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古以來活到80歲的有幾位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那估計數不勝數,
如果是皇帝,我國共有皇帝近500個,80歲以上有:
清高宗乾隆為最長壽者,活到89歲;
梁武帝蕭衍享年86歲,是僅次於乾隆的長壽皇帝;
武則天(終年81歲;
宋高宗趙構 終年80歲;
元世祖忽必烈 也是80歲。
『貳』 建國大業演員表馬天宇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叄』 人類的生命極限是什麼,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活了多少歲
如今,有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定會為眾人指為過時話。而說"人生百歲古來稀",則未必有人疑議。
106歲壽終的老共產黨員譚天度,曾是新聞媒介廣為報道的一個罕見的長壽老人。但有專家學者說,按「天年」的標准來衡量,他仍不算長壽。
到底這位專家學者說話是否有科學依據?「天年」這個標准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古人為了說明人的壽命年限,經過無數實踐,把按客觀自然規律人生應活的壽命年限(齡),稱作「天年」。人能健康生活達到或超過人生應該享受的這個年齡(即「天年」)才算健康長壽。否則,都是屬於短命。這一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這里先說點客觀事實。
我國歷史上有個"彭祖阿公八百傳說"。相傳彭祖活了800歲,一說為767歲。他是我國古時候北方大帝顓頊的一個玄孫,名鏗。因為能做一手好菜,烹調的野雞湯味道鮮美,黃帝品嘗後,大加贊揚,高興之下,竟把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附近)封了給他。這樣一來,鏗的名氣四處傳播,人們都跟他學習烹調飲食,尊他為我國飲食營養學的始祖,稱他為「彭祖」,後來做神仙去了。這個傳說有點神化,現已很難考證。但至今,我國彭山還有彭祖墓遺址。據考證,彭祖確有其人。那麼彭祖到底活了多少歲呢?據西漢武帝時,魯恭王從孔子宅獲得一大批簡,當時無人可識,只有孔安國認識古籀文,漢武便命他用當時的文字寫出,其中有對彭祖的記載,說他活了767甲子。這個甲子應是以日數計算的,折說出來,共46020天。以每年365天計算,彭祖共活了126歲。可見,人壽超百歲既不是空前,也不是絕後的。
就從國內外有歷史事實考證和文獻資料記載的,超百歲老人及老人村確實存在不少。其中世界上最長壽的男子是英國的弗姆·卡恩,他活了207歲,一生經歷了英國的12個朝代;世界上最長壽的女子是南美洲的瑪卡蘭珠,活了203歲;世界上最長壽的夫妻是日本的滿平夫婦,丈夫活了194歲,妻子活了173歲;世界上三代同堂最長壽的是日本農民萬部,1795年他全家應宰相召集去東京,時為194歲,妻子為173歲,兒子153歲,孫子105歲。世界上過和諧恩愛夫妻生活最長壽的還有匈牙利人羅文,死時172歲,妻子沙拉死時164歲,夫妻共過了147年和諧恩愛生活。世界上超過170歲以上的還有奧地利人克查爾騰,死時185歲。
世界上最長壽鄉村和地區有喜瑪拉雅群山中的巴基斯坦罕撤,平均年齡在90歲到150歲之間,男90歲以上,女60歲以上仍生育兒女是常事。南美厄瓜多邊境內的維爾卡巴巴小村莊,絕大多數男女都能健康活到100歲以上。前蘇聯高加索,5000名以上男女超百歲以上;我國喜瑪拉雅山下的漢扎村,110至150歲的老人健壯有朝氣比比皆是,不少10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生育能力,繼續生兒育女,這里是個沒有疾病的鄉村;廣西巴馬瑤族自治區,隨處可見百歲以上老人的長壽之村。更為有趣的是百歲老人還有生育能力。我國歷來有句諺語:"女人不怕羞,生到49。」說明自古以來,男人60歲,女人50歲基本上沒有生育能力。然而客觀實際並不是這樣,男人百歲以上,女人60歲以上還是有生育能力,除了前面介紹的巴基斯坦罕撤及我國的漢扎村以外,前蘇聯亞塞拜然有一位老人叫施拉里巴巴·穆斯里莫夫,在124歲時還生了一個男孩,1973年他死時為168歲,1966年榮獲蘇聯勞動紅旗勛章;英國人托巴斯·帕爾過了152年農民生活,120歲時再婚,婚後還繼續生了兒女,兒子也活了127歲。