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0歲以上的老人社保卡除了工資外還有其它的錢嗎
摘要 除了養老金之外,高齡老人還可以領取其他的補貼,有多少錢呢?我們養老金的待遇對於絕大部分退休老人,甚至是唯一的經濟收入和來源,因為我們到達6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你不可能再去工作,由於身體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不可能再去勞動,不可能工作那麼也就失去了穩定的固定工資的收入。
2. 2020年社保新政策女性55周歲可以參加職工社保,那麼70歲才能退休,合算嗎e
摘要 親~您好[微笑],很高興能幫您回答該問題哦~針對您提出的問題現回復如下:(1)合算的,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您可以選擇一次性補繳至滿十五年的。(2)因為繳納社保後可以提供以下好處的。一、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人們在繳納養老保險費達到15年,在退休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這就為人們年老後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因為人們年老退休後,喪失勞動能力,所以往往是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的,而養老保險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二、提供醫療保障 養老保險是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醫療保障的,繳納了養老保險費,在退休後,如果因為年老生病的話,看病治療是可以有醫療報銷待遇的。要知道,人老之後,難免會有病痛,所以能有醫療報銷可以說是很好的保障了。也可以避免因為看病治療花費太多的錢財,這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子女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為了老年生活有一份好的保障,就要盡早開始做好社保中的養老保險規劃。
3. 社保卡70歲以後能領多少錢還激活
摘要 到達退休年齡之後要先到社保局辦理退休手續以後才能正常領退休工資,具體的退休資料問當地社保部門,帶好材料去辦理就可以了
4. 我今年70歲了,企業職工,退休前沒有交夠15年社保,現在怎麼辦
1、延長繳費至15年,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後,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待遇領取地延長繳費至15年;2、延長繳費未滿15年,可轉入居民養老保險,如延長繳費後依然無法達到繳費年限15年,可以申請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待遇;3、申請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個人可以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經本人書面確定之後,終止其職工養老保險關系,並將個人賬戶存儲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1、延長繳費至滿十五年。2、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五年後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十五年。(4)70歲退休社保擴展閱讀: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五年後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十五年。到了退休的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參考資料:養老保險_網路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查看
5. 享受退休金己滿70歲的老人,其每月有40元的年齡補貼,其社保局是怎樣規定的
一、符合哪些條件的人員可以列入實施范圍?
答:高齡無保障老人納保要符合四項條件:一是年滿70周歲,二是在上海居住、生活滿30年,三是解放後戶籍制度建立起為本市城鎮戶籍,四是未納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未享受征地養老待遇。主要是三類對象:職工遺屬、退休老齡職工供養的老年家屬(即一老養一老)和社會無業無保的老人。
二、為何要設定年滿70周歲的條件?
答:設定「年滿70周歲」
的年齡條件,主要是為了解決年齡大、本人難以或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老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對他們已不適用通過繳費納入現有的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制度,而是採取由政府籌措資金為高齡無保障老人提供社會基本養老金及基本醫療待遇的辦法。70周歲以上的老人無保障問題,不少是由於當時社會歷史原因
等多種因素形成的,當前這個制度就是要解決這類人群在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70周歲以下的老人,大部分已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少部分沒有社會保險的無保障老人,也可隨年齡增長逐步納入高齡老人社會保障制度內。
三、對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不滿70周歲人員社會保險待遇如何處理?
答:對於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又不滿70周歲的人員,按照目前本市已出台的相關規定,可以通過「續保、補保」的方式,參加本市社會保險,並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對確因家庭困難而無力繳費的人員,一是通過各種社會幫困措施,幫助其緩解生活或醫療方面的困難,待到達70周歲後納入本市城鎮高齡老人保障制度。二是可多方籌資,通過「續保、補保」解決社會保險待遇。
四、「在上海居住、生活滿30年,戶籍制度建立起就是本市城鎮戶籍」的條件如何認定?
答:從解放後建立戶籍制度以來,就是本市城鎮戶籍,同時已經在本市居住、生活滿30年的,就符合該項條件。這一條件的認定應以戶籍原始記載為准。對辦理過戶籍性質變更的人員的認定,另行制定相應的辦法。
五、「未納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未享受征地養老待遇」的條件如何認定?
答:「未納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未享受征地養老待遇」,是指不具有享受本市規定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小城鎮社會保險、征地養老等待遇的資格,以及外省市規定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待遇的資格,且未享受上述各項待遇。
六、高齡無保障老人的養老、醫療待遇如何辦理?
