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曹操60歲

曹操60歲

發布時間:2022-04-17 10:06:16

①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不繼續南下,是因為損失太慘重了嗎

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死於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二年的時間,曹操再也沒有發動過“統一天下”的戰爭,正因如此,赤壁之戰成了三國歷史的分水嶺。

曹操十二年無力發動南下戰爭,還不是因為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慘重?這句話成了劉、孫聯盟戰績輝煌的證據。

曹操有當皇帝的想法嗎?肯定有的,否則他也不會一步步提升自己,讓自己離那個位子更近。若不是劉備進攻漢中,曹操沒准真的再進一步。曹操心中猶豫嗎?也許吧,畢竟他始終沒有邁出最後一步,不是嗎?

歷史上篡位、篡權的奸臣很多,為何曹操是那個挨罵最多的人?因為他是第一個“篡位”的大奸臣,就好比嬴政是第一個皇帝。第一個做某件事的人,總會被歷史記住,無論好事還是壞事。

② 為什麼赤壁之戰後,曹操偃旗息鼓,再也沒有大的動作了

實際上赤壁之戰之後,曹操依然是動作不斷,只是天下大局已定,戰爭的規模不像官渡和赤壁那麼大了,所以才給人以偃旗息鼓的表面印象。

長年作戰也導致人口銳減,士卒疲憊,糧草物資和軍用器材的大量損耗,所以曹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但是赤壁戰後一些局部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曹操戰馬超,平張魯,和劉備爭漢中,和孫權戰合肥,鎮壓內部叛亂,抵擋關羽進攻襄樊,這些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年年都有,直到公元220年曹操病故為止。

③ 建安24年前後,為何大量的三國名人去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建安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從曹操迎立漢獻帝到許都的公元196年算起,到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的公元220年為止,建安這個年號一共存在24年,有25個年頭。

建安24年就是公元219年,來看一看這一年有哪些名人去世了?

公元219年,整個三國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曹操與劉備的漢中之戰,二是曹操與關羽的襄樊之戰,都是曹魏集團與蜀漢集團之間的戰爭,戰爭就意味著死亡。

漢中之戰陣亡蜀漢一方陣亡的將領有:雷銅、吳蘭、任夔,曹魏一方陣亡的將領有:夏侯淵、趙顒。襄樊之戰中蜀漢一方陣亡的將領有:關羽、關平、趙累,曹魏一方陣亡的將領有:龐德。除了戰爭之外,還有天災、人禍以及正常死亡的人,下面就分別來說說,名氣較大的人是如何死亡的。

1、夏侯淵

夏侯淵是曹操手下軍區司令員級別的將領,負責曹魏整個關中、漢中、隴右及涼州一帶的軍事,責任重大。

公元217年,劉備發動了漢中之戰,從益州北攻漢中,與鎮守漢中的夏侯淵打了快兩年,劉備一直沒有進展,直到219年正月,劉備改變了策略,不再攻打城池據點,而是出兵占據了漢中的制高點定軍山。

所以呂蒙死亡的原因就是生病,至於什麼病,史書沒有記載,看上去像是急病,而且病情還會忽好忽壞,最終還是去世了,呂蒙死的時候只有42歲,這個年齡只能算正常。

15、蔣欽

蔣欽是東吳的元老將領,從孫策開始平定江東開始,蔣欽就跟隨孫策了,參與了東吳的不少戰爭,蔣欽去世的情況與呂蒙非常類似,都是參與了偷襲荊州,然後不久就去世了,兩人去世的時間也很相近。

從情況來看,蔣欽生的是急病,與呂蒙類似,如果真有病,也不可能還參與戰爭,然後突然就病逝了。

最後回過頭來看一看建安24年和25年死亡的名人,除了戰場上被殺的,其他大多是病逝或者正常死亡,尤其是病逝的,與當時流行的瘟疫不無關系,雖然這些人算是上層社會的人,有著較好的醫療條件,但是瘟疫並不挑人,這些人當中一定有因為瘟疫而去世的人。

像呂蒙、蔣欽等人就有可能死於瘟疫,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特徵:急病與突然死亡,這符合瘟疫的特點,而且呂蒙年齡並不老,處於壯年。

比如說赤壁之戰,史書就記載了曹操的軍隊發生了瘟疫,很多人因此染病而死亡,嚴重影響了戰鬥力,上面講到張仲景的家族有70%的人死於瘟疫,張仲景是南陽人,一個家族都死了這么多人,整個國家死亡了幾千萬人,這都是非常恐怖的事,也免不了死亡很多名人名士。

