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猴王在花果山有長生不老葯的情況下,為何還要去別處求仙
《西遊記》故事裡,孫悟空當上美猴王之後,分派了君臣佐使,春采百花,夏尋諸果,秋收芋栗,冬覓黃精,享樂天真三五百。
孫悟空訪道求仙,便是是作者的障眼法。孫悟空是心猿,須菩提祖師便是孫悟空心苗上所發的菩提心,猴王壓根就沒有出花果山,長生妙道,不過是他道心開發,自家會的。
Ⅱ 白骨精的故事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一日,走到一座大山中,只見天色陰沉,谷中濃霧彌漫,悟空料定必有妖怪。他用金箍棒在地上劃一圈,讓八戒、沙僧保護師父在圈內休息,他去探聽虛實,順便采些鮮果來充飢。
這座山內千年修行的白骨精,她聽說吃了唐僧肉可長生不老,於是她三次設計捉拿唐僧。第一次,她變成一個美麗少女,手提一籃饅頭,笑著想把師徒三人從圈內騙出,悟空趕到,舉棒就打,女妖化一縷青煙跑掉。第二次,她變成老婆婆,拄一根拐杖從山後走來,悟空認出又是白骨精變的,舉棒又打,白骨精故伎重演,化煙脫逃。第三次變作一個老頭,在一間茅屋前坐等唐僧的到來。悟空看見,上來就打,白骨精招架不住,便用計從雲端扔下一黃絹,上寫:佛心慈悲,切勿殺生;再留悟空,難取真經。唐僧信以為真,怪悟空連傷二命,逼悟空離開。悟空走後,白骨精順利地捉了唐僧,在白骨精邀母親來吃唐僧肉時,孫悟空趕到,並打死老妖,變成白骨精的母親進洞救出了唐僧。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無數獐豝(bā)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山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
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
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甚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一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
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
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
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
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
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
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瓶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願要齋僧。」
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神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
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
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子惱壞了八戒。那獃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像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好人,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麼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凶?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你教我回那裡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傳。 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
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折。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
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麼松箍兒咒。」
行者道:「若無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
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做一個老公公,真個是:
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
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
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
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麼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
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怎麼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老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
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淚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山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折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塗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覆,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
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
從這個故事中應得到的啟發
人們不要被表面現象和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蒙騙,特別在如今社會里,有些人的表面是虛偽的,內心是陰暗的,常常想方設法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卻使用各種卑鄙手段。有些人常常用某種利益引誘你,又可能挑撥你和朋友之間的交情。所以人時時刻刻都要檫亮眼睛,要知道「害人之心不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Ⅲ 一道語文題
鴿子—(和平友誼)燕子—(報春使者 )
海鷗—(勇敢搏擊)螞蟻—( 勤勞團結)
黃牛—(任勞任怨)蜜蜂—(勤勞無私)
松鼠—(乖巧伶俐)綿羊—(溫和善良 )
喜鵲—(吉祥如意)駱駝—(任重道遠 )
鹿--(膽小溫順)豬--(骯臟貪吃)
猴子-(頑皮淘氣)豺--(貪婪卑鄙)
狼--(兇殘好殺)狐狸—(狡猾無比)
烏龜- (祈求長壽)鶴--(長壽百歲)
鳳凰——(吉祥珍貴)龍--(吉利成就)
虎-----(英勇大膽) 獅子--(庄嚴雄偉)
蝙蝠--(吉祥健康) 狗——(人之良友)
泥鰍——(圓滑狡猾)熊——(愚笨窩囊)
Ⅳ 西遊記的三打白骨精故事簡介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村姑、婦人,老父,全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害怕,變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把村姑、婦人的假身統統都打死。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打死。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作品名稱
《三打白骨精》
外文名稱
Three dozen white bone essence
作品別名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創作年代
明朝
作品出處
《西遊記》
得到啟發
人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蒙騙。特別是在如今社會里,有人表面是善良的,內心卻是陰暗的,利用各種卑鄙手段,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人物特點
孫悟空:
除惡務盡,英勇善戰 ,機智勇敢, 堅持正義, 仁義忠誠,敢作敢為,身手不凡.,斬妖除魔,常常被冤枉,對唐僧很誠懇。
豬八戒:
憨厚可愛, 貪財好色,愛耍小聰明。
沙和尚:
平和 ,冷靜 ,有耐心,忠心耿耿, 吃苦耐勞。
唐僧:
符合封建時代上層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養、心善、輕動、斯文、迂腐,但缺乏統治者狡詐的一面,有時候特別不明事理。
情節
一打:山野里出現一位年輕村姑,悟空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
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則靈魂出竅逃走了。
三打白骨精
二打: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這樣的傷心可以說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痛不欲生)
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 (看俺老孫一棒!)。妖精又靈魂出竅逃走了。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雲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後化作了一堆白骨。
原文
-《西遊記》第27回
第27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師徒圍在白骨精的假屍旁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
共30張
三打白骨精
無數獐豝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
「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
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
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甚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願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三藏道:
「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卻惱壞了八戒。那獃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象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罐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好人。
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麼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凶,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你教我回那裡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果然話不虛傳。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我的人了?
