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過敏性紫癜50歲

過敏性紫癜50歲

發布時間:2022-04-12 06:38:18

Ⅰ 得了紫癜疾病都有那些危害

紫癜是皮下出血的表現,一般皮下出血在直徑在3~5毫米者為紫癜。 身體皮膚不經意的或輕輕一碰就出現青紫,稱為紫癜。是因皮膚血管壁及周圍組織異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使毛細血管壁變薄,脆性增加,易引起出血,特點是自發性出現瘀點或瘀斑。 常見的紫癜有: 1、單純性紫癜——是健康人中所見的輕度紫癜,是指無其他病症,自發地在皮膚、尤其在兩下肢反復出現紫癜,不經治療可以自行消退的一種出血性疾病。 束臂試驗(血管脆性試驗)陽性,其他止血功能均正常。主要見於女性,部分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異常。 本病的預後一般良好,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危害。紫斑較輕者,不需治療,多可自愈,也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維生素C。 預防上應採取增強體質,起居有節,匆過勞,發病後應注意休息。 2、過敏性紫癜——屬於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紫癜反復出現,多見於下肢及臀部,對稱分布,分批出現,紫癜高出皮膚,常伴有過敏皮疹、關節痛或腹痛、發熱、感染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3、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是一種免疫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 1)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情相對較重,合並脊髓或顱內出血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者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病情較輕,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 4、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是由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紫癜,常見的為: 1)葯物性紫癜:可引起紫癜的常見葯物有:磺胺類、氯噻嗪類、利福平、阿斯匹林、抗腫瘤葯物等; 2)感染性紫癜:如病毒性肝炎、傷寒、風疹等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骨髓性血小板減少,見於腫瘤病人化療、放療對骨髓的抑制,腫瘤浸潤骨髓、白血病、再障等。其他原因,如脾功能亢進、DIC等。 紫癜的危害: 因紫癜屬於出血性疾病,所以因紫癜的病因不同,病情、預後及危害不同,單純性紫癜一般無明顯危害;過敏性紫癜多並發腎臟病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危害主要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重者為內臟或顱內出血。 出現紫癜後,應做有關檢查,如血常規、血小板、出凝血時間等,明確病因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

Ⅱ 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多牛,過敏性紫癜的症狀有什麼啊,在珠海誰告訴我

O(∩_∩)O你好樓主,本病主要見於兒童和青少年,6歲以上佔多數,春秋季節好發。過敏性紫癲發病前多數有呼吸道感染、發熱、頭痛、乏力、納差等前驅症狀,少數可有腹痛、腹瀉、嘔吐、便血等腸胃道疾病。臨床以上以皮膚紫癜最多見,可伴胃腸道、關節及腎臟等器官的症狀,因此臨床上將過敏性紫癜分為單純皮膚型、關節型(風濕性紫癜)、胃腸型(腹型紫癜)、腎性及混合型等類型。
你試下中醫,珠海武警醫院「通體復元五聯療法」治療皮膚病,疏通經絡,使機體恢復為協調統一的整體
經絡是溝通表裡、上下,聯絡臟腑組織和運行氣血的獨特系統。經絡內通於臟腑,外達於肢體、筋骨、皮膚,其作用是運行氣血,貫穿周身上下、臟腑表裡。使體內的所有臟器和體表的一切組織密切結合在一起,構成多種復雜的功能活動,從而使人體形成一個相互協調統一的整體。「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如果哪一條經絡發生病變,也會從其皮部內反映出來。中醫通體復元五聯療法疏通經絡,使機體恢復為協調統一的整體,恢復健康。
祝你早日康復!

Ⅲ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專家醫生來 打廣告勿進

不知道有多少,不要太灰心了,小孩子一般治療的效果比成年人要好,.建議到正規大的醫院去治療,最好是兒童醫院,可以先打聽一下哪裡的醫院要好.
不要聽醫生亂說什麼"很多小孩得這個病 就算治好了以後要是出血還是很難止住",我就是很少,但凝血功能都正常,因為一般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友病是有區別的.
再者,這個病對其他 包括生命 器官是沒有影響的,只要沒有出血現象那和正常人是一樣的,而且也不是每個都有紫癜的.但平時還是要比正常人要當心點,不要磕碰什麼的,注意個人防護和家庭護理.
平時吃點花生衣什麼的可以止血.這個病心理壓力會比較大,建議作好心理准備,包括本人和家人.
祝早日康復!

