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北總人口多少,其中農村人口佔比多少
2011年末,全市總人口為53.31萬人(公安年報數),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7.30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比重為13.7%,新出生人口0.7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3‰;死亡人口0.44萬人,死亡率為8.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
‰。全市男女性別比為102.7∶100。
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佔比
35%左右
B. 全國34個省的人口詳細數據及年齡比率!
2005年11月1日零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總人口為130628萬人。2006年末,中國人口:131448萬人。
全國人口中,男性為67309萬人,占總人口的51.53%;女性為63319萬人,占總人口的48.47%。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6:30
0-14歲的人口為26478萬人,占總人口的20.27%;15-59歲的人口為89742萬人,占總人口的68.70%;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408萬人,占總人口的11.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45萬人,占總人口的7.69%)。
http://www.cpirc.org.cn/index.asp 可參考網站
C. 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多少億
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大約有1.9億人,在過去的20多年間,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增加了1.16倍,快速老齡化對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新挑戰。
近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聯合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指數課題組等機構發布了《中國養老服務藍皮書(2012—2021)》(下稱「藍皮書」)。藍皮書稱,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基數大、速度快、未富先老以及地區差異大等特徵,急救和失能失智照護需求將快速增長。
從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看,2000~2010年,60歲以上人口和65歲以上人口分別增加了4689萬人和3072萬人,2010~2020年則增加了8637萬人和7181萬人,說明2010年之後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數據,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0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這是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首次超過14%。
我國老齡化的第二個特徵是未富先老、低生育率。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理事妥宏武表示,2021年底我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為14.2%,我國提前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它們在進入深度老齡社會的時候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我們國家人GDP在2021年超過1.1萬美元。OECD主要國家相關數據顯示,一些發達國家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總和生育率均值降為1.76。我國進入中度人口老齡化社會時,總和生育率降至1.3。
我國老齡化的第三個特徵是地區差異較大。從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看,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山東、四川、江蘇,老年人口數量分別為1536萬、1417萬、1373萬。山東是唯一一個65歲以上人口超過1500萬的省份。從老年人口佔比來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14%的地區有12個,分別是湖北、天津、湖南、安徽、山東、吉林、黑龍江、江蘇、上海、四川、重慶、遼寧;最高為遼寧,達17.42%,這些地區屬於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尚未達到高度老齡社會的階段。
應對老齡化的機遇和挑戰
宏武認為,我國老齡化面臨兩個機遇:一是2021年已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後,勞動年齡人口規模比較大。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這些都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礎;二是國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健康產業發展速度加快。
藍皮書稱,通過公共政策調節和公共服務支持釋放生育潛能,我國還是能爭取實現總和生育率接近1.8和確保1.5的目標的。老齡人口的快速增加,尤其是「63嬰兒潮」一代人陸續退休邁入「65+」老人的行列後,我國老人照護、急救以及失能失智的需求都會大幅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需未雨綢繆,提前預備。
藍皮書稱,我國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在2013年達到最高值493.7萬張,之後下降到2015年的358.1萬張,2020年上升為483.1萬張。受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影響,盡管養老機構的床位數在不斷增加,每百名老人(65歲及以上)擁有的養老機構床位數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稱,「十三五」期間,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包括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從11.6萬個增加到32.9萬個。
