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0後的男人,現在的職場上混得怎麼樣
為什麼,現在很少在職場能看到3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35歲以上的人(1980年以前的人,60、70後)基本都沒趕上大學擴展。很多人失去了獲得進入「職場」的一個基本的學歷條件的機會。而那些35以上的,比如70後,獲得大學學歷的人混的其實都不錯,因為相比80後,70後讀大學的人在他們畢業時,學歷含金量是很高的,這些人如果不犯大錯,現在都是各單位的中層崗位上,至少也是公司的老員工。
簡單說為什麼在職場很少看到3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你看的這些崗位以前就沒人干,從80後才開始有人做,自然看不到更老的。這有點像一個笑話,說:「太可怕了,程序員都活不到50歲,因為在中國幾乎看不到50歲以上的程序員」。實際是中國的程序員行業才出現了不到40年。
㈡ 為啥有的人可以活到90歲,而有的人卻只能活到50歲
有的人壽命長,跟他日常的生活習慣有關,好的生活方式讓人少得病,另外平常喜歡養生的人通常會活的很久,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可以活90歲,有的卻只能活到50歲的重要原因。
㈢ 職場80後的處境應該是這樣嗎
對於職場,80後都有自己的夢想,憧憬著畢業後穿著光鮮的職業裝在職場吒吪風雲,憧憬著賺錢買大房子,開好車,可是離開父母來到一個城市艱辛地開始後,才明白理想與現實相差太遠,套用一句現在很流行的話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對於80後,從小就被父母寄予很大的期望,從中學起就開始讀勵志書,出來工作後盼著當白領,期望升職加薪,於是也會捧著職場書籍取經,但別人的成功只能參考,不能仿效,畢竟小說里的光鮮不是在每個白領身上都能看得見的,大部分白領在甲級寫字樓辦公,卻領著三四千的薪水,不是不進取,有時候,是真的缺少機會。佼佼者畢竟是鳳毛麟角,在我們周圍更多的還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重復著朝九晚五和柴米油鹽。
所謂的職場殺戮並不是每個白領都會遭遇,所謂的職場政治也不是每個title的人都會被涉及,但是如何在職場上自如地闖盪,如何在人群中自在的生存,卻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一路艱辛,從做事到做人,從懵懂到成熟,從防守到反攻,每一步都是心與智的成長。身在職場,各有各的精彩,雖然沒有很多小說里的驚心動魄、盪氣回腸,但卻是最真實的較量。
2010年1月,一本《一個女白領在深圳外企八年間》的書,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和關注,我想說,我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員,並沒有讓人羨慕的高薪和高位,但以往的經歷卻讓我受用一生,讓我懂得在這茫茫世間什麼才是最寶貴的東西。
我也想說,我沒有異於常人的智慧,但是我卻依然堅持並努力著,依然真心地付出著,依然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堅定地前行。 我還想說,我感謝每一位曾經跟過的上司,因為是他們給了我成長的點撥,無論出於真心還是無意;也是他們教會我如何做人與做事,以及管理的藝術和生存的智慧;同樣,也是在與他們的相處中,我學會寬容,懂得豁達。
我們在讀一本書或看一部小說的時候,不僅僅希望它幫我們打發時間,更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信息或者啟示。希望當您捧起這本書品讀的時候,不會感到遺憾。
「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
㈣ 為什麼人的壽命活不到150歲以上
從出生到死亡沒有重要的疾病,按人們常說的是老死,可以活到120——150歲,人的自然壽命是這個年齡。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可以活到成長期的五至六倍的年齡,人的生長期是二十年,五倍年齡就是100歲,六倍就是120歲。按細胞學研究表明,細胞的一個生命周期是2.5年,人的細胞有50——60個生命周期,這樣算起來,最長可以活到150歲.
