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長壽區有那些熱鬧街道,急急急
長壽區轄鳳城街抄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菩提街道、新市街道、八顆街道等7個街道,長壽湖鎮、雲台鎮、葛蘭鎮、但渡鎮、鄰封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石堰鎮、洪湖鎮、萬順鎮等12個鎮。 共有28個社區、223個行政村,312個居民小組、1881個村民小組。 區政府駐鳳城街道桃源大道13號。
2. 現在重慶農轉非政策,我是長壽雲集鎮的人,如果我自願退出土地和宅基地,那麼全部算起補償,要補償好多錢
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將分別計算補償。土地補償費不分地類,按被徵收土地的面積計算。主城九區(含北部新區)的一類地區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為每畝16000元,二類地區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為每畝15000元,三類地區的土地補償費標准為每畝14000元;安置補助費按轉非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每個轉非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28000元。主城區以外其他區縣的土地補償費分類標准、安置補助費標准由區縣政府制定。
新政策對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支付方式進行了規定。土地補償費總額的80%部分首先統籌用於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及養老待遇支付,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代為劃撥到勞動保障部門;其餘20%部分支付給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發展集體經濟和安排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生產、生活。安置補助費的支付方式按被征地農轉非人員不同年齡段確定,對未年滿16周歲的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安置補助費全額支付給個人或其監護人;對年滿16周歲及以上的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其個人按照渝府發〔2008〕26號文件有關規定應繳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總額的50%,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門從其安置補助費中代為劃撥到勞動保障部門,專項用於該被征地農轉非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安置補助費的其餘部分支付給個人,用於安排其生產、生活。
新政策還調整了住房補償和安置標准。對各類結構住房的補償標准在現行補償標准上提高了25%,並新增了鋼混結構類住房的補償標准;同時,提高了住房安置標准,全市住房安置標准統一提高為人均建築面積30平方米;鼓勵推行住房貨幣化安置方式,貨幣安置標准由各區縣按照不低於本地區與被征土地范圍相鄰地段經濟適用住房的銷售價格制定。政策還鼓勵各區縣政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通過招標的方式確定建設單位修建住房,並由建設單位定向銷售給已進行貨幣安置的征地農轉非住房安置對象,以滿足其住房需求。定向修建並銷售給被征地拆遷農轉非人員居住的住房應享受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的有關優惠政策。
新政策明確規定在城市(鎮)規劃區內不實行自建住房安置方式。
新政策對地上構(附)著物的補償標准和補償方式也進行了調整,適當上調了零星栽種的樹木花草和構(附)著物補償標准。對主城區征地的構(附)著物補償鼓勵採取綜合定額補償方式,並授權各區政府制定綜合定額補償的具體標准和計算方式。
在新的征地補償安置政策中,將加強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就業培訓、促進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實現就業和建立生活困難救助制度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文件要求將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實現就業作為征地工作的重點之一,給予就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年齡段被征地農轉非人員的失業登記制度和就業服務體系,積極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就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服務,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增強就業吸納能力,改善優化就業環境,促進勞動力年齡段內有就業願望的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實現穩定就業。同時,要求對被征地人員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活困難救助制度。對生活困難、符合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家庭,由民政部門按照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關規定辦理。
新政策的原則精神適用於全市范圍,但考慮我市主城區和其他區縣的差異,主要對主城九區(含北部新區)的征地補償安置標准進行了明確規定,市政府要求其他區縣要按照確保被征地農轉非人員根據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原則和市政府文件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出台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政策。
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我市此次征地補償安置政策調整不涉及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征地,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徵收土地的補償安置仍按國家、市的有關規定執行。
3. 重慶市現在長壽區下面有哪幾個鎮呀
