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怎樣才能延長壽命
一、應有的健身制度
最近聯合國表揚我們的鄰國日本。為什麼表揚日本,因為他的壽命是世界冠軍。他們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7.6歲,我們國家50年代是35歲,60年代是57歲,現在是67.88歲,距離日本整整差20歲,這是沒法原諒的。日本的先進經驗是以社區為單位,每一個月講一次保健課,如果沒有來聽就必須補課。我國沒這制度,誰愛聽就聽,不聽拉倒。我回國後問了許多人,應該活多久呢?有人告訴我五六十歲就差不多了,這說明我們的標准太低了。他們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保健,湊合活著,問題很嚴重。我在醫院工作了40年,絕大部分人病死是很痛苦的。我來的目的很明確,我受科委委託,受命於衛生部的指示,希望每個人都重視保健工作。
二、食物
總結一下,要吃的東西
綠茶(延年益壽,抗癌)
葡萄皮(抗衰老的,不得心臟病,降血壓、降血脂)
豆漿、黃豆、豆腐(抗5種癌。含有鉀、鈣、鎂等,鈣含量比牛奶多)
酸奶(維持細菌平衡,可以少得病)
骨頭湯(骨頭湯里含琬膠,延年益壽)
蘑菇湯(提高免疫力)
老玉米(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臉上不長皺紋)
蕎麥(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
白薯、紅薯、土豆(潤滑腸道,吸收脂肪、糖類,吸收毒素)
燕麥(降血脂、降血壓)
小米(除濕、健脾、鎮靜。安眠)
胡蘿卜(美容,養頭發、養皮膚,不得感冒)
南瓜、苦瓜(刺激維生素細胞,產生胰島素。不得糖尿病)
西紅柿(抗癌,男人吃西紅柿,不得前列腺癌;女人哪吃西紅柿,不得子宮癌、卵巢癌。注意!吃法有講究,必須加溫,西紅柿炒雞蛋,或西紅柿雞蛋湯都可以。生吃西紅柿不抗癌)
大蒜(抗癌之王!注意!吃法有講究,必須先把它切成片,一片一片的薄片放在空氣里15分鍾,它跟氧氣結合以後產生大蒜素。大蒜本身不抗癌,大蒜素才抗癌,而且是抗癌之王)
黑木耳(使血不粘稠,治療心臟病)
花粉(美容,清除腸道雜物,維持體型。注意,要到正規大商店買花粉,原因見附件)
螺旋藻(百病全治,平衡飲食,補充能量;治百病如糖尿病、胃炎、肝炎。提高免疫力;抵抗各種輻射,電腦輻射,預防白血病,對抗原子彈)
肉類(總原則:越小的東西越好,海樣的比陸地的好。蝦米比小魚好,小魚比大魚好,大魚比雞肉好,雞肉比羊肉好,羊肉比豬肉好,豬肉比牛肉好。最好的是跳蚤)
水果(維生素、預防食道癌)
其他在吃方面要注意的事情:
牛奶可以不喝(含乳糖,而大多數人特別是黃種人不吸收乳糖;牛奶里沒有抗癌物質,鈣的含量也比豆漿少。喝牛奶遠遠不如喝酸奶和豆漿)
花生米不要帶皮吃。花生皮沒有營養,它只能治血凝片,提高血小板,止血用的。中老年人千萬不要吃皮。
吃飯不要吃飽,穿衣不要穿暖。七分飽,七分暖就行。
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大腹便便。
Ⅱ 一個人怎樣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
人的一生終究會面對死亡.
所以我們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人內生的寬度,在有限的時間里容做更多的有意義的事.
"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通俗點,假設一個人活80歲.期間他有很多時間是浪費掉的,他還有很多事沒做完就去世了.而照他生活的規律、模式看,他需要活90歲才能做完這些事.
如果他節約時間,把浪費的時間去做那些有意義的事.那麼他還是80歲去世,但他卻做了那些本來要活到90歲才能完成的事!
