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中江長壽村

中江長壽村

發布時間:2022-05-30 09:28:05

1. 沱江的主要支流

沱江水系發育,上游有綿遠河、青白江、毗河勾通相鄰流域岷江水系,構成了沱江為不封閉流域的特點;中下游支流與幹流呈對稱性的樹枝狀分布,主要支流有絳溪河、球溪河、資水河、濛溪河、大清流河、釜溪河、瀨溪河等。
綿遠河,綿遠河發源於九頂山南麓,沿綿竹市山區、壩區奔騰而下,在德陽市中心區穿城南去,全長133.6公里,是沱江上游正源。城區段為16.1公里。是四川盆地西北緣的九頂山,又名茶坪山。這座山裡的東、中、西三處分別流出許多溪流,逐漸匯成三條較大的支流:西邊一條湔江,長139公里;中間一條石亭江,長141公里,東邊一條綿遠河,長180公里;它們匯合在金堂趙鎮附近,才正式成為沱江幹流。因為綿遠河最長,所以現在把它定為沱江正源,另外兩條就算旁系支流。
青白江,也有稱清白江,為沱江二級支流,水源來自岷江,上段為蒲陽河,通過都江堰樞紐蒲柏閘分流,向東,至彭縣長壽橋始稱清白江;繼向東,流經新都縣,至區境朱家灣,沿彌牟西北邊緣,於右岸納彌牟河水,分出馬棚堰,再流向廣漢向陽場,然後流向趙鎮,匯入沱江。

湔江,發源於龍門山脈在彭州市境內太子城峰西南,全長139公里,是沱江四大源頭之一,主要支流有彭州的白水河、白鹿河等。彭州丹景山鎮關口以上當地人通常稱為湔江。湔江分為九河,即鴨子河、小石河、馬牧河、蒙陽河、青白江等,建國後開鑿人民渠,實現「九河歸一」,使小石河(即彭州關口到什邡馬井鎮段)成為湔江流域汛期泄洪的主要河道。成都平原的泄洪河道都比較寬,200-800米之間,河床淺。湔江的另一支流從彭州葛仙山鎮、紅岩鎮出發,流經什邡的四平鄉、隱豐鎮和馬井鎮;其中,當地人把流經什邡的河段稱為「鴨子河」,彭州小石河和什邡鴨子河在什邡馬井鎮菠蘿堰附近匯合。經過廣漢南興鎮三星堆邊進入廣漢市區,流經和興鎮。鴨子河穿越和興鎮七個行政村,與石亭江匯合。廣漢市境內的湔江又名鴨子河,古稱雁江或金雁河,因每年冬季有眾多野鴨子和其它候鳥棲息於此越冬而得名。
毗河,為沱江三級支流,水源來自岷江,上段為柏條河,通過都江堰樞紐蒲柏閘分流,向東南,至郫縣石堤堰始稱毗河。自新都邵家寺入區境,流經祥福、姚渡、城廂等鎮,在祥福鎮康家渡於左岸納羊叉河水,在接龍村於右岸納西江河水,在城廂鎮沿沱村於左岸納綉川河和長流河水,流向趙鎮,匯入沱江。區境流長17.5公里,平均河寬155米,水深3.5米,比降1.32%。,過洪能力8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0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14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34立方米/秒。毗河不僅是都江堰渠系的灌排兩用河道,而且是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之一,因歷史變遷,具平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不穩定的特徵。由於河道比降平緩,洪期泥沙淀積,沿岸多邊灘。洪枯水位變幅大,冬春流量一般4立方米/秒,而汛期最大可達2000立方米/秒。洪水襲來,河床宣洩不暢,致沿岸常遭洪水危害,特別是區境的5個河心洲壩尤烈。毗河歷史上曾通航,木船上達灌縣胥家灣,中至郫縣三道堰、新都二江沱,下達趙鎮,進入沱江幹流。毗河是東風渠青白江丘陵灌區引用的水源,也是都江堰系統中灌區引水的水源,引取毗河水源的支渠共六條:龍門堰、幸福堰、祥福渠、粉後堰、石龍堰、溥利堰,灌溉面積26923畝。
球溪河,古稱珠溪,發源於仁壽縣北境龍泉山,長140公里,在資中縣球溪口從右岸匯入沱江,
蒙(濛)溪河,古稱大蒙溪水,發源於安岳西境山丘,長120公里,在資中縣東南蒙溪口從左岸匯入沱江;
大清流河,古稱清流溪、玉帶溪,發源於安岳縣南山丘,長122公里,在江內縣郭北鄉從左岸匯入沱江,
釜溪河,發源於榮縣北境尖山子,上游稱榮溪河、旭水河,到自貢又稱鹽井河,古稱榮溪、榮川,長146公里,在富順鄧井關從右岸匯人沱江。
石板河,又稱茅店子河,屬沱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龍泉驛區長安鎮龍泉山柏樹坳西洞子。流經龍泉驛區,自人和鎮油坊村入區境,納沿河低山溝及高子庫河,基本與成渝鐵路平行,在人和鎮龍王沱偏東過鐵路,通過紅花塘,流向金堂五鳳溪,匯入沱江。流長15公里,平均河寬10米、比降5‰,過洪能力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3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立方米/秒。洪枯水位變幅大,河灣多,比降陡,最大洪水可達130立方米/秒,洪水來勢迅猛,常造成災害。
高字型檔河,發源於雲頂山支脈人和鎮青林寺,實為石板河左岸支流,在人和鎮境流過,接納沿河山溝水,至龍王沱匯入石板河。區境流長13公里,平均河寬7米、水深3米、比降5‰,過洪能力6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8立方米/秒,集雨面積9.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
水磨河,發源於雲頂鎮羅家山牌坊梁子,接納眾多山溝水,繞過雲頂山後,於金堂雙拱橋出境,匯入團結水庫,再折向東北,在金堂峽口匯入沱江。區境流長9公里,平均河寬5米、水深2米,比降2‰,過洪能力4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1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
榿木河(又稱車家溝、沙河子,屬長流河),古名三州河、沙河。屬沱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龍泉驛區文安場,自南向北,穿過成渝鐵路入區境的福洪鎮,沿河接納眾多山溝水,流經福洪鎮,入清泉鎮,至車家橋,流長1l公里;再曲折東北流,至清泉鎮秧田村,又稱車家溝,流長8公里;再北行2公里,出區境,又稱沙河子。流經金堂雲綉、龍威兩鎮,匯入沱江。區境流長2l公里,平均河寬:沙河子以上8米,以下12米,水深3米,比降2‰,過洪能力8~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秒。
西江河,屬沱江四級支流、毗河一級支流。發源於龍泉驛區山泉鎮北的柏楊村,流經龍泉驛區境,至八角水而出山口,稱董家河、驛馬河;再沿龍泉驛鎮東側北流,在兩河口以下始稱西江河。然後曲折北行,成為新都縣和龍泉驛區的界河。再流至石板灘和區境合興鎮新誼村,穿越成渝鐵路北行,流經龍王鎮、日新鎮、姚渡鎮,過西江河橋,至日新鎮接龍村於右岸匯入毗河。區境流長19公里,平均河寬45米、水深3.5米、比降1.1‰,過洪能力4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2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立方米/秒。洪枯水位變幅大,洪水頻繁,危害頗大。1959~1965年,為緩和運力,石板灘--龍王--姚渡--金堂縣趙鎮段,曾以小噸位木船季節性通航。
湖江河,屬西江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新都縣三河場鳳凰山回龍寺,自新都木蘭鎮進入龍王鎮雙堰村,在龍王鎮龍王沱匯入西江河。區境流長4.25公里,平均河寬10米、水深2.8米飛比降2‰,過洪能力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5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
彌牟河,屬沱江三級支流,位居清白江右岸彌牟境,1975年新鑿。流向東偏北,在廣漢向陽場交界處匯入清白江。流長3.5公里,平均河寬11米、水深2.5米,比降l‰,過洪能力6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80立方米/秒,集雨面積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它與北四支兩條斗渠連通,兼有灌溉功能。
長流河,屬毗河二級支流,實為楊柳堰北流分支之一。在新都督橋河公路橋下起水,於二扒堰分水入區境,流經彌牟、華嚴、大彎,至工農堰,稱長流河,又名長連河。從工農堰至綉水友誼電站,輾轉流過工業區,接納工業廢水,此河中段又稱排洪河。友誼電站以下的城廂鎮境內的下段又稱毛家河。下段的玉虹電站至與綉川河匯口又稱趕牛河。長流河在區境流長18.5公里,平均河寬17米、水深3米,比降l‰,過洪能力8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5.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常年水位較為穩定。
綉川河,屬沱江四級支流,水源來自楊柳堰。楊柳堰在新都督橋河公路橋下南北分流後,又在祥福鎮的三口堰重新合流,三口堰以下稱綉川河,古稱清流河。綉川河在綉水鎮境向東流過,於玉虹鎮貫子山下納長流河水,最後匯入毗河。流長10.75公里,平均河寬20米、水深3米,比降l‰,過洪能力1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5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4立方米/秒。
羊叉河,在祥福邊境綉川河右岸分水,向東流向,穿祥福鎮腹心,於康家渡匯入毗河。區境流長3.88公里,平均河寬12米,水深2.5米,比降l‰,過洪能力1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6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