伴隨家庭養老服務功能的弱化,嵌入社會服務的居家養老成為主流。藍皮書課題組在20個一二三線城市開展了養老需求調研。結果顯示,排在受訪居民養老主要困惑前三位的是擔心突發疾病不能得到及時救治;護理人員不專業/好的靠譜的護理人員難找;醫養服務好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可見,急診急救是居民養老最大的需要與擔憂。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對於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來說,急診急救的需要高於其他需要,心腦血管疾病和跌傷均需要15分鍾急救圈,將基本保健(含急診急救)作為民生保障的基礎設施應嵌入社區,是完善我國養老體系的一個艱巨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有關負責人就《「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答記者問時稱,「十四五」時期是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順應老年人居家就近養老期待需求,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將著力解決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指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通過簽約合作、與醫療機構毗鄰建設等方式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的雙重需求。
D. 武漢市一共有多少人口
截至2019年末,武漢常住人口為1121.2萬人。
截至2019年末,武漢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12.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62萬億元。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4)2013湖北60歲以上人口佔比擴展閱讀:
武漢的經濟
2019年,武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23.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3:36.9:60.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5545元,按平均匯率摺合為2.11萬美元。
2019年,武漢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912.11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64.12億元,增長2.3%。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320.34億元,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37.10億元,增長15.9%。
2019年,武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10元,同比增長9.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06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6元,增長9.4%。
E. 請問武漢有多少人口
2006年的數據是 常住人口858萬,資料如下
=========================================
統計結果顯示過去5年 武漢年均增加人口10餘萬
(2006-06-04 09:44:59) 稿件來源:湖北日報報業集團
記者昨從武漢市統計局獲悉,過去5年,該市戶籍人口增加52.2萬人,年均增加10.44萬人。
統計數據表明:52.2萬人中,自然增長人口(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為6.2萬人,占增加人口的11.9%;凈遷入人口(遷入人口減遷出人口)為46萬人,佔88.1%,戶籍人口遷入成了人口增加的主因。
據介紹,10多年來,武漢市保持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態勢,截止去年底,該市常住人口為858萬。
武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稱,受生育周期影響,武漢將迎來人口出生高峰,加上人口基數大、遷入人口逐年增長等因素,繼續保持人口低速、平穩增長,任務還很艱巨。(完) (記者 楊磊)
參考資料:http://www3.xinhuanet.com/chinanews/2006-06/04/content_7166611.htm
果說大,的確武漢很大,中國的城市中能夠超過武漢規模的最多不超過3個;武漢最早被作為都城是在三國時期,當時被稱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的鼻祖就是三國時間吳國在龜山上建立的訓練水軍的閱兵樓。形成今天武漢三鎮的格局要歸因於明朝期間的漢水改道,從此將漢口和漢陽區分開來。漢口雖然是最後形成的,但是它的發展速度遠遠的超過了其它兩鎮,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漢口從明到清末數百年間迅速發展為中國重要的商埠,貨物集散地;漢陽的崛起要歸功於張之洞的洋務運動,重工業,鋼鐵廠,兵工廠讓漢陽一夜之間騰飛。惟獨武昌一直默默無聞。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唯一的兩個大都市:上海和武漢,同時被列為了直轄市。幾年之後,武漢的命運出現了第一次轉折:別降級為副省級城市。但是這並不能影響武漢的地位,因為此時大批「武」字頭的重工業落戶武漢,武漢長江大橋的完工,武漢依舊為國民經濟建設貢獻巨大的力量。武漢落後的轉折是連續錯過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處內陸的武漢沒有從改革中獲得任何機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和再發展。怨天不如尤人,長久以來,武漢政府的領導習慣以直轄市自居,和省政府的關系一直很微妙,導致省政府對武漢建設並不是很關心。可以這樣認為從80年代到上個世紀末,武漢的發展是極其緩慢的。而整個城市建設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難怪別人把偌大的武漢戲稱「最大的縣城」。
武漢的機遇源自新世紀的開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省委俞書記原任建設部部長,明確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漢作為建設的重點,而新一屆武漢政府求真務實:正視落後和差距,正確定位武漢的發展方向。近幾年來,武漢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為,發展不是僅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確目標是腳踏實地,將武漢不僅建設成為城市規模大,而且經濟也要作強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為領軍人!
