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朝巨貪為何「貪污六十多噸花椒」
能夠裝滿三集裝箱的贓物胡椒,稱得上是世界貪污史的一個極具黑色幽默意味的記錄……直到臭襪子塞進嘴裡,直到劊子手舉起刀來,元載才明白,敢情那胡椒,竟是一粒也帶不到陰間的。
公元777年(唐大歷十二年)三月,宰相元載伏誅。
他被押往萬年縣行刑,劊子手開刀問斬之前,循例要問:相公,可有什麼遺言和要求,且說無妨。元載說他只有一事,唯求速死。劊子手說,那倒不難,不過要委屈相公。於是,剝下他的臭襪子,塞進他的口中。然後,刀光一閃,人頭落地。同時,他的妻子、他的兩個兒子、他的主書、隨員、門人和親信,以及他安插在宮廷裡面的內線,統統完蛋,或交出腦袋,或關進牢房,或逐出長安,或削職為民。一位跺跺腳,長安城就晃動不已的大人物,樹倒猢猻散,連替他收屍的人都沒有。
唐之元載,宋之蔡京,明之嚴嵩,清之和珅,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權奸兼巨貪。但蔡、嚴、和三位,再猖狂作惡,再為非作歹,至少還在乎他們的主子。而元載,根本不買皇帝的賬,相反,皇帝還要看他的臉色行事。所以,當大刀片子朝那口銜臭襪子的元載殺去之時,長安城裡最高興、最開心之人,莫過於唐代宗李豫。
所以,萬年縣砍頭的同時,長安城開始抄家,在元載所居的大寧、安仁二坊,以及他祖廟的長壽坊,抄出來的珍貴物品,堆積如山,搜出來的金銀財寶,滿坑滿谷。要不是念及天子身份,李豫恨不能親自參與這次小秋收的撈肥活動!他派出一撥一撥小太監,來回傳遞消息,當聽到從他家起出來的贓物之中,最駭人聽聞、最蔚為奇觀、最難以想像、最莫名其妙的那八百石胡椒,擺滿了大理寺(最高法院)偌大一個院子時,連李豫的眼睛都直了。
按唐時一石的重量為七萬九千三百二十克計,那麼,八百石胡椒,總重應為六千三百四十五萬六千克,也就是六萬三千四百五十六公斤,將近六十四噸。三個集裝箱都裝不完,不僅夠長安百萬市民敞開吃用一輩子,即便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全球雜貨供應商,一個會計年度里的胡椒采購量,也未必有我們中國唐代這位權奸收藏的贓物多。
元載更有一種癖好,熱衷於大興土木,建房蓋屋,這也是所有貪官的三部曲(票子、房子、女子)少不了的一環。他所建的屋宅,竟佔了大寧、安仁、長壽三坊,唐代長安都城有坊109個,元載就占其三,可見規模之大,建築之多。據《唐書》載,“膏腴別業,軫域相望”,“名殊異樂,內廷不及”。他倒台後,被沒收的宅舍足夠分配給數百戶有品級的官員居住使用,他在東都洛陽還專門營建一座園林式私宅,充公之後,竟能改成一座皇家花園。
你可以說他白痴,你也可以罵他傻,積攢這六十噸胡椒,有個屁用?他不是不知道吃不了,也不是不知道賣不了,但對元載這個大貪污犯而言,他需要的只是佔有,無窮無盡的佔有。因為絕對的權力,便是絕對的佔有,而絕對的佔有,便是絕對的快樂。這六十噸胡椒,他佔有著,他就充實,因為充實,他就滿足,因為滿足,他就享受,這就是他的最高境界,這也是中外古今所有貪官至死不肯收手的動力。
直到臭襪子塞進嘴裡,直到劊子手舉起刀來,元載這時才明白,敢情,那曾經佔有的八百石胡椒,竟是一粒也帶不到陰間的。
❷ 莊子 現代故事二則
鼓盆而歌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夏秋冬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這一段摘自《莊子·內篇》,敘述莊子的生死觀和人生觀點。大意是說莊子的妻子死了,來吊喪的人看見莊子蓬頭赤足坐在棺材上敲著一隻破瓦盆,一邊敲打還一邊唱著歌。莊子說:"人本來就沒有生命,混雜在混沌迷茫之中,慢慢產生了氣,氣又聚成了人形,人形又變成了生命。現在人死了,只不過是恢復了原來的樣子罷了,這就同春夏秋冬循環是一樣的。現在我妻子不過是安寢於天地之間,我要是在旁邊嚎啕大哭,那就是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怎麼一回事了,所以我才不哭。"
(一)人和蝴蝶和魚的故事
這是一個讓人類頭疼了幾千年的問題。莊子有一天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雙翼飄舉,游歷花叢,他在花瓣和木葉間大聲地笑。醒來之後的莊子,如陷濃雲:是我作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作夢變成了我?如果是我變成了蝴蝶,為什麼我會體會到蝴蝶獨有的飛翔之樂?如果蝴蝶作夢變成了莊周,為什麼這一切會出現在莊周的記憶里?
