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類長壽的事實是什麼
各國對長壽老人都有調查統計。據我國古書記載:彭祖活到800歲;黃帝活到110歲,唐堯活到118歲,虞舜活到110歲,梁唐時代高僧慧眼活到290歲,清康熙年間姚江人孫見龍活到159歲,嘉慶年間廣西宜山縣蘭祥活到142歲。以上都是我國見於古書記載的長壽者,當然,上古傳聞近似神話,但總的說來可以證明人類壽命是可以達到100歲以上的。
據1952年的調查報告:廣東乳源雲門山大黨禪寺虛雲法布已經113歲。新疆烏魯木齊的吾古尼沙汗老媽媽。已經103歲。1954年6月13日《人民日報》報道,吉林省有個老人叫傅財的已經125歲。1956年10月12日《健康報》又報道,張家口有一位119歲叫張全的老人還很健壯。
據1953年我國人口調查報告,80~99歲的老人有1,851,312位,10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有3,384個,其中壽數最高的為155歲。國際自然醫學會把中國新疆列為全世界第四個長壽區;該學會把新疆列為長壽區的理由是,在中國3775名百歲以上壽星中,新疆占於865名,約佔全國百歲以上老人總數的32%。1980年廣州市做了一次長壽情況調查。調查結果,全市有1790多人超過90歲。其中百歲老人近30名。據了解在52名90歲以上的老人中,男性14人,女性38人。
國外也有不少長壽記錄。奧地利的克查爾夫死於1724年,享年185歲。堅欽士死於1670年,享年169歲。挪威的顧靈頓1797年死時為160歲。匈牙利有位農民於195歲去世,當時他的兒子為155歲。匈牙利有一對夫妻一道過了147年的幸福生活,丈夫死於172歲,妻子死於164歲。
根據1939年莫斯科人口調查資料:99~100歲者有611人,其中55人超過100歲。阿布哈茲有212人超過100歲。烏克蘭超過100歲老人有2700人。同年,據全蘇人口調查,60歲以上的有11129290人,佔全蘇人口的6.6%。在美國,據1930年人口調查,在一億零九百萬白種人中,年過100歲的有1180人,其中最老的為107歲。據歐洲1902年的統計資料,德國;100歲以上者膏278人;法國有218人;西班牙有401人;英國有146人。
以上資料進一步證明,人類的壽齡是可以超過百歲的。既然人類潛藏著長壽因素;我們就應該去努力促其實現。從目前世界各國長壽研究進展的情況看,實現人類延年益壽的前景是十分樂觀的。
B. 世界各國人均壽命排名2021
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十大國家排名:
日本、瑞士、西班牙、法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韓國、挪威。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十大國家分別是日本84.2、瑞士83.3、西班牙83.1、法國82.9、新加坡82.9、澳大利亞82.9、義大利82.8、加拿大82.8、韓國82.7、挪威82.5,而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較之前有所提升。
長壽原因:
1、飲食清淡、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
日本人偏愛蔬菜,烹調少油,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而在中國,烹炸煎炒,是中國較傳統的烹飪方式,但高溫狀態下容易流失食用油的營養成分,甚至產生高危致癌物。
2、偏愛綠茶
科學家認為,綠茶是日本人長壽的秘訣之一。
綠茶有許多保健功效,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壞膽固醇,殺菌消炎,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加速體內脂肪燃燒,綠茶富含鞣酸,有助於延緩衰老。
3、愛干凈
「已經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噪音污染和環境污染會導致血壓升高,甚至直接對心血管造成損害。」中國血脂領域著名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劉梅林指出。
4、少吃鹽
日本人吃鹽也很少,每天的鹽攝入量還不到中國人的一半。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這點非常關鍵,目前鹽與高血壓的關系已經非常明確,它會引發心臟肥大和動脈粥樣硬化。
5、每天要吃30種食材
日本厚生勞動省早在1985年就制定了《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倡導民眾一天盡量吃30種食材(包括烹調油和調味品),營養才全面。
此後,很多人將其當作每日飲食准則,比如五色壽司飯會以米飯為主料,加入甜蝦、貝肉、烏賊肉、魚籽、金槍魚、糖薑片等;做菜時,用多種食材做成一道菜;味噌湯里有豆製品、海鮮、蔬菜等。
