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腦過度人會老的快么
當然會老得快!積極用腦和用腦過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人說,腦子越用越靈,那是積極的用腦方式。如果產生心煩、疲憊的心理狀態,那就是用腦過度了,透支了大腦的運作能力,反而會損害大腦。
為什麼新婚蜜月的女孩都顯得漂亮?這和心情有很大關系。如果心理疲憊,心情不好,人確實會衰老的快些,甚至白了少年頭。
放鬆心情,尋找快樂,暫時的疲勞很快就會恢復的,科學用腦,我們都能長壽
② 用腦會影響壽命嗎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思維能力是大腦功能的提現,大腦作為人體的司令部,是能量的消耗大戶。大家肯定有體會,只要一開始動腦子,肚子就餓的特別快。題主問「思慮過多會影響壽命嗎?」人體功能是用進廢退的,腦子不用就會退化,腦功能退化了最直觀的就是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會不會影響壽命?腦子用多了,又會殫精竭慮,內臟壓力太大,損耗過度。要麼白頭,要麼脫發,嚴重的還容易猝死。怎麼評價是不是【過度用腦】,可以把人想像成是很多「電池」。腦細胞存儲的能量只夠短時間使用(清晨起床頭腦很清醒,過一會兒就不行了),腦細胞能量耗盡,需要從血液中補充,血液的能量又來自各個內臟;內臟的能量來自身體存儲和腸胃中的食物;身體的能量來自日常鍛煉「擴容」,再存儲由腸胃吸收的能量。慢慢摸索發現,腦的最大運行能力,跟身體素質和消化吸收能力是有因果關系的;然後,中間的各個運行環節也要配合得當。也就是說,整個身體就是腦功能的基礎,然後腦細胞還要有能力從身體中吸取營養,才能工作。如果意識活動(思慮)超過了身體中某一個環節(包括腦細胞)的最大運行能力,就會導致紊亂(疲倦、走神、甚至出現幻覺),紊亂的過程又會消耗很多能量,最終損害到身體(如:神經衰弱)。如果意識活動在人體正常可接受范圍內,那越用會越刺激人體進行強化,反而會讓身體越來越好。所以,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不會影響壽命。如果是思慮到廢寢忘食,那肯定是會影響壽命了。
③ 為什麼老年人勤用腦可以延長壽命
當人進入老年期,腦老化成為健康的大敵。由於進入老年期,全身各系統器官功能退變,腦動脈硬化,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大腦發生萎縮或退行性病理改變,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易倦等,可出現頭昏、眩暈、性格孤僻、主觀、固執、容易激動、言語重復等現象,隨著記憶力顯著減退,可產生一系列精神障礙和智力缺損。
生命在於運動,多動腦可使人長壽。有一位學者對400名16世紀以來歐美學者、傑出人物進行了研究,統計表明「勤奮多壽星」。這400名傑出人物平均壽命為70歲,特別是發明家平均達79歲。如伽利略78歲,達爾文73歲,瓦特83歲,牛頓85歲,富蘭克林84歲,愛因斯坦76歲,巴甫洛夫87歲,愛迪生84歲,米丘林80歲。文學界中的作家,更不乏其例,如法國的《茶花女》作者小仲馬活了71歲;《巴黎聖母院》作者雨果83歲;《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80而終。德國的歌德活了82歲,他的《浮士德》寫了整整60年,真是絕無僅有的奇跡。印度的泰戈爾,蘇聯的托爾斯泰都壽達80歲以上,尤其是《牛虻》的作者愛爾蘭的伏尼契竟高壽96歲。中國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活了74歲,《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75歲,《西遊記》作者吳承恩82歲,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活了85歲,郭沫若86歲,齊白石98歲。
動腦筋可以使老年人保持健全思考和推理能力,即使到了60~70歲,思維能力仍還不遜於年輕人。美國丹佛大學心理學家說,不少老年人同時運用多項知識的能力較年輕人強得多。眾所周知,生命就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即新陳代謝。人體的新陳代謝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越強。而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的高低,與人體的勞動和鍛煉休戚相關。懶惰的人,機體缺乏必要的活動,其新陳代謝水平處於低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因缺少活動,而得不到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導致肌肉萎縮,腦力衰退,這樣,身體健康狀況必然較差,長期如此,還容易病魔纏身,因而也就影響壽命。
人體的不同部位以不同速度衰老著,而中樞神經系統是整個衰老過程的最早部位,而且直接、間接的影響著機體器官的衰老過程。因此,預防大腦功能衰退既是延年益壽的保健措施,也是開發老人智力的重要方法。
預防大腦功能衰退的原則是:盡量保持好奇心,積極接受新信息,讓大腦得到練習的機會。倡導老年人進行「大腦鍛煉」:寫日記,背寓言、詩歌,記電話號碼或歷史年代,記名人名言等以鍛煉記憶力,活躍思維。
日本專家前不久提出,保持大腦年輕的最佳方法是學習外語。專家們認為,學外語必須一個個地背單詞,這需要記憶力;同時,學好外語文法,需要高度的理解力,翻譯長句和復雜句,需要分析力,而把一段文字翻譯成本國文字又需要創造力,因此是保持大腦年輕的最好方法。
④ 十大長壽特徵,如果有哪三個就能活很長時間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長壽,面相學上有很多說法。科學家們也進行了一番研究,發現下面這10個特徵確實與長壽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只要滿足其中3個就說明會長壽,趕緊看看你有沒有吧!