這個孤獨的夢,不可言說。成為中國人心底里永遠的浪漫。多年後,有個叫李商隱的青衣詩人高唱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的表情,無比滄桑。
「魚兒們在水裡,多快樂啊!」莊子穿著自己編的草鞋,站在水邊長長嘆息。
「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惠施問他。
「咦?」莊子嚴肅地反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永遠都是主觀的,客觀,只不過是主觀的一種概率。你站在歷史之外,可以肯定某些事情是必然會發生的,但如果你站在莊子的池塘邊,你會知道,事情本來可以有無窮無盡的選擇。
莊子的意念,穿越了水和時間,和魚兒合為一體,水象情人的手,緩緩滑過,岸上的莊子,在水裡無比開心。是的,我知道,游泳是快樂的,岸邊的那朵花悄悄綻放,和蜜蜂熱烈地親吻,它也是快樂的,水上的惠施有些憂郁,但他也是快樂。
「更奇怪了,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是快樂的呢?」惠施生氣了。
「我知道,」莊子在水底摟著那條魚笑道,「我知道,不要和我辯論,我知道你是快樂的。」
因為知覺。因為感受。「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我知道,所以,我反而忘記了我知道些什麼,我是如何知道的。
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要它如此。如果它不如此,我就不能站在這里觀察它。我是世間的公理,永不被證偽。
不要說是對還是錯,這是哲學。
(二)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我們珍惜生命,是因為生命里有死亡。我們珍重愛情,是因為愛情會變成背叛。可是,你珍重了,就會不死嗎?愛情就會永恆嗎?
莊子說:「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生者,假借也。」
生命,是我們在這世間暫時借用的一個軀殼,不可以濫用,我們遲早要將自己,交還給冥冥中的那個神。你和這軀殼所擁有的一切,最終都會象水一樣蒸發,象河流一樣遠走,象夢一樣無可追尋。你珍惜或是揮霍,不足以改變這個結局。竊鉤者人誅,竊國者天誅,沒有分別。莊子在2400年前憂傷地沉思:那麼,思考,或者不思考,有區別嗎?有我,或者無我,在宇宙最高處的那尊神看來,有什麼不同?
當然,莊子是無神論者,但我相信,當他面對浩浩長空,面對生死離散,他一定會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一條魚,搖著尾巴游來,乞求莊子的愛情,莊子敲敲魚的腦袋,告訴它:你擁有,就會失去。你若沒有生的快樂,就不會有死的痛苦。所以,擁有就是失去,死就是生。相濡以沫,最終還是要在光陰中彼此迷失。我們為什麼要走那麼多彎路呢?結局清清楚楚地擺在前面,它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抵達。
他告訴魚:你還是回海里去吧,江長湖寬,生命只是一場體驗。
老婆在他的臂彎中死了。千千萬萬年,造化安排的這一次絕無僅有的相逢結束了。在幾個小時前,她還在勸告兒子要讀書,還在用樹葉和紅薯煮粥。莊子看著她漸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國的街市中,敲著盆,大聲歌唱。
「你怎麼了?」有人問。
「哦,我的老婆死了。」他說,繼續歌唱。
莊子望向天空。雲朵在頭上不停變幻,太陽散發出美麗的光輝,他看見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擴散,變成雲,變成泥土,變成陽光,變成包圍自己的空氣。
「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噍然隨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莊子喃喃地說,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裡,她即將永恆,她再也不會有窮苦和疼痛,這是她的歸宿,人人都有這樣一個歸宿,所以,我要為她慶賀。
數千年的光陰,如飛鳥一樣落在他的頭上,他霎那間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隱藏在生之中,死去,也就意味著得到永生。而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得「道」,因為人有知覺、有形狀、有質量。只有死去才可以。他在宇宙的最遠處,看著自己微笑。
(三)在權貴的冷眼中桀驁不馴
終莊子一生,他始終對自己忠誠。他穿著打補丁的衣服穿行帝闕,向王侯亮出寶劍;他和林間的枯骨、河裡的漁夫結成朋友,向飛鳥和青草深情凝視。他在向人借錢的時候,依然不放棄骨子裡的驕傲———你可以不借給我,但你不能欺騙我,他笑笑說,魚渴的時候,你只要給他一口水就行了,不用引來大海。
莊子的哲學,似乎和魚很有緣份,這讓我們聞到噴香的海鮮味道,而不象孔子,有腐爛的氣息。
他從骨頭里藐視金錢和名位。擠膿的,得一輛車;舔痔瘡的,得五輛車。你有這么多車,給當官的舔了幾次痔瘡?讀這種書,讓人感覺暑汗頓消,兩腋生風。
他自己編草鞋換米,我想,他編草鞋的時候,嘴裡一定還哼著風雅頌的小曲兒,心中無比自豪,出將入相又怎麼樣?堂呼階應、起居八座,又怎麼樣?如果人有了精神上不朽的追求,那麼,物質,只不過是貓頭鷹嘴裡腐爛的老腐屍體。
「不要跟我說當官的事!」他捂上了耳朵,「與其殘民以逞,不如曳尾於泥塗。」我是一隻烏龜,你還是讓我在泥里艱難地爬動吧,這樣,我就能用更多時間來關懷世界,關懷我自己。
莊子留給我們的,只是三十三篇短文,魯迅說他「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我感到很開心。
當然,我們能看到的,只不過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還在高天之上,俯瞰著眾生沉默不語。
綁著破草鞋,
便問他說:「先生怎麼這樣疲睏呢?」莊子回答說:這那裡是疲睏而是貧窮啊!讀書人有理想而不能施行,這叫做疲睏;衣服舊鞋子破了,這叫貧困不是疲睏。我現在處於昏 君亂相的時代,要想不疲睏怎麼可能呢?
