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宋代最長壽

宋代最長壽

發布時間:2022-06-09 07:09:35

1. 宋朝魯國公主是怎麼死的墳墓葬在哪裡

宋仁宗第十女魯國公主
秦、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原封慶壽公主進惠國公主進許國大長公主 改韓、周燕國 進秦、魏兩國 令德景行大長帝姬改封秦魯國大長公主
魯國公主一生逃災免禍,高壽善終。

2. 世界上什麼人最長壽多少歲

最長壽世界紀錄

2006-08-29

據環球在線28日消息:吉尼斯世界紀錄上「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人」、116歲的厄瓜多老婦瑪麗亞.埃絲特.卡波維拉未能延續她的神奇紀錄,在8月27日辭世。

吉尼斯世界記錄方面表示,吉尼斯世界紀錄將在倫敦發表正式聲明,卡波維拉去世之後,現在世界上最老的人將是美國田納西州的伊麗莎白.博爾登,伊麗莎白老人也已經116歲高齡,比卡波維拉小11個月。

3. 宋朝一共有多少皇帝,最長命的是誰

北宋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欽宗
而後南宋
高宗 孝宗 光宗 寧宗 理宗 度宗 恭帝 端宗 衛王
最長壽的是 南宋高宗 趙構 活了81歲

4. 宋朝總共有多少位皇帝

都城東京開封府時期,史稱北宋
(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歷9帝)宋朝(北宋)開國皇帝 (太祖)趙匡胤(「胤」讀yìn)
【年號】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開寶(968~976年)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趙炅(太祖趙匡胤二弟),(「炅」是多音字,這里應該讀jiǒng,明亮的意義,如「炅炅有神」)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趙恆(太宗趙炅三子)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趙禎(真宗趙恆六子)
【年號】天聖(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寶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慶歷(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終54歲。葬於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時13歲。

【生平】本名趙受益,立為皇太子後改為現名。
仁宗死前遺詔喪事從簡。去世後全國百姓自發哀悼,連敵對國遼國皇帝(道宗)耶律洪基也握著大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還將仁宗贈送的御衣下葬為衣冠冢年年紀奠。

【大事】仁宗在位期間,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仁宗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進步進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仁宗期間,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範「包青天」包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等等。

【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傳位】侄(鉅鹿郡公)趙曙(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孫、(濮安懿王)趙允讓十三子)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趙曙(仁宗趙禎侄、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孫、(濮安懿王)趙允讓十三子)
【年號】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終36歲。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時32歲。
【生平】即位後因尊生父還是仁宗為皇考的爭論(濮議),和群臣、太後爭論十多月。後因體弱,疑為心腦血管疾病駕崩。

英宗本人對於「北宋中興」抱有極大期望,相對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為成熟。無奈壽短,使得宋朝過早進入神宗朝,從而失掉了可能的中興計劃,為神宗朝王安石的變法提供了機會。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司馬光設局專修《資治通鑒》,神宗元豐七年成書,神宗親作序。
【傳位】長子趙頊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趙頊(英宗趙曙長子),(「頊」是多音字,該讀xū或xù,他到底叫幾聲我還真不敢肯定,個人感覺應該是一聲,否則他的兒子趙煦讀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樣了嗎)

【年號】熙寧(1068~1077年)、元豐(1078~1085年)
【生卒】慶歷八年(1048年)~元豐八年(1085年),終38年。葬於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時20歲。
【生平】對宋朝積貧積弱深感憂心,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其推行變法,振興大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但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二十年後以失敗收場。

勵精圖治滅西夏,但壯志未酬。

【謚號】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傳位】六子(延安郡王)趙煦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趙煦(神宗趙頊六子)
【年號】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紹聖(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終25歲。葬於永泰陵。
【在位】元豐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時10歲。

【生平】登基時由高太後執政,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哲宗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後的執政與壓制深感不滿。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後死,哲宗親政,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今廣西一帶),重用革新派章惇、曾布等人,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宋朝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種子。

