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成王簡介 周成王與周公是什麼關系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132年―前1083年),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37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1]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83年,周成王駕崩,享年50歲。[2]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本 名
姬誦
別 稱
周成王
字 號
謚號成王
所處時代
西周
民族族群
華夏
出生時間
公元前1119年
去世時間
公元前1083年
主要成就
成康之治
『貳』 歷史上的周成王是誰 周成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成王姬誦是西周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和他的父親周武王姬發,祖父周文王姬昌一樣,是一個仁慈勤政憂民的好國君。共在位21年,創造了「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成王駕崩時,享年35歲。
周武王克殷商後兩年去世之時,姬誦被立為成主,由於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諸侯叛周,於是乃親自攝政治理天下。
『叄』 歷史中成武王是什麼朝代的
成武王,你說的周成王和周武王嗎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1]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肆』 成王建立了什麼國家
周成王並沒有建立任何國家
周成王(前1055年—前1021年),漢族,姓姬,名誦,是中國西周第二代國王,謚號成王。
周武王之子。武王克商後在位4年卒,「天下聞武王崩而扳」,成王即位時年少,由周公姬旦攝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的不滿,製造謠言說周公想謀篡王位,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召公奭也懷疑起來,史稱「三監之亂」。周公率兵東征,三年後平亂,管叔自殺,蔡叔被囚,奪商、衛、邶、鄘四國封地。周公攝政七年後,還政於成王,周公擔心成王貪圖安逸,寫了一篇《無逸》。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太子姬釗即位,是為周康王。
成王年幼即位,不能執掌政事。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為避免各諸侯反叛,便自己攝政當國,安定大局。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挾殷商後代武庚一起作亂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東征討伐,平定叛亂。成王長大,親自執掌政權後,大封諸侯,加強宗法統治權力,命召公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市西),後來成為東周的都城。成王還命令周公制禮作樂,規劃各項規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礎。周公、召公率師征服淮夷及在淮夷 之北的奄國 ,使統治范圍進一步擴大。成王時期,社會安定,人民和睦,歌頌太平盛世之聲不絕於耳。成王與其子康王統治時期,合稱成康之治,是周代的興盛時期。
後世以「成康之治」評價成王與其子康王的政績,史稱當時天下安寧,四十餘年不用刑罰。
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
『伍』 周成王是誰
周成王姬誦,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37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83年,周成王駕崩,享年50歲。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成王封國
周武王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周成王,因為周成王年幼,由他的叔父周公旦攝政管理國家。
一日,周成王與和自己非常要好的弟弟叔虞在梧桐樹下玩耍,正是秋天,樹上的葉子被風吹落下來,地上鋪了厚厚一層落葉。成王隨手撿起一片,刻成了一個「圭」(圭:古代大臣手上拿著上朝的)字,並將它送給叔虞,說這是給叔虞的封地。叔虞拿著梧桐葉做成的「圭」,將這件事情告訴了他們的叔父周公旦。
周公旦聽聞此事後,穿上禮服,趕到宮里向年幼的周成王道賀,周成王不解,問周公旦為何穿一身禮服前來道賀?周公旦心知周成王年幼,顯然已經將自己剛給了叔虞封地的事情忘得一干而盡,但是周公旦明白,將來要作為一國之君的周成王,必須要從小就培養誠信的意識,更要明白君王的話,一旦出口就改不了,皇帝註定是要慎言慎行的!所以周公旦微笑著對周成王說:「我剛得知,您冊封了叔虞,這是大事,我要趕來祝賀您啊!」周成王聽完,哈哈大笑,說這只是和叔虞鬧著玩的,不是真的要冊封叔虞!
