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60歲活埋是真的嗎

60歲活埋是真的嗎

發布時間:2020-12-04 03:04:12

A. 人到60歲被活埋出現在哪個朝代,歷史真相是什麼

據民間相傳,人到60歲被活埋出現在秦朝嬴政期間,而嬴政頒布如此命令是為了恐嚇年輕人逃避勞力

放棄孝道,60歲活埋,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當時有的時期社會動盪,生產力低下,人們沒有多餘的食物,於是將60歲以上老人活埋以將糧食留給年輕人。

B. 到60歲就活埋的是哪個朝代,是否是真事

60歲不死就活埋的傳說流傳於東亞整個地區,但是任何古籍、正史、野史都沒有詳細記載,皆是民間傳說。不管是北方南方,還是國內國外,此傳說都很雷同。

傳說某個時代,皇帝認為人到了六十歲就沒用了,只是消耗資源,於是下令:人活到六十歲不死就要活埋。

有個孝子,父親馬上就六十歲了,可是他不忍心就這樣讓父親死去,於是挖了一座墳讓父親住進去,自己每天偷偷為父親送食物。

C. 歷史上有過人到60歲就活埋的事情嗎

版本一:六十歲不死活埋的傳說

傳說秦始皇殘暴統治,又嫉賢妒能,怕人有本事和早飯內,因為人到容60歲以上更有經驗,便頒布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
版本二:
相傳在大宋年間,人活到60歲不死也要活埋,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經濟不發達,物質貧乏,不夠用。皇帝認為人活到60歲後,年歲大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再創造財富了,(不知皇帝是不是60歲也活埋)只是消費。
版本三:
蒙古人如何統治漢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軍事力量和&工具,漢族老人到了六十歲,必須送到野地里的一個墓穴里等死,這個墓穴也就是老人們說的「磚打墓」。

D. 中國以前的60歲活埋是真的假的請說具體點

這只是個傳說,真實性待定:
版本一:六十歲不死活埋的傳說1

中國人幾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這個故事的由來,但傳說和觀點也都不盡相同。

(一)傳說秦始皇獨裁統治,又嫉賢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為人到60歲以上更有經驗,便頒布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

話說某年夏季,咸陽被洪水淹了,幾天後才消退下去,這時在城門附近,發現了一隻如牛大的怪獸,樣子有點像老鼠,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版本二:

相傳在大宋年間,人活到60歲不死也要活埋,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經濟不發達,物質貧乏,不夠用。皇帝認為人活到60歲後,年歲大了,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再創造財富了,(不知皇帝是不是60歲也活埋)只是消費。包公的父親快到60歲了,按規定也要活埋,可包公是個孝子,不忍心將父親活埋,但又不能讓別人看見,包公想了一個辦法,在他家花園里挖了一個地窖,並且進行整理,准備讓她父親在地窖里邊生活。他父親快到60的時候,包公讓他父親假死,並大辦喪事,別人都以為他父親死了,連家裡人都不知道,包公偷偷地把父親放到了地窖中,每天由包公親自送飯,包公在這里呆的時間不能很長,送完飯後馬上去干其它的事。一天包公給他父親送完飯後沒有馬上走,而是看著他父親吃飯,一邊看,一邊落淚。他父親就問包公為什麼哭,包公說:「我不能盡孝了,明天皇帝要殺我,我不能給您送飯了,您一定會餓死,我越想越傷心,所以我才哭」,他父親問他:「皇帝為什麼要殺你」。
包公把發生的事如實向老父親說了一遍。原來,有隻支成了精的老鼠大鬧東京,這幾只老鼠白天變成一些大臣模樣到皇帝的金殿上,盡讒言,陷害大臣。晚上傷害良家婦女。一連幾天,多家的姑娘受到傷害,皇帝限期讓大臣破案,超一天打,超三天殺頭,已經殺了多名大臣,可案件不但沒有破,反而越來越多,每個大臣都膽戰心驚,都怕皇帝讓自己去破這個案子,這哪裡是破案,就等於宣布死型一樣。這幾支老鼠開始還比較小心,後來發現在朝中沒有人能破案,都不是它們的對手,膽子越來越大,有時故意現原形向人們挑戰,人們都知道是老鼠做的案,但就是沒有辦法。這天又殺了一名大臣後,皇帝非常生氣,問眾大臣誰能破這個案子,連問多遍沒有人答應,也沒有人敢答應。最後皇帝的眼光落在了包公的身上,限包公三天破案。三天破不了案,就殺頭。包公沒有辦法,硬著頭皮,強答應了下來,轉眼三天就到了,一點線索都沒有,明上朝就要殺頭了。
聽完後,包公的父親說,不就是幾只老鼠嗎?還讓你發愁,我有辦法,包公一聽就來了精神,忙問是什麼辦法,他父親說在一個海島上有一戶人家養了兩只貓,不管多大的老鼠,都怕貓,是貓就避鼠,你去那裡把貓借來用一用。
第二天包公請求皇帝再延長兩天期限,皇帝本來不想寬限,但想到殺了包公其它人更破不了案了,也就同意了。
包公找到小島,來到主人家,向主人借貓,主人聽了包公的來意,就說:「不行呀,要除去成了精的老鼠,貓必須要六斤半以上才行,我家的一隻貓重六斤,一隻還不到六斤」。其實主人不想借。主人讓包公等貓長到六斤半時再來,包公聽後也沒有了辦法,皇帝只給兩天時間,也是急中生智包公趁主人不在時,給貓餵了一條半斤重的魚,看著貓把魚吃干靜了。包公就找到主人說,
你是不是稱錯了,從新稱一下,主人為了讓包公死心,就重新稱,一稱整好是六斤半,心裡還納悶呢,早上稱,還不到呢,現在就到了,但沒有辦法,對包公說,除掉老鼠後,一定要把貓還回來,包公一口答應:「用完後馬上就還」。
包公回來後就把貓放在了袖子里,過去的人衣服肥大。放在袖子里誰也看不到。來到金殿上,這時正是早朝,包公剛走到金殿上,袖子里的貓就竄了出來,直奔那個由老鼠變的大臣,幾個由老鼠變的大臣一看,現了原形,嚇得都跑不動了,貓很快就追上去,一個一個地把老鼠咬死了。包公把貓又放到了袖

E. 人到了60歲就被活埋,中國歷史上真的有這種「棄老」習俗嗎

歷史上確實有這種60歲就被丟棄的說法,有的老人到了60歲就會把他們拉到很遠的山上,讓他們自身自滅,有很多老人都是沒有辦法生存餓死的,還有從山上摔死的。

應該說,不管歷史上是否真的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如此對待老人,都是極其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即使是在不得溫飽的古代任何一個朝代,這種做法都是不能容忍的,而任何朝廷也不會做出如此毫無人性的荒唐事情來的。人總會有老的一天,做兒女的不管如何困難,都要孝敬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因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照現在的情況來看,人的平均壽命都是近80歲了,開句玩笑,60歲還很年輕哩。願孝行天下,願天下所有老人晚年幸福安康!

F. 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的事

這個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1、「瓦罐墳」據傳是史前游牧部落在遷移時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2、「花甲葬」、「六十還倉」指老人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見於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

3、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6)60歲活埋是真的嗎擴展閱讀

道德教育

秦朝採用法家的學說治理國家,認為所有國內臣民不需要接受任何道德教育,也不需要任何宗教、信仰及價值觀,他們一生只需保持人出生時的本性、並詳細知曉跟他有關的國家法令,知道做哪些事會受到獎勵、做哪些事會受到懲罰就可以了。這是商鞅變法的基本主張之一。

所以秦朝嚴禁書籍在國內的傳播、嚴禁從事說教之人在國境內活動,連歌舞、雜耍、說唱之類的藝人都被認為會是蠱惑人心的,以上各類人等凡被舉報發現的一律處以極刑。

這種國家價值觀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事實也造成了秦朝的短命,在秦國統一中國之前,荀子就曾指出過商鞅這種治國理論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解決在漢武帝時期,王室通過與儒家哲學家聯盟,推出官方「儒教」,但它是被董仲舒修正過的儒家思想,如「三綱五常」、「天人感應」等提法都是董仲舒自己的發明,最終被列作為儒家的核心價值觀,這明顯違背了孔孟的民本思想。

秦朝皇帝每年都會去祭天,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並且這是皇帝的特權。成文的宗教系統是不存在的。秦官似乎相信類似萬物有靈、神秘主義、巫術之類的上古鬼神之說。[95]可確認為秦代的文物十分有限,最為人知的是臨潼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