【謚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傳位】無子嗣,傳位於弟趙佶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趙佶(哲宗趙煦弟、神宗趙頊十一子),(「佶」讀jí)
【年號】建中靖國(1101年)、崇寧(1102年~1106年)、大觀(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豐年間(1082年)~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終54歲。被俘後病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照當地習俗火葬(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時19歲。

【生平】徽宗生前積極致力於發展書畫藝術,廣收字畫古物,擴充翰林圖畫院(宮廷書畫院),培養選拔書畫人才。徽宗本人的藝術造詣相當相當高,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作品非常多,流傳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並且都是國寶級的。自創書法字體——「瘦筋體(瘦金體)」(這種毛筆字體看上去像是用鋼筆寫的,看上去很「清爽」,屬於「楷體」的一個變種),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即為徽宗本人用瘦金體所書。關於徽宗在藝術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來介紹也不一定夠用。

徽宗對足球運動(蹴鞠)也很感趣,草民高俅(史上確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腳好球而深得徽宗喜愛,在徽宗登基後最終被提拔為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這點很多文獻及文學作品(如《水滸傳》)中都有提到。

但是,做為一名帝王來說,他的首要工作應該是帶領人民「奔小康、構建和諧社會」,而不應「不務正業」,但徽宗恰恰正是這樣的人。他是我國歷史上失敗得不能再失敗的一個皇帝,昏君一個,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兒。他當皇帝如果能有他畫畫的十分之一用心,也不至於國破被俘,我國歷史也會被改寫的。

【大事】見「(欽宗)趙恆【生平及大事】」
徽宗時,爆發了著名的方臘起義及規模較小的宋江起義,根據這兩個歷史事件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於明朝初年經藝術加工後被寫成了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一般認為作者是羅貫中,或其老師施耐庵,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傳位】長子趙恆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欽宗)趙桓(徽宗趙佶長子)
【年號】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終60歲左右(死期不詳)。
【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時27歲。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無法應對,於臘月急忙傳位於兒子趙恆,自己則當上了「太上皇」,並帶了蔡京、童貫、蔡攸等一幫親信逃命到南方。趙桓接過了父親徽宗的亂攤子,即了皇帝位,是為欽宗。即位後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但他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東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壓境並於十一月兵臨東京城下,欽宗入金營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欽宗二次入金營談判,但從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將被俘的欽、徽二帝及皇子、皇孫、後妃、公主、宮女、大臣(包括秦檜)、內侍、僧道、醫卜、娼優、百工、技藝、民間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奪的巨多金銀財寶、古玩字畫等等等等返回金國。這一事件史稱「靖康之變」。同年,(金太宗)完顏晟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冊封宋臣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北宋就此滅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遷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城區)。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金太宗)完顏晟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二帝遷往韓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偏臉城)。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
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於五國城,死後被金人焚燒製成燈油。

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欽宗去世。死因眾說紛紜,《大宋宣和遺事》中說是金國皇帝完顏亮叫當時57歲的欽宗和81歲耶律延禧去比賽馬球,欽宗從馬上跌下來,被馬亂踐而死(耶律延禧企圖縱馬沖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五年後的紹興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欽宗死訊才傳到南宋,這使得對於欽宗去世於1156年還是1161年也產生爭議(耶律延禧是遼國末代皇帝,也為金國俘虜。但《遼史》則稱其早在金太宗天會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時只有54歲,而不是《大宋宣和遺事》中說的81歲,二者差了相當大)。

故,欽、徽二帝至死也沒有回到大宋國土。

【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傳位】宋(北宋)亡後,其弟(康王)趙構南遷都城稱帝,另起爐灶延續趙宋王朝,統治南部殘存的半壁江山,史稱「南宋」。=============== 北宋至此滅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國土被外族侵佔,人民塗炭。 ===============都城臨安時期,史稱「南宋」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歷9帝)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 (高宗)趙構(徽宗趙佶九子、欽宗趙恆弟)
【年號】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紹興(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終81歲,為宋帝之最,這個壽命在我國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醫療衛生水平發達的今天也算是高壽了。葬於永思陵(今浙江省紹興市寶山)。
【在位】1127年~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時21歲。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變時(1126年),(康王)趙構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為人質,但金人懷疑他並非皇子而被遣還。之後金人馬上發現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趕,但最終還是被趙構逃脫到了南方,事後他自己還虛構了一個荒誕的「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來告訴別人是神靈助他大難不死。種種經歷使得趙構的後半生對金人聞風喪膽。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南逃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蘇省南京市)登基稱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後定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遙尊被擄到金國的生母韋氏為「宣和皇後」,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趙構能當上皇帝完全是因為他是(徽宗)趙佶31個兒子中唯一逃過劫難的皇子。