6、多吃海產品
日本人從小的飲食就離不開魚。很多研究證明,長期吃魚,特別是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等,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達52%以上。
7、少開車,多運動
很多日本人也沒有固定的運動時間,但他們很少開車,喜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持續、和緩的運動,如每天30分鍾以上的快走,對心臟好處非常大,可以減輕體重、降低血壓、調節血脂。
8、「0.8生活」
「0.8生活」由日本著名作家、醫生賀志貢提出,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不必對每件事都付出全力,而是盡八成的氣力就好,剩下的兩成氣力,可當做迴旋的餘地和養精蓄銳的本錢。
9、「慢半拍」的生活方式
日本沖繩島被世人譽稱「長壽的世界紀錄之島」,這里流行「慢半拍」的生活方式,當地人稱為「沖繩時間」,人們認為,生活中充滿高壓和刺激,會加速人的老化過程。
10、政府幫忙減肥,預防心臟病
日本政府對國民苗條的要求已經上升到了法律高度。
其一項立法規定,男性腰圍超過33.5英寸(85厘米)、女性超過35.4英寸(90厘米)的人,如果血糖、血壓、血脂其中一項不合格,就要在3個月內自行減肥;若減肥失敗,要接受飲食控制教育;再過6個月仍然超重,必須自動離職。
C. 世界上那個國家人最長壽,他們的平均年齡多少
日本壽命最長.要想長壽,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態,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的飲食,經常運動。聽說日本人最喜歡吃豆腐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9日公布了《2006年世界衛生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男性平均壽命70歲、女性為74歲,人均壽命平均72歲,比日本人均壽命短10年。非洲26國和阿富汗的國民則平均活不到50歲。
台灣地區民眾平均壽命達76歲,是中國人均壽命最長的省。
D. 關於長壽研究有哪些
關於長壽研究有所突破的談論只不過是一種充滿希望的談論而已。老年病學研究所能達到的目標,應當是合理地適當投入到關於衰老機制的課題研究,和防止或者推遲許多老年病的可能性,使我們能夠在整個成年期的生活更加美滿,更有活力。盡管我們對我們可以使壽命得到明顯的延長感到悲觀。我們承認科學史上有不少在成功之前曾經有某些自信的科學家論證過這種成功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們十分清楚,自然選擇在不多的幾百萬年時間里已經大大地延長了我們人類的壽命。所以我們不是要求老年病學家放棄延長壽命的努力,而是要求他們在進化論學說的指導下進行研究。
我們還注意到對科學能夠完成的任務的悲觀估計也常常有實際意義。它們提供了哲學家E.T.魏塔克所說的「無效原理」。因為有這種悲觀的論點,工程師不再去設計永動機,化學家不再試圖把鉛變成金子。如果老年學家不再去尋找某個單一的,可加控制的衰老原因企圖返老還童,那麼他們的努力將被證明對人類的美好生活更加有貢獻。
醫生常常要做更多近期效益的考慮。85歲以上的人口所佔比例要比整個人口增長的速度快6倍。就在剛剛過去的30年間,美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經從69.7歲增加到75.2歲。醫療保健投資中的四分之一以上的資金是花在病人臨終前的生命上。估計在下一個20年內,老年護理床位的需求還要增加四倍。醫學的重點已經從兒童和青年人的急性病轉移到老年人的慢性病方面。本來打算做一個用抗生素治療肺炎和進行英雄式的外科手術的醫生突然發現他面臨的工作是監視高血壓,評估記憶障礙和去緩解慢性心臟病的症狀。這些醫生和他們的病人中還有許多把衰老當作一種疾病的人。我們深信,關於衰老在進化中來源的知識將具有深遠的影響。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生命的觀點也可能發生變化。有的人可能在知道衰老是青年時期活力的代價而感到安慰。在知道不大可能出現能夠把生命無限延長的醫學進步之後既可能心安理得也可能失望。但是這可以讓我們從研究能夠把人類從衰老中挽救出來的葯丸、保健食品和體育鍛煉的無效勞動中解放出來,而是去研究怎樣使我們在各個年齡階段,包括老年時期過一種充滿活力的生活。長生不老的幻想將被生活得更美好更豐富的實際所取代。
E. 世界上五大長壽之鄉分別在哪些國家
世界上五大長壽之鄉及其國家如下:
1.原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人優越的遺傳基因、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合理的飲食結構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他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而且至少喝兩杯牛奶、三杯酸奶。
2.巴基斯坦的罕薩、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河流,這些河流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罕薩人常年飲用這種水,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因此種出來的蔬菜特別有營養。
3.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及豆類食物。大多數當地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肉食。
4.中國新疆的和田、在昆侖山上,溶化的雪水不斷地流入和田地區,養育著和田人和當地的農作物。據測定,這種雪水中富含鎂、錳、鐵、鋅、鈣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而且從未受到農葯和重金屬的污染。
5.廣西的巴馬、巴馬的河水和泉水多半都是經過數千米的地下潛流區後才露出地面的,這些水從不同的地層中吸收了豐富的硒、鍶等微量元素,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5)各國長壽研究擴展閱讀:
世界長壽之鄉,是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對城市養老生活體系的一個肯定所頒布的稱號和嘉獎。長壽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現代醫學普遍認為:人的壽命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環境,而60%取決於自己。
為研究和探索這些地區長壽之謎,原蘇聯、美國、日本及中國科學家先後分別到這些長壽地區進行調查和分析。這些地區老人長壽與以下諸因素有關: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堅持合理的飲食起居制度;長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堅持積極不間斷的勞動;與遺傳基因的作用有關。
F. 關於長壽的研究報告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科學家們在不斷預測人類的壽命極限,甚至有美國科學家預測本世紀末我們能活到200歲。這些預測,讓很多人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到底人類能活多久?怎樣才能長壽? 什麼叫長壽 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遺傳室主任楊澤教授說: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90歲以上為長壽,80歲叫高齡,65歲以上算老年。目前來看,我國人口的長壽比例是十萬分之二,而位於我國的兩大世界長壽鄉廣西巴馬和新疆和田,長壽比例分別為十萬分之三十五和十萬分之六十七。 德國長壽醫學研究中心負責人迪特·普羅格教授說:人類的自然壽命在100歲以上是確切無疑的。人的壽命,主要通過內外兩大因素實現。內因是基因,外因是環境和生活習慣。 內因:基因研究逐漸明朗 「長壽研究近百年來才開始科學化;近10年來,長壽研究逐步取得突破。」迪特·普羅格教授告訴記者,德國科學家用15年的時間,調查了576名百歲老人,結果發現,他們的父母死亡時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多9—10歲。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長壽的遺傳因素非常重要。他說,目前,長壽研究已成為一個跨領域、發展迅速的研究科目。在歐洲科學家看來,衰老是一種多基因的復合調控過程,表現為染色體端粒長度改變、DNA損傷、DNA甲基化和細胞氧化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影響了壽命的長短。當前,科學家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1.尋找「長壽基因」。這里有兩個研究方向。一是「4號染色體」。歐洲科學家認為,「4號染色體」上有長壽基因,如果能發明出刺激長壽基因的葯物,就能減緩人類衰老的速度。在國內,科學家們也在做同樣的研究。楊澤教授說,從2004年開始,他們在對廣西巴馬的長壽老人進行研究時發現,這些老人的4號染色體上可能存在長壽遺傳基因。接下來,他們計劃用2—3年的時間找到這些基因,並且研究它們的具體生理功能。「如果成功的話,對整個中國人群都有借鑒意義。」