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長壽梅怎麼了
仔細看了你的圖片,貌似盆土比較濕,長壽梅和其他品種的海棠一樣,耐水性比較差,最忌諱積水。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停水,用惡霉靈或者多菌靈灌根。試試看吧。
Ⅱ 長壽梅紅花一號和長壽冠有什麼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6
Ⅲ 寒梅能長多大
梅花,通常在冬春季節開放,與蘭、竹、菊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寒梅,原名「木瓜」,
別名貼梗海棠,或稱刺梅,屬薔薇科木瓜屬之溫帶落葉灌木,原產於中國大陸及日本,台灣省在日治時期引進,株高不過一公尺,果實可供食用或葯用,盆栽後較低矮。寒梅之栽培以肥沃土壤為宜,酸鹼值接近中性為佳,排水良好,性喜向陽,耐寒性強。蘇澳所產寒梅,莖干銅色,花瓣橙紅,古色古香,稱為「長壽梅」。花期開始於冬季至早春之間,正逢農歷春節而成為搶手花卉。
梅(學名:Armeniaca mume Sieb.):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2n=16,24。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鹽漬或干制,或熏製成烏梅入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Ⅳ 八重_和國內長壽梅區別
外觀不同。
1、八重_花葉子較小,顏色為深綠色,並且看著也很有光澤。
2、國內長壽梅則不同,它的葉片較大,而且顏色也要比日本長壽梅淺,還沒有光澤。
Ⅳ 長壽梅花是什麼樣的
長壽梅,又叫倭木瓜、倭海棠、日本海棠、東洋錦等,為薔薇科、木瓜屬落葉矮灌木。
長壽梅花的樣子:
①株高一般不超過60厘米,枝條多橫生,有細刺;小枝粗糙,圓柱形,幼時具絨毛,紫紅色,二年生枝條有疣狀突起,黑褐色,無毛;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無毛,紫褐色;
②葉片倒卵形、匙形至寬卵形,長3—5厘米,寬2—3厘米,先端圓鈍,稀微有急尖,基部楔形 或寬楔形,邊緣有圓鈍鋸齒,齒尖向內合攏,無毛;葉柄長約5毫米,無毛;托葉腎形有圓齒,長1厘米,寬1.5—2厘米;
③花3--5朵簇生,花梗短或近於無梗,無毛;花直徑2.5--4厘米;萼筒鍾狀,外面無毛;萼片卵形,稀半圓形,長4--5毫米,比萼簡約短一 半,先端急尖或圓鈍,邊緣有不顯明鋸齒,外面無毛,內面基部有褐色短柔毛和睫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基部延伸成短爪,花色有紅色和白色等,以紅色居多。
Ⅵ 梅花變化全過程圖片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歷史。梅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式乾果,不勝枚舉。 形態特徵:落葉小喬木,高達lO米,常具枝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干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花多每節l一2朵,多無梗或具短梗,談粉紅或白色,徑2-3厘米,有芳香,多在早春先葉而開,花瓣5枚,常近圓形;彎片5枚,多呈繹紫色;雄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核果近球形,徑約2-3厘米,黃色或綠黃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具小凹點,與果肉粘著,4-6月果熟。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繁殖與栽培:梅花以嫁接為主,播種也可。嫁接常備用切接或芽接。砧木以實生梅苗為好。切接可以早春萌動時進行,也可在冬季,用不帶土的裸根砧苗在室內進行切接或劈接。芽接多在6--9月進行,多用盾形芽接法。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如果用梅的老樹干靠接,可快速形成盆栽樹樁。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注意治蟲用葯時避免使用樂果,因樂果對梅花易主生葯害而導致落葉。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 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 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短,具腺。 花梗短,1一2朵右生於1、2年生枝梢,萼筒鍾狀,有紅,暗紅及綠色等。花有單瓣或重 瓣,白色、紅色或淡紅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開花,後發葉。核果近圓球形, 黃色或帶綠色,5-6月成熟。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 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 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 式乾果,不勝枚舉。
Ⅶ 水滴梅是雪梅嘛
不是
