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有「多君鄭重問烏衣」之句,用法與此處相同。辛亥革命前後時期的知識分子,對龔氏的詩都是很熟悉的。「恨」字用古代語義,意近於現代語的「遺憾」。《說文解字》:「憾,恨也。」諸葛亮《出師表》:「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其中的「痛恨」乃「痛心與遺憾」之意。孫中山先生正用此意。
關合逝者生年月日和逝世年月日、時令、節日,也是一種作法。如金岳霖先生挽林徽音女史聯(林逝於1955年4月1日):
一生詩意千尋瀑;
●○○●○○●
萬古人間四月天。
●●○○●●○
下聯關合林氏逝世月份。
有清末挽北京某青年京劇演員逝世聯語一副,內容輕佻無足取,致使當代有人誤認為挽女演員聯,實則是挽男演員的,這也是那時不足道的一種壞風氣吧。可是此聯關合生日與逝世日期,頗為靈巧,姑舉以為例:
生在百花先,萬紫千紅齊俯首;
○●●○○●●○○○●●
春歸三月暮,人間天上總銷魂。
○○○●●○○○●●○○
相傳陰歷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乃百花生日。上聯述逝者生日是花朝節前一日;下聯記逝世日期為陰歷三月晦日,即月末最後一天。《清朝野史》引此聯,說是咸豐皇帝和一位京官陸眉生共同寵愛坤伶周翠琴,所以「人間天上」分別有所指。這是求之過深了。筆者總不相信此種傳聞,認為是李師師外傳的翻版。北京坤伶到清末民初王克琴、劉喜奎、鮮靈芝登台時,才大行其道呢。
撰寫輓聯,當然得帶出一些哀悼與感慨之意。有的人眼淚擠不出來,或者慨嘆不出什麼意思來,那麼,筆者建議,可以採用集古人詩句的辦法。古人詩句既然是詩,總會帶點詩意與情感。還有使用典故的,可以移花接木,轉換到自己這邊來。可稱一舉兩得之事。舉王瑤卿大師挽他的師輩陳德霖老夫子聯為例:
平生風義兼師友;(李商隱《哭劉蕢》)
○○○●○○●
一別音容兩渺茫。(白居易《長恨歌》)
●●○○●●○
❻ 五十歲左右男人死者對聯
◎ 上聯:哀慕有餘慟
◎ 下聯:瞻依無盡時
輓聯:{ B }
◎ 上聯:百年三萬日
◎ 下聯:一別幾千秋
◎ 上聯:悲聲難挽流雲住
◎ 下聯:哭音相隨野鶴飛
◎ 上聯:悲音難挽流雲住
◎ 下聯:落花啼鳥總傷神
◎ 上聯:白馬素車愁入夢
◎ 下聯:青天碧海悵招魂
◎ 上聯:碧水青山認作主
◎ 下聯:落花啼鳥總傷神
◎ 上聯:碧海潮空此日扶桑龍化去
◎ 下聯:黃山月冷河時華表鶴歸來
輓聯:{ C }
◎ 上聯:蒼松長聳翠
◎ 下聯:古柏永垂青
◎ 上聯:此日騎鯨去
◎ 下聯:何年化鶴來
◎ 上聯:翠色和雲悲夜月
◎ 下聯:鴻雁聲哀月一輪
◎ 上聯:春江桃葉鴛啼濕
◎ 下聯:夜雨梅花堞夢寒
◎ 上聯:稱觴沿憶登堂事
◎ 下聯:掛劍難為過墓情
◎ 上聯:春花正濃人已老
◎ 下聯:華年剛盡歲方新
❼ 九十老人去逝輓聯大全
九十六歲的母親的輓聯
❽ 文言文男人逝世對聯怎樣寫
(一)靈堂門聯:
1、父亡選用:
難忘手澤,永憶天倫
3、靈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澤猶存
精神不死,風范永存
靈魂駕鶴去,正氣乘風來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節亮風萬古存
(二)通用聯
流芳百世,遺愛千秋 音容宛在,浩氣常存
隴上猶留芳跡,堂前共仰遺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風幾處游
美德堪稱典範,遺訓長昭泣人
一生儉朴留典範,半世勤勞傳嘉風
慈竹當風空有影,晚萱經雨似留芳
流水夕陽千古恨,凄風苦雨百年愁
(三)挽男聯
