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文明網

長壽文明網

發布時間:2022-07-15 01:02:23

① 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如此長壽

人民網介紹,盡管有許多證據可以解釋中華文明長壽的原因,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它比其他古代文明更為長壽。很少有學者提出這一問題,更別說試圖解答。
生態因素
我們的分析將從最直接的要素入手,由具體到抽象。有研究指出,特定的地理環境促成了中華文明的擴張和綿延,其生態因素包括三個特徵:
首先,廣闊的水網分布不僅成為了天然的交通運輸網路,更將擁有同樣文化卻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們聯系起來。
其次,廣袤的土地為承載大量人口的農耕經濟提供了保障,促使越來越多的族群和人們加入了中華文明。

後,古代中國人的聚居區(中國北部地區)氣候比較寒冷,所以這里的人們比同時期處於較溫暖地區的人們,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倫人,需更勤奮工作。為了
抵禦寒冬,中國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備衣物和柴火。中華文明即是源起於較寒冷的北方(黃河流域),之後逐漸遷徙擴展至較溫暖的南方,從長江流域到珠江兩岸。
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於溫暖的南方(希臘和羅馬),並逐漸向北面擴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歐(荷蘭、比利時、法國、英格蘭、德國等),最終到達
俄國。
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釋為何中華文明能擴展並影響其他遠離黃河流域的族群。
在這些因素中,有一個特別的因素就是,古代中國人有一種與「天」緊密聯系的世俗宗教。盡管現代中文裡的「天」在英語中翻譯成「Heaven(天堂)」,但
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天」是高高在上的,是仁慈與先知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控著宇宙中的秩序,包括統治人類社會。雖然「天」被具化為一個神,
受到人們朝拜,被稱作上帝(或上天),但它卻不是唯一的神。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中國人被灌輸了一種非排外的世界觀(正如天堂並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種
兼容並蓄的文化。所以,認為「天」並不限於某一族群,這與《聖經?舊約》中基督上帝僅限於猶太人不同(直到耶穌之後,基督教才被允許流傳至異教徒)。而恰
恰這種特性使得非漢族地區的族群融入中華文明成為可能。鑒於此,加之中國沒有像西方一樣的制度化的教會組織的存在,使得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宗教戰爭,這
或許也是中華文明從未間斷的原因之一。

在之後的中文用語中,「上帝」的「帝」一詞被頻繁使用,但並非特指某一位神,而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最高統治者,他因受天命而享有管轄天下的權力。正如
「天」代表了一種非排他的、跨族群的秩序一樣,受天命的中國統治者(「帝」或皇帝)則不僅是漢族的領導者,也是全中國所有族群的管轄者(狄百瑞)。

一個導致中華文明不斷擴張的因素則是皇室的統治方法,通過文化吸收以及示範效應等方法,而不是通過征服和壓迫。政治上,自周朝(前1046—前256)開
始,中國統治者設立了一套分封制度來管理游牧族群。與西方不同,羅馬帝國征服歐洲後,用羅馬文化取代了希臘文明,而在中國的王朝更替中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文
化斷層。此外,由於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來入侵者融入其中並在征服勝利後被「漢化」。歷史上,中原曾兩次遭到少數民族入侵,一次是忽必烈帶領的蒙
古人建立了元朝(1206—1368),另一次是滿洲人建立了清朝(1616—1911)。雖然他們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卻最終被「漢化」,用中華文明的
思想來建立自身統治的合法性。中華文明從未被蒙古或滿洲文明所取代。
正因為中華文明的兼容並蓄,才使少數民族統治者更容易包容並接受中原文化。事實上,滿洲人毫無後顧之憂地接受了漢族文化。假設來說,這就好比羅馬人吸收了希臘、埃及文明,雅利安人包容了哈拉帕(印度)文化,而不是在征服後就以自身文明取代這些文明。

樣地,在中原王朝的更替中,後者往往繼承前者的制度結構和統治文化而非推翻後重新建立。在秦(前221—前206)、漢(前206—公元220)最早的兩
個王朝時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另外,還包括度量衡。自漢代以來的政府結構,以及從周朝開始的書寫體系(包括象形
文字)歷經王朝興衰沿用至今。雖然儒學於公元前136年被定為「國教」,但一些周朝的地方文化,也能在獨尊儒術的背景下,靜靜地流傳下來。由此可見,要理
解中華文明的延續不斷,關鍵是了解其是一個不斷累積而非相互取代的過程。不難想像,我們的祖先是以大地農民的眼光觀看百川匯流融入大海的情景。
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而從未間斷,關鍵在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也使我們更加期待21世紀中國復興後主導新的世界秩序將是何等景象。
為什麼古代歐洲沒能形成大一統的國家?
另一個導致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的因素與某些歷史發展階段的先後順序有關,這決定了中國的發展歷史與西方截然不同。有兩個方面特別值得關註:

一,中國的封建(分封)制度先於帝國專制統治。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提到的「封建制度」不同於封建主義,後者在1949年後的中國被視為落後、專制甚至是反
動的同義詞,被認為是舊中國的代名詞。為了更好理解這里提出的觀點,我們必須先解釋什麼是封建制度。與西方的封建時期相比,周朝出現的中國封建體系權力更
為集中。共主(周天子)是這一體系中的最高統治者,由他將土地分封給各個諸侯。諸侯理論上擁有自己封地上的所有東西,包括人(稱為「子民」),這些子民事
實上是各諸侯的農奴。這些世襲的封地最早是賞賜給不同部族的首領的,感謝他們在推翻商朝(約前1600—前1046)時擁護周氏的部族。由於商朝的最後一
位統治者極其殘忍無情,於是「天」便授意將王權傳給周氏以建立周朝。分封制度後來被周天子們用來統治自己的諸侯,一直延續了867年,而周朝也成為中國歷
史上最長的朝代。
至周朝末期,一些封地開始變為獨立的國家並彼此交戰,由此開始了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其中,七個封地
演變為當時主要的國家,直到其中之一征服了六國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首個專制王朝——秦。由於秦朝曾在英語中直譯為「Chin」,故中國的英語拼寫
China也由此而來。由秦國建立並在漢朝得到完善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1911年,它不僅造就了中國專制政治制度的長久,也將中華文明傳承至今。

果以羅馬帝國(前27—公元395)做類比則能更好地理解上述問題的重要性。如果橫跨亞歐大陸的羅馬帝國不是崛起於封建主義之前,而是崛起於統一各個領主
的封地之後(封建體制),那歷史又將會是怎樣的?它的命運也許會如同結束了中國封建體制的秦國一樣,使得歐洲以一個完整的國家形態延續至今,就像中國自
2300多年前秦國大一統之後一直保持著完整的帝國形態。如此,羅馬文明也很有可能至今依然存活。
第二,帝國建立和文化統一
在時間上的先後順序不同。在中國,文化統一以「儒化」或國家獨尊儒術的形式出現,使之成為所有人的行為准則,而這幾乎與帝國建立同步進行。在西方,與儒家
文化具有相當地位的則可能是基督教文化,而它的影響僅在羅馬帝國衰落、天主教會的勢力壯大後才傳播開來。在比較基督教文化與儒家文化時,我提到其「也許」
與儒家文化地位相當,因為對於教廷能否作為整個歐洲文化統一的推手這個問題尚存爭議。

由於對基督教的真正教義有不同解釋,教廷內部存在派系
斗爭,加之連年的宗教戰爭,使得教會在促進歐洲文化統一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不過,基督教距離這一目標已經十分接近。在此以基督教為例只是希望說明儒家思想
統一下的中國文化,乃是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又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樣,由儒家文化衍生出的科舉制度被歷朝歷代所襲用,中國的政治結構一再得到鞏固,也避
免了中華文明因發生突變而被阻斷。

② 中國十大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有哪些

活到100歲和健康快樂活到100歲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國老年學學會公布了2013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齡為119.2歲,來自新疆疏勒縣的維族女壽星阿麗米罕·色依提以127歲高齡穩居榜首。十大壽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120歲田龍玉,日食兩餐,愛爬台階。田龍玉是土家族,現在跟69歲的養女在湘西鳳凰生活。120歲的老人體態微豐,面色紅潤、頭發半黑、皮膚柔軟,沒有一點老年斑,很難想像她經歷過13次喪子之痛。外孫女告訴記者,老人起居很有規律:「一天只吃兩餐飯,每餐非常節制,只吃七分飽。早飯9點,晚飯6點,無論冬夏,晚7點准時就寢。」老人常自己下山買東西,而上下山有90多級台階,她喜歡一個人走個來回。

120歲打蘭彎,穿衣趕時髦,每天一兩酒。雲南怒江邊上的小院里,抽著旱煙的打蘭彎身穿藏青底、花彩紋的傈僳族服裝,頭戴紅豆紗冠,精心的裝扮讓記者眼前一亮。老人還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訣竅:「黃灰土氣咱不要,穿艷倒有老來俏。」老人有個嗜好,從18歲開始,每天要喝點自家釀的玉米酒。不過,她喝酒很節制,每天一兩,遇到節日,最多二兩。

