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言文《鴻門宴》翻譯
譯文:
劉邦駐軍霸上,還沒有能和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全都被劉邦佔有。」項羽大怒,說:「明天早晨犒勞士兵,給我打敗劉邦的軍隊!」這時候,項羽的軍隊40萬,駐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10萬,駐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沛公在崤山的東邊的時候,對錢財貨物貪戀,喜愛美女。現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我叫人觀望他那裡的雲氣,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呀!趕快攻打,不要失去機會。」
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全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和(劉邦)他們一起死了。」張良說:「我是韓王派給沛公的人,現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
劉邦離去後,從小路回到軍營里。張良進去道歉,說:"劉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當面告辭。讓我奉上白璧一雙,拜兩拜敬獻給大王;玉斗一雙,拜兩拜獻給大將軍。"項王說:"沛公在哪裡?"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要責備他,脫身獨自離開,已經回到軍營了。"項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敲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
劉邦回到軍中,立刻殺掉了曹無傷。
B. 文言文長生豬
長生豬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豬,見鄰叟輒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見他人則否。鄰叟初甚怒之,欲買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可解之冤。」乃以善價贖得,送佛寺為長生豬。後再見之,弭①耳昵就,非復曩②態矣。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改)
【注】①弭mǐ,耷拉。②曩nǎnɡ,從前。
20、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其里有人畜一豬 畜:養 B.見鄰既而叟輒瞋目狂吼 輒:就
C.欲買而啖其肉 啖:吃 D.既而憬然省曰 既而:很久
21、請將文章畫線句子「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可解之冤。」翻譯為現代漢語。(3分)
22、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什麼啟示?(2分)
【答案】《長生豬》
20、D(「既而」應為「不久」之意)
21、譯文:這大概就是佛經中所說的過去的冤讎吧!人世間沒有解不開的冤讎。(說明:關鍵詞「殆」、「夙」,句意准確、通順1分)
22、要懂得善待別人,冤家宜解不宜結,要寬容。(2分)(說明:答到其中一點就給滿分)
【參考譯文】據胡御史牧亭說,他老家有一個人養了一頭豬,見了鄰居家的老翁便瞪著眼睛發怒猛奔過去咬他,見到了別人卻沒有這種情況。最初,鄰居老翁很生氣,想把這頭豬買下殺了吃掉。不久醒悟道:「這大概就是佛經里所說的前世冤讎吧?這世上並沒有不可解的冤讎啊。」於是用高價買下這頭豬,並把它送到佛寺里作為「長生豬」養起來。從此,這頭豬見到老翁時,就耷拉著雙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惡的樣子了。
C. 浮生六記中:豬固壽長,神亦齒利。我若為神,烏能享此。是什麼意思
豬當然長壽,神仙也肯定有一副好牙口,但是要換做我的話,「他媽的「我才不吃這老豬肉。
D. 長生豬文言文字詞翻譯
長生豬譯文