宋國有一個叫
曹 商的人曾為宋王出使秦國,隨從的車子 有一百多輛,回到宋國之後對莊子說:你住在窮里 陋巷 ,生活困窘,靠織草鞋度日,面黃肌瘦到這個樣子,這是我所不能及的。 而我見到萬乘君主得到隨從車輛一百多這是我比你優越的地方。」莊子回敬說:「聽說秦王有病召請醫生,能治癒他的毒瘡的可以得到一輛車,用舌頭舐他的痔瘡的可以得到五輛車,治的病越低下可以得到的車子越多。你大概是用舌頭舐痔瘡的吧,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車子呢?你快走吧!」
莊子一生窮愁潦倒,他不是沒有機會做官,過榮華富貴的生活而是不原做官。莊子的才能聞名遐邇,楚王聽說到莊子的才幹,就派了兩名使臣帶著重金去聘他當宰 相,莊子對使臣說:千金固然重利,宰 相也可稱尊位,但你們沒見那用其所長的?雖然平時總給它吃上好的美味食料給它披上錦綉的衣服,但一旦把它牽到太廟作祭品時,它就象作頭孤獨的小豬,也是不可能的了。你們快走吧,不要來玷污我了。我寧願在污濁的泥水之中游戲自樂,也不原為當權者所束縛,我終身不願為官,讓我的精神得到快樂。莊子的好朋友惠施經不住富貴的誘惑,去
魏國做了宰 相,莊子要去看他,有人向惠施挑撥說:「莊子想來代你做相。」惠施很恐慌就在國內搜查莊子搜了三天三夜。莊子去譏笑惠施說:「南方有一種鳥叫鳳凰,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不棲,不是 竹子它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不喝的,一支貓頭鷹找到一隻死老鼠,對著飛過來的鳳凰叫了一聲!現在你想用你的梁國來嚇唬我嗎?」莊子以高潔的鳳凰自比,在他看來宰相之位好比是只腐爛的老鼠,根本不值得一顧。
莊子之所以寧可過著貧苦的生活而不去當官求取富貴,是因為他厭惡虛為的封建制度,對當時的社會抱有強烈不滿情緒。為了不和當權者同流合污,莊子後來當了隱士,以表明自己憤世疾俗,痛恨權貴的心志。
削白堊土的故事
惠子是莊子生平最好的朋友。惠子死後,莊子去送葬,在惠子的墳墓前,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地有個人,有一天他正在捏白堊土,鼻尖上濺到一滴象蒼蠅翅膀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那人也非常勇敢,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你現在叫我削,我不敢了,你也會怕呀'自從惠子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徐無鬼》)
惠子死後,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寫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以及兩人之間的熟悉與了解,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小雀跳梁亦適趣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逍遙游》。
知了和斑鳩不知道鯤鵬高翔的道理,它們看大鵬費這么大的力氣往南飛去,譏笑道:「我騰地一下就飛了起來,碰到樹枝、房梁就落到上面,即使這樣,有時候還飛不到上面,累了就只好落在地上休息一會。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力氣,高飛九萬里而去南面呢?」
一個人到郊外去,一天吃三頓飯,回到家裡後肚裡還飽飽的呢。一個人要走一百里,那可就需要准備隔夜的糧食了。假如要到千里之外,那就需要准備三個月的糧食。也就是說,做的事情越大,需做的准備也就越多。知了、斑鳩這兩個小東西怎麼能懂得這樣的大道理呢?
這就是說,懂得小道理的不懂得大道理,生命短促的不理解生命長久的。怎麼知道是這樣呢?你不看,朝生暮死的朝菌永遠也不知道還有三旬為月的事情,夏天鳴叫的知了永遠不知道世上還有春天和秋天,這是因為它們的生命太短促了啊!楚國的南面有一種靈龜,以五百年作為春天,以五百年作為秋天;上古時候有一種椿樹,以八千年作為春天,以八千年作秋天。彭祖是古代一位長壽的老人,據說活了八百歲。一般的人要與他比較長壽,那不是很可悲嗎?
商湯王與夏棘也曾經談到過類似的故事。當時他們是在討論上下四方有沒有邊際的問題。夏棘說:「在什麼也不生長的邊遠北方再往北,有一個遼闊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裡面有一種魚,寬度足有幾千里,而長度那就沒有人知道了。這種魚的名字叫做鯤。在那裡還有一種鳥,名字叫鵬,脊背像高大的泰山,羽翼像遮天的烏雲,搏擊長空,盤旋而上,高達九萬里。駕著雲氣,背負青天,而後向南飛,它是要到南海去,小雀看到了譏笑道:『它是要往哪裡飛喲?我騰地一下就飛起來了,大不了飛上幾丈高就下來,在蒿草之間飛來飛去,這也就算是飛翔的極限了。而它這是要往哪裡飛喲?』而這就是大小兩種不同東西的區別呀!」
由此看來,才智可為一方長官、品行可統一鄉之眾、德性適為一郡為主、能力可做一國之君的人,自己看待自己,大概都像小雀一樣,認為已經達到極限了。不過宋榮子卻會嘲笑他們。宋榮子是一位境界高邈的人。天下的人都頌揚他也不會歡欣,天下的人都詛罵他他也不沮喪。他明白身內與身外的分別,善辯榮譽與恥辱的境界。這可以說是到了頭了吧!他在處世方面已經達到了不經心小事的程度。不過他仍然有不足之處。