瀨溪河,發源於大足縣高坪鄉,經榮昌縣至天寶鄉鄧灘流入縣境,經喻寺、福集、牛灘、胡市4個區至瀘州市胡市鎮匯入沱江,其下游又名冱水河。境內流長95公里,流域面積433.46平方公里,落差53.1米,平均流量17.433立方米/秒,控灌6.5萬畝。馬溪河:發源於縣屬中峰鄉薄刀嶺叫化岩,經榮昌縣境至牛腦橋南流再入縣境;經元通、石橋、玄灘、馬溪、曹市、順河、光明8鄉,至光明鄉大巫灘附近匯入瀨溪河。縣內流長41.2公里,流域面積232. 34平方公里,落差49米,平均流量2. 47立方米/秒,控灌4.2萬畝。 瀨溪河,發源於大足縣北境山丘,過榮昌縣後稱胡市河。古稱耶水、龍溪,岳陽溪,思晏江,長238公里。是沱江最大支流。在瀘縣胡市從左岸匯人沱江。
陽化河,又名資水河,古稱資溪, 在資陽市北部,沱江一級支流。發源於中江縣石筍鄉石筍溝(一說金堂東南龍泉山 ),流經中江、金堂、簡陽、雁江等四縣、市、區十餘個鄉鎮,在雁江區紫微鄉兩河口(昆侖渡)左岸匯入沱江,全長133公里(一說114公里 ),流域面積1991平方千米,其中:資陽境內長83.7千米,流域面積1422平方千米。分水嶺高程515米,入口高程348米,平均比降1.26‰,平均流量8.52立方米/秒。資陽境內主要支流有童家河、環溪河。陽化河一般河寬20-40米,間段通航21公里。
環溪河(又稱資水河),沱江東岸支流,主幹發源於金堂縣竹篙鎮,支幹索溪河發源於樂至縣寶林鎮。市境內環溪河流長46.8公里,索溪河流長23.4公里,系洪枯水位變幅較大的季節性溪河。
絳溪河,古稱絳水、赤水, 在簡陽市西部,沱江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龍泉山脈的仁壽縣中壩鄉牛角寨,流經簡陽三岔水庫、玉成鄉、草池鎮等地,在簡陽城區匯入沱江,全長84.7千米(一說71.5公里 ,一說75公里 ),流域面積898平方千米。其中:簡陽市境內長63.5公里,流域面積684平方千米。分水冷高程850米,入口高程381米,平均比降5.53‰,平均流量5.4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赤水河、海螺河。河道一般寬30-40米。 分別從賈家片區、養馬片區接納支流海螺河、赤水河。絳溪河亦屬季節性溪河。
九曲河(資陽),在雁江區西部,沱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簡陽市蘆葭鎮,流經望水鄉,入老鷹水庫,再經老鷹鄉,進入資陽城區,在黃鱔溪匯入沱江,全長57.5千米,流域面積368平方千米。分水嶺高程445米,入口高程348米,平均比降1.69‰,平均流量3.51立方米/秒。河道一般寬10-20米。
九曲河(瀘縣),發源於隆昌縣新廟鄉,從瀘縣縣屬嘉明鎮流入縣境;經嘉明、羅橋、金銀、大田、石鴨,至福集鎮匯入獺溪河。縣內流長31.2公里,流域面積135. 46平方公里,落差30米,平均流量7.58立方米/秒,控灌2.05萬畝。

2. 誰有浙江東陽江的資料

東陽江
三國吳鼎元年(266)置東陽郡,江以郡名,從東陽流經義烏、金華至馬公灘入蘭溪之水,統稱東陽江,全長198公里,為錢塘江三大源流之一。
在東陽境內:

東陽江發源於磐安縣大盤山龍蔥塢尖與岩塢尖之間的谷地(海拔929米),在磐安縣境內長31公里。在東門鄉新城村入境後稱中江,東門至橫錦段稱錦溪。橫錦至上陳,納仙門溪稱練溪。練溪流經歌山稱歌溪;折而西行,經樓西宅、象溪灘、西宅到�盧,稱定安溪。到縣城北稱東陽江。於吳寧鎮前村出境入義烏。東陽江在境內俗稱北江,長57公里,集雨面積1124平方公里,主要支流20餘條。改造後河床寬度,歌山段65米,河頭段140米,出境處160米。橫錦水庫以下河道坡降1.38%,多年平均流量27.7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8.74億立方米。清康《新修東陽縣志》:「長老為言,前此�盧,中踞平阜,其阜直繞邑城之後。今自�盧下已合為一,不知始於何時。」宋寶�《東陽縣志·尤�序》:「先君(按:尤�,宋慶元二至五年邑令)去後數年,東陽大水,北溪交合,山川形勝轉移。」錄之備考。

東陽江主要支流:

八達溪 又名東溪,源於磐安縣九和鄉合時岩,全長35公里,集雨面積128平方公里,境內長16公里,落差430米,平均坡降12.6%,集天公坑、圖塘坑、天秀坑、嶺下坑等溪流經八達入橫錦水庫,為水庫主要集水支流。年平均流量3.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22億立方米。

雙溪 源於上村鄉白棕岩,長5公里。先自南向西北,到上徐宅折向西南,過西入橫錦水庫。

仙門溪 源於東門鄉天山,向西北而行,經水下坑、白水口至塘頭折向北,經前溪、湖沿、下潘入東陽江,長15.2公里。

坪頭坑 源於歌山鄉坪頭山背,經象山、和德到樓村頭入東陽江,長5公里

徐恬坑 源於天鵝尖,經李宅、徐恬在王庭弄入東陽江,長7公里。

東岳坑 古稱艘水坑,源於青台山,過堂鶴、荷庄,在單良村附近入幹流,長7.5公里。

白溪 源於東白山蒸底尖(海拔950米)南側山谷,流域面積327平方公里,主流長40公里,東方紅水庫以下河道平均坡降3.23‰。 是東陽江在境內最大支流。河流向南過西恆至白溪,集阿溪、潦溪折向東進入東方紅水庫。出水庫過溪口、蔡宅、廈 程里到白溪頭納烏竹溪、�沙溪,到上陳塘,鶴毛尖坑注入,經白坦、吳良、夏溪潭,在泗庭芳有鶴岩坑注入,至曲塘納石馬坑水入東陽江。白溪主要支流有9條:

阿溪,源於東白山尖,長8.4公里,集雨面積7.64平方公里,在白溪村入東方紅水庫。

潦溪,源於大潦村以上山地,集夏岩、仙子嶺水,與阿溪匯合入東方紅水庫,長6.2公里。

尖峰坑,源於尖峰尖西側,流經沈良在任宅注入白溪,長6.6公里。

大嶺龍坑,源出嶺南,流經上灣、象崗、下卜宅、斯村入白溪,長7.6公里。

烏竹溪,源於鷺鷥嶺,長17.2公里,集雨面積51.65平方公里。經羅店、烏竹嶺下,在尚武宅接納半坑水過古淵頭入白溪。

�沙溪,源於上村鄉長壽嶺,長20公里,集雨面積60.46平方公里。自東南向西北,經石橋、麻車嶺、秀石坑,在谷岱納上村坑水,在林口納佐村坑水,過王宅、巍山入白溪。谷岱以上稱秀石坑,谷岱與王宅之間稱王宅溪,過王宅稱�沙溪。

鶴毛尖坑,源於鶴毛尖,流經史家莊、方聯、懷魯、學士宅,到上陳塘入白溪,長8.9公里。

鶴岩坑,源出乃更堂附近山谷,過梧塘、樟村、楓樹下、應家至泗庭芳入白溪,長8.7公里。

石馬坑,源於羅山孝姆嶺,過石馬、淥石口、張麻車到曲塘入白溪,長13. 4公里,集雨面積28.99平方公里。

桐坑 源於爬籃岩,經桐坑、葛塘,過界上虞入東陽江,長9.2公里。

盤溪 源於諸暨靈岩山,長11公里,經樓里、犁山、倉前、瞿村,過西兆庄、陳店、棗園入東陽江。

錦溪 源於上盧鄉饅頭山,經後溪 、楊溪、上盧、下盧、金店入東陽江,長7公里。

泗渡溪 源於南午嶺,向東南經壽塔,槐堂納東峴峰南水、官清嶺水,至勤裕折向北,在更樓下納楊塢坑、白火上水,經雅溪、前山、西河等村,到下陳後入東陽江,長15.4公里。

周店坑 源出東山頭附近,經周店、王峰、蟾院,在城北大橋附近入東陽江,長9公里。

雅溪 出自筆架山、東峴峰間,經盧宅入東陽江,長5公里。

吳寧溪 分兩支。碧山坑,源於南午嶺北側,長7公里。經大寺下,過叱馭橋。峴峰坑,源於西峴峰,長6公里,經祥庄,過乘駟橋。兩水在南河頭匯合入東陽江。

錦墳坑 自義烏入境經湖田西南入幹流。

榔坑 源於大山,自北向南過冰塘、甘溪入浪坑口水庫。出庫後經青山頭、上王,至治澄入東陽江,長14.3公里。支流浪坑,源於伯葉,自北向南流經楊樹蓬、浪坑塢入浪坑口水庫,長7.8公里。