據胡御史牧亭說,他老家有一個人養了一頭豬,見了鄰居家的老翁便瞪著眼睛發怒猛奔過去咬他,見到了別人卻沒有這種情況。最初,鄰居老翁很生氣,想把這頭豬買下殺了吃掉。不久醒悟道:這大概就是佛經里所說的前世冤讎吧?這世上並沒有不可解的冤讎啊。於是用高價買下這頭豬,並把它送到佛寺里作為長生豬養起來。從此,這頭豬見到老翁時,就耷拉著雙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惡的樣子了。
E. 西遊記文言文版第69回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葯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話表孫大聖同近侍宦官,到於皇宮內院,直至寢宮門外立定,將三條金線與宦官拿入裡面,吩咐:「教內宮妃後,或近侍太監,先系在聖躬左手腕下,按寸關尺三部上,卻將線頭從窗欞兒穿出與我。」真個那宦官依此言,請國王坐在龍床,按寸關尺以金線一頭系了,一頭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線頭,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著食指,看了寸脈;次將中指按大指,看了關脈;又將大指托定無名指,看了尺脈;調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氣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虛實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從頭診視畢,卻將身抖了一抖,把金線收上身來,厲聲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脈強而緊,關脈澀而緩,尺脈芤且沉;右手寸脈浮而滑,關脈遲而結,尺脈數而牢。夫左寸強而緊者,中虛心痛也;關澀而緩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帶血也。右手寸脈浮而滑者,內結經閉也;關遲而結者,宿食留飲也;尺數而牢者,煩滿虛寒相持也。診此貴恙是一個驚恐憂思,號為雙鳥失群之證。」那國王在內聞言滿 心歡喜,打起精神高聲應道:「指下明白,指下明白!果是此疾!請出外面用葯來也。」大聖卻才緩步出宮。早有在旁聽見的太監,已先對眾報知。須臾行者出來,唐僧即問如何,行者道:「診了脈,如今對證制葯哩。」眾官上前道:「神僧長老,適才說雙鳥失群之證,何也?」行者笑道:「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雌不能見雄,雄不能見雌,雌乃想雄,雄亦想雌:這不是雙鳥失群也?」眾官聞說,齊聲喝采道:「真是神僧,真是神醫!」稱贊不已。當有太醫官問道:「病勢已看出矣,但不知用何葯治之?」行者道:「不必執方,見葯就要。」醫官道:「經雲葯有八百八味,人有四百四病。病不在一人之身,葯豈有全用之理!如何見葯就要?」行者道:「古人雲,葯不執方,合宜而用,故此全征葯品,而隨便加減也。」那醫官不復再言,即出朝門之外,差本衙當值之人,遍曉滿城生熟葯鋪,即將葯品,每味各辦三斤,送與行者。行者道:「此間不是制葯處,可將諸葯之數並制葯一應器皿,都送入會同館,交與我師弟二人收下。」醫官聽命,即將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及葯碾、葯磨、葯羅、葯乳並乳缽、乳槌之類都送至館中,一一交付收訖。齋
行者往殿上請師父同至館中制葯。那長老正自起身,忽見內宮傳旨,教閣下留住法師,同宿文華殿,待明朝服葯之後,病痊酬謝,倒換關文送行。三藏大驚道:「徒弟啊,此意是留我做當頭哩。若醫得好,歡喜起送;若醫不好,我命休矣。你須仔細上心,精虔制度也!」行者笑道:「師父放心在此受用,老孫自有醫國之手。」主
好大聖,別了三藏,辭了眾臣,徑至館中。八戒迎著笑道:「師兄,我知道你了。」行者道:「你知什麼?」八戒道:「知你取經之事不果,欲作生涯無本,今日見此處富庶,設法要開葯鋪哩。」行者喝道:「莫胡說!醫好國王,得意處辭朝走路,開什麼葯鋪!」八戒道:「終不然,這八百八味葯,每味三斤,共計二千四百二十四斤,只醫一人,能用多少?不知多少年代方吃得了哩!」行者道:「那裡用得許多?他那太醫院官都是些愚盲之輩,所以取這許多葯品,教他沒處捉摸,不知我用的是那幾味,難識我神妙之方也。」齋
