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元勛陳雲什麼時候去世了劉德華什麼時侯出生的
陳雲1905年生,江蘇青浦(今屬上海市青浦縣練塘鎮)人, 原名廖陳雲。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劉德華,個人信息
中文姓名:劉德華
英文姓名:AndyLau
曾用名:劉福榮
別名:華仔,榮仔
性別:男
生日:1961年09月27日
出生地:香港 新界大埔
生肖:牛
星座:天秤座
血型:AB型
現住地:香港-九龍城
祖籍:廣東新會
偶像:巴特爾
民族:漢族
身高:174cm
體重:64kg
三圍:38,30,36
國籍:中國
宗教:佛教
鞋碼:42
衣服尺寸:中碼
學歷:中學預科 、香港可立高中畢業,無線第十期藝人訓練班
小學:黃大仙天主教小學
中學:嗇色園可立中學
嗜好:收集古董手錶
愛好:唱歌、駕駛、演戲、打保齡
語言:廣東話、國語(普通話) 、英語、日語
家庭狀況:父母、3姊、1妹、1弟
喜愛的運動:打保齡球 開摩托車
喜愛的衣著:牛仔褲 T恤 衣服尺寸:中碼
喜愛的電影:《Seven》、《追魂交易》、《教父咪搞》
喜愛的獎項:最佳男主角(影帝)
最愛的動漫:《龍珠》、《Batman》
喜愛的歌曲:《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喜愛的影星:羅拔狄尼路(Robert DeNiro)、畢比特(Brad Pitt)、梅麗史翠普
喜愛的歌星:Michael Jackson,BoyzII Men,林子祥
㈡ 陳雲的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了一個朴實的故事,紀錄了一段真實的歷史,主人公是我們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陳雲。
陳雲一生為中國人民解放和中華民族的復興奮鬥了七十多年,作為中國共產黨兩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員,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階段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同時,他作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我們黨傑出的經濟工作領導人,在開拓和奠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陳雲的一生融入了現代中國偉大的歷史創造活動,是我們黨和人民近一個世紀奮斗圖強歷史的縮影,同時,他作為出身江南貧寒農家的少年,又經歷了與眾不同的革命生涯,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彩故事。
陳雲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他的革命精神、政治智慧和領導才能是全黨學習的楷模,同時,他又是一個普通人,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間流露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和百姓情懷。
本片以陳雲九十年人生歷程為基本脈絡,以相關歷史事件的進程和幾代領袖群體的活動為主要背景,以主人公在關鍵時期發揮的關鍵作用為敘事焦點,運用各種電視藝術手段和歷史文獻資料營造一種氛圍,引導廣大觀眾同我們一起重溫和回味離我們遠去的歲月,攜手走近這樣一位可親、可信、可敬的偉人,追尋他的足跡,緬懷他的業績,感受他的魅力,領悟他的精神,學習他的為人。
㈢ 這個星期日是陳雲的生日,陳雲請她的幾個朋友參加生日聚會,可李敏因有事不能參加他們的心情分別是怎樣的
李敏:我今天有事不能去陳雲家給他過生日了,不知道他會不會原諒我呢
陳雲:這個李敏,我都主動邀請她了,她還不來,難道是瞧不起我嗎?
㈣ 陳雲去世具體時間,最好精確到分
因病於1995年4月10日14時0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㈤ 陳雲的內容簡介
本書共有五章,主要內容包括了「商務」學徒、早期革命、蘇區工作、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在莫斯科的使命、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在東北的歲月、擔當恢復經濟重任、陳雲(1949-1984)、主管全國經濟工作、首要地位受到挑戰、恢復最高經濟決策者地位、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大力實施商業改革、陳雲思想受到冷落、重返政治舞台中心、開始半退隱的生活、回到中國政治體制核心層、陳雲的個人生活、陳雲的經濟思想、陳雲關於市場和改革的思想、陳雲的經濟調整思想、陳雲的經濟整頓思想、陳雲與中國政治、陳雲的政治資源和戰略等詳細內容。
㈥ 陳雲活了幾年
陳雲(1905.06.13-1995.04.10),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陳雲同志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員。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陳雲同志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不朽的功勛,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㈦ 卓(zhuō)越的領導人是誰
1905年6月13日,陳雲出生在江蘇省青浦(pǔ)縣(今上海市)的貧苦農民家庭,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去世了,他跟著舅父生活,因家境貧寒,上學也很晚。小學畢業以後,他沒有去讀中學,而是到上海的商務印書館當了學徒,後來成為這家著名出版機構的發行所店員。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很多圖書報刊,他又愛好讀書,就如飢似渴如飢似渴:好像餓了想吃飯,渴了想喝水一樣。比喻需求極為迫切。地學習,通過自修獲得了豐富的知識,成了一名文化修養很高的店員,在發行所里也很有威信。
