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的楷書

長壽的楷書

發布時間:2022-07-11 16:02:12

『壹』 《長命百歲》楷書字體

『貳』 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用繁體字楷書毛筆字怎麼寫

如圖所示:

『叄』 古代壽字寫法

一、古代壽字的寫法

「壽」字的甲骨文(是「卐」的一半,是「卐」的簡寫形式,表示無限延伸)+(夕,即「肉」,借代身體)+(夕,即「肉」,借代身體),表示肉身長久延續。

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礎上加「老者發髻」(即老字),表示年老但生命長久持續。有的金文加「口」(道賀),表示向長命老人道賀。有的金文加「又」(操持),表示手奉禮物,為長命老人慶賀。有的金文加「口」、加「又」。

二、「壽」的造字本義

造字本義:shou,從後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形容詞,命長,活到很老。《漢字簡化方案》中的簡體楷書依據草書字形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簡化成。長命為「壽」;多簽為「籌」;廣田為「疇」,大浪為「濤」。 

(3)長壽的楷書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壽文化

壽文化常見於書畫中。畫中男壽星的形象是白須老翁,頭大額突,一手扶鹿杖,掛一寶葫蘆,另一手托仙桃,身旁鹿鶴相伴,以喻長壽;女壽星則以「麻姑獻壽圖」中的麻姑為代表。

據說,壽文化中的麻姑以靈芝釀成壽酒,敬獻王母,王母封她為壽仙。除此外,「上酒獻壽」的佳作流傳不少,如漢代的畫像磚「酒宴」,彩畫「夫妻宴飲圖」以及魏末畫像磚「竹林七賢圖」等。

現代作品中,以壽為題材的書畫,隨處可見,「松柏長青」、「龜鶴延年」、「福壽滿堂」都象徵長壽吉祥。除書畫外,大自然的日、月、山、川也被人們用來象徵壽文化中的長壽,如「天長地久」、「江山不老」、「與日月同壽」和人們最常說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

中國壽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尊老、敬老。常體現在為壽星做壽上。於是,做壽也成了壽文化的亮麗風景。

過去壽文化中皇帝的生日稱「聖壽節」,以唐朝為例,唐玄宗的壽辰叫「千秋節」,唐武宗的壽辰叫「慶陽節」,唐宣宗的壽辰叫「壽昌節」,到了明清,凡皇帝壽辰統稱「萬壽節」,皇後則稱「千秋節」。

『肆』 壽字的來歷與演化

一、壽字的來歷

造字本義:shou,從後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形容詞,命長,活到很老。《漢字簡化方案》中的簡體楷書依據草書字形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簡化成。長命為「壽」;多簽為「籌」;廣田為「疇」,大浪為「濤」。 

二、壽字的字源演變

甲骨文「」是「壽」的本字。,甲骨文(是「卐」的一半,是「卐」的簡寫形式,表示無限延伸)+(夕,即「肉」,借代身體)+(夕,即「肉」,借代身體),表示肉身長久延續。

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礎上加「老者發髻」(即老字),表示年老但生命長久持續。有的金文加「口」(道賀),表示向長命老人道賀。有的金文加「又」(操持),表示手奉禮物,為長命老人慶賀。有的金文加「口」、加「又」。

(4)長壽的楷書擴展閱讀

「壽」的釋義及組詞

一、 年歲,生命:~命。~終。~險(人壽保險)。~終正寢。延年益~。

二、活得長久:~考(指長壽)。~民。~星。

三、 生日:~辰。~禮。~序(祝壽文章)。~筵。

四、祝人長壽:「起為太上皇~」。

五、婉辭,指為死後作準備,或死後才用的:~衣。~穴。~材。

六、姓。 

『伍』 「壽」的繁體字怎麼寫

「壽」的繁體字壽。

[拼音] [shò]

[釋義] 1.年歲,生命。 2.活得長久。 3.生日。 4.祝人長壽。 5.婉辭,指為死後作準備,或死後才用的。 6.姓。

壽的組詞和造句:

  1. 壽星:

    造句:如果情況屬實,卡泰米將打破由法國老太讓娜?卡爾門保持的世界頭號壽星紀錄,卡爾門1875年出生,1997年去世,紀錄為122歲。

    解釋:<輕>(1)指老人星,自古以來用做長壽的象徵,稱為壽星,民間常把它畫成老人的樣子,頭部長而隆起。也叫壽星老兒。(2)舊稱被祝壽的人。

  2. 長壽:

    造句:由於我們至少每周要花四十個小時在工作上,因此為了您的健康和長壽,讓您的工作場盡可能有利於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解釋:壽命長:~老人。

  3. 壽命:

    造句:但是這些方法是否可以成功地應用到人類的身上,以及能延長多少壽命呢?一些科學家認為,至少人類活到100歲可以成為家常便飯。

    解釋:生存的年限,比喻使用的期限或存在的期限:延長機車的~。

  4. 壽數:

    造句:他聽了希西家的呼求,派以賽亞回去傳另一個信息:「我會讓你的壽數多加15年。」

    解釋:<輕>迷信的人指命中註定的歲數。

  5. 壽誕:

    造句:本周我們慶祝我們這個時代備受尊崇的一個人的八十壽誕,她所具有的使命感和所做出的貢獻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共和國以及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解釋:壽辰。

『陸』 葛學功顏體大楷書法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

葛學功顏體大楷書法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原創——海右居士葛學功

春節寫春聯,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過節貼春聯,代表著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熱鬧氛圍,對聯內容要新穎,內容題材有很多種,但是,都離不開吉祥如意這個話題。下面這副對聯是一幅古老傳統的對聯,寓意表達的是天地自然與人之長壽,對聯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我在創作的時候,使用顏體大楷書的形式來書寫這幅對聯,尺寸是38x200cmx2。

下面是這幅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柒』 元朝長壽的壽字是怎麼寫的

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准,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閱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相傳他喜歡梁鵠的書法,便把梁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卧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閱讀和默寫名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捌』 待你84歲時,還能像文徵明這樣寫小楷么

文徵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從正德到嘉靖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人材濟濟,但在當時,出類拔萃,聲名顯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歲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 文徵明享年90歲,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徵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 在文徵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徵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徵明一身。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 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 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漁父辭》、《離騷》、《北山移文》等。

閱讀全文

與長壽的楷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遮陽網哪裡好 瀏覽:314
這個孝順的孩子作文600字 瀏覽:663
重陽節南寧 瀏覽:403
無父母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瀏覽:692
丈夫60歲還吸我奶 瀏覽:247
對孩子再好還恨父母怎麼辦 瀏覽:887
重陽節詩句思念過世老人 瀏覽:297
養老保險農電工吉林 瀏覽:331
2008廣西退休工資調整 瀏覽:63
老人用老年手機充多少話費 瀏覽:336
我得了老年痴呆症 瀏覽:337
廣州哪裡可做入職體檢報告 瀏覽:171
諷刺不孝敬老人的語句 瀏覽:972
村民養老保險交多少合適 瀏覽:853
老年人胸照 瀏覽:254
孝順父母的短詩 瀏覽:333
西安怎麼把戶口落在父母房產 瀏覽:978
小學四年級重陽節祝福怎麼寫 瀏覽:998
上海退休工資2015 瀏覽:117
快手老人機怎麼樣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