正說處,只見兩個館使,當面跪下道:「請神僧老爺進晚齋。」行者道:「早間那般待我,如今卻跪而請之,何也?」館使叩頭道:「老爺來時,下官有眼無珠,不識尊顏。今聞老爺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國之主,若主上病癒,老爺江山有分,我輩皆臣子也,禮當拜請。」行者見說,欣然登堂上坐,八戒、沙僧分坐左右,擺上齋來。沙僧便問道:「師兄,師父在那裡哩?」行者笑道:「師父被國王留住作當頭哩,只待醫好了病,方才酬謝送行。」沙僧又問:「可有些受用么?」行者道:「國王豈無受用!我來時,他已有三個閣老陪侍左右,請入文華殿去也。」八戒道:「這等說,還是師父大哩。他倒有閣老陪侍,我們只得兩個館使奉承。且莫管他,讓老豬吃頓飽飯也。」兄弟們遂自在受用一番。主
天色已晚,行者叫館使:「收了家火,多辦些油蠟,我等到夜靜時方好制葯。」館使果送若干油蠟,各命散訖。至半夜,天街人靜,萬籟無聲。八戒道:「哥哥,制何葯?趕早幹事。我瞌睡了。」行者道:「你將大黃取一兩來,碾為細末。」沙僧乃道:「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奪諸郁而無壅滯,定禍亂而致太平,名之曰將軍。此行葯耳,但恐久病虛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賢弟不知,此葯利痰順氣,盪肚中凝滯之寒熱。你莫管我,你去取一兩巴豆,去殼去膜,捶去油毒,碾為細末來。」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熱有毒,削堅積,盪肺腑之沉寒,通閉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斬關奪門之將,不可輕用。」行者道:「賢弟,你也不知,此葯破結宣腸,能理心膨水脹。快制來,我還有佐使之味輔之也。」他二人即時將二葯碾細道:「師兄,還用那幾十味?」行者道:「不用了。」八戒道:「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只用此二兩,誠為起奪人了。」行者將一個花磁盞子道:「賢弟莫講,你拿這個盞兒,將鍋臍灰刮半盞過來。」八戒道:「要怎的?」行者道:「葯內要用。」沙僧道:「小弟不曾見葯內用鍋灰。」行者道:「鍋灰名為百草霜,能調百病,你不知道。」那獃子真個颳了半盞,又碾細了。行者又將盞子,遞與他道:「你再去把我們的馬尿等半盞來。」八戒道:「要他怎的?」行者道:「要丸葯。」沙僧又笑道:「哥哥,這事不是耍子。馬尿腥臊,如何入得葯品?我只見醋糊為丸,陳米糊為丸,煉蜜為丸,或只是清水為丸,那曾見馬尿為丸?那東西腥腥臊臊,脾虛的人,一聞就吐;再服巴豆大黃,弄得人上吐下瀉,可是耍子?」行者道:「你不知就裡,我那馬不是凡馬,他本是西海龍身。若得他肯去便溺,憑你何疾,服之即愈,但急不可得耳。」八戒聞言,真個去到馬邊。那馬斜伏地下睡哩,獃子一頓腳踢起,襯在肚下,等了半會,全不見撒尿。他跑將來對行者說:「哥啊,且莫去醫皇帝,且快去醫醫馬來。那亡人干結了,莫想尿得出一點兒!」行者笑道:「我和你去。」沙僧道:「我也去看看。」三人都到馬邊,那馬跳將起來,口吐人言,厲聲高叫道:「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行者道:「兄弟謹言,此間乃西方國王,非塵俗也,亦非輕拋棄也。常言道,眾毛攢裘,要與本國之王治病哩。醫得好時,大家光輝,不然,恐懼不得善離此地也。」那馬才叫聲「等著!」你看他往前撲了一撲,往後蹲了一蹲,咬得那滿口牙齒乞支支的響亮,僅努出幾點兒,將身立起。八戒道:「這個亡人!就是金汁子,再撒些兒也罷!」那行者見有少半盞,道:「彀了,彀了!拿去罷。」沙僧方才歡喜。三人回至廳上,把前項葯餌攪和一處,搓了三個大丸子。行者道:「兄弟,忒大了。」八戒道:「只有核桃大,若論我吃,還不彀一口哩!」遂此收在一個小盒兒里。兄弟們連衣睡下,一夜無詞。齋
早是天曉,卻說那國王耽病設朝,請唐僧見了,即命眾官快往會同館參拜神僧孫長老取葯去。多官隨至館中,對行者拜伏於地道:「我王特命臣等拜領妙劑。」行者叫八戒取盒兒,揭開蓋子,遞與多官。多官啟問:「此葯何名?好見王回話。」行者道:「此名烏金丹。」八戒二人暗中作笑道:「鍋灰拌的,怎麼不是烏金!」多官又問道:「用何引子?」行者道:「葯引兒兩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湯送下。」多官問:「是何六物?」行者道:知
半空飛的老鴉屁,緊水負的鯉魚尿,王母娘娘搽臉粉,老君爐里煉丹灰,玉皇戴破的頭巾要三塊,還要五根困龍須:六物煎湯送此葯,你王憂病等時除。齋
