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T程序員有沒有年齡限制,年紀大了是不是就做不了了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立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在國內,過了35歲,對編程還有熱情的程序員真心不多了。編程就像登山一樣,越往上爬人越少。35歲之後,除了轉管理,仍堅持寫代碼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必將大有可為。
因為,編程不是青春飯,技術才是硬通貨。
編程絕對是一門技術活,程序員是一門「手藝人」。甚至可以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編程到30歲,你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不合格的程序才會喜歡速成、好大喜功。(酷殼-陳皓:編程能力與編程年齡)
首先,數據說話:來看看編程水平和年齡關系的兩張圖。
美國學者對 Stack http://Overflow.com上的用戶進行了數據挖掘,製作了這樣兩張圖:
(Patrick Morrison & Emerson Murphy-Hill |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
1、年齡分布圖
可見,程序員年紀呈正態分布,高點在25歲左右,但是中點在29歲左右。
2、能力和年齡分布圖
程序員的能力=總聲望 / 活躍時間
令人驚訝的是,程序員的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所以說,程序員吃的不是青春飯。只有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碼農」,才是吃青春飯的人。然後,再舉個栗子,看看這個酷酷的矽谷
Frank Jernigan
2001年,我加入了Google的工程師隊伍,那一年,我55歲。沒錯,在Google的四年時光,我一直都是那裡年齡最大的程序員。
我做了什麼?我不是團隊領導,也不是經理,我只是一個單純的程序員——和一群平均年齡小我25歲的同事一起工作。我的年齡貌似從來都不是問題,我感覺自己只是團隊的一員,同時我也是這樣被對待的。
其實,上了年紀並不意味著落後,除非你脫節。為了不和潮流脫節,我從不曾停止學習。1975年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用的是打孔卡片和大型伺服器,用Fortran 和 PL/1 語言編程。20世紀80年代,我對OOP(面向對象編程)產生了興趣。我學習了所有和它相關的東西,並且撰寫了題為《使用面向對象編程的設計方法論》的碩士論文——現在應該被埋在波士頓大學的協議棧裡面吧。
在用Lisp語言編程十年之後,1990年我開始學習使用新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C++。僅僅幾年之後,網路大爆炸出現,我又進入了網路開發領域,開始使用HTML/JavaScript等新技術。學習,不斷的是學習,是我在這么多年職業生涯中實現轉變的關鍵。
我觀察到很多和我年紀一樣的程序員轉入了管理崗位,或者爬上領導崗位,或者完全轉行到和編程無關的新領域。在我早期的大多數工作中,我的經理都會注意到我是一個有天賦的編程員,然後不怎怎的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應該成為一名經理。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我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提升,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討厭當經理。我喜歡軟體開發——這就是我想從事的事情。當我的經理走到我的辦公室,看見我在專注編程的時候對我說:「你為什麼在編程?你現在是一名經理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⑵ 程序員可以干到多少歲,年齡到了怎麼辦
程序員可以干到多少歲?