所以他節約了時間,就好象多活了好幾年
Ⅲ 人怎麼樣才能延長生命
你好,保持心境坦盪寧靜,睡眠充足,飲食習慣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每天五種以上,適度的運動加精確的營養調理,確保功能健全的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才能預防疾病症狀的產生,使人健康長壽。再見,祝你平安快樂。
Ⅳ 怎樣才能延長健康壽命
活得久不一定活得健康,健康壽命比壽命更重要。現如今人們已經不再簡單關注壽命的長短,而是更關注健康壽命的長短。想要延長健康壽命,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積極預防、了解和管理健康問題。我覺得大都會360Health推出的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就挺不錯的,它倡導人們關注健康壽命,鼓勵人們把健康的關注焦點從單純的壽命長短轉變為關注「健康壽命」的狀況,希望幫助更多人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擁有更長壽命,更好地享受生活。
Ⅳ 有什麼辦法可以延長壽命嗎
生命是一個源於生終於死的過程。在生這一方面,成就已彰彰在目。從兩個細胞的結合開始,生命已可以受到控制,雖然距離隨心所欲的階段尚遠,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凍(可以長達若干年)、胎兒接受手術等在十幾年前還是匪夷所思的事,現在已司空見慣了。然而,在生命的另一方面,困難卻大得多,科學家甚至連衰老是怎麼形成的,是什麼引起自然死亡的,仍然未弄清楚。當然,這不等於對此一無所知。近年的研究有一觀點已普遍為人們所接受:人的生命最長可以達到120歲。一些科學家預測,如果有足夠的科研經費,至下個世紀,把最高年壽延長至160歲是有可能的。不過,要首先明確延長生命的真正含義,它不該是沒有質量的數量延長,植物人的生命已失去真正意義。延長生命不是為失去活力的生命增加歲月,而是為延長了的歲月增添活力,所以延長生命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抗衰老。
環顧身旁和世界,不乏這樣兩種不同的人:一些人從容貌至活力都比實際年紀要年輕許多;另一些人則未老先衰,或隨年齡增長而明顯老化,有些更先從大腦開始死亡(老年痴呆)。他們有什麼不同?最不相同的一點可能是遺傳。美國加州大學的米切爾·羅斯教授,是一位專門從生命進化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延長生命、對抗衰老的進化生物學家。他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因為果蠅的生命周期較短,較易看到繁殖後的變化),在進行了70代繁殖後,他成功地把果蠅的生命從40~45天延長到80~90天,即延長了一倍,相當於人活到150歲。這說明一個事實:越是遲生育的果蠅,越是長壽,而他們用來交配繁殖的就是這些較遲繁殖的果蠅。這就第一次證明可以把動物的衰老推遲。
羅斯的發現使人們重新注意到一個生物現象:越是生命周期較長的動物,生育期越遲,生育率也越低。以人類來作縱和橫的比較,我們的先輩遠較我們早婚、早育、多育,生命也較短;當今世界上,越是人均壽命短的地方,人越是早婚、早育、多育。這是偶然現象,還是必然規律?羅斯預測,在25~30年內,他的研究可以帶來真正有效的抗衰老成果,這不會是一粒葯丸或一劑針葯,而是一系列復雜的治療,包括骨髓細胞移植、激素治療、注射某些酶等。盡管羅斯預期的產品還未問世,但已有科學家在把一些激素類抗衰老葯用於人類臨床試驗,而且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這就是生長激素的應用。
目前,有關生長激素的應用爭議很大(由於增加細胞分裂,理論上會致癌),而且費用昂貴,普遍推廣還不是時候,在英國,一些醫院試用它為即將做手術的老年病人增強體質,其研究成果還有待證明。現階段,生長激素只在死人的腦垂體中提取,如要大量應用,只有藉助遺傳工程技術生產才行,另一種具有重要抗衰老作用的激素,是睾丸激素,它同樣有加強肌肉的作用,對此美國也正在進行有關的臨床實驗。拉德曼教授說,幾年後,對於這兩種激素的功效會有研究成果的。他確信,現時 70~100歲的老人,其身體健康將大有改善的餘地。