前世典範,後人楷模 名留後世,德及鄉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風傳鄉里,亮節昭後人
悲聲難挽流雲住,哭音相隨野鶴飛
鶴駕已隨雲影杳,鵑聲猶帶月光寒
朗月清風懷舊宇,殘山剩水讀遺詩
等閑暫別猶驚夢,此後何緣在晤言
天上隕顆明星,人間少名俊傑
瑤池來位貴客,佛國添座金剛
(五)通用聯橫批
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遺愛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永垂千古,功業長存,孝慰忠魂,舉世同悲,留芳千古
浩氣長存,千古長存,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六)挽丈夫
夫妻恩,今世未全來世再
兒女債,兩人共負一人完
今宵杵搗藍橋去,何日笙吹白鶴來
(八)挽各界人士
政界
丹心照日月,剛正炳千秋
正氣留千古,丹心照萬年
哀歌動大地,浩氣貫長空
耿耿丹心垂宇宙,巍巍功業泣山河
偉績豐功垂青史,高風亮節勵後人
志壯情豪誠可敬,赤誠坦白留美名
奮斗為人民精神不死,光榮留青史百事流芳
驚回首留偉業豐功垂宇宙,抬望眼存高風亮節勵人民
風風雨雨為人民終身奮斗,山山水水留足跡風范長存
軍界
中天懸明月,前軍落大星
碧血染風采,青史留英明
英明垂千古,丹心照汗青
大樹國搞萬人敵,將軍星隕一天寒
南征北戰功不朽,春去秋來名永留
一身肝膽生無敵,百戰威靈歿有伸
南朔戰功青史在,古今名將白頭稀
無私慷慨身殉國,含笑犧牲志凌空
一代國粹垂青史,千秋美名化金星
鐵券分封劍氣當年橫塞北,黃粱入夢將星一夜隕江南
天上大星沉萬里雲山同慘淡,人間寒雨迸三軍笳鼓共悲哀
守土共存亡先鞭作我三軍氣,揮戈思勇決信史傳茲百世名
學界
學界泰斗,人生楷模
鄉庠淑典;世彥方儀。
學子無良師,老成有典型
歿可祭於社,天將喪斯文
著作等身身不死,子孫維業業長存
驚座文章傳四海,新民德業播千秋
三登慶厲三入第,四人熙寧四輔中
文藝界
壯懷憂在風雲上,詩卷長留天地間
墨雲香冷來琴館,蘊露寒生賦鵬文
文章卓越生無敵,風骨精靈歿有神
朗月清風懷舊宇,殘山剩水讀遺詩
錦章留於後世讀,摯友還在夢間交
人間未遂青雲志,天上先成白玉樓
驚變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
還巢失鳳,游國遙想牡丹亭
雄筆卷蒼茫丹青都帶風雲氣
雙溪流日夜猿鶴猶聞嗚咽聲
(九)自輓聯
無慮無憂老夫去矣,克勤克儉小子勉之
十載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
功名事業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罵到此皆休
有二絕句述懷可歌可泣
曾三上書乞死知命知仁
生不害人,死不累人,雄心無愧,吾亦可去
志在救國,舉在濟民,偉業未成,我應重來
(十)輓聯橫批
通用
福壽全歸,典型宛在,典範長存,風木悲傷,松柏風凋,揮淚含悲
苦雨凄風,五夜風凄,音容宛在,返魂無術,夜月鵑啼,鶴駕西天
碧落黃泉,含笑九泉,痛切五中,儉朴家風,德集梓里,千古流芳
騎鯨西歸,寶婺星沉,淑德可風,名留後世,教子有方,永垂不朽
松柏長青,風落長空,楷模宛在,駕返蓬萊,鶴歸華表,駕返瑤池
祖父喪
祖德難忘,風凋祖竹,哀號王父,燕貽恩深
父親喪
嚴訓難忘,椿庭日黯,父魂何之
椿難傲雪,風摧椿萎,雲掩大椿
名人舉例
----------------------------以上來自網路
隨帶一提,逝世的對聯叫輓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