誤讀武漢天氣:外地人經常把武漢的夏天說的十分恐怖,實際初夏從每年的五月中旬開始,暑期進入盛夏,盛夏氣溫最高氣溫大部分時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氣溫比較高,一般在29-30,為什麼給人感覺悶熱呢?武漢水系發達,經過白天的水氣蒸發,導致空氣濕度大,所以給人很不舒服悶熱的感覺,一般到夏天在沒有空調比較難入睡。到了九月,氣溫也可能達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氣溫不再很高,十月之後進入初秋,氣溫會逐漸下降,平均氣溫在20-25,天氣乾燥,有時候氣溫也會異常達到接近30或超過。從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氣南下,氣溫下降十分厲害,超過10度的降溫很常見,從12月底到來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氣溫在一般在1-3度,天氣好時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時常常在0度以下,武漢大 部分家庭是沒有安裝暖氣的,因此家中覺得比較陰冷。三月後進入初春,氣溫回升很快,最高氣溫可以到達20多度,但是低溫還是比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間氣溫下降15到20,大雪紛飛。
理解城市建設:武漢城市格局兩江三鎮,坐擁七湖。水資源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媲美: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全國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的10倍。讓人擔憂的是,在過去的時光中,這些寶貴的水資源或重或輕的受到了污染,如今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整治。21世紀是水的世紀,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寶貴的水資源。在武漢城市大格局的背景下,武漢的城市建設不得不已江湖為軸線,因此城市不是很中規中矩,給人的感覺有點亂。的確,橫跨兩江對城市建設有很大的約束,尤其對交通建設十分不利,常常出現斷頭路,所以在一些主幹道和過江通道上發生大規模的交通擁擠,在重要的節日更加明顯。必須承認這是武漢做的不好的地方,雖然現在在大規模的改善道路環境,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加快軌道交通的建設。
生活:武漢至少現在不被大家認為適合發展:人才流失,工資水平低......但是排除天氣因素(對於外地城市的人),個人認為是個生活的好地方:城市中有山有水,滾滾長江穿城而過,城市裡面公園綠地星羅棋布,物價水平中等,商品種類齊全,商業競爭激烈,而消費者從中可以的到很多實惠。尤其是可以品嘗到各種風味小吃。節假日和家人,朋友或愛人去或逛街,或去爬山,或去東湖,或去感受滾滾長江和江城的夜生活,都別有情調
交通:武漢九省通衢人們應該十分熟悉了:已有京廣線和在建京廣高速線,以及未來沿江鐵路線穿城而過,京九線檫邊而過,武漢擁有三座特大型火車站。京珠,滬蓉高速匯集在此。由於武漢市是唯一沒有健全軌道交通的特大城市,因此城市公交線路十分發達,出行方便。尤其是武漢的公交車,一元錢可以讓你有飆車的感受,很多時候打的還沒有公交快,尤其在晚上,就是極品飛車地上狂飆。
教育:武漢高校雲集,教育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武昌的發展規劃是建設成為教育城區。教育是國民發展的根本大計,武漢每年培養大批人才,但是基本都流失沿海,現在武漢面臨著如何挽留人才為城市建設做貢獻。
商業工業:武漢商業自古就十分發達,尤其是有百年歷史的漢正街,商賈雲集。武漢是華中地區物流中心和集散地。而城市商業呈現出多國鼎立的局面,沒有壟斷,激烈的競爭,使得武漢商品價格相對便宜,而且商家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市民得到的實惠很多,在武漢購物很劃算。武漢的重工業主要有武鋼集團,東風汽車,武船......如今青山區以武鋼為主,而漢陽經濟開發區以東風為龍頭,力求大造工業城區。
人文:武漢的人文歷史有3500年了,外地人來武漢不習慣武漢人說話,感覺如同吵架。其實這和武漢人熱情豪邁有關,說話的時候聲音大,帶有漢味,但是本意都是好的。武漢不排外,大部分的武漢人都是很熱情的。武漢人有一種拼搏鬥爭不服輸的精神:抗擊特大洪水,抗擊非典疾病。如今,這種精神正逐步體現在整個城市的建設之中。傳統的漢文化已經淹沒在了現代化的進程當中,只有在一些老街小巷當中偶爾看見的幾張竹床,老一輩邊納涼邊聊天,才能從中看到一些特有文化的影子......
前景:武漢要以水興城,大造一個適宜居住的花園濱水城市。武昌作為重點建設的教育之都,漢口以商業為建設中心,漢陽的目標是工業新城。將市區內兩江沿岸建設出世界上規模最大,獨一無二的親水休閑平台;到2020年,7條軌道交通線,220公里運營線路將全部建成,長江之上將建成7座大橋和3條過江隧道,真正讓交通暢通無阻。
不足:自身經濟基礎不夠強大,完成資本累計還需要一段時間;老城區面積大,改造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武漢市民的素質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文明乘車,文明穿越馬路,文明用語,個人文明的生活習慣;就目前看來,主要體現在父輩一代,因此為了文明武漢的明天,要從年輕一代抓起文明素質教育。一個城市的成功不僅僅需要物質文明,最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進步!