答:首先,由本人或委託他人向戶籍所在街道(鄉、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申請,尚未建立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向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申請,並提交本人身份證和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經事務受理中心(或勞動保障事務所)初核後,報區(縣)勞動保障局。區(縣)勞動保障局會醫保、民政、公安部門和社保中心聯合審核批准後,納入高齡老人保障制度,享受這一制度規定的養老、醫療待遇。然後,由本人或委託他人憑「享受養老待遇核定表」,以及本人一寸照片(一張),到戶籍所在街道(鄉、鎮)的醫保服務點辦理《醫保證》,作為其享受基本醫療保障待遇的憑證。對有困難的老人,由社區組織就業援助員、救助協理員等上門服務。
七、高齡無保障老人享受哪些養老、醫療待遇?從什麼時候開始享受這些待遇?
答:高齡無保障老人的養老待遇目前為每月460元。醫療保障待遇為門急診醫療費報銷50%,住院醫療費報銷70%,其餘部分由個人承擔。區(縣)勞動保障局會醫保、民政、公安、社保中心等部門核審時,將明確養老、醫療待遇享受的起始年月。養老待遇每月10日發放。醫療待遇目前先由本人墊付,然後到醫保服務點報銷。報銷制度實行一階段後,將完善結算辦法,實行持卡結算,個人不再墊付由醫保支付的費用。
八、高齡無保障老人就醫有哪些規定?
答:高齡無保障老人在辦理《醫保證》時,由本人根據就近原則,在本市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選定一所醫保定點醫院,一般選定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一級醫療機構)。然後憑《醫保證》在選定的醫保定點醫院就醫。因病情需要轉診的,應由選定的醫保定點醫院開具轉診證明,轉診到其他醫保定點醫院就醫。每次轉診的醫保定點醫院原則上限於一所,轉診期限為1—3個月。因病情需要繼續轉診的,應當重新辦理轉診手續。因病情需要急診就醫的,可選擇其他醫保定點醫院就醫。
九、高齡無保障老人的醫療費報銷是什麼范圍?
答:高齡無保障老人醫療費報銷范圍,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中有關用葯范圍、診療項目、服務設施等的規定執行,但不執行分類支付規定中按比例個人自負的規定。如使用用葯范圍內的「乙類葯品」,個人不需要先負擔10%的葯費,而是按實際葯費及報銷比例報銷。
十、已享受職工遺屬待遇的人員,符合條件的是否可以享受高齡無保障老人的養老、醫療待遇?
答:享受職工遺屬待遇的人員,在未滿70周歲以前,可繼續享受職工遺屬待遇。年滿70周歲後,符合高齡無保障老人條件的人員,享受高齡無保障老人的養老、醫療待遇,不再享受職工遺屬待遇,同時辦理換領《醫保證》手續;個別年滿70周歲,但不符合高齡無保障老人其他條件的職工遺屬,應繼續享受職工遺屬待遇。
十一、高齡無保障老人納保後,原由單位、民政、街道等部門發放的生活補貼,是否還能繼續領取?
答:高齡無保障老人納保後,原由單位、民政、街道(鄉、鎮)等部門定期發放的生活補貼,低於460元的,原相關待遇不再享受,統一享受高齡老人保障待遇;原享受的待遇高於460元的部分,仍由原部門按原渠道予以補足。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6. 已滿70歲的企業退休職工,已經交完了醫療保險,什麼時候能領取醫保
企業在給員工辦理醫保手續後就可以領取了;再者是在員工生病的時候可以用到;其次是需要提前將自身的一個社保取消,讓企業轉而代繳職工醫保,才可以成功申領到職工醫保。筆者認為主要需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去分析處理。
一、企業在給員工辦理醫保手續就可以領取了
對於企業而言,在員工入職後可以主動給員工辦理醫保手續,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好員工的一個醫療服務,畢竟員工在日常生產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一個社會保障對於員工而言是一種更好的事情,在員工生病有需要的時候可以主動用到企業繳納的職工醫保,來做對應的報銷處理,這樣子對於職工而言是一種非常好的保障形式,可以減輕職工的一個經濟壓力。企業在辦理職工醫保之後,員工就可以領取了。
注意事項:對於職工而言,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主動讓企業給其繳納更多的一個社會養老保險,可以在老後領取到更多的一個退休金,更好地保障老年生活。
7. 70歲能交社保嗎
70歲有交社保嗎?70歲的人不能交摔炮,因為現在只有年齡都是60歲就已經超過了70超過了60歲,所以說就完了一不能再交了。
8. 70後社保補繳政策
70後社保補繳政策包括:
1、各地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採取一次性繳費方式,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范圍;
2、對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不得以事後追補繳費的方式增加繳費年限;
3、對於符合國家規定補繳養老保險費的,應按社會保險法規定繳納滯納金。
社會保障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依據法律,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公民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生活困難時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會保障的本質是追求公平,同時必須以立法或法律為依據。其基本內容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等。