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
「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
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
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盤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麼松箍兒咒。」行者道:「若無《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
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麼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
怎麼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嚇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畢竟不知此去反復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解釋文中「題」字:此處無誤,原著中是這個「題」。
蘇教版
六年級下冊課文
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一座高山前,只見山勢險峻,峰岩重疊。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覺飢餓,就讓孫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雲端,四處觀看,見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來給師父充飢。
悟空剛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發現了。白骨精不勝歡喜,自言自語道:「造化!造化!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機會來了!」它正要上前,見唐僧身邊有豬八戒和沙僧保護,就搖身變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齋飯,徑直走到唐僧面前,說是特地來請他們用齋的。唐僧一再推辭,八戒嘴讒,奪過罐子就要動口。
正在這時,悟空從南山摘桃回來,睜開火眼金睛一看,認出村姑是個妖精,舉起金箍棒當頭就打。唐僧連忙扯住悟空。悟空說:「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說著,就朝妖精劈臉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屍首,化作一縷輕煙逃走了。
唐僧責怪悟空無故傷人性命。悟空打開罐子,從裡面跳出來幾只青蛙、癩蛤蟆,根本沒有什麼齋飯。唐僧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師徒們吃了桃子繼續趕路。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著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著走來。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說話,當頭就是一棒。白骨精見棍棒落下,又用法術脫了身,丟了具假屍首在路上。
唐僧一見,驚得從馬上摔下來,坐在地上,不由分說,一口氣念了二十遍緊箍咒。悟空頭痛難忍,連忙哀告。唐僧喝道:「你為何不聽勸說,把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氣:「胡說!哪有那麼多妖精!你無心向善,有意作惡,你去吧!」悟空說:「師父若真不要我,就請退下我頭上的金箍兒!」唐僧大驚:「我只學過緊箍咒,卻沒有什麼松箍咒!」悟空說:「若無松箍咒,你還帶我走吧。」唐僧無奈:「我再饒你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點頭答應,扶著唐僧上了馬,繼續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這樣讓唐僧走了,又變成一個白發老公公,假裝來找他的妻子和女兒。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念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蒙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雲端看著。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髏,脊樑上有一行字,寫著白骨夫人。
電影版
《三打白骨精》消息
由星皓影業投資4.5億拍攝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已在10月28日與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簽訂戰略合作合同,並將於下個月在江蘇無錫市開機拍攝。該片是星皓影業「西遊經典文化系列品牌電影」的第二部,第一部《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在2014年春節奪得10.53億票房。[1]
糾錯
參考資料
[1] "大鬧天宮"賺10.53億票房 "西遊記"獲巨資投資連拍七部.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9-09-24]
搜索發現
今天黃金收購價
金子回收
現在黃金回收多少一克
華安紫竹苑2019年房價
今天黃金多少錢一克
全球最大的外匯平台
國際黃金價格
至市火車票價
六石映像
專欄作家
三打白骨精後孫悟空如何上位?沙僧為何向他做出深刻檢討?
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後被唐僧趕走,取經團隊遇到了奎木狼。沙僧被抓、小白龍受傷、唐僧被變成老虎、豬八戒把孫悟空請回來,取經團隊又滿血復活了。就如同原著說的,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閱讀1.1萬
六石映像
專欄作家
孫悟空因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趕走,他為何不去找觀音菩薩求助?
我們知道,取經路上孫悟空被唐僧趕走過三次,都是因為孫悟空打死了凡人。 第一次是剛取經沒帶上緊箍咒的時候;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好吧,姑且認為唐僧肉眼凡胎;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前孫悟空打死了強盜。
閱讀1萬
六石映像
專欄作家
三打白骨精時唐僧為何非要攆走孫悟空?他真不知道是妖怪嗎?