首先說一句常識的話,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我記得以前在國內,剛開始做程序員的時候,身邊的包括程序員的朋友,很多都認為程序員這碗飯是青春飯,到了30歲就做不了了。
這些朋友當中很多後來轉行去做了文檔的工作。我當時覺得,這個有必然關系嗎?所以我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發現完全不是這樣子的。
最早的一次我記得,有一次感慨,當時去德國工作一年。我的領導看上去都50多歲了,頭發都花白了。我二十三四歲的小夥子。這位領導每天去公司去得很早,我一進公司門口就能聽到他敲鍵盤的聲音,噼里啪啦非常的響。他可是當時那個項目的主要編程人員。我那個時候就算個小跟班,就寫一點邊邊角角的小程序。從能力上講比他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那個時候有一種恐懼感,哇,這些老程序員該多厲害呀,我什麼時候能追上他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不停的換工作,也不停的換項目組,認識了很多不同的程序員同事。
發現在程序員文化中認為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好像是大陸獨有的一種狀態。因為我在德國工作過,在新加坡工作過,在加拿大工作過,都沒有聽說有這種問題討論。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如果討論這種年齡方面的問題比較敏感,涉及到一些歧視的東西,有可能會觸犯當地的法律,所以很多人忌諱討論這種話題。
我記得有一個程序員同事稱工作了35年,看上去的確很老了,但他做的還不錯。
這個是自然的,因為一件事情你做的時間越久,實際上你越熟練,尤其是對於程序員來說,這是一個技術類的工種,你的經驗越足,你的技術的成熟度也就越高。也就越有價值。
所以我現在又看到一些論調說程序員到40歲了怎麼能做呢?我記得以前的時候說程序員到30歲就做不了了,現在我見了很多50歲還在做程序員的。
對於這些論調,我就是淡淡的一笑。凡是對此種觀點深信不疑的,有這么幾種人,一是從來沒有做過程序員的,第2種是從來沒做好程序員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做的項目越多,你接觸的人越多,你就越知道自己的價值和斤兩。
實際上作為一個基本的常識,對於一件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是最根本的在於你自己。別人怎麼說都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怎麼面對。
這里做個小結,就是對我們程序員來說,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高自大。工作年限,不一定是資本,但也絕對不是累贅。
通過夯實我們自己的職業素質,經過長期的積累,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把工作的年限轉化為我們的職業資本。
⑶ 計算機程序員一般干到多少歲就干不動了必須轉行
一般干到三十歲左右,真的就干不動了。因為程序員本身就是根據需求分析編寫各個模塊和功能,工作性質太枯燥而且總加班,身體也干不動了,也沒勁頭了。三十多歲還沒有拼上去的話,真的沒啥發展了,只好轉行了。程序員一邊干一邊要學點別的,然後轉到技術、統籌或系統架構師的崗位上去,就是自己不編程了而是管別人,總體掌控。還有一點是計算機發展太快,語言和新技術也是,所以說這個行業不是越老越吃香,而且越年輕越給力。老一些的只能轉到其他的崗位上去了。望採納
⑷ 自由程序員能幹到多大歲數還是青春飯嗎
程序員第一大職業風險就是被科技浪潮無情淘汰。
很多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生涯從入場到退場,像是在乘機場的自動傳送帶。人少的時候,你可以往前挪挪,或者伺機走一下快速道,越過那些擋在你前面的渾渾噩噩的傢伙,但你能做的也就這些,快不了太多;人多的時候,你只能耐心排著,什麼歲數到什麼位置,前面的人不離場,你不能搶下他的位置。這一路你走的慢慢悠悠,四平八穩,但好歹,不那麼辛苦,除非遇著劇變,你被踢出傳送帶的幾率不大。
程序員不一樣。從入場到退場,活脫脫一出 tomb run 的游戲:身後怪物窮追不舍,你只能不停地往前跑。雖然沿途可以收獲很多金幣(package),但你一旦放慢腳步,或者沒能及時變道,就不得不主動出局或者被清場出局。主動出局一般是體面的 —— 當 manager,當法人,轉 VC,轉 sales,去教書,做莊德撲等等, 總之換個角色浪,從此和之前的角色相忘於江湖;被清場則是不體面的 —— 錢還沒賺夠,就被服務了多年的東家無情拋棄。為了養家糊口,只得 restart,重歸賽道。可賽道哪是那麼好擠回來的 —— 略微謝頂,銀發中間或夾雜著些許黑發,肚腩厚實得,從上往下看,都看不見腳趾的奔四大叔,被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面試:大叔,說說看,你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價值?