由此可見,古今中外無數實踐表明,人類百歲早已不是古來稀,百歲生育不新奇。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正常自然壽命應該是125至175歲,而且還不是它的極限。根據動物學家的大量科學研究結果發現,壽命與動物(含人類)的發育和成熟期有關系:1.人的壽命與其成長期的完成時間成正比例;人壽命是發育成長期的7倍(一般人各器官中骨骼的發育是最後完成的,約到24至25歲完成)。人類成長期,一般需要從18至25歲之間才能完成。按此規律,人壽命的(自然)年齡(我國古人稱為"天年")應是18~25×7=125~175歲。2.哺乳類動物最高壽命(齡)相當於它們性成熟期的8~10倍。而人類性成熟期一般為12(13)~15(16)歲左右。按此規律,人壽命的(自然)年齡應是13~15(16)×8~10約為110是160歲左右。所以,無論從實踐或科學研究充分證明人的"天年"(正常自然壽命)應該是110至175歲左右。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曾對人壽「天年」有過推測,《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載:「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唐代醫學家王冰解釋說:「度百年,謂至130歲也。」老子也認為「人生大期,以120歲為限」。《尚書·供范》亦把人活120歲看成是「盡其天年」。由此可見,人長生不老,萬歲萬萬歲是不可能的。但人生百歲既不是古來稀,更不算長壽,因尚未到達「天年」壽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讓人類倍感委屈的又令人費解的是,大多數人不要說是長壽,就連自己應有生命極限都享受不到,絕大多數人只能有預期壽命中的一半長的壽齡,就算作是長壽了。因而流傳「人生70古來稀」這句話。大多數人為什麼不能按照「天老爺」(自然規律)賜給的壽齡(「天年」)?為什麼會短命?是什麼原因或因素阻礙人應該享受的壽命極限呢?這是千家萬戶人人都期望知道的話題,這里涉及許多人生飲食有趣的科學知識。
『肆』 演白景琦的小演員是
扮演小白景琦的小演員王冰,《大宅門》雖然是他第一次演戲,但他出色表演,給所有看過《大宅門》的觀眾,都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他把小白景琦倔強、叛逆、不畏強勢的獨特個性演繹的入木三分。就連陳寶國這樣的實力派演員都對他提出表揚,說童年的白景琦比長大的白景琦演的更精彩。
『伍』 演員王冰,就是那個《刁蠻公主逍遙王》里頭演尹劍的那個
王冰 新浪娛樂訊 電視劇《大明奇才》即將登錄央視八套與觀眾見面,6月23日下午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副主任李汀、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生產處處長李治安、副處長周里欣、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文學部主任曹靖生、副主任譚濤、總編劇、總策劃人劉建華老師,主演毛樂、朱棣等人出席了該劇舉辦的首映式. 王冰 生日: 5月27日 血型: AB型 星座: 雙子座 藉貫: 北京 身高: 177cm 體重: 65kg 個人喜好: 讀書、體育、傳統文化 喜歡的顏色: 亮色 喜歡的運動: 自由搏擊 喜歡的食品: 肉 喜歡的地方: 大連 喜歡的演員: 阿爾帕西諾 喜歡的休閑方式: 卡通片 12歲: 考入中國戲曲學校表演系 畢業分配於北京風雷京劇團 21歲: 參加影視劇拍攝工作 先後從事攝影助理、劇務、副導演等工作,儲備多年後,於98年開始影視劇演藝生涯。 近期主演劇目如下: 時裝: 《永不言敗》飾杜雨 《一江春水》飾家軒 《青春出動》飾高勤 《黃島之戀》飾江楓 《陳真》飾劉懷甲 《五月桂花香》飾孟小樓 《逃亡中的詩人》飾張逸夫 《摩梭女兒國》飾馬鳴 《悠悠寸草心》飾 金泉 古裝: 《謝晉》 飾吳光 《濟公》 飾皇帝 《三少爺的劍》飾燕十三 《金劍鵰翎》飾單宏章 《刁蠻公主》飾尹劍 《游龍驚鳳》飾冷峻 《包公出巡》飾安陽 清裝: 《京城大狀師》飾順治皇帝 《尚方寶劍》飾劉不雲 電影: 《細柳營邊草》飾汪文武 《海鷗》飾 小海 《革命到底》飾 范秀龍 《神捕》 話劇: 《殺手不嫌冷》飾韓崎 博客主頁: http://www.wang-bing.com/沒有qq 謝謝!祝你追星成功!