Ⅳ 腿上無緣無故起黑青色的斑塊,不疼也不氧,過一段時間後就自動消失了,是什麼原因啊

考慮過敏性紫癜或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是由於機體對某些致敏物質發生變態反應,引起廣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動脈和毛細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伴滲出性出血、水腫。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紫癜、粘膜出血也可伴有皮疹、關節痛、腹痛及腎損害。本病以兒童及青少年為多見,男性多於女性,春秋季發病居多。
【發病原因】本病的直接病因往往很難確定,其有關因素有:
一、感染 細菌(以β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見,此外尚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結核桿菌)、病毒(風疹、水痘、麻疹,流感)和腸道寄生蟲。

二、食物 魚、蝦、蟹、蛋、乳等食物異性蛋白。

三、葯物 抗生素(青、鏈、紅、氯黴素)、磺胺類、異煙肼、解熱鎮痛葯(水楊酸類、保泰松、奎寧等)等。
四、其他 如寒冷、花粉、蟲咬、疫苗接種等。上述因素引起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此復合物沉積於血管壁或腎小球基底膜上,並激活補體,釋放過敏素等,損害毛細血管,小動脈,引起廣泛的毛細血管炎,甚至出現壞死性小動脈炎,使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導致皮下組織,粘膜及內臟器官出血,水腫。胃腸道及關節等可有類似改變。腎臟病變多為局灶性輕型腎炎,嚴重者可有腎小球毛細血管灶性壞死或全腎受累。也有學者認為本病屬速發型變態反應,大量IgE。吸附在肥大細胞上,後者釋放的生物活性物質引起上述損害。
【病狀表現】本病的臨床表現為: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首症以皮膚紫癜最常見,紫癜特點為壓之不退色。少數病例在紫癜前先有關節痛、腹痛、腰痛或血尿、黑便等。通常根據病變累及部位所出現的臨床表現分為以下類型。
一、紫癜型:最常見,以真皮層毛細血管和小動脈無菌性炎症為特徵,血管壁可有灶性壞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大多以皮膚反復出現瘀點、瘀斑為主要表現,最多見於下肢及臀部,對稱分布、分批出現,瘀點大小不等,呈紫紅色,可融合成片或略高出皮膚表面。呈出血性丘疹或小形等麻疹,可伴輕微癢感。嚴重者可融合成大血泡,中心呈出血性壞死。瘀點、瘀斑可在數日內逐漸消退,也可反復出現,少數病例可伴眼臉、口唇、手、足等局限性血管性水腫。皮膚紫癜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反復發作於四肢及臀部,尤以雙下肢伸側為甚,少數累及面和軀幹部。紫癜出現前可有皮肢瘙癢,隨後出現小型蕁麻疹或紅色圓型丘疹,高出皮面,顏色逐漸增深,呈現紫紅色,壓之不退色。重者可發生水皰、潰瘍及局部壞死。個別病例可伴有蕁麻及血管神經性水腫,後者多發生於頭面部。

二、腹型(Henoeh紫癜): 主要表現為腹痛,位於臍周圍或下腹部,常呈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鈍痛,可伴惡心、嘔吐、腹瀉、便血。由於漿液血性分泌物滲入腸壁,致粘膜下水腫、出血,引起腸不規則蠕動可致腸套疊。本型症狀若發生在皮膚紫癜之前易誤診為急腹症。
三、關節型(Schonlein紫癜): 除皮膚紫癜外,尚有關節腫痛,有時局部有壓痛。多見於膝、踝等大關節,關節腔可以積液,但不化膿。疼痛反復發作,呈遊走性,可伴紅、腫及活動障礙,一般在數月內消退,積液吸收後不留畸形。若發生在紫癜之前易誤診為風濕性關節炎。
四、腎型 :又稱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多見於少年,除皮膚紫癜外,還兼有蛋白尿,血尿,甚至尿中出現管型尿。少數病例尚有少尿、浮腫及高血壓,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常在紫癜出現後1周發生,偶有延至7-8周者。有時伴有浮腫,一般在數周內恢復,也有反復發作,遷延數月者。少數甚至病變累及整個腎而發展為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征,個別發生尿毒症。詳細內容可查看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五、混合型和少見類型 以上各型臨床表現中如有二種以上同時存在則稱為混合型。其中同時有腹型和關節型症狀者稱為Henoch-Schonlein紫癜。其他如病變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可出現相應症狀,少數可有視神經萎縮,虹膜炎或結膜、視網膜出血。
【注意事項】

1、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避免情緒波動及精神刺激。防止昆蟲叮咬。去除可能的過敏原,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預防感染,在有明確的感染或感染灶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但應避免盲目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4、注意飲食, 因過敏性紫癜多為過敏原引起,應禁食 生蔥、生蒜、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肉類、海鮮、應避免與花粉等過敏原相接觸。

