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腿突然疼痛不能動的問題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西醫的診斷,中醫沒有此病名。而是把該症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范疇內。對於腰腿痛祖國醫學早有記載,認識也很深刻。
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人群:
(1)從年齡上講:腰椎間盤突出症好發於青壯年,(2)從性別上講: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男性,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一般認為男性與女性之比為4~12∶1,(3)從體型上講:一般過於肥胖或過於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間盤突出。(4)從職業上講:以勞動強度較大的產業工人多見。但目前來看腦力勞動者的發病率也並不很低。(5)從姿勢上講:工作姿勢不良。排伏案工作人員及經常站立的售貨員、紡織工人等較多見。(6)從生活和工作環境上講:經常處於寒冷或潮濕的環境,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條件。(7)從女性的不同時期講:產前、產後及更年期為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期。(8)先天性腰椎發育不良或畸形的人,甚至精神過於緊張的人易患腰腿痛,吸煙的人可能與咳嗽會引起椎間盤內壓及椎管內的壓力增高,使其易於發生退行性改變有關。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因
(1)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並可因失水引起推節失穩、松動等小范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害,日積月累地作用於腰椎間盤,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①椎間盤在成人之後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礎上,某種可導致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突然升高的誘發因素,就可能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已變得不太堅韌的纖維環,從而造成髓核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誘發因素可以有;
①突然的負重或閃腰,是形成纖維環破裂的主要原因。②腰部外傷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
③姿勢不當誘發髓核突出。
④腹壓增高時也可發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與受濕。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擔裂。外在因素為負重過大或快速彎腰、側屈、旋轉形成纖維環破裂,或腰部外傷,日常生活工作姿勢不當,也可發生腰椎間盤突出。
中醫認為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病因病機是:
腎氣虛傷,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結於筋脈肌骨不散,加之傷勞過度,扭閃挫跌,復致筋脈受損瘀阻經絡,不通為痛,故見腰痛如折,轉搖不能,腰腿酸麻拘急,往往遷延難愈。
因此,外傷及風寒濕邪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外因,腎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內因。
腰椎間盤的突出方式
〈1〉纖維環鬆弛變性向後膨出,但表層纖維環未破裂;
〈2〉椎間盤部分突出,纖維環斷裂;
〈3〉髓核脫出,游離於椎管內;
〈4〉椎間盤纖維化或鈣化,與硬膜粘連。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1〉凸起型:其纖維環內層破裂,但外層尚完整。
〈2〉破裂型:纖維環已破裂,突出的髓核及纖維環僅有後縱韌帶擴張部遮復。
〈3〉游離型: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游離於椎管中,可壓迫馬尾神經。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體征及臨床表現:
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經痛,發病前常有腰部扭傷史,腰部勞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動後加重,卧床休息後可暫時緩解,一側或雙側下肢痛沿坐骨神經分布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後面或外側及小腿外後側至足背或足底,個別病人疼痛可始於小腿或外踝。
半數病人可因咳嗽、打噴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對於高位的腰間盤突出症患者,其症狀多表現於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中央型椎間盤巨大突出患者,可發生大小便異常或失禁、馬鞍區麻木,嚴重者可出現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經受刺激而表現出下肢發涼,有的還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水腫。
腰椎間盤突出症如何確診?
