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葉曼結過婚嗎
葉曼結過婚。和同年考入北京大學的同學,當年的全科狀元田寶岱結為伉儷。
葉曼隨身為外交官的夫婿,作為大使夫人輾轉於美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地駐外總計二十五年,後旅居美國洛杉磯。
葉曼女士,原名劉世綸,1914年生,2017年2月16日安詳示寂,享年103歲。祖籍湖南,北大畢業,旅居美國洛杉磯,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葉曼的經歷:
葉曼接觸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後並研學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對東方和西方文化、哲學與宗教有獨到的見解。
葉曼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等。六十年代,葉曼為傳播中國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灣成立「文賢學會」。
七十年代,葉曼在美國洛杉磯位於哈岡的家中成立「文賢書院」,每周六免費開講《四書》、《道德經》、佛教的故事等課程,身體力行,為海外僑胞講說中國文化,期能帶動更多修心向學的風氣。
『貳』 葉曼先生在舊金山有沒有收徒弟啊
葉曼女士,原名劉世綸,1914年生,現年98歲,祖籍湖南,北大畢業,旅居美國洛杉磯,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幼承庭訓,六歲以左傳開蒙,1935年被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之先生特別錄取,就讀北大法學院經濟系。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並在八十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會時,與中國佛教協會原趙朴初會長相遇並成為好友。
『叄』 葉曼一佛教的故事會
葉曼,本名劉世綸,原籍湖南,1914年生,北京大學畢業,是當今世界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
葉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但是她卻對佛教非常反感,認為它只是士大夫階級的另外一種消遣品。8歲那一年,葉曼開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為憐惜那些被宰殺的動物,從此下決心不再吃有生命的東西,所以她吃的並不是佛家素。這樣的食素,她一堅持就是15年,直到「抗戰」開始,離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
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引薦下,葉曼認識了南懷謹。葉曼問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問題。南懷瑾告訴她這是許多人共有的問題,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葉曼開始跟隨南懷瑾學習《楞嚴經》。之後的幾年裡,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嚴經》後,她才發覺,過去自己把唯識誤認為是士大夫階級的消遣品,竟不知道這里有這么好的東西。
『肆』 葉曼先生預言2020是哪一年
葉曼先生2007年預言2020年中國會崛起。2007年,國學葉曼大師在一次演講中預測,中國一定強,最晚在2020年,葉曼,原名劉世綸,女,祖籍湖南,北大畢業,旅居美國洛杉磯,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幼承庭訓,六歲以左傳開蒙。
1935年被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之先生特別錄取,就讀北大法學院經濟系。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並在八十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會時,與中國佛教協會原趙朴初會長相遇並成為好友。
葉曼先生的生平
家裡就一個女孩,5個兄弟,所以從小家裡就比較嬌慣葉曼一點,受的教育也特別一些。家裡請了老先生,從小教葉曼左傳,就這樣一直在家裡跟著先生學到10歲。到了初中,男女同校,但是是分班上課,女生只有一個班,男生有6、7個班。
男女生之間絕對不能打交道,所以更不用說交男朋友。葉曼是班上的班長,還是學生會的會長,參加很多社會活動,在學校里葉曼很出風頭,那時候葉曼非常得意,但是有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為葉曼在學校里很活躍,很多男孩子就給葉曼寫信。
『伍』 96歲高齡的國學大師葉曼講老子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96歲高齡的國學大師葉曼講老子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96歲高齡的國學大師葉曼講老子
21日晚,中外名家講習堂邀請了台灣的國學大師葉曼教授,在阜外的國賓大酒店的演講大廳,進行了一次別致的講學。葉曼教授1914生,6歲以《左傳》開蒙,1935年被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先生特別錄取,就讀北大法學院經濟系。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名上師等,屢有所得。上世紀80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會時,與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先生相遇並成為好友。是當今世界極少能將儒、釋、道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主要著作有:《葉曼拈花》、《世間情》、《葉曼講心經》、《葉曼講金剛經》、《葉曼隨筆》、《葉曼講阿彌陀經》、協助南懷瑾先生編著《楞嚴大義今釋》等。
我和敦子在葉曼教授講課前,在休息室和他進行了合影,我們能聆聽96歲高齡的國學大師講課,在我一生當中還是第一次。雖然,他耳朵有些背,但他在講課中思路非常清晰,重要的觀點旗幟鮮明、反復重復,他說:「老子的課程我一共要講81章,乃分上……
確認後請採納
『陸』 葉曼是女的 為什麼叫她 葉曼先生(這里的葉曼先生,原名劉世綸, 1914年生,現年94歲,祖籍湖南,北大畢業
「先生」,顧名思義,即是生得比較早的人,因為年長,所以見識多,就以「先生」來指代見多識廣的人。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先生」一詞很長時間被用來專門稱呼傳授知識的人,也就是「老師」,後來這一稱謂擴大到治病救人的「醫生」也叫「先生」。所以,在中國的傳統語境中,「先生」一詞指學問高深、德行高尚的長者。由於長期以來做學問、教書、行醫的基本都是男人,所以後來普遍就把年長的男人叫做「先生」,再後來港澳及海外華人圈就乾脆把所有男子都叫做「先生」,這就是「先生」一次泛濫的根源。後來漢文化從海外華人倒流回大陸,中國大陸也跟風把所有男人不分長幼都叫做「先生」,也都還是有一點尊敬的含義。但在學術界及政界一直都把學問和德行受人尊敬人稱為「先生」,不分男女。比如「孫中山先生」、「宋慶齡先生」、「廖靜文先生」、「葉曼先生」。
所以,在叫葉曼先生是對其學問、德行的一種推崇。
今天葉曼先生一百歲華誕,寫此短文回答您,也在此給葉曼先生拜壽!