F. 湖北人口數量
。"十五"計劃期間,湖北省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僅在控制人口數量方面,而且在提高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改善人口結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本文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快速匯總和有關人口普查統計資料對湖北省五年來人口發展變化的特點、未來人口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簡要分析,供有關參考。
一、五年來湖北人口發展的變化特點
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湖北省五年來的人口發展變化具有如下六大特點:
1、人口增長已進入穩定的低速增長時期
2005年底,湖北省總人口為6031萬人(包括本省戶籍人口和本省常住半年以上的外省戶籍人口,下同),其中常住人口5710萬人(指常住本省半年以上人口,下同)。總人口與2000年底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口5960萬人相比,增加了71萬人,增長1.2%;年平均增加14.2萬人,年平均增長0.24%。與1990-2000年兩次普查間的年平均增長速0.95%相比,降低0.71個百分點,人口總量的增長總體上呈現進一步放慢的趨勢。現已穩定在較低水平。2005年全年出生人口為52.6萬人,出生率為8.74‰,死亡人口34.3萬人,死亡率為5.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5‰,與200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0.9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下降0.65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大幅下降,由1990年的21.6‰下降到2000年的9.71‰,到2003年降到8.26‰以後,近兩年雖然有所上升,但近幾年仍然穩定在8.5‰左右的較低水平。說明2000年來湖北省人口增長已進入穩定的低速增長時期。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
2、人口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
"十五"以來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口城鎮化進程的政策和措施。通過改革戶籍制度等措施,調整大中城市戶口遷移政策,保障公民正常遷移和擇業權利,降低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的門檻;地方政府積極組織農村勞務輸出,並著力保護進城農民工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合法權益,促進了人口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以上這些政策和措施的貫徹實施,大大促進了湖北省人口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據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2005年湖北省5710萬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達到2466.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達到43.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243.3萬人,占總人口的56.8%,城鎮人口比重與2000年的40.2%相比,增加3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3、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
"十五"以來,湖北省把大力發展各類教育事業作為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加快全面建設小康進程以及"科教興鄂"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來抓,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使湖北省人口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據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2005年湖北省5710萬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272.9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為727.5萬人,初中程度的人口為2089.9萬人,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718.7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同口徑相比,具有大學及以上程度的人口增加47.5萬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0.9萬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07.7萬人,小學程度的人口減少248.2萬人。
每萬人口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數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中每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人口為478人,高中程度的人口為1274人,初中程度的人口為3660人,小學程度的人口為3010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人口增加88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232人,小學程度的人口減少533人。
4、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
隨著多年來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湖北省青壯年外出人口的增加,使湖北省人口年齡構成發生較大變化,人口老化進程明顯加快。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推算,2005年湖北省0-14歲人口為1146.5萬人,佔19.01%;15-64歲人口為432.8萬人,佔73.5%;65歲及以上人口為451.7萬人,佔7.49%。如按常住人口口徑計算,湖北省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重達9.18%。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3.8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則上升了1.07個百分點。五年來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21個百分點,與1990至2000年10年間的年均增長0.08個百分點相比,高出0.13個百分點.從老年人口規模來看,200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51.7萬人,比2000年的376.1萬增加75.6萬人,年均增長幅度達3.73%,而1990年-2000年十年間僅增加77.1萬人,年均增長幅度也僅2.32%,可見五年來湖北省人口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