現代醫學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檢查確診方法有:X光片和CT,MRI(核磁共振)檢查。就特點而定,如X光片與CT檢查則對骨組織的病變靈敏度較高, MRI(核磁共振)對軟組織病變的靈敏度較高。
普通X線平片需拍腰骶椎的正、側位片,必要時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側彎,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唇狀增生。X線徵象雖不能作為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依據,但可藉此排除一些疾患。
腰椎CT提示軟組織向後突入椎管,偏一側多見擠壓神經根,可見鈣化影出現。CT為非損傷性檢查,可較明確地反映突出的部位,
腰椎MRI提示病變階段椎間盤脫水變性,向後突出壓迫硬膜囊、神經根,可基本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根據臨床症狀或體征即可作出正確的診斷。主要的症狀和體征是:腰痛合並"坐骨神經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在腰4-5或腰5骶1椎旁有明顯的壓痛點,同時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小腿前外或後外側皮膚感覺減退,趾肌力減退,患側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X線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變。腰椎CT或MRI可明確診斷。
中醫將腰腿痛一症分為如下若干證型,其特點如下:
(1)風寒濕型:腰痛時輕時重,酸脹重著,轉側不利,遇冷加劇,得溫則減。舌苔白膩,脈沉細。
(2)濕熱型:腰痛,伴有熱感,腿痛為脹痛或跳痛,小便濁黃,口苦。舌苔薄白或黃膩,脈弦數。
(3)氣滯阻絡型:腰痛急劇,走竄不定,轉側困難,雙下肢均可受累。舌質暗紅,舌苔薄白,脈澀。
(4)瘀血內積型:腰腿痛,痛有定處,雙下肢麻木重著,腰部僵硬。舌質紫暗,瘀斑,脈澀不利。
(5)肝腎虧虛型:腰痛而酸軟,雙下肢乏力,腰痛遇勞加重,休息後減輕,喜按喜壓。舌苔薄白,脈細。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問題是突出物壓迫神經根,及隨之而產生的神經根周圍無菌性炎症。治療的關鍵是解除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消除無菌性炎症的化學刺激,且不增加病人痛苦。若壓迫未能完全解除,只要炎症消退,也可獲得基本治癒,臨床上治療方法很多,但對不同的患者應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幾種治療方法:
非手術治療也稱保守治療,常用的方法有:中葯直接外敷、各種中、西葯物治療、牽引治療、推拿手法治療、物理治療(鎮痛消炎松解粘連、軟化瘢痕興奮神經、肌肉),針灸治療、中葯的熏洗外敷,激素沖擊療法,骶封療法,封閉治療、神經根阻滯療法等,甚至單純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經長期發展已經較為成熟,手術療法則包括融合術、減壓術、後路手術等.副作用就是手術畢竟有一定風險而且費用較高,手術後也存在復發的可能因素。此外,還有介於手術和非手術之間的介入治療,如經皮髓核抽吸術,膠元酶溶解術,椎間盤激光溶核術等副作用也是有一定風險且治療費用也相對較多。
總之,醫生和患者應根據具體的病理變化和症狀表現以及經濟條件,選用適當的治療方法。
非手術方法(保守治療)多採用盡量減少病人損傷的方法進行治療,故常被稱為「保守治療」。80%~90%的病人可經非手術方法治療而愈,此方法對於患者而言最為安全,治療費用也較為低廉。
哪些患者適合於非手術療法(保守治療):
(1)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較輕,休息後可明顯好轉,或病程雖然可持續較長時間,但對生活工作影響較小,容易治癒者。
(2)腰椎間盤突出症首次或多次發作,但疼痛不是十分劇烈,未經過保守治療者。
(3)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及家庭經濟狀況欠佳,或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並有廣泛的肌筋膜炎、風濕等症狀者。
(4)未曾明確診斷的患者,如有的患者臨床懷疑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症狀不十分典型,椎管造影或CT、MRI等均未發現有椎間盤突出者,這時可邊觀察,邊治療,不宜手術治療。
(5)患者合並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上述情況也不是絕對的,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的治療方法。
腰椎牽引�
腰椎牽引可使腰椎間隙增大,造成椎間盤內的負壓,加之後縱韌帶的緊張,有利於突出的髓核部分還納或改變其與神經根的關系。椎間隙的增大,關節突關節的拉開,使椎間孔恢復正常的外形,從而解除對神經根的擠壓。牽引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壓力。牽引有利於使腰椎後關節微細異常的改變恢復到正常關系,使脊柱後關節嵌頓的滑膜復位,或使關節突關節的輕微錯位得到復位,但單純牽引很難達到較好效果,實踐證明:頸腰椎牽引最好能夠配合「中醫正骨」手法同用效果才理想。還有就是過度牽引容易導致腰脊椎不穩、疼痛加重。
腰椎間盤突出症牽引禁忌症①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伴大小便功能障礙者。②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並腰椎峽部不連或伴有滑脫者。③腰椎間盤突出症伴全身明顯衰弱的患者。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孕婦及婦女在月經期者。(5)診斷不明確,懷疑有腰椎破壞性疾病。(6)有明顯骨質疏鬆的患者,不適宜進行牽引治療。(7)經確診後可以進行牽引治療,但牽引後即感症狀加重,疼痛劇烈的患者。