而在三國亂世中,不僅僅只有瘟疫會威脅人的生命,除了瘟疫之外,還有戰爭和飢餓,東漢末年從黃巾起義開始,不斷有戰亂,一直到西晉統一全國,才基本免除戰亂,而飢餓就是一直伴隨著瘟疫與戰亂,導致不少人死去,三大因素導致人口不斷減少,背後的原因讓人深思。

④ 曹操雄才武略,共生了25個兒子,為何個個都是短命鬼

其實原因是家族有遺傳病吧!曹操就是因為頭痛才導致他去世的。另一個原因是古代醫學條件上有一定的落後,這也是曹操兒子的命的原因吧!還有就是世家公子習慣不好的原因吧!說起曹操,他一生征戰天下。統一中國北方,使百姓免受戰爭的災害。功勞也是挺大的。

但是經過一系列的爭斗後,再加上曹丕是嫡長子,所以曹丕被立為世子了。而曹丕稱帝後,他回想起被自己父王冷落的時候,心中不快。對自己的弟弟曹植一直加害,如果沒有他的母親的干預下,曹植早就死了。在陰影之下,曹丕登基沒過幾年,他也去世了。而這時的司馬懿已經熬過了曹氏三代,最終篡位。如果曹氏皇帝壽命長的話,曹魏也不會被司馬懿篡權。

