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梅耶·蘭斯基的晚年
他平時在邁阿密海灘上的一個小屋裡隱居,只在非常喧嘩的地方見自己的手下和生意上的夥伴。如果需要掛電話,那他就用公用電話,而且讓司機載著他滿城亂轉每天換一個電話亭。FBI在70年代中期表示絕望,放棄了對他的監視。
梅耶·蘭斯基的最後幾年是在邁阿密海灘悄悄地度過的。他死於肺癌,1983年1月15日,80歲,留下一個寡婦和三個孩子。從他過世後的紙面財富上看,蘭斯基幾乎是一無所有。聯邦調查局相信他離開後隱藏的銀行賬戶300萬美元以上,但卻從未發現。
㈡ 梅耶·羅斯柴爾德的第一桶金
梅耶早期的商業活動主要依賴於威廉一世並幫助其打理資產。由於拿破崙·波拿巴入侵,威廉一世流亡國外,其資產落入羅特席爾德手中,成為後者打造金融帝國的第一桶金。
1744年2月23日,梅耶·A·鮑爾出生在法蘭克福的猶太人聚居區, 他的父親摩西是一個流動的金匠和放貸人,常年在東歐一帶謀生。當梅耶出生以後,摩西決定在法蘭克福定居下來。梅耶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智商,摩西便系統地教授他關於金錢和借貸的商業知識。幾年以後,摩西去世了,當時只有13歲的梅耶在親戚的鼓勵下,來到漢諾威的歐本海默家族銀行當銀行學徒。
梅耶以其過人的悟性和勤奮迅速掌握了銀行運作的各類專門技能,在整整七年的歲月里,他像海綿吸水一般吸收並消化著從英國傳來的種種金融業的奇思妙想。由於工作出色,梅耶被提拔為初級合夥人。在銀行工作的日子裡,他結識了一些很有背景的客戶,其中包括對他日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的馮·伊斯托弗將軍。正是在這里,梅耶意識到把錢貸給政府和國王要比貸給個人的利潤和保險系數高得多,不僅貸款數額大得多,更有政府稅收做抵押。這種來自英國的全新的金融理念使梅耶的頭腦煥然一新。
幾年以後,年輕的梅耶回到了法蘭克福,繼續他父親的放貸生意。他還將自己的姓氏改為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Rot是德文的紅色,Schild是德文中盾的意思)。當梅耶得知馮·伊斯托弗將軍也回到法蘭克福並在威廉王子的宮廷中做事時,立刻想到要好好利用這層關系。當馮·伊斯托弗將軍再次見到梅耶時,也非常高興。將軍本人是一名錢幣收藏家,而梅耶對錢幣的研究更是幾代祖傳的,談起古代的各種錢幣是如數家珍,直聽得將軍眉飛色舞。更讓將軍欣喜的是,梅耶願意以很低的折扣賣幾枚罕見的金幣給將軍,很快馮·伊斯托弗將軍就把梅耶當做知己。攻於心計的梅耶很快和宮廷的重要人物熟稔起來。終於有一天,經馮·伊斯托弗將軍引見,威廉王子召見了梅耶,原來王子本人也是金幣收藏家,梅耶用同樣的手段很快就讓王子對他青睞有加。 在幾次以低價賣給王子稀世罕見的金幣之後,王子也覺得不太好意思,就問梅耶有什麼需要幫忙 的,梅耶不失時機地提出想要成為宮廷正式代理人,他終於如願以償了。1769年9月21日,梅耶在自己的招牌上鑲上王室盾徽,旁邊用金字寫上:「M·A·羅斯柴爾德,威廉王子殿下指定代理人」[16]。一時間,梅耶的信譽大漲,生意越來越紅火。
威廉王子本人在歷史上是一個嗜財如命的人, 在18世紀的歐洲以「租借軍隊」給別的國家來「維護和平」而出名。他和歐洲各個王室都關系密切,尤其喜歡和英國王室做生意—英國由於有很多海外利益,經常 需要用兵,而自己的軍隊數量不敷使用,英國出的錢較多,也很少拖欠,所以和威廉王子一拍即合。後來在美國獨立戰爭時,華盛頓對付的德國士兵比英國的還要 多。威廉王子由此積攢下了歐洲歷史上王室最大的一筆遺產,大約相當於2億美元。難怪人們稱他是「歐洲最冷血的貸款鯊魚」。