葯物治療
使用葯物治療是一種輔助手段,可配合外敷葯同治效果則較明顯易達到理想效果。
(1)非甾體類鎮痛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鎮痛效果強,消炎及抗風濕作用也較強。但一般消炎鎮痛類葯物不能較長時間服用,尤其是對於同時患有肝/腎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禁忌,以免引發新的不適症。
(2)中樞性肌肉鬆弛劑,對緩解肌肉疼痛有一定作用。一般消炎鎮痛類葯物需飯後服用、患者更要注意葯物禁忌。
(3)對處於急性期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靜點類固醇類葯物,輔以脫水劑,以消除神經根水腫。
(4)維生素B1等神經營養葯,也常在一些復方中使用。
(5)臨床較為理想的較為經濟的中成葯有「小活絡丸」、「獨活寄生丸」「抗骨質增生片」…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骶療
骶療也叫骶管滴注療法,又稱液體刀。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種保守療法。它是通過骶管經硬膜外腔注入葯物,葯物直接作用於突出的椎間盤和受壓的神經根,使主要由於局部無菌性炎症和神經根水腫引起的症狀得到緩解。
骶療常用的葯物配方為:利多卡因,維生素B12,地塞米松30m,將以上葯物配入0。9%生理鹽水內。
嚴重貧血、高血壓及心臟代償功能不良者不宜採用骶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針灸治療�
針灸療法臨床上應用的主要依據是中醫基礎理論,具有通表裡、貫上下、行氣血、營陰陽的作用。針灸治病,是直接作用於腧穴,通過經絡的傳導和反應,來調整人體的營養氣血和臟腑功能,治癒疾病。
針灸應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正是根據祖國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所引起的腰腿痛的認識,循經取穴,辨證施治,尤其是通過調整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這兩條貫穿腰背部的經脈的氣血陰陽,達到治療目的。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毫針治療,火罐治療,電針治療,溫針治療,七星針叩刺治療,耳針治療,穴位注射治療等。
毫針治療
常用取穴為:腎俞,腰陽關,十七椎下,華陀夾脊,次髎,環跳,委中,陽陵泉,承山,昆侖。根劇辨診,酌情配穴。留針20分鍾,隔天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耳針治療
耳針治療疾病的方法有許多,除傳統的耳穴毫針法、放血法以外,還有埋針法、電針法、磁療法、壓丸法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最常用的是埋針法或壓丸法。
常用耳穴:取腎、腰椎、骶椎、神門、交感,皮質下,內分泌,坐骨神經,臀,每次選取2~3個穴位。
電針治療
電針療法是用電針器與毫針結合起來,作用於人體經絡穴位,來治療各種疾病。它的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給毫針通電,來增強針刺對經絡、穴位的刺激作用,達到治療目的。在針灸傳統穴位的基礎上,電針療法還提出了按神經分布給予刺激的方法,是對祖國傳統針灸療法的發展。
治療時先用毫針刺入穴位得到針感,再將電針器導線接到針柄,選擇適當頻率,每次治療時間在15~20分鍾。
對孕婦、情緒不穩定或全身情況較差的患者,不宜使用電針治療。
穴位注射治療
穴位注射是在人體的某個部位或穴位注入葯物,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它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針刺對穴位、經絡的刺激作用和葯物的葯理作用相結合,來達到治療目的。
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水針治療選穴可按辨證施治的原則,選取相應的體穴,結合阿是穴;選葯可使用丹參注射液,威靈仙注射液,丹皮酚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VitB1,VitB12注射液,治療時,在進針得氣後,按一針多向透刺的原則,分別向幾個方向注射,一般每穴5~10ml,每次2~3穴,3~4天注射一次,10次為一療程。
年老體弱者及孕婦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應慎用水針療法。
灸法治療
灸法是針灸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經絡、臟腑等理論為指導,利用艾草等易燃葯物,在穴位或患處燒灼薰熨,能過其溫熱效應對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灸法能溫通經絡、祛散寒邪、行氣活血、散瘀消腫、升提中氣、引氣下行,對氣滯血瘀、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腿痛,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灸法的種類有很多,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除與針法相結合的溫針灸外,還可單獨使用艾卷灸,取腎俞、大腸俞、秩邊、環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等穴,每次選3~4穴,每穴各灸15~20分鍾,隔日一次,15~20次為一療程。
火罐治療
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在治療腰腿病時,一般可採用留罐、走罐法,對氣血瘀滯型的患者,可在腎俞、大腸俞、次髎等穴使用刺絡拔罐法,即拔罐前先用三棱針點刺幾下,然後拔罐,使之出血,加強治血祛瘀的作用。