『陸』 演員王冰的最完整最新資料
大宅門里白景奇兒童時期的扮演者,
在《大宅門》中,演少年白景琦的小演員給。小傢伙鬼機靈,把個淘氣叛逆的小白景琦演得活靈活現。2001年5月3日,本報記者赴北京采訪了這位小演員和他的父母。
賓館大廳的座椅上,小傢伙沒了那股淘氣勁,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只是那雙活躍的眼睛透露出他的機靈勁。「你叫什麼?」?王冰,冰棍的冰!」大家都被逗笑了。
媽媽介紹,王冰今年12歲,正在讀小學六年級,這孩子可不像戲中人那樣叛逆。記者問王冰:「是這樣嗎?」王冰嘻嘻笑著說:「還算聽話,不過,有時也有自己的想法。」王冰面對陌生的記者,沒有一點兒見到生人的矜持,他媽媽說,這也是他被挑中的原因。當初到學校挑角色,《大宅門》副導演就認定了他,向郭寶昌推薦這個孩子。一試鏡,小王冰面對鏡頭毫不怯場,大家都說這孩子天生就會演戲。就這樣,王冰進了劇組。
記者問王冰:「面對鏡頭什麼感覺?」王冰回答:「沒啥感覺,讓干什麼就干什麼唄!」媽媽笑著說:「這孩子記性特好,演對手戲時,他把自己的台詞說完了,還把別人的詞也叨咕一遍,嘴一動一動的,郭導見了又好氣又好笑。這孩子理解能力特強,導演說的他很快就領悟了,戲都是一兩遍就過了。」說起劇組里的故事,王冰眯縫著眼睛回憶著:剛到組的第一件事就是逮住一個大腕就簽字合影;最過癮的一場戲是上課放墨盒那場使壞的戲……王冰的父母都是事業單位的幹部,和文藝絕對沒什麼關系。那麼孩子是受了誰的影響呢?王冰媽媽說,可能是從小在私立學校寄讀的緣故吧,這孩子特別獨立。而他們對他的教育也比較順其自然,孩子迷上足球籃球,說將來要去NBA,他們理解;要孩子去演戲,他們也是先徵求孩子本人的意見,當然,拍戲過程父母是全程跟著的。就是這種外松內緊的教育方式,使小王冰的天性和特長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孩子將來要怎樣發展呢?王冰媽媽說還是看王冰自己。過去他想當體育明星,現在他又想當演員,這是正常的反應,但現在他的第一任務是學習。拍完《大宅門》那學期,王冰努力地補習功課,最後語數外都在90分左右,相當不錯。王冰又告訴記者,他又拍了一部戲,是在張國立執導的老舍名著《我這一輩子》中演主人公少年時代。想不到王冰小小年紀,卻都是和名導合作。
說到最後,一直沒發話的王冰爸爸說了對孩子教育的看法:一是要學會做人;二是要認真。孩子有了點名氣,但他們卻保持著平常心,不想刻意地雕琢孩子,而是讓他自我發展。「這孩子有個吃苦精神,那天在無錫拍光屁股戲,正是無錫最冷的一天。我告訴他,既要學拍戲,又要學做人。看那些大腕,沒什麼架子,拍戲時一樣吃苦,我就叫他虛心向人學習。」
『柒』 王冰的個人經歷
王冰於1949年初加入華北藝大戲劇系(中央戲劇學院前身),在原北京藝術學院當過台詞老師。後來又到基層工作。在大興做文化館館員。他很愛創作,寫過曲藝、雜文、小劇本、話劇劇本。
王冰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北京青年藝術劇院(現已並入國家話劇院)的台柱子,他主演的舞台劇《保爾·柯察金》,話劇《費加羅的婚禮》《哈姆雷特》,曾演遍中國的大江南北。
王冰的妻子是清華大學的醫生,他們有兩個女兒,一個在科學院搞科研工作;另一個是生意人。在兩個女兒成人的時候,正值「文革」王冰挨批鬥的時期,由於王冰本人一度對當演員心灰意冷,兩個女兒都沒有從事演員職業。 青藝天王
1930年出生,2000年在《走向共和》中扮演李鴻章時,剛好70歲。演員王冰與劇中李鴻章同齡古稀之年,感悟李鴻章的心路歷程,王冰的生活經歷為他提供了非常好的表演體驗。王冰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北京青年藝術劇院的台柱子。劇院每年拍兩三個舞台劇,王冰都是男主演,如50年代的舞台劇《保爾柯察金》,在全國巡演了400多場,演遍中國的大江南北;話劇《費加羅的婚禮》,王冰也演過一百多場。在《哈姆雷特》等多部莎士比亞的話劇中,王冰也是男主角,演過幾百場。1990年王冰退休以後,由於身體原因,便徹底退出了話劇的演出舞台。但王冰時不時地還會在影視劇中客串一個角色。如在電影《父子老爺車》中,王冰扮演一位經理;在電影《最後的貴族》中與盧燕演夫婦,扮演潘虹的父親。在電視劇《武則天》中扮演武則天的重臣狄仁傑;在劉威主演的電視劇《唐明皇》中扮演唐代的名臣宋璟。拍攝電視劇《走向共和》之前,他剛剛在一部18集香港電視劇《蟋蟀四爺》中扮演一位清末初期的賭場老闆四爺。 表演慾望