118歲堯力達西·堯勒瓦斯,從不穿短袖,講究熱養生。堯力達西住在天山腳下,他為自己總結的長壽秘訣是「熱養生」。記者見到老人時,他正坐在院里納涼。南疆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老人依舊穿著長風衣、烏靴,別人都滿頭大汗,堯力達西卻顯得無比自在,連扇子都沒用。他解釋道,新疆紫外線太強,直接照射皮膚會加快體內水分流失,相對來說,穿大衣、躲樹陰更舒適。老人說:「平時我也著長衣、系寬腰帶、穿長靴,年紀大了,注重腰部、腳部保暖,能保證長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點左右在門口曬太陽,但正午絕不出門,「熱養生,並不代表越熱越好,適度親『熱』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118歲屯妮薩罕·艾力,不怕病,看得開。由於南疆地區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當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薩罕也沒能倖免。因年齡大無法做摘除手術,小西瓜般大小的腫瘤附在她的頸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然而老人並不恐懼,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鍾。「如果一得病就放棄自己,我也不會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懼,看得開,樂觀平和,才會長壽。」老人還介紹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熱,我很少吃,平時最愛喝水,這樣能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燥熱。」

116歲付姜氏,兒孫孝順,26年卧床照樣快樂生活。山東菏澤的付姜氏,共生育7個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經90歲,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後,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著急,兒女卻對她說:「我們認真照顧著,每過一年,心裡就是一種滿足,你就是全家的驕傲。」遠在寧夏的小兒子,更是申請提前退休,和妻子返鄉全職照顧母親。在兒女們精心照顧下,卧床26年的老人從未起過褥瘡,家裡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潔。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盤頭裝扮,和曾孫們講故事聊天。老人告訴記者:「與其悶悶不樂,不如快快樂樂地活」。

116歲黃乜依,清晨木梳頭,早晚拉耳垂。廣西巴馬是著名的長壽之鄉,黃乜依就生活於此。外孫媳婦告訴大家,老人生活簡單,飲食也很隨意,只是偏愛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動不便後,黃乜依還開發了自己的一套養生法:清晨木梳梳頭,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撐著小凳走一陣。幾年下來,老人越發精神,頭頂冒出新發,原本半聾的耳朵,現在反而聽得清了。在她看來,長壽離不開運動,「越是哪不好,越是鍛煉哪。我不怕病,病還要怕我咧!」

116歲付素清,倔脾氣,閑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孫輩們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長的威嚴,最不喜歡別人說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親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搶,她非得急上幾句『我不老,還能幹活呢!』」被女兒取消「下田幹活」的權利後,掃地、削紅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過,還「警告」家人:「不準做我的活。」重孫女說,每天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聽見門外唰唰的掃帚聲,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凈整潔,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齊齊地堆在那裡。

③ 人的壽命有多長

法國博物學家布豐認為,任何物種的生命都是其生長期的5-7倍,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生長期是18歲,那麼7倍就是126歲。美國著名科學家海夫利克發現人體細胞平均分裂50次,而每次分裂大概2.4年,所以人的壽命大概是120歲

2009年,科學家們在人體基因當中發現了端粒,每次細胞分裂,端粒就會縮短一部分,直至完成50次分裂,細胞的端粒也就消耗完了,沒有了端粒,細胞也就死亡了。

現在這種解釋已經被科學界普遍認可,那就是人的壽命極限是120歲。即使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我們的壽命也不會超過這個極限。

(3)長壽文明網擴展閱讀

老人的長壽秘訣:

1、豆腐是老人喜歡的美食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2、大白菜人人愛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愛。白菜味道鮮美、勞素皆宜,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圖,獨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並贊「百菜不如白菜」。老人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閑」。

可見,常吃白菜有利於祛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從葯用功效說,大白菜能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④ 如何看待人類壽命上限或為150歲,您認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長壽的秘訣簡單來說,就是懂得養生。那麼如果你做到以下幾點,離長壽也就不遠了!

1、吃兩倍的果蔬。

近期發表在《歐洲心臟病學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顯示:每天吃8份或8份以上果蔬的人死於心臟病的可能性要比只吃3份果蔬的人低1/4。這是因為額外多吃的果蔬里含有大量重要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提高了免疫系統的功能,避免人體過早衰老。

2.、避免抱怨。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的研究成果:樂觀主義者比悲觀主義者能多活12年。愛抱怨的人更容易患上病毒性疾病,不太願意進行必要的自我體檢(如乳腺癌和皮膚癌的篩查)。

3、多喝蘋果汁。

近期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顯示:蘋果汁有助於大腦保持年輕狀態。每天只需要喝2杯蘋果汁就能減少認知障礙症患者大腦中黏性斑塊的形成。

4、 畫出族譜圖,掌握家族病史。

對家族成員的健康史有清晰的了解,可以預測自己未來的健康狀況,因為多種疾病都與遺傳有關,特別是心臟病和癌症。

5、每晚少看1小時電視。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年過25歲之後,每看1小時的電視,就會將人的壽命縮短20分鍾。這是因為:看電視的時間越長,人體處於靜坐不動、無所事事的時間就越長;肌肉得不到鍛煉,熱量得不到燃燒,人們患病和早逝的風險也增大了。