發熱的患者、肌肉過於消瘦或腰部有濕疹和皮膚破損的患者,以及患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孕婦,不宜進行拔罐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推拿治療
祖國醫學認為推拿治療的主要作用為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和舒筋活絡、活血散瘀、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此外,它還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達到保健作用。
其主要機理是:
(1)降低椎間盤內壓力,(2)增加椎間盤外界的壓力,(3)使突出物復(4)位,(5)回納。(2)改變突出物的位置,(6)調節後關節紊亂並使之復(7)位,(8)以解除神經根壓迫。(3)促進局部血液循環,(9)消除炎症反應,(10)松解粘連,(11)減少對神經根的刺激。(4)放鬆腰腿部肌肉,(12)加強局部氣血循環,(13)促使受損傷的神經根恢復(14)正常的功能,(15)緩解疼痛。
常用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是: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痙攣
(2)拉寬椎間隙,降低椎間盤內壓力
(3)增加椎間盤外壓力
(4)調節後關節、松解粘連
(5)促使受損傷的神經根恢復功能
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神經根嚴重充血、水腫,推拿後可刺激神經根使症狀加重。所以急性期前3天最好不用推拿治療。②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症較為典型者,應絕對禁止推拿,以免造成嚴重後果。③對於某些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應有明確的定位診斷,還要參考CT片,或核磁共振等資料,在對突出物的大小、部位十分明確的情況下,可慎用推拿治療。④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並脊柱外傷,有脊髓損傷症狀者,推拿療法可加劇脊髓損傷,故應禁用。⑤腰椎間盤突出症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核、骨髓炎、腫瘤、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推拿療法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⑥腰椎間盤突出症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或有嚴重皮膚病、傳染病,懷疑有結核、腫瘤等情況時,應禁用推拿療法。⑦腰椎間盤突出症伴有出血傾象或血液病患者不宜予以推拿治療,否則可引起局部組織內出血。⑧妊娠三個月以上的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應禁用推拿治療。婦女在月經期也不宜採用推拿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葯治療
依據祖國醫學的基礎理論,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選用適當的中葯組方,可以有效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1)對發病早期及氣滯血瘀明顯者,重用通經活血、舒筋止痛之葯,如「小活絡丸」、「大活絡丸」、「抗骨質增生片」…等。
(2)對寒濕重者加健脾利濕葯;對風濕重者加祛風除濕葯:如「獨活寄生湯」加減…。
(3)對病程較長的患者可選用一些補腎陽或腎陰葯。
總之,不管如何遣方用葯,都要以辨證施治為最主要的原則,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腰椎間盤突出症中葯外治法
中葯外治法是祖國醫學的傳統療法之一。早在《內經》時代就記載了敷貼、葯熨、熏淋、洗滌等多種外治療法。在骨傷科中,外治法的應用更為廣泛。
臨床證實,使用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中葯在腰部貼敷,對緩解症狀十分有效而且價格低廉。為使用方便,許多外用中葯已加工成膏葯、純中葯粉劑、酊劑、油劑等成葯。
外敷中葯的品種很多,如「坎離砂」, 「化堅膏」, 「骨質增生外敷靈」 「頸腰腿痛保健貼」 「骨質增生型安痛保健貼」…等中葯外敷方劑,效果都很不錯、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中葯外敷患處此方最為經濟安全且葯力可直達病灶,無副作用,此方法簡單方便且效果明顯。
「坎離砂」 「化堅膏」 「骨質增生外敷靈」 「頸腰腿痛保健貼」 「骨質增生型安痛保健貼」 ……都適應於: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關節炎、腰肌勞損、頸肩腰腿疼等無菌性炎症老年患者,也適用於中青年患者。
中葯外敷其功能概括的講就是:通經引絡散寒祛濕、通竅消炎,走串散結,消腫止痛。其作用原理:通過皮膚直達病灶,疏通障礙,同時刺激皮膚改善微循環並激發人體調節功能,促進軟骨關節代謝恢復平衡,從而消除病變,達到理想的目的。
卧床休息
脊柱的退行性變與負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嚴格而科學的卧床休息,首先就去除了使腰椎病變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給疾病的恢復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卧床休息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卧床休息可減少神經炎性物質毒素吸收、促進炎症消退和恢復,也可以防止神經纖維粘連發生。絕對的卧床休息就是讓病人平卧在硬板床上,只允許在床上翻身,而不允許坐起或站立,進餐及大小便時也不能站起來。一般卧床休息3~4周即可見效。急性發作期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還可考慮在卧床休息的同時加用牽引治療,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制動效果。