這個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它告訴人們,不要用自己的光去衡量天下,不要用自己的見識去局限天下。天地遼闊,事物眾多,用一己之見窺天下,不僅不能理解天下,而且會犯以框大的錯誤。正像知了、斑鳩和小雀不能理解大鵬為什麼要翔一樣。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這是多麼的可笑。莊子仰頭看著惠子道: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無常了。
其實這些故事網路上都有,我們回答也是復制的
你完全沒有必要浪費積分:)
❸ 無紡布袋的目標受眾
(一)消費群體分類
結合銀座商城服務性質,消費群體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消費高中檔名貴品牌的消費者。二、消費日常生活必須品的消費者。
(二)消費特點
依據銀座商城的消費群體分析可以得出:
⒈消費高中檔名貴品牌的消費者。此類消費者絕大部分是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社會地位,或是具有高度的文化修養和品位鑒賞。較之品牌的質量和價位,他們更在乎的是購物中享受到的服務,和購物環境所營造的氛圍。
⒉消費日常生活必須品的消費者。此類消費者所涵蓋的目標受眾較為復雜,不論是收入豐厚的社會地位人士,還是收入一般的工薪階層,對於日常生活必須品而言,沒有明顯的劃分區域。 (一)針對特定的消費群體,增加「環保型購物袋」的附加值。
雖說「環保型購物袋」有反復使用和不污染環境的優點,但是在消費者眼裡即使知道,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會購買普通購物袋,這是因為「環保型購物袋」在價格上比普通購物袋高出了好幾倍,雖說3-4 元的價格在銀座商城的特定消費群眼中算不上什麼,但是拿這個價格去購買一個袋子,覺得還是有點不值得。即使消費者把「環保型購物袋」買回去了,但下一次消費的時候,並不見得會把它帶來,即使它可以反復使用,也難逃和普通購物袋一樣的「一次性」命運。很多人認為家裡也不是沒有布袋子,就是不習慣用,當然不會再買一個回去;
也有人認為,超市一次性塑料袋又免費又能當垃圾袋,一舉兩得,環保袋買回去用處也不大。對於環保購物袋,市民們的抱怨基本上都集中在「不購方便實惠」上。但很多人也不確定這個袋子是不是真的環保,因為購物袋上面沒有詳細寫明製作這個環保袋用的是什麼材料,究竟環保在什麼地方,和普通塑料袋比有什麼特別之處,這樣自然不能讓人信服,因此必須闡明環保購物袋的一大串好處:透氣、輕質、柔韌、防水、環保、無毒、抗菌、防靜電、耐用,一般都使用色彩豐富容易分解的布料,容易在大自然中分解,非常符合環保理念。
其次,依據銀座商城特定消費群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針對特定的消費群設計不同風格的「環保型購物袋」,例如:「在設計上要別具一格、在風格上要緊抓時尚、在樣式上要別致典雅等……」,總之,要與前來購物的消費群的心理需求相對接且對等,這樣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環保型購物袋」的性價比,使消費者更容易的去接受它。國內的商場超市其實大有可為,設計出新穎時尚的環保包,引領一個環保時尚風!當人們背著漂亮的環保包逛街時,不僅透露出少用塑料袋的環保訊息,而且以天然素材製造成布包、竹枝包、藤包或稻草交錯編織成的包包,沒准成為今夏大熱的潮流物品。
(二)在與銀座商城的形象掛鉤的基礎上,進行贈袋活動。
做廣告,無疑逃不出兩個目的:促進銷售、塑造形象。而塑造形象是會了更好的銷售。銀座商城現今已成為消費者眼中的購物天堂,已經開始步入品牌的成熟期。這個時期的側重點不再僅僅限制在買賣商品的「產品時代」的范疇內,應該進一步塑造其品牌形象。而藉此次「環保型購物袋」的推廣活動,使自身品牌與公益活動接軌,建立起良好的,有獨特感性價值的品牌形象,以便更好地、穩定地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使其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鞏固,最終會強化消費者對其品牌的顧客忠誠度。
在環保購物袋推出的前幾天,進行廣告宣傳,開展免費送袋活動,顧客們可以在這幾天之內免費獲得環保購物袋,活動結束以後則展開收費,向消費者傳達這樣一個理念:如果你還拎著塑料袋進出菜場和超市,那麼你就真得落伍了!現在流行的是可反復使用的環保購物袋!如果你還缺少這樣一款設計精美的購物袋,那麼就接受來自銀座的禮物吧!讓我們一起關愛環境,關注銀座吧
(三)在商城的定期活動中增設一項「無膠袋日」 (適當的進行優惠打折,以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在這一天商場內杜絕使用一切塑膠製品的購物袋。加大宣傳海報的投放力度,讓消費者了解、認識、意會「 白色污染」的危害性,以撼動消費者漸已成型的舊消費習慣,建立一種新的需求,從自身做起,保護身邊的生活環境。與加大宣傳海報投放力度的同時,強化終端銷售。利用廣告把產品拉到消費者心中,再利用終端銷售把產品推到消費者面前。提供有償購物袋,既減少了經營成本,又能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看起來兩全其美,但是還得考慮到顧客的想法,如果因為捨不得方便袋而嚇跑了顧客,那就違背了商場的經營初衷,不值當。
(四)「購物滿 200 元贈送時尚環保購物袋」活動。