多官聞言道:「此物乃世間所無者,請問那一般引子是何?」行者道:「用無根水送下。」眾官笑道:「這個易取。」行者道:「怎見得易取?」多官道:「我這里人家俗論;若用無根水,將一個碗盞,到井邊,或河下,舀了水急轉步,更不落地,亦不回頭,到家與病人吃葯便是。」行者道:「井中河內之水,俱是有根的。我這無根水,非此之論,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無根水。」多官又道:「這也容易。等到天陰下雨時,再吃葯便罷了。」遂拜謝了行者,將葯持回獻上。國王大喜,即命近侍接上來。看了道:「此是什麼丸子?」多官道:「神僧說是烏金丹,用無根水送下。」國王便教宮人取無根水,眾官道:「神僧說,無根水不是井河中者,乃是天上落下不沾地的才是。」國王即喚當駕官傳旨,教請法官求雨。眾官遵依出榜不題。知
卻說行者在會同館廳上叫豬八戒道:「適間允他天落之水,才可用葯,此時急忙,怎麼得個雨水?我看這王,倒也是個大賢大德之君,我與你助他些兒雨下葯,如何?」八戒道:「怎麼樣助?」行者道:「你在我左邊立下,做個輔星。」又叫沙僧,「你在我右邊立下,做個弼宿,等老孫助他些無根水兒。」好大聖,步了罡訣,念聲咒語,早見那正東上,一朵烏雲,漸近於頭頂上。叫道:「大聖,東海龍王敖廣來見。」行者道:「無事不敢捻煩,請你來助些無根水與國王下葯。」龍王道:「大聖呼喚時,不曾說用水,小龍隻身來了,不曾帶得雨器,亦未有風雲雷電,怎生降雨?」行者道:「如今用不著風雲雷電,亦不須多雨,只要些須引葯之水便了。」龍王道:「既如此,待我打兩個噴涕,吐些涎津溢,與他吃葯罷。」行者大喜道:「最好,最好!不必遲疑,趁早行事。」那老龍在空中,漸漸低下烏雲,直至皇宮之上,隱身潛象,伉一口津唾,遂化作甘霖。那滿朝官齊聲喝采道:「我主萬千之喜!天公降下甘雨來也!」國王即傳旨,教:「取器皿盛著,不拘宮內外及官大小,都要等貯仙水,拯救寡人。」你看那文武多官並三宮六院妃嬪與三千彩女,八百嬌娥,一個個擎杯托盞,舉碗持盤,等接甘雨。那老龍在半空,運化津涎,不離了王宮前後,將有一個時辰,龍王辭了大聖回海。眾臣將杯盂碗盞收來,也有等著一點兩點者,也有等著三點五點者,也有一點不曾等著者,共合一處,約有三盞之多,總獻至御案。真個是異香滿襲金鑾殿,佳味熏飄天子庭!齋
那國王辭了法師,將著烏金丹並甘雨至宮中,先吞了一丸,吃了一盞甘雨;再吞了一丸,又飲了一盞甘雨;三次,三丸俱吞了,三盞甘雨俱送下。不多時,腹中作響,如轆轤之聲不絕,即取凈桶,連行了三五次,服了些米飲,禜倒在龍床之上。有兩個妃子,將凈桶撿看,說不盡那穢污痰涎,內有糯米飯塊一團。妃子近龍床前來報:「病根都行下來也!」國王聞此言甚喜,又進一次米飯。少頃,漸覺心胸寬泰,氣血調和,就精神抖擻,腳力強健。下了龍床,穿上朝服,即登寶殿見了唐僧,輒倒身下拜。那長老忙忙還禮。拜畢以御手攙著,便教閣下:「快具簡帖,帖上寫朕再拜頓首字樣,差官奉請法師高徒三位。一壁廂大開東閣,光祿寺排宴酬謝。」多官領旨,具簡的具簡,排宴的排宴,正是國家有倒山之力,霎時俱完。知
卻說八戒見官投簡,喜不自勝道:「哥啊,果是好妙葯!今來酬謝,乃兄長之功。」沙僧道:「二哥說那裡話!常言道,一人有福,帶挈一屋。我們在此合葯,俱是有功之人,只管受用去,再休多話。」咦!你看他弟兄們俱歡歡喜喜,徑入朝來。眾官接引,上了東閣,早見唐僧、國王、閣老,已都在那裡安排筵宴哩。這行者與八戒、沙僧,對師父唱了個喏,隨後眾官都至,只見那上面有四張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張葷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饈。左右有四五百張單桌面,真個排得齊整——主
古雲珍饈百味,美祿千鍾。瓊膏酥酪,錦縷肥紅。寶妝花彩艷,果品味香濃。斗糖龍纏列獅仙,餅錠拖爐擺鳳侶。葷有豬羊雞鵝魚鴨般般肉,素有蔬餚筍芽木耳並蘑菇。幾樣香湯餅,數次透酥糖。滑軟黃粱飯,清新菇米糊。色色粉湯香又辣,般般添換美還甜。君臣舉盞方安席,名分品級慢傳壺。主
那國王御手擎杯,先與唐僧安坐。三藏道:「貧僧不會飲酒。」國王道:「素酒,法師飲此一杯,何如?」三藏道:「酒乃僧家第一戒。」國王甚不過意道:「法師戒飲,卻以何物為敬?」三藏道:「頑徒三眾代飲罷。」國王卻才歡喜,轉金卮,遞與行者。行者接了酒,對眾禮畢,吃了一杯。國王見他吃得爽利,又奉一杯。行者不辭,又吃了。國王笑道:「吃個三寶鍾兒。」行者不辭,又吃了。國王又叫斟上,「吃個四季杯兒。」古
八戒在旁見酒不到他,忍得他國國咽唾,又見那國王苦勸行者,他就叫將起來道:「陛下,吃的葯也虧了我,那葯里有馬——」這行者聽說,恐怕獃子走了消息,卻將手中酒遞與八戒。八戒接著就吃,卻不言語。國王問道:「神僧說葯里有馬,是什麼馬?」行者接過口來道:「我這兄弟,是這般口敞,但有個經驗的好方兒,他就要說與人。陛下早間吃葯,內有馬兜鈴。」國王問眾官道:「馬兜鈴是何品味?能醫何證?」時有太醫院官在旁道:主公——主
兜鈴味苦寒無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氣最能除血蠱,補虛寧嗽又寬中。知