『陸』 仁政與暴政的事例
實行仁政的例子:
1、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前1152到前1056),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時期,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決訟虞、芮,使這兩國歸附,攻滅黎(今山西長治)、邗(今河南沁陽)、崇(今河南嵩縣)等國,為武王滅商奠定基礎。
前1056年,周文王崩,葬於畢原。共在位50年。商紂時為西伯(伯爵),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其子武王姬發有天下後,追尊他為文王。
2、周武王
周武王姬發(?到前1043年),姬姓,名發(西周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陝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15年周武王有著廣闊的心胸和長遠的眼光。
同時有著果斷地處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無道,他打出了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旗號來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大大的擴大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伐紂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紂王一個措手不及。
同時周武王有著很傑出的個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這也是他獲得人們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正妻為邑姜。
3、周成王
周成王姬誦,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37年。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
公元前1083年,周成王駕崩,享年50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成王作周建立統一封建政權後的第二代君主,在他期間完成了對東國的一系列征伐,鞏固了周在東方的統治。
此外,他繼承了武王遺志,在周公的輔助下為周初政權鞏固做出了傑出貢獻。在西周的史牆盤和徠盤中,都認為成王是一個能夠統御四方,能夠剛柔並舉的憲聖的君主。
4、周康王
周康王姬釗(?到公元前1057年),姬姓,名釗,周武王姬發之孫,周成王姬誦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082年到公元前1057年。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於是命令召公奭和畢公高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登基。
實行暴政的例子:
1、秦始皇
在秦始皇統治期間,頒布了車同軌貨同幣等有利於國家穩定的有利措施。同時他還施行了不少暴政。
首先,廣為人知的「焚書坑儒」就是秦始皇的作為!這不僅導致春秋時期以及前朝的一些歷史和現在脫軌,給現在的考古和文化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而且,秦始皇做了一個不好的示範,剝削文人創作學習的能力,禁止一切儒家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文學知識的傳播,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文化的發展。
其次,秦始皇建立長城,給後人留下這樣一份雄偉壯觀的歷史遺物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在當時,他下令修建長城,官府在他的指示下不惜一切力量去抓捕了近八十萬的壯丁去建長城,夜以繼日地不停勞作,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到處民不聊生。孟姜女哭長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直接反映出秦始皇可怕的暴政。
秦時皇從登基起就開始修築自己的陵墓,陵墓規模之大是讓人震驚的,我們可以從他陵墓中兵馬俑的數量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百姓為了給他修建陵墓所受的折磨之多。而且,陵墓修建成功之後,為陵墓修建付出勞力的百姓全部被活活埋在裡面。
還有秦始皇天性貪圖美色,宮女妃子數不勝數,這些宮女妃子在秦始皇死後大多數都是要給他陪葬的。
2、周厲王
周厲王不僅僅是一個暴君,而且是一個改革家。他所推行的「專利」政策,主要目的是為中央謀取利益,在後世則演變成為「鹽鐵」專營等特殊政策。
周厲王的改革損害了諸侯集團和廣大「國人」的利益,從而引起「國人」暴動,導致改革徹底走向失敗。「中央」不敵「地方」,改革失敗最終導致西周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諸侯爭霸的殘酷競爭時代。
根據歷史記載,西周到了周厲王統治時期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周厲王任用榮夷公等人實行「專利」政策,下令將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準一般平民采樵漁獵。他還取締平民開墾的「私田」,並從平民原有份地上增加稅收。
這些政策,直接觸犯了以平民為主體的「國人」利益,鬧得「民不堪命」,怨聲載道,出現了「國人謗王」的現象。
3、楚文王
「鬻拳強諫懼威刑,退省懷慚不顧生。雙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適足見忠誠。」鬻拳是楚文王的臣。楚文王在息侯的配合下擒獲了蔡侯,准備將其烹殺,鬻拳勸諫。楚文王不聽,鬻拳遂以兵器相加,文王恐懼,只好放了蔡侯。事後鬻拳自刖其足。
楚文王敬佩其忠貞,讓他做了大閽,管理城門,並尊稱「大伯」。數年後,巴人攻楚,楚文王出戰大敗。守門之吏鬻拳見楚文王敗回,閉門不納。楚文王無奈,率軍伐黃,凱旋途中病亡。鬻拳聞訊,亦自殺而死。
4、晉靈公