投身於威廉王子的帳下後,梅耶盡心竭力地把每件差事都辦得盡善盡美,因此深得王子信任。不久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1789~1799)爆發,革命的浪潮從法國 逐漸向周邊的君主制國家蔓延。威廉王子開始焦慮不安起來,他越來越擔心革命會在德國產生共鳴,暴徒們會洗劫他的財富。與王子的想法相反,梅耶卻對法國革命 非常高興,因為恐慌導致他的金幣生意量大漲。當革命的矛頭指向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德國與英國的貿易中斷了,進口貨的價格飛漲,從英國販運商品到德國販賣使梅耶狠賺了一筆。 梅耶一直是猶太社區非常活躍的領袖人物。「每個星期六的晚上,當猶太教堂的禮拜結束之後,梅耶總是會邀請一些最具智慧的猶太學者到他的家裡,他們聚攏在一起,一邊慢慢地喝著葡萄酒,一邊詳細地討論做一些事的順序直到深夜。」
梅耶有句名言:「在一起祈禱的家庭將凝聚在一起。」後來的人們始終鬧不明白,是什麼樣的力量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人這樣執著於征服與權力。到1800年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已成為法蘭克福最富有的猶太家族之一。梅耶還在這一年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授予的「帝國皇家代理」的稱號。這個稱號使他能通行帝國的各個地區,免除了加在其他猶太人身上的各種賦稅,他的公司人員還可以配備武器。
1803年,梅耶和威廉王子的關系日益密切,使梅耶的勢力大大地躍上一個台階。事情是這樣的,威廉王子的一位表兄是丹麥國王,他向威廉王子提出想借一筆 款子,威廉王子怕露富就不願答應。當梅耶得知此事以後,認為是個很好的機會,就向王子提出一個解決方案,由王子出錢,梅耶出面協商,以羅斯柴爾德的的名義 給丹麥國王貸款,利息梅耶可以提成。王子仔細想了想,覺得是個不錯的辦法,既能放貸收錢又不會露富。對於梅耶來說,放貸給國王是他夢寐以求的事,不僅能得 到穩定的回報,更是提高聲譽的絕好機會。結果貸款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緊接著,又有六筆丹麥王室的貸款通過梅耶成交。羅斯柴爾德聲名鵲起,尤其是他與皇室的 密切聯系在歐洲開始為人所知。 拿破崙當政以後,曾經試圖將威廉王子拉到自己一邊,威廉王子首鼠兩端,不願在形勢明朗之前選邊站隊,最後拿破崙宣布「要把赫思-凱瑟(威廉王子家族)從歐洲的統治者名單中清除出去」,隨即法軍 大兵壓境,威廉王子倉皇流亡到丹麥,出逃之前,將一筆價值300萬美元的現金交給梅耶保管[19]。就是這300萬美元的現金為梅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權力 和財富,成為梅耶鑄造其金融帝國的第一桶金。
梅耶有比建立一個英格蘭銀行要大得多的雄心!當他得到了威廉王子這筆巨款的時候,他就開始點兵遣將了。他的五個兒子像五支利箭射向歐洲的五個心臟地區。老大阿姆斯洛鎮守法蘭克福總部,老二所羅門到維也納開辟新戰場,老三內森被派往英國主持大局,老四卡爾奔赴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根據地,並作為兄弟之間的信使往來穿梭,老五詹姆斯執掌巴黎業務。拉開了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金融帝國揭開了帷幕。
㈢ 太颯!超模梅耶一生如此傳奇!如何看待她傳奇的一生
她出生於平凡的家庭,曾經經歷坎坷,生活潦倒。在其離婚之後,獨自撫養三個孩子,為此同時打著五份工維持溫飽。半生都在為了生計而奔波。但她沒有放棄,沒有自暴自棄,沒有抱怨,沒有後悔,用自己的執著開辟了一條輝煌之路。直至現在,她的女兒已是好萊塢導演;大兒子成為大型連鎖超市的創始人;小兒子更是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人才,他不僅是paypal的創始人,還是高級豪車特拉斯跑側的創始人,還造出了世界上造價最低點運載火箭,身價百億被人成為“矽谷鋼鐵俠”。她就是梅耶·馬斯克!