「三打白骨精」事件是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橋段,孫悟空被唐僧再次趕走。原因好像很簡單,就是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白骨精是妖怪變的,以為孫悟空打死了凡人。所以三次狂念緊箍咒,最後把孫悟空趕走了。
閱讀7696
六石映像
專欄作家
沙僧為何給孫悟空下跪?唐僧竟然早就知道白骨精是妖怪?
就是在86版《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的特效在今天看來都做的很不錯。 我們看到的是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妖怪,但是後來到黃袍怪那裡,原來是白骨精手下的黃袍怪副將告訴唐僧,是他錯怪孫悟空了。
閱讀6704
歷史客棧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
唐僧為什麼總要打壓悟空,無能的領導就應該這樣
在現代職場中,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少見,以致於有人認為領導最重要的本事就是「否定」——否定你不成熟的想法,否定你未經考察信手拈來的想法,否定你連你自己都不敢堅持的想法……最後存活下來的,才有可能是真正適合的。
閱讀9311
查看全部
猜你關注
回收黃金怎麼回收來 【牛奢網】 正規高價
Ⅳ 西遊記中是誰傳出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
去取經,和太白金星應該沒什麼關系。自始至終,觀音都沒有委託他對唐僧同志進行考核,不過他老兄卻十處敲鑼九處在,經常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見到他。第一次,從一些山精野怪中把唐僧救下來。第二次是告訴猴哥制服黃鳳怪的方法。在他這次出場後,就從白骨精口中傳出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謠言。第三次在車遲國,托夢給一些受苦的和尚,說猴哥會解救他們。第四次他在獅駝洞前,給猴哥他們報信。第五次猴哥告托塔李天王的時候,他出來做和事佬。第六次猴哥和三個犀牛精交手的時候,他推薦四木禽星來收拾犀牛精。
不過太白金星的上鏡率雖然高,好像卻沒有給猴哥他們幫很大的忙。尤其是該出手的時候不出手,唐僧最可能被妖精吃掉的時候,如落在紅孩兒、南山大王手中的時候,反而不見他的影子。比如他雖然從山精樹怪重把唐僧救下來,但是不要忘記,唐僧是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保護的,就算不救,這些武功平平的傢伙夜奈何不了唐僧。推薦人來制服黃鳳怪,告訴猴哥獅駝洞有妖精倒算是真的幫忙。不過別忘記黃鳳怪和西天有關系,獅駝洞的三位妖精以前也在靈山工作過。雖然前者其實還沒有找到組織,後者已經決心出去自己撈自己煲了。但如果讓不明真相的外人來看,還以為他們都世靈山派下來考核唐僧的幹部。托夢給車遲國的和尚,在猴哥和托塔利天王的糾紛中充當和事老,怎麼說都像在送免費人情。推薦四木禽星來收拾犀牛精是事實,但是犀牛精過去只是偷油,並不吃人的。唐僧過來,他們才揚言要吃人。而且,猴哥上天找救兵的時候,就碰到他剛好從外面回來,和傳達室的幾個天師在那裡聊天。並且,他對三個犀牛精的底細知道得這么清楚。所以,傳播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謠言,太白金星是有很大的嫌疑的。他推薦推薦四木禽,也許就是位了清洗嫌疑。
那麼,太白金星有這樣做的動機嗎?當然有!太白金星曾經招安猴哥,但後來猴哥鬧出大亂子來,雖然沒有被處罰,估計是很丟面子。他也曾經給豬八戒說情,使豬八戒免於一死。不過遺憾的是,他這是人情都白做了,猴哥、豬哥都被如來挖走,他能不懷恨在心嗎?更重要的是,地上有很多妖精根本上不服從天庭的統治,可是天庭也奈他們不何。現在可以藉助吃唐僧肉能夠長生不老的謠言,引蛇出洞,讓孫悟空這個免費打手把這些危險分子滅掉。在天庭擔任高官的太白金星,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當然,現在是法制社會,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卻不能隨便說誰是犯罪嫌疑人。
Ⅵ 西遊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原文!急
成為第23位粉絲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
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
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
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那馬前,
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無數獐鑽簇簇,滿山狐兔
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山松
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
巍列日光寒。
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
奔逃。
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
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
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
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
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
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
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
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
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
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
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
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
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行者
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
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
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
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
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
八戒、沙僧,雖沒甚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
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
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
東,徑奔唐僧:
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
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
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
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個人來
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釘鈀,整整
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
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
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
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
里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
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
因還誓願要齋僧。」
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
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
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
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
「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
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
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
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神作
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
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在,不遠游;游必