九、性格外向
性格外向的人精神上會更放鬆、他們會更善於應對壓力,也更長壽。
十、絕經晚
對女性來說,絕經期越晚越長壽。根據研究顯示,絕經年齡在50歲以上,有40多年生育期的婦女, 會增加活到90歲的幾率。
⑤ 大腦過於活躍與壽命縮短有關,有科學根據嗎
根據生活經驗,長壽老人一般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什麼這樣的人神經活動較少?事實上,神經活動不僅與認知功能有關,還與許多無意識的信息處理過程有關,如肌肉運動、內分泌調節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癲癇,這是由大腦神經活動障礙引起的,為了發現神經活動與壽命之間的關聯,研究小組首先分析了人腦中的基因表達規律,研究樣本來自數百名志願者捐贈的大腦殘骸。
最近的研究還發現,百歲老人腦細胞中的剩餘蛋白明顯更多。為了進一步驗證REST蛋白的作用,研究小組在小鼠和線蟲上進行了實驗,操縱了相應的Rest基因,並觀察了動物的性能。他們發現,在敲除或抑制相應基因後,剩餘蛋白的丟失可使神經更加活躍,從而縮短動物的壽命,他們重新開始了研究,並發觀察了動物的其他性能。
⑥ 為什麼那些肯勤動腦、善於用腦的人,更容易防衰老,變得年輕
這一最新成果以「Feeling How Old I Am: Subjective Age Is Associated With Estimated Brain Age」為題發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志上。研究人員通過MRI腦部掃描結果發現,與那些感覺自己大於實際年齡的人相比,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小的人的腦部衰老的跡象更少。
Chey認為一種有趣的可能性是,那些覺得年輕的人在身體和精神上可能更活躍,這或許改善了大腦健康。然而,對於那些覺得自己老了的人來說,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Chey說:「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大,這可能是他們評估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和活動的信號,並有助於促進他們採取措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大腦健康。」
⑦ 聰明的人和笨的人,與長壽有關系嗎
並沒有科學研究表明,壽命與聰明與否有直接的聯系。但我想說的是,壽命與人版的心態有著密權不可分的關系。聰明的人,可能在日常飲食生活當中會更注重些,但是,聰明的人通常都會面臨用腦過度的情況。而笨的人,可能會活得更自在些,心情愉悅,沒有太多的追求因而沒有聰明人的壓力。傻人有傻福就是這個道理。但退一步說,誰來這世上,相信都不想白走一遭。可以選擇的話,做一個聰明人吧。生民的意義不在於長度,而在於深度。一個蠢蛋糊里糊塗過一輩子,活到100歲又能怎樣呢?別聽信好死不如賴活,那是安慰自尋短見之人的說辭。但凡一個正常人,我們都會告訴他,努力拚搏吧,人生的精彩和絢爛值得你用生命為其燃燒。
⑧ 要經常用腦的人會沒那麼長壽嗎,因為會死很多腦細胞
不會,反之他會促進腦細胞新陳代謝加快 使人變得更加聰明 不過一定要注意休息!
⑨ 是不是多用腦的人壽命就越長
與性格有關。常生氣會產生多巴胺,對身體不好。
常用腦——博學——對人生理解透徹——性格溫和謙遜——長壽
因果聯系!
⑩ 為什麼勤用腦可防衰老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生物學上還有一條「用進廢退」的法則,說明動物的任何器官,經常用則會保持機能旺盛,形態不衰。人的大腦更是如此。當人體發育成熟後,人腦細胞的總數就不再增多了,死亡的細胞也很難再生和補充。據學者們估計,人從30歲起,每天約有10萬個腦細胞死去;到80歲時,大腦的重量約為30歲的80%。如果不經常用腦,有些腦細胞則會發生因廢而退。科學研究早已證明,勤用腦並善用腦的人腦老化發生較晚,人體衰老亦慢。大腦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機體各系統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都由大腦指揮,只要大腦不衰退,功能協調,機體其他系統和器官的衰老就會比較緩慢。勤動腦筋、積極用腦是預防大腦老化、功能衰退的最好方法。科學研究證明,動腦時,腦組織中能產生一種高級的肽類物質,後者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進取心強的人,較能耐受疾病的侵襲,得病後,也易於康復的現象,與此有關。此外,合理用腦能使腦血管處於舒張狀態,保證腦組織充足的血液供應。前清康熙皇帝有句話講得很有道理:「人若專心一藝一技,則心不外馳,於身有益。」事實的確如此,經常用腦,苦心鑽研某種技藝的人,往往得享長壽。有的學者統計了秦漢以來,史書上有明確生卒年月記載的3088位著名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為65.18歲,遠遠高於同時代人的平均壽命。國外的類似統計結果,亦大致如此。這固然是多種因素所使然,但與這些人經常用腦不無關系。除勤用腦以外,經常活動手腳也有助於延遲腦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