習慣可能一時難改,但良好的習慣需要顧客用心培養。為鼓勵顧客接受並習慣使用這種購物袋,商場從 3 月 20 日起到4 月底推出了購物滿 200 元贈送一個購物袋的活動,但 200元以下的顧客,如果需要那就要自己掏錢買。袋子要花錢買,誰就不會花這個「冤枉錢」。不過習慣是會慢慢改變的,如果商場在開始推廣的期間促銷得當,也許會讓人們慢慢接受,但是接受的前提是,得培養人們出門購物手裡拿著個購物袋。
(五)挖掘附加值,刺激消費慾望。
在盡量降低生產成本的基礎之上,出售不同樣式的限量版「環保型購物袋」。生產「環保型購物袋」的成本無疑是高的,但是在要實現「環保型購袋」的推廣,就必須提高消費者的需求欲,以生產不同樣式的「環保型購物袋」進行限量版出售,再一次挖掘「環保型購物袋」的附加值,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
造型款式
環保袋款式多樣,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按造型分類:立體環保袋、平面環保袋(常見的沒有厚度的環保袋)、底風琴環保袋(即是底有厚度,則面沒厚度的環保袋)、復(覆)膜無紡環保袋、背心環保袋、折疊袋(荷包袋)、索繩環保袋、手繩環保袋
按圖案分類:凈色(素色)環保袋、彩色環保袋、燙畫環保袋、柯式環保袋、刺綉環保袋、絲印環保袋(最平常有印刷顏色的環保袋)
按尺碼分類:標准尺寸環保袋、迷你環保袋、特大環保袋、
按特別要求分類:訂做環保袋、保溫環保袋、銀面環保袋、環保購物袋。
而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環保袋可以作以下劃分:卡通型的環保袋適合一些小孩子,簡約型環保袋適合喜歡簡單的朋友,而DIY的環保袋則適合一些喜歡設計的朋友,設計訂造的環保袋則適合一些公司配合他的產品配套出售,以達到宣傳之效益。
適當的保存,環保袋更長壽
⒈把環保袋放在乾爽、避免日照的地方;
⒉嚴禁接觸腐蝕性物質;
⒊小心使用手挽,否則容易折斷,減短環保袋的使用壽命;
⒋環保袋一般負重量為8磅左右。
環保袋存在的不足
眾所周知,環保購物袋吸引人們的地方在於它可以循環使用、耐用性強並且物美價廉;而環保酒袋吸引廠家的在於經濟實惠,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在定做的環保酒袋上打上產品的廣告,起到一定宣傳的效果。雖然,在一些環保論壇或社區,網民對環保購物袋的褒貶不一。但是,通過一些環保公益活動或者一些環保組織,環保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位置越顯重要。
然而,在肉菜市場中,一些水產品、蔬果等如果直接使用環保袋的話,就顯得不太方便了。因為環保袋每次用完都要清洗,很費工夫。這也是為什麼在肉菜市場中,環保袋並不是很受歡迎的原因。也就此,「限塑令」仍不能得到徹底的實行。環保袋的設計還需提高,以及適應各種場合的使用。環保代要完全替代紙袋或塑料袋的路還長著呢!
❹ 長壽梅秋季換盆後需要套袋嗎
長壽梅秋季換盆之後,最好建議不要套袋,因為這樣對於它的健康成長,並不能起到優良的作用,最好建議把它放在溫度適宜環境適宜的地方,進行換盆後的種植,這樣會達到更好效果。
❺ 也說老紅軍為什麼長壽
老紅軍們的長壽現象讓我想起廣西巴馬的長壽村,同樣都是長壽,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經歷過飢餓時期,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沒吃的很多人餓死了;倖存下來的都很長壽;巴馬長壽村貧窮的年代那裡的人長年吃不飽肚子。
飢餓不是什麼好事,卻能讓人長壽。------龍梅
轉載如下:
老紅軍向多本116歲,老紅軍張志洪104歲,老紅軍王邦忠101歲,老紅軍姐妹黃美根106歲、黃美念104歲,老紅軍李文樂101歲……百歲以上的老紅軍可謂數不勝數!
這些老紅軍的長壽秘訣也五花八門,什麼「諸肉不如豬肉,百菜不如白菜」、「早晨吃點姜,百病都消光」、「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齒常叩、耳常彈、面常搓」……其實,媒體宣傳的都是表面現象,都是細枝末節,是向老年人傳授養生之道的。以我看來他們的長壽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他們的身體素質本來就好。大家都知道美國黑人身體好,美國乃至世界的競技體育項目幾乎被他們統治了,那是因為美國黑人身體素質好。但是,這些黑人為什麼素質好呢?15世紀40年代非洲大批黑人被販賣到美洲,由於路途遙遠,裝運黑奴的貨艙環境惡劣,大量黑人死於海上,只有身體素質特別好的黑人才能存活下來!也就是說,美國黑人是經過九死一生考驗過的人種!是優勝劣汰後的幸運兒!高溫、飢餓、乾渴、瘟疫都對他們無可奈何!我們的老紅軍與美國黑人的遭遇何其相似?只不過他們參加革命是自覺自願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他們吃了多少苦!炮火連天的歲月里他們受了多少罪!能夠堅持到最後的真是鳳毛麟角!老紅軍們哪裡是血肉之軀?分明是鋼鐵戰士!
二、他們老有所養。革命勝利後他們也算修成了正果,是有功之臣,他們安安穩穩地住進了「休養所」「療養院」里,政府供給衣食住行,官員常去噓寒問暖,醫生護士不離左右。不但他們老有所養,而且他們的子孫也「各得其所」!即使是那些長征途中失散的紅軍戰士,雖然功德不夠圓滿,待遇差一些,但每人每月也可以從民政部門領到90至120元不等的補助(1980年的數據)。老紅軍們的心情怎能不好呢?