6、確保自己不錯過每一項醫學篩查。

醫學篩查能夠在疾病仍處於可以治療的階段及早確診。無論是塗片檢查、血壓測試或是乳房X光造影檢查,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7、關注腰圍。

科學家發現腰圍比體重(或身高體重指數)更能預測心臟病,因為腰圍可以顯示內臟脂肪的存在。

8.、每天至少笑20次。

作為成年人,我們平均每天只笑5~15次,而兒童很容易就達到每天笑100次的數量。笑聲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減少壓力激素的釋放,從而起到抵禦癌症的作用。

9、戒煙。

根據芬蘭學者進行的一項長期研究:吸煙不僅會讓人的壽命縮短約10年,還會降低老年階段的生活質量,因為吸煙者更容易患上讓身體感覺虛弱的疾病。

⑤ 中華文明為什麼那麼長壽從文明古國存活至今

中華文明傳承至今,綿延不絕,在於他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那得到體現。而且,中華文明的包容萬象,很多,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完的,但有一點就是,中華文明中如儒家文化,他在歷史的變遷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真因為這樣,他才能夠源遠流長

⑥ 重慶長壽區為什麼叫長壽區

長壽地處重慶腹心來地帶,襟長江而臨源重慶主城,居渝東而挾三峽庫區,史稱「膏腴之地,魚米之鄉」,因其「東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而得名。 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長壽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文明,譜寫了燦爛的長壽文化。改革開放激活了這方熱土,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已成為重慶市的一座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國西部最大的天然氣化工基地。

請採納 更多請參考網路

⑦ 長壽的簡介(人文地理、風景名勝…)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縣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暄中,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 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正義》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龔志》雲:「枳轄今涪陵,長壽等縣地」。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渝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長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 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於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曆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於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於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⑧ 人類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自己身體更加健康,更加長壽的,那麼長壽的人長壽的秘訣竟然是它,我們就應該來看看到底如何才可以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長壽的,如何才可以保證自己的身體不再出現毛病,用一些長壽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

每天早上單腿輪換站立

這聽起來有些奇怪,但每天早上穿衣服的時候單腿輪換站立會迫使身體保持平衡,增強支撐脊柱的核心肌肉群(後背、骨盆和腹部)力量。理療醫師認為:對於保持身體活躍、預防跌倒和上了年紀後避免骨折來說,這個簡單的動作具有顯著的長期功效。

良好的生活環境

可以使人的壽命增加10—20年。蔥郁的草木、良好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充足的氧氣、無污染的水源、向陽通風的居所等都是長壽的因素。如今,"詩意的棲居"已經是人類的一種居住嚮往,在青山綠水之間,在沒有污染的陽光和空氣之中,沒有世俗的束縛與羈絆,將生命融於自然,保持著生命最初自由自在的形態,這是追求長壽人生的極致。

對於長壽老人來說,肉更像是一種佐料,每周一兩次,量很少,只相當於一副撲克牌的大小。他們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大量攝取豆類食品和堅果。長壽老人通常早餐攝入較多的食物和營養,而晚飯的量是最小的;一天中的食物量呈倒金字塔分布。

就像一些長壽的小秘訣,大家是不是都了解清楚了呢?所以我們就應該要根據店的小秘籍,才可以幫助到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的,我們就應該要記得多,通過飲食的方式去調理,或者是選擇一些適合自己做的一些小運動,只有增加了自己的身體抵抗能力,才可以保證身體更加健康,不斷出現毛病。

閱讀全文

與長壽文明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父母 瀏覽:846
孝順作文一年級 瀏覽:636
查詢養老社保查詢應用哪個軟體 瀏覽:17
體檢有無腎炎看什麼值 瀏覽:719
老年痴呆是否半夜要鬧 瀏覽:879
六十歲的老人喝什麼牌子奶粉好 瀏覽:881
老年痴呆葯物醫保報銷嗎 瀏覽:117
如何勸父母看牙 瀏覽:681
老年人撿口罩 瀏覽:824
養老保險金網上支付 瀏覽:279
甲亢治癒後又患老年痴呆 瀏覽:206
連雲港工人退休工資 瀏覽:550
遷安換駕駛證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890
2018流行秋標款50歲女裝 瀏覽:133
馬鞍山好的敬老院 瀏覽:114
成武縣養老金都是什麼時候發放 瀏覽:1
養生玉碗騙老年人 瀏覽:187
老年人喜歡的食物 瀏覽:646
老年人遺產免費公證 瀏覽:885
父母買彩票我該怎麼辦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