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麼
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
這是奴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
以親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
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
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
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
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
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子惱壞了八戒。那呆
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像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
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子拱倒,
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火
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
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
好人,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
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
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
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
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
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
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
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
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
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
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
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
打死在地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
傷人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
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
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
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
么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麼
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行
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
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凶?打
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你教我回那裡去?」
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
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
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
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
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
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
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
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
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
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傳。
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我的人
了。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
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
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
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
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
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者,拽開步,走近前觀
看,那怪物:
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
葉。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折。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
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
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
父,莫念了!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
我這般勸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
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
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
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
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
分兩件與他罷。」
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
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
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
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
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
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
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
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
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麼松箍兒咒。」
行者道:「若無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
再饒你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
上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
「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
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
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
變做一個老公公,還真是:
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
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
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
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
逼法的還念經哩。」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
么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
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
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
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怎麼又走路
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
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
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
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行
者笑道:「我是個做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
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
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
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
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
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
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
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
在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
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
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驚道:「悟
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屍,
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
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淚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
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
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山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
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
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
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
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
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
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
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
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
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
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
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
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
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
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
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
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折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
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塗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
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
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
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
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
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
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覆,不肯轉意回心,沒奈
何才去。你看他: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
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
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
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
Ⅶ 西遊記背後的恐怖秘密長生不老不老
第一個辦法:吃蟠桃
第五回
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蟠桃分三種,3000年、6000年、9000年各一熟,效果也完全不同,分別是成仙了道、長生不老、天地齊壽。
但是蟠桃園是在天上,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最少的在天上要3000年一熟,那麼天上3000年相當於地上十萬多年。所以地上的人、仙、妖等要吃蟠桃就
要修煉到10萬歲以上。
第二個辦法:人參果,又名草還丹
第二十四回
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庄觀,觀里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庄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人參果需要地上一萬年才能吃到,但只有30個,聞一下能活360歲,吃一個能活47000年。但數量稀有,且不能長時間保存,必須摘了後趕快吃掉。而且
五庄觀的觀主鎮元子法力高強,與元始天尊是朋友,悟空八戒沙僧三人聯手也只能束手就擒。一般的神仙妖怪想吃蟠桃也是妄想。
第三個辦法:眾仙火棗、萬年丹、靈芝等
第七回
一陣異香來鼻噢,驚動滿堂星與宿。天仙佛祖把杯停,各各抬頭迎目候。
霄漢中間現老人,手捧靈芝飛藹綉。葫蘆藏蓄萬年丹,寶籙名書千紀壽。
洞里乾坤任自由,壺中日月隨成就。遨遊四海樂清閑,散淡十洲容輻輳。
曾赴蟠桃醉幾遭,醒時明月還依舊。長頭大耳短身軀,南極之方稱老壽。
壽星又到。見玉帝禮畢,又見如來,申謝曰:「始聞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宮煅煉,以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來善伏此怪,設宴奉謝,故此聞風而來。更無他物可獻,特具紫芝瑤草,碧藕金丹奉上。」詩曰:
碧藕金丹奉釋迦,如來萬壽若恆沙。清平永樂三乘錦,康泰長生九品花。
無相門中真法主,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稱祖,丈六金身福壽華。
如來欣然領謝。壽星得座,依然走斝傳觴。只見赤腳大仙又至。向玉帝前頫囟禮畢,又對佛祖謝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無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顆,火棗數枚奉獻。」
第七十九回
一席筵宴已畢,壽星告辭。那國王又近前跪拜壽星,求祛病延年之法。壽星笑道:「我因尋鹿,未帶丹葯。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神敗,不能還丹。我這衣袖中,只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我未曾吃,今送你罷。」國王吞之,漸覺身輕病退。後得長生者,皆原於此。八戒看見,就叫道:「老壽,有火棗,送我幾個吃吃。」壽星道:「未曾帶得。待改日我送你幾斤。」
這里的火棗最早出現於第七回安天大會,到第七十九回交代清楚吃了可以得長生。萬年丹在第七回的詩里直接是有「千紀壽」的功效。另外還有:靈芝、紫芝瑤草、碧藕金丹、交梨等,既然拿來獻給如來,肯定不是凡品,沒有長生不老之功效的肯定拿不出手。不過如來本就長生不老,要這些貌似沒什麼用,肯定是拿回去給小弟們分享了。
第八回有詩描述如來的壽命: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
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
常見玄猿獻果,糜鹿銜花;
青鸞舞,彩鳳鳴;
靈龜捧壽,仙鶴噙芝。
安享凈土袛園,受用龍宮法界。
日日開花,時時果熟,習靜歸真,參禪果正。
不滅不生,不增不減。
煙霞縹緲隨來往,寒暑無侵不記年。
第四個辦法:妖怪自製不老葯
第七十八回
國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壽,前者去十洲、三島,采將葯來,俱已完備。但只是葯引子利害:單用著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湯服葯,服後有千年不老之功。