國王笑道:「用得當,用得當!豬長老再飲一杯。」獃子亦不言語,卻也吃了個三寶鍾。國王又遞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卻俱敘坐。齋
飲宴多時,國王又擎大爵奉與行者。行者道:「陛下請坐,老孫依巡痛飲,決不敢推辭。」國王道:「神僧恩重如山,寡人酬謝不盡,好歹進此一巨觥,朕有話說。」行者道:「有甚話說了,老孫好飲。」國王道:「寡人有數載憂疑病,被神僧一貼靈丹打通,所以就好了。」行者笑道:「昨日老孫看了陛下,已知是憂疑之疾,但不知憂驚何事?」國王道:「古人雲,家醜不可外談,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行者道:「怎敢笑話,請說無妨。」國王道:「神僧東來,不知經過幾個邦國?」行者道:「經有五六處。」又問:「他國之後,不知是何稱呼。」行者道:「國王之後,都稱為正宮、東宮、西宮。」國王道:「寡人不是這等稱呼:將正宮稱為金聖宮,東宮稱為玉聖宮,西宮稱為銀聖宮。現今只有銀、玉二後在宮。」行者道:「金聖宮因何不在宮中?」國王滴淚道:「不在已三年矣。」行者道:「向那廂去了?」古
國王道:「三年前,正值端陽之節,朕與嬪後都在御花園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飲菖蒲雄黃酒,看斗龍舟。忽然一陣風至,半空中現出一個妖精,自稱賽太歲,說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個夫人,訪得我金聖宮生得貌美姿嬌,要做個夫人,教朕快早送出。如若三聲不獻出來,就要先吃寡人,後吃眾臣,將滿城黎民,盡皆吃絕。那時節,朕卻憂國憂民,無奈將金聖宮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響一聲攝將去了。寡人為此著了驚恐,把那粽子凝滯在內,況又晝夜憂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今得神僧靈丹服後,行了數次,盡是那三年前積滯之物,所以這會體健身輕,精神如舊。今日之命,皆是神僧所賜,豈但如泰山之重而已乎!」古
行者聞得此言,滿心喜悅,將那巨觥之酒,兩口吞之,笑問國王曰:「陛下原來是這等驚憂!今遇老孫,幸而獲愈,但不知可要金聖宮回國?」那國王滴淚道:「朕切切思思,無晝無夜,但只是沒一個能獲得妖精的。豈有不要他回國之理!」行者道:「我老孫與你去伏妖邪,那時何如?」國王跪下道:「若救得朕後,朕願領三宮九嬪,出城為民,將一國江山盡付神僧,讓你為帝。」八戒在旁見出此言行此禮,忍不住呵呵大笑道:「這皇帝失了體統!怎麼為老婆就不要江山,跪著和尚?」行者急上前,將國王攙起道:「陛下,那妖精自得金聖宮去後,這一向可曾再來?」國王道:「他前年五月節攝了金聖宮,至十月間來,要取兩個宮娥,是說伏侍娘娘,朕即獻出兩個。至舊年三月間,又來要兩個宮娥;七月間,又要去兩個;今年二月里,又要去兩個;不知到幾時又要來也。」行者道:「似他這等頻來,你們可怕他么?」國王道:「寡人見他來得多遭,一則懼怕,二來又恐有傷害之意,舊年四月內,是朕命工起了一座避妖樓,但聞風響,知是他來,即與二後九嬪入樓躲避。」齋
行者道:「陛下不棄,可攜老孫去看那避妖樓一番,何如?」那國王即將左手攜著行者出席,眾官亦皆起身。豬八戒道:「哥哥,你不達理!這般御酒不吃,搖席破坐的,且去看什麼哩?」國王聞說,情知八戒是為嘴,即命當駕官抬兩張素桌面,看酒在避妖樓外伺候。獃子卻才不嚷,同師父沙僧笑道:「翻席去也。」一行文武官引導,那國王並行者相攙,穿過皇宮到了御花園後,更不見樓台殿閣。行者道:「避妖樓何在?」說不了,只見兩個太監,拿兩根紅漆扛子,往那空地上掬起一塊四方石板。國王道:「此間便是。這底下有三丈多深,穴乙成的九間朝殿,內有四個大缸,缸內滿注清油,點著燈火,晝夜不息。寡人聽得風響,就入里邊躲避,外面著人蓋上石板。」行者笑道:「那妖精還是不害你,若要害你,這里如何躲得?」正說間,只見那正南上呼呼的,吹得風響,播土揚塵,唬得那多官齊聲報怨道:「這和尚鹽醬口,講起什麼妖精,妖精就來了!」慌得那國王丟了行者,即鑽入地穴,唐僧也就跟入,眾官亦躲個干凈。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他兩個道:「兄弟們,不要怕得,我和你認他一認,看是個什麼妖精。」八戒道:「可是扯淡!認他怎的?眾官躲了,師父藏了,國王避了,我們不去了罷,炫的是那家世!」那獃子左掙右掙, 掙不得脫手, 被行者拿定多時,只見那半空里閃出一個妖精。你看他怎生模樣——齋
九尺長身多惡獰,一雙環眼閃金燈。兩輪查耳如撐扇,四個鋼牙似插釘。主
鬢繞紅毛眉豎焰,鼻垂糟准孔開明。髭髯幾縷硃砂線,顴骨眯俸滿面青。知