5、為防止復發,患者治癒後應堅持鞏固治療一療程。
本病多為自限性,一般在6-8周內好轉,預後良好,部分病例可反復發作達數年之久。有腎臟受累者,多數能恢復,少數可發展為慢性腎炎,極少數可因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療過敏性紫癜消除誘因較為重要,並且應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時間大劑量注射或內服地塞米松、康寧克通、強的松等皮質類激素葯物治療,因為皮質類激素葯物雖然可以使上述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但停葯後易使病情反跳加重。較長時間給予較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還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瘡、血糖升高、高血壓、鈉瀦留、水腫、血鉀降低、月經紊亂、骨質疏鬆、無菌性骨質壞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並發症。對腎臟也可造成一定損害,如加重腎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腎小球硬化、易致腎鈣化或結石,誘發或加重腎臟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鉀性腎病等。還會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肪及水電解質等一系列物質代謝紊亂,破壞機體的防衛系統和抑制免疫反應能力。因此,如果病情急需,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合理應用。

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使用皮質激素類葯物,並對激素產生了依賴性,應逐漸減量直至全部撤除停用。在停用皮質激素後原發病變反跳加重與繼發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產生很大的痛苦,醫生與患者家屬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對撤除停用皮質激素激素後的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認識,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並在正確選擇治療葯物和逐漸減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質激素的情況下,選用對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方法與中治療。達到安全徹底治癒疾病的目的。病人還必須牢記過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觸,而至病情加重。
本病要注意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炎等相互鑒別。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因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發生於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癒之後,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狀

1、急性型
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2、慢性型
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斷檢查

1、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顯減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嚴重時可伴貧血,白細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見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2、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多為幼稚型,細胞邊緣光滑,無突起、胞漿少、顆粒大。慢性型,巨核細胞一般明顯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多,但胞漿中顆粒較少,嗜鹼性較強。
3、免疫學檢查。
4、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塊收縮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減弱,51Cr或111In標記血小板測定,其壽命縮短。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方法

一、一般治療:急性型及重症者應住院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較重者,應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療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劑。
五、免疫球蛋白。
六、達那唑。
七、輸注血小板。
八、血漿置換。
九、促血小板生成葯。
十、中醫中葯。

建議:你可以去正規醫院檢查
可以先查個血常規和PT APTT
看下你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有無異常
有的醫院醫生會要求你做個骨穿檢查
然後可以對正進行處理
具體因醫院而已,請遵醫囑
祝康復!

Ⅳ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什麽危害啊.不治療有什麽問題嗎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 血小板顯著減少, 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並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概述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發生於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癒之後,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症狀
一、急性型
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

檢查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顯減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嚴重時可伴貧血,白細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見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多為幼稚型,細胞邊緣光滑,無突起、胞漿少、顆粒大。慢性型,巨核細胞一般明顯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多,但胞漿中顆粒較少,嗜鹼性較強。
三、免疫學檢查。
四、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塊收縮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減弱,51Cr或111In標記血小板測定,其壽命縮短。

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型及重症者應住院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較重者,應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療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劑。
五、免疫球蛋白。
六、達那唑。
七、輸注血小板。
八、血漿置換。
九、促血小板生成葯。
十、中醫中葯。

Ⅵ 為什麼會有血小板減少性紫殿,這是為什麼,又應該怎麼處理拜託各位了 3Q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病因復雜,治療起來也比較困難,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葯學院附屬鼓樓中醫醫院京城名醫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專科是專業從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與研究的機構,許多四處求醫無效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在這里找到了康復的希望。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血小板顯著減少, 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並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兩性 target=_blank>兩性無差異。多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常與葯物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起病急驟,可有發熱。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較為常見,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80%,多為10~4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迄今尚未被闡明。多認為是一種與免疫有關的疾病。 目前西醫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過敏性紫癜首選葯物是激素,服用後血小板一般可升高,但激素的副作用非常很大,在升高血小板的同時又會增添許多新的疾病,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等,而且激素減量後,血小板又會降低,停葯後仍會反復發作。脾切除手術危險性大,患者本身難以接受。脾是人體免疫器官,切脾後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嚴重感染,給患者身體和精神上帶來巨大痛苦,切脾後的復發率在58%左右。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升高血小板,控制病情,又能替代激素,還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全國免疫性疾病專家、北京鼓樓中醫醫院京城名醫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專科創立人蘭金初教授為主的專家組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潛心研究,利用蘭金初免疫原理模型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中醫免疫學概念。這一成果闡明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機理。

Ⅶ 血友病、出血性紫癜、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 血小板顯著減少, 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並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概述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發生於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癒之後,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症狀
一、急性型
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