雪梅花別名貼梗海棠,或稱刺梅,屬薔薇科木瓜屬之溫帶落葉灌木,原產於中國大陸及日本,台灣省在日據時期引進,株高不過一公尺,果實可供食用或葯用,盆栽後較低矮。寒梅之栽培以肥沃土壤為宜,酸鹼值接近中性為佳,排水良好,性喜向陽,耐寒性強。蘇澳所產寒梅,莖干銅色,花瓣橙紅,古色古香,稱為「長壽梅」。花期開始於冬季至早春之間,正逢農歷春節而成為搶手花卉。
Ⅷ 紅花一號長壽梅白的為什麼比紅的貴
紅花一號長壽梅白因為成活率低,稀有,所以貴。
長壽梅原產於日本,大多分布在日本北海道地區,分紅花白花兩種,在日本的盆景培育有多年的歷史近日又有重瓣的紅花入市,日本重瓣的花朵稱之為八重,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收集,品種已都有啦,目前的操作就是安心養護,靜觀其變總結養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流程來應對自己養殖環境,以達到~雅玩。
資料介紹:
長壽梅原產於日本,大多分布在日本北海道地區,分紅花白花兩種,在日本的盆景培育有多年的歷史近日又有重瓣的紅花入市,日本重瓣的花朵稱之為八重,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收集,品種已都有啦,目前的操作就是安心養護,靜觀其變,總結養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流程來應對自己養殖環境,以達到~雅玩長壽梅屬於短日照植物,對光的要求並不特別嚴謹為達到花多葉茂,養護應該選擇室外向陽通風處為佳,春秋冬的陽光較溫和,應多曬。
夏日高溫注意遮陰,為安全度夏,條件不足的可以採用沙盤法保濕,防止脫水也是不錯的操作。長壽梅屬海棠科,花後結果當果子由綠轉黃時,芳香撲鼻。花落觀果,又是一番美景長壽梅的盆土配置應以濾水性保水性好的材質為佳。在日本,多選用赤玉土。
澆水應該已保持盆土濕潤即可,怎樣判斷應澆水,個人認為不能以天數做為依據我的操作是見表土發白就澆水,澆則澆透盆底見水流出。
Ⅸ 長壽梅的寓意和象徵
長壽和堅毅。
長壽梅的耐乾旱性較強,在其生長期間需要適量的澆水,避免盆底積水導致長壽梅的根系受損。體現出其堅毅性格。
長壽梅主要是在冬季開花,即使在較冷的環境中也能夠傲然開放,完美的突出了自己的獨特魅力,所以它是堅強的象徵,一般在我國的古文詩詞中經常用以比喻人的堅韌不拔品質,是對別人的一種高度贊美。
Ⅹ 中國古梅與名梅有哪些
梅花在我國栽植很廣,山區、平原均可生長。梅是長壽樹種,壽命可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以上,所以我國古梅與名梅較多。園藝界前輩王其超先生專門作了古梅與名梅的調查研究,並對古梅和名梅作了定義,一般地,古梅是指樹齡在200年以及200年以上的梅樹,名梅是指在歷史上具有特殊紀念意義之梅,如由歷史名人手植的或具有科學、社會及文化藝術價值的梅樹,其樹齡應約為100年或100年以上者。中國倖存的古梅、名梅,已探明60餘株,分布於浙、皖、鄂、滇4省的20個市縣,垂直分布最高海拔為2780米(雲南扎美戈古梅),最低110米(安徽和縣古梅),近年已相繼死了幾株,現倖存古梅50餘株。其中以雲南資源最為豐富,佔全國古梅、名梅80%以上。下面作一介紹:
(1)元梅
①扎美戈古梅。該樹植於雲南省與四川省接壤的寧蒗縣永寧鄉開基村的扎美戈喇嘛寺北山坡腳下,是目前發現的海拔最高的一株古梅。植株雄偉高大,為罕見的梅花王。該樹開極淡粉紅色單瓣花,年年結實。據元史《地理志十三》、清《永勝府志》載:元代始至元代13年(1276年)藏傳佛教傳入永寧,並建喇嘛寺,此樹系建寺時所植,距今已700多年。
②盤龍古梅。單植於雲南省晉寧縣東嶠山盤龍寺大雄寶殿前庭東側的白石圍台中。盤龍古梅高大挺拔,蟠虯如龍,粗獷壯觀,樹幹上有苔蘚、地衣、瓦葦等寄生物,估算此樹樹齡約650年。
③普照古梅。此樹在永平縣博南古道(古西南絲綢之路)上的曲洞鄉花橋小學(原普照寺)院內。此梅古樸蒼勁,婆娑多姿,宛若巨型梅樁盆景,觀賞價值極高。相傳此梅植於元大德年間(1298—1307),距今約600多年。
④元梅。此樹在雲南省昆明市遠郊安寧縣曹溪寺院中。相傳曹溪古剎建於雲南大理國(937—1253)段氏時期,迄今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有2株,其中1株已於20世紀60~70年代死去。此梅樹樹干左右分叉橫卧,仰俯虯曲,起伏跌宕,宛若二龍盤旋。
(2)明梅
①黑龍潭古梅。此樹在昆明黑龍潭紫極玄都觀梅碑亭左側院內。品種為台閣綠萼,較為名貴。老梅枯榮並存,蟠曲多姿,在黑龍潭眾多古梅中居長,樹齡380年左右。
②回龍古梅。此樹在雲南省劍川縣甸南鄉回龍村東山腳下。該樹屬果梅品種,年產鮮果200千克左右。據說此樹為明弘治年間所植,用生長錐實測推算樹齡為500餘年。
③南大坪古梅。有兩株,均在雲南省洱源縣三營鄉南大坪村。兩樹皆為果梅,年年果實累累。兩樹樹齡均約400年。該彝族村莊是洱源縣重點產梅子的山鄉,樹齡達200年以上的古梅至少有30株。
④潮塘古梅。此樹孤植於廣東省梅州市城東15千米潮塘崗的一座朝南的小山崗上。樹姿蒼勁挺拔,老當益壯,樹齡約450年。
(3)清梅
①蔡山古梅。此樹在湖北省黃梅縣蔡山東南麓原江心古寺遺址前坡坎上。原誤稱「晉梅」,經北京大學考古系實驗室測定,樹齡為(240±70)年,系清代中早期之物。
②天台古梅。此樹植於浙江省天台縣天台山隋代古剎國清寺,故又名「隋梅」。推測其樹齡約200年。
③琅琊古梅。即所謂宋代歐陽修手植梅,又稱「歐梅」,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下醉翁亭內。據滁州《醉翁亭簡介》稱:「世傳歐陽修手植梅已萎」,現樹為後人補植。推測其樹齡約為百年。
④和縣古梅。相傳為北宋名士杜默(字師雄)所植,亦名「杜師雄手植梅」,在安徽省和縣豐山杜村。此樹很可能是古樹根際萌櫱更新長成的,最多為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