但這個葯最後沒弄成,不知道是否真能長生,按照唐僧的說法,應該是假葯。
三藏滴淚道:「徒弟啊,你是一個不慈憫的!我出家人,積功累行,第一要行方便。怎麼這昏君一味胡行!從來也不見吃人心肝,可以延壽。這都是無道之事,教我怎不傷悲!」
第五個辦法:刻苦修行
第三回
言未已,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首啟奏道:「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西遊記中提到人類、飛禽、野獸等都可以通過苦苦的修行來延年益壽,通過不斷的修行來增加自己的壽命。這種辦法好像是最普遍的辦法,絕大多數的神仙、妖怪、菩薩等可能都是通過這種修行來延長壽命的,其代表人物是玉皇大帝:
第七回
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歷1750劫,每劫129600年,共計修行2億多年。
其他神仙可能就沒有哪一個修行了這么長的時間,比如福壽祿三老:
第二十六回
三老道:「你這猴子,不知好歹。那果子聞一聞,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活四萬七千年,叫做萬壽草還丹。我們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與天齊壽;我們還要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你怎麼說他的能值甚緊?天下只有此種靈根!」
「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是刻苦修行的一些常見方法。
觀音禪院的金池長老跟著黑熊精學會了一點「服氣」的小法,也活了270歲,如果不是自己碰死的,可能還會活更長時間。
第十七回
行者見了,呵呵大笑道:「那個老剝皮,死得他一毫兒也不虧!他原來與妖精結黨!怪道他也活了二百七十歲。想是那個妖精,傳他些甚麼服氣的小法兒,故有此壽。老孫還記得他的模樣,等我就變做那和尚,往他洞里走走,看我那袈裟放在何處。假若得手,即便拿回,卻也省力。」
第六種辦法:長生之妙道速成法
刻苦修行太麻煩,還有一個速成班,教人在短時間內迅速練就長生不老。《西遊記》中這個速成班的老師就是須菩提祖師,孫悟空則是書中提到的唯一一個學會這種長生不老速成法的學員。
孫悟空到達斜月三星洞七年之後得到須菩提祖師秘授長生之妙道,修行三年之後:
第二回
祖師道:
「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薰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贔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過。」
「躲得過,壽與天齊」說明這種方法只需500年就能達到壽與天齊的最高境界,也正是因為這種方法過於速效,所以每500年會有一劫,躲過三劫之後就能真正與天地同壽,要比玉帝修行2億多年強多了。但是要躲過這三劫,似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學習36變或72變。
悟空聞說,毛骨悚然,叩頭禮拜道:「萬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師道:「此亦無難,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傳不得。」悟空道:「我也頭圓頂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竅四肢,五臟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師父沒成算!我雖少腮,卻比人多這個素袋,亦可准折過也。」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36變和72變是數字上的差異,一個是36天罡數,一個是72地煞數,孰優孰劣並未提及。而《西遊記》一書中似乎所有的神仙、妖怪、菩薩都會變化,或許有某些妖怪、神仙或菩薩等也是學了長生速成法,並順便學會了變化之術來躲避三劫。
在以上四種長生不老之法中,只有第四種是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的非常之道,需要躲避三劫,其他三種好像都不需要防備三劫,至少原著隻字未提。
還有半種辦法:吃唐僧肉
為什麼說吃唐僧肉是半種辦法呢?因為吃唐僧肉是否真能長生不老還是一個不確定的事情。
似乎所有的要吃唐僧肉的妖怪都是聽別人說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並沒有哪個神仙或菩薩明確的指出這個辦法確實可行。而且也沒有哪一個妖怪吃掉了唐僧。很多妖怪捉了唐僧不敢吃是因為怕被孫悟空一棒打死,這就說明「長生不老」不等於「不怕死」。
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可能只是一句謠言,並且很可能是如來或觀音菩薩故意散布的謠言,目的就是以唐僧肉為誘餌,引出更多的妖怪,來湊齊九九八十一難之數。
第二十七回
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
第三十二回
金角道:「你不曉得。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銀角道:「 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壽長生,我們打甚麼坐,立甚麼功,煉甚麼龍與虎,配甚麼雌與雄?只該吃他去了。等我去拿他來。」
第四十八回
那怪道:「是一個東土大唐聖僧的徒弟,往西天拜佛求經者,假變男女,坐在廟里。我被他現出本相,險些兒傷了性命。一向聞得人講:唐三藏乃十世修行好人,但得吃他一塊肉延壽長生。不期他手下有這般徒弟,我被他壞了名聲,破了香火,有心要捉唐僧,只怕不得能彀。」
第五十回
那妖魔笑道:「我這里常聽得人言:有人吃了唐僧一塊肉,發白還黑,齒落更生,幸今日不請自來,還指望饒你哩!你那大徒弟叫做甚麼名字?往何方化齋?」
第七十八回
國王漠然不知是何葯引,請問再三,國丈才說:「那東土差去取經的和尚,我觀他器宇清凈,容顏齊整,乃是個十世修行的真體。自幼為僧,元陽未泄,比那小兒更強萬倍,若得他的心肝煎湯,服我的仙葯,足保萬年之壽。」
可是,如果吃唐僧肉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又是因為什麼呢?根據上述原著原文描述,那是因為「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是因為兩個條件,條件一:金蟬子轉世;條件二:十世修行的好人且一點元陽未瀉。
而某些人居然說金蟬子不斷轉世是為了犧牲自己,給那些菩薩神仙吃,來延續他們的壽命。這種說法錯在何處呢?
錯誤一:金蟬子十世修行才能有長生不老的功效,前九世只是普通的一塊肉。
錯誤二:金蟬子第十世剛過約30年,500年前開始轉世,前九世共計470年,平均每世活52歲。如果金蟬子犧牲自己來不斷轉世給別人提供肉食,那麼他為什麼每次要活五十多年才給別人吃?二十五歲以內不是更好?肉更嫩,身子也長到最高,而且一百年就能供四撥人享用。
所以,唐僧肉是否真的能長生不老,可能只是一句謠言,是真是假並未得到驗證,姑且稱為半種辦法。
Ⅷ 西遊記原著<三打白骨精>章回
是《西遊記》第27回,名稱是: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1、內容提要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屍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後變幻為村姑、老嫗和老翁,全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凶,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第三次變成老翁又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啟示:人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蒙騙。特別是在如今社會里,有人表面是虛偽的,內心是陰暗的,利用各種卑鄙手段,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2、原文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
無數獐豝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
「師父,有吃的了。」那長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
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
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甚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願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無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三藏道:
「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卻惱壞了八戒。那獃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象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罐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莫當做個好人。
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麼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凶,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你教我回那裡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傳。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我的人了?