程序員的第二大職業風險是馬太效應過於明顯,有時候稍低的起點就意味著經年累月數倍於別人的奮斗。
2017年的計算機應屆生,我聽說到的白菜價是二十五萬。我信,但這可能是 top 10% 在北上廣深的水平。剩下的,平均收入至少要攔腰。五年後,這些 top 10% 平均水平能上五六十萬,加上股票就沒邊了;而剩下的,平均水平可能還達不到他們同齡人五年前所謂的「白菜價」。
這個游戲是這么玩的:
你學習好,卯足勁上了 985,然後大學的四到六年又認認真真地學習和開發,畢業後工作找你,拿了 BAT 等一線的 offer,兢兢業業工作,工資水漲船高,公司股票翻番,周圍還都是優秀的人,有閑得無聊讀個 MBA 的,有出國接受更大挑戰的,有跑去創業公司當 CTO 的,人比人氣死人,你也就被逼不斷學習維持優秀的狀態,好讓自己不至於墊底。市場上滿滿都是向你拋來的橄欖枝,挪個窩輕松二三成的漲幅,你卻不待見;
你學習不好,僅僅夠上了個一本,大學有點荒廢,代碼沒寫幾行,畢業後你找工作,鞋底磨穿,勉勉強強有個外包公司收留,沒日沒夜地工作,但公司就這么個水平,薪水很難漲,周圍的同事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你稍微努力點,就顯得鶴立雞群。想跳吧,履歷不好,跳不出好結果 —— 給心儀的幾個大公司發了簡歷,卻好像荷葉上瀉過的水,連個痕跡都沒有。
這個行業就是這么操蛋:起點低一些,人生的軌跡就差了很多。你要認清這一點,如果你不幸是那個起點低,現狀差的人,那就加倍努力,想辦法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和咨詢這種出生決定命運的行業,這一行還有很多證明你的水平的機會 —— 起碼,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 是行業的共識。
程序員的第三大職業風險是誘惑太多,容易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這里的誘惑主要是市場機會的誘惑。前面說了,局部供需嚴重不平衡,因而不乏揮舞著巨額鈔票的工作機會。如果你沒有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清楚地計算機會成本,那麼就很容易被這樣那樣的高薪誘惑,從而在不合理的時間,不合適的機會上跳槽。當新的工作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或者新的公司遭遇崩盤,你不得不止損出局。這時候,找下一份工作就相當棘手。市場不認可你的價值,而你卻經歷了由儉入奢的過程,不願回頭,於是下一份工作依舊是一個不夠深思熟慮的選擇。當連續幾次錯誤選擇之後,你的職業生涯就岌岌可危了。
我見過五年換過八份工作的人,也見過對自己沒有穩定定位,在幾個方向上來回飄的人。我還見過履歷倒著來的人 —— 在矽谷,見得多的是 Google - FB - Airbnb 的職業切換,我卻見過 FB - Google - MS 的切換(沒有貶低 MS 的意思)。這種沒有想清楚,僅僅因為 package 一時之高低就隨意跳槽,是程序員們的《傷仲永》。
以上。希望能觸發你的思考。陷入深深的沉思前:請先不吝贊賞
⑸ 在中國,程序員這個職業真的不能做到老么「高齡」 的程序員後續怎麼發展
快速迭代編程技術,新技術層出不窮,語言理論,各種框架,各種新技術每年都會更新,所以程序員的技能庫也很重要,隨著行業技術的更新換代。隨著程序員的年齡的增長,相應的學習能力是落後的,所以往往跟不上行業技術的腳步。此外,在開始一個家庭之後,很多時間都被家務事佔用,更少的時間花在學習新技能上。
它有這個問題,那些在公眾眼中看起來很安全的職業,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是前期的開發成本很大,而且會是一個很高的門檻,他們的安全不是沒有基礎的。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你不需要有證書,你不需要學位,只是一個人,你可以去參加培訓課程,訓練幾個月然後你就可以捲起袖子去做了。有了這么低的投入,你就能得到終身的保證。在這一天的底部沒有其他的職業,每個人都將成為一個程序員。
⑹ 為什麼說90後,正在淘汰職場中的70後,80後
為什麼,現在很少在職場能看到3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35歲以上的人(1980年以前的人,60、70後)基本都沒趕上大學擴展。很多人失去了獲得進入「職場」的一個基本的學歷條件的機會。而那些35以上的,比如70後,獲得大學學歷的人混的其實都不錯,因為相比80後,70後讀大學的人在他們畢業時,學歷含金量是很高的,這些人如果不犯大錯,現在都是各單位的中層崗位上,至少也是公司的老員工。
簡單說為什麼在職場很少看到35歲以上的員工,因為你看的這些崗位以前就沒人干,從80後才開始有人做,自然看不到更老的。這有點像一個笑話,說:「太可怕了,程序員都活不到50歲,因為在中國幾乎看不到50歲以上的程序員」。實際是中國的程序員行業才出現了不到40年。
⑺ 在百度知道上提問或回答問題的人最大歲數有幾歲的90歲有嗎