三、他們達觀。戰爭歲月,長征途中,他們眼睜睜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去了,一批批倒下去了,他們背著腦袋行軍打仗,誰都不敢保證自己能活到明天!101歲老紅軍張國清常說:「與那些在長征中犧牲的年輕同志們相比,我活到現在,算是夠幸運的了。」是啊,對於他們來說,活著就是最大的幸運!活著就是最大的福分!什麼房子車子?什麼金錢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們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四、他們不寂寞。孤獨寂寞是一般老人面臨的最大困境,孤獨寂寞也是健康的最大障礙。但是,老紅軍們從不孤獨寂寞,上級領導看望他們,媒體記者采訪他們,健康專家調研他們,親人們探望他們,紅領巾們去聆聽革命故事,機關、工廠、學校邀請他們作報告……迎來送往,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可惜,這些都是一般人學不來的!所以本文對一般老人的健康問題幫助不大,只是隨便說說而已。
❻ 西遊記中,壽星在比丘國吃了頓飯國王就長生不老,這頓飯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壽星比丘國吃頓便飯,南極仙翁便讓國王長命百歲,看飯里都有啥?
遠離驚悚恐怖的獅陀城,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城市——比丘國,又名小子城。
比丘國大小也是一個國家,取名「小子」,又有何意呢?孫悟空不解,就問城中的一位老兵,老兵吞吞吐吐,欲說又休!
唐僧聽後更是疑惑:既然叫「比丘」為何又說小子?八戒大大咧咧道:想來是比丘王崩了,新立王位的是個小子,故名小子城!唐僧不信,說道:徒弟呀,斷然沒有這樣的道理,斷然沒有這樣的道理,且待我們進城,繼續一探究竟。
唐僧的判斷沒有錯,此時的小子城中,繁華興盛,另有一番「景象」: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一個籠子,籠子里都坐著一個小孩子。
南極仙翁身居海外仙島,並不缺乏宴會和美食佳餚。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一路風餐雨宿,食不裹腹,卻視素菜為百味珍饈,盡情受用,最後被八戒吃了個精光。
不過話也說回來,南極仙翁雖然給了比丘國王3個延年益壽的棗子,讓國王感覺身輕氣爽外。但後來真正讓比丘國王長命百歲的,應該是孫悟空離開比丘國時,苦勸他的那番話:從此色慾少貪,陰功多積,凡百事將長補短,自足以祛病延年,這就是長壽妙方啊!
❼ 長壽花長小黑蟲怎麼辦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遭到病蟲的侵害,但是這也是一種十分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所以我們在養殖的時候只能盡量的保護好自己的盆栽。最近許多花友們反映自己養殖的長壽花長了蟲子,那麼長壽花容易長什麼蟲,長壽花長蟲子怎麼辦呢?
一、長壽花容易長什麼蟲
許多花友們悉心照料的長壽花被蟲子侵害了,紛紛感到十分擔憂,長壽花容易長什麼蟲呢?其實長壽花常見的病蟲侵害有好幾種,針對不同的蟲害處理的方法也不同。
1、介殼蟲
介殼蟲是多肉植物天敵,是長壽花常見病害。介殼蟲主要侵害部位是長壽花的莖部和葉片,受害植株葉片較軟,無光澤,用手觸及會感覺粘粘的,這就是介殼蟲的分泌物。長期在長壽花上就會導致葉子發黃甚至枯萎掉落。
處理方法:長壽花長蟲子怎麼辦呢?如果只有少量的可以用手捉下來,如果已經感染了大量的介殼蟲,並且長壽花已經受到了侵害,那麼應該及時的換盆換土,重新換一個良好的環境,否則會很大程度的影響長壽花的生長。
2、蚜蟲
長壽花容易長什麼蟲呢?蚜蟲是最常見的一種,蚜蟲俗稱膩蟲,它的體型很小,主要侵害長壽花的葉、莖和頂部的嫩芽,對於長壽花的生長也是非常不利的。
處理方法:這種蚜蟲因為體積很小所以用手抓起來很不方便,建議花友們可以蚊香點燃後掛於有蟲的植株上,用塑料袋罩住植株及花盆,1小時後害蟲被消滅。如果還是不行的話,建議換盆換土。
3、葉青蟲
葉青蟲體型較大,當發現葉片呈半透明狀,植株葉片之間有一些黑色的類似於蠶的糞便時就要引起注意,仔細觀察這些半透明的葉片,裡面肯定會有綠色的、肉肉的葉青蟲。
處理方法: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當機立斷地把它連同葉片一起弄下來銷毀就好,不然留下只會滋生更多的葉青蟲。
4、紅蜘蛛
紅蜘蛛主要侵害葉片部位。紅蜘蛛體型較小,大約1-2毫米,紅褐色。當看到葉片之間有千絲萬縷的白色絲網時,就該警覺到是紅蜘蛛在作怪。
處理方法:長壽花長蟲子怎麼辦呢?只要仔細搜尋,不難發現它的蹤跡,找到後及時處理就可以了。經常給植株噴霧會減少紅蜘蛛的侵害。不用葯物治療也可以消滅這種紅蜘蛛。
二、如何預防長壽花被病蟲侵害
對新引進的花種、花苗,應嚴格檢查,防止外地新害蟲的侵入,對土壤及舊花盆進行消毒,以殺死殘留的蟲卵。長壽花的品種不同,其抗蟲性也有所不同,應選用抗病蟲品種,既減輕蚜蟲危害又可節省葯物費用。
發現少量蚜蟲時,可用毛筆蘸水刷凈,或將盆花傾斜放於自來水下旋轉沖洗,既滅了蚜,又洗凈葉片,提高了觀賞價值和促進葉面呼吸作用;有條件的還可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進行防治。花友們也要多學習一下長壽花的養殖方法,追施點沃葉水溶肥,相信你能夠有效地避免蟲害。
結語:通過以上的總結大家都知道了長壽花容易長什麼蟲,以及長壽花長蟲子怎麼辦相對應的處理方法,希望花友們都能夠養育出美麗的長壽花!