截至2015年12月,長壽區轄鳳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菩專提街道、新市街道、八顆街屬道等7個街道,長壽湖鎮、雲台鎮、葛蘭鎮、但渡鎮、鄰封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石堰鎮、洪湖鎮、萬順鎮等12個鎮。
共有28個社區、223個行政村,312個居民小組、1881個村民小組。 區政府駐鳳城街道桃源大道13號。
(3)長壽區雲集鎮新聞擴展閱讀
長壽區葛蘭鎮自然資源:鎮域內水資源豐富,桃花河流經全境,盛產鰱魚、草魚、鯉魚、桂魚、黃辣丁、鯰魚等魚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可垂釣或捕撈。河岸地帶,盛產糧食、蔬菜、大葉麻竹等作物和沙田柚、芭蕉、血臍、無核桔、枇杷、桃子、李子、荔枝、桂圓等特色水果。
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白雲岩、鉀礦等11種,其中石灰石儲量達5000萬噸,白雲岩儲量達4000萬噸。森林面積450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2%。
4. 雲集鎮的經濟發展
2005年年度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完成較好。農業總產值達1.5億元,糧食總產量3.9萬噸,出欄生豬40220頭,出欄小家禽23.5萬只,水果總產量2.25萬噸;加大了龍頭企業扶持力度,繼續扶持港龍中葯材發展有限公司、金瑞達漁業開發有限公司、成棟食品有限公司、華僑生態林果開發公司、國禾畜禽公司等企業。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推進,整修飛水洞水庫南乾渠100米、提灌站3台、山坪塘7口,新建瑪瑙、大勝2個提灌站。加大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全年全鎮共輸出剩餘勞動力11142人,直接經濟收入4352萬元,為農民增收創收尋找了一條新的門路。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170元,達2945元。財政稅收運行平穩。強化稅收征管,嚴格預算約束,保持了財政收入880萬元,重點保證了工資發放、機構運轉、社會保障支出。郵電通信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金融業穩步發展,年末存款余額6500萬元,貸款余額3400萬元,信貸資產質量有所改善,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業產業化力度逐漸加大,農村信用社積極支持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正在申報全區唯一的信用鎮。
全年來鄉鎮企業實現總產值6650萬元,實現利潤210萬元,實現入庫稅金60萬元,分別占年計劃的101%、102%、105%、100%。按照區里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合同,全面完成了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
全年三大特色產業發展良好。榨菜種植增加3000畝,使種植面積達到了15000畝,在青豐村、玉龍村新種植優良美國密奈夏橙1000畝,使我鎮種植面積達16000畝,收入達900萬。並對部分老化的果園進行改造,夏橙產量達2.1萬噸;依託重慶港龍中葯材有限公司,抓住退耕還林契機,新種植銀杏4300畝,全鎮銀杏種植達9500畝。並在雷祖村建立了標准中葯材種植示範園,建起了中葯材苗圃。
2007年經濟發展
2007年農業總產值達6535萬元(1990年不變價),糧食總產量19736萬噸,水果總產量2.3萬噸,出欄生豬39000頭,小家禽237000隻。實施各項扶農政策,落實種糧直補、農機具補貼、再生稻直補、退耕還林直補等418萬元。加大了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繼續扶持港龍中葯材發展有限公司、成棟食品有限公司、國禾畜禽公司等企業等。加大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培訓、轉移,全年培訓447人,占目標任務的130%,新增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801人,占目標任務的135%。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增加500元以上。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財政稅收運行平穩,強化稅收征管,嚴格預算約束,2007年財政收入520萬元(其中上級補助收入450萬元,鎮可支配財力70萬元),重點保證了工資發放、機構運轉、社會保障支出。郵電通信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金融業穩步發展,信用社支持農業力度逐漸加大,2007年年末存款余額8000萬元,比上年增16.5%,貸款余額2700萬元,比上年增5.06%,信貸資產質量提高。鄉鎮企業發展良好。夏橙、榨菜、中葯材三大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成為我鎮的三大支柱產業,種植夏橙15300畝,使我鎮以夏橙為主的水果產業達到了19021畝,2007年水果產業產量2.6萬噸,收入1500萬元;全鎮中葯材銀杏種植達9500畝;榨菜產業達17170畝,產量36000噸,收入1080萬元。 綜合改革不斷完善。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免徵農業稅及附加。完成了農村土地第二輪承包確權發證的工作,農村綜合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成功調整了村、組規模,調整後運轉正常,工作有序。圓滿地完成了11個村委換屆工作,並推行了村、組財務鎮代管的制度。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機關實行定編、定員、定崗,中層幹部實行競爭上崗,有力地調動了幹部的積極性。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2005年引進6個企業,引進資金1005萬元,分別投入到溫泉論證、漁業發展、中葯材種植、榨菜生產加工等項目,2006年引資1030多萬元,投入到庫區、土地整治等項目。
社會民政事業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民政事務工作完善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點做好了農村救災救濟,優撫安置,五保,婚姻登記,殯葬管理等各項工作。政府多方籌資、擠資保證了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等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