雖然也算是一朝的開國皇帝,但高宗的這個開國皇帝顯然做得太差勁了,背上了千古罵名、遺臭萬年:
紹興十年(1140年),金軍大舉入侵,宋軍在反擊金軍南下的戰役中,取得了順昌、郾城等役的勝利,岳飛軍收復西京(洛陽),前鋒直抵朱仙鎮,離原宋都城東京開封府(此時已被金人改稱為汴京)僅45里之遙,已有收復的機會。但高宗卻唯恐有礙對金的和議,他與秦檜迫令張俊、楊沂中、岳飛等撤軍,完顏宗弼(金兀術)則乘機率重兵進軍淮南,形成大軍壓境之勢。為了徹底求和,高宗召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入朝,明陞官職實解兵權。同時還撤銷了專為對金作戰而設置的三個宣撫司。

紹興十一年,被金人關押在五國城的高宗生母韋氏託人送信給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後,以能接回自己母親為條件與金國訂立和議誓約,即《紹興和議》。金人提出的條件包括殺岳飛等人,以防止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

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秦檜以「莫須有」(大概可能吧、也許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殺岳飛、岳雲父子及部將張憲於都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秦檜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兩國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高宗也於處死岳飛後立刻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韋氏。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海陵王)完顏亮撕毀。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位給養子(太子)趙眘,是為孝宗。孝宗登基後馬上為岳飛等人平反,趙構卻沒發表任何意見,既不支持,也不阻撓。這也就說明,對於岳飛的錯殺,高宗心裡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樣,也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只要沒什麼大事就天天練字。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早年即以高宗書法為榜樣。

如果非要說出(高宗)趙構對黨國和人民做過哪些積極的貢獻的話,那一個就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到了南方,保住了趙家的龍脈,延續了趙宋王朝政府,使得至少我大半江山還在我漢人政權統治下。再一個,就是他晚年英明地將帝位傳給了養子,即後來的(孝宗)趙眘(事後歷史證明趙眘是個明君),並且難能可貴的是(高宗)趙構是(太宗)趙炅的後人,而趙眘並不是(太宗)趙炅的這一支,而是(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雖然趙眘也為皇室宗親,但血緣關系已經和趙構遠得可以忽略不計了,而高宗卻正是將帝位傳給了這一個幾乎和自己沒什麼血緣關系、另外宗族的「陌生人」,可以看出高宗的胸襟還是很什麼的)。

【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傳位】元懿太子夭折後無子嗣(高宗當年逃命時被金人嚇得沒了生育能力),傳位於養子趙眘。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趙昚(高宗趙構養子、太祖趙匡胤次子(秦王)趙德芳的七世孫,秀安僖王趙子偁子),(「眘」讀shèn,同慎)
【年號】隆興(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紹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終67歲。葬於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時35歲。
【生平】本名趙伯琮,入宮時更名趙瑗、過繼高宗時更名趙瑋、立為皇太子時更為現名。

孝宗是宋朝較有作為的皇帝。登基後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遂平反岳飛,謚號武穆,追封為鄂國公。並命令老將張浚北伐中原,但在符離遭遇金軍阻擊,大敗。接著金軍趁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

孝宗被迫於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乾道」,並又任用王淮理財備戰。乾道年間,由於沒有戰事的干擾,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由於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雖然不是高宗親生而只是養子,但孝宗對養父仍非常孝敬,被尊為「孝宗」名符其實。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禪位於太子,是為光宗,孝宗自稱太上皇,閑居重華殿,繼續為高宗服喪。