『柒』 葉曼在85歲時有次演講說她兩年半就要走了,兩年半一定走,可如今已經1
故意抹黑葉師。
這樣的因果。。
要自己承受的。。
阿彌陀佛。。
『捌』 葉曼簡介
葉曼女士,原名劉世綸,1914年生,2017年2月16日安詳示寂,享年103歲。祖籍湖南,北大畢業,旅居美國洛杉磯,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大學畢業後,葉曼與同年考入北京大學的同學,當年的全科狀元田寶岱結為伉儷。後隨身為外交官的夫婿,作為大使夫人輾轉於美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地駐外總計二十五年,後旅居美國洛杉磯。
葉曼接觸過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後並研學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對東方和西方文化、哲學與宗教有獨到的見解。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等。六十年代,葉曼為傳播中國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灣成立「文賢學會」。七十年代,在美國洛杉磯位於哈岡的家中成立「文賢書院」,每周六免費開講《四書》、《道德經》、佛教的故事等課程,身體力行,為海外僑胞講說中國文化,期能帶動更多修心向學的風氣。
(8)葉曼80歲擴展閱讀:
八十年代中,葉曼曾代表中華佛教居士學會(台灣),當選世界佛教友誼會副會長,期間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戲劇性的相識,讓他們成為摯友。後經朴老邀請到北京拜訪北京雲居寺時,發現雲居寺已在日本侵華時被毀損,當即發下宏願,要重建雲居寺。1990年,葉曼來往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共籌得三十二萬美金善款。其中三十萬美金捐贈用於重建雲居寺,受到了時任北京市副市長何魯麗以及十世班禪大師的接待,朴老也特意作一條幅贊其功德。
二零零六年末,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對葉曼進行了專題訪問,十一月應北京大學邀請在北京大學世紀大講堂為莘莘學子進行了題為「中國一定強」的演講,同月,應長江商學院邀請為商界精英從科學的角度講解「一命二運三風水」。二零零七年四月,應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之邀,參加西安舉辦的「國際道德經論壇」。
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應邀前往北京市廣華寺作《佛法在中國》的演講,並多次在北京朝陽區望京街道的"中國城市論壇-望京奧運大講壇"向觀眾教授以歷史、儒家以及道家為主要題材的傳統文化。今後,葉曼老師將把她的餘生,她的畢生所學回報給祖國,讓文賢書院在祖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代代相傳。
『玖』 北京大學歷史上的四位怪才是誰
在羅家倫和張充和之後,另一位名叫葉曼的女生也因胡適的賞識被北大破格錄取。提起葉曼,不少大陸人或許會感到陌生,但70多年前她曾是北大法學院政、經、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適相當器重的女才子。她還是南懷瑾盛贊的弟子,三毛、林清玄等著名作家推崇的前輩,也是當今極少將儒、道、佛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在台灣幾乎家喻戶曉。
葉曼女士,原名劉世綸,1914年生,現年100歲,祖籍湖南,幼承庭訓,六歲以左傳開蒙。1936年,葉曼參加了北大、北師大和清華三所高校的考試,其中,清華是她心目中最嚮往的高等學府。可結果是,葉曼並未在清華的錄取名單中找到自己的名字。至於北大,則以試讀生的名義錄取了她。葉曼在多年後這樣回憶自己的「高考經過」。那一年,北大國文考試的作文題目是——「你生平最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或「喜歡的一件事」,或「感動的一件事」。當時,葉曼的父親剛過世不久,她便選了「最悲哀的一件事」。「我簡直是一邊哭一邊寫這篇文章,真的是用真情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