兩臂紅筋藍靛手,十條尖爪把槍擎。豹皮裙子腰間系,赤腳蓬頭若鬼形。古
行者見了道:「沙僧,你可認得他?」沙僧道:「我又不曾與他相識,那裡認得!」又問:「八戒,你可認得他?」八戒道:「我又不曾與他會茶會酒,又不是賓朋鄰里,我怎麼認得他!」行者道:「他卻象東岳天齊手下把門的那個醮面金睛鬼。」八戒道:「不是,不是!」行者道:「你怎知他不是?」八戒道:「我豈不知,鬼乃陰靈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時方出。今日還在巳時,那裡有鬼敢出來?就是鬼,也不會駕雲。縱會弄風,也只是一陣旋風耳,有這等狂風?或者他就是賽太歲也。」行者笑道:「好獃子!倒也有些論頭!既如此說,你兩個護持在此,等老孫去問他個名號,好與國王救取金聖宮來朝。」八戒道:「你去自去,切莫供出我們來。」行者昂然不答,急縱祥光,跳將上去。咦!正是:安邦先卻君王病,守道須除愛惡心。畢竟不知此去,到於空中,勝敗如何,怎麼擒得妖怪,救得金聖宮,且聽下回分解。知
F. 祝壽用的文言文
由於逢壽必祝,祝詩祝聯難免多且濫,所以有詞家道出其中難處:「難莫難於壽詞,倘盡言富貴,則塵俗;盡言功名,則諛佞;盡言神仙,則迂闊虛誕。」縱觀許多祝壽的詩詞聯話,都離不開什麼「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舊話,所以即使多得車載斗量也難以流傳。宋代祝壽詩詞最多,辛稼軒有一詞諧戲歡愉被人稱道,這是祝他本家一親戚八十壽,其詞道:
「更休說,便是個,住世觀音菩薩。甚今年,容貌八十,見底道,才十八。莫道壽星香燭,莫祝靈椿龜鶴。只消得,把筆輕輕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歲,這種祝壽詞確實比乾巴巴地祝壽要強許多。
在祝壽上難免有借機諂諛獻媚者,據《東望閣隨筆》中記,南宋奸臣賈似道,曾祝壽謝太後和宋度宗,因為二人的生日僅差一天,其箋上寫道:
聖母神子,萬壽無疆,復萬壽無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評論說,「文人慧業,此登峰極矣。」壽詩有一些本不是經心之作,卻流傳下來。有一村校書年70,買一妾才30歲,正巧蘇東坡杖藜經過,老校書乞為壽詩,蘇東坡戲為詩,
「侍者方當而立歲,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對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他60歲生日時題寫一副自壽聯: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觀此聯不愧是大手筆,舒適閑逸之態躍然紙上。上聯言只要夠吃夠花、身體靈便就心滿意足了;下聯說不想成仙長壽,只有自在不虛度,眼下一日頂兩日,已是活了一百多歲了。
在壽聯上,人們絞盡腦汁使得詞章工巧,構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壽,在位五十五年的壽聯可以稱「最」了,其上下聯以「五」和「八」為對,可謂對得天衣無縫:
「龍飛五十有五年,慶一時,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事修,五福備,五世同堂,五色斑斕輝彩服;
鶴算八旬逢八月,祝萬壽,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元進,八愷登,八音從律,八方縹緲奏丹墀。」
乾隆逢八秩大壽,聯以「八」為詞,那麼百歲老人也常以「世上難逢百歲人」為題祝壽。清代一些老人百歲壽誕,嶽麓書院主講王文清送一壽聯:
「人生不滿公今滿;
世上難逢我獨逢。」
在祝壽的詞詩聯語中,也有不少是帶有諷刺意味的。民國初年,有一位縣太爺搜刮地皮,百姓怨聲載道。這一年逢縣太爺生日,要全縣紳商送壽禮,一秀才代紳商寫壽聯道:
「大老爺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麥、黃豆、白花,刮盡地皮收賀禮;
小百姓該死,已吃盡苦蕨、葛藤、樹皮、青草,求天開眼救微軀。」
據傳聞,某奸臣為其母做壽,請人當場書寫壽聯,只見那人開始寫道:「這個婆娘不是人」,滿座見之嘩然,壽星見之欲發作,只見那人從容寫道:「王母娘娘下凡塵」;其下聯是:「養個兒子是盜賊,偷來蟠桃奉至親。」此聯可謂「罵人不吐核」,讓人有苦說不出。
壽詩壽詞壽聯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了。時下老年人是很重視自己的生日的,逢壽誕之日以吃為主的多,但祝壽的詩詞曲聯已是很罕見的了