二是載脂蛋白E。這種基因分為2、3、4三種亞型,其中2型和3型均能延遲發病年齡,降低發病率,促進壽命增長。法國和義大利等國的科學家普遍認為,主要是載脂蛋白E2基因在對人的壽命起延長作用;楊澤教授等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長壽老人體內的載脂蛋白E3比較多,佔到了80%—90%的比例,這也是巴馬長壽老人的遺傳標志。如何刺激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將是科學家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除此之外,還有研究發現,用轉基因技術可以增加人體細胞的增殖能力,延長細胞壽命;有的研究則顯示,給老化肌肉注入新基因能讓人恢復青春活力。 2.抑制「減壽基因」。說到這一點,人們最熟悉的要算自由基了。老年醫學研究所老年保健品功能評價室主任胡剛教授說:國際上基本認定,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是導致人類壽命變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基要是多了,就會導致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甚至會破壞酶和DNA,使細胞逐漸「衰老」。 那麼,現在市場上很多產品都宣傳其具有「消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是否可信?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黎健教授說,這要先了解自由基從哪裡來。目前,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NADPH氧化酶,這種酶廣泛存在於血管和血液細胞中,會導致自由基的產生。國外很多大公司都在研究怎麼能抑制這種酶的表達,從而阻止自由基的產生,不過這種酶也只是眾多導致自由基產生的物質之一。市場上的「消除自由基」產品,只能消除自由基,但不能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因此作用不大。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幾萬人的大型試驗,發現只服用能夠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劑,並不能降低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率,也就起不到延長壽命的作用。 除了自由基,前面提到的載脂蛋白E的4型,會促使老年痴呆症的發作,損害壽命。如何抑制它的表達,也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外因:生活習慣的影響得到確認 「內因」很關鍵,「外因」也不可忽視。在迪特·普羅格教授看來,環境和生活習慣在長壽上所起的作用甚至能達到66%。目前,在「外因」方面,科學家們提出,以下4點內容非常重要: 一是飲食。歐洲的一篇研究報告說,少吃可以延緩衰老。德國海德堡素食研究會認為,素食者的壽命要長於沒有飲食忌諱的人。楊澤教授在研究中也發現,巴馬長壽老人每日人均攝入熱量比國際長壽協會推薦的1500大卡還低,只有1400大卡。 二是心理。英國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旅遊度假能夠延長人的壽命。比起那些從不旅遊度假的人來說,
G. 世界人均壽命調查結果男女情況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別
世界各國平均壽命最新排行榜
美國商務部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1997年的統計結果顯示,全球人口平均壽命為62.27歲。世界各國和地區中最長壽的仍是日本人,平均壽命達79.66歲。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為76.33歲,在箕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4位。
全球最長壽的前10名國家依次為: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西班牙、新加坡、希臘、以色列、義大利和瑞典,這些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都超過了78歲。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69.98歲。全球人均壽命最短的國家是非洲地區的獅子山,1997年的平均壽命僅為36.62歲,比全球最長壽的日本人整整少40歲。 (摘自《青年參考》)
長壽的秘密藏在染色體中?
究竟女人比較長壽的秘密是什麼呢?
