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馬是「世界長壽之鄉」,和國內外哪些地區平起平坐
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及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中國巴馬:長壽人口不斷增加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
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
巴馬人長壽,首先得益於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兩萬個,巴馬被稱為「天然氧吧」。
喜歡勞動、飲食習慣良好、生活有規律,這是巴馬壽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記者來到甲篆鄉百馬村坡納屯壽星黃布鐵家裡采訪。老人已經104歲了,但每天不是去摘豬菜,就是下地幹活,還做家務。他每天吃兩頓,每餐吃兩碗飯。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聾、眼不花,一頭黑發。他常說:「每天不出去活動一下,吃飯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覺。」要不是親眼看到他麻利地摘豬菜,我們真不敢相信他的話。
巴馬人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
中國和田:老人喜歡喝茶吃饢
新疆和田於田縣的拉依蘇村有2400人,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
已有110歲的肉孜老人,身體健朗,還能幹簡單的農活。肉孜老人每天天黑就睡覺,清晨雞叫就起床。眼睛雖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還要干兩個多鍾頭的活。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饢,晚上幾乎不吃東西,「晚上吃飯睡不著覺。」他說。老人喜歡吃湯湯水水的東西,愛吃玉米做的饢。妹妹肉孜汗現今95歲,在50歲之前沒得過什麼大病,只是近幾年來偶爾患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饢,中午吃拌面、湯飯和饃饃,晚上吃半個饢。
外高加索:百歲老人仍選美
最近,喬治亞舉辦了90歲以上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6歲。樂觀生活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在參加當地人的婚禮時,經常發現八九十歲的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們自己不說,人們都猜不出他們的真實年齡。當地人的飲食也很講究。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時還要放蔥、芹菜等。此外,當地人還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以及當地產的無花果,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他們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喬治亞茶」。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人
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六七十歲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健康地活過一百歲在這里並不算什麼稀罕事。罕薩人長壽的秘訣是,一是飲食,罕薩人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烈酒「罕薩之水」。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於人體健康。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沒有金錢概念
在比爾卡班巴村莊大約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這個山村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數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動物食品。當地人還喜歡飲用泉水,科學分析發現,當地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把這里稱為「免疫島」,因為當地人很少得心腦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歸功於當地人沒有金錢和競爭概念,喜歡勞動,這使得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動物和高熱量食品,使得當地人擁有緩慢穩定的新陳代謝。
長壽的確有秘訣
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5個地方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准。