巧溪 自屏山北行經駱村、荷石塘、十里頭,後上田入幹流,長5.5公里。

漁溪 源於義烏里兆村山谷,自北向南過坑塘、錦坊、湖田、西范入東陽江,長5公里。

昆溪 源出雙岩尖,經義烏南山坑,在宅後園入境,過下昆溪、傅店,至銀田畈入東陽江,長11公里。

洪塘溪 發源於大嶺尖北側山谷,過後保、王凡,在洪塘村附近出境入義烏,在佛堂鎮下游入東陽江。長13公里。

南江

又稱畫溪,發源於磐安縣大盤山西南仰槽尖附近山谷,境內長72公里,集雨面積952平方公里。南江水庫以上河道坡降8.6%,水庫以下河道坡降1.33‰。多年平均流量23.61立方米/秒,年徑流量7.45億立方米。主流在徐宅鄉長庚村入境後入南江水庫。出水庫經西堆、清潭、至湖溪鎮名湖溪。經上田、夏溪灘、半傍山,納屏岩山水至荊浦村,名荊溪。過橫店經方家、夏源、後大路、馬坊、下園畈,名延彎。納檉溪經泉府、南馬、安恬納磁窯溪始名畫溪。經黃田畈、王坎頭至南岸向西出境入義烏,在佛堂鎮北匯入東陽江。改造後河道寬度,湖溪段60米,橫店段100米,南馬段110米,黃田畈段125米,南段130米。

南江主要支流:

柏樹里坑 源於東、磐界山鏡岩嶺,長7.3公里,經東坑、柏里, 在殿下入南江水庫。

木衢橋坑 源於紫坑嶺,過瑤村、昌街,在木衢橋接納瑤村水經雅坑、北樓、王潭、沈坎頭入南江,長15.5公里。

小溪 源於後山塢過西城、後山店、笠昂山,在橋南入南江,長7.5公里。

楊坑 源於爐塢,經南上湖、半傍山入南江,長6.7公里。

繞溪 源於秀溪嶺,北流經繞溪、金良、橫祥,在橫店入南江,長8.5公里。

苦竹坑 源於甘竹嶺,經下湖嚴、四合、光田、夏源,在樟庄入南江,長7公里。

官橋坑 源於塢岩山,流經東山、下朱、忠信堂、北宅、官橋入南江,長8公里。

檉溪 南江最大支流,長31公里,集雨面積205平方公里。源出三聯鄉破崗嶺,發源地海拔550米。流經七秩塘、馬宅,在張塘納下瑤水,經下陳、前馬,到馬墅納大路溪,過後馬、千祥、雲頭、金村,在紅陽納源於永康的殿下溪,過東湖、防軍、沙城頭,在新龍入南江。洋坑水庫以下河道坡降6.0‰。多年平均流量4.78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51億立方米。主要支流:

大路溪,源於東厥嶺北,經銀山、郭坎集沈嶺坑水,至大路納林甘坑水,至下山納年初龍坑水,過三聯,在馬墅入檉溪,長9公里。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3立方米/秒。

秀溪,源於秀溪嶺,至下東陳入檉溪,長9公里。

殿下坑,源於永康縣,全長17公里,境內長2公里,在紅陽村入檉溪。

馬山坑,源於木棉田,經新塘頭、水口在防軍入檉溪,長6公里。

楓坑 源出永康縣呂南宅,在禮村入境,經葛府,在古城入南江,境內長4. 3公里。

干溪坑 源於東陽、永康交界的黃岩山,長6.5公里,經葛府入南江。

橫溪 源自永康金坑,過林村、天鵝經大元、繞川,在橫溪納長川水入南江,長15.3公里。

磁窯溪 源發官清嶺南,從梅塘經高瑤山、月塘、大聯鎮、方店、下湖頭入南江,長12公里。

西溪 源自塢峰,經西溪口、泉村、西山入南江,長6.2公里。

南溪 源發三杯嶺,經鰲溪、下楊塢、納上朱、石盆、安儒水,過麻車、楊梅院,納澤溪水,在王坎頭入南江,長12.7公里。

竹溪 源發雙岩尖東側,流經里山水庫、道院、後溪干、在黃山屋匯入南江,長7.6公里。
(http://www.dongyang.gov.cn/dongyang/dyshiqing/shineirong.jsp?InfoId=5046)

在義烏境內:

東陽江幹流自廿三里鄉何宅東南進入縣境後,曾名烏傷溪、義烏溪、東江。旱季水流量不大,汛期流量大增。由於上游坡陡流急,下游緩流平穩,建國前經常洪水泛濫,河床南北擺動。沿江農民視之為「爛肚腸」,有「十年江南,十年江北」的農諺。1922年夏(民國11年壬戌六月),東陽江洪水猛漲,今橋東鄉梅湖村以東江堤彎道處被沖坍;平疇鄉樹金村和塔山鄉鍾村被毀。1942年夏洪水時,佛堂鎮旗竿腳村全毀,遺址今為溪灘田。建國以來,上游及各支流多建山塘水庫,化水害為水利。

東陽江幹流自何宅向西北流5公里,於東方紅橋北岸。有華溪自東北流入。華溪,曾名廿三里溪、前溪,今名取花木掩映之意。源於華溪鄉西嶽朝天洞,南會上平灘來水後入王大坑水庫;又往南,匯合鮑寺、外屠諸境之水流經華溪村,又合左岸自金雞山來水,經廿三里往西流,至東方紅橋下(舊稱石棋渡)入東陽江。全長14.8公里,流域面積為27.8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東方紅橋又西北流2公里,至下駱宅鄉白岸頭村南,有後溪自東北流入。後溪,因經廿三里村後,故名。又名鏡溪、瑞雲溪。有二源:一出跨頭崗,名東溪;一出白毛山,名西溪。流經楊家、李塘、泉塘、王店、下婁,沿途合洞溪(源出祝公岩)、葛溪諸水,於白岸頭村南流人東陽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27.6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白岸頭村向西南流2.5公里,至抱湖塘東南,有六都溪自北流入。至抱湖塘西南,有東青溪自北流人。六都溪,以主要流域為舊縉雲鄉六都地方,故名;源出巧溪鄉府君山及聯合鄉門前山,流經新廳、西山下、尚經、東崗山、九如堂、傅宅、北下朱,於抱湖塘東南人東陽江。全長約15公里,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東青溪,北源出五古山,流至東青村,與源出天井山朱高尖的西源匯合,經立塘、徐界嶺至下西陶,有源出黃百山的鱗溪來匯;至溪前村南,有東陶溪來匯;經宗宅、清塘下、寺後盛、西旺,至抱湖塘西南入東陽江。全長16公里,流域面積38平方公里。