盡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兒子光宗卻不像他這樣。與父不和,長年不去探望孝宗。為此孝宗郁悶致病而崩。

從孝宗起之後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趙匡胤的後代。

【謚號】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傳位】禪位於三子趙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趙惇(孝宗趙昚三子),(「惇」讀dūn)
【年號】紹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慶元六年(1200年)春,終54歲。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市寶山)。
【在位】1189~紹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時43歲。
【生平】體弱多病,沒有安邦治國之才,是一們比較昏庸的皇帝。聽取奸臣讒言,罷免辛棄疾等主戰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後李鳳娘來執政,奸佞當道,朝政從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光宗自己卻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

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孝宗遜位後他長期不去探望。紹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請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因此,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過太皇太後的允許,發動政變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趙擴,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趙擴主持完爺爺孝宗的葬禮後登基稱帝,是為寧宗。

【謚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傳位】次子趙擴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寧宗)趙擴(光宗趙惇次子)
【年號】慶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開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終58歲。葬於永茂陵。
【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時27歲。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過太皇太後的允許,發動政變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趙擴,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趙擴主持完爺爺孝宗的葬禮後登基稱帝。

寧宗在統治初期由於韓侂胄的作用對金朝持對抗態度,他追封岳飛為鄂王,剝奪秦檜的所有封職。但是1206年韓侂胄北伐失敗後寧宗改變了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後楊氏與史彌遠一起秘密策劃利用韓戰敗的機會謀殺了韓並將其首級送往金朝作為謝罪。1208年在史彌遠的操縱下寧宗與金朝達成了嘉定和議,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又向金朝進貢金銀。韓侂胄死後史彌遠成為寧宗的宰相兼樞密使,獨攬宋朝大政。史彌遠恢復了秦檜的王爵和官職。

寧宗時期,宋朝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寧宗還恢復理學地位。

【謚號】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傳位】寧宗先後有8個兒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趙竑為養子和太子,但因為趙竑對史彌遠專權不滿,因此寧宗崩後宰相史彌遠廢黜了趙竑,另立寧宗養子趙昀為皇帝。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趙昀(寧宗趙擴養子),(「昀」讀yún)
【年號】寶慶(1225年~1227年)、紹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寶祐(1253年~1258年)、開慶(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生卒】1205~1264年,終60歲。
【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時19歲。
【生平】本名趙與莒,過繼沂王時更名趙貴誠,過繼寧宗後更為現名。本不是皇子,寧宗死後,宰相史彌遠篡詔廢太子趙弘,而立趙貴誠為帝,是為理宗。

理宗十分無能,登基後將所有國家事物都交給史彌遠,自己對政務完全不過問,直到1233年史死後理宗才開始親政,但他依然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宰相丁大全處理,他本人崇拜理學。1234年南宋聯蒙古國滅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元朝時西藏喇嘛教僧人楊璉真伽盜掘南宋六陵,見理宗屍身保存完好,將屍體倒掛在樹上三天,結果流出水銀,又以理宗頭蓋骨奉給帝師八思巴為飲器,是為骷髏碗。明朝時(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嘆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頭顱,於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禮葬於應天府(今南京),次年又將理宗的頭骨歸葬到紹興永穆陵舊址。

【謚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傳位】元子嗣,傳位於侄趙孟啟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趙禥(理宗趙昀侄),(「禥」讀qí,同「祺」)
【年號】咸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終35歲。葬於永紹陵。
【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時25歲。
【生平】原名趙孟啟,1251年賜名趙孜,1253年立為皇子後賜現名。

度宗年少時聰慧,但長大後昏庸無能。即位後北方元軍大舉南下,多次出兵進攻南宋,宋廷雖腐朽,但是廣大軍民的抵抗,使得元軍不得不撤回。國難當頭他卻將軍國大權交給奸臣賈似道,元軍猛攻襄樊,決定了南宋小朝廷興亡役,然而賈似道密而不報,還說已經取勝,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審問的情況下竟對此言深信不疑。最後元軍於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圍攻5年的襄樊,為宋朝敲響喪鍾,宋度宗聞知頓時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澆愁。不久就因酒色過度而死。使得宋朝最終走向滅亡,