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靜,這也是長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專家認為,現代人追求盡興、刺激,缺少勞動意識,快速的社會節奏又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對長壽來說都是背道而馳的。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比如在比爾卡班巴,過去20年當地政府一直用「長壽」來進行旅遊宣傳,結果遊客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膨脹,當地人逐漸告別了原本淳樸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可口可樂這樣的東西習以為常了。
❷ 廣西巴馬是中國的長壽之鄉,他們怎麼做到長壽
巴馬縣為何壽星多?公認的長壽因素主要有四點:一是地理氣候生活環境;二是社會背景;三是飲食習慣;四是巴馬無肥胖者。據了解,居住在巴馬的人沒有一個是肥胖、高血壓、三脂高、糖尿病、痛風等老年疾病的,甚至連一例癌症也未曾發現,據了解,這里的老人都是無疾而終的。
巴馬長壽之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
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還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如桃花源般令人難以忘懷的盤陽河秀麗風光、被英國探險隊稱之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令人如夢如幻般經歷三晝夜的祈壽宮(百鳥岩)水上溶洞;
還有美如西湖的賜福湖風光、弄友原始森林、龍洪田園風光、龍洪天然八卦景觀、東山瑤族風情、瑤族競技大觀及好龍天坑等。
❸ 巴馬長壽人秘訣
巴馬人幾乎都是清淡素食者,主要糧食有珍珠黃玉米、粳米、糯米、小米、紅薯、山芋、黃豆、貓豆、木薯等。只有逢年過節才吃些肉食品。巴馬的山區里種植許多豆類植物,如黃豆、竹豆、貓豆、彎豆、刀豆、四季豆、荷包豆、籬笆豆等,都是長壽老人最喜歡吃的食物。
各國醫學專家考察巴馬壽星的飲食結構後發現,他們「粗、雜、素、淡、鮮」的飲食中,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糖、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五低兩高」特點,這符合根除現代「富貴病」的壽膳飲食結構。從巴馬百歲老人的一百一十例死亡原因回顧性調查資料表明,沒有一位百歲老人死於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或者癌症。
粗:長壽老人常年食用玉米、紅薯、豆類、大米等粗糧,這是世界五大長壽地區壽星飲食的一個共同點,他們常年吃粗加工、粗製作的飯菜,很少嘗到細加工的食品,這樣的飯菜,營養保證多,破壞少。
雜:長壽老人不挑食也不偏食,除玉米為主,紅薯和豆類雜糧為補外,還配吃多種蔬菜和野菜,不但吃的食物種類雜,而且菜的做法也是以「大雜燴」為主,常把糧、肉、菜混在一起煮著吃。
素:他們常年以素食為主,很少吃葷腥,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的宴席上才吃上點魚肉,而所吃的肉類,也都以巴馬特產的香豬肉為主。食用油也是以火麻仁植物油為主。
淡:長壽老人祖祖輩輩養成了吃鹽少的習慣,平均每人每天食鹽量在3克以下。
鮮:巴馬人吃的都是本地產的自然生態作物,沒有污染,都是天然的綠色食品。
❹ 為什麼巴馬人能長壽呢具體原因是什麼
1、巴馬的水可以說是人間的一個奇跡,他是小分子團的六環水,天然鹼性離子水,富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中含鈣量就高達57.28mg/l。
2、巴馬人愛吃大雜燴,巴馬盛產各種豆類,用山茶油。
3、發現清心寡慾可長壽,夫妻分床利優生。
巴馬生存很多百歲老人,他們有一些很好的生活方式,這些老人從出生會走路到去世一生都在勞動中,運動中生活。
發現,巴馬的絕大部分長壽老人都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從小到老堅持不懈的勞作,成了他們主要的長壽秘決之一。那麼除了勞動,還有哪些方法使老人長壽呢?現在讓我們來聽聽老人們的兒孫怎麼說。
山青水秀,這方面多。
喜歡喝酒,餐餐都喝。
(喜歡)吃稀飯。
(喜歡)看電視 看動畫片 最喜歡看動畫片。
我們這個村子的年輕人都比較聽老人的話,老人、小孩都很和睦。
還發現,在巴馬,許多長壽老人從來都不刻意追求長壽,只是順其自然,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和生活習慣。同時有一個良好的、沒有污染的自然環境也是長壽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❺ 誰知道長壽之鄉巴馬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肉食方面
他們主要是水比較好,他們日常就是吃一些窩頭和粥。飲食方面沒有太多的注意,主要是水的問題 ,他們那邊的水是真正的弱鹼質,微生物礦物含量都很高
❻ 中國「最長壽」的村落,當地人無肥胖高壓,巴馬長壽村有什麼樣的長壽秘籍呢
中國女性的平均壽命一般在77歲,而男性的平均壽命一般在72歲。但是巴馬的人們卻普遍長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差異。
在巴馬有一位老人,享年145歲,並且清朝的嘉慶帝曾經親自為他祝壽。巴馬的老人不僅長壽,而且非常的健康。
其實如果拋開巴馬的客觀環境問題,真正讓他們長壽的是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而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保持健康的最好的方法。
❼ 世界著名長壽之鄉巴馬 為什麼那麼多長壽老人,聽說跟他們的飲食有關.