有的人想當然耳:「八成是天生如此吧!」有的人為男性抱屈:「男人成天辛苦地在外面打拚,壓力自然比女人大多了。」
事實上,這個問題目前尚無定論,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然生理、心理因素,還有兩性在行為模式、社會互動上的差異,都不容忽視。
其實,男人和女人一樣,都有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除了生殖系統不同之外,男女體內同樣有五臟六腑,也同樣會受到病痛之苦。但是,男人和女人確實有一項明顯的差異:決定性別的染色體不同。無論男女,都有23對染色體,也都由其中一對染色體來決定性別,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而男性是XY。男女在性染色體上的差異,會影響到某些疾病的發生率。
1986年,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X染色體上,有一個基因在DNA修護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假如男性在這個基因上有了缺陷,身體修護基因病變的能力就會受損。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的病變日積月累之下,就可能加速老化和引起疾病。
女性由於有兩個X染色體,因此比男性多了一重保障,當其中一個X染色體上的基因有缺陷時,例如具有會引起肌肉萎縮症或血友病的遺傳病變,另外一個X染色體可以立刻上場候補。相反的,男性有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所以假如X染色體出現缺陷,就無可避免地發生疾病了。
又是荷爾蒙作祟!
專家也懷疑,男女在壽命和死因上的差異,可能至少有一部份和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睾固酮和女性荷爾蒙動情激素)相關。
許多證據顯示,睾固酮會令男性沖動、易怒,攻擊性和活動力增強,由於從青春期開始,男性荷爾蒙分泌增多,有些科學家稱這段時期男性死亡率增高為「睾固酮中毒」。
步入中年後,睾固酮還會增加血液中「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減少「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提高男人得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相反的,女性荷爾蒙動情激素卻為停經前的婦女提供了保護作用,降低年輕女性罹患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近來,醫學研究也顯示,動情激素或許能預防老人痴呆症這類的腦部疾病。
H. 國外長壽文化
長壽文化,關於研究人的壽命如何久長的文化,這是一個世界性文化,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在共同創造、豐富和發展起來的人類先進文化。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在長江、黃河流域,在中華大地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長壽文化無論從歷史悠久程度還是從內容廣度、深度講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它不但成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積極影響著世界文化的發展;它不但支撐著中華民族子孫後代們的精神,成為五千年來人們不可或缺的重要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影響著世界人民對這一美好嚮往的渴望與追求;它不但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沉,同時也是當今中國先進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要主題。中華民族的長壽文化影響了過去影響著未來,為人類文化做出並將繼續做出積極貢獻。
綜觀長壽文化源流,可以給我們留下這樣一個深刻印象:長壽文化同上古時代對神的敬拜和同封建時代對成道得仙的追求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們相互融和相互補充密不可分。所以,探尋長壽文化不可不涉及神文化、神仙文化、道家文化。我們從清末出土的殷墟甲骨殘片可以看出,早在殷商時代就有了祭祀上帝、祭祀神的記載,當時就有「上帝」和「祖先配天」的觀念。上帝能興雨,能作旱,禾黍成敗皆由於上帝。祖先由上帝而降生,死後依然回到上帝左右。這應當是長壽文化向前追述且有記載的最早與長壽文化有關的內容。