東陽江於流自東青溪流入處向西流約2.5公里,到義駕山,有洪溪自北流入,又有鯰溪自南流入。洪溪,源出黃百山,流經幸福水庫、紅旗水庫、井頭(原名井疇),至義駕山北入東陽江。全長約8.5公里,流域面積12.5平方公里。鯰溪,傳說溪中多鯰魚,故名;源於茶葉尖,流經南山水庫,經山口、宗塘、鯰溪諸村入東陽江。全長9.3公里,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義駕山再往西南流,經東江橋、中江橋(舊名廣益橋,1984年公路橋竣工時取今名),約3.5公里,至距縣城南1公里的月岩(其形如月,故名;舊時設放生池,水深魚多),有城南河自東北流入。城南河,東源出嶺頭店,經泮塘水庫、大塘下、三里塘。從稠城鎮中心穿出;西源出稠山,經曹道、下山頭、石橋頭,從城西綉湖穿出。兩流於縣城西南匯合,至月岩下入東陽江。全長8.3公里,流域面積25.5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月岩又西南流約4公里,到橋頭王南,有楊村溪自北流入。楊村溪,源於五峰山,經萬村、上連樹、留雅、楊村、下門,於橋頭王入東陽江。全長10.3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橋頭王又西南流約1公里,至井頭山東北,有香溪自北流入。香溪,舊志作會善溪。源出香山嶺,經毛店橋頭,合香山寺南諸山來水,往東南流經雙溪、龍回、後深塘、羊角山,折向西南流,於井頭山東北入東陽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40.3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井頭山南流2.5公里到江灣東南,有中溪從東流入。中溪(原名石溪,舊志:侯官主簿傅光龍種梅居溪上,曾改名梅溪),源於青岩山,經上麻車,合源出下金村的澗水往西,經青岩傅南,至下麻車,合源出長蛇的澗水往西,流入利民水庫,再合天公山來水;出水庫後,經馬村、徐村、後園、供店,折往西北,於江灣東南入東陽江。全長11公里,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江灣南流1公里,到中央村南,有(東陽)南江從東南流入。於是水量大增。南江,為東陽江最大支流,又名洋灘江、畫溪(舊志:「兩岸群山縈連,景色如畫」),源於磐安方山及永康東嶺腳,經南馬、王坎頭,於本縣塔山鄉畫塢坑入境;往西偏北流,經王塢坑至坑口,納八嶺坑之水,經石壁,到殿後,有掛網山之水流入;再往北,過嚴岩山下,折西至王店,北有山廟殿尖來水、南有烏豬尖來水流入;過雲黃山東麓折西北流,過湖演、奕岩頭、苗店。經前流後,折向西南,至中央村南入東陽江。本縣境內長約13.3公里。流域面積33.4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中央村往南,過和溪,經堂樓下、義烏糖廠、楊宅、佛堂,約5.5公里,到季村北,有吳溪自東南流入。吳溪,源出古寺山,往東流,合大楓坑之水,再往北流,合小楓坑之水匯成楓坑水庫。出水庫往北合石屋坑之水至山盆,合聲聞溪、盤溪諸水後名丹溪(相傳南齊時,臨海太守朱明嫁女給王姓,完婚之日,轎馬相連,披紅戴玉,極其華麗,映紅溪水,故名)。丹溪往北流至赤岸西南,合深塢坑、盆塘經柏峰水庫之東溪水後,名光明溪。光明溪流至溪西,有從畚斗坑來的喬溪水流入,往北經光明村到雙溪口,有剡溪從東流入,始稱吳溪(剡溪,源於東陽大嶺頭,經王凡、洪塘入縣境,往西北經雅治街、麻車塘,折往西流,過剡溪村,到雙溪口入吳溪)。吳溪再往西北流,過吳溪葉,折西,過魯雅(又名路下),於季村西北入東陽江。全長25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163.2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季村往西南流,約2公里,到舟墟北,有環溪從東流入。環溪,一名潛溪,源出八寶山上陳嶺,往東經平望、下端,至新屋,受陽酒泉之水,折往北流,經上、下八石,流入蜀墅塘;出,經田心折向西北,經上毛陳往西,於舟墟北入東陽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23.5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舟墟又西流2公里,至盛村南,有銅溪自北流入。銅溪,又名梅溪、五雲溪,源出大峰山,往東流經里京,折向南流,至各登橋,合分水塘之水再往南,經黃山塢口(舊志稱:「沿溪地勢盤旋,林木蔭翳,景為最勝」),於平橋村南流入長堰水庫;出水庫往南,經夏演、流荷村,過石塔、銅山岩(溪因岩名),於義亭北納深塘水庫來水,再經翁村、下庄,於盛村南入東陽江。全長約24.5公里,流域面積66.4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盛村再往西南流,約7公里,到上低田南,有缸窯河從東北流入。缸窯河,源出苦竹塘(吳晗故里)南的苦山,往南流經王蓮塘、車路、王東山,經缸窯折向西南,於上低田南入東陽江。全長約12.5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

東陽江幹流自上低田向西流出縣界,約2公里,至金華月潭村,東有航慈溪從北流入,西南有葛溪從東流入。航慈溪,源出本縣黃山鄉鵝毛尖,往東南流經黃山村東,於雅童村北匯大峰山來水,往南經橫塘,於後矮村南流入岩口水庫,是為東溪。合喬里何溪、溪華溪、斯何溪出水庫往南,經上溪往西南,經吳店,於斯村合西溪(又名臨溪。舊志稱東溪、西溪為雙溪。西溪,源於義烏、金華界上的龍頭背,往南流經仇宅、蕭皇塘、溪口、山頭下,於斯村入東溪)水後,名航慈溪。再南流經畈田朱、隴頭朱入金華縣境,往西南流,約3公里,於月潭東入東陽江。全溪長約31.5公里,縣境內流長約28.8公里,流域面積110.8平方公里。葛溪,源於倍磊鄉龍里坑,往北流經葛仙公尖(溪因山名)東的花園口,折向西流,經金華讓何街、范村,於月潭西南入東陽江。
(http://yw.gov.cn/websystem/about.nsf/doclink/?opendocument)

3. 德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或者景點

德陽旅遊景點有綿竹麓棠溫泉、四川綿竹九龍滑草場、神瀑溝風景區、中國香山壽香谷、廣漢海立方海洋親子樂園、德陽萌族部落假日森林公園、萬興花園酒店溫泉、芍葯谷滑翔傘體驗、紅泉桃花谷等。

綿竹麓棠溫泉: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鎮麓棠村1組,酒畫之鄉,山水綿竹,不亞蘇杭,人間天堂。門票價格在:133元左右

四川綿竹九龍滑草場: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九龍鎮九龍山鄉村旅遊景區內,國家AAAA級景區,德陽大型的滑草及戶外休閑中心。門票價格在:18元左右

神瀑溝風景區: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石門村6組神瀑溝風景區,國家AAA級景區,夏季避暑聖地。門票價格在:9.9元左右

中國香山壽香谷: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和新鎮長壽村,迎春·踏青·擁抱美麗自然。門票價格在:36元左右

廣漢海立方海洋親子樂園:位於四川市德陽市廣漢市台北路東二段10號廣漢漢街38號樓,涵蓋多種親子體驗項目。門票價格在:50元左右

德陽萌族部落假日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東湖鄉馬安村4組,森林樂園。門票價格在:45元左右

萬興花園酒店溫泉: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什邡湔氐鎮雙流村內,以「溫泉」為特色的度假養生酒店。門票價格在:44元左右

芍葯谷滑翔傘體驗: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集鳳鎮銀馮村1組,五顏六色的彩蝶,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門票價格在:566元左右

紅泉桃花谷: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太安鎮紅泉村5組,四川省內較大的桃樹種植集中區。門票價格在:14元左右

4. 四川達州

達州市是四川省的一個地級市,是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由原達川地區更名建立。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工業重鎮,有「川東明珠」之譽。總面積16591平方千米,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達州地形

達州市地勢東北高 (大巴山區),西南低 (盆地丘陵區)。最高處是宣漢縣雞唱鄉大團堡,海拔2458.3米;最低處是渠縣望溪鄉天關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橫直在萬源)宣漢北部,明月山、銅鑼山、華釜山由北而南,縱卧其間,將全市分割為山區、丘陵、平壩3塊。山地佔幅員面積70.70%,丘陵佔28.10%,平壩佔1.20%。北部山體切割劇烈,山勢陡 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單元;中南部較為平緩,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單元。
達州市地勢東北高 (大巴山區),西南低 (盆地丘陵區)。最高處是宣漢縣雞唱鄉大團堡,海拔2458.3米;最低處是渠縣望溪鄉天關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橫直在萬源)宣漢北部,明月山、銅鑼山、華釜山由北而南,縱卧其間,將全市分割為山區、丘陵、平壩3塊。山地佔幅員面積70.70%,丘陵佔28.10%,平壩佔1.20%。北部山體切割劇烈,山勢陡 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單元;中南部較為平緩,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單元。
編輯本段達州山脈
大巴山
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狹義大巴山僅指川、陝、鄂 3省接壤地帶的米倉山和大巴山,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廣義大巴山為川、 大巴山
甘、陝、鄂 4省邊境山地的總稱,包括米倉山西延的摩天嶺,大巴山東伸的神農架山在內。大巴山介於北部的秦嶺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間,由於南北兩大構造線的控制,山體呈一系列規則的背斜和向斜組成的平行褶皺帶,但東、西兩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故或稱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地層古老,以石灰岩、白雲岩、變質岩、砂岩為主,局部有花崗岩分布。前二者多峰叢、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著名者有廣元龍洞、旺蒼黃洋洞、通江中峰洞等。山脊由堅硬的結晶灰岩組成,經上升剝蝕後渾厚雄偉,海拔約2000米,巫溪太平山2797米,最高的湖北神農架3105.4米。
華鎣山
華鎣山發脈於大巴山南麓,是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和川中丘陵的界山,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廣安、重慶和內江、自貢、瀘州、宜賓等市,全長325公里。因「雪積巔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華鎣山從渠縣南部進入廣安區東北,南至鄰水縣與華鎣市交界的寶鼎延伸入重慶市渝北區、合川區境內。華鎣山在廣安市境內長約70公里,一般寬6公里,最寬處9公里。從鄰水廟梁子至寶鼎,是整個華鎣山最高峻的部分,高登山海拔1704米,也是四川盆地的最高峰。華鎣山有豐富的礦藏,茂密的森林,種類繁多的動物,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1993年,華鎣山被列為省級風景區。
銅鑼山
銅鑼山
銅鑼山是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二條山脈。北起達縣雷音鋪山北端,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大竹縣、鄰水縣和重慶市長壽縣、渝北區、南岸區、巴南區、綦江縣等縣區,止於綦江北岸天台山。全長260公里,寬5公里一10公里,一般海拔600米~1000米,最高峰萬峰山在鄰水縣龍安鎮境內,海拔1054米。因長江橫切重慶市以東的山嶺,形成銅鑼峽,峽中江水擊石,有如銅鑼之聲,故名銅鑼山。銅鑼山由大竹縣大安槽進入鄰水縣境內,經新鎮、太和、冷家、長安、梁板、九峰、幺峰、幺灘等鄉鎮,長約65公里,其中萬峰山至顯應山一段,山勢險峻,溝谷幽深,是銅鑼山地勢最高的地段。背斜軸部遭長期溶蝕,呈「一山二嶺一槽」形態。槽內殘丘、溶蝕窪地、落水洞星羅棋布,具有典型的岩溶景觀。大坪、貴人槽、梁板、昌家槽等谷地,地勢平坦開闊,人煙密集,良田連片,物產富饒。槽谷兩側,溶洞遍布,尤以九峰至幺峰御臨河小三峽一帶最多。溶洞多達30餘個,其中九龍洞、月亮洞、藍家洞、何家洞、獅子洞、仙女洞景色最佳。
明月山
明月山為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三條山脈,北起開江縣,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梁平、大竹、鄰水、墊江、長壽、渝北區等縣區,止於巴南區永興場。全長232公里,寬4公里~6公里,一般海拔700米~1000米。因長江橫切渝北區與巴南區之間的山嶺,形成峽谷。峽岸峭壁上「有圓孔如滿月狀」,故稱明月峽,山以峽為名。
編輯本段達州水文
達州市河流主要屬長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發源於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樹枝狀分布。前河、中河、後河匯成州河後與巴河在渠縣三匯鎮匯合成渠江,向南流300公里入長江。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幹流有15條。共有通航河流9條,分別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後河、中河、鐵溪河、清溪河、林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這主幹流的水路運輸網路,流域覆蓋全市四個縣(市)。各河流可通航里程不等,運載量在100噸以下。
渠江