㈣ 理查德·邁耶的人物軼事
理查德·邁耶,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現代主義建築「白色派」教父,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的「普立茲克」獎最年輕的獲得者,即(2005年)將為全球觀眾帶來他登陸中國的處女作——東部華僑城頂級海景別墅。
東部華僑城,將升華成為深圳整座城市的驕傲。
而此次理查德·邁耶應華僑城邀請進行的激情演講,就是這位70歲的建築界巨匠,給中國這片他從未踏足的古老大陸,給深圳這座絢麗多彩的國際花園城市的最佳見面禮。 白色寓意聖潔無瑕、一塵不染。邁耶幾十年始終如一,潛心於白色建築的開拓。他以嫻熟自如、出神入化的技藝,譜寫了白色的交響曲。白色,對理查德·邁耶來說,早已是一種信仰。邁耶曾經詢問他的一雙兒女喜歡什麼顏色,當他們說出各自喜愛的顏色時,邁耶給出了他自己不變的答案——白色。邁耶一直認為,白色包含了所有的顏色,有力地表現出大自然中的所有色彩,是一種可擴展的顏色,而不是一種有限的顏色。因此在2005年9月29日的演講中,邁耶用很長一部分時間不厭其煩介紹他的「白色」設計理念,無論是他口中的精彩描述,還是屏幕上的作品給全場觀眾帶來的視覺震撼,都是大師為全場數千觀眾精心策劃的「白色風暴」。
邁耶1967年完成的「史密斯住宅」和1973年建成的「道格拉斯住宅」,都是面朝大片澄碧湛藍水面的潔白小樓,經過水平與垂直的精心分割,形成虛與實、方與圓、線與面的對比,充分展現建築的形式美;「新哈莫尼遊客中心」是邁耶1979年的作品,樓體同樣潔白純凈,外立面則豐富多變,在復雜的變異中營造一種天然的平衡;1997年建成的「蓋蒂中心」無疑是邁耶至今最著名的傑作,他根據山地特定環境,沿著彎曲地貌巧妙構建建築的布局,包括博物館、研究機構等建築,既保持個性,又有機地融為一體,建築群均以白色大理石與白色水泥飾面,建築群宏偉浩大又輕盈亮麗。 當記者問起邁耶為何選擇東部華僑城的頂級海景別墅作為在中國的首個設計作品時,這位睿智的美國老人並沒有簡單地回答是因為東部華僑城的頂級別墅擁有海和水的自然資源,而面朝水面的別墅樓正是他的拿手之作。邁耶強調的是他的設計精力會放在相當小的一部分地塊,而尺度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表達什麼樣的建築理念。
選擇東部華僑城,是因為華僑城地產給了他一個自由的理念表達空間,給了他一個詮釋「白色」設計信仰的舞台,對一個全球知名的設計師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這得益於東部華僑城所在三洲田片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旅遊資源。東部華僑城將以生態旅遊、休閑度假、體育、娛樂為題,建成包括世界茶藝博覽園、綜合生態旅遊區,以及部分度假酒店、公寓、山地觀光纜車等配套設施。項目共佔地6.9平方公里,是深圳目前面積最大、投資額最大的綜合旅遊項目。
這也同時證明,華僑城地產又一次走在了全國同行的前列,其遠見令人起敬。當眾多全國一線、二線城市仍在鑽研華僑城開創的旅遊地產模式,並毫無創意地克隆時;當眾多地產商紛紛推崇華僑城的長遠規劃,並爭相模仿時;當眾多樓盤復制華僑城波托菲諾,打造歐陸風情小鎮時;當眾多城市社區效仿華僑城的國際化生活方式,營造開放的居住方式時。身為中國旅遊地產開山鼻祖的華僑城地產,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他們這一次選擇的是全球頂尖級的建築設計大師,因為他們懂得,為大師提供一個自由、純粹的創作空間是多麼的重要,而大師所帶來的設計理念、商業效應又會引發新一輪房地產經營模式的思考。