在卧床一段時間後,如配合中葯外敷、推拿、針灸、理療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會取得更好的療效。
腰圍的佩帶
腰圍是骨科常用的支具中的一種,其主要作用是制動與保護。
(1)制動作用。當佩戴上腰圍時,對腰椎的活動,尤其是前屈活動會起到限製作用,使腰椎局部組織可以得到相對充分的休息,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血運的恢復,消散致痛物質,使神經根周圍及椎間關節的炎症反應得以減輕或消失。
(2)保護作用。腰圍能加強腰椎的穩定性,因此當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經卧床或牽引後開始下地活動時,佩戴腰圍可加強保護,使腰椎的活動量和活動范圍受到一定限制,鞏固前期治療效果。
腰圍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過程中使用范圍較廣,但其佩戴和使用並不是隨意的,佩戴腰圍一般為4~6周,最長不應超過3個月。選擇腰圍的規格應與患者體型相適應,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護理�
急性期應睡硬板床,絕對卧床3周。
避免咳嗽、打噴嚏,防止便秘。
等症狀明顯好轉,可逐步進行背肌鍛煉,並在腰圍保護下,下地做輕微活動。
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復發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後,可使病情緩解或痊癒,但該病的復發率相當高,原因為:
(1)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過治療後,雖然症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並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
(2)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病情雖已穩定或痊癒,但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
(3)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4)肝腎虧損未能及時補充。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腎精充足、肝血盈滿,則筋骨勁強、關節靈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機能減退,肝腎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養,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骨關節病。
(5術後的病人雖然該節段髓核已摘除,但手術後該節段上、下的脊椎穩定性欠佳,故在手術節段上、下二節段的椎間盤易脫出,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
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需要各種不同的活動姿勢,養成了各自的習慣,其正確與否對人體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求我們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以及睡眠姿勢等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與預防作用。
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防治中的作用
功能鍛煉又稱練功療法,在我國古代稱為「導引術」,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康復過程中進行自我鍛煉的一種方法,與手法治療、葯物治療、理療等方法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功能鍛煉的最大特點是患者能自我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過程,有利於調動患者治療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防治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急性發作期,功能鍛煉主要是採用適應性牽拉運動和放鬆運動相結合的體育運動來緩解腰部肌肉痙攣。
(2)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緩解期,功能鍛煉主要是進行加強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鍛煉。
(3)局部的練功療法可以通過自主的活動加強肌肉的收縮能力,從而達到治療和防止肌肉萎縮的作用。
(4)功能鍛煉在配合其他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法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增生腰腿 膝 痛 求醫問葯
轉貼,供你參考
㈡ 坐下休息坐久了或蹲下蹲久了,發現腿腳麻木,有什麼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腿腳恢復不在麻木
蹲久了,腳麻木了,可以躺床上自己用手按揉小腿腓腸肌,反復按摩幾分鍾就會好多了!