5、人口健康素質進一步提高
隨著衛生保健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口死亡率出現了明顯下降。據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湖北省2005年嬰兒死亡率由2000年的30‰降至的10‰以下。人口死亡率由2000年的6.01‰,降至2005年的5.69‰以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也在不斷延長,2005年湖北省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3.6歲,與2000年人口普查時的72.63歲相比,增加0.97歲。另據2005年1%調查資料:全省常住人口中,身體健康的佔90.5%,基本能保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佔6.3%,身體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比重共佔96.8%,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只佔3.2%。
6、人口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人口住房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2000年以來,隨著政府住房建設發展力度的加大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湖北省城鄉居民的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人口居住水平明顯提高。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湖北省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01平方米,每戶平均住房2.97間,人均住房1.03間。分城鄉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6.3平方米,每戶平均住房2.69間,人均住房0.96間;鄉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9.9平方米,每戶平均住房3.21間,人均住房1.08間。同2000年比,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增加2.28平方米,每戶平均住房間數增加0.32間。從住房設施來看,在全省1769.3萬家庭戶中,使用自來水的佔41.8%,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的40.97%提高了0.83個百分點;家庭廚房擁有率為88.2%,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的84.5%提高了3.7個百分點;家庭戶中有洗澡設施的佔30.1%,比2000年人口普查時的26.8%提高了3.3個百分點。
二、未來人口發展展望
展望未來,湖北省人口總量增長、人口結構、人口素質等方面的人口發展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但也有一些矛盾和問題值得高度關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人口增長率未來五年將維持較低水平,但人口增長壓力仍然存在。
湖北省人口發展現已進入穩定的低速增長時期。未來五年湖北省人口增長率雖然仍將維持較低水平,但人口增長壓力仍不容忽視。首先由於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湖北省人口結構將會出現生育旺齡婦女人數不斷增加的趨勢。據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推算,湖北省20-29歲生育旺齡婦女人數自2003年降至低點452.1萬後,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06年-2010年將分別達到480.0萬人、508.1萬人、526.2萬人、543.8萬人、564.3萬萬人,平均每年增長21萬人,這將意味著即使婦女生育水平維持現有不變,人口出生率將會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湖北省人口出生率由此每年將提高0.1-0.2個千分點。同時由於湖北省人口總量規模較大,每年增長的人口絕對數也還不少,人口總量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趨勢。按未來五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3.3‰計算,每年凈增加人口將達到21萬人。據預測,到2010年末湖北總人口將達到6136萬人,比2005年末增長105萬人,到2017年前後將迎來人口增長的高峰。由此可見,湖北省未來人口低增長率和高增長量長期並存,人口總量增長壓力仍然存在。控制人口增長仍是湖北省長期面臨的首要任務。
2、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社會養老保障壓力急劇加大。
隨著多年來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未來幾年湖北省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一方面,老年人口規模迅速擴大,據預測,老年人口總量將從2005年的451.7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508.02萬,增長12.5%;到2020年將增加到791.3萬,比2005年增加340萬,增長75%。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提高,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2010年將提高到8.2%,比2005年的7.49%提高0.61個百分點。2020年將提高到12.56%,比2005年提高5.07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本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33%,每3.03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到達重度老齡化階段。湖北省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增加的老齡人口規模,給湖北省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養老保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3、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攀升,婚齡人口的積壓現象將逐漸凸現。
出生嬰兒的性別比(即在出生的嬰兒中男女比例)102~107∶100為正常范圍。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湖北省出生嬰兒性別比達到128:100。高出正常水平19個百分點。隨著湖北省婦女生育水平不斷下降,20世紀90年代出生人口性別比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從1990年的109.44,上升到2000年的130.3。近幾年,省委省政府加強對出生嬰兒性別比工作的綜合治理,嬰兒性別比逐年攀升的勢頭得到了遏制,但還處於較高水平。