華僑城地產又一次體現出其超規劃、成片綜合開發的高瞻遠矚,並再次證明,這是華僑城獨有的、也是其他地產商難以仿效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對我而言,白色就是所有的色彩」。在29日的演講即將結束,被問及其為何作品以白色為主時,邁耶說了一句令人回味無窮的話:「白色創造了一種中性的表面,在這個表面上會出現空間感,並增強人對空間的結構感和在序感。白色允許光和影的奢華表演,使建築物沉浸在光線中,光線沉浸到每個角落,因此我們可以最純粹最基本地感知到光線的存在。」邁耶4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取決於他堅持不懈地追求自我風格,堅守「白色」的設計信仰和創作動力。
㈤ 梅耶·馬斯克生日是哪一天
梅耶·馬斯克生日是1971年6月28日。
2021年6月28日,當地時間星期一,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媽媽梅耶・馬斯克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他嬰兒時期的照片,慶祝馬斯克50歲生日。梅耶在推文中寫道,「生日快樂,埃隆。感謝你50年前的今天給我帶來的美妙體驗,你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很愛你。」
人物簡介:
梅耶·馬斯克,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母親,企業家,營養師,演說家,知名時尚偶像,擁有兩個營養學碩士學位、72歲仍活躍在舞台上的模特和網路紅人。
她15歲首次登台,22歲結婚,31歲成為破產的單身母親,隨後輾轉於3個國家的多個城市開展自己的事業,獨立培養出3個出色的子女,同時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
60多歲的她重返模特舞台,在頭發變白的時候走紅,69歲時,她的形象在美國時代廣場獨佔4個廣告牌。她是72歲的「網紅」,是眾多女性眼中的勵志偶像,也許她最出名的標簽是「矽谷鋼鐵俠」、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母親。
㈥ 超模梅耶·馬斯克為何能這么美,如何保持的
馬斯克72歲的母親梅耶馬斯克舉辦了一場現場秀和新書發布會,第一次與她的老朋友鄧文迪分享了她的“維護秘密”。她說這取決於精心策劃的食譜、全面的防曬和精心的皮膚護理。鄧文迪問,“你保持美麗的秘訣是什麼?你每天都做什麼?”對此,梅耶馬斯克說:“我真的需要計劃,畢竟美麗不是自然的。當你保持健康的體重,你會看起來更年輕,更有活力。
在保養方面,她會盡量避開陽光,這對皮膚有好處。"我從不吸煙,因為吸煙會增加皺紋。"在游輪上,她總是“沒什麼可看的”,因為她戴著帽子,塗著防曬霜和保濕劑,還有長袖。
這讓她一直擁有美麗。然而,誰見過沒有化妝的梅耶,認為她是美麗的,因為她有趣,自信和善良。
今年,72歲的梅耶馬斯克擁有一張奶油色的灰色臉蛋,聰明迷人,贏得了很多粉絲。在過去的幾年裡,她似乎一直在倒退,保持著少女的身材,她的生活充滿了活力。像許多超模一樣,邁耶在15歲時登上了t台,在31歲時結束了長達10年的婚禮,留給她的前夫三個孩子繼續她艱難的生活。
㈦ 哪種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有句俗話說得好「娶錯一門親,敗壞九代根」,可見一個女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多重要!心理學教授洪蘭女士就曾這樣說過:「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我有幸聽過一位清華大學教授的演講,話題是關於如何培養出優秀、成功的孩子!他直言:「媽媽如果有這4種特質,孩子將來更容易成功」!