❽ 重慶市長壽區的文化歷史有嗎
長壽谷位於南山東麓,其地貌呈谷狀縱伸,依攀山勢,直沖雲霄,谷線全長2300米。其間鳥鳴不斷、溪水常流、林木鬱郁蔥蔥、岩石突兀奇特。設計者們巧用天然形勝,從不同角度,以「流動」和「靜止」的狀態揭示著傳統「壽」文化的內核。其主要景觀包括:根據佛經中提到的有關觀世音就是「無量壽佛」之法身的記載而建造的18米高的銅制「無量壽佛」;一個代表谷中所流之水實乃救度眾生之水的銅制皮袋「流水尊者」;刻有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書之「壽比南山」的巨大石刻等。為了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的「壽」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其歷史價值和久遠生命力,進一步豐富當地的民俗文化氛圍,一個設計新穎,獨具創意,以壽文化為主題的富有熱帶雨林特色的大型自然山水園「長壽谷」將在南山文化旅遊區內建成,並於「首屆中國南山長壽文化節」正式向遊人開放。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縣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暄中,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 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正義》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龔志》雲:「枳轄今涪陵,長壽等縣地」。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渝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長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 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於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曆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於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於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❾ 西遊記背後的恐怖秘密長生不老不老
第一個辦法:吃蟠桃
第五回
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蟠桃分三種,3000年、6000年、9000年各一熟,效果也完全不同,分別是成仙了道、長生不老、天地齊壽。
但是蟠桃園是在天上,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最少的在天上要3000年一熟,那麼天上3000年相當於地上十萬多年。所以地上的人、仙、妖等要吃蟠桃就
要修煉到10萬歲以上。
第二個辦法:人參果,又名草還丹
第二十四回
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庄觀,觀里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人參果需要地上一萬年才能吃到,但只有30個,聞一下能活360歲,吃一個能活47000年。但數量稀有,且不能長時間保存,必須摘了後趕快吃掉。而且
五庄觀的觀主鎮元子法力高強,與元始天尊是朋友,悟空八戒沙僧三人聯手也只能束手就擒。一般的神仙妖怪想吃蟠桃也是妄想。
第三個辦法:眾仙火棗、萬年丹、靈芝等
第七回
一陣異香來鼻噢,驚動滿堂星與宿。天仙佛祖把杯停,各各抬頭迎目候。
霄漢中間現老人,手捧靈芝飛藹綉。葫蘆藏蓄萬年丹,寶籙名書千紀壽。
洞里乾坤任自由,壺中日月隨成就。遨遊四海樂清閑,散淡十洲容輻輳。
曾赴蟠桃醉幾遭,醒時明月還依舊。長頭大耳短身軀,南極之方稱老壽。
壽星又到。見玉帝禮畢,又見如來,申謝曰:「始聞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宮煅煉,以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來善伏此怪,設宴奉謝,故此聞風而來。更無他物可獻,特具紫芝瑤草,碧藕金丹奉上。」詩曰:
碧藕金丹奉釋迦,如來萬壽若恆沙。清平永樂三乘錦,康泰長生九品花。
無相門中真法主,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稱祖,丈六金身福壽華。
如來欣然領謝。壽星得座,依然走斝傳觴。只見赤腳大仙又至。向玉帝前頫囟禮畢,又對佛祖謝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無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顆,火棗數枚奉獻。」
第七十九回
一席筵宴已畢,壽星告辭。那國王又近前跪拜壽星,求祛病延年之法。壽星笑道:「我因尋鹿,未帶丹葯。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神敗,不能還丹。我這衣袖中,只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罷。」國王吞之,漸覺身輕病退。後得長生者,皆原於此。八戒看見,就叫道:「老壽,有火棗,送我幾個吃吃。」壽星道:「未曾帶得。待改日我送你幾斤。」
這里的火棗最早出現於第七回安天大會,到第七十九回交代清楚吃了可以得長生。萬年丹在第七回的詩里直接是有「千紀壽」的功效。另外還有:靈芝、紫芝瑤草、碧藕金丹、交梨等,既然拿來獻給如來,肯定不是凡品,沒有長生不老之功效的肯定拿不出手。不過如來本就長生不老,要這些貌似沒什麼用,肯定是拿回去給小弟們分享了。
第八回有詩描述如來的壽命: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
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
常見玄猿獻果,糜鹿銜花;
青鸞舞,彩鳳鳴;
靈龜捧壽,仙鶴噙芝。
安享凈土袛園,受用龍宮法界。
日日開花,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
不滅不生,不增不減。
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第四個辦法:妖怪自製不老葯
第七十八回
國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壽,前者去十洲、三島,采將葯來,俱已完備。但只是葯引子利害:單用著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湯服葯,服後有千年不老之功。
但這個葯最後沒弄成,不知道是否真能長生,按照唐僧的說法,應該是假葯。
三藏滴淚道:「徒弟啊,你是一個不慈憫的!我出家人,積功累行,第一要行方便。怎麼這昏君一味胡行!從來也不見吃人心肝,可以延壽。這都是無道之事,教我怎不傷悲!」
第五個辦法:刻苦修行
第三回
