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奶奶72歲了,身體還可以,走路沒有問題。我從小跟著奶奶長大,我深深的記得奶奶照顧我,奶奶一輩子
你需要好好努力,在學校好好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將來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以便尋找更好的工作,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有價值那麼就會資產雄厚,那麼你就可以實現你此時的願望
❷ 2017年非常六加一小不點兒大能耐。八歲女孩照顧偏癱媽媽
這女孩子好可憐啊!不過也挺有擔當的。八歲的女孩子。又要學習又要照顧家裡還要照顧媽媽。。確實是挺可憐的。
❸ 小學生可以怎麼敬老
李琳慧,12歲,松溪縣渭田小學六年級(3)班班長。她心地善良,獨立自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一直來,她本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打造成既是爸爸媽媽的好女兒,奶奶的好孫女,外公外婆的開心果,也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新時代的好少年。
打小起,琳慧就是大人眼裡最為懂事的孩子。鄰里的朋友還整天在媽媽懷里撒嬌哭鬧時,她就在許多方面學會了自理自立。還是琳慧3歲時,她就開始學會自己吃飯,從不要大人喂;學會洗臉,學會上衛生間。上幼兒園後,其他小朋友整天哭哭啼啼,她卻從不哭鬧,還會幫老師哄其他小朋友。家裡要是來客人,她會招呼客人坐,為客人端茶送水,且從不在客人面前亂跑亂鬧。
上小學後,她越來越懂事了。她把爸爸媽媽對她的愛轉化成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尊老敬老的動力,深受鄰里、親友的誇獎。由於爸爸外出務工,家裡所有的農活都媽媽承擔。除了農活,媽媽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拖地;還要照顧琳慧年幼的妹妹及琳慧的爺爺奶奶;還要輔導琳慧的功課,很是辛苦。懂事的琳慧每天一放學回家就認真地做作業,不讓媽媽操心。做完作業就開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菜,燒火,掃地,收拾房間,帶妹妹玩。晚上,媽媽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拉媽媽在沙發上坐下,先送上一杯杯熱騰騰的茶水,再幫媽媽捶背揉肩,接著說故事,講笑話,唱歌給媽媽聽,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了她的關心而減輕了許多。一次,媽媽生病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媽媽床前,看媽媽吃了才又拿了自己貯錢罐的錢到村裡的衛生院給媽媽抓葯。然後為媽媽端上開水,看媽媽把葯吃了,又搬來凳子,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直到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過去後,琳慧做完了作業後才安心去睡覺。
琳慧不僅是對媽媽這樣,在家這樣,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是這樣,對鄰里鄰居都這樣。
琳慧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琳慧又成了他們的好幫手。首先是三餐之前,琳慧都要為他們備好碗筷,親自請他們吃飯,然後親自為他們裝飯、添飯。有段時間,爺爺卧病不起,琳慧又總是和媽媽輪流前去送飯送水送葯。也會像陪媽媽那樣陪爺爺奶奶講故事,唱唱歌,逗爺爺奶奶開心。琳慧的外公外婆住在另一個村,離琳慧家步行要一個小時。但這不影響琳慧每個星期都徒步去看望外公外婆一次。對於外公外婆,琳慧也就如同對爺爺奶奶一般,所以每當琳慧一出現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總是臉上樂呵呵。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婆,爸媽媽過生日時,琳慧都要親自製作一份小禮物,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張精緻的賀卡,一個創意的模型,讓他們沉浸在無比的喜悅和幸福當中。
離琳慧家不遠有個老人活動中心,平日里,爺爺最愛上那去玩了。在那裡爺爺愛和其他的老爺爺們一起喝茶,聊天,下下棋棋,摸摸牌什麼的。許多小朋友們也愛隨大人上老人活動中心去玩,琳慧也常跟著爺爺一起去。但琳慧卻與眾不同,其它小朋友往往會在那兒一起捉迷藏,大聲吵鬧,而琳慧總是一到那就去找來掃帚幫忙打掃衛生,接著整理一些被弄凌亂了的物件,等很多老人來玩時,他又開始為這些老人們送茶添水。得空後就安靜靜的看大家下棋,玩牌,或取出隨身帶來的課外書,認認真真的看。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她還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她從不吵著鬧著要媽媽給她買新衣服。衣服舊了她照樣高高興興地穿著上學。媽媽的朋友 家小姐姐的衣服穿小了送給她,她也都不嫌棄。每當取得好成績,爸爸媽媽說要獎勵她,她從不像別的孩子開口要錢或要什麼貴重禮物,而只讓爸爸媽媽買一本她喜歡的書作為獎勵。
在學校里,她總是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樹立良好班風、班紀的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學習上,她刻苦勤奮,她說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媽媽為她的付出。工作上,盡職盡責,班級管理得有條不紊。
琳慧同學的尊老愛親,勤奮好學,聰明懂事的事跡,也為她自己贏得廣泛的榮譽。在渭田小學的就讀的六年間,被評為三好生三次,被評為優干二次。學校評的十佳少年,八德之星,她也榜上有名。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琳慧同學身上表現出的尊老愛親的中華美德,才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和推崇的。
❹ 偏癱該怎麼恢復0分 我奶奶今天70多歲了,5個月前得了偏癱,至今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身體的左邊可...