2000年,王冰接到電視劇《走向共和》的劇本後,就深深地被劇本所感動了。王冰說:「雖然我年事已高,身體不太好,但是劇本中李鴻章這個人物寫得太好了。十多年前,我演過舞台劇《一代風流》,在劇中,我扮演與袁世凱作斗爭的主演蔡鍔,那部戲的演出,已經對清末民初的歷史有了初步的認識。在《走向共和》一劇中,編劇以全新的視角,重新看待李鴻章的『賣國'行為。我從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塑造這一全新李鴻章的強烈慾望。」
2001年9月,《走向共和》開拍前,王冰提前一個月進入劇組,看了很多關於李鴻章的書籍,包括《李鴻章的處世藝術》、《李鴻章的從政藝術》,系統地研讀了編劇之一張建偉寫的關於清末歷史的5本書籍。在59集的戲中,李鴻章的戲都在前20集里。王冰說:「我在劇組中一住就是七個月,能夠堅持下來,還應該感謝劇組對我的關照。由於我是全劇組年歲最大的一位演員,劇組對我非常照顧:派一個特別助理照顧我,還給我吃小灶。」
自從演過《走向共和》這部戲後,王冰一直處於休整狀態。王冰說:「沒有我特別感興趣的戲,我是不能拚老命拍戲的。言外之意就是說,這部戲是讓王冰老人拚命拍攝的。
王冰感嘆:「在《走向共和》這部戲時,很多場戲,我都是從自己的感情存摺里找到了表演根據。」
在劇中,有一場這樣的戲:甲午海戰失敗了,李鴻章被罷官,主戰派大造輿論。一時間,李鴻章成了千人罵萬人恨的賣國賊,李鴻章便躲在一個寺廟里修身養性,他也一度想過自殺。這 時候,慈禧特別派來一位宮女伺候李鴻章,給他唱戲,陪他玩兒,勸他別消沉。演這段戲時,王冰由於也有過相似的經歷,非常能體會李鴻章苦悶的內心世界。
讓王冰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文革」時期,王冰被關進「牛棚」,接受審查的經歷,卻成了王冰塑造李鴻章被罷官後失落心情的生活沉澱。
接拍背景
說起接拍李鴻章這個角色的過程,王老師顯得很愉快。「要說我接這個角色前後過程其實很普通,和一般演員的經歷都差不多。當時有兩部戲想找我,但我看了人物以後覺得不是特別滿意。說句實在話,我今年71歲,也該是退的時候了,所以就不太想演。有一次張黎(《走向共和》導演)上我家,說要看我在《武則天》里狄仁傑的劇照。我就拿出來給他看,看完以後他就同我聊,接著就問我對李鴻章的看法怎麼樣。這時我其實已經猜到他大概是要找我演李鴻章。但當時我沒有說我不想演了,反而還就同他聊起李鴻章來。為什麼呢?因為我對李鴻章有興趣。作為一個演員,老的也好,年輕的也好,見到好的角色都還是想演的,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職業病吧。」
「我是一個演員,演話劇出身,幹了一輩子舞台劇,當中也演過幾部影視劇。雖然說話劇、影視劇有區別、有不同,但藝術的追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如果說人物塑造不成功,也就是把人物演死了,那這部作品肯定也就是失敗的。所以我當時就放開和張黎聊,一方面表達我的看法,另一方面也了解一下他的看法是不是同我一樣,是不是也是想塑造活生生的人。」
角色理解
「李鴻章這個人,有人講是個賣國賊、大漢奸。這個一棒子打死的觀點我不同意,至少它太片面。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很不好,那就是成者王侯敗者寇。只要你失敗了,人家就都說你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認為,看一件事,或者看一個人,不能光看結果就完了,還得著動機、過程,這樣看事情才全面。李鴻章的確很不成功,辦洋務沒見多大起效;辦海軍,甲午一戰打得是全軍覆沒;挖空心思地辦外交,可在那割地賠款條約上簽字的基本上就沒少過他。可以說是干什麼都不好,這中間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當時的環境條件,一是李鴻章的個人原因。」
「環境條件我不用說你也知道,往簡單了說,當時的中國是什麼都不行。在那種環境下,一個只讀過經史子集的高高在上的翰林元帥都能幹些什麼?說句公道話,就憑他能夠看到當時的中國迫切需要先進技術這一點,就已經很不錯了。何況他還拚命地去做,就更加難能可貴。李鴻章這個人總結起來做的事不外乎兩點,一是『爭』,一是『和』。為了軍費、辦廠的經費、先進的技術和清朝的安危,他同翁同和,同慈禧爭,同外國人爭。但是,一旦他感覺爭不過了,他就開始和,也就是妥協。為什麼妥協呢,這裡面也有不得已的成分在,當然也有他自身 的原因。所以我有時覺得他這人很有點『忍辱負重』的意思在里邊。」