晉靈公殘虐不君,對佐政大夫趙盾苦諫充耳不聞,反而派遣力士鉏麑去刺殺趙盾。天還沒亮,鉏麑就潛入趙宅,發現趙盾已經大開房門,一身盛裝准備上朝;因為時間還早,正閉目養神。
趙盾的勤勉和恭敬讓鉏麑大為感動,不禁感嘆:「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鉏麑遂碰死在一棵槐樹下。
『柒』 周王被後人尊為聖人的原因是
周文王姬發和他的兒子武王都是明君,不過被稱為聖人的是周公,孔子有向他學習借鑒。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周公的背景,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兒子,也是歷史上鼎鼎有名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意思也就是說周公本身就是周朝皇族的人,尤其還是周武王的弟弟,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做皇帝的弟弟,大多數時候都沒什麼好下場,但是很明顯,這一條定律在周公身上並不成立,也或許是因為時代的問題,周公非但沒有被自己的哥哥忌憚,還受到了自己的哥哥的重用,因此在自己的哥哥周武王的鼎力支持下,周公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施展。
周文王死後,周公和姜太公一起輔佐周武王,姜子牙擔任周朝的國師,周公擔任輔相,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國家的建設,而周公則負責解決周武王頭疼的問題,或許也是因為兩個人本身就是兄弟關系,所以相對於姜子牙而言,有的時候周武王更願意和周公探討自己頭疼的問題,而很明顯周公也是一個合格的聽眾,並且能夠在恰當的時候給出周武王合適的建議,所以周武王和周公的關系一向極佳,而周武王也願意聽取周公建議,修德樹人,被當世百姓稱頌,周公陪伴著周武王攻打了商紂,並且最後取得了成功,周公也成為了周朝實際上的從龍之臣,周公手持大鉞,在周朝建立之初,就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就算是歷史上極具神秘色彩的姜太公在那個時代也只能暫避其鋒芒。但是這一大好局面一直維持到周武王滅掉商紂兩年之後,周武王姬發溘然長逝,只留下一個年齡還十分小的周成王,我們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西周王朝剛剛建立起來,如果這個時候被天下諸侯知道,周武王已經逝世了,那麼可想而知西周的王朝將不再穩固,天下也將再次大亂起來,所以這個時候的周公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行為,周公代周成王執政,為什麼說這個行為十分大膽呢?因為,周公這么做算是開了歷史上的一個先例,而這個先例有叔叔搶自己的子侄帝位的嫌疑,難免是會惹人非議的,但是很顯然周公並沒有多想,火速上位代成王執政,開始了自己攝政王的生涯。而歷史的現實告訴我們,事情的發展,果然如周公所料,在周武王死後,果然就有人毫不猶豫地跳了出來,管叔、蔡叔等人夥同前朝餘孽,企圖顛覆周的統治,而這件事對於剛剛建立起來的周朝來說,如果不妥善處理的話,真的會是一場滅頂之災,所以在這個時候周公基本上是被放在了火上烤的,外有前朝餘孽,內有自己人的反叛,甚至還有一些聲音在質疑自己想要奪權篡位,那個時候的周公,處境實在是太艱難了,所幸當時西周的統治階級,實權勢力還沒有昏了頭,周公專門去找姜子牙還有召公奭徹夜長談,徹底的擺明了自身的立場,也因此得到了兩位的支持。因此也就有了後來的周公大舉東征,滅掉了當時的反叛勢力,進一步的穩固了西周的統治,西周也逐漸發生改變,日新月異之下,西周越來越繁盛,周成王也逐漸一天一天的長大,而周公也一天一天的老去,周公代成王執政的局面共持續了六年的時間,六年後周公退位,周成王即位,周公還政周成王,從此退位,周公在退位之前,寫出了在當時震驚朝堂《無逸》,這份《無逸》中的內容,字字珠璣,每一個字都是周公的心血,可以算是除了這一片大好的天下之外,周公送給周成王的又一份大禮。
遍覽中國古代歷史,我們常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這短短一句話當中,我們能夠看到周公對於西周的貢獻,姜子牙幫助周文王穩住了局面,幫助周武王打下了天下,而周公則是在幫助周武王打下天下之後,又在周朝新立的風雨飄搖的時代,拯救西周王朝於水火之中,周公對於西周來說就是一個絕對的救世主,所以說周公堪稱聖人,對於西周來說,西周歷史少不了周公。
『捌』 周成王幾歲即位,百度百科寫周成王50歲死在位22年也就是28歲即位,也有些寫死時35歲,14歲即位
出現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有關周厲王之前的文字記載駁雜不清各種說法都有而且相互矛盾。沒有官方史書的權威記載,史書家們便根據自己的喜好採用對自己有利的說法作為證據成書。我個人更傾向十四歲繼位這個說法,因為武王伐紂後不到三年就去世了如果王子已經成年完全沒有必要讓自己的弟弟周公攝政(有記載周公其實已經稱王,待考)。直到成王成年之間周公做了很多事可見他執政時間不短。按照周禮男子二十而冠(成年),所有記載才能解釋得通。
『玖』 成武王是哪個朝代的
歷史上沒有成武王,有周成王,周武王。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武王姬發(約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發 (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為邑姜,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
姬發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拾』 什麼叫武王十六朝
歷史上沒有成武王,有周成王,周武王。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 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武王姬發(約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發 (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為邑姜,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姬發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