言未已,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首啟奏道:「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西遊記中提到人類、飛禽、野獸等都可以通過苦苦的修行來延年益壽,通過不斷的修行來增加自己的壽命。這種辦法好像是最普遍的辦法,絕大多數的神仙、妖怪、菩薩等可能都是通過這種修行來延長壽命的,其代表人物是玉皇大帝:
第七回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歷1750劫,每劫129600年,共計修行2億多年。
其他神仙可能就沒有哪一個修行了這么長的時間,比如福壽祿三老:
第二十六回
三老道:「你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聞一聞,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活四萬七千年,叫做萬壽草還丹。我們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與天齊壽;我們還要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你怎麼說他的能值甚緊?天下只有此種靈根!」
「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是刻苦修行的一些常見方法。
觀音禪院的金池長老跟著黑熊精學會了一點「服氣」的小法,也活了270歲,如果不是自己碰死的,可能還會活更長時間。
第十七回
行者見了,呵呵大笑道:「那個老剝皮,死得他一毫兒也不虧!他原來與妖精結黨!怪道他也活了二百七十歲。想是那個妖精,傳他些甚麼服氣的小法兒,故有此壽。老孫還記得他的模樣,等我就變做那和尚,往他洞里走走,看我那袈裟放在何處。假若得手,即便拿回,卻也省力。」
第六種辦法:長生之妙道速成法
刻苦修行太麻煩,還有一個速成班,教人在短時間內迅速練就長生不老。《西遊記》中這個速成班的老師就是須菩提祖師,孫悟空則是書中提到的唯一一個學會這種長生不老速成法的學員。
孫悟空到達斜月三星洞七年之後得到須菩提祖師秘授長生之妙道,修行三年之後:
第二回
祖師道:
「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薰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贔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過。」
「躲得過,壽與天齊」說明這種方法只需500年就能達到壽與天齊的最高境界,也正是因為這種方法過於速效,所以每500年會有一劫,躲過三劫之後就能真正與天地同壽,要比玉帝修行2億多年強多了。但是要躲過這三劫,似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學習36變或72變。
悟空聞說,毛骨悚然,叩頭禮拜道:「萬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師道:「此亦無難,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傳不得。」悟空道:「我也頭圓頂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竅四肢,五臟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師父沒成算!我雖少腮,卻比人多這個素袋,亦可准折過也。」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36變和72變是數字上的差異,一個是36天罡數,一個是72地煞數,孰優孰劣並未提及。而《西遊記》一書中似乎所有的神仙、妖怪、菩薩都會變化,或許有某些妖怪、神仙或菩薩等也是學了長生速成法,並順便學會了變化之術來躲避三劫。
在以上四種長生不老之法中,只有第四種是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的非常之道,需要躲避三劫,其他三種好像都不需要防備三劫,至少原著隻字未提。
還有半種辦法:吃唐僧肉
為什麼說吃唐僧肉是半種辦法呢?因為吃唐僧肉是否真能長生不老還是一個不確定的事情。
似乎所有的要吃唐僧肉的妖怪都是聽別人說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並沒有哪個神仙或菩薩明確的指出這個辦法確實可行。而且也沒有哪一個妖怪吃掉了唐僧。很多妖怪捉了唐僧不敢吃是因為怕被孫悟空一棒打死,這就說明「長生不老」不等於「不怕死」。
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可能只是一句謠言,並且很可能是如來或觀音菩薩故意散布的謠言,目的就是以唐僧肉為誘餌,引出更多的妖怪,來湊齊九九八十一難之數。
第二十七回
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
第三十二回
金角道:「你不曉得。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銀角道:「 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壽長生,我們打甚麼坐,立甚麼功,煉甚麼龍與虎,配甚麼雌與雄?只該吃他去了。等我去拿他來。」
第四十八回
那怪道:「是一個東土大唐聖僧的徒弟,往西天拜佛求經者,假變男女,坐在廟里。我被他現出本相,險些兒傷了性命。一向聞得人講: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不期他手下有這般徒弟,我被他壞了名聲,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彀。」
第五十回
那妖魔笑道:「我這里常聽得人言:有人吃了唐僧一塊肉,發白還黑,齒落更生,幸今日不請自來,還指望饒你哩!你那大徒弟叫做甚麼名字?往何方化齋?」
第七十八回
國王漠然不知是何葯引,請問再三,國丈才說:「那東土差去取經的和尚,我觀他器宇清凈,容顏齊整,乃是個十世修行的真體。自幼為僧,元陽未泄,比那小兒更強萬倍,若得他的心肝煎湯,服我的仙葯,足保萬年之壽。」
可是,如果吃唐僧肉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又是因為什麼呢?根據上述原著原文描述,那是因為「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是因為兩個條件,條件一:金蟬子轉世;條件二:十世修行的好人且一點元陽未瀉。
而某些人居然說金蟬子不斷轉世是為了犧牲自己,給那些菩薩神仙吃,來延續他們的壽命。這種說法錯在何處呢?
錯誤一:金蟬子十世修行才能有長生不老的功效,前九世只是普通的一塊肉。
錯誤二:金蟬子第十世剛過約30年,500年前開始轉世,前九世共計470年,平均每世活52歲。如果金蟬子犧牲自己來不斷轉世給別人提供肉食,那麼他為什麼每次要活五十多年才給別人吃?二十五歲以內不是更好?肉更嫩,身子也長到最高,而且一百年就能供四撥人享用。
所以,唐僧肉是否真的能長生不老,可能只是一句謠言,是真是假並未得到驗證,姑且稱為半種辦法。
❿ 長壽花上的綠肉蟲是怎麼回事
長壽花容易長什麼蟲,長壽花長蟲子怎麼辦
發現少量蚜蟲時,可用毛筆蘸水刷凈,或將盆花傾斜放於自來水下旋轉沖洗,既滅了蚜,又洗凈葉片,提高了觀賞價值和促進葉面呼吸作用;有條件的還可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進行防治。花友們也要多學習一下長壽花的養殖方法,相信你能夠有效地避免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