檢查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顯減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嚴重時可伴貧血,白細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見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多為幼稚型,細胞邊緣光滑,無突起、胞漿少、顆粒大。慢性型,巨核細胞一般明顯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多,但胞漿中顆粒較少,嗜鹼性較強。
三、免疫學檢查。
四、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塊收縮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減弱,51Cr或111In標記血小板測定,其壽命縮短。

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型及重症者應住院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較重者,應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療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劑。
五、免疫球蛋白。
六、達那唑。
七、輸注血小板。
八、血漿置換。
九、促血小板生成葯。
十、中醫中葯。

Ⅷ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會復發嗎怎樣斷根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得了這個病的家長別的我一樣嚇的就和世界末日來臨一樣,知道以後不要著急,還有就是小孩子得了病太受罪了,我都沒忍心在旁邊看的醫生給我們家寶貝做檢查了。請切記千萬不要先做穿骨。孩子太受罪了,5天後等孩子穩定以後再看看醫生怎麼說。以下是病理和如何治療。

目錄

概述
病因和發病機制一、血小板相關抗體
二、血小板破壞機制
三、巨核細胞成熟障礙
四、其他因素
臨床表現一、急性型
二、慢性型
三、急性和慢性的差異
診斷標准
實驗室檢查一、血象
二、骨髓象。
三、免疫學檢查
四、其他
治療西醫療法
中醫療法
病程及預後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醫概論中醫分型
中醫認知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預防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食療地榆膠衣蜜飲
阿膠葛根藕粉羹
連衣花生阿膠紅棗飲
三七燉雞
大棗花生豬蹄
鱉甲燉鴨
花生棗泥粥
糯米鯰魚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事項概述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血小板相關抗體
二、血小板破壞機制
三、巨核細胞成熟障礙
四、其他因素
臨床表現 一、急性型
二、慢性型
三、急性和慢性的差異
診斷標准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二、骨髓象。
三、免疫學檢查
四、其他
治療 西醫療法
中醫療法
病程及預後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醫概論 中醫分型
中醫認知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預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食療
地榆膠衣蜜飲 阿膠葛根藕粉羹 連衣花生阿膠紅棗飲 三七燉雞 大棗花生豬蹄 鱉甲燉鴨 花生棗泥粥 糯米鯰魚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事項展開 編輯本段概述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據發病年齡、臨床表現、血小板計數、病程長短及預後將本病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編輯本段病因和發病機制
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急性型多發生於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癒之後,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一、血小板相關抗體
慢性ITP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若將慢性ITP病人的血漿輸給正常人,可使正常人的血小板減少;如將正常人的血小板輸給ITP病人,輸入的血小板在短時間內被破壞。由此證實ITP病人內血小板壽命縮短是由於血清中存在有破壞血小板的抗體,稱為血小板相關抗體(PAIC3),95%為IgG型,少量為IgM和IgM型。ITP病人血循環中存在血小板相關補體C3(PAC3),其增高與PAIg增高成正比。
二、血小板破壞機制
正常血小板平均壽命為7~11天,而ITP病人血小板的壽命僅40~230分鍾。因為脾臟含有大量的巨噬細胞,可產生高濃度的抗血小板抗體,且血流緩慢可阻留抗體被覆的血小板,因此脾臟成為血小板破壞的主要場所。肝臟和骨髓也是血小板破壞的場所。慢性ITP血小板破壞是由於抗血小板抗體與其相關抗原結合後,被巨噬細胞吞噬所致。急性ITP血小板破壞是由於病毒抗原吸附於血小板表面,並與相應的抗病毒抗體結合,導致血小板被破壞。
三、巨核細胞成熟障礙
因血小板和巨核細胞有共同抗原,故抗血小板抗體也可抑制骨髓巨核細胞,使其成熟障礙,從而影響血小板的生成。
四、其他因素
1、雌激素的作用:慢性型多見於育齡婦女,妊娠期容易復發,提示雌激素可能在本病發病中其一定作用,可能是雌激素可增加巨噬細胞對血小板吞噬和破壞能力;2、抗體損傷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引起毛細血管通透些增高而加重出血。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一、急性型