渠江屬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支流眾多,最大的兩條是涪江和渠江。渠江發源於大巴山,又稱潛水,流經巴中、達州,至渠縣三匯鎮始稱渠江,全長720公里;涪江發源於岷山雪寶頂,流經綿陽、德陽、遂寧、廣安等川中丘陵地區,全長700公里;兩江均於合川與嘉陵江匯合。渠江,從渠縣的三匯鎮起,在渠縣境內自北而南,流經三匯區、土溪區、臨巴區、城郊區、渠江鎮、鮮渡區、琅琊區等8個區、鎮,21個鄉,其間先後有涌興河、桂溪河、流江河、中灘河等支流注入。從渠縣最南端的琅琊鄉瓦窖灘出境,進入廣安縣的蕭溪鄉勤勞村,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廣安縣境中部,流經恆升區、石筍區、觀閣區、代市區、觀塘區、協興區、廣福區和華瑩市,從廣福區的化龍鄉老君村,進入岳池縣中和區、羅渡區。其問有源於華瑩山脈的臨溪河、羅渡河、新民河、匯入渠江幹流,在岳池賽龍鄉順梁寨村的單溪口出境,進入合川區東北部,流經渭溪、龍市、小沔、官渡、雲門5個鎮的香爐、碼頭、蚊龍、古城、孫家、渭溪、雙槐、淶灘、小沔、白沙、大沔、方碑、安全、官渡、喻家、蒲家、渠嘉、灘子18個鄉,在合川縣城北7.5公里處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
通川橋
漢渝公路為接送蘇聯援助抗日物資至重慶的一條最近的路線,當時有「川陝東路」之稱。它比川陝中路縮短90餘公里,比川陝西路縮短270餘公里。因此,武漢國民政府於1938年2月下令興修。 丁貢南於當年8月到漢渝公路,先後任第二測量隊隊長及第二工務總段段長,負責達縣北段的測設與施工。1940年6月,因蘇聯援華物資減少,漢(中)宣(漢)段奉令停工,將原來的漢宣、宣渝兩個工程處改組為漢渝公路工程處,丁貢南任主任工程司,負責萬沅至重慶,全長共417公里公路的測設施工。其中達縣以北地區,地形復雜,工程艱巨,選線十分困難。但漢渝路的機構、人員及經費等條件較優,技術標准要求較嚴,從而加重了勘測選線的艱巨性。在他和廣大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使漢渝公路成為當時線形標准較好的一條公路,受到好評。 通川橋橋涵工程較多,大多採用石拱及鋼筋混凝土永久式結構。為此,當時確定跨徑10米以上的橋梁和渡口,另設橋渡工程處負責。但其中於1941年初建成的通川大橋是由丁貢南在任第二測量隊隊長時負責勘定的橋位。該橋位於達縣縣城附近,跨越州河。州河由前河、中河、後河匯合而成。洪水季節,山洪爆發,水流湍急。他經過反復勘測選定了當時的橋位,水流順直,基礎較好。該橋後經橋渡工程處設計為11孔跨徑20米的鋼筋混凝土懸臂梁橋,連同引橋,全橋共長300.94米,設計載重為15噸。系當時跨徑最大的懸臂結構的永久式公路大橋。
編輯本段達州氣候
達州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由於地形復雜,區域性氣候差異大。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區氣候溫和,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海拔800至1000米的低、中山氣候溫涼、陰濕,回春遲,夏日酷熱,秋涼早,冬寒長;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區,光熱資源不足,寒冷期較長,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 全市熱量資源豐富,雨熱同期,全年平均氣溫14.7度-17.6度之間,無霜期300天左右。全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間。春季多寒潮低溫天氣,夏季多伏旱和洪澇、大風、冰雹,秋季多連綿陰雨。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鳳凰山鳳凰樓
土地資源2000年全市土地面積為166平方公里 (2001-2003年無變化)。耕地面積為90.80萬公頃。2001年略有減少,為29.08萬公頃。人均耕地2000年為人均0.055公頃,2001年為0.054公頃。平壩、丘陵土地肥沃,有機物含量豐富,主要分布在開江縣、達縣、通川區、大竹縣、渠縣等地。境內潛在土地資源十分豐富。低產田土、低產園地、低產林地、低產水面土地有57.6萬公頃,佔全市耕地、林地、園地、養殖水面之和的47.67%。以大竹縣、達縣、宣漢縣萬源市較多。待開發土地資源為27.03萬公頃,占轄區面積的16.31%。以萬源市、宣漢縣、達縣較多。

5. 中江有什麼好玩的

中江的旅遊景區已開發的有:中國芍葯谷AAAA風景區,中江銅山風景區,中江西眉湖風景區,中江葳騾山森林公園,中江繼光水庫,中江黃鹿水庫風景區,中江白塔寺,中江陽平關風景區,黃繼光紀念館、壽寧寺、玄武觀、文廟、彤華宮(火神廟)、鎮江寺等。
中國芍葯谷
中國芍葯谷AAAA級自然風景區位於特級英雄黃繼光故鄉四川省中江縣集鳳鎮石埡芍葯基地。距中江縣城2l公里,廣漢市45公里,德陽市35公里,成都90公里。九高路(中廣路)穿鎮而過,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通信方便。芍葯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也是中國栽培歷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縱觀歷代詩文,芍葯是「別離」和「多情」的象徵,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情花」。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葯互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又稱「將離草」。芍葯花作為文學形象,最早是出現在《詩經·鄭風·溱洧》中:「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芍葯)」,意為情人在「將離」的時候互贈此草,寄託即將離別的情懷。而且,古時「芍葯」音同「邀約」,情人也藉此表達愛慕和願結良緣的意思。成語「采蘭贈芍」也由此而來,比喻男女互贈禮物,表示相愛。芍葯花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盛開,其中,五月上旬最艷,為最佳觀賞之時節也。
銅山風景區
銅山風景區是四川著名古文化風景區,位於中江縣廣福鎮,因地處古銅山縣而得名。距縣城約40公里。景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柑桔梁子崖墓、民主塔梁子東漢崖墓、玉江摩崖石刻群(其中美女曬秋圖尤為罕見和珍貴)、全國最大的石刻觀音像,有聞名全川的中江銅山古八景。古銅山群山環繞,玉江縈繞,風景秀麗,是五代時的天文學家趙延義、北宋狀元蘇易簡、蘇耆、蘇舜元、蘇舜欽、易簡九世孫蘇伯起和明朝大學王惟賢、明代進士王惟賢、當代英雄黃繼光、趙宇的故鄉。
銅山風景區系歷史古跡唐貞觀二十二年在此置銅監署采銅鑄錢,故稱」銅山」,又稱」古銅山」。據說是西漢鄧通造錢鼓鑄之所,現尚存有古礦洞。
景內的古葯師院,光祿坂、梅坡以及銅山八景吸引各朝文人游覽憑吊,留下大量碑碣、詩文、題辭以及石刻石雕。計有初唐書法家虞世南書寫的「登金門」題辭;有唐代詩聖杜甫途經葯師院時寫下的名篇《光祿坂行》;有司馬光書的「風火家人卦」古訓;等。這里既是古代金石遺跡較集中之地,又是人文景觀勝地。其中明代王惟賢所撰《銅陵紀勝碣》其文章、詩篇、書法三絕,刻於龍頭山頭、掛金魚橋玉江河旁,經專家考證後無比感嘆「價值連城」。留下著名《銅山八景》詩篇「當陽勝處古招堤,走石梅坡世罕稀。萬仞山臨獅子窟,一泓水泊放生池。飛來泉里神龍現,金鎖橋邊野鳥啼。幾度登臨觀不盡,漫將彩筆寫新詩。」。
西眉湖風景區
川中休閑勝地。位於中江縣興隆鎮龍泉山脈中段西眉山下,距縣城約20公里。風景區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景區內有聞名四川的白馬寺。
崴螺山森林公園
四川省級森林公園。位於中江縣會棚鄉龍泉山脈中干線上,距縣城約18公里。景區內有古柏樹數萬株,被譽為「天然氧吧」。主體屬龍泉山脈向東北延伸的—條支脈,山體最大比高九百八十六米,最大海拔六百九十八米。景區內以雄、奇、剛、秀、幽、壯、險於一體,以佛教文化和長壽文化著稱川北中部地區。地下礦泉水資源豐富,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繁多。以及我國清末張獻忠率部南征大將軍靈威古戰場遺址和葬死場所等人文景觀,使風景區更具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文化。
繼光水庫
繼光水庫位於四川省中江縣繼光鎮,為紀念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而得名。距中江縣城22公里,距德陽64公里,距成都100公里,庫尾橫跨羅桂公路。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湖區貫穿5個鄉鎮,綿延長約21公里,湖面面積1.2萬畝,總庫容9820萬立方米,可灌溉36萬畝田土,現為德陽地區最大的人造湖泊。湖區共有岔溝岔彎58條,湖區蓄水最深處為33—43米。繼光湖水面可開發面積為1.2萬畝,陸地可開發面積為2.6萬畝。湖面開闊處,湖水猶如一面明鏡,湛藍清澈,山水相映成趣;湖面細窄的地方,河彎曲幽,如世外桃源。沿湖一帶峰巒迭起,有著盆地丘陵特有的秀、幽、奇、靜,山水、樹的和諧交融令人叫絕!
白塔寺
白塔寺被譽為川中名剎。位於中江縣縣城一環外,是川中著名寺廟。寺後北塔山上的宋代古塔北塔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國高僧釋海空大師傳授如意金剛法的基地。寺院由天王殿、地藏殿、伽藍殿、大佛殿、觀音大悲殿、大威德金剛殿和五樓、五亭、五院、一塔組成。高28米的露天緬玉佛像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巧奪天工,堪稱一絕。
聞名遐邇的白塔寺,坐落在四川省中江縣城北塔山腳下。由天王殿、觀音殿等雄偉建築組成,寺內對聯、匾牌林立,雕梁畫棟、觀音塑像的藝術水準達國內一流。[宋代]千年古塔屹立山頂。這里是國內高僧釋海空上師傳授如意金剛法的基地,目前,這里是全國唯一的觀世音菩薩金剛道場。前來學法、練功、旅遊觀光的海內外人士絡繹不絕,該寺倡導發揚人間佛教精神,已成為集旅遊、傳法為一體的現代寺院。