如果認為以上科學成果目前尚不為一般人所享用的話,那麼一種已經證明非常有效的且可人人共享的抗衰老方法就是節食了。節食,並不是簡單的少吃食物,而是少吃不利健康的食物。目前世界公認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是最合理的。它的主要特點就是低熱量,多吃魚和海產、蔬菜、穀物,少吃肉。最典型的是日本岡繩島的居民,在那裡120歲的壽星並不少見。他們的飲食習慣是人類的活樣板,它證明了科學家早在1935年就在實驗老鼠中發現了的節食方法對人類同樣有效。早在30年代,美國科學家用兩組老鼠做實驗,一組放任飲食,一組只准吃正常所需熱量6成的食物,結果在近3年的研究中,放任飲食的老鼠死光了,節食的一組老鼠很多仍活著,其中一些的壽命還延長了一倍。90年代,有關實驗便大規模進行。美國葯品食物管制局與國家老年協會,動員了100餘名研究員,利用多達兩萬只動物(老鼠、兔、猴子、猩猩)進行實驗,實驗所要知道的不是節食是否有效,而是怎樣生效,如何有效。已知的情況包括:(1)動物的體溫下降,有些降至相當於人體溫度28℃的程度,這使一些動物有時處於差不多冬眠的狀態,有時處於正常代謝狀態;(2)較少「自由基」。這是一系列缺少電子或多了電子的氧電子,很不穩定,會在體內細胞中四處找尋可以結合以分享電子的原子,從而引起連鎖性波動。一種理論認為,這是引致多種病變和衰退的原因;(3)身體能較快清除體內產生的或外來的毒素,如各種致癌物質;(4)免疫系統較活躍,尤其是在老年期。
威斯康星大學的節食權威理查德·韋恩德魯赫副教授曾作出謹慎的估計:如果人類可以像實驗動物那樣一出生就嚴格節食的話,那麼人的最高壽命可以延長約3成,即從120歲延長至150~160歲。人若是30歲後才開始節食,也可以延壽1成,平均75歲可延長至83歲。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節食改善的不僅是數量——年數,而且是質量——健康狀態。
Ⅵ 怎麼延長生命
人類文明,源遠流長。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們逐漸掌握了自然規律,使自身的智力更發達,體能更強健,壽命也更長了。
在遠古洪荒年代,人們掌握的技能少,面臨的環境險惡,壽命是短暫的,很多人剛活到成年就去世了;到了後來,雖然出現了許多百齡壽星,但大多數人的平均壽命並不高,以我國解放前為例,平均壽命尚不足40歲;解放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現代醫療的普及,我國人民的壽命大大延長,目前已達70歲左右。
在科技水平突飛猛進的20世紀,人類的認識已進入原子核和細胞核水平,有科學家預言人類的壽命可以延長到150歲甚至200歲以上。我們相信,隨著21世紀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的壽命將可以延長一個數量級以上,甚至出現永生的生命也不足為奇。當然,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日中而昃、月盈而虧,人的壽命也有一個由短而長、又由長變短的過程。那麼,人的壽命究竟有多長呢?
從我們周圍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我們看到物質是永恆不滅的,但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壽命。放射元素有半衰期,化學鍵會斷裂,生物有生老病死,社會有跌宕起伏,食品有保質期,房屋有使用期,計算機有摩爾定律。古代的冷兵器壽命很長,越王勾踐劍曾在地下沉睡數千年,出土時依然寒氣逼人。而新技術產品的壽命就比較短,以電話機為例,早期的電話機用酚醛樹脂製作外殼,使用壽命達上百年,但出產沒過多久,它們就靜靜地躺在博物館里了。現代新穎的電話機設計壽命只有幾年,但人們仍熱衷於以舊換新。模擬式行動電話機曾被尊稱為"大哥大",不到十年就被數字式手機取代了。在新技術產品中,人工智慧的產品壽命常常更短一些,計算機微處理器一般18個月就有一個飛躍,很多電腦盡管沒有老化,但兩年以後就不是主流了。常用的電腦軟體,幾個月就更新換代一次。作為宇宙間最高等的智能體,人的命運會不會也是這樣呢?