秦國吞並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有所不同的書寫體一律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體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秦朝文字的用途是:只記錄歷史事件、律法、生產工藝。

G.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呢

其實不僅是秦朝有這樣的傳說,宋朝也不例外,傳說當年在宋朝的時候,也流行60歲活埋的說法。而包拯的父親正好到了60歲,但是作為孝子的包拯不願意活埋自己的父親。

所以就趁著別人不注意,偷偷的把他埋在了地窖當中。每天到了飯點的時候,包拯都會過去偷偷的送飯。但是有一次送完飯之後包拯卻哭哭啼啼,父親問他怎麼回事?

包拯說:「我以後可能不能再給父親送飯了。」父親繼續問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只見包拯回答道:「有一隻妖怪大鬧京城,皇帝讓我三天之內立刻破案,否則就要殺了我的頭。如今三天期限快要到了,我還沒有任何頭緒。」

每天到飯點去送飯,每送一次飯就添一塊磚,什麼時候把這個墓穴填滿了,就不用再送飯了,老人也會餓死在裡面。

其實除了這個說法之外,還有我們之前所提到的初夜權,就是元朝時期的漢人在娶老婆的時候,必須要把妻子先交給蒙古人來享受。

因此在老婆生孩子的時候,通常會把第一個孩子摔死的,因為這個孩子很有可能是蒙古人的。

奪妻之恨殺父之仇,元朝可謂是佔了兩件,所以等到元朝末年的時候,天下大亂,各地英雄揭竿起義。

另外如果有喜歡世界史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另外一種奇怪的情況。不僅是中國有著活埋老人的傳說,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諸如日本、歐洲、非洲等地都有這種類似說法。

H.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真相早已不得知,畢竟這種殘忍的埋葬方式並不見於正史,只是在少數野史傳聞中有零星記載。

總之以上三個版本是流傳最廣的關於“六十活埋”的說法,但都是口頭相傳並無正史記載,而且不僅在我國,在日本,韓國這些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有關於這方面的傳說,也許歷史上曾經真的有過“瓦罐墳”的存在,但這與我們傳統文化的“孝道”以及歷朝歷代統治者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馳,甚至太過殘忍,所以這種“瓦罐墳”才會逐漸被人們所摒棄最終消失於史書之中吧!

I.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呢

在我印象中,中國人最注重孝順,有句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在古代,有因為不孝順被凌遲的先例,就是崇禎年間的鄭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遲處死,至於是否是冤案,這里不做詳解。可見,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過,凡是有例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兩個朝代卻有一個很殘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歲的時候,要被活埋!

J. 60歲活埋是什麼年代

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

這個風俗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瓦罐墳」據傳是史前游牧部落在遷移時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花甲葬」、「六十還倉」指老人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見於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10)60歲活埋是真的嗎擴展閱讀

這只是個傳說,中國人幾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這個故事的由來,但傳說和觀點也都不盡相同。

傳說秦始皇獨裁統治,又嫉賢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為人到60歲以上更有經驗,便頒布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

話說某年夏季,咸陽被洪水淹了,幾天後才消退下去,這時在城門附近,發現了一隻如牛大的怪獸,樣子有點像老鼠,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

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

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

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閱讀全文

與60歲活埋是真的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人長壽的多怎麼回事 瀏覽:78
50歲是老年還是中年 瀏覽:918
高曉攀小品敬老院演員 瀏覽:941
體檢小便帶血怎麼辦 瀏覽:30
職工七十歲養老金 瀏覽:118
語字的孝順 瀏覽:569
沒收到退休金 瀏覽:281
買銀行股養老和買房養老哪個好 瀏覽:7
老公孝敬父母孝敬我爸媽 瀏覽:827
長沙縣60歲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661
了微信防老年痴呆 瀏覽:390
四十五歲中年人應做哪個體檢 瀏覽:592
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的退休年齡 瀏覽:774
三亞異地養老院 瀏覽:878
關於養老保險延遲退休政策出台 瀏覽:801
養老保險單位怎麼交費 瀏覽:122
長春補發退休金 瀏覽:592
人生最長壽命多少歲 瀏覽:261
開展小班重陽節活動反思 瀏覽:985
剛剛退休病逝退休金如何發放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