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
「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
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
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盤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麼松箍兒咒。」行者道:「若無《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
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唐僧道:「怎麼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
怎麼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嚇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見他言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沒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
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畢竟不知此去反復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Ⅸ 求《西遊記》中打白骨精的段落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
意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
胎換骨,神爽體健。他取經心重,那裡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
前,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好猴王,他在
那馬前,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
峰岩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無數獐犭巴鑽簇簇,滿山
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
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
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
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
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
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
「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
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
「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
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
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
處化齋去。」
行者將身一縱,跳上雲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
更無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
那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雲頭道:「師父,有吃的了。」那長
老問甚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
山桃,我去摘幾個來你充飢。」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
快去!」行者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筋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
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雲: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孫大聖
去時,驚動那怪。他在雲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
「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
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
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
沙僧。八戒、沙僧雖沒甚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
威氣尚不曾泄,故不敢攏身。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麼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
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
西向東,徑奔唐僧——
聖僧歇馬在山岩,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
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裡不走出一
個人來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那獃子放下
釘鈀,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
實,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
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葯弄春晴。
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獃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叫道:「女菩薩,
往那裡去?手裡提著是甚麼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聲
答應道:「長老,我這青罐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麵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
還誓願要齋僧。」八戒聞言,滿心歡喜,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
「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
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
僧不信道:「你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
何而來!」八戒道:「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
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
問他來歷,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
的白虎嶺,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只因
無子,求福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
了一個女婿,養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聖經雲:父母
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
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那女
子笑吟吟,忙陪俏語道:「師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帶幾個客子鋤田。這是奴
奴煮的午飯,送與那些人吃的。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
身來送。忽遇三位遠來,卻思父母好善,故將此飯齋僧,如不棄嫌,願表芹獻。」
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來,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
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那女子見唐僧不肯吃,卻又滿
面春生道:「師父啊,我父母齋僧,還是小可。我丈夫更是個善人,一生好的是
修橋補路,愛老憐貧。但聽見說這飯送與師父吃了,他與我夫妻情上,比尋常更
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邊卻惱壞了八戒。那獃子努著嘴,口裡埋怨道:
「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象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
猴子來,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說,一嘴把個罐子拱倒,就要動口。
只見那行者自南山頂上,摘了幾個桃子,托著缽盂,一筋斗,點將回來。睜
火眼金睛觀看,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缽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
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行者道:「師父,你面前這個女子,
莫當做個好人。他是個妖精,要來騙你哩。」三藏道:「你這猴頭,當時倒也有
些眼力,今日如何亂道!這女菩薩有此善心,將這飯要齋我等,你怎麼說他是個
妖精?」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
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
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幹了防天陰
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
好人。行者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
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
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
那長老原是個軟善的人,那裡吃得他這句言語,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三藏
正在此羞慚,行者又發起性來,掣鐵棒,望妖精劈臉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
個解屍法,見行者棍子來時,他卻抖擻精神,預先走了,把一個假屍首打死在地
下。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
性命!」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沙僧攙著長老,
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
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怎禁豬八戒氣不忿,在旁漏八
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
卻怎麼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
念甚麼《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東西,演幌你眼,使不
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氣到了,果然信那獃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念咒,
行者就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唐僧道:「有甚話說!出
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
步步行凶,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
你教我回那裡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
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
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師父,我回去便
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與你有甚恩?」那大聖聞言,
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
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師父救脫吾身,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
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
回心轉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
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卻才伏侍唐僧
上馬,又將摘來桃子奉上。唐僧在馬上也吃了幾個,權且充飢。
卻說那妖精,脫命升空。原來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殺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
在那雲端里,咬牙切齒,暗恨行者道:「幾年只聞得講他手段,今日果然話不虛
傳。那唐僧已此不認得我,將要吃飯。若低頭聞一聞兒,我就一把撈住,卻不是
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來,弄破我這勾當,又幾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饒了這個和
尚,誠然是勞而無功也,我還下去戲他一戲。」
好妖精,按落陰雲,在那前山坡下,搖身一變,變作個老婦人,年滿八旬,
手拄著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著走來。八戒見了,大驚道:「師父,不好
了!那媽媽兒來尋人了!」唐僧道:「尋甚人?」八戒道:「師兄打殺的,定是
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說!那女子十八歲,
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等老孫去看來。」好行
者,拽開步,走近前觀看,那怪物——
假變一婆婆,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
菜葉。顴骨望上翹,嘴唇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摺。
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
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
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
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道:「師父莫念了!
有甚話說了罷!」唐僧道:「有甚話說!出家人耳聽善言,不墮地獄。我這般勸
化你,你怎麼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行者道:
「他是妖精。」唐僧道:「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你是個無心向善之
輩,有意作惡之人,你去罷!」行者道:「師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
是一件不相應。」唐僧道:「你有甚麼不相應處?」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
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麼舊褊
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
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甚麼行李?」
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貪戀,如何不去?」行者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
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
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
是如意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自從涅盤罪度,削發秉正沙門,跟你做了徒弟,
把這個金箍兒勒在我頭上,若回去,卻也難見故鄉人。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
《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
了,也是跟你一場。莫不成這些人意兒也沒有了?」唐僧大驚道:「悟空,我當
時只是菩薩暗受一卷《緊箍兒咒》,卻沒有甚麼松箍兒咒。」行者道:「若無
《松箍兒咒》,你還帶我去走走罷。」長老又沒奈何道:「你且起來,我再饒你
這一次,卻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師父上
馬,剖路前進。
卻說那妖精,原來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殺他。那怪物在半空中,誇獎不盡道:
「好個猴王,著然有眼!我那般變了去,他也還認得我。這些和尚,他去得快,
若過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別處妖魔撈了去,好道就笑破
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還下去戲他一戲。」好妖怪,按聳陰風,在山坡下搖身
一變,變成一個老公公,真個是——
白發如彭祖,蒼髯賽壽星。耳中鳴玉磬,眼裡幌金星。
手拄龍頭拐,身穿鶴氅輕。數珠掐在手,口誦南無經。
唐僧在馬上見了,心中歡喜道:「阿彌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
不上來,逼法的還念經哩。」八戒道:「師父,你且莫要誇獎,那個是禍的根哩。」
唐僧道:「怎麼是禍根?」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
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里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
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
我們三個頂缸?」行者聽見道:「這個獃根,這等胡說,可不唬了師父?等老孫
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邊,走上前迎著怪物,叫聲:「老官兒,往那裡去?