確切答案,這個你得去問網路了,讓網路給您在他們的伺服器資料庫里select age查找一下就知道了。
----------------------
可能有,先向前推20年,就是90年代初,會用電腦的算起------
大學的老教授是「嫌疑」對象:教學要接觸電腦
有錢的老商人是「嫌疑」對象:因為20年前有錢,買得起電腦
大公司里的會計是「嫌疑」對象:因為20年前前用電腦計算,會用電腦
老程序員是「嫌疑」對象:編程序,要用電腦
在中國的外國人是「嫌疑」對象:發達國家早就電腦普及,用電腦很正常
----------------------
可能有,再說現在,90歲了,電腦普及了,不會用電腦的,也得嘗點新玩意兒,很可能從網路「擺渡」起(上網愛搜搜嘛),順便點點網路首頁的「知道」,不覺就提問題了
⑻ 為什麼年紀大的程序員都轉行了
我不確定多大年紀才算是「年紀大」。我今年43歲仍然做程序員。
從九幾年開始進入這一行,中間也曾自己做過傳統業行,也做IT行業不同崗位做過,在程序員的晉升通道中也做過研發總監,可這些,都沒法帶給自己那種寫代碼得到的樂趣。,最終還是又回到程序員崗位。
在中國,願意一直寫代碼的人,並不多,這是事實,但我的看法是,這並不是因為年紀的原因,也不是因為競爭的原因,而主要是【中國式職業規劃】和【IT企業的生存壓力】的帶來的。
中國式職業規劃
現在很多培訓機構、很多企業,都在談職業規劃。
企業告訴你:我們這個崗位的晉升通道是這樣的,巴拉巴拉巴拉……
這意思就是說,你來做這崗位吧,做若干年,你就可以在這個通道上往上爬一層……
那麼好了,不管這個晉升通道是什麼樣的,你一開始是程序員,爬幾步後肯定就不是了。
培訓機構告訴你:要有職業規劃,要有人生規劃。
在我看來,這是洗腦:他們的人生規劃的核心是"努力掙錢,然後去過幸福的日子",然後根據這個再推出相應的職業規劃:努力工作->獲取更高的職位->掙更多的錢->更努力工作……
如果信奉了這些,那麼,當一個程序員接近個人能力的瓶頸或者職業、行業的瓶頸時,感受到那種突破的壓力,他就會考慮轉換崗位以尋求更容易突破的方向。而遇到這類瓶頸的程序員,估計多數就是所謂的」年紀大「的范圍了。
中國經濟正處在高增速階段,這導致每個家庭、每個人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以保持與之同步,這一方面導致這種將」錢「作為核心詞彙的人生規劃大有市場,另一方面,也使中國企業的生存壓力高於其它國家。
IT企業的生存壓力
世界的變化正在加速,在IT這個行業尤其顯著。
對企業來說,速度就是利潤,就是生存的機會。早些年流行的一句話」快魚吃慢魚「把這個道理形容得十分形象。所有行業上,競爭都是越來越激烈,IT企業只會更甚。
二十年前,一個軟體開發公司可以花三到五年來打磨一個產品;十年前,這個時間只有一年;而現在,更是縮短到幾個月。
IT行業對開發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速度是的提升,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實現的:增加人手、優化開發流程、壓榨人力。前兩者對於一個具體的IT企業來說,在沒有業務變化的前提下,都是有明顯的極限的,所以,最終,還是落到第三個手段上:壓榨人力。
在你以為996就是程序員世界的現實時,真正的現實是:在996之外,你還得保持隨時待命的狀態:電話保持通暢、微信常開什麼的只是小兒科,網上隨手搜搜就能搜到程序員深夜在馬路邊、地鐵上改代碼的消息。這種對工作時間的壓榨,在其它職業上是很少見的。所以,程序員的工作壓力之大,也是少見的。
基於這兩個主要原因,程序員,尤其在中國,年輕化相對於其它行業是十分明顯的。
但是,當擺脫了經濟壓力後,大部分人還是會想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或事業去投入自己的精力與時間的,這時,如果對coder是真愛,還是會再次回到這個崗位上的。只是,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企業與這類人在工作時間方面的沖突難以調和,所以,這類人就比較少見了。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會有更多的大齡程序員活躍在代碼界的。
⑼ 請問程序員歲數大了都去做什麼了。。
國內做不長因為國內技術以應用集成為主,不重視也不需要技術積累,it行業清一色年輕小伙,簡直就是男人吃青春飯的地方。以後路還是很多的,講師,管理,創業也有繼續寫代碼的,那樣的一般工資不低,或者早早轉行,換個活法也不錯
⑽ 大家都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那等他們年紀大了該怎麼辦
1)程序員就是吃青春飯的!那麼程序員35歲後怎麼辦?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我在跨入行業不久後,親戚就對我家人說,程序員這個行業吃青春飯的,干不長。於是乎,家人一
度勸我說,要不你還是找個銀行里的工作好了, 穩定-點。我對此嗤之一 笑。 給家人解釋了好久,
因為我們這個行業起步晚,所以干這一行的大都是年輕人,年紀大的少,不代表等我年紀大了,就
找不到工作了。
確實, 35歲被清退的例子也有不少!