動物一般都能夠活到自然死亡的年齡,而人不能做到,不是人的基因有問題,主要是人的生活方式有問題。《黃帝內經》中
黃帝的老師岐伯講上古之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就是在講,順應天地自然變化規律,調和養生方法,掌握養生的正確標准,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過度操勞,所以能形神俱旺,活到壽命應該終了的年齡。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成水來飲用,使反常的生活變成習慣,酒醉了還肆行房事,縱情色慾而使陰氣絕,使真元耗散。不知道保持精力的充沛,蓄養精神的重要,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背了人生的真正的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了半百就衰老了。
人要長壽就應該符合自然規律,作息應該按黑夜白天的自然要求,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的生活習慣是最有害的。飲食也應是符合自然生長規律的食物,這里的自然之水就是講天然的水源,礦物質豐富,水分子團很小,最有利於人體吸收。糧食蔬菜也是純天然,符合時令,最有利於人體吸收利。生活有度,有節制的要求自己。智慧的生活,形成自然,自覺地遵守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才是輕松愉快的頤養天年。、
㈤ 為什麼說90後,正在淘汰職場中的70後,80後
為什麼,現在很少在職場能看到3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35歲以上的人(1980年以前的人,60、70後)基本都沒趕上大學擴展。很多人失去了獲得進入「職場」的一個基本的學歷條件的機會。而那些35以上的,比如70後,獲得大學學歷的人混的其實都不錯,因為相比80後,70後讀大學的人在他們畢業時,學歷含金量是很高的,這些人如果不犯大錯,現在都是各單位的中層崗位上,至少也是公司的老員工。
簡單說為什麼在職場很少看到3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你看的這些崗位以前就沒人干,從80後才開始有人做,自然看不到更老的。這有點像一個笑話,說:「太可怕了,程序員都活不到50歲,因為在中國幾乎看不到50歲以上的程序員」。實際是中國的程序員行業才出現了不到40年。
㈥ 80後的人生,是不是至少還有50年
從年齡上、時間上看差不多是這樣,但對時間的利用率不同,實際擁有的時間價值完全不一樣。有的人讓時間白白流逝,虛度光陰;有的人善用時間,成就輝煌。另外,有的人精神永存,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受到人們的尊敬、懷念和效仿。
㈦ 中國80後90後的平均預期壽命是多少歲
先大膽預測結論:
80後平均壽命70歲,「完全健康壽命」60歲。
85後平均壽命65歲,「完全健康壽命」50歲。
90後平均壽命65歲,「完全健康壽命」40歲。
(女性可能會再加5歲)
這里「完全健康壽命」白話講就是可以耳聰目明的不需要長期用西葯無障礙進行室內室外活動。按照現在的社會和個人因素,糖尿病,痛風,良性腫瘤,癌症早期,影響到生活的眼部疾病,無法正常行走的各種腰間盤,頸椎,腿部疾病等不涉及「5年存活率」這種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嚴重影響正常人生活質量的。
今年是2019年,馬上2020年。
1980年出生的馬上要滿40歲了。1985年出生的今年34歲。1990年出生的今年29歲。1995年出生的今年24歲。
拋出極少數分子,包括不用參加中考高考直接留學再或繼承或玩樂的富二代,偏遠農村初中學歷或直接務農的。
那麼1995年出生的,就算是碩士也已經畢業了。
首先明確一點,80後85前和85後有挺大差別,而90後和95後沒有什麼差別。
所有人可以看看周圍的親戚朋友,不難發現80後85前的留在家鄉的比例大概80%。當然,這里的「家鄉」很寬泛,但必須是自己父母所在地,可以是本省。而85後留在「家鄉」的比例大概50%。90後95後留在「家鄉」的比例大概只有20%,這其中還包括庸庸碌碌的基層公務員。
那麼想像一下,回顧祖國的發展歷程,1978年改革開放,1990年前後進入電子時代,2000年前後慢慢普及,2010年前後坐在北上廣深的出租屋吃著外賣熬著夜或加班對電腦或回家看著平板手機已經成為社會常態。
但是第一批從小或未成年時期就接觸這些的人恰好是90後95後,可,1990年出生的今年還不到30歲,所以沒人確切的知道,可能只有時間會告知人們「不見棺材不落淚」的道理。
這條問題的回答中很多張口閉嘴七八十歲的小年輕們可以去想想自己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年輕到老是怎麼活過來的??我們跟他們有哪些本質且巨大的不一樣??
我想說其實也有每天三餐應時,幾乎不叫外賣,幾乎不熬夜,非必要不接觸電子產品,注重養生鍛煉的人。但是,85後90後95後們,我們心知肚明,這樣的人可能只佔5%不到,而且還幾乎都是在父母身邊或所在地工作生活,且女性遠大於男性。
珍惜吧,未來等2030年前後,90後也奔4,到時可能才知道,生命有多麼可貴。
㈧ 為何有人活不到50歲就走了,有人90歲身體還很不錯
為何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些人活不到50歲就走呢,有些人到了90歲身體依然很健康?回答這個問題道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是不一樣的,健康狀況也是不一樣的,正是這樣的不同的身體素質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生命長短。
比如說平常加強鍛煉,每天鍛煉幾個小時或者每周堅持鍛煉幾天,這樣長期堅持下來,身體一定會是更加健康的。不喝煙不喝酒,同樣也是非常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這樣的人群一定是高壽命人群。再比如說在飲食方面非常的注意,不暴飲暴食,不吃一些治病食物,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㈨ 80後一代的人一般能活多少歲.
