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大乘長壽經

大乘長壽經

發布時間:2022-05-30 07:32:32

1. 長壽經出自哪本經書

長壽經全名叫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慈悲地在提前開示了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的用處,有人以為它僅僅是給女人墮胎消業用的,或者是給嬰兒超度用的。這真是太小瞧這部經了。要知道,這部當年龍王都要偷去放在龍宮中受持供養、佛祖都常讀誦,以此護身的寶經,在人間,卻被忽視、錯解。

《長壽經》可以滿足人們一切世俗需求和願望,可以改變命運!!!

求工作順利、生意興旺、求子、求婚姻和順、求學業順利、求家人平安、求健康,包括癌症,有吸毒後需要戒毒的,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鬱症、自閉症等等。

只要一法深入,每天讀經不斷,無願不滿!

我們信佛之人,常說不信命,就是這個道理!通過修持《長壽經》,可以把原本命中不好的因緣、定數,修改過來,往好的方向走。

《長壽經》可消除業障,度化我們的冤情債主!!!

我們在人間行走,遭遇厄運,往往都是冤情債主所引起的:例如身染重病、婚姻破裂、投資失利、工作不順、仕途不暢、子女不爭氣等等。讀誦《長壽經》,可以度化冤情債主,因此改變命數。

為什麼要每天讀誦《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別忘了,我們的冤情債主不只一批。你今天度化了一批,明天又有新的一批來了。來到身邊聽經的,都是機緣成熟的冤情債主。無始劫以來我們傷害或者殺害了多少眾生,數量是如同恆河沙,數也數不清。他們會在機緣成熟的那一刻,才來到我們身邊。

只要每天堅持讀經不斷,並在誦經之後,真心地說:「願將此《長壽經》功德,迴向給無始劫以來所有的冤情債主。」那麼,他們便可藉此經功德,升入梵天享福。對於已經升入梵天享福的,繼續收到我們迴向的功德,可升入西方極樂世界。而我們在人間的行走,也會因此厄運不再,好運連連。

!!!最重要的是,《長壽經》猶如一塊抹布,擦去我們性格中不好的因素,例如嗔恨心、貪心、懷疑心、嫉妒心、虛榮心、浮躁心等等,增長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人格更加完美,成為有魅力的人。

從我們翻開經書那一刻起,經書的加持力就已經產生了。幫助我們洗刷妄念(所以,讀經中,腦海中有妄念是好事,不要去控制。這是經書在替我們洗刷妄念)、消除業障、去除性格缺陷。

經不在文字!

就算讀不懂經文意思,也沒關系。佛祖從來只是要求我們讀誦,沒要求我們背誦,更沒說必須每個字都理解!

修持《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弘揚正法,功德無量!

我是專修長壽經的,我是這樣念的,你可以參考一下的

心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因為我沒燃香,所以念的是心香,如果你燃香了,就念爐香乍爇。)

恭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三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稱)
南無十方諸佛 (三稱)
南無十方諸大菩薩 (三稱)
加持護念。

弟子今至誠懺悔,願藉此經功德力,千劫罪業得消滅。除熱得清涼,諸病得消除。眾災得消散。願我九祖父母,宗親眷屬,冤家債主以及今天所有聽法者,早聞佛法,離苦得樂。願我身心安穩(這就是發願,你可以自己想什麼就說什麼,這很重要,不然不靈驗)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念完後就說下面的話(也就是迴向,你可以跟著迴向,不過發願要自己發):

願以此功德迴向與佛道法界眾生,及我九祖父母,宗親眷屬,冤家債主,肉身致病的有緣眾生,以及今天所有聽法者,願你們早聞佛法,離苦得樂,願我身心安穩(也是你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

恭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三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稱)
南無十方諸佛 (三稱)
南無十方諸大菩薩 (三稱)

2.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有什麼功得和作用

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慈悲地在提前開示了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的用處,有人以為它僅僅是給女人墮胎消業用的,或者是給嬰兒超度用的。這真是太小瞧這部經了。要知道,這部當年龍王都要偷去放在龍宮中受持供養、佛祖都常讀誦,以此護身的寶經,在人間,卻被忽視、錯解。

《長壽經》可以滿足人們一切世俗需求和願望,可以改變命運!!!