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發病前常無明顯誘因。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嚴重者可有消化道、顱內出血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病程較長,部分病人可反復發作遷延數年,自行緩解者少見。
三、急性和慢性的差異
急性型 ITP :起病前 1 - 2 周常有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驟,可伴發熱、畏寒、怕冷,突然發生廣泛嚴重的皮膚粘膜出血。皮膚出血表現為全身瘀點或瘀斑,密集色紅,以四肢及易於碰撞部位多見,嚴重者可融合成片甚或形成血腫,鼻、齒齦出血也較為常見,還可伴有胃腸道、泌尿系出血等,顱內、脊髓及腦膜出血較少見,但如見有口腔、舌大片紫斑或血皰,又伴見頭痛或嘔吐,往往為顱內出血先兆,要特別警惕。一般出血程度與血小板減少程度成正比。其病程多為 4 - 6 周,最長半年可自愈。本病肝及淋巴結一般不腫大, 10% - 20% 患者可有輕度脾腫大。顱內出血時可出現相應神經系統症狀。 慢性型 ITP :一般起病隱襲,多數在確診前數月甚至數年已有易發紫癜、鼻衄、牙齦滲血、月經過多、小手術或外傷後出血時間延長等病史,出血程度不一,一般較輕,紫癜散在色淡,多發生在下肢,很少出現血腫或血皰,泌尿系出血,甚至顱內出血或失血性休克,其病死率< 1% ,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或過勞誘發急性發作,每次發作可延續數周甚至數月。緩解期出血不明顯,僅有血小板計數減少。
編輯本段診斷標准
1、 多次化驗檢查血小板計數減少。 2、 骨髓檢查巨核細胞數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 3、脾臟不增大或僅輕度增大。 4、 以下五點應具備任何一點 (1) 潑尼松治療有效。 (2) 切脾治療有效 (3) PalgG增多。 (4) PAC增多。血小板壽命縮短。排除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症。 急性ITP血小板明顯減少,通常小於20×10^9/L。 慢性ITP多次化驗血小板減少,多為(30~80)×10^9/L。
編輯本段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1、急性型血小板明顯減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嚴重時可伴貧血,白細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2、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見巨大畸型的血小板。3、血小板平均容積(MPV)增 大;4、血小板分布寬度(PDW)改變顯著;5、血小板形態異常,可見大型血小板、顆粒減少和染色過深。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多為幼稚型,細胞邊緣光滑,無突起、胞漿少、顆粒大。慢性型,巨核細胞一般明顯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多,但胞漿中顆粒較少,嗜鹼性較強。
三、免疫學檢查
免疫功能相關檢查
四、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塊收縮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減弱,51Cr或111In標記血小板測定,其壽命縮短。
編輯本段治療
西醫療法
一:一般治療:急性型及重症者應住院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急、慢性型出血較重者,應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療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劑。 五、免疫球蛋白。 六、達那唑。 七、輸注血小板。 八、血漿置換。 九、促血小板生成葯。
中醫療法
食療法主要如下 [方一] 豬皮500克,白茅根印克(布包),冰糖適量。將豬皮切碎,加入煎好的白茅根水中燉至稠粘,再人冰糖拌勻,分4--5次食用,1日1次,連服數劑。 本方清營解毒,適用於熱毒郁營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方二] 水牛角30---60克。把水牛角削成薄片,加水煮2小時。1門分2--3次服。 本方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效。 [方三] 紅棗10~15枚,兔肉150--200克。 同放燉鍋內隔水燉熟,服用,亦可同放人瓦罐內煮爛,調味服食。 本方補氣攝血,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方四] 阿膠30克,黃酒、赤砂糖適量。將阿膠加入少量黃酒和水,置水鍋上燉溶化後,調入赤砂糖。每日2次分服,連服7天。 本方滋陰降火,適用於陰虛內熱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方五] 雞血藤30克,當歸12克,商陸(先煎3小時)20克,墓頭回23克,仙鶴草30克,側柏葉15克,生黃芪120克,生地60克,生甘草30克。水煎服,日I劑,分2次服。 本方浙江中醫蘇爾元方,功能補氣培脾,活血化瘀,適用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方六] 黃芪、黨參、當歸各20克,肉蔻、熟地各18克,肉桂、熟附塊各12克,山葯15克,仙鶴草30克,阿膠(烊化)12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為湖北中醫黎志遠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方 中醫治療基本方:白芍20g制盛士15g當歸15g阿膠15g制子丸15g旱蓮草20g白術15g茯苓15g制寸子10g甘草10g(冬蟲夏草1g紫河車15g研細沖服)制廣又15g三七6g制草大15g龜板15g炮製以上稀有罕見特效葯品,需在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至立秋之前用竹片為刀,切片後用木炭火、砂鍋、竹籠屜蒸9次,曬9次方可入葯。服用方法:水煎服,每付煎3次,兌一塊,分3次服,每日服3次,21付一個療程。
編輯本段病程及預後
急性ITP大多可自愈,病程較短,預後較好。慢性ITP常反復發作,病程長短不一,一般預後尚可。嚴重血小板減少者,可因顱內出血或重要臟器出血而死亡。