白塔寺
黃繼光紀念館
黃繼光紀念館坐落在城東松柏巍巍的魁山腳下,是一座仿古園林建築。佔地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建有門廳、中心廣場、兩個中朝友誼亭、5幅漢白玉浮雕等。為了紀念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獻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1962年在縣城文廟內建立黃繼光紀念館。1984年5月在城東魁山西麓修建新館,即現在的黃繼光紀念館。
黃繼光紀念館前臨東溪,背靠魁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魁山松柏長青,青草萋萋,山頂電視塔高矗入雲;東溪河碧水盪漾,兩岸是東河公園,鮮花垂柳,遊人如織,為縣城名勝。紀念館內陳列有朝鮮人民贈送的禮物,金日成主席的題詞,我國領導人董必武、朱德、鄧小平、劉伯承、楊尚昆、郭沫若、何香凝、謝覺哉等題詞和對聯。
紀念館每天免費對外開放,每年都要接待朝鮮友人和許多國內的參觀群眾。黃繼光紀念館先後被德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國家教委等六部門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黃繼光紀念館
壽寧寺風景區
壽寧寺原名「聖壽寺」,建於隋朝皇泰二年(619年)。位於四川省中江縣城西側,蔥籠陡峭的樓妙山,清澈明凈的凱江河,與縣城南北二塔爭輝,同城東魁山相映。寺後樓妙山北有古跡「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樓妙飛韋」,吸引著拜佛參觀的群眾來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訓導左凝登樓妙山有詩雲:「尋常極目嘆崔嵬,此曰登監實異哉。四面群峰呈畫譜,一灣流水倒瑤台。燕隨春風高低舞,風送松聲遠近來。看看煙霞從地起,不知身在彩雲堆。」寥寥數語,色畫出樓妙山秀麗風光。
玄武觀
玄位於中江縣城東里許東溪河畔,有玄武山,此山有兩個峰巒,望似二山,實則一體。左山蜿蜒如蛇,右山形狀似龜,故有「玄武」之名,犬牙交錯,六曲三起,而又緊相連接,山下東溪縈繞,風景如畫。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玄武山建「乾昌寺」,又名「玄武觀」。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朝廷詔天下避「玄」「武,J諱,玄武觀改名大雄寺。大雄寺曾幾度由佛、道兩教分別管轄。玄武觀殿宇宏麗,林木蒼郁。前後兩座大殿,加上山門,禪房,廂房和其它神龕,佔地約4畝。
歷代有高僧或道士住持,香火不絕。山下有聖泉紋石,周圍有「萬柳逵龍」「三苔續脈」等名勝,四季遊人不絕。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著名詩人杜甫游乾昌寺觀壁畫,寫下著名詩篇《題玄武禪師屋壁》,玄武觀有正殿高12米,寬14米,進深17米,雄偉庄嚴,幽靜肅穆。殿前尚存南宋嘉定年間真武畫像碑,畫像披發按劍,腳踩龜蛇,神態飄逸,額篆「大雄真武像」五字,下面還有小字20行。雕刻精妙。它與東山寺及寺後的聖泉,組成了一副清凈、和諧、淡雅的自然圖畫。由於環境優美千百年來,曾吸引過無數文人學士,墨客騷人至此觀賞游覽。如南北朝的大畫家顧虎頭,唐代的王勃、盧照鄰、杜甫、宋代的蘇軾,都曾在這里留下作品。
中江文廟
文廟,亦稱孔廟或聖廟,是供奉古代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祀殿。中江文廟坐落在縣城下南街,佔地一公頃有餘。東西寬50.2米,南:比長212.46米,臼紅牆圍護。由萬仞宮牆,東西石坊,欞星門、天池,泮池,大成殿,崇聖祠,名宦祠,鄉賢祠,藏經閣,鍾鼓樓等部分構成一個結構完整、宏偉典雅,古4;1、庄嚴的建築群。中江文廟始建於何時現已無史可考。據康熙縣志載:古文廟早已荒廢,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酒正兼中江縣令宇文峒主持重修文廟。此後歷代多次修葺、擴建,成為蜀中比較完整的文廟之一。
中江掛面
中江手工掛面歷史悠久,相傳為南宋紹興年間創制,至今有近千年歷史。此面為傳統特產,手工精製,條細如絲,粗如韭葉,神奇而中空,堪稱一絕。因工藝復雜,受氣候限制,歷代以珍品上貢。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徑直中通」之說,其特別柔嫩易消化也緣於此。現在為增加其營養成份,在製作過程中又分別加以韭汁、菠菜汁、雞蛋精、雞蛋黃、朱神砂等製成蛋清面、蛋黃面、硃砂面、翡翠面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中江掛面曾先後數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地方優質特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是探親訪友、饋贈親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中江八寶油糕
中江八寶油糕具有200多年的歷史,以精麵粉、精油、蜂蜜為主要原料,摻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雞蛋、鮮玫瑰泥、蜜櫻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製作的糕點佳品。外觀呈梅花狀,表面油潤光滑,食之具有油而不膩、外酥內細軟、芳香綿糯的特點,且富有多種維生素,為糕點中之珍品。曾先後四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優質糖果,被譽中江食品中獨具特色的傳統營養食品。
中江柚
以獨特的風味著稱。果大,皮薄,可食比例大。果肉乳白微黃,質地脆嫩化渣,酸甜適度,汁多味美,營養豐富,有止咳,化痰,順氣,平喘的葯用功能。中江柚以它早產性,豐產性,耐貯性、抗逆性等各項指標均超過當地普通柚種,受到果樹專家和有關部門重視,列為我縣開發農業的重點項目。國家林業部列為全國「八五」百項林產品重點開發科技項目。1986年在全省柚類鑒評會上獲唯一的肉質滿分。1990年在德陽市柑桔鑒定會上又位居榜首。1991年在全省水果評審會上被專家評為肉質第一名,果形第二名的優質水果。

6. 中江空心掛面的歷史故事

相傳戰國時期,秦王嬴政為完成六國統一之大業,率兵日夜征戰,常常數日水米不進。一日行至秦嶺南麓,此乃山之陽面,日照充足。秦王見路邊農舍一名老漢正在懸掛一排細如發絲的面條,胃口大開便令其煮食,老漢將面迅速煮熟並澆以農家酸菜湯汁大碗呈上,秦始皇吃後覺得酸香撲鼻,細滑爽口,美味無比。問之,老漢答曰此乃手工掛面,因面形狀「長瘦」,故又稱「長壽面」。秦始皇聞後大喜,遂重賞該老漢。從此,地方官吏就將手工掛面連年進貢給朝廷,被列為皇家御膳養生佳品。