求工作順利、生意興旺、求子、求婚姻和順、求學業順利、求家人平安、求健康,包括癌症(我本人就是曾經的癌症患者,現在已經康復),有吸毒後需要戒毒的,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鬱症、自閉症等等。

只要一法深入,每天讀經不斷,無願不滿!

我們信佛之人,常說不信命,就是這個道理!通過修持《長壽經》,可以把原本命中不好的因緣、定數,修改過來,往好的方向走。

《長壽經》可消除業障,度化我們的冤情債主!!!

我們在人間行走,遭遇厄運,往往都是冤情債主所引起的:例如身染重病、婚姻破裂、投資失利、工作不順、仕途不暢、子女不爭氣等等。讀誦《長壽經》,可以度化冤情債主,因此改變命數。

為什麼要每天讀誦《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別忘了,我們的冤情債主不只一批。你今天度化了一批,明天又有新的一批來了。來到身邊聽經的,都是機緣成熟的冤情債主。無始劫以來我們傷害或者殺害了多少眾生,數量是如同恆河沙,數也數不清。他們會在機緣成熟的那一刻,才來到我們身邊。

只要每天堅持讀經不斷,並在誦經之後,真心地說:「願將此《長壽經》功德,迴向給無始劫以來所有的冤情債主。」那麼,他們便可藉此經功德,升入梵天享福。對於已經升入梵天享福的,繼續收到我們迴向的功德,可升入西方極樂世界。而我們在人間的行走,也會因此厄運不再,好運連連。

!!!最重要的是,《長壽經》猶如一塊抹布,擦去我們性格中不好的因素,例如嗔恨心、貪心、懷疑心、嫉妒心、虛榮心、浮躁心等等,增長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人格更加完美,成為有魅力的人。

從我們翻開經書那一刻起,經書的加持力就已經產生了。幫助我們洗刷妄念(所以,讀經中,腦海中有妄念是好事,不要去控制。這是經書在替我們洗刷妄念)、消除業障、去除性格缺陷。

經不在文字!

就算讀不懂經文意思,也沒關系。佛祖從來只是要求我們讀誦,沒要求我們背誦,更沒說必須每個字都理解!

修持《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弘揚正法,功德無量!

3. 長壽經與無量壽經是同一本經嗎

你好!
不是,長壽經是全真教的
,講究修身養性,練氣功。無量壽經似乎是少林的,講究多行善事。
打字不易,採納哦!

4. 佛說聖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

鄙人參考網路這是藏傳佛教的咒語譯成漢音的時候常用的字,念ra.

你把日和阿連讀,日發音要輕。這個字不是繁體字,本來沒有這個字,是諧音組合。至於意思,佛教中有很多是不翻譯的因為含義非常多非常大無法用一個詞去代替。

5. 長壽經 全文

太長了,你來可以看這個自網路,裡面有原文。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是佛陀留給末法時代眾生的一部殊勝佛經。為了避免末法時代人們遭受最重、最多的墮胎殺業,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慈悲地在提前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為末法時代的菩薩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為那些造重殺業的無知父母提供了一盞從地獄走向光明解脫道的指路明燈。