怎麼又走路,又念經?」那妖精錯認了定盤星,把孫大聖也當做個等閑的,遂答
道:「長老啊,我老漢祖居此地,一生好善齋僧,看經念佛。命里無兒,止生得
一個小女,招了個女婿,今早送飯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來找尋,也不見
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漢特來尋看。果然是傷殘他命,也沒奈何,將他骸骨收
拾回去,安葬塋中。」行者笑道:「我是個做虎的祖宗,你怎麼袖子里籠
了個鬼兒來哄我?你瞞了諸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是個妖精!」那妖精唬得頓
口無言。行者掣出棒來,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顯得他倒弄個風兒;若要打
他,又怕師父念那話兒咒語。」又思量道:「不打殺他,他一時間抄空兒把師父
撈了去,卻不又費心勞力去救他?還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
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
好大聖,念動咒語叫當坊土地、本處山神道:「這妖精三番來戲弄我師父,這一
番卻要打殺他。你與我在半空中作證,不許走了。」眾神聽令,誰敢不從?都在
雲端里照應。那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才斷絕了靈光。
那唐僧在馬上,又唬得戰戰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邊又笑道:「好行者!
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
「師父,莫念,莫念!你且來看看他的模樣。」卻是一堆粉骷髏在那裡。唐僧大
驚道:「悟空,這個人才死了,怎麼就化作一堆骷髏?」行者道:「他是個潛靈
作怪的僵屍,在此迷人敗本,被我打殺,他就現了本相。他那脊樑上有一行字,
叫做白骨夫人。」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
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
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於路旁,只叫:「莫
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唐僧道:「猴頭!還有甚說話!出家人行善,如春
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
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
的脫身?你回去罷!」行者道:「師父錯怪了我也。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
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不認得,反信了那獃子讒言冷語,屢次
逐我。常言道,事不過三。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罷
了,只是你手下無人。」唐僧發怒道:「這潑猴越發無禮!看起來,只你是人,
那悟能、悟凈就不是人?」
那大聖一聞得說他兩個是人,止不住傷情凄慘,對唐僧道聲:「苦啊!你那
時節,出了長安,有劉伯欽送你上路。到兩界山,救我出來,投拜你為師。我曾
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盡千辛萬苦。今日昧著惺惺使
糊塗,只教我回去,這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罷,罷!但只是多了那
《緊箍兒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這個難說。若到那毒魔
苦難處不得脫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時節,想起我來,忍不住又念誦起來,
就是十萬里路,我的頭也是疼的;假如再來見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見他言
言語語,越添惱怒,滾鞍下馬來,叫沙僧包袱內取出紙筆,即於澗下取水,石上
磨墨,寫了一紙貶書,遞於行者道:「猴頭!執此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
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行者連忙接了貶書道:「師父,不消發誓,
老孫去罷。」他將書摺了,留在袖中,卻又軟款唐僧道:「師父,我也是跟你一
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你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
得放心。」唐僧轉回身不睬,口裡唧唧噥噥的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
的禮!」大聖見他不睬,又使個身外法,把腦後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氣,叫:
「變!」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那長老左右躲不脫,
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聖跳起來,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卻又吩咐沙僧道:「賢弟,你是個好人,
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
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唐僧道:「我是個好和
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罷。」那大聖見長老三番兩復,不肯轉意回心,
沒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一頭拭迸坡前草,兩腳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山第一能。頃刻之間不見影,霎時疾返舊途程。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雲,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
忽聞得水聲聒耳,大聖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
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畢竟不知此去反復何如,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