這個是長了點,麻煩兄台整理下,我還沒吃飯呢,趕時間。本人文筆有限,下面的可參考:
龍耀七旬新紀跨,壽山詩海任飛騰。
龍年賀祖龍,壽比泰山松。
李桃枝葉茂,詩壇不老翁。
七十陽春豈等閑,幾多辛苦化甘甜。
曾經滄海橫流渡,亦賴家庭內助賢。
連日凝神新墨勁,五更著意舊詩鮮。
如今但祝朝朝舞,當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勁枝遒塑祖龍。
桃李盛時甘寂寞,雪霜多後競青蔥。
根深更愛陽春雨,葉茂猶憐翠谷風。
師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煥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遙,杖國而今又杖朝
詩苑豐收誇老將,政壇競秀領風騷
陽春白雪抒懷抱,明月清泉尚節操
汝向期頤跨勁足,我來祝福奉蟠桃。
文言文是否太文鄒鄒,實用價值不如白話高,畢竟老人聽懂文言文的少,給你幾個模版,學習一下,相信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第一個:
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大家下午好:
又是一個萬物爭榮的季節,在公元.....年..月..日這個美好的日子裡,我們歡聚一堂,在這里為我們的老壽星盧老太太舉行八十大壽儀式,
在此,我謹代表....先生同鄉會所有會員及在...地的同鄉人士,祝願老太太增福增壽增富貴,添光添彩添吉祥
諸位朋友,各位來賓,今天真是群賢畢至,鼓舞歡欣。前來祝賀的有老朋友,老鄉親,還有不少海外特地歸來拜壽的親友人士。這正是:親朋共享天倫樂,歡聲笑語壽滿堂。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老壽星的臉上始終泛著紅光,寓意就是福壽滿堂,歡樂遠長。在這里讓我們共同祝願老壽星壽比南山、天倫永享。
在六十年的風雨中,老太太含辛茹苦的將她的子女撫養成人。六十年的風風雨雨,六十載生活滄桑。歲月的淚痕悄悄的爬上了她的額頭,將老人家的雙鬢染成白霜。大千世界裡,孩子們把心中的話語都撒向老人那寬厚慈愛的胸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認真工作,發奮圖強」簡單的話語,讓兒女鐫刻在心,永記不忘。老人的辛苦並沒有白費,在她的教育下,子女們都已經長大成人,為老人贏得了無尚的榮光。她的兒女----受人尊敬的...先生已經成為名候一方的成功人士。先如今老壽星一家四世同堂,正可謂兒子孝,兒媳能,女兒賢,女婿強。就連在校學習的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們也是聰明伶俐,成績優異,捷報頻傳,後繼有人。
讓我們一起恭祝老壽星,福如東海,日月昌明。松鶴長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歡樂遠長。同時也祝願在場嘉賓的每一位來賓都幸福安康!最後祝各位來賓萬是如意,心想事成,讓我們共同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謝謝大家!
第二個:
各位親友、各位來賓:
晚上好!!
首先我代表我們*氏家族向各位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
今天是我的父(母)親七十壽辰,看著眼前我的父母斑斑的白發,我們兄弟(姊妹)心情十分激動,是二老用超過常人的艱辛養育了我們*位兒女,是二老用成龍成鳳的嚴愛供養我們讀書成人,奠定了我們人生的起點,是二老用永不氣餒的鼓勵和高標準的要求激勵我們開拓事業,造就了我們的今天。雖然他們不曾是高官顯貴、名流宿儒,但他們的一生卻是創業的一生,剛強的一生,他們是普通的,但在我們子女的心中二老永遠是神聖的、偉大的!
之所以,我今日能結交現在到來的諸位高朋密友,這一切都是二老的培養給了我與大家共挽人生的機會。
我們兒女的成功來自於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來自於父母的執著和剛強,我們的成功就是他們的希望、就是他們的成功。在此,我代表您的兒女向二老表示:我們要牢記你們的教導,承繼你們的精神,忠孝傳代,遺風子孫,團結和睦,剛毅進取,事業有建樹,生活更富庶,使王氏家族蒸蒸日上。
我們共同祝願您二老:
萬事如意,壽比南山!(健康長壽
萬壽無疆,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
謝謝各位親朋好友的到來,誠望諸位:
金樽滿豪情,
玉箸擎日月,
開懷且暢飲,
和我天倫樂。
謝謝大家!