「當時我把這些看法一說,張黎就開始激動起來了,說我和他的看法、觀點完全一致。說這話可能有些過,但當時我們都挺激動的,兩人就越說越投機。後來就著劇本。我演戲到現在,很少有劇本拿到手裡就一口氣從頭到尾讀完的。可這次我就真的一口氣讀完了劇本。讀完了以後我只有一句話,那就是:『這個本子征服了我』。的確是這樣。它是以一種全新的歷史視角、新的觀念來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而且相當真實,藝術的真實,所以非常吸引我。這樣,我就接了這部戲。」「可是接了之後心裏面又有點發虛。雖說對於演員來講每一個角色都是挑戰,但這次的要求和壓力太大了。我個人認為:《走向共和》裡面,慈禧、李鴻章、袁世凱這三個角色是最難把握的。這三個角色只要有一個走樣,這部戲就砸了,真的!所以就有些擔心。擔心歸擔心,戲還是得演。要是沒難度,大家都能演,還找你干嗎?作為一個演員,我堅信一點:只要吃透了人物,沒有演不好的。有人說我老了,我就想當年李鴻章不也是七十幾歲嗎,他能那麼活我還不能那麼演?」 表演藝術家王冰,於2012年5月19日5時30分,因突患肺部感染醫治無效在京去世,享年82歲。2012年5月23日上午,在八寶山公墓舉行了王冰遺體告別儀式,王冰的家人和生前所屬單位的領導出席了儀式。
國話院長周志強代表劇院參加了王冰的追悼會。王冰家屬則向國話表示,葬禮一切從簡,低調進行。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上世紀50年代的演員隊伍中,曾有「四大天王」之說,他們是王培、王瞳、王冰和王尚信。王冰一去世,當年的「四大天王」就全部辭世了。
『捌』 歷史上王姓的名人
近代有王若飛,王稼祥,王首道,
現代有王蒙,王小丫,王剛,
古代有王昭君:(公元前~世紀中葉),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維:(公元701~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外號「詩佛」。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倪:伏羲和黃帝曾與王倪論道.王倪是嚙缺的老師,王倪論道. 道及天邊,智達宇際。
王子成父:齊國大夫,累遷大司馬,為齊恆公手下一員大將。因敗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為琅琊王氏開祖。
王子喬:被奉為「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又名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師曠見太子晉後,對其稱善不已。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穀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聞名於世。
王斗:齊人,稷下先生,約活動於齊宣王時期。齊宣王以為賢,於是舉薦賢士五人做官,齊國大治。
王綰:戰國末年,秦國的丞相。
王齕:號信梁,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戰國著名軍事家,秦大將軍,始皇師之,因功著晉封武成侯,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賁:王翦之子,秦代名將,與其父同為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漢初大臣。沛縣(今江蘇沛縣西)人,以功封安國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著名哲學家。
王符:(約公元85~162年),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 鎮原縣)人,東漢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有謀略,是蜀漢後期名將。
王肅:(公元195~256年),字子雍,東海郡郯人。三國魏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農湖縣人,西晉著名軍事家,曾指揮伐吳的戰爭,大勝。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東鄒城人。晉朝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徵,祖籍琅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鯉」的主人翁。