他們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的父母40來歲,是現在社會的中堅力量,是第一批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社會群體。
他們的朋友圈子很大,他們的家庭圈子很小。
他們16歲前後有了第一次性經歷。
他們帶異性朋友回家過夜是很隨便的事情,而且多數不會被父母拒絕。
他們打一出生就有大彩電看。
他們都深受日本動畫片的影響。
他們從來不喝白開水,只喝瓶裝的有甜味的飲料。
他們重視外表,講究穿著,但不貪圖美食。
他們心中的美食就是肯德基、麥當勞和吉野家,以及類似食品。
他們都扎耳孔。
他們從來不疊被子。
他們的個人物品混亂無序。
他們很少酗酒,但幾乎個個抽煙。
他們愛上網,QQ、網游是最愛。
他們從來不看新聞,不讀報,不看除了課本和漫畫以外的書。
他們的字寫得很難看。
他們外強中干,遇事就躲。
他們從來都遲到。
他們晚上不睡,白天暴睡。
……
類似的特徵還有很多,這都是80後一代思想和性格的體現。而這一代人思想和性格的核心就是:以個人為中心,自私,虛榮,任性,只看眼前利益,不敢負責任,貪圖享受。這種精神的根源來自於他們的家庭。
80後成長的家庭,生活富裕,獨生子女,自然形成凡事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而且都非常「獨」。他們很懶,事情能有別人干絕不自己動手;凡事都要別人安排好,如果沒安排他們不會主動做。他們不會從全局、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眼前哪兒有利就往哪裡去,明天別處有利就投向別處,毫無立場。我們認為很勢力的事情,他們認為天經地義。80後的一代看上去很扎堆,但他們之間沒有合作。玩可以,做事都不願出頭,那是怕賣力;出事都躲得遠遠的,那是怕吃虧。這么一副菘顛顛的樣兒,卻都覺得自己了不起,誰都不服誰。我們的道德觀念、是非觀念、責任觀念在他們那裡根本行不通,他們有一套對我們來講很怪異的行為准則,特別能使我們上當,誤以為他們天真爛漫。
對了,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是咱中國未來的主人、棟梁、希望
這話不是我說的 可是我贊同
㈩ 中國80後的平均壽命會是多少
首先80後和85後有挺大差距。不像90和95沒什麼差別。
預測85後平均壽命65左右。90後平均壽命60左右。女性可能會高出5歲。而80後85前出生的可能也會高出5歲。
這是個人整體壽命,而所謂的「健康壽命」可能會更低。大膽預測80後的「完全健康壽命」可能不會超過50歲,90後的「完全健康壽命」不會超過40歲。
今年2019年,現在1980年出生的39歲。
1985年出生的34歲。大家看看自己的親戚朋友,不難發現35歲以上(即80後85前)的留在父母家鄉工作生活的比例佔80%左右,而35歲以下30歲以上的留在家鄉比例僅有50%左右。30歲以下的早已本碩畢業的90後95後人群留在家鄉甚至本省的比例僅僅20%左右。
由於90後幾乎從初中起就接觸電子產品和外賣,而80後是從大學起。再加上各種添加劑的攝入,如果有心的話可以去看看近年白血病,腫瘤,癌症,抑鬱症,艾滋病以及各種眼部疾病的年齡分布和比例人數,你會得到一個非常吃驚的結論。
據不確切的數據顯示,按照國內的發展歷程,第一批開始從小進入電子快節奏時代社會的就是95後,而這第一代「新時代人群」現今最大的也還不到30歲,所以細思極恐,目前無法看到這一代人未來極度短壽的命運。
那麼從小就接受空氣污染,食品毒素,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電子產品,心理壓力,這重重身心的摧殘,外界壓力以及個人習慣,到底能健康的活多少年??目前誰也不知道。
當然,有人會說醫療手段會不斷加速進步。但除非生物科技發展到可以拋棄肉體以精神達到永生的地步,否則近100年內頂多是讓你在ICU植物人式的多躺10年罷了。還要祈禱醫療保險,要不然最後人財兩空。
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