量子論和相對論的出現,把人類的視野引入原子核;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基因草圖的繪制完成使人類開始真正地認識了人本身。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分子設計和基因設計將成為可能,人類終將具備改造自身的能力,疾病和衰老將被征服、被新的矛盾所取代。利用基因技術,人類會高速地向"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發展,思維能力更快,記憶容量更大,知覺更敏銳,肌肉更雄健,反應更敏捷,技能將更廣泛。也許數百年之後的人們看待今人,就好比今人看待炎黃一樣,既感到遙不可及,又充滿孺慕之情。與此同時,人類的生存競爭也將更加激烈,由於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個體的差異會更加顯著,並導致社會地位的懸殊。一個人當他剛成年時,他是天之驕子,社會的寵兒。然而不久,技能更優越的新一代又相繼涌現,以前的優勢不復存在了。人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設法使自己不落伍,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子侄落後於未來的時代,於是都大力地改進後代的基因。變異的速度,將大大加快。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不適應社會的發展時,雖然他的身體依然健康,但他會選擇悄悄地離去,將空間留給後人。也許到那時,人們追求的已不再是永恆的生命,而是片刻的輝煌。對比無盡的宇宙,人類是如此的渺小,而人類推己及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又是如此的偉大,並終將成為人類的靈魂,帶領人們去征服更加廣博的未知世界。
前瞻人類的未來,我們浮想聯翩,個人的一生只是人類歷史的一個短促的環節,未來是今日的傳承,永恆的是人類的道德和精神。我們為什麼不珍惜今日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而去糾纏於壽
Ⅶ 怎樣延長人的壽命
Ⅷ 怎樣延長人類的壽命
所謂平均壽命只是一種模糊的說法,有一定的出入。比如實際上人們的壽命並沒有延長,但是嬰兒的生存率上升了就可表現為平均壽命增長。
平均壽命不應該僅僅是「假想壽命」,還包含著許多問題。其中之一是現在日本八十幾歲的人和九十幾歲的人都是明治大正年代出生的,從小過著純日本式的生活方式,這個年齡層的人確實有很多人仍很健壯,看上去還年輕得多。
但是下一代的四十幾歲和五十幾歲年齡層的人都是二次大戰之後出生成長的,與前一輩的人相反,崇拜歐美的生活方式,喜歡吃西歐式的飯菜。其結果怎樣,正當壯年的這一代人的死亡率卻相當的高。
這一代人模仿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吃牛排、乳製品、色拉等。據研究,牛肉和乳製品對身體和大腦都沒有好處。色拉中所使用的生菜、色拉菜等都是在極短的時間里栽培長大的,與沙參、胡蘿卜等地下生長的根菜相比,對人體幾乎沒有什麼效果。另外色拉中所使用的調味料也含有很多的油脂,對大腦是有害的。
更悲慘的是更下面的一代,二十幾歲和三十幾歲年齡層的人許多是吃快速食品、方便麵等長大的,有更多的短命因素影響著他們。
雖然日本被稱為長壽的國家,但其中不能不認為有許多的問題。
日本人本來能夠活得更長,根據研究得出的結果表明,超過100歲是不成問題的,應該能達到144歲。大腦大致在24歲時發育成熟,而動物實驗證明,壽命是腦成長發育期的6倍,24乘6等於144歲。當然這里所說的144歲,並不包括那些植物性存在的人和腦功能喪失只是維持基礎機能的人,而是大腦功能健全地存在、完整的人體一直活到這個年齡。
在兩千二百年以前統一全中國的、建立了強大帝國的秦始皇在去世之前曾萬般感嘆地說:「生命太短暫了。」可見他十分希望能延長自己的壽命。他生前曾屢次派人去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但都是枉費財力和人力,什麼也沒有得到,最終滿懷遺憾地死去了。
「頭腦革命」的最大的課題也是最終目的,是人類永遠嚮往的目標,即實現長壽。可以使七、八十歲的老人解脫老年性痴呆的折磨,幸福愉快地度過晚年生活;可以使四、五十歲的人增進健康,避免意外早亡,延長壽命。
過去有個習慣,認為人到60歲為花甲,也叫還歷,身穿大紅色的坎肩進行慶祝活動。人到72歲才是一個轉折點,正好中年。如果人類能活到144歲,72歲的人才活了一半,還有72年的「餘生」在等待著他。
日本是世界第一位的老人國家,將來有變成老衰國的危險。因此不應該用「老人」這個詞,應該叫「經驗豐富者」,應該把他的豐富的經驗應用到社會中,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