⑤ 曹操出自那個年代

如果是年代,曹操出自三國我猜測您說的可能是曹操的墓葬吧十問曹操墓 □首席記者張體義 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東漢大墓被認定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有什麼令人信服的證據呢?記者昨日采訪了相關專家。 一問:曹操的祖墳在亳州,長期「戰斗」在許昌、洛陽,為什麼死在洛陽後要葬在安陽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漢魏室主任、著名漢魏史學家梁滿倉說,洛陽是東漢的帝都,許昌是漢獻帝的都城,鄴城是曹操的封地。建安十八年,漢天子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建安二十一年,冊封曹操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宗廟、社稷皆如漢制,國都鄴城。曹操名義上還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鄴城是曹操最主要的政治舞台,宗廟也在鄴城,「墓以葬形,廟以安神」,所以曹操在洛陽病逝後被送回鄴城安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考古與古文字學家郝本性說,葬在鄴城是早已定好的,曹操封魏王後就開始興建陵墓了,曹操去世時陵墓已經准備好了。 二問:古代王侯墓的規格都有嚴格的規定,曹操墓規格怎樣?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著名漢魏考古學家劉慶柱說,西高穴村大墓規模巨大,總長度近60米,磚券墓室的形制和結構與已知的漢魏王侯級墓葬類似,與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稱;該墓未發現封土,也與文獻記載曹操高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情況相符合。 三問:曹操墓的年代、位置是怎樣確定的? 劉慶柱說,據文獻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開始興建陵墓,220年曹操下葬,230年「皇後」與其合葬,時間是很明確的。目前國內發掘過的漢魏王陵級的墓葬,與這座大墓風格相似。曹操墓葬出土的器物、畫像石等遺物具有非常明顯的漢魏特徵,年代是相符的。 曹操墓考古發掘負責人、副研究員潘偉斌說,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等文獻記載,曹操公元220年農歷正月病逝於洛陽,二月,靈柩運回鄴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門豹祠西原上」。調查資料顯示,當時的西門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橋南行一公里處,地屬現在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村。這座大墓就在西門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後趙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駙馬都尉魯潛墓誌,也明確記載了魏武帝陵的具體位置就在這里。墓葬位置與文獻記載、出土魯潛墓誌等材料記載完全一致。 四問:此次考古發現支持薄葬的說法嗎? 潘偉斌說,文獻上明確記載,曹操主張薄葬,他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這種說法在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證:墓葬雖規模宏大,但墓內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朴實。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證,皆為曹操平時「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裝飾品也應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郝本性說,發現的石牌記錄了隨葬的用品。有些牌上記錄有東西但實際並沒有,比如他穿的衣物,能算隨葬品嗎?還有一些隨葬品說是金玉,實際是用泥或蠟製成的冥器,像現在的紙人紙馬似的。曹操是中國從厚葬到薄葬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後來曹丕和司馬懿也是薄葬。 五問:西高穴大墓被確認為是曹操墓的最直接證據是墓中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和石枕,這個「魏武王」一定是曹操嗎? 劉慶柱說,曹操生前先封為「魏公」,後進爵為「魏王」,死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銘稱「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時的稱謂。證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說,歷史上還有一個「魏武王」,但那個「魏武王」時代比較晚,和墓葬、隨葬品的年代不符,基本上可以排除。 潘偉斌說,從盜墓賊手中追繳了四件文物,包括一塊漢代畫像石、一塊漢代石璧、一塊上有題刻「魏武王」字樣的石牌和一個上有題刻「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字樣的石枕。經追問他們承認文物出自曹操墓,最重要的是墓中出土有相同的文物。 六問:曹操有沒有將「魏武王」銘器物賜給別人的可能性? 郝本性說,「魏武王」是曹操死後的謚號,曹操不可能賜給別人帶有「魏武王」銘文的東西,曹丕也不可能將父親的東西賞賜給別人。再說,這個墓出土了很多帶銘文的東西,什麼人能得到曹操賞賜這么多東西?那個帶銘文的石枕,很普通,賞賜別人的可能性不大。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曹操將他生前自用的東西隨葬了。 劉慶柱說,墓葬中發現了一個石圭,像民間說的上朝用的「呼板」,長29厘米,這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一個,比西漢陽陵出土的大很多,這可不是誰都敢用的。 七問:如何鑒定出墓主人的性別、年齡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人骨鑒定專家王明輝說,這座大墓多次被盜,骨架已經不全了。經過鑒定,屬於一男二女三個個體。男性的頭骨比較粗大,顱骨壁厚,結節發達;女性的頭骨比較小,外部比較光滑。鑒定年齡主要靠牙齒磨損和顱骨縫的縫合程度。經鑒定,男性在60歲左右,女性一個20歲至25歲,一個50歲左右。男性年齡在60歲左右,與史書上記載曹操終年66歲(65周歲)吻合,應為曹操遺骨。 八問:有人說曹操頭骨出土時嘴裡含有水晶珠,真是這樣嗎?記者日前在曹操墓采訪時,在墓頂上方的地面上發現兩個小洞,一邊一個,工作人員說不是盜洞,那是什麼呢? 潘偉斌說,墓室中確實發現了水晶珠,但骨架嚴重擾亂,是不是含在嘴裡無法確定。古人埋葬時一般口中含玉蟬,曹操墓的風格形制進行了大膽變動,如果含水晶珠也算一種革新吧。 關於墓頂的兩個小洞,潘偉斌說,有專家認為是古人預留的靈魂出竅洞。我認為可能是曹操安葬後留下定方位用的,利於以後打開陵墓埋葬皇後。 九問:史書上記載,曹操生前曾准許功臣名將陪葬在高陵左右,這次有沒有發現陪葬墓? 潘偉斌說,剛開始發掘時,有人認為一、二號墓是帝後合葬墓,現在二號墓中發現了女性骨架,一號墓的性質也可能發生變化,目前發掘還在進行,具體情況還不能確定。 郝本性說,陪葬墓可能會有,曹操墓離西高穴村很近,是不是壓在村下面不好說,一號墓也有可能是陪葬墓。 曹操墓稱為高陵,民間也有把墓稱為「穴」的。潘偉斌說,高陵附近有東、西高穴兩個村,是清代搬遷到此的。說明當時就有這個地名了,和曹操墓有什麼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 十問:曹操墓被確認有什麼重大意義? 劉慶柱說,曹操墓發掘意義重大,曹操名義上不當皇帝,但實際上享受的是皇帝的待遇,陵墓也是按皇帝陵規格建的。作為諸侯王,陵墓只能享受皇陵規格的某一項,但曹操不是。我們國家嚴格控制發掘皇帝陵,這次搶救性發掘曹操墓,對研究當時的帝陵制度意義非凡。 漢代流行厚葬,國家財政的三分之一用來建陵墓和陪葬品,曹操改變了這種做法,主要隨葬日常用品和專門製作的冥器,這是我國葬制的一種很大進步。

⑥ 為什麼說20歲看三國崇拜曹操,60歲才覺得劉備最厲害

因為曹操熱血劉備卻成熟穩重。

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自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起,華夏大地上涌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和梟雄,個人為自己效力的對象各展其能,上演了許許多多的精彩故事。三國時期是中國自秦統以來的第一次大分裂,百姓流離失所,到晉朝結束亂世時人口只剩下當時東漢末年的三分之一。

曹操曾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認為當今之世為有自己和劉備可以稱之為英雄,事實上曹操的眼光是非常正確的,劉備成為了他一生最大的對手,斷送了其統一天下的大勢。劉備經得起大起大落,所以能成他人所不能及的偉業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劉備》

⑦ 為什麼66歲的曹操,子孫曹沖和曹彰卻只活了13歲和39歲

曹操一生活了66歲,這個年齡在三國亂世時期已經算長壽了,據說曹操還有頭風病,一生還經常南征北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是如此,曹操能活到66歲非常不容易了,要知道三國時期的人平均壽命只有30歲左右,曹操已經是平均壽命的2倍了。