【謚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傳位】次子趙隰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趙隰(度宗趙孟啟次子、端宗趙昰之弟、宋末帝趙昺兄),(「隰」讀xí)
【年號】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終52歲。
【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時3歲。

【生平】德祐二年(1275年),都城臨安(今杭州市)被伯顏率領的元朝大軍佔領,5歲的恭帝和謝太後出城投降。遂北上入覲(元世祖)忽必烈於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為瀛國公。後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區),成為薩斯迦大寺住,嘗取漢藏佛經互譯比勘,校訂異文。法號合尊。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因聚眾謀反罪名於河西被賜死。

【謚號】孝恭懿聖皇帝
【傳位】兄趙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趙昰(恭帝趙隰兄),(「昰」讀shì,同「是」)
【年號】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終10歲。葬於永福陵(今廣東省江門市)。
【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為帝時7歲。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後,其兩個異母兄弟(益王)趙昰和(廣王)趙昺在國舅楊亮節、朝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護衛下南逃。在金華,趙昰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晉升為衛王)。1276年,剛滿7歲的趙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元軍統帥伯顏欲對宋朝皇室斬草除根,故對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窮追不舍。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

【謚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傳位】弟趙昺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國公、信王、廣王、宋衛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趙昺(度宗趙禥子、端宗趙昰弟),(「昺」讀bǐng,光明的意思)
【年號】祥興(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終8歲。
【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為帝時7歲。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後,其兩個異母兄弟(益王)趙是和(廣王)趙昺在國舅楊亮節、朝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護衛下南逃。在金華,趙昰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晉升為衛王)。

端宗死後,南宋軍心渙散,無心戀戰,當時陸秀夫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嶼山梅窩或廣州市)擁立趙昺做皇帝,改元「祥興」,並逃往崖山(今廣東省新會市南海灘)避難。元朝命令大將張弘范大舉進攻崖山的趙昺小朝廷。當時的宋軍還未到岸,一行人還在海上。宋軍水師在張世傑的指揮下進行頑抗,在崖門海域里與元朝軍隊交戰,史稱「崖門戰役」,結果宋軍全軍覆滅。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歲的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背著8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殉國,二人壯烈犧牲。隨行十多萬軍民在敵軍面前不做亡國之臣、與國家生死與共,相繼跳海殉國。宋王朝滅亡。

5. 乾隆和宋朝相隔多久

乾隆1736年登基,宋朝是在1279年滅亡的,時隔457年。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宋朝(公元960年2月4日—公元1279年3月19日)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十九年。

6. 詩人和哲學家為什麼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早逝

反面反應了詩人和哲學家對人的深遠影響。而是因為他們太有思想、偉大,而早逝的話,顯然事件很突出。

其實你提這個問題只是想證明,詩人和哲學家是否心理有問題,人都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並為此求得證明。

重慶前幾天就死12個人,你有想過為什麼嗎?
我國每年因懷孕或生產而死亡585 000人,
我國每年約有19.2萬人死於葯物不良反應,
全世界每年新發癌症病人1000萬,死亡癌症病人600萬,只是沒有關注而已。
很顯然你潛意識里已經認為其他人的早逝沒有價值。

真正的國學家,哲學家和詩人,大多數是活得長久的,因為哲學需要經事,需要生活的閱歷。

你提的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很關注,但現在已經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添加:「南瓜葉南瓜花」說得更具體,建議考慮。順便說句,這個問題答問者級別都不低哦,呵呵。

7. 享有最好的物質+醫療條件,古代帝王卻為何多短命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確立帝制,到清末宣統帝退位,皇帝制度在中國存在了2132年。在這兩千多年間,產生了300多名皇帝。其中,生卒年可考者約300人。

有學者專門統計過這些皇帝的平均壽命。他們得出來的結論不算一致,但差得不多。有的說是39歲,有的說是39.6歲,還有的說是41歲。

總之,皇帝們的平均壽命在40歲左右,僅為歷史上有年壽記錄的名醫、名僧平均壽命的二分之一。皇帝和名醫、名僧比長命,簡直弱爆了。

中國皇帝們擁有當時最好的物質條件和醫療服務,為什麼普遍不能長壽呢?