科技教育工作不斷加強。科普創建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夯實示範基礎,創建特色鎮。2004年被區科協評為科普創建先進鎮,2005年被市科委確定為科普示範鎮創建單位,2006年被市科委命名為科普示範鎮。教育工作實施人才戰略,狠抓中、小學校危房改造。多方籌集教育危改資金750餘萬元,改造了鎮內9400多平方米的危房,新建教育教學樓19600平方米,在區內18個街鎮中名列前茅,並受到區府表彰。2004—2006年為長壽中學輸送新生39名。
衛生、計劃生育工作成效明顯。進一步整合了衛生資源,在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應對突發事件等方面能力不斷提高,認真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醫療條件得以改善。2005年、2006年我鎮參合率均達70%以上,為了不讓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每年均完成了計劃生育的各項指標。幾年來,認真開展了計劃生育獨生子女獎扶政策的落實,共落實130餘戶;認真開展了計劃生育的政策清理和依法執行工作,其中:187戶違法生育戶繳清了社會撫養費,共收社會撫養費250餘萬元;狠抓了計生協會的工作和創建優質服務鎮的工作。 商貿流通繁榮活躍,場鎮舊街改造工程部分竣工,新街二期工程改造正式啟動,與重慶君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草簽投資開發協議,投資2.5億元開發雲集鎮溫泉一期工程。
全年三大特色產業發展良好。我鎮以夏橙為主的水果產業達到了1.9萬畝(其中夏橙1.5萬畝),2006年水果產業產量2.5萬噸,收入3728多萬元;新種植銀杏4300畝,全鎮中葯材銀杏種植達9500畝;榨菜產業達15030畝,產量3.16萬噸,收入632萬元。並在雷祖村建立了標准中葯材種植示範園,建起了中葯材苗圃。
5. 雲集鎮的介紹
重慶市長壽區雲集鎮:政府駐地華中場,轄原雲集鎮水平、青豐、尖鋒、同心等4個村和原華中鄉、飛龍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15.32平方千米,人口35810人。雲集鎮幅員面積115.32平方公里,11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人口3569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11人),耕地面積39693畝,其中田15047畝,土24546畝,最高海拔800米,屬典型的山地淺丘地帶,東與豐都縣接壤,北臨墊江縣,西接長壽湖鎮,南與涪陵區接壤。常年雨量1152毫米,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畜食、水果、水產品及各種蔬菜。鎮內天燃氣藏量豐富,有溫泉、煤、石礦、森林資源。全鎮公路里程157.452公里,其中區道12.085公里,鎮道21.385公里,村組級公路123.987公里1。
6. 重慶長壽原48個鄉鎮有哪些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3.62平方公里,總人口874949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回處(鳳城街道辦事處、晏家街道辦事處),答16個鎮(江南鎮、但渡鎮、鄰封鎮、長壽湖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雲台鎮、石堰鎮、葛蘭鎮、新市鎮、渡舟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
7. 長壽區雲集鎮福勝村房屋拆遷能買養老保險嗎
只要屬於房屋拆遷,佔地的農村戶口,都是可以買養老保險的。
8. 重慶長壽區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9年7月,重慶長壽區有12個鎮,沒有鄉。
長壽區為重慶市轄區,位於重慶市境中部,東經106°49′—107°27′、北緯29°43′—30°12′。東南與涪陵區接壤,西南與渝北區、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轄區南北長56.5千米,東西距57.5千米,總面積1423.62平方千米。總人口90.3萬人。
全區轄7個街道、12個鎮:菩提街道、鳳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新市街道、八顆街道、鄰封鎮、但渡鎮、雲集鎮、長壽湖鎮、雙龍鎮、龍河鎮、石堰鎮、雲台鎮、海棠鎮、葛蘭鎮、洪湖鎮、萬順鎮。區政府駐菩提街道。
(8)長壽區雲集鎮新聞擴展閱讀:
長壽區區劃沿革:
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8月27日,太平鄉更名三平鄉,回龍鄉更名羅山鄉,沙溪鄉更名新沙鄉,三合鄉更名蘆池鄉。
1985年3月,新建獅子灘鎮;7月5日,撤銷葛蘭鄉建葛蘭鎮。
1986年,全縣轄9區、4鎮、40鄉,574村、26居民區,4705村民小組。
1994年3月,撤區並鄉後,長壽縣轄鳳城、朱家、獅子灘、葛蘭、晏家、江南、鄰封、但渡、雲集、雙龍、龍河、石堰、雲台、海棠、沙石、新市、付何、渡舟、八顆、洪湖、萬順、稱沱22個鎮;
扇沱、石回、焦家、華中、飛龍、合興、羅圍、樂溫、義和、黃葛、天台、大壩、三平、蘆池14個鄉。縣政府駐鳳城鎮。
2001年11月21日,重慶市政府批復同意但渡鎮政府駐地由但渡村三堡石遷至下洞村宋家廟。
2002年末,轄22個鎮、14個鄉,38個居委會、569個村委會。
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長壽區將原有的22個鎮、14個鄉調整為2個街道、16個鎮,其中撤銷6個鎮14個鄉,更名1個鎮,設立2個街道,擴大13個鎮的行政區域。調整後,街道和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39.6平方千米增加到79.1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原來的24290人增加到48581人。
調整後,全區轄2個街道、16個鎮:鳳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鎮、鄰封鎮、但渡鎮、雲集鎮、長壽湖鎮、雙龍鎮、龍河鎮、石堰鎮、雲台鎮、海棠鎮、葛蘭鎮、新市鎮、渡舟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
區政府駐鳳城街道。同時將26個居民區合並為19個社區,574個行政村合並為228個行政村。共有152個居民小組、2512個村民小組。
2007年,全區設2個街道辦事處、16個鎮、226個行政村、22個社區。
2009年8月31日,重慶市政府批復同意撤銷江南鎮、渡舟鎮,設立江南街道、渡舟街道。調整後,全區轄4個街道、14個鎮。
2010年,全區共有223個行政村、26個社區。
2015年6月15日,重慶市政府批復同意撤銷新市鎮、八顆鎮,設立新市街道、八顆街道。調整後,全區轄6個街道、12個鎮。
2015年12月21日,調整原鳳城街道、渡舟街道管轄范圍,增設菩提街道。
9. 長壽雲集鎮郵編
重慶市 市轄區 長壽區 區號: 023 郵編: 4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