6. 最近請了《長壽經》,請問想修習要注意什麼認為我迷信的請勿噴……

堅持念就可以了。注意以三殊勝攝持。

7. 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的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凈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中不回,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檢斂端直。身心潔凈,無有愛貪。志願安定,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裡,過度解脫。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凈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回,轉變最勝。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凈阿彌陀佛國。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勸諭策進第三十三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冤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舍。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暗,轉受余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嗔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慾,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心得開明第三十四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游步三界,無所掛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凈,無可樂者。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濁世惡苦第三十五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何等為五: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啖。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喑啞、痴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譬如世法牢獄,劇苦極刑,魂神命精,隨罪趣向。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相從共生,更相報償。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淫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泆;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如是之惡,著於人鬼。神明計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又其名籍,計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舍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意念身口,曾無一善。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欲害真人,斗亂僧眾。愚痴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重重誨勉第三十六佛告彌勒:吾語汝等。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雲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凈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做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如貧得寶第三十七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凈,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發之惡。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灑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世人惡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脫之。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8. 下午8點念長壽經好嗎

可以的,每天念讀長壽經是受持一種方式,按經書所示,你可以每天安排時間,專一修持長壽經,至誠一心,口念,心讀,耳聽,念經不在多,而是在一法深入,只要你懂了長壽經,你也會懂3藏12部經。

佛陀在2500多年前就慈悲地在提前開示了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的用處,有人以為它僅僅是給女人墮胎消業用的,或者是給嬰兒超度用的。這真是太小瞧這部經了。要知道,這部當年龍王都要偷去放在龍宮中受持供養、佛祖都常讀誦,以此護身的寶經,在人間,卻被忽視、錯解。

《長壽經》可以滿足人們一切世俗需求和願望,可以改變命運!!!

求工作順利、生意興旺、求子、求婚姻和順、求學業順利、求家人平安、求健康,包括癌症有吸毒後需要戒毒的,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鬱症、自閉症等等。

只要一法深入,每天讀經不斷,無願不滿!

我們信佛之人,常說不信命,就是這個道理!通過修持《長壽經》,可以把原本命中不好的因緣、定數,修改過來,往好的方向走。

《長壽經》可消除業障,度化我們的冤情債主!!!

我們在人間行走,遭遇厄運,往往都是冤情債主所引起的:例如身染重病、婚姻破裂、投資失利、工作不順、仕途不暢、子女不爭氣等等。讀誦《長壽經》,可以度化冤情債主,因此改變命數。

另外,我也是專修長壽經,我是這樣念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心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因為我沒燃香,所以念的是心香,如果你燃香了,就念爐香乍爇。)

恭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三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稱)
南無十方諸佛 (三稱)
南無十方諸大菩薩 (三稱)
加持護念。

弟子今至誠懺悔,願藉此經功德力,千劫罪業得消滅。除熱得清涼,諸病得消除。眾災得消散。願我九祖父母,宗親眷屬,冤家債主,肉身致病的有緣眾生,以及今天所有聽法者,早聞佛法,離苦得樂。願我身心安穩(這就是發願,你可以自己想什麼就說什麼,這很重要,不然不靈驗)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念完後就說下面的話(也就是迴向,你可以跟著迴向,不過發願要自己發):

願以此功德迴向與佛道法界眾生,及我九祖父母,宗親眷屬,冤家債主,肉身致病的有緣眾生,以及今天所有聽法者,願你們早聞佛法,離苦得樂,願我身心安穩(也是你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

恭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三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稱)
南無十方諸佛 (三稱)
南無十方諸大菩薩 (三稱)

9. 佛教十二部大乘經典都是什麼名字

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經文,故又稱長行經。

二、只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經文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餘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五、優陀那,此譯自說或無問自說經,凡無請問者佛自宣說之經文,如《阿彌陀經》,名「自說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弟子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經文,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經文,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經文,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地震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經文,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經文,即名「論議經」。

(9)大乘長壽經擴展閱讀

十二部經,又稱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經。佛說的一切法,皆可統攝為一修多羅,類集為經律論三藏。由於一切經的經文體裁和所載的事相不同,故從三藏分出十二種名稱,通稱三藏十二部經,總則稱一切經,別則稱十二部,但並非每一經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佛教經典分為三藏,最基本的佛法概念全部被囊括在三藏之中。「藏」是梵文「毗扎嘎」的漢譯,意思是總聚、含藏。因能總攝歸納同類於一處,所以稱之為「藏」。