1925年,上海工人掀起了聲勢浩大的五卅(sà)運動,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二十歲的陳雲滿懷愛國熱情,投入了這場運動,還被推選為商務印書館發行所的職工會委員長。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們參加斗爭,成為我國早期工人運動的一位傑出領導者。
陳雲善於總結經驗,開動腦筋,分析斗爭形勢。五卅(sà)運動之後,他認真思考,在自辦的刊物《職工》上發表了《中國民族運動之過去與將來》的文章,表現了對中國革命運動的高度責任感和遠見卓識。
他分析了從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以來,中國歷次民族運動的得失,特別從五四運動、五卅運動的斗爭中,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沒有工農參加,革命是難以成功的。他指出:「如何把成千上萬的農民組織起來,又如何訓練已組織起來的農民,並把他們引上正軌(ɡuǐ)……這是中國很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覺悟覺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摸糊而認清,醒悟。的青年,應該擔負起這種艱巨的責任。『到民間去』,這是今後中國民族運動中的重要口號。」
1933年初,陳雲從上海到達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負責工會工作。因為根據地里的工廠企業都是農村小城鎮的小工廠或作坊,和上海等大城市不一樣,而且根據地要鞏固和發展,必須鼓勵工人們積極勞動,創造財富,支援革命。他反對生搬硬套生搬硬套:形容不從實際情況出發,機械地套用別人的經驗、方法等。地把在上海那些大城市做工人運動的方法用到這里來。
為了找到正確的方法,陳雲還到汀州等地深入調查,掌握具體情況,了解工人的要求。然後根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狀況,開展工會工作,幫助工人與廠主店主簽訂勞動合同。
陳雲對根據地經濟工作也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反對忽視工人利益的經濟斗爭,以及不關心改善工人生活的錯誤。從那個時候起,他就非常重視經濟問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抗日戰爭時期,陳雲在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他提出組織上對革命幹部要多理解,氣量大,用得好,愛護人,要注意不要把什麼問題都提到原則的高度上。
陳雲還特別主張愛護人,對一個人的前途負責。有一個年輕人,參加革命七年了,因為被人揭發歷史上有問題,被開除了黨籍。後來雖然又恢(huī)復了黨籍,可前七年的革命歷史都被抹殺了。他難過地說:「我還是到前線去犧牲掉算了。」陳雲知道後,讓組織部查證,經過兩個月時間,查清了他的歷史是清白的,從而做出了正確結論。那個青年幹部精神大振。陳雲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受到全黨同志的贊揚。
1945年5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雲的發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講話中,批評了一些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有驕傲情緒,喜歡人家說他好,不喜歡人家提意見,甚至覺得「兄弟有點功勞,可以驕傲」。陳雲說:
「個人的作用是有的,不過自己不要估計太大了。任何人離開了人民,離開了黨,一件事也做不出來,應該這樣估(ɡū)計。」
陳雲的講話既朴實又生動,對全黨的幹部觸動很大,敲了警鍾警鍾:報告發生意外或遇到危險的鍾,多用於比喻…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壯大東北的革命力量,中共中央派了許多高級幹部到東北工作。陳雲也到了東北,擔任東北局副書記等職務。當時,蔣介石為了奪取整個東北,在美國的支持下,向東北根據地發動進攻。斗爭形勢十分嚴峻(jùn)。
1946年的冬天,蔣介石的軍隊把目標首先對准南滿地區,仗著兵力多裝備優良,向南滿發動進攻,並攻佔了一些地方。這時候,有些幹部對堅持南滿根據地缺乏(fá)信心,主張撤退到北滿,以保存實力。兼任南滿分局書記和軍區政委的陳雲知道以後,冒著風雪,來到幹部正在開會的地方,對大家說:
「大敵當前,我們不能只從暫時的、局部的利益考慮問題。如果撤(chè)走,傷亡會少些,可敵人就順利地佔領了南滿。南滿是東北的大門,大門一開,狼就進屋了,北滿的困難就會加大,整個東北的形勢就危急了。我們要點亮南滿這盞燈,不要讓它滅了。」
陳雲的話入情入理,幹部們聽了,都心服口服,表示贊同。會後,在陳雲和蕭(xiāo)勁光的領導下,南滿的部隊在臨江地區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戰,四個月內保臨江,終於打退了敵人進攻,保住了南滿根據地,為後來東北全境的解放創造了有利條件。陳雲的遠見卓識,使大家非常佩服。
㈧ 陳雲同志生平哪年生人
1905年生於上海。
㈨ 陳雲逝世時開追悼會了嗎
陳雲逝世時開追悼會了