可是曹操的壽命這么長,但是他有一些子孫的壽命卻不長,比如曹操最聰明的兒子曹沖,一生只活了13歲就去世了,還有曹操的四個嫡子壽命不算長,嫡長子曹丕一生活了40歲,嫡次子曹彰一生活了39歲,嫡三子曹植一生活了41歲,嫡四子曹熊活了多少年史書沒有記載,但是記載了兩個字:早薨。

曹操族譜

另外,曹丕和曹睿應該有某種疾病,史書沒有記載,這個只是推測,曹睿也是如此,諸葛亮北伐時,還能勵精圖治,諸葛亮去世後,曹睿開始享受,一方面大興土木,另一方面沉迷酒色,36歲就去世了,只能是病,或者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或者是服用了某種葯物,當時還流行服用五石散,據說五石散是以“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等五種石頭組成的葯物,能夠增強體力,實際上卻是一種慢性毒葯,曹睿有可能是這樣去世的。

三、缺乏目標。

曹操的兒子及孫子們,不像曹操一生有著宏大的目標,想要統一天下,除了當皇帝的曹丕和早期的曹睿之外,其他兒子基本上沒事可干,也沒啥目標,只知道榮華富貴,沒有目標的人生,是很難活得很長的,這也是曹操子孫壽命不如曹操的原因之一。

⑧ 為何20歲時看三國崇拜曹操,60歲時候卻崇拜劉備

畢竟每個時間段崇拜的人,和自己的心境也有所對應。三國演義裡面所描述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著他們所對應的鮮明的特點,這和我們是非常像,我們能從某些人身上找出自己的影子。

兩者皆英雄。曹操和劉備都是三國時期少有的豪傑,他們有能力,只是心性不太一樣而已,經歷也不一樣,結局也不一樣。

⑨ 關於看三國,為什麼會說,20歲看曹操,40歲看司馬懿,60歲看劉備

01.總述

關於看三國,為什麼會說,20歲看曹操,40歲看司馬懿,60歲看劉備?各位,這樣的話其實有很多。比如說,古人說過「三歲看到老」。意思是說,看一個三歲小孩的言行舉止,我們就能從中發現他的品行、本性,從而推斷出此人80歲時的為人處世的風格以及成就。

04.60歲看劉備,縱有萬里江山,也有失去的一天,放下,以求心安。

《蜀書先主傳》中,劉備的一生堪稱傳奇。早年以賣草鞋為生,後來遇到了知音,拉了支隊伍,卻有屢戰屢敗,被呂布襲擊,被張純追打。狼狽得狠。但他從不服輸,虛懷若谷,砥礪前行,終於在48歲時贏得了赤壁之戰,59歲時擊敗曹操,60歲稱帝。但僅僅當了3年皇帝,他就病死在了白帝城。60歲時看劉備,就是要參透一個事實:不管你曾經站得多高,總有一天,你會一無所有。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

⑩ 王者榮耀曹操是個60歲的老頭么

台詞和形象其實無所謂的,皮膚也是十歲和八十歲都可以做。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臣,太尉曹嵩的兒子,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東漢末年,面對天下大亂,以漢獻帝劉協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民、實行「租調制」,促進中原地區經濟生產和社會穩定。建安十八年(213年),獲封魏公,建立魏國,定都鄴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冊封魏王,權位在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謚號為武,安葬於高陵。其子曹丕稱帝,追封皇帝,謚號為武,廟號太祖。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抒發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東漢文學的代表人物,被魯迅稱贊「改造文章的祖師」。擅長書法,被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為「妙品」。

早年經歷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8] ,《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年輕時期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和南陽的何顒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嶄露頭角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戚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碩的叔父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當朝權貴,礙於其父曹嵩的關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調任頓丘(今清豐縣)令。

閱讀全文

與曹操6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語字的孝順 瀏覽:569
沒收到退休金 瀏覽:281
買銀行股養老和買房養老哪個好 瀏覽:7
老公孝敬父母孝敬我爸媽 瀏覽:827
長沙縣60歲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661
了微信防老年痴呆 瀏覽:390
四十五歲中年人應做哪個體檢 瀏覽:592
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的退休年齡 瀏覽:774
三亞異地養老院 瀏覽:878
關於養老保險延遲退休政策出台 瀏覽:801
養老保險單位怎麼交費 瀏覽:122
長春補發退休金 瀏覽:592
人生最長壽命多少歲 瀏覽:261
開展小班重陽節活動反思 瀏覽:985
剛剛退休病逝退休金如何發放 瀏覽:120
老年人用什麼擦臉的好 瀏覽:487
老人頭不停的抖動是什麼原因 瀏覽:517
小學生給父母的賀卡怎麼寫 瀏覽:396
甘肅省2014年度養老金調整細則 瀏覽:357
重陽節金典句子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