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60歲被活埋

60歲被活埋

發布時間:2022-04-26 07:18:05

Ⅰ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背後真相是什麼

眾所周知,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就是“尊老愛幼”,並且還有著“百善孝為先”的俗語,因此在古代道德的約束之下,“不孝”被視為一項十分嚴重的罪行,在古代的一些朝代之中甚至會被殺頭,可見老人在中國歷史之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有著名為“人活60歲,不死就埋”的殘酷法令,那麼這條法令到底起源於哪朝呢?它們出現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秦始皇又問:“朕已經頒布過法令,為何你的爺爺還活著?”這時8歲孩子才潸然淚下,為秦始皇講述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孩子的爺爺為了逃脫這條法令,於是就讓自己的兒子假扮自己去死,而秦始皇宮里鬧鼠患,也是見多識廣的爺爺才知道這種老鼠不是普通貓能夠抓獲的,必須要用自己家從遙遠的西方進貢過來的貓才能起效。聽了這個故事之後,秦始皇被孩子的故事所感動,於是下了廢止了“棄老令”,從此,中華民族尊老的傳統才得以延續並且一直持續至今。

Ⅱ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

出現在秦朝時期,那個時候嬴政為了抵禦外敵,要修建長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修長城是個苦力活,百姓為了逃避苦役,紛紛謊稱自己60歲了,嬴政得知後,便制定了滿60歲活埋的政策,嚇唬百姓,防止他們逃避勞役。

Ⅲ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人活到60歲被活埋具體到哪個朝代是無據正可查,因為中國文化歷史幾千載,注重禮、孝,即便哪個朝代有這60歲活埋先例也不敢記載,這可是要背負千古罵名的,每個人從出生,由長輩養育而大,在至老後均無法免於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則,不可怠慢養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禮,豈敢有記載。

這裡面要說傳得最神的,當屬鄂西北,鄂西北是鄂與豫陝渝的毗鄰地區,斜倚於大巴山的余脈,該山脈上遍地都是寄死窯,由於地形偏深山老林,這個習俗從古至今都流傳著,據說明朝時期,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被活埋。

而這些老人一經背負上去,就永久沉眠於此,也幸得這些風俗沒有被傳承到當今,當今人人溫飽,即便老了還有養老院,可謂幸福滿滿。

Ⅳ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呢

在我印象中,中國人最注重孝順,有句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在古代,有因為不孝順被凌遲的先例,就是崇禎年間的鄭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遲處死,至於是否是冤案,這里不做詳解。可見,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過,凡是有例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兩個朝代卻有一個很殘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歲的時候,要被活埋!

Ⅳ 古代習俗到60歲不死就要活埋,真相是怎樣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在古代,傳說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都要被活埋、處死,或者被拋棄在荒郊野外任其凍死餓死。這被稱為「花甲葬」、「六十還倉」。

如果說秦始皇真的有了這個規定,那麼後來的大漢朝可不是吃干飯的,肯定會在史書上大寫特寫,無限放大,但事實是沒有;再如果說宋朝真的發生了這樣的行為,那麼後來被視為外族入侵者的元朝豈會放過這樣一個醜化宋朝的機會?

當然不會;元朝更不可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了,既然被視為外族的入侵者,那麼大明朝更得添油加醋地書寫一筆了,但是史書上還真的就沒有記載。

至於這種傳聞是真是假,無人可知。總之古人太過於封建迷信,致使一些陋習滋生。

Ⅵ 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

人到60歲就活埋出現在秦始皇時期。

當時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國家的實力也不是最強大的,百姓難免要餓肚子!60歲以上的老人都過了大半輩子了,對國家的幫助比較小,他們喪失了一定的勞動力,而且每天還需要吃糧食!所以秦始皇便頒布了一道法令,內容就是人到60歲沒死就要被活埋。


關於廢除這個規定:

秦始皇之所以那麼輕松的就廢除了這個規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如今的秦始皇已經統一了六國,國家在他的帶領下逐漸向好的方向發展,百姓也越來越富裕了,60歲老人就算不死也不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就算老人完全喪失了勞動力,國家也是可以養得起他們的,把糧食分給他們一些根本無關緊要。

而且,秦始皇還認為這些老人能夠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所以便爽快的廢除了這個規定。

Ⅶ 中國歷史上那個朝代60歲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過60歲老人活埋的說法。

典故:

1、秦朝

有關於秦始皇的說法是,秦始皇下了一個六十歲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棄老者沒有勞動能力,白白浪費國家糧食。

還有一種說法,秦始皇擔心老者當中有經歷過戰國洗禮的賢能之人,怕他們因為暴秦而謀反。於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陽城出現一隻怪物,像老鼠又有點像貓,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時期

宋遼檀淵之盟後,戰爭停止了,北宋王朝卻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大面積國土。十年生聚,加上不願做遼奴的人大量回遷到中原地帶,到宋真宗時代,中原地區人滿為患,社會也逐漸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六十歲的老人既不能戍邊,也不能勞動,只有吃飯的份,還得兒女照顧著。