一、體面的媽媽
生活中你會發現,那些看上去穿著體面、光鮮亮麗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情商更高,嘴也更甜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愛,這種孩子長大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在看《圓桌派》的時候,對竇文濤的一句話記憶猶新,他說:「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就是窮人最先放棄的是形象」。
我們總是沖孩子吼,讓孩子去看書,自己卻在刷手機,遇到育兒的問題,從來沒有想過什麼是科學的解決方法,不是吼叫就是沉默。
我們這樣的媽媽,如何要求孩子優秀呢?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最後我想說,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優秀的父母,當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出色時,最該反思的應該是自己,與所有家長共勉!
㈧ 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小故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里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中國網10月10日訊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0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宣布,將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芬蘭前總統馬爾蒂-阿赫蒂薩里。
諾貝爾委員會說,授予阿赫蒂薩里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其30多年來致力於解決全球國際沖突做出的重要貢獻。」
不管是作為一名芬蘭高級公務員和總統或者是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任職,阿赫蒂薩里一直在為和平事業而努力。在過去20年裡,阿赫蒂薩里一 直在積極參與解決全球暴力沖突。1989年至90年,他在促使納米比亞的獨立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05年,阿赫蒂薩里和其組織「危機管理倡議 」(CMI)對於解決印尼復雜的亞齊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99年和2005年至07年,他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試圖找到解決科索沃危機的方法。 2008年,通過「危機管理倡議」和與其它機構的合作,阿赫蒂薩里試圖為伊拉克問題尋找一個和平的解決方案。此外,他還對解決北愛爾蘭 、中亞、非洲之角的沖突作出了貢獻。
盡管事件各方對避免戰爭和沖突負有主要責任,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曾數次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國際政治的斡旋者。今天,阿赫蒂薩里是一位傑出的斡旋者。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取得成果,他向人們展示出了外交斡旋在解決國際沖突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希望,阿赫蒂薩里的努力和成就可以鼓舞其他人。
馬爾蒂-阿赫蒂薩里1937年6月23日生於芬蘭維堡,社民黨人。他1965年進入芬蘭外交部工作,曾先後出任過芬蘭駐坦尚尼亞 、 尚比亞 、 索馬里和莫三比克的大使。1977年進入了聯合國 ,擔任聯合國納米比亞問題特別代表、芬蘭外交部國務秘書、 前南斯拉夫問題特別代表和聯合國負責行政管理事務的副秘書長。1994年3月任芬蘭總統 ,2000年3月1日去職。在卸去總統職務後,擔任聯合國負責處理非洲之角人道主義問題的特使等職務。2005年11月11日被任命為聯合國科索沃問題談判特使。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在頒獎文告中贊揚了她為「可持續發展、民主和和平所作的貢獻。」肯亞助理環境部長馬塔伊在得知獲獎消息後對挪威電視台說:「非常感謝你們,我感到很吃驚。我感到很激動,我並沒有想到會獲獎。
出生於1940年的馬塔伊於1977年發起了「綠色帶運動」,這一項目致力於提倡生物多樣性,並同時創造工作機會、使婦女在社會上獲得更多地位。這一項目已栽下了3千萬棵樹。樹木的養護機構目前還僱傭了數千人,其中有不少是婦女。她說:「我們對這些植物的生態系統負有特別的責任。如果我們不能保護它們,那麼我們也無法生存。」
這位著名的生物學者於1971年成為內羅畢大學的首位生物學女教授,後來成為生物學院的院長。這位著名的生物學學者1978年獲得了德國學術交流獎學金,是獲得這一獎學金的首位東非國家的女性。她後來獲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
馬塔伊於2002年12月作為綠黨成員在肯亞的首次自由選舉中當選議員。2003年1月,她出任助理環境部長,負責自然資源保護工作。她最近因為對國家的貢獻而獲得了「手握燃燒著的矛的老者」的頭銜。