你好我不是中醫 沒事要多和你奶奶說話 可以引導其恢復意識避免腦細胞休克
❺ 敘事作文800字
拾荒老人
因為要整改房屋,所以把小區後面的圍牆拆掉了,自然就形成了大門。門前是一條很寬的馬路,每天人來人往,上班的、上學的、散步的、鍛煉的……熱鬧得很。
見得最多的,是一對拾荒老人,住在我們小區的西邊,以前很少見到的。兩位老人大概有70歲的年紀。老大爺一副滄桑的面孔,身體有殘疾,據說是偏癱留下的後遺症,走路一拐一拐的,但穿著很乾凈,不愛說話,只管低頭走自己的路。大娘一頭花白的頭發,腰板還很直,也很健談,走過來走過去都打招呼。時間長了,大家自然就熟悉了。
兩位老人總是一起出去。更多的時候,大爺背著一個用舊塑料編織袋縫制的大袋子,出去時空著,回來時就是鼓鼓的了。裡面裝的是易拉罐、可樂瓶、破布頭、舊紙片……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凡是能賣錢的廢舊東西,他們都要撿回來。大娘則推著一輛三輪車,陪伴著他,相互照應。每天天亮就出去,中午回來吃飯休息,然後又出去,晚上一直到街上的路燈熄滅了才回來,從來看不出他們有疲憊的樣子。隔兩三天,他們就蹬著三輪車到廢品收購站去賣。回來時,大爺的臉上也有了笑意。有人就和他說:「大爺,今天又發財了吧?」大爺也只是笑著點點頭,並不說話。
其實大家的心裡都有著疑問。大爺的條件很不錯的。一畝大的獨院,兩層小樓,大概兩百多平米,比我們的住房還要寬敞。一家五口人,兒子和兒媳都上班,每月5千元左右的收入,一個小孫子正在上小學,生活水平也算得上是小康水平了。可是……
心裡的疑問藏的時間長了,難免就要說出來。有一次,我們在外面幹活,正好碰上兩位老人回來了。大爺回了家,大娘就在旁邊和我們聊起天來。隔壁年長的大姐手底下邊忙著邊和大娘說著話:「大娘,你們老兩口可是發財了呢!」大娘爽快地笑笑,說:「真的沒少賣錢,但也不容易呀。每天起早貪黑,走遍半個縣城,路上還好點,那些垃圾點就不行了,臟亂臭,誰願意靠近那裡呢。冬天有冰雪凍著,得用鉤子揀,費勁著呢;夏天蒼蠅蚊子亂飛,臭氣熏天,那味兒更沒法受了。垃圾多,可撿破爛的人也多,為了一點東西相互爭搶,有的還打架罵人。真是難著呢!走在大街上,有好多人都不拿好眼看我們,繞著我們走。其實我們又不是要飯的,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謀求生路,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孩子不願讓我們出去揀,說了我們好多次,可我們閑不住,不能總吃閑飯吧。再說你大爺身體不好,天天出去,還能鍛煉身體。病了好幾年了,就這樣,一直沒有反復過呢。這樣挺好的。」聽了老人的話,我們都有些沉默了。在平時,我們又何曾不是像大娘說的那些人似的呢。
其實,不管是在小小的縣城,還是在繁華的都市街頭,到處都有這樣的拾荒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只不過像鄰居大爺這樣條件的很少,更多的人有著屬於自己的心酸和苦難,有著令人同情的境遇。他們走在街頭,不會引人注意,更多的是遭受著人們的白眼、嘲諷甚至是呵斥,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群,是最弱勢的群體。他們背負著生活的艱難,歲月的沉重,遍尋出路未果,才不得不如此。但他們不乞求,不下作,每日風里來雨里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用自己的方式在默默無聞的謀生,不斷創造著價值,改變著本就拮據的生活。當我們從他們身邊匆匆而過時,不會駐足,也不會去關注他們,有的只是漠然。但他們依然頑強地掙扎著,繼續著他們自己的生活。
想到這里,我的心不禁為之顫動。這樣艱難的環境,這樣頑強的生存,這樣的他們最應該受到。尊重
❻ 7歲小女孩照顧85歲老奶奶
有些不正常,也有些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