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極大負擔。突然有一個皇命傳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歲一律活埋。有仁義者,忍悲含淚,給自己的父母准備了棺木和食品,送他們去了九泉;有不孝者,乾脆就那樣活埋了自己六十歲的雙親。但是正史上也沒有記載。

3、上古時期

由於土地貧瘠,社會資源匱乏,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由於失去勞動力成為社會的負擔,所以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一律要被處死、活埋,或被拋棄在荒郊野外任其凍死餓死,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還倉」。

4、元朝

元朝統一中原後實施殘酷的高壓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為幾等,而且還對老年人採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達到羞辱漢人和減少人口的目的。

(7)60歲被活埋擴展閱讀: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一種叫瓦罐墳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學的中國學者說,韓國、中國、印度、日本、印尼等國家均有同類故事傳世。由這樣的故事推斷,遺棄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個民族普遍現象。

一位歐洲學者曾經詳細介紹了古代社會處死失去健康的國王、巫師、祭司的習俗,有的民族的巫師年邁以後甚至挖個坑讓後代將自己活埋。

Ⅷ 在古時候,為什麼老人到了六十歲就得被活埋呢

孟子曾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就失去了最起碼的做人資格。孝順之心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懂的孝順父母。

都知道,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更有漢時以孝治天下,所以,從古至今,“孝”之一字都是至關重要的。可是,歷史上卻有老人活到60歲就要活埋的說法,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只要是人,終究會有變老的那一天,作為兒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應該孝敬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為年邁的父母養老送終是每個子女該盡的義務。

以我們現在的情況,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接近了80歲,這就使得60歲成為了一個相當年輕的年紀。由此,希望普天之下的子女都能夠孝順自己的父母,讓父母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畢竟,父母之恩大於天,沒有父母哪有我們呢,父母是我們的避風港,沒了避風港,生活還會美好嗎?

Ⅸ 人到60就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出現在哪個朝代

人到60就被活埋出現在秦朝,真相是01.物資不豐富,為了節省糧食。02.元朝強制出台政策,後成民間習俗。03.制度不合理。

人到了六十歲,就是經過了一循環,稱為一甲子,也叫做花甲。人好不容易活到了六十歲,沒有死也要被活埋,簡直喪心病狂。很多國家其實都有這種類似的傳聞,遺棄老人。

03.其實不間斷的時期都有類似活埋的老人的事情,只是形式不一樣。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現在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已經非常少。故意用這種制度完全是一種羞辱,有減少當地人口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必定消失。

Ⅹ 古時候哪個朝代的人,到了六十歲就會被活埋

民間有很多傳言,說秦朝的始皇帝會坑殺六十歲的老人,只要年長者活到六十歲還沒去世的話,就會被強制活埋。這樣的事聽起來非常殘忍,是真的嗎?還是危言聳聽?

自古以來古人們就崇尚孝道,注重倫理。例如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們就注重“仁”的思想,更是宣揚“百善孝為先”。後世王朝多數以儒家思想為尊,自然也宣揚孝道,又怎會活埋六十歲的老人呢?

那麼這些傳言又是這么產生,出現在哪一朝代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綜上可知,不管是那些傳言還是真實存在的“瓦罐墳”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認為六十歲及以上的老人,都喪失了勞動能力,只會消耗社會上的物質,成為社會上的“廢物”。

為了青壯年勞動力能夠更好的發展,便出現了遺棄老人的社會現象。其實不僅是古時的中國會出現這樣殘酷的局面,全球各地都會存在,這也是那個時代獨特的悲哀。

所幸,我們生存的時代是一個進步的時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人們能夠安享晚年,而不是被視為消耗社會物質,沒有存在價值的人。

閱讀全文

與60歲被活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家骨關節變大痛 瀏覽:525
穿褲衩老年人 瀏覽:775
80歲老頭過生日送什麼禮物好 瀏覽:859
父母攀比自己怎麼辦 瀏覽:425
和90歲老太 瀏覽:87
有什麼好看的老人動畫片 瀏覽:142
徵兵體檢血檢為什麼還要復檢 瀏覽:210
老年人腿腫用什麼辦法消腫效果好 瀏覽:740
90歲透析 瀏覽:597
退稅父母贍養費填多少錢 瀏覽:165
賈汪區60歲的養老金每月到底是多少 瀏覽:600
80歲老人吐血乞討 瀏覽:145
給老人家喝什麼養生酒 瀏覽:509
兒子都喜歡什麼樣的父母 瀏覽:970
如何看待愛孩子和愛父母 瀏覽:719
2022年養老金社保怎麼漲 瀏覽:470
郴州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572
蘇州39年工齡退休金多少錢 瀏覽:754
不收老人家的紅包 瀏覽:355
今年養老社保漲了多少啊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