隨著人們在社會生活和改造自然過程中產生的新矛盾新困惑不斷增加,且越來越難以解釋這些因客觀因素而帶來的災害,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則把自然界無法把握的規律和無法戰勝的困難歸結於神的力量,由此,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勞動人民就在生活和實踐中創造了大量的且豐富多彩的與神有關的故事,這就是神話和傳說,也可以說這些精神產品把神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地,《搜神記》、《山海經》、《尚書·堯典》、《左傳》、《楚辭·天問》、《淮南子》、《列子·湯問》等等都是最集中的體現和展示。但是,辨證分析這些神話傳說,無不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充分表達了人們對人生的關注,對幸福的渴求和對健康長壽的寄託。隨著神話內容的豐富和發展,加之道家文化的產生、融和、吸收,特別是以魏晉南北朝為主要歷史時期所產生的大量的豐富的神仙文化,充分反映了人們把追求神仙之術達到神仙境地作為人生健康長壽的最高境界、終極目標的生存心態。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達官貴人都把追求仙道作為重要的人生活動內容,甚至有的舍其一生而求之,秦始皇、曹操、莊周、葛洪、董仲舒等人都是其中代表。曹操有詩雲:「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葯。」特別是漢代思想家董仲舒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立了神學,葛洪則系統論述了關於神仙之學的理論,把長壽文化推向極點。
從直接的長壽文化來講,早在殷墟甲骨文化中也能找出許多關於與「壽」字有關的文化來,這里限於資料不足可從文字學中去進行探源,從文獻資料可知在殷墟甲骨殘片中就有「壽」字存在,到了先秦時代則有多種的「壽」字寫法,有的直接延用到今。從史資料看,在先秦時期與「壽」有關的且賦予「長壽」文化內涵的「壽」文化已經出現,並且這些文化已經運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萬壽無疆」一詞在《詩經》中就能找到多處,如《小雅.天保》記載「君曰卜爾,萬壽無疆……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長壽文化就更加豐富廣泛,不但把長壽文化融入了儒家、道家、佛教文化,而且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道德、飲食文化;不但豐富了中國哲學史、思想史,而且也充實了中國文學史、藝術史,特別是在中國詩史上專門形成了遊仙詩這一在全世界所獨有的詩體,大大地促進和發展了中國文化,成為了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健康長壽是人們所追求的共同願境。自有人類以來中華民族的祖先同世界各地的先民們一樣,把一切社會勞動和社會活動都歸結為為人的生存創造更加美好的環境,使人們的身體得到健康,生命更加久長。無論是改造自然的移山倒海,還是改造自我的道德規范;無論是集群圍獵的社會活動,還是講究美食的個人需求;無論是強身健體的一般性精神生活,還是敬神求仙得道的最高精神享受;甚至無論達官貴人、貧民百姓、大人小孩,等等都離不開緊緊圍繞健康長壽這一主題。《呂氏春秋·重已》有言:「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劉向在《說苑·貴德》中也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楚頃襄王問他的大臣庄辛:君子如富有將怎麼樣?庄辛回答:要做到親戚愛他,眾人稱贊他,不才的人侍奉他,都希望他長壽歡樂而不被禍患所傷害。古代的先賢們在論人生時有的也將「壽」排到了第一位,《書·洪範》記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佛經中也雲:「求長命得長命,求富貴得富貴」(《舊唐書·姚崇傳》)。更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是長生殿,唐時的宮殿在長安有長生殿,在華清池有長生殿,在洛陽行宮也有長生殿,並且都把寢宮取名長生,莫不也有追求長壽的文化涵義。在長生殿里還發生過美麗動人的帝王愛情故事,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恩愛確實讓後來文人騷客重重著墨,白居易的《長恨歌》最能充分表達其情感,同時也讓今人感受到帝王為了愛情發個誓也要找一個能夠切實能表達自己情感的地方,所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也是「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發出來的。