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全球的社會保障模式,大致可分為國家福利、國家保險、社會共濟和積累儲蓄四種,分別以英國、前蘇聯、德國、新加坡為代表。中國在建的社會保障制度,屬於社會共濟模式,即由國家、單位(企業)、個人三方共同為社會保障計劃融資,而且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趨勢。個人責任的強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識。社會保障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維護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機制」,是維護社會安全的「穩定器」。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一項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9. 年過七十歲的老人還要交城鄉居民社保費嗎
社保費是自願繳費的,但還是需要繳納醫療保險費,年紀越大越需要交,可以交給孩子繳費,根據我們國家社保的有關政策,國家將新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合並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這是國家統一城鄉待遇的一項重要舉措,超過退休年齡就不符合納入養老保險的條件。年紀超過65歲以上就不需要繳交城鄉居民社保費了。
一、要了解自身的情況類型,再考慮是否應該繳費,如若超過退休年齡,可以不繳社保費,但需要繳納醫保和養老保險,可以給孩子代交。很多地方正在實踐用家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里的錢給家庭成員繳納城鄉居民醫保個人負擔部分。這樣很多老人的居民醫保費,就可以由孩子給繳費了
二、根據國家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時已滿六十歲是可以領取基礎養老金的。應該加強醫療保險的投入,以減輕得病時的負擔。
雖然是社保是根據要貫徹自願、互助、公開、服務的原則,年滿六十以上老人要根據自身情況還需不需要繳費,醫療保險用集中起來的醫療保險基金來補償由疾病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對於70歲的老人還能不能交社保可以咨詢一下居住社區,可以根據現行的政策來辦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五條:國家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醫療保險也具有保險的兩大職能:風險轉移和補償轉移。即把個體身上的由疾病風險所致的經濟損失分攤給所有受同樣風險威脅的成員,用集中起來的醫療保險基金來補償由疾病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10. 70歲才退休,以前的社保金能退嗎
如何修改退休年齡?人社部的方案研究幾年了還沒公開,
最快也要2018-2019年公開徵求意見、再次修改完善、頒布,頒布之後至少5年(2024年)才開始實施。
反對過快調整及突然襲擊。
建議1:
2024年起,原來50歲退休的每4年提高一歲,原來55歲退休的每8年提高一歲。
2024年原50歲原55歲
2028年51歲
2032年52歲56歲
2036年53歲
2040年54歲57歲
2044年55歲
2048年56歲58歲
2052年57歲
2056年58歲59歲
2060年59歲
2064年60歲60歲
到2064年統一60歲退休,再根據國家財力和社保基金積累決定是否調整退休年齡。
短期內社保空賬的對策:2017年國務院出台政策,央企等國企劃轉10%的股權給社保基金,增強社保基金實力。
(參照:2016年,102家央企利潤總額1.2萬億元,10%就有1200億元。)
建議採取更多措施,比如:
A:公務員人數和行政支出每年遞減2%(隨著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及大陸人口幾年後就開始減少、再保留上千萬公務員已無必要)。
B:各地當年度財政資金有結余的一律上繳,嚴懲年度突擊花錢上萬億的荒唐行為。
C:稅收資金每年劃撥社保基金遞增2%,進一步提高社保實力。
不要一味提高退休年齡,讓百姓繳費四十年(20歲到60歲甚至更高)、只領幾年養老金就死亡。
建議2:建立靈活(彈性)退休制度。參考《公務員法》第88條,推廣到全民。
公務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滿30年的;(二)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
建議對全民都給予允許彈性退休的政策。對於下崗失業、生病的職工,更應該允許彈性退休。
建議3:把五花八門的養老保險種類(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職工、城鄉居民、軍人養老保險等)
統一為「公民養老保險」,待遇盡量公平並有保底和封頂,比如,最低待遇不可低於當地最低
工資的60%(福建在2010年已有此政策),最高不可以高於當地社平工資2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