陳雲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他的一生,是光輝的戰斗的一生。他在70餘年的革命活動中,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建立了永不磨滅的功勛。 下面是《人民日報》1995年5月29日刊登的長篇通訊《陳雲同志最後的321天》的片段:陳雲同志是去年5月25日因肺炎住進北京醫院的,到今年4月10日去世,他在醫院里度過了一生最後的321天。 陳雲同志的體質本來就比較弱。早在延安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身體比作「木炭汽車」,感冒發燒是常事。新中國成立後,他擔子重,工作忙,經常是上午、下午開會,或者看文件、處理問題,晚上8點鍾到周總理那裡,12點鍾到毛主席那裡。1959年,他患了冠心病,後來經過治療,有所恢復,但冠心病的帽子沒有摘掉。1979年,他又患直腸癌,成功地做了手術切除。1984年,又發現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從此,他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但他的健康水平下降是很緩慢的,這主要是由於先進的醫學科學和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同時也由於他的生活很有規律。 1952年,他戒掉了在革命戰爭年代抽香煙的習慣,而且說戒就戒,一點也不含糊。他的生活非常樸素。晚年,他的食譜是,早餐:麵包,果醬,黃油,豆漿;午餐:一葷一素;晚餐:豆製品,蔬菜。主食是機米。為了定量和不浪費糧食,每餐都稱米做飯。每餐配的水果,經常是香蕉。他的這些食譜,是常年不變的,即使逢年過節和過生日也不改變。他從來不請人吃飯,也從來不接受別人的宴請,總是自己吃自己的飯。他吃飯,不慌不忙,不與人談話,細嚼慢咽。 陳雲同志在工作之餘,或者同疾病斗爭之時,能夠靜下心來得到休息,就是得益於聽評彈。評彈是流行於江南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陳雲同志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歡聽評彈,先是跟他舅舅在當地鎮上的茶館里聽書,後來聽上癮了,有時大人不去就自己去,靠在牆邊站著聽。他風趣地說,這叫聽「壁書」。後來由於從事革命活動,聽評彈就中斷了。1959年,他患心臟病休養期間,開始重新聽評彈。在這之後的30多年中,他聽的評彈書目之多,在全國恐怕是獨一無二的,評彈界尊稱他為「老聽客」。陳雲同志還廣泛接觸過各種流派的評彈藝人,同他們一道研究發展評彈藝術的問題。他鼓勵評彈界要「出人、出書、走正路」。 去年4月初,他在上海從新聞聯播里聽到中央機關為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他要我們立即從他的存款中取出5000元錢,捐助給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這筆錢落實到河南省盧氏縣湯河鄉和朱陽關鄉的16名失學兒童身上。11月,中央辦公廳信訪局轉來了這16名小學生寫給他的信。他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絕不能讓兒童失學,應該動員全社會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不久,他在病床上聽到中央號召為貧困地區捐贈衣服、被子的消息,他要我們告訴於若木同志馬上去辦。全家除捐贈了幾十件衣服外,還特意以陳雲同志的名義捐贈了一條嶄新的絲棉被子和床單。他聽了很高興。當我們向他報告,捐贈的被子和床單已經送給了貴州遵義地區的一位前志願軍戰士的家裡,這時,他專門把於若木同志叫到病床前,親自告訴她這個消息。陳雲同志常對我們說,過去有句諺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這是諷刺那種缺乏社會公德和同情心的自私自利的人的。我看應該把它改為「既掃自己門前雪,又管他家瓦上霜。」這是共產主義精神。他還特意把這句話用大字寫成了條幅。 陳雲同志一生淡泊名利。他曾經書寫過這樣一個條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陳雲同志非常謙虛,歷來不願意宣傳自己。陳雲同志偉大光輝的業績,特別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他一起戰斗過的同志和黨內許多同志是十分清楚的,而且是深有體會的。每逢黨和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想念陳雲同志,都希望知道他有什麼意見。陳雲同志到外地,從來不準當地領導幹部到機場迎接或者送別。拿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做到「不接不送」。「不請不到」是陳雲同志會客的一條規定,即使春節老朋友來拜年也不例外。他說,電話拜年最好,既省時又省力。如果都來登門拜年,大家都受不了。 關於陳雲同志的後事,早在50年代他就交代過。1959年2月10日,他曾經專門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前幾年有一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上自願簽名死後火葬,那一次我未出席會議所以沒有簽字。我是贊成火葬的,特補此信,作為我的補簽字。」「同時我還贊成屍體解剖的,因為這無損於死者而有益於醫學。因此,如果我死後醫生覺得那些器官需要解剖來證實一下當時診斷醫療是否正確,請讓醫生解剖。」1991年,中央作出了關於喪事從簡的決定以後,陳雲同志非常擁護,多次交代,他死後一定要照此辦理。 陳雲同志與世長辭了,他沒有留下什麼財產,只有不到2萬元的稿費。他臨終前的月工資是1336.0元,各項目補貼約250元。每月上交所得稅31.05元。按照國家規定,他從5月份起就不發工資和補貼了,但可以領到10個月工資的撫恤金,共計13360.0元。這就是陳雲同志一生的全部積余。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無價之寶。 1954年夏,陳雲同志同朱德、林伯渠、鄧小平、羅瑞卿等同志視察官廳水庫。 1957年4月17日,陳雲同志在北京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握手。 1981年6月29日,陳雲同志同葉劍英同志交談。 1960年4月,陳雲同志同宋慶齡、李維漢同志在一起。 1958年7月15日,陳雲同志視察無錫國棉二廠。 1986年5月18日,陳雲同志視察上海寶山鋼鐵公司。右二為陳國棟同志,右一為黎明同志。
㈩ 陳雲死時兒歲
陳雲他去世的時候大概19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