編輯本段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醫概論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特點是血小板顯著減少,伴有皮膚粘膜紫癜,嚴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齦滲血、婦女月經量過多或嚴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狀,並發顱內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是四肢肌膚散布斑點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關節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潰等,嚴重者可發展為紫癜性腎炎。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急性型多為 10 歲以下兒童,兩性無差異。多在冬、春季節發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 1~3 周內。成人急性型少見,常與葯物有關,病情比小兒嚴重。起病急驟,可有發熱。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較為常見,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 80 %,多為 10~40 歲,女性為男性的 3~4 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顱內出血較少見,但在急性發作時仍可發生。脾臟在深吸氣時偶可觸及。
中醫分型
血熱妄行症狀:皮膚出現紫色瘀點或瘀斑,或伴有便血、尿血或發熱,口乾、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多見於本病早期或急性型。 治療方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葯:清營湯合+灰散加減 陰虛火旺症狀:紫癜較多,時發時止,顴紅,心煩,口渴,手足心熱,或潮熱,盜汗。 治療方法:滋陰降火,寧絡止血 方葯:茜根散為主 氣不攝血症狀:久病不愈,反復出現紫癜,神疲乏力,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或萎黃,食慾缺乏。舌質淡胖,脈細弱。多見於本病慢性型。 治療方法:補氣攝血 方葯:歸脾湯加減 淤血阻絡症狀:毛發枯萎無澤,目之白睛布滿血絲,下眼瞼青紫,舌質暗,脈細澀。 治療方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葯:血府逐瘀湯加減
中醫認知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年,尤以女青年為多見。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瘀點及瘀斑,皮膚黏膜出血,甚者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內臟出血。 本病屬於中醫"發斑"、"血證"范疇,病因:由於熱毒熾盛,氣不攝血,致使血妄行;或可能為肝實脾虛,肝木凌土,脾不統血而引發該病。病情長久不愈會導致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中醫治療方法大致為:清肝扶脾,滋陰降火,益氣養血。可在中醫辨證指導下選用中葯方劑治療。 中醫辨證施治以止血為要。主要病機為熱、瘀、虛三種。治療方面,以清熱涼血止血、補氣陰、活血化瘀為主,同時應參以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等法,以達到標本兼治。 採用食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與自然環境存在有機的聯系。進行食療時應注意協調人體內部、人體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保持人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性、統一性。 1.調整陰陽 正常的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和演變,歸根結底是陰陽的相對平衡受到破壞。「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陰虛則熱、陽虛則寒」是疾病發生的基本病機。食療採用補偏救弊,損其餘補其不足的方法調整陰陽,恢復機體陰陽的動態平衡。如陰熱亢盛易於耗傷陰液的病證,食療採用清熱保津法,選食五汁飲、芹菜粥、綠豆粥等,是瀉陽以和陰。如陽虛不能制陰,陰寒偏盛的病證,食療採用溫經散寒法,選食當歸生薑羊肉湯、胡桃仁炒韭菜、羊肉羹等,是補陽以制陰。食療總是圍繞調整陰陽、維系陰陽平衡而合理配製膳食。 2.協調臟腑的性能。 臟腑病變可以反映到軀體某一局部,局部病變可以體現某一臟腑病變。一個臟腑發生病變,會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食療時應協調臟腑之間、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恢復機體相互間的生理平衡。如視物昏花,為肝血不足,表現於目,食療應採用滋補肝腎法,選食豬肝炒枸杞苗、豬肝羹等;如口舌生瘡,為心胃火旺,反映於口舌,食療應採用清心瀉火法,選食燈心粥、竹葉蘆根茶等;又如肺的病變,可能是其他臟器病變所致。因肝火旺盛,木火刑金者,應以瀉肝火為主,選食菊花茼蒿飲等;因脾虛生痰,痰濕壅肺者,應以健脾燥濕為主,選用枳術飯等;腎陰虛不能滋肺者,應以滋腎潤肺為主,選食百合枸杞羹等。頭痛耳嗚、面紅耳赤、煩躁易怒、肝陽上亢,可食菊花飲、芹菜粥等以清肝潛陽;又可食桑椹膏、豬腎羹等滋腎水以涵肝木;或食竹味粥、燈心飲等瀉心火,以達「實則瀉其子」的目的。同樣,其他臟腑的病變,也要根據臟腑間的相互關系,選擇適當的食物,以協調它們之間的平衡,以收到不同程度的食療效果。 3.適應氣候 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應用食物療法時,應注意氣候特點。春季:氣候轉溫,萬物生發,機體以肝主疏泄為特徵,飲食應以補肝疏散為主,可選食韭菜炒豬肝、桑菊薄荷飲等;夏季:炎熱酷暑,萬物崢嶸,腠理開泄,機體以心喜涼為特徵,飲食應以消暑生津為主,可選食綠豆粥、荷葉粥等;秋季:涼爽乾燥、萬物肅殺,機體以肺主收斂為特徵,飲食應平補潤肺,可選食柿餅、銀耳羹等;冬季:氣候寒冷、萬物收藏,機體以腎臟陽氣內減為特徵,飲食應注意補腎溫陽,如選食羊肉羹、狗肉湯等。