但說實話,我-點都不害怕35歲的到來,反而還有點期待他能給我的人生帶來些許義無反顧的變
35歲而已,離退休還有20年以上呢。職業生涯都沒走完一半,擔心個啥!
2)程序員35歲後可以幹嘛?
繼續這條路,幹得好的、熱愛的可以繼續死磕代碼,可以當架構師,還可以升級做管理。
轉行,跨度小點,當項目經理,測試經理,產品經理。這些個職業,程序員去做都是很占優勢的。
換個跨度大的,培訓,咨詢,自媒體,民宿, 快遞外賣,司機,自主創業,個體戶或者回家種田順
便搞養....
52072日....
這些個職業哪個又是程序員不能做的?
現在我越來越覺得,總是給程序員們嚷囔著「青春飯, 35歲"也未嘗不是好事。
程序員的35歲,己經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了。
依我的經歷來看,在到達30歲之前,很多曾經的程序員或者計算機專業學生發現自己不喜歡不合
適,就已經轉行了。
能留到35歲的,屬於技術水平還不錯的,對程序員這個職業還是有些情感羈絆和拿捏水準的。混的
好的,可以選擇繼續在這個行業里深耕。稍微迷茫的,也不用擔心,達摩克利斯之劍帶來的危機意
思,讓他們在35歲到來之前,給自己准備了撤退之路。
我目前是在職Java開發,如果你現在正在學習Java,了解Java,渴望成為一名合格的Java開發工程師,在入門學習Java的過程當中缺乏基礎入門的視頻教程,都可以相互交流學習,可以加我的技術討論自學資料qun:前面是926:中間是452:最後是303
3)有的人可能又要說了,你說的這些職業,人人都可以做。
是,是,是。現在很多職業其實都不難。學習個精髓,實操個兩三年,只要不是虛度光陰的基本上
就很快能有一定的立足之地了。
所以未來有什麼可擔憂的?
不過,我們程序員去干這些個職業也還是有優勢的。
互聯網這個行業基本上技術更新換代快,作為程序員,學習能力必須杠杠的。活到老學到老,絕不
在話下!
遇到問題就會不停想辦法去解決,死磕bug ,這些寫代碼時鍛煉的品質絕對會幫助前程序員們腳踏
實地把事情做好。
最後還想說一句,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啊,我是女生,我拿不了重物,我註定寫不好代碼,我就是沒法一次考過駕校考試 ,我註定沒法
當好司機,註定。。。
啊,我是男生,我做不了家務,不了綉花針,照顧不了小孩子。。。
啊,我已經50歲了,所以我不會互聯網,我QQ微信都不會用之類。。。
bullshit !
別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別總覺得自己做不好是因為性別的原因,那完全是你自己心理懈怠的原因!
也別為自己年齡大找借口,巴菲特90歲還在炒股還在掙錢呢!前幾天有個老奶奶70多了還在考大學
以彌補自己心中遺憾。
幹嘛總覺得自己年齡大了,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呢!即便年齡大了, 接觸新鮮事物的興趣點和靈
敏度、速度、激情等都趕不上年輕人了。但人生雖是一場比賽又不僅僅是一場比賽,不是只有你跑
了前幾名才有獎勵。
年紀而已,不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