L二貨家的二來貨:你好。
巴馬是世界五源大長壽之鄉之一。世界定義長壽率為7/10萬位健康的百歲老人。而巴馬為30.8/10萬位健康百歲老人。
爸媽的健康長壽之秘訣,體現在巴馬的民謠中:
火麻茶油將菜炒,素食為主鋅錳高。
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氣清新人不老。
晚婚晚育勤勞動,常吃桃李野葡萄。
知足常樂心清凈,唱歌跳舞樂逍遙。
清嘉慶皇帝為142歲瑤族老人藍洋的「賀禮」:
四朝雨露一身罩,煙霞養性同彭祖,道德傳心向老聃,花甲再固衍無極。
所以現在很多人去哪兒體驗長壽、健康環境,和製造長壽的奧妙。
❽ 世界最長壽之鄉在哪裡 他們的生活習性有什麼特點
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的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有二十五萬人口。當地官員介紹說,在巴馬,像黃奶奶一樣健談能乾的老壽星還有不少。一百零七歲的黃卜新還能上山打柴,一百零三歲的黃媽媽還能自如地穿針引線……
歷史上,數不清的長壽老人在這里演繹著生命的奇跡。清嘉慶皇帝曾給巴馬境內一位高壽一百四十二歲名叫藍祥的瑤族老人題詩祝壽。一八九八年,光緒帝欽命廣西提督給巴馬那桃鄉鄧誠才贈送壽匾,並題賀詞「惟仁者壽」。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巴馬八十至九十九歲的老人就有三千一百六十位,而百歲以上的壽星達到七十六位。
巴馬的不老傳奇吸引著世界各地好奇的人們和專家學者。現在,每年均有二百多名外地老人如候鳥一樣來此長住,已成為巴馬獨具特色的旅遊景觀。九月二十一日,巴馬長壽秘訣探研和長壽產業發展國際研討會舉行,再次吸引了來自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的長壽專家及國內知名學者一百多人。
在研討會上,日本東北大學工學博士金宗哲教授說:「巴馬的水有四個顯著特點,是弱鹼性水,氧化還原低,小分子團水,同時富含礦物質;巴馬空氣特別清新,巴馬空氣中的負氧離子特別高,平均每立方厘米達一萬個以上,有的地方高達九萬個;巴馬老人生活有規律,性格開朗,每天勞動鍛煉等,這都有助於長壽。」
專家們指出,對巴馬長壽現象的探討,可以為整個人類健康生存借鑒經驗。他們認為,空氣、陽光等因素不能改變,但飲食、生活方式、心理因素 、環境因素等可以改變。巴馬長壽老人的養生之道是一份獨特的「食譜」,他們主要以低 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熱量和高維生素、高纖維為主,比如常吃珍珠玉米,油魚、苦脈菜等食品。中國科學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姚鼎山教授說:「巴馬老人的長老秘訣,用三個字簡單概括就是『度、容、靈』,即飲食有度、思想簡單、寬容一切事情。」
❾ 廣西巴馬長壽村的人為什麼長壽啊,有什麼奧秘了
人類健康的三大要素:空氣、水、食物
人體內50%(女)到60%(男)的重量是水分,所以水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是生命之泉。
廣西巴馬長壽村的人是喝小份子活性水這種水運動速度快、滲透性好、溶解力強,綠菲水龍頭凈水器是小分子活性水-高滲透力、高溶解力、高含氧量、弱鹼性的活性水。
❿ 世界長壽之鄉——中國巴馬長壽村,長壽的秘訣在哪裡
中國有個世界級的長壽村,就在巴馬。
巴馬在哪裡可能很多朋友還不知道,幾年前還在讀書的豬豬去過一趟,今天帶大家看看這個長壽村。
巴馬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空氣、水、陽光。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極高,又有“天然氧吧”之稱。
很多人不知道巴馬為什麼有這么多長壽的老人,經過各種科學醫學研究證明,巴馬之所以有那麼多長壽老人,得益於這里的環境。
豬豬來過之後也覺得名不虛傳,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里,世世代代生活著這樣一群人: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在田中愉快的耕作,奉養著家中更老的人;隨處可見近百歲的老人閑在家中,悠然自得。
在巴馬,你可以感受到全身心的放鬆與舒爽,皮膚也潤滑了。因為巴馬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很高,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竟高達2000-5000個。負氧離子是什麼?它就是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和“長壽素”。據說它能改善肺的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巴馬完全可以作為養生度假的首選之地。
不過由於近年來巴馬的名聲越來越大,很多遊客走進巴馬,一些商人過度甚至虛假宣傳,讓巴馬失去了它原有的淳樸。
巴馬之美,在於青山、綠水、翠綠之間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郁悶的霧霾,只是清新的空氣和讓人心醉的田野。對於平時生活和工作壓力大的人來說,巴馬的淳樸自然之美,一定能讓你身心放鬆。
到巴馬來一次休閑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