對於疾病辨證施食時,也應注意季節、氣候特點。如春夏感冒,應選食桑菊薄荷飲、荷葉粥等辛涼食品;秋冬感冒,又應選食生薑紅糖茶、蔥豉粥等辛溫解表食品,所以食療應適應氣候,因時制宜。 4.照顧地域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地勢高低不同、氣候條件不同以及人們生活習慣各異,人的生理活動和病變 特點也不盡相同。進行食療時,應考慮不同的地域的因素配製膳食。如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溫暖潮濕,居民易感濕熱,宜食清淡除濕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居民易受寒傷燥,宜食溫陽散寒或生津潤燥的食物。在西北地區宜用蔥豉粥、薑糖等解表,在東南地區宜選食干葛粥、桑菊薄荷飲等解表。 5.因人制宜 應根據年齡特徵配製膳食。嬰幼兒及兒童:生機旺盛,稚陰稚陽,飲食應健脾消食,選擇山葯粥、蜜餞山楂等為宜,要慎食溫熱峻補食物;老年人:生機減退,氣血不足,陰陽漸衰,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選食瓊玉膏等,要慎食難以消化及寒涼等食物。性別不同,生理特點不同,配製膳食時應注意男女的區別。婦女月經期、孕期、產期、乳期間,會血氣不足,應食以補血為主的膳食,慎食莧菜粥、當歸、生薑及羊肉湯等食物。 血小板減少的檢查項目包括: 1. 毛細血管脆性試驗(CFT): 化驗介紹: 當毛細血管本身的結構和功能、血小板的質和量以及體液因子有缺陷或受到某些 化學物質、物理因素的作用時,毛細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本試驗是用物理加壓方法,統計 新出血點的數目來估計毛細血管的損害程度的。 參考值: M(男):0-5個 F(女):0-10個 [6.7kPa,15min(分)] 臨床意義: 本試驗陽性者見於: (1)血管凝因素引起的出血,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某些原因所引起的紫癜、壞 血病、糖尿病、高血壓等。 (2)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如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管性 假血友病、血小板無力症及血小板病等。 (3)亦見於肝臟疾患、慢性腎炎、嚴重凝血障礙及傳染病等 2.血小板計數(plt) : 化驗介紹: 血小板的功能為保護毛細管完整性並參與凝血過程。因此它在止血生理過程和血 栓栓塞的發病中有極重要的意義。 參考值: 許氏法:100-300×1000000000/L 臨床意義: 增多見於: (1)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溶血性貧血、淋巴瘤。 (2)手術後、急性失血後、創傷、骨折。 (3)某些惡性腫瘤、感染、缺氧。 減少見於: (1)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巨幼 細胞性貧血等。 (2)脾功能亢進、放射病、癌的骨髓轉移。 (3)某些傳染病或感染:如敗血症、結核、傷寒。 (4)某些葯物過敏:氯黴素、抗癌葯等。 3.出血時間(BT): 化驗介紹: 出血時間是指皮膚損傷後出血至流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時間,以反映毛細血管對創 傷的止血能力。 參考值: Duke法:1-3 分鍾 Ivy法: 2-7 分鍾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 (1)血小板的質或量有缺陷,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無力症、貯藏病、 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 (2)血管有功能或結構上的異常:如壞血病、毛細血管擴張症。 (3)缺乏與血小板功能有關的血漿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 4.簡易凝血活酶生成試驗(STGT) : 化驗介紹: 無 參考值: 10-15s(秒)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 (1)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以及XI因子缺乏症。 (2)口服抗凝劑所致。 (3)肝臟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5. 血小板粘附率(PAdT) : 化驗介紹: 血小板粘附性對於保持人體的正常止血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生理意義,但血小板 粘附性的增高對病理性血栓形成與冠心病、缺血性中風的發生有重要關系,而血小板粘附性過低 則易發生出血。 參考值:?旋轉玻球法:M(男):0.394(±)0.05 F(女):0.349(±)0.05 臨床意義: 增高:冠心病、糖尿病、腦血栓形成、高脂血症、高血壓、多發性硬化、雷諾氏症、痛風、 肥胖症、外科手術後。 減低:血小板無力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尿毒症、肝硬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見於長 期服用阿斯匹林、保泰松等葯物。 6.凝血酶時間(TT) : 化驗介紹: 無 參考值: 16-18s(秒),超過正常對照3秒為異常 臨床意義: (1)纖維蛋白原顯著減少或結構異常時。 (2)肝素和類肝素物質增多。 (3)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增多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7.凝血時間(CT) : 化驗介紹: 凝血時間是指血液離體後到完全自然凝固所需要的時間。 參考值: 正常參考值(室溫):4-12min(分鍾) 硅管法:15-30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 (1)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彌散性血凝血、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質增加。 (2)嚴重的肝損害、阻塞性黃疸、先天性纖維蛋白缺乏症、嚴重肝損傷。 