三藏即律藏、經藏和論藏。為了調伏眾生擺脫受苦與享樂的兩邊生活,講說了律藏,開顯佛教的戒律道德規范;為了讓眾生斷除對世間存在三寶四諦等真理的疑惑,宜說了經藏,開顯攝心一處的禪定;為了對治眾生與生俱來執我的錯誤觀念,宣說了論藏,同時闡發智慧。

10. 長壽經全文拼音是什麼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xīn jīng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

guān zì zà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shí , zhào jiàn wǔ 觀 自 在 菩 薩,行 深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時, 照 見 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â shâ lì zǐ sâ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â

蘊 皆 空,度 一 切 苦厄. 舍 利 子,色 不 異 空, 空 不 異 色, sâ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â shî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色 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受 想 行 識,亦 復 如 是。 shâ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ù miâ bù gîu bù jìng

舍 利 子,是 諸 法 空 相, 不 生 不 滅,不 垢 不 凈,

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â wú shî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 不 增 不 減,是 故 空 中 無 色,無 受 想 行 識,無 眼 耳 bí shã shēn yì wú sâ shēng xiāng wâi chù fǎ wú yǎn jiâ nǎi zhì wú yì 鼻 舌 身 意,無 色 聲 香 味 觸 法,無眼 界,乃 至 無 意 shí jiâ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識 界,無 無 明,亦 無 無 明 盡,乃 至 無 老 死,亦 無

lǎo sǐ jìn wú kǔ jí miâ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ã yǐ wú suǒ dã gù

老 死 盡。無苦 集 滅 道,無 智 亦 無 得,以無 所 得 故。

pú tí sà ǒ y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wú guà

菩 提 薩 埵,依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 心 無 掛 礙。無 掛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âng xiǎng jiū jìng niâ pán sān 礙 故,無 有 恐 怖,遠 離 顛 倒 夢 想, 究 竟 涅 槃。三 shì zhū fï y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gù dã ā nuî ō luï sān miǎo sān 世 諸 佛,依般 若 波 羅 蜜 多 故,得阿耨 多 羅 三 藐 三 pú tí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shì dà shãn zhîu shì dà míng zhîu 菩 提。故 知 般 若 波 羅 蜜 多,是 大 神 咒,是 大 明 咒,

shì wú shàng zhî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îu nã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 無 上 咒,是 無 等 等 咒。 能 除 一 切 苦,真 實 不 虛。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ï mì ō zhîu jí shuō zhîu yuē

故 說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咒。即 說 咒 曰:

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ï jiē dì bō luï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ï hē

揭 諦 揭 諦,波羅 揭 諦,波 羅 僧 揭 諦,菩 提 薩 婆 訶。

閱讀全文

與大乘長壽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因不養父母被起訴怎麼辦 瀏覽:741
孝順初中報名 瀏覽:168
上海退休工資舉例 瀏覽:400
上海職工退休金是多少 瀏覽:163
老年人撿東西吃怎麼回事 瀏覽:943
福清馬山養老院電話 瀏覽:763
寧波周末可以體檢的醫院有哪些 瀏覽:526
為什麼要父母上門提親 瀏覽:369
廈航退休金高嗎 瀏覽:835
老年痴呆SAM 瀏覽:734
異地退休老人在南京辦社保卡 瀏覽:826
重陽節出生的人起名字 瀏覽:568
目前老年痴獃人數 瀏覽:984
鄭東新區招教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799
長治市老年大學公眾號 瀏覽:110
60歲以上補繳農村養老保險嗎 瀏覽:221
父母用愛的名義毀了多少孩子 瀏覽:791
老人查血糖多少正常 瀏覽:169
職務犯罪養老金 瀏覽:425
新鄭養老公寓多少錢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