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國黑人牧師,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領導了美國五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人逐漸認識到,南北戰爭所致力解放黑奴運動,並沒有產生使美國黑人成為完全平等公民的預效果。十九世紀後期,美國黑人的公民權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視黑人的法規和慣例層層約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國黑人常常被隔離開來,不能與白人同在一個學校上學,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個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參與美國社會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後仍然和奴隸一樣被剝奪各種權利,他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與國家的發展並非完全相稱。因此美國黑人的平等問題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黑人志願團體和教會以及其它各階層關心此事的美國人團體,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場爭取民權的運動。他們敦促國會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國社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最後殘余。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舉行的「為工作的自由進軍」是民權運動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勵人心的,是馬丁.路德.金恩牧師代表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所作的講演。 一位新聞記者指出,金氏的演講「充滿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徵和聖經的韻律」。他既義正嚴辭又有節制;公開宣揚-這是其基本哲學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徑;並且侃侃陳詞,雄辯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國國會、總統和法院將金氏在講演中提到的各種法律障礙解除了
曼德拉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當過律師。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決不願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44年他參加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1948年當選為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書記,1950年任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主席。1952年先後任非國大執委、德蘭士瓦省主席、全國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組織並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了全體黑人的尊敬。為此,南非當局曾兩次發出不準他參加公眾集會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創建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任總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獄,當時他年僅43歲,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5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陰謀顛覆罪而改判為無期徒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鐵窗生涯,在獄中長達27個春秋,他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當局在國內外輿論壓力下,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國大全國執委任命為副主席、代行主席職務,1991年7月當選為主席。1994年4月,非國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同年5月,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1997年12月,曼德拉辭去非國大主席一職,並表示不再參加1999年6月的總統競選。1999年6月正式去職。
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會平坦》、《斗爭就是生活》、《爭取世界自由宣言》、自傳《自由路漫漫》。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曼德拉「烏弗埃-博瓦尼爭取和平獎」。1993年10月,諾貝爾和平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為廢除南非種族歧視政策所作出的貢獻。同年他還與當時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國費城自由勛章。1998年9月曼德拉訪美,獲美國「國會金獎」,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這一最高獎項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授予「卡馬」勛章,以表彰他在領導南非人民爭取自由的長期斗爭中,在實現新舊南非的和平過渡階段,以及擔任南共體主席期間做出的傑出貢獻。
1992年曼德拉與溫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與溫妮離婚。現任妻子格拉薩·馬謝爾(Graca Machel)是莫三比克前總統薩莫拉的遺孀,1998年7月18日與曼德拉結婚。
1992年10月首次訪華,5日被北京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99年5月,曼德拉總統應邀訪華,他是首位訪華的南非國家元首。
你說的是特里薩嬤嬤(Mother Teresa)吧!
