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壽區失業金怎麼領
失業金領取的流程:
一、參保單位出具兩份《解除(終止)勞動關系證明書》,一份交失業保險中心,內一份交勞動保障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備案。
二、失業保險中心憑參保單位出具的《解除(終止)勞動關系證明書》對情況進行嚴格的調查核實(失業人員帶上與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確認無誤的發放2份《失業保險申領登記表》和1份《失業求職登記表》。
三、失業人員認真填寫好《失業保險申領登記表》的正面所有欄目,背面的計生關系接受單位意見處空格請到本人戶口所在地的計生關系接受單位蓋章。認真填寫好《求職登記表》。
註:戶口在城市的請到戶口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計生辦蓋章;戶口在農村的請到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計生辦蓋章。居委員、村委員、社區的計生辦章均不符合要求。
四、交納三張一寸的彩照和一份失業人員身份證復印件。
勞動者符合以上條件,即可到戶籍所在地或暫住地的區級勞動保障部門辦理領取失業保險金。
2、所需材料:
攜帶本人身份證,與用人單位解除、終止勞容動關系的證明,失業保險金繳納手冊,繳費證明和1張1英寸近照
② 是做體力勞動長壽,還是做腦力勞動長壽
不能一概而論,但不能長期超體力或超腦力,生活、工作規律,心態平和才是長壽之道。
③ 重慶市長壽區退休流程和手續
辦理退休手續參保人應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一個月(延繳的參保人在繳費滿年限的當月)到社保局辦理退休手續參保人辦理退休時,需提交以下資料:
(1)須填寫《退休人員申請表》(一式兩份單位或居委會蓋章)
(2)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張
(3)身份證復印件一張如符合下列情況的應提交相應材料:
1.退休幹部按幹部管理許可權提供《幹部退休通知書》或《幹部退休審批表》原件及復印件;
2.特殊工種提前退休需附上被保險人本人檔案;
3.因病提前退休的,除提供以前有關病歷外,還需按有關規定附上縣級以上醫院(我市縣級以上醫院是市中醫院和市人民醫院)近期三個月內有關病種病情診斷證明書和檢查報告;患精神分裂症的必須附上縣級以上精神分裂症的專科醫院(我市精神分裂症專科醫院是市新涌醫院)的診斷證明書和檢查報告。同時,填寫《東莞市傷病職工(非因工)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一式三份)供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鑒定。
社會保障部門為符合退休條件的被保險人辦理審批退休及核准待遇手續後,從核准待遇的次月起支付基本養老金。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性幹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該退休。
因病或非因工傷殘申請提前退休的職工,首先要到地市級勞動保障部門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進行醫療診斷。其次是將取得的醫療診斷證明送所在地的地市級勞動鑒定委員會進行審核,作出是否屬於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結論。最後職工持鑒定結論和其他相關材料,到當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提前退休手續。
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標准,在2002年4月5日之前,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GB/T16180—1996)執行,省級勞動保障部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作出補充規定。自2002年4月5日之後,按《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試行)》(勞社部發[2002]8號)執行。
④ 長壽與勞動的關系是什麼
長壽和勞動有著很大的關系,所有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喜內歡勞動。國內外的容大量調查都說明了勞動是長壽的訣竅之一。
例如,我國巴馬縣127歲的老人蒙阿瑪還要去田裡收摘綠豆;120歲的婆婆還能背20千克水,還喂豬、羊和雞;新疆110歲的明尼牙孜還捆苞谷、摘棉花。
國外也對長壽老人做過相同的調查。美國曾對1000名百歲老人的調查發現,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始終堅持力所能及的勞動。前蘇聯、匈牙利、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對老人的調查也都證明了這一點。這些長壽老人畢生堅持體力勞動,即使體力不支,也會做一些輕微的體力活動或家務勞動,一直勞動到生命結束的時候。
⑤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同樣時間,誰的壽命短
我原單位有個老頭,滿頭白發,一問才知道也就五十歲多,我奶是農民,七十多了頭發也就半白……
⑥ 長壽與勞動有怎樣的關系
長壽和勞動有著很大的關系,所有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喜歡勞回動。國內外的大量調查都答說明了勞動是長壽的訣竅之一。
例如,我國巴馬縣127歲的老人蒙阿瑪還要去田裡收摘綠豆;120歲的婆婆還能背20千克水,還喂豬、羊和雞;新疆110歲的明尼牙孜還捆苞谷、摘棉花。
國外也對長壽老人做過相同的調查。美國曾對1000名百歲老人的調查發現,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始終堅持力所能及的勞動。前蘇聯、匈牙利、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對老人的調查也都證明了這一點。這些長壽老人畢生堅持體力勞動,即使體力不支,也會做一些輕微的體力活動或家務勞動,一直勞動到生命結束的時候。
⑦ 讀《勞動使人健康長壽》讀後感400字。
讀後感的寫法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四、寫讀後感應注意的問題第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⑧ 長壽與勞動有哪些關系
長壽和勞動有復著很大的關系制,所有長壽老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喜歡勞動。國內外的大量調查都說明了勞動是長壽的訣竅之一。
例如,我國巴馬縣127歲的老人蒙阿瑪還要去田裡收摘綠豆;120歲的婆婆還能背20千克水,還喂豬、羊和雞;新疆110歲的明尼牙孜還捆苞谷、摘棉花。
國外也對長壽老人做過相同的調查。美國曾對1000名百歲老人的調查發現,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始終堅持力所能及的勞動。前蘇聯、匈牙利、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對老人的調查也都證明了這一點。這些長壽老人畢生堅持體力勞動,即使體力不支,也會做一些輕微的體力活動或家務勞動,一直勞動到生命結束的時候。
⑨ 老師算是腦力勞動比較強的了,一般來說,他們是不是比別人長壽或短壽
呵呵,要是對著一班傷腦筋的學生的話,想不短命都不行啊
⑩ 用體力勞動的人和用腦力勞動的人,那麼他們誰能夠活得更長久呢為什麼
這個沒有定論的,個人認為,沒有多少差別,如果有,一般的說體力勞動的人長壽些,因為身體好一些,當然這是那種體力強度不太大的工作,而不光腦力勞動者實際上體力勞動者也在想。所以這方面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