7. 中江景點有哪些地方

中江的旅遊景區已開發的有:中國芍葯谷AAAA風景區,中江銅山風景區,中江西眉湖風景區,中江葳騾山森林公園,中江繼光水庫,中江黃鹿水庫風景區,中江白塔寺,中江陽平關風景區,黃繼光紀念館、壽寧寺、玄武觀、文廟、彤華宮(火神廟)、鎮江寺等。
中國芍葯谷
中國芍葯谷AAAA級自然風景區位於特級英雄黃繼光故鄉四川省中江縣集鳳鎮石埡芍葯基地。距中江縣城2l公里,廣漢市45公里,德陽市35公里,成都90公里。九高路(中廣路)穿鎮而過,村村通水泥路,交通、通信方便。芍葯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也是中國栽培歷史最悠久的花卉之一。縱觀歷代詩文,芍葯是「別離」和「多情」的象徵,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情花」。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葯互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又稱「將離草」。芍葯花作為文學形象,最早是出現在《詩經·鄭風·溱洧》中:「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芍葯)」,意為情人在「將離」的時候互贈此草,寄託即將離別的情懷。而且,古時「芍葯」音同「邀約」,情人也藉此表達愛慕和願結良緣的意思。成語「采蘭贈芍」也由此而來,比喻男女互贈禮物,表示相愛。芍葯花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盛開,其中,五月上旬最艷,為最佳觀賞之時節也。
銅山風景區
銅山風景區是四川著名古文化風景區,位於中江縣廣福鎮,因地處古銅山縣而得名。距縣城約40公里。景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柑桔梁子崖墓、民主塔梁子東漢崖墓、玉江摩崖石刻群(其中美女曬秋圖尤為罕見和珍貴)、全國最大的石刻觀音像,有聞名全川的中江銅山古八景。古銅山群山環繞,玉江縈繞,風景秀麗,是五代時的天文學家趙延義、北宋狀元蘇易簡、蘇耆、蘇舜元、蘇舜欽、易簡九世孫蘇伯起和明朝大學王惟賢、明代進士王惟賢、當代英雄黃繼光、趙宇的故鄉。
銅山風景區系歷史古跡唐貞觀二十二年在此置銅監署采銅鑄錢,故稱」銅山」,又稱」古銅山」。據說是西漢鄧通造錢鼓鑄之所,現尚存有古礦洞。
景內的古葯師院,光祿坂、梅坡以及銅山八景吸引各朝文人游覽憑吊,留下大量碑碣、詩文、題辭以及石刻石雕。計有初唐書法家虞世南書寫的「登金門」題辭;有唐代詩聖杜甫途經葯師院時寫下的名篇《光祿坂行》;有司馬光書的「風火家人卦」古訓;等。這里既是古代金石遺跡較集中之地,又是人文景觀勝地。其中明代王惟賢所撰《銅陵紀勝碣》其文章、詩篇、書法三絕,刻於龍頭山頭、掛金魚橋玉江河旁,經專家考證後無比感嘆「價值連城」。留下著名《銅山八景》詩篇「當陽勝處古招堤,走石梅坡世罕稀。萬仞山臨獅子窟,一泓水泊放生池。飛來泉里神龍現,金鎖橋邊野鳥啼。幾度登臨觀不盡,漫將彩筆寫新詩。」。
西眉湖風景區
川中休閑勝地。位於中江縣興隆鎮龍泉山脈中段西眉山下,距縣城約20公里。風景區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景區內有聞名四川的白馬寺。
崴螺山森林公園
四川省級森林公園。位於中江縣會棚鄉龍泉山脈中干線上,距縣城約18公里。景區內有古柏樹數萬株,被譽為「天然氧吧」。主體屬龍泉山脈向東北延伸的—條支脈,山體最大比高九百八十六米,最大海拔六百九十八米。景區內以雄、奇、剛、秀、幽、壯、險於一體,以佛教文化和長壽文化著稱川北中部地區。地下礦泉水資源豐富,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繁多。以及我國清末張獻忠率部南征大將軍靈威古戰場遺址和葬死場所等人文景觀,使風景區更具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文化。
繼光水庫
繼光水庫位於四川省中江縣繼光鎮,為紀念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而得名。距中江縣城22公里,距德陽64公里,距成都100公里,庫尾橫跨羅桂公路。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湖區貫穿5個鄉鎮,綿延長約21公里,湖面面積1.2萬畝,總庫容9820萬立方米,可灌溉36萬畝田土,現為德陽地區最大的人造湖泊。湖區共有岔溝岔彎58條,湖區蓄水最深處為33—43米。繼光湖水面可開發面積為1.2萬畝,陸地可開發面積為2.6萬畝。湖面開闊處,湖水猶如一面明鏡,湛藍清澈,山水相映成趣;湖面細窄的地方,河彎曲幽,如世外桃源。沿湖一帶峰巒迭起,有著盆地丘陵特有的秀、幽、奇、靜,山水、樹的和諧交融令人叫絕!
白塔寺
白塔寺被譽為川中名剎。位於中江縣縣城一環外,是川中著名寺廟。寺後北塔山上的宋代古塔北塔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國高僧釋海空大師傳授如意金剛法的基地。寺院由天王殿、地藏殿、伽藍殿、大佛殿、觀音大悲殿、大威德金剛殿和五樓、五亭、五院、一塔組成。高28米的露天緬玉佛像和一千六百四十尊佛像巧奪天工,堪稱一絕。
聞名遐邇的白塔寺,坐落在四川省中江縣城北塔山腳下。由天王殿、觀音殿等雄偉建築組成,寺內對聯、匾牌林立,雕梁畫棟、觀音塑像的藝術水準達國內一流。[宋代]千年古塔屹立山頂。這里是國內高僧釋海空上師傳授如意金剛法的基地,目前,這里是全國唯一的觀世音菩薩金剛道場。前來學法、練功、旅遊觀光的海內外人士絡繹不絕,該寺倡導發揚人間佛教精神,已成為集旅遊、傳法為一體的現代寺院。

白塔寺
黃繼光紀念館
黃繼光紀念館坐落在城東松柏巍巍的魁山腳下,是一座仿古園林建築。佔地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建有門廳、中心廣場、兩個中朝友誼亭、5幅漢白玉浮雕等。為了紀念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獻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1962年在縣城文廟內建立黃繼光紀念館。1984年5月在城東魁山西麓修建新館,即現在的黃繼光紀念館。
黃繼光紀念館前臨東溪,背靠魁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魁山松柏長青,青草萋萋,山頂電視塔高矗入雲;東溪河碧水盪漾,兩岸是東河公園,鮮花垂柳,遊人如織,為縣城名勝。紀念館內陳列有朝鮮人民贈送的禮物,金日成主席的題詞,我國領導人董必武、朱德、鄧小平、劉伯承、楊尚昆、郭沫若、何香凝、謝覺哉等題詞和對聯。
紀念館每天免費對外開放,每年都要接待朝鮮友人和許多國內的參觀群眾。黃繼光紀念館先後被德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國家教委等六部門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黃繼光紀念館
壽寧寺風景區
壽寧寺原名「聖壽寺」,建於隋朝皇泰二年(619年)。位於四川省中江縣城西側,蔥籠陡峭的樓妙山,清澈明凈的凱江河,與縣城南北二塔爭輝,同城東魁山相映。寺後樓妙山北有古跡「玉局洞」,寺前有中江八景之一的「樓妙飛韋」,吸引著拜佛參觀的群眾來此登高眺望。清代邑訓導左凝登樓妙山有詩雲:「尋常極目嘆崔嵬,此曰登監實異哉。四面群峰呈畫譜,一灣流水倒瑤台。燕隨春風高低舞,風送松聲遠近來。看看煙霞從地起,不知身在彩雲堆。」寥寥數語,色畫出樓妙山秀麗風光。
玄武觀
玄位於中江縣城東里許東溪河畔,有玄武山,此山有兩個峰巒,望似二山,實則一體。左山蜿蜒如蛇,右山形狀似龜,故有「玄武」之名,犬牙交錯,六曲三起,而又緊相連接,山下東溪縈繞,風景如畫。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玄武山建「乾昌寺」,又名「玄武觀」。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朝廷詔天下避「玄」「武,J諱,玄武觀改名大雄寺。大雄寺曾幾度由佛、道兩教分別管轄。玄武觀殿宇宏麗,林木蒼郁。前後兩座大殿,加上山門,禪房,廂房和其它神龕,佔地約4畝。
歷代有高僧或道士住持,香火不絕。山下有聖泉紋石,周圍有「萬柳逵龍」「三苔續脈」等名勝,四季遊人不絕。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著名詩人杜甫游乾昌寺觀壁畫,寫下著名詩篇《題玄武禪師屋壁》,玄武觀有正殿高12米,寬14米,進深17米,雄偉庄嚴,幽靜肅穆。殿前尚存南宋嘉定年間真武畫像碑,畫像披發按劍,腳踩龜蛇,神態飄逸,額篆「大雄真武像」五字,下面還有小字20行。雕刻精妙。它與東山寺及寺後的聖泉,組成了一副清凈、和諧、淡雅的自然圖畫。由於環境優美千百年來,曾吸引過無數文人學士,墨客騷人至此觀賞游覽。如南北朝的大畫家顧虎頭,唐代的王勃、盧照鄰、杜甫、宋代的蘇軾,都曾在這里留下作品。
中江文廟
文廟,亦稱孔廟或聖廟,是供奉古代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祀殿。中江文廟坐落在縣城下南街,佔地一公頃有餘。東西寬50.2米,南:比長212.46米,臼紅牆圍護。由萬仞宮牆,東西石坊,欞星門、天池,泮池,大成殿,崇聖祠,名宦祠,鄉賢祠,藏經閣,鍾鼓樓等部分構成一個結構完整、宏偉典雅,古4;1、庄嚴的建築群。中江文廟始建於何時現已無史可考。據康熙縣志載:古文廟早已荒廢,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酒正兼中江縣令宇文峒主持重修文廟。此後歷代多次修葺、擴建,成為蜀中比較完整的文廟之一。
中江掛面
中江手工掛面歷史悠久,相傳為南宋紹興年間創制,至今有近千年歷史。此面為傳統特產,手工精製,條細如絲,粗如韭葉,神奇而中空,堪稱一絕。因工藝復雜,受氣候限制,歷代以珍品上貢。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徑直中通」之說,其特別柔嫩易消化也緣於此。現在為增加其營養成份,在製作過程中又分別加以韭汁、菠菜汁、雞蛋精、雞蛋黃、朱神砂等製成蛋清面、蛋黃面、硃砂面、翡翠面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中江掛面曾先後數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地方優質特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是探親訪友、饋贈親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中江八寶油糕
中江八寶油糕具有200多年的歷史,以精麵粉、精油、蜂蜜為主要原料,摻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雞蛋、鮮玫瑰泥、蜜櫻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製作的糕點佳品。外觀呈梅花狀,表面油潤光滑,食之具有油而不膩、外酥內細軟、芳香綿糯的特點,且富有多種維生素,為糕點中之珍品。曾先後四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優質糖果,被譽中江食品中獨具特色的傳統營養食品。
中江柚
以獨特的風味著稱。果大,皮薄,可食比例大。果肉乳白微黃,質地脆嫩化渣,酸甜適度,汁多味美,營養豐富,有止咳,化痰,順氣,平喘的葯用功能。中江柚以它早產性,豐產性,耐貯性、抗逆性等各項指標均超過當地普通柚種,受到果樹專家和有關部門重視,列為我縣開發農業的重點項目。國家林業部列為全國「八五」百項林產品重點開發科技項目。1986年在全省柚類鑒評會上獲唯一的肉質滿分。1990年在德陽市柑桔鑒定會上又位居榜首。1991年在全省水果評審會上被專家評為肉質第一名,果形第二名的優質水果。