㈢ 我父親今年80歲,曾經在部隊當了七年兵,後來受重傷,復原退伍!現在因傷腿不能動!自己不能自理!
帶上復原證,軍功章等能證明軍人身份的資料或證件,直接尋找當地民政局,請求及時給老軍人落實優軍政策。
㈣ 久坐不動會有什麼危害
久坐可對血液循環、能量代謝、脊柱,以及局部軟組織等造成不良影響,主要危害有肥胖、脊柱病變、消化不良、下肢水腫、坐骨結節囊腫、肌肉萎縮、下肢深靜脈血栓等。日常生活中需要勞逸結合,坐下時保持良好的坐姿,並且時常站起做拉伸動作,可以揉捏下肢肌肉,促進肌肉放鬆,以及下肢靜脈血液回心。
1、肥胖:久坐缺乏運動,機體能量消耗減少,脂肪堆積,尤其是坐姿不正、長期彎腰等情況下,腹部脂肪增多較為明顯;
2、脊柱病變:常見為頸椎病與腰椎病,和坐姿不當有一定關系,長期彎腰、低頭易誘發頸部以及腰部疼痛;
3、消化不良:適當的站立、運動,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而久坐後胃腸道功能得不到增強,甚至活動減弱,可出現消化不良的表現,如食慾缺乏、胃脹等;
4、下肢水腫:長時間坐位時下肢缺乏肌肉泵的擠壓作用,血液向低垂部位聚集,可有輕度腿部、足部水腫的表現;
5、坐骨結節囊腫:久坐可使坐骨結節局部滑囊受壓迫、摩擦,滑囊壁易發生炎症反應,受炎症刺激可出現坐骨結節囊腫,出現局部腫脹、滲出增多等表現;
6、肌肉萎縮:可出現於老年人長期久坐後,平時肌肉得不到運動,肌纖維因失用而逐漸萎縮;
7、下肢深靜脈血栓:久坐時血液循環慢,尤其是有血脂異常、高血壓、高血糖的老年人群,血液粘稠度較高,久坐易有血栓形成,如有血栓脫落可能引起肺栓塞,此時較為危險。
㈤ 下肢無力是什麼原因
強壯有力的雙腿是人們都想要擁有的,但是一些人會發現自己存在下肢無力的情況,那麼在生活中下肢無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肢無力的原因、下肢無力怎麼預防。
下肢無力是什麼原因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5、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6、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7、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8、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9、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11、加強日常生活中針對患側肢體的保護
12、日常生活中應控制運動量,簡而言之即「該走的路正常走,無關緊要的運動盡量減少」盡量通過各種手段強化膝關節力量,但是基本應確保「力量練習無痛的原則」。無痛練習方式優先考慮。
13、如果在某一活動范圍內,由於疼痛作用(疼痛弧),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以致控制該范圍關節運動的肌群始終無法被喚起(肌肉的失用現象),無法得到有效訓練,則可以嘗試在疼痛弧內忍痛進行若干次練習,以喚起相關肌群的運動。
此時應注意將練習中產生的疼痛控制在耐受范圍內,並注意練習後及時予以足量冰敷,並給予其充分休息。
14、加強健側肢體力量練習,以起到支撐全身體重,進一步分擔患側肢體所負之體重。
15、如果有條件應在練習前做充分的准備活動,肌肉微微發熱時再進行較大量的力量訓練,練習後應進行較充分的肌肉牽拉,防止延遲性肌肉酸痛發生,促進消除疲勞。