▲300名皇帝的年齡組分布,可以看出超過六成都活不到50歲。表格引自史泠歌《帝王的健康與政治——宋代皇帝疾病問題研究》。

●●●

物質生活條件太好,有時候反而做養生。皇帝們富有四海,舉天下以奉一人,使他們有條件養尊處優,飲食肥甘厚味等食物,從而容易患膏粱之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富貴病」。

一般來說,肥甘厚味食物膽固醇含量高,易使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等。

史籍中記載了許多「無疾而終」者,著名醫學家范行准認為古代「無疾而終」者並非「無疾」,其死因除了心臟病外,大多和腦血管疾病有關。

例如十六國時的前秦苻健、南燕慕容德、夏赫連勃勃、前涼張軌、蜀李壽、後涼呂光、北涼沮渠蒙遜等因「寢疾」去世,均有可能死於腦血管疾病。

和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皇帝是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的群體。北宋9帝中,有4位——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腦血管疾病。他們腦血管疾病發作時具有若干共同特徵,如言語塞澀或不語、行動不便等症狀。

嘉?八年(1063年)三月,54歲的宋仁宗趙禎夜裡突發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後出現失語症狀,急召醫官開葯已無濟於事,僅兩個時辰就去世了。

說起肥胖症,最出名的應該是南朝宋明帝劉???/span>劉??蘊俺苑逝種?疲?繞湎不凍院與唷⒗叭狻J吩兀???耙悅圩罩鷚模ê與噯猓??皇呈?升,啖臘肉嘗至二百臠」。這食量簡直是作死的節奏。他後來肥胖到了不能行房事的地步,於是強取「諸弟姬有懷孕者入宮」,生男則殺其母,奪諸弟之子。死時不過34歲。

明仁宗朱高熾也相當肥。《明史》上說,朱高熾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總是跌跌撞撞。他雖然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但因為肥,朱棣不喜歡他,差點登不了皇位。

不過,朱高熾雖然如願登基,也就是過把癮就死而已,僅僅10個月後就去世了,享年47歲。

●●●

「感覺身體被掏空」,很多皇帝都會發出類似感慨。

對於坐擁天下的皇帝來說,面對眾多後宮佳麗,明知縱欲無益健康,明知克制情慾節制房事可以養生,但就是控制不住男性荷爾蒙分泌。

北齊武成帝高湛的寵臣和士開曾勸高湛及時享樂,說:「自古帝王,盡為灰燼,堯、舜、桀、紂,竟復何異。陛下宜及少壯,恣意作樂,縱橫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敵千年。」

這種「好話」,高湛執行起來毫不費力,當皇帝不過4年,就因酒色過度而死,年僅32歲。

宋哲宗趙煦少年縱欲,導致了「腰疼,便旋中下白物」,「又多滑泄」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狀。因房事過度,身體虛弱,抵抗力降低,又加重了結核病症狀,24歲便撒手人寰。

宋哲宗去世後,因無子嗣,徽宗趙佶得以即位。宋徽宗治國無能,但在縱情女色上,卻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和才能。史載,宋徽宗「五、七日必御一處女,得御一次即畀位號,續幸一次進一階」。積分晉級制,原來是他的發明呀。

宋欽宗即位後,「放宮女六千餘人於外」。宋人據此估計徽宗時期的宮女人數「蓋以萬計」。

他的兒子宋高宗趙構不是隨便的人,隨便起來不是人。史載其「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就是說,趙構很能幹,經常乾死侍婢。

中國最後一個縱欲而死的皇帝,應該是年紀輕輕的同治帝。

據說,同治帝小小年齡,耽溺男寵,常常在小太監、恭親王之子載??⒑擦衷菏潭鐐跚祆髖惆橄鋁鋶齷使??⒎?冶遊,整夜在南城琉璃廠、八大胡同等處一些茶園酒肆、青樓妓院、花街柳巷盤桓,狎邪淫樂。直至第二天早朝時方才鬼不知神不覺潛回宮中,以致有時召見軍機大臣時還處在醉酒狀態,言語失次。