大學英語教材(復旦版)第三冊有一個單元就講了她的故事。她還獲得了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這是轉貼的關於她的生平簡介:
特里薩嬤嬤(Mother Teresa)原名艾格妮絲·鞏霞·博傑舒,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一個阿爾巴尼亞農民家庭。她的父親是個雜貨商,家境並不富足,但父慈母愛,手足親睦,她在溫馨的家庭生活中生長起來。善良博愛的天性使她對慈善事業著迷。1928年來到印度,並投身於慈善事業。從40年代起,她在印度開展救助孤兒、窮人和老人的慈善工作,並在印度和其他國家創辦眾多的學校、醫院、收容所和孤兒院等。
1952年,特里薩在一座印度廟的旁邊建起了「垂死貧民收容所」,以讓那些可憐的人在彌留之際能享受一下人間的溫暖。至80年代末,大約有3萬名身患不治之症又無家可歸的窮人在收容所里度過了他們最後的日子。當記者問到挽救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時,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這個問題的意思,因為這與她的人生觀格格不入。
此後,特里薩開始考慮收治麻風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羅六世在印度訪問期間接見了特里薩,並將自己的一輛高級轎車送給她。特里薩後來將這部車賣掉,用拍賣所得為麻風病人建了一幢樓房,並培訓了一些護理人員,使這里成了加爾各彼得堡唯一的麻風病中心。
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印度修女特里薩,以表彰她「為克服貧窮所做的工作」。在授獎儀式上,特里薩嬤嬤說:「我以窮人的名義接受這筆獎金。」在晚禱後,她對記者說:「貪婪——對權力的貪婪,對金錢的貪婪,對名譽的貪婪,這時當今世界實現和平的最大障礙。」獲獎後,特里薩嬤嬤賣掉了獎章,連同19萬美元的獎金,全部捐贈給貧民和麻風病患者,沒有給自己留下一美分。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和平教育獎授予特里薩嬤嬤,以表彰她將其一生獻給解除貧困,促進和平和為正義而斗爭的事業。她創建和領導的慈善機構在120個國家設立了569個服務中心,3500名修女在其中供職。
1997年9月5日,享譽全球的慈善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里薩嬤嬤因心臟病發作在印度加爾各答逝世,終年 87歲。印度政府於9月13日為特里薩嬤嬤舉行了盛大國葬。特里薩嬤嬤的靈柩蓋著印度國旗,放在運送過「聖雄」甘地和印度國父尼赫魯遺體的炮車上,緩緩駛向舉行葬禮彌撒的加爾各答體育館。逾百萬不同宗教信仰的群眾沿途跟隨護送,向靈車拋擲鮮花並高舉她的照片。
特里薩嬤嬤將畢生獻給為窮苦人謀福利的事業,深受全世界人民的愛戴,被譽為「善良與光明的化身」。特里薩嬤嬤逝世的消息傳開後,整個加爾各答沉浸在悲痛之中,成千上萬的印度人含著淚水與特里薩嬤嬤作最後的告別。如今,她的名字已經飛越千山萬水,傳遍整個世界。她以獻身慈善事業的至誠,直面困苦的精神,贏得億萬人民的愛戴和尊敬,被人們尊為「善良與光明的化身」。
㈨ 迪娜·梅耶的介紹
迪娜·梅耶,1968年出生於紐約皇後郡,美國演員。她中學的最後一年,全家搬到了長島。9歲至16歲的模特生涯是她在娛樂圈的最初經歷。1990年以工商管理學位畢業,兼修法語。作品有《電鋸驚魂4》等。
㈩ 葉斯柏森的榮譽
在語言學史上,葉氏是為數不多的生命力經久不衰的泰斗人物之一,並有「語言學之父」的美譽。他畢生勤耕不輟、開拓創新,為語言學界留下了豐富的寶貴遺產。由於在語言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他曾被選為丹麥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通訊會員和美國語言學學會的首批名譽會員,並獲法國大學院沃耳內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和法國索邦大學曾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葉氏70歲生日時,美國語言學家、人類學家薩丕爾在丹麥著名報紙《明智人》上撰文祝壽,並對其成就及人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美國語言學家拉波夫(W. Labov)在評價20世紀最重要的三位語言學偉人時說:「索緒爾被認為是本世紀影響最大的語言學家,梅耶是歷史語言學最傑出的語言學家之一,葉斯柏森是其著作在當代被最用心去閱讀、最注意去引用的語言學家。」葉氏的語言理論及學術觀點澤被後學,影響深遠。他的奮斗精神及治學態度激勵著不同國家的語言學工作者共同探究人類語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