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謚號:「文獻」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將。祖籍琅邪臨沂人。東晉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屈指可數的音樂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大書法家。與其子王獻之在書法上,稱:「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臨沂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詩人,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著作《伯遠貼》。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簡穆,祖籍琅琊臨沂,南北朝時期人,仕宋、齊兩朝,書法家,官至尚書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謚「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號啟玄子,曾任唐代太僕令。著名醫學家。
王孝通:中國唐代算歷博士,著名數學家,著作《緝古算經》。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王顯政:五代時期著名孝子,蒲城義門王氏先祖,家有資財,樂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將領。並州太原人。曾在後唐、後晉、後周為將。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字子明。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官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冊封太師、尚書令、魏國公,謚「文正」。仁宗即位後,為其立碑,並親筆御書「全德元老之碑」。歐陽修奉旨為其撰寫碑文,蘇軾為王氏宗祠撰寫了《三槐堂銘》。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狀元。取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成為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官至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封沂國公。卒謚「文正」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醫家。對針灸學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針灸學之大成,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奉旨鑄造針灸銅人兩座。為我國著名針灸學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詵 :(公元1036~1093年),字晉卿,北宋太原(今屬山西)人,中國古代著名畫家。
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王約:(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彥博,號豫齋,贈文定公、梁國公,為仁宗帝儒師,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賢大學士,官榮祿大夫。工文辭,精蒙語,世稱元初「鴻筆」,官歷七朝五十餘年,為元代名臣,深為元廷敬畏。 條定《大元通制》,著有《潛丘稿》《史論》《高麗志》。
王實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興縣究室村人。元代戲曲偉大戲劇家。中國著名劇作《西廂記》的作者。
王禎:(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東平(今山東東平)人。中國古代農學、農業機械學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書法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會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朝著名畫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字史可,號翼宇。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 「三絕」。