***作於200*年*月*日父9母)70壽前日
第三個:
2006春節給姥爺的祝壽詞
首先,允許我代表我們兄弟姐妹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祝大家新年新氣象,新年好心情!在這先給大家拜新年!
今天是我們的敬愛姥爺七十壽辰,我們兄弟姐妹的心情十分激動,在這里我首先代表所有的晚輩向姥爺送上最真誠、最溫馨的祝福!是二老用超過常人的艱辛養育了我的媽媽姐妹七人,是二老用成龍成鳳的嚴愛供養他們讀書成人,奠定了她們人生的起點。風風雨雨七十年,姥爺閱盡人間滄桑,她一生中積累的最大財富是他那勤勞善良的樸素品格,他那寬厚待人的處世之道,他那嚴愛有加的朴實家風。這一切,伴隨他經歷了坎坷的歲月,更伴隨他給我們迎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且這筆寶貴的財富已經漸漸被我們晚輩所繼承,如果姥姥有在天之靈看到我們家今天的蒸蒸日上也會萬分高興的。雖然我們家不是高官顯貴、社會名流,但二老的一生卻是奮斗的一生,剛強的一生,姥爺是普通的,但在我們晚輩的心中永遠是神聖的、偉大的!
我們兒女的成功來自於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來自於父母的執著和剛強,我們的成功就是你們的希望、就是你們的成功!在此,我作為代表向祖輩父悲表示:我們要牢記你們的教導,承繼你們的精神,團結和睦,積極進取,勤勞朴實,寬厚善良,在學業、事業上都取得豐收!
祝姥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福壽安康,萬壽無疆,健康如意,福樂綿綿,笑口常開,益壽延年!
送你MM的:
生日祝福篇
小小的禮物,珍貴的情誼,願你喜歡。這表達了我對你的濃濃祝福,願甜甜蜜蜜屬於你的生日,屬於你所有的日子。
G. 豬字的古文
彘,即豬的意思。《西山經》曰:「竹山有獸焉,名曰毫彘。」
H. 豬古文叫啥
豬在古文稱呼是:彘、豕、豚、豵、豜、豝、肫、豘、豶、豭、豛。
1、彘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
《沁園春·斗酒彘肩》宋代:劉過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台。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
白雲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釋義:
想著你將用整斗酒和豬腿將我款待,在風雨中渡過錢塘江到紹興與您相會豈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約林逋、蘇東坡強拉回來。蘇東坡說,西湖如西施,或濃妝或淡妝自照於鏡台。林逋、白居易兩人都置之不理,只顧暢飲開懷。
白居易說,到天竺山去啊,那裡如畫卷展開,寺廟巍峨,流光溢彩。可愛的是東西二溪縱橫交錯,南北二峰高低錯落自雲靄靄。林逋說,並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飄來,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訪香梅之海。待到雨過天晴再訪稼軒不遲,我暫且在西湖邊徘徊。
2、豕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小雅·漸漸之石》先秦:佚名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皇朝矣。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釋義:
山峰險峻層岩峭,高高上聳入雲霄。山重重來水迢迢,日夜行軍多辛勞。將帥士兵去東征,趕路不論夕或朝。山峰險峻層岩險,高峻陡峭難登攀。山川逶迤又遙遠,不知何時到終點。將帥士兵去東征,一直向前不顧險。
白蹄子的大小豬,成群涉水踏波過。月亮靠近天畢星,大雨滂沱匯成河。將帥士兵去東征,其他事情無暇做。
3、豚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社日》唐代: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釋義:
鵝湖山下稻梁肥碩,豐收在望。牲畜圈裡豬肥雞壯,門扇半開。夕陽西沉,桑柘樹林映照出長長的陰影。春社結束,家家攙扶著醉倒之人歸來。
4、豵、豜
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國風·豳風·七月》先秦:佚名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籜。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釋義:
四月遠志結了籽,五月知了陣陣叫。八月田間收獲忙,十月樹上葉子落。十一月上山獵貉,獵取狐狸皮毛好,送給貴人做皮襖。十二月獵人會合,繼續操練打獵功。打到小豬歸自己,獵到大豬獻王公。
5、豝、豵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
《騶虞》先秦:佚名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於嗟乎騶虞!
釋義:
從繁茂的蘆葦叢,趕出一群母野豬。哎呀真是天子的好獸官!從繁茂的蘆葦叢,趕出一窩小野豬。哎呀真是天子的好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