出生性別比持續偏高所導致的過量"富餘"的男性人口對未來婚姻市場將形成強力擠壓,給社會增加不安定因素。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湖北省0-14歲組男性人口為635萬,女性人口512萬,男女相差123萬,差距很大,到這批人開始進入婚配期,"富餘"的男性人口對婚姻市場的擠壓逐漸顯現出來。據預測,到2015年以後這一矛盾表現得更為突出,2015年20-35歲年齡段內將有130萬之多的男性人口處於單身狀態。到2030年將達到173萬。因此,解決出生性別失調問題是湖北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今後一段時期十分重要的任務,也是人們必須正視的一個社會問題。
4、未來五年就業壓力加大。但2010年後將逐步面臨勞力資源短缺問題
根據我國現行的退休制度,我們通常把男性16-59歲、女性16-54歲人口稱為勞動年齡人口,這部分人也是未來我國勞動力的主體。湖北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所面臨的過於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問題以及勞動力資源的短缺問題,主要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迅速變化所導致的。據預測,湖北省勞動年齡人口在2010年前無論在規模還是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趨勢。2005年湖北勞動年齡人數為4148萬人,以後逐年增加,到2010年達到峰值,為4293.6萬人,比2005年增加145.6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9.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68.8%上升到70%,上升1.2個百分點。勞動年齡人數在高位逐年增加,就業壓力明顯加大。但2010年後湖北省勞動年齡人口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將逐步面臨勞動力資源短缺問題。加上湖北省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勞動力資源短缺問題越來越突出。到2020年勞動年齡總人數將降為3906.23萬人,比2010年減少387.3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70%下降到62.01%。當前人口就業壓力和未來勞力資源短缺都將對湖北省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造成巨大的影響,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
G. 全國各各省市的人口是多少
排名-城市或地區-人口(萬人)2010年/2018年-2021年(第7次人口普查)
1-重慶市-3017.42-3101.79
2-上海市-2301.91-2423.78
3-北京市-2300.24-2154.2
4-成都市-1404.76-2000(2021年)
5-天津市-1293.82-1559.60
6-廣州市-1270.08-1490.44
7-深圳市-1035.79-1343.88(2019年)
8-武漢市-910-1418.65
9-南陽市-1026.30-1198.07(含鄧州)
10-臨沂市-1003.94-1124(2015年)
11-石家莊市-1016.38-1095.16
12-哈爾濱市-1063.60-1085.8
13-蘇州市-1046.60-1068.4(2017年)
14-保定市-1119.44-1046.92(2017年,不含定州)
15-鄭州市-1013.6
16-西安市-1000.3-1020.35(2019年)-1295.29
17-贛州市-836.84-981.46(2018年)
18-邯鄲市-917.47-954.97(2019年)
19-溫州市-912.21
20-濰坊市-908.62
H. 中國各省市人口老齡化程度排名
截止2020年6月,如圖:
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
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2018年,遼寧、上海、山東、四川、江蘇和重慶等6個省份均跨過14%的深度老齡化標准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12.6%,2018年為11.9%,即增長了0.7個百分點。而2015~2017年分別為10.5%、10.8%和11.4%。從數據來看,最近5年全國老齡化增速呈現加快的趨勢。
具體到省份而言,遼寧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省份。2019年65周歲及以上人口706.1萬人,佔16.2%,這比2018年的15.17%增長了1個百分點。2016年和2017年這一指標分別是13.51%和14.35%,可見遼寧省的老齡化程度在加速。
I. 60歲以上人口有多少人
60歲以上人口有19064萬人,佔13.5%。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預計202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
並且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0%,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已經有12個省份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這12個省份分別是遼寧、重慶、四川、上海、江蘇、吉林、黑龍江、山東、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這些省份主要位於東北、華北和長江流域。
人口老齡化主要呈現的特點是:
1、老年人口規模龐大。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9億人。全國31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的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了500萬人,其中,有6個省份的老年人口是超過了1000萬人。
2、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
3、老齡化水平城鄉差異明顯。從全國看,鄉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個百分點。老齡化水平的城鄉差異,除了經濟社會原因外,與人口流動也是有密切關系的。
4、老年人口質量不斷提高。60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萬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為13.9%,比十年前提高了4.98個百分點。
十年來,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也在持續提高,2020年,80歲及以上人口有358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萬人,比重提高了0.98個百分點。
J. 全國各地區人口數據發布,哪個省老齡化最嚴重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已於日前公布,從國家已公布的數據當中,我們能夠看出老齡化問題已經是一個必然趨勢,而在部分地區當中,老齡化已經較為嚴重。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一步國家肯定會出台相關政策,提高生育意願,盡可能增加新生人口數量。如果生活當中年輕人生孩子面臨的各種困境,都能夠被緩解甚至解決,那新生兒數量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大大的提升。可年輕人是否還願意多生孩子,這是一個還需要時間來驗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