王鐸:(公元1592~1652年),字覺斯,號嵩樵,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王錫闡:(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號曉庵,又號天同一生。江蘇吳江人。明末清初歷算學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農,號涢齋,別號一壺道人,湖南衡陽人,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與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末四大學者。
王時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畫家。字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與王鑒、王翚、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居清初畫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號夢樓,江南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清代文學家、書法家。工詩、書,書法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號省匡,陝西蒲城西街達仁巷人。清朝著名水利專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師、軍機大臣、林則徐老師,因反對朝廷重用琦善而屍諫。
『玖』 求中國大陸男演員名單 40歲左右,100人左右,好的追分
1.王志文11.陳道明21.陳寶國31.倪大宏41.孫海英51.傅彪 61.張一山71.黃維德 81.陳思成
2.濮存希12.唐國強22.胡軍 32.王冰 42.潘雨辰52.尤勇 62.田亮 72.王剛 82.張晉
3.李幼斌13.胡兵 23.李雪健33.英達 43.文章 53.郭曉冬63.孫小寶73.王學兵 83.吳越
4.孫紅雷14.陸毅 24.鮑國安34.陶澤茹44.段奕宏54.高亞麟64.印小天74.陳建斌 84.沙溢
5.張豐毅15.李亞鵬25.侯勇 35.蕉晃 45.連奕名55.唐文龍65.張涵予75.郭達 85.袁弘
6.陳寶國16.葛優 26.陳建斌36.黃曉明46.李晨 56.保劍鋒66.黃海濱76.李學慶 86.黃志忠
7.姜文 17.夏雨 27.潘粵明37.趙本山47.王寶強57.韓磊 67.吳建 77.賈乃亮 87.李連傑
8.張國立18.佟大為28.申軍誼38.陳坤 48.於榮光58.黃覺 68.沈曉海78.任泉 88.嚴寬
9.張鐵林19.潘長江29.賈宏聲39.錢泳辰49.於波 59.鄧超 69.張譯 79.胡歌 89.喬振宇
10.范偉 20.劉燁 30.姜武 40.王奎榮50.張俊逸60. 周傑 70.聶遠 80.楊少華 90.丁志誠
91.吳京92.聶遠93.馮紹峰93.賈一平94.何晟銘95.尤皓然96.盛超97。。。啊啊啊!
瘋了!!!!!!!!我就只能幫你這么多了。我花了兩個小時弄半天,就這些了。
精疲力竭啊。希望你能找到需要的,
『拾』 大宅門小演員王冰現狀
王冰這位當時還是小演員的演員因為在《大宅門》中的出演受到了觀眾的關注,他也成為了一名童星。在出演這部電視劇的時候,這位小演員的年齡是12歲。當時在記者采訪他的時候,他透露自己之後想從事體育方面的這個職業。而他的這個演藝生涯,從2002年之後就沒有新的作品了。
從這樣的視角去看這位演員在演完了幾部電視劇之後,就沒有再走演員的這一條道路了。所以觀眾也不會再看到他的相關的一個信息了。因為當演員離開這個演藝生涯之後就應該是走上了自己的一個人生道路,不再有這些外界的曝光了。
其實對於年少的時候開始做演員的這些孩子來說,並不會一直都從事這個相關的演員行業。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其實還是有很多的選擇。未來也是充滿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