得道成仙是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標,這雖然在帝王將相中體現得更加充分,但對一般貧民百姓來講也是一種普遍願望,可以說得道成仙是古時候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重要生存理念。《秦並六國平話》就記載有秦始皇渴求成仙的事故:一日,秦始皇「遂游東海而來,忽遇道士徐甲上書秦始皇:東海有山神仙山,山上有不死之葯。」始皇聽了非常高興,遂命人前往採取。從縱向的歷史長河來看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盛行,基本上成了一種理想的生存文化時尚,有理論的成就,有實踐的追求。好像整個時代都染上了神仙色彩。曹氏父子可謂是帝王追求仙道的代表。曹操現存的詩並不多,相當部分內容都是表達追求仙道,如《氣出唱三首》寫到:「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翱遊。驂駕六龍飲玉漿。」幻想著與神仙同行,飲仙家美酒。「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但當愛氣壽萬年。」想像受到神仙接待,賜予秘方,壽命萬年。就是在戰爭途中曹操也是時刻想著「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經歷昆侖,上到蓬萊。飄飄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葯,萬歲為期」(秋胡行二首)。並且把此詩作為「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秋胡行二首)。」直到後來「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秋胡行二首)。好像他自己已經真正成為了得道之仙,可謂到了求仙若痴的程度。曹植雖然沒有登上皇座,但對神仙的渴求痴迷程度是一樣的,他在《五游詠》中寫到:「王子奉仙葯,羨門進奇方。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郭璞、庾信、陶淵明、楊羲等則是文人的代表。郭璞關於遊仙的詩很多,特別是《遊仙詩十九首》,從各個角度反映了他對仙道的態度,求仙精神之可佳,「危險道路難」(《董逃行》)也不怕,堅強的意志最終求有所獲,「採取神葯若木端」(《董逃行》),到得仙境其精神之快樂,從「靈妃顧我笑」(遊仙詩)到「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遊仙詩》),與仙人結為可以隨便拉手拍肩的朋友,最終達到一個境界:「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同前),那真是富貴不足論,蓬萊仙山好。「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同前),反而譏笑燕昭王和漢武帝沒有仙才達不到成仙目的,並且寫道:「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同前),自認為是仙中之仙人。《太平廣記》是宋時李方等人編輯的一部漢代至宋初的小說總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總計五百卷,關於神的部分二十五卷、道術五卷不算外,僅純粹關於神仙的內容就有整整七十卷之多,收錄這一時期近四百位仙人事跡,在此書中佔有了相當份量,並且列在此書最前面。這僅僅是歷史上的一小段,可想而知從神文化發展而來的神仙文化在古代文化中佔有了多重的份量。特別是東晉時期的宗教思想家葛洪對神及其神仙進行了專題研究,並上升到了哲學范疇,把神仙之學推到了最高境地,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內篇》中用絕大部分篇幅論述了神仙的實在性、可學性,以及方法途徑等。其《論仙》為綜論,主要解決基本認識和基本要求問題,認為:「不死之道,曷為無之?」仙人是實有的。「夫求長生,修至道,訣在於志。」關鍵在於要有恆心,同時要知法術,對成仙得道提出各種要求:「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仙法欲令愛逮蠢蠕,不害含氣。····仙法欲止絕臭腥,休糧清腸。····仙法欲溥愛八荒,視人如已。」另外還有專論,有專門介紹有關金丹的服法、效果、品種的《金丹》,有講述煉丹之術的《至理》,有談修學金丹以外各種法術的《微旨》,有專門針對儒家不言仙道的《塞難》,有論勤學求學於師的《勤求》,有專論《仙葯》的,有關於儒道互為融和的《道意》《辨問》,有關於雜談修求仙道的《對俗》《釋滯》《極言》《雜應》。除此之外在《老子》《莊子》等書中也有關於神仙內容的涉及。總之,神仙文化豐富和充實了長壽文化。
達到健康長壽不僅僅是一種願望和需要,而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存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則是一個綜合性的要求。中國歷史上的長壽文化對這些要求從各個方面都作了很好的回答,這些回答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健康長壽推動了社會發展。管子有言「平正擅胸,論治在心,此以長壽」(《管了·內業》),說明心情好壞對健康長壽密切相關。「無為則俞俞,俞俞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莊子·天道》),強調健康長壽關鍵在於養心。在為人處事方面特別是在遇到麻煩時要忍,元代鄭廷王在《忍字記》中說:「忍之一字豈非常,一生忍過卻清涼。常將忍字思量到,忍是長生不老方。」