同治帝19歲就英年早逝,官方公布的病情是天花,民間一直傳言是梅毒。

●●●

服食丹葯,也是很多皇帝作死的方式。有些皇帝感覺身體被掏空,急需壯陽補腎;有些皇帝追求長生不老,希望實現長壽願望。他們採取的共同方式都是煉丹吃葯。

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導致了很多皇帝的速死。

東晉哀帝司馬丕「雅好黃老,斷?b,餌長生葯」,服食過多,導致中毒,很快就掛了,時年不到25歲。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則是典型的寒食散中毒,或數日不食,或不寢達旦,喜怒無常,使大臣人人自危,懷恨在心。寒食散中毒雖不致道武帝於死地,卻是導致他被殺的重要原因。

但要論嗑葯,當屬唐代和明代皇帝最瘋狂。

據王永平先生統計,唐朝21帝中,迷戀金丹服餌術者至少有11帝,即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僖宗。

其中多名皇帝因此喪命。如唐太宗因服食胡僧配製的長生葯,遂致暴疾不救;唐穆宗李恆因方士進金石之葯,吃後中毒暴亡;唐武宗李炎「重方士,頗服食修攝,親受法?。至是葯躁,喜怒失常」,中毒身亡。

在嗑葯high死這件事上,皇帝們很少吸取教訓。明代21帝中,有9人服食丹葯。他們嗑葯的原因,除了求長生,還有治療疾病、助淫與求嗣等。朱高熾很可能因縱欲過度得了不治之症,服用丹葯想求醫治,反而中毒身亡。

嘉靖帝服用丹葯後,經常折磨後宮少女,以致激起宮闈叛變,差點被十幾個宮女勒死。他的兒子隆慶帝更加荒唐,服用丹葯後,「陽物晝夜不仆,遂不能視朝」。他們長期服食含有砒霜、水銀、硃砂的丹葯,最後不免縱欲而亡。

這份中毒而亡的名單,最後還迎來了一個重量級帝王——雍正帝。

來自朝鮮的史料記載,雍正晚年貪圖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長期不能行動。這或許是導致他常年服食丹葯的原因。

總之,雍正迷戀丹葯的神奇功效,卻因此送了性命。他享年58歲,比起康熙、乾隆,甚至嘉慶、道光都算短命。

●●●

其實,皇帝不好當,更不易活。

總體而言,相對和平穩定的朝代,皇帝們多死於疾病,如西漢、北宋、南宋;當戰亂紛爭、皇權旁落或者一個王朝即將終結時,皇帝們多死於非命,如魏晉南北朝、五代時期多死於各種自殺、他殺。中國300多個皇帝,接近三分之一死於自殺或他殺。

只有那些覺悟高、運氣好,同時帝國處於上升期的皇帝,才能長壽。比如活了69歲的康熙。

康熙曾說:「吾人年老而經事多,則自輕易不為人所誘,每見道士自誇修養得法,大言不慚。但多試幾年,究竟如常人,齒落鬢白,漸至老憊。觀此,凡世上之術士,俱欺遊人而已矣。神仙豈降臨人世哉?」

這是活得明白的過來人。

他兒子雍正不信,不到60就死了;他孫子乾隆信了,活了89歲,創下中國皇帝的最長壽紀錄。

【參考文獻】

王霜、向斯:《中國帝王宮廷生活》,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楊文、裴曉敏主編:《被歷史忽略的歷史》,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

史泠歌:《帝王的健康與政治——宋代皇帝疾病問題研究》,河北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王永平:《試釋唐代諸帝多餌丹葯之謎》,載《歷史研究》,1999年第4期

程志強:《明代皇帝多服丹葯》,載《紫禁城》,2001年第4期

李國榮:《雍正與丹道》,載《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本文為「最愛歷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違者必究。