8. 德陽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德陽旅遊景點有綿竹麓棠溫泉、四川綿竹九龍滑草場、神瀑溝風景區、中國香山壽香谷、廣漢海立方海洋親子樂園、德陽萌族部落假日森林公園、萬興花園酒店溫泉、芍葯谷滑翔傘體驗、紅泉桃花谷等。

綿竹麓棠溫泉: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鎮麓棠村1組,酒畫之鄉,山水綿竹,不亞蘇杭,人間天堂。門票價格在:133元左右

四川綿竹九龍滑草場: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九龍鎮九龍山鄉村旅遊景區內,國家AAAA級景區,德陽大型的滑草及戶外休閑中心。門票價格在:18元左右

神瀑溝風景區: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石門村6組神瀑溝風景區,國家AAA級景區,夏季避暑聖地。門票價格在:9.9元左右

中國香山壽香谷: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和新鎮長壽村,迎春·踏青·擁抱美麗自然。門票價格在:36元左右

廣漢海立方海洋親子樂園:位於四川市德陽市廣漢市台北路東二段10號廣漢漢街38號樓,涵蓋多種親子體驗項目。門票價格在:50元左右

德陽萌族部落假日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東湖鄉馬安村4組,森林樂園。門票價格在:45元左右

萬興花園酒店溫泉: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什邡湔氐鎮雙流村內,以「溫泉」為特色的度假養生酒店。門票價格在:44元左右

芍葯谷滑翔傘體驗: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集鳳鎮銀馮村1組,五顏六色的彩蝶,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門票價格在:566元左右

紅泉桃花谷: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太安鎮紅泉村5組,四川省內較大的桃樹種植集中區。門票價格在:14元左右

9. 趙氏家譜的字輩

湖北省廣水市趙氏字輩:文(仕)茂名成光祖德、家隆世永培宗功。現廣水市長嶺鎮趙家灣老祖宗墓碑上刻有字輩。

湖北宜昌夷陵趙家山趙氏字輩:「順興文成士、 南宗國正天 、開家傳世遠 、普德慶年長」 共20輩,但因16、17輩字破損不清, 即:普德兩字為猜估。

所以公元1948年修譜時改為: 「文成士南宗、國正天開家、傳世遠萬年、新治日光華、積慶在祖德、發祥有鼎甲」,按字輩分布推為太祖脈系,族中老人傳為江西避禍至夷陵,現存有乾隆年間古墓碑一塊。

湖北襄陽趙氏字輩:元亨利貞開昌運 仁義禮智發啟祥 中正和平克大定 永建朝廷興家邦

湖北公安趙氏字輩:大國益之仕,世秉忠德全,立志承先澤,詩書繼祖傳,代遠永佑啟,家邦振萬年。

湖北恩施州龍公《趙氏譜書(清)》載:(公父趙維,居黃州麻城孝感趙家灣,後公與其弟虎公遷河南汝寧縣,明成化二年,即1446年,子德俊率其公與子輾湖南至湖北柳州城,即今恩施。故開葉散枝以德公派起,郡堂為天水郡敦本堂。)

德萬鳳應,永憲(宗)單名,登承世興,正學昌明,彥英志遠,秀仕安仁,崇文尚武,光國顯廷,詩書鴻啟,景運維新,乾元開泰,大振家聲。

湖北房縣趙氏字輩:春連華堂,光大天良,洪仁永國,文子呈祥。學書玉翔,相德輝揚,君庭風宇,恆運吉昌。

湖北利川字輩:中國今天夢,師子大文昌,繼世朝廷有,顯宇萬休強。

湖北安陸字輩:趙德興家,治國功臣,克定安邦,傳宗有道,富貴榮華。

湖北省紅安縣趙氏:大朝春應 文學克成 家傳忠厚 世友賢能。

湖北省松滋市趙氏:成先業 吉善慶

湖北鍾祥市長壽鎮趙氏字輩: 天記世永,衛正興榮,秀啟楚國,大道克明,慶文達和

湖北鍾祥市冷水鎮趙氏字輩: 國家正興隆,堯舜記禹功,學乃士志先,作善天必從。

湖北鍾祥市舊口鎮趙氏字輩: 正大光明佐朝廷,天開文選顯良臣,詩書能寫安邦治,忠厚傳子萬代興。

湖北鍾祥市張集鎮趙氏字輩:文萬照運可,啟世學廷仕,正大維祖功,光明自大成。

湖北鍾祥市冷水鎮趙氏字輩: 三思長永正,邦國作光明,崇德朝廷尚,開科定有邦

湖北鍾祥市文集鎮趙氏字輩: 正大光明,開朝元興,世啟傳家,萬邦德永。

湖北鍾祥市胡集鎮趙氏字輩: 德國傳萬世,永遠正家邦,仁和同天道,忠厚全家昌。

湖北仙桃市趙氏字輩:升師履泰謙,豫臨觀同復,咸恆家萃益,鼎晉中豐節。

(9)中江長壽村擴展閱讀:

起源:

趙(Zhào)姓據說出自嬴姓,得姓始祖為造父。傳說,造父在華山得八匹千里馬,獻給周穆王。穆王乘著這八匹馬拉的車子西巡狩獵,到了昆侖山上,西王母在瑤池設宴招待。

這時東南邊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駕車日行千里,及時趕回帝都,帶兵打敗了徐偃王。由於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賜他以趙城(今山西省洪洞縣北)。從此,造父及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成為趙姓。

秦始皇家族為趙氏,宋朝皇室為趙,是國姓,當然放在「百家姓」第一姓。「百家姓」的第一句,「趙」指「權」,「錢」指「金錢」。世間萬事權和錢的問題是首要問題。趙姓人口數是當今中國第八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二點二九。

閱讀全文

與中江長壽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夕陽老年人護理院 瀏覽:602
養老院關於家屬帶的食物要求 瀏覽:6
大學輔導員退休養老金 瀏覽:237
兩個人的兄妹怎麼養老 瀏覽:519
長壽花的根系發達嗎 瀏覽:914
鄉鎮養老院購買衣服應該採取什麼方法 瀏覽:590
老年人的健康診斷有哪些 瀏覽:949
去哪裡學好養生 瀏覽:320
七仙女孝敬老爸 瀏覽:492
上海退休人員漲工資2016新政策 瀏覽:909
杭州哪個體檢醫院可以一天出結果 瀏覽:174
孝順老人有新招 瀏覽:729
商業養老保險新政策2015 瀏覽:889
學生給敬老院的信 瀏覽:610
東陽和義烏養老保險 瀏覽:41
沐足店養生什麼意思 瀏覽:661
坐過牢還能領退休金嗎 瀏覽:854
80歲健美王德順照片 瀏覽:659
香港人多少歲才能領養老金 瀏覽:401
泰康人壽養老金2250怎麼計算的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