說明為人寬懷大肚對健康長壽有益。曹操對健康長壽十分關注,除了求仙得道之外還注重平時身心健康,在《龜雖壽》中寫道:「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勞動也是健康長壽之法,宋人歐陽修在《刪正黃庭經序》中說,「勞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管子還提到一個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對健康長壽也有關系,他在《管子·形勢解》中寫道:「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包括飲酒與長壽也有關系,《後漢書·東夷傳·倭》記載:「人性嗜酒,多壽考,至百餘歲者甚眾。」健康長壽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有關系,漢代思想家王充就說:「太平之世多長壽」(《論衡·氣壽篇》)。
長壽文化是一個涉及面廣的社會性文化,他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從文學藝術角度講,有壽詩、壽文、壽詞、壽聯、壽戲、壽曲、壽書、壽畫,可以說融入到了所有文學和藝術門類。比如壽詩就是一種傳統的祝壽方式,在《詩經》中有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如《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萬壽無期。····樂只君子,萬壽無疆。····樂只君子,遐不黃 。」《小雅·楚茨》:「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唐朝詩人杜甫在《寄韓諫議注》詩中寫道:「周南留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壽昌。」同時代的司空圖也有「年年織作昇平字,高映南山獻壽觴」(《楊柳枝壽杯詞》)。在宋以後這類詩就更為盛行,特別是在官府中成為文人雅士祝壽的常用禮節。宋人張耒:「清歌一曲主人酒,主人壽客客舉手。」清人趙翼詩:「公方開壽宴,廣坐笑眼同」(《春問晤西庄於吳門再作詩以貽之》)。再比如壽聯也是一種常見的祝壽方式,被列為對聯之一大類別。「玄鶴千年壽,蒼松萬古春。」「歲歲壽筵依北斗,年年此日頌南山。」等等,不可勝舉。壽聯不但是一種祝福,同時也表達作者情感。慈禧太後七十歲生日過萬壽節,章太炎則作聯譏諷:「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中為一人歌有慶;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從倫理道德角度講,它倡導孝悌,把尊重老人、愛護老人作為一種社會美德。漢代思想家董仲舒就認為:「無孝悌則亡其所以生,無衣食則亡其所以養,無禮樂則亡其所以成也」(《春秋繁露》),把孝悌作為萬物之本,為人之本。據傳有一位皇帝認為六十歲以上的人不能勞動,對社會沒有貢獻,便下令將其問斬。後來有一位大臣十分孝道,父親快到六十歲時便把他藏匿山中,天天送飯。一日皇帝接受一位外國使者朝拜,可來使卻連續出了三個問題難住了皇帝,正在為難之時這位大臣回答上來了,皇帝非常高興,問其原由,皇帝才知是他父親的功勞,並且認為老人見多識廣,不但沒有責備這位大臣的犯上,還親自從山中把老人請到宮里設宴款待,當眾向老人敬三拜之禮,沒想到這天正好是老人的生日,故此,後來就有了拜受(壽)、做生的習俗。不但是在過去就是在今天誰家老人要是到了高壽之年子孫後代不給其祝壽則視為不孝,將受到社會道德遣責。從社會學角度講,祝壽不但有壽詩、壽文等文學藝術之類的高雅型壽文化,而且還有壽禮、壽宴、壽酒、壽面、壽碗、壽燭等社會型壽文化。從哲學思想角度講,長壽文化豐富了中國傳統哲學,充實了儒家文化,上升為道家文化的神學,其代表人物就是漢代的思想家董仲舒,他「把陰陽五行說提到神學的體繫上來,把『天』提到有意志的至上神的地位上來,把儒家倫常的父權(他作為封建秩序的表徵)和宗教的神權以及統治者的皇權三位一體化」(《中國思想史》第二卷)。佛經也倡導:「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獲極長生,壽樂無有極」(《無壽量經》卷下)。為豐富中華民族的思想寶庫做出了積極貢獻。
I. 最新公布科學長壽法排第一的是什麼
世界各國研究機構公布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據此列出20個長壽方法,簡單易學,大家一定要看一看!
1、唱歌
美國老年學研究中心通過調查發現,歌劇歌唱家的心臟功能和普通人相比更加活躍。唱歌能使人長壽。
2、跑步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一項大樣本研究顯示,每天跑步的人平均比沒有跑步習慣的人壽命長3年,而且每天跑步5分鍾就能達到健康效果。
這20個長壽方法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可以做到,趕緊分享給家人吧!
希望大家都能長命百歲!
來源:鳳凰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