8. 現存最長壽的人,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

人類的極限壽命約為120歲。目前,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人類能夠活得最長。法國婦女雅娜·卡曼特(Yana Carmante)活了122年164天(1875年2月21日至1997年8月4日)。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仍以狩獵為生。當時的平均壽命只有10年,能活到20歲的人寥寥無幾。宋代古人的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比近80歲的現代人的平均壽命翻了兩番。

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一位名叫亞娜·卡曼特的法國婦女憑借足夠的證據(122年164天)成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然而,研究人員也發現,105歲以上老人的最大壽命已開始趨於穩定,這表明這已接近人類生命的極限,而目前的醫療技術仍難以突破這一極限。如果人類想要繼續提高他們的生命極限,他們必須從基因開始。只有解開人類衰老的終極謎團,才能開對葯,找到延續人類生命的鑰匙。

9. 宋朝有幾位皇帝,趙普是那幾朝皇帝的宰相。

▲宋 北宋 · 宋太祖 趙匡胤 · 宋太宗 趙光義 · 宋真宗 趙恆 · 宋仁宗 趙禎 · 宋英宗 趙曙 · 宋神宗 趙頊 · 高太後 宣仁太後高氏(太後垂簾) · 宋哲宗 趙煦 · 宋徽宗 趙佶 · 宋欽宗 趙桓 南宋 · 宋高宗 趙構 · 宋孝宗 趙眘 · 宋光宗 趙淳 · 宋寧宗 趙擴 · 宋理宗 趙昀 · 宋度宗 趙禥 · 謝太後 謝道清(太後垂簾) · 宋恭帝 趙顯 · 宋端宗 趙昰 · 趙昺 趙普一生先後三次做宰相,這在宋代並不多見。按理說,趙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頗受倚重的開國元勛,只須照章辦事即可功德圓滿、善始善終,可是,趙普的仕途卻一波三折,並不順利。概言之,趙普的後半生是:因專橫跋扈而受制約、因貪圖錢財而受猜忌、因不學無術而受輕蔑、因結黨徇私而遭罷黜。就其秉性來說,來自大臣的不滿,來自皇帝的約束、猜忌,甚至是罷黜,都不是不能忍受,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對他的輕視。而「半部《論語》治天下」正是在他第二次為相時的一句牢騷不平之語。

10. 蘇貴妃是宋朝最長壽的妃子,不爭寵活到93歲,她是怎麼在宮斗中活下來的

能夠活到93歲得益於她不聲不響的大智慧。自古以來,三個女人一台戲,女人多的地方事情就多。更何況處在深庭內院,宮牆內那方小小的地方便成為了這些深宮中的女人們的整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皇帝就是她們的天,爭得皇帝的寵愛便是她們的終極目標。

也許有人會怒其不爭,但其實能夠得到皇帝恩寵的都是站在後宮頂端的人,這樣的人要麼年紀輕輕便遭人陷害,死於非命。要麼爭鬥了大半輩子還是被打入冷宮,多半沒有好的結果。所以說蘇貴妃是大智慧,愛情地位什麼的並不重要,活著才重要。

閱讀全文

與宋代最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寧市敬老院招聘信息 瀏覽:443
重陽節校長對退休教師發言稿 瀏覽:598
人老了養老能指望哪個部門 瀏覽:353
臨時工沒交社保怎麼退休 瀏覽:704
老人有病時如何孝順 瀏覽:54
沒父母的孩子是什麼性格 瀏覽:924
老年人夜間突然死亡 瀏覽:699
百度上講的養生保養有多少真實的 瀏覽:825
為什麼春節養老金不夠 瀏覽:297
孝順的作文高中 瀏覽:566
絕經期女人如何養生 瀏覽:595
退休人員開辦公司怎麼交社保 瀏覽:868
老年人打嗝吐奶怎麼辦 瀏覽:223
異地社保轉回本地退休怎麼算 瀏覽:205
老人出尿慢是什麼問題 瀏覽:30
交老養老保險 瀏覽:191
夜市老人家多賣什麼好 瀏覽:571
人類什麼身高最長壽 瀏覽:353
hiv抗體檢查多久能排除 瀏覽:934
那樣的人長壽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