總結:下肢無力如果不是缺乏鍛煉,那就是因為脊椎、神經出現了疾病所導致的,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治療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出現下肢無力時,我們可以加強鍛煉,如果沒有效果,再去就醫。
㈥ 坐著時退會不自覺的抖是怎麼回事
你看一下是習慣性抖動?試著控制一下讓腳不抖,如果能控制,只是習慣,如果不能控制,建議去醫院看一下腦科或者神經科。
㈦ 家裡80歲老人還天天去種莊稼,讓他休息也不聽,怎樣才能有效勸阻
這位朋友,首先還是要恭喜你的,家中八十多歲的老人還能活動自如,能夠天天去種地,這是多大的福氣呀!
人老了,看夠了世上很多東西,倒是樂意在田間地頭動彈動彈,這是好事,只要老人身體承受的住,個人不建議你去勸阻老人,因為老人在田地里能夠獲得你無法想像到的快樂,尤其是莊稼旺盛的生命力,每日都會有所「進步」的長勢,老人看到這些,會很快樂,這種快樂是用金錢買不來的。當然,田地里還有老人一生的回憶,有老人的無數憧憬與期盼。田地里獲得的收貨,也是老人向自己,向大家的證明,證明自己還有活力,不是「坐吃等死的廢人」。。。當人生道路越來越短的時候,老人用行動在詮釋堅強。
這位朋友,希望你能理解老人。
希望你盡量抽出一些時間,陪著老人一起去田間地頭,陪老人一起干點活兒,這是大孝,這也是最幸福的事。如果能夠帶著全家人,陪著老人一起下地,期間拍照錄像,一家人其樂融融,那個畫面會不會很美好呢?
㈧ 久坐不動的危害有哪些
1、傷害胃
吃不香喝不香。久坐會使一個人的消化功能減退,而引起便秘、食慾不振、腹脹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會進一步引起三高問題、肥胖等疾病。
2、傷害大腦
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產生精神壓抑。表現為體倦神疲、哈欠連天,若突然站起,還會出現頭暈眼花等症狀。久坐思慮會導致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老年人則會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3、傷害心臟
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慢,日久會影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尤其患有動脈硬化等症的中老年人,久坐最容易誘發心肌梗塞和腦血栓形成。
4、傷害前列腺
對於男性而言,久坐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覷。久坐時,由於人體上半身的重量全壓在下半身,位於會陰部的前列腺深受「重壓」,容易導致前列腺血液循環不好、代謝產物堆積,使得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暢,造成前列腺慢性充血,進而引發前列腺炎。
除去上述這些危害,腰椎間盤突出症、尿路結石、結直腸癌等,都已有證據和久坐有關。久坐不動的危害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久坐不動是身體健康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就是說,即使你利用業余時間增加身體的運動鍛煉,也無法消除上班時久坐不動給身體健康帶來的損害。所以,對於上班族或者需要久坐的人群來說,定時的站起來進行活動,有利於降低久坐帶來的危害。
㈨ 85歲老人吃喝都正常,為什麼走路走不動了就癱坐在地,是什麼原因
85歲老人吃喝都正常,走路走不動了,就癱坐在地,可能是腦梗或者腦堵塞,建議去醫院給他檢查一下,或者是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