縮短見於: 各種原因所致的高凝血狀態,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高凝血期、血栓性疾病。 8.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 化驗介紹: 凝血酶原是一種糖蛋白,主要由肝臟來製造。 參考值: Quick氏一步法:11-14s(秒)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 (1)肝臟實質性損傷:肝硬化、肝臟彌漫性損傷。 (2)應用抗凝葯物、維生素K缺乏。 (3)惡性貧血、急性白血病、腎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纖 維蛋白缺乏症。 縮短見於: (1)心肌梗塞、腦血栓形成。 (2)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早期。 9.血漿纖維蛋白原(Fb) : 化驗介紹: 無 參考值: 雙縮脲比色法:0.2-0.4 g/dL 熱沉澱比濁法:0.22-0.42 g/dL 臨床意義: 增加見於: (1)感染及無菌炎症:如肺炎、肺結核、膽囊炎、腎炎、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腫 瘤等。 (2)其它:放射治療、脂肪腎。 減少見於: (1)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症。 (2)重症肝病:急性黃色肝萎縮、肝硬化。 (3)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10.血塊收縮時間(CRT) : 化驗介紹: 本試驗屬血小板功能的診斷篩選試驗。 參考值: 30-80分鍾開始收縮,24小時完全收縮 臨床意義: 血塊收縮不良或完全不收縮見於: (1)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血小板無力症、嚴重凝血酶原生成減少、纖維蛋白原降低。 (3)阻塞性黃疸、肺炎、何傑金氏病、骨髓瘤、紅細胞增多症。 11.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 : 化驗介紹: 血小板聚集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首要基本條件,血小板聚集通常是指血小板與血 小板之間相互粘著的能力。 參考值: 比濁法:最大聚集率:62.7(±)16.1% 玻片法:正常滴度:1:5-1:125 臨床意義: 增高: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腎病。 減低:血小板無力症。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白血病的區別 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數量為30萬/立方毫米,患病時可減少到4萬~5萬,當血小板數量降至2萬時,患者就有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減少的典型症狀表現為出血,在發病前期,皮膚會出現針扎樣紅點,之後會發展成塊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黃豆粒,大的能達到手掌那麼大。 血小板減少紫癜的部位一般在體表皮膚比較鬆弛的部位,如頸部、眼睛周圍、下肢等,並伴有腫痛,嚴重的會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現紫斑。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狀相似,有些患者認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壓力很大,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專家解釋,目前認為紫癜病是因為單純的血小板減少使凝血功能出現異常,而血小板減少和凝血功能異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狀之一,白血病患者體內的白細胞、紅細胞等都不正常,它們完全是兩碼事。
編輯本段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預防
1.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因免疫機制使血小板破壞增多的臨床綜合症,又成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根據臨床表現、發病年齡、血小板減少的持續時間和治療效果,可將其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ITP多發病於20-50歲之間,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2-3倍,絕大多數慢性ITP患者缺乏前驅症狀或病因。本病起病隱襲,症狀多變,有些病歷除發現血小板減少外,可無明顯臨床症狀和體征,多數病歷的臨床表現為皮膚瘀點和瘀斑。 2. 發病機制:約80%病兒在發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為上呼吸道感染,還有約20%病人的先驅病是風疹、麻疹、水痘、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肝炎、巨細胞包涵體病等疾病。約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後發病。更多[1]
編輯本段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食療
地榆膠衣蜜飲
地榆50克,阿膠10克,花生衣、蜂蜜各30克。將地榆切片,焙炒成炭,與花生衣一同放入沙鍋,加清水適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納入蜂蜜、阿膠烊化飲服,每日1劑。可清熱涼血,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皮膚出現瘀點或瘀斑,斑色鮮紅,伴鼻出血,或牙齦出血、吐血、尿血、便血,或伴有心煩、口渴、小便短黃、大便秘結,或有發熱,或見腹痛等。
阿膠葛根藕粉羹

Ⅸ [病例討論] 該過敏性紫癜患者該如何繼續治療

如果一直用激素勢必會對患者造成傷害,用中葯治療效果很好,可以停用激素,而且不復發。

Ⅹ 皮下紫癜有什麼危害

紫癜是皮下出血的表現,一般皮下出血在直徑在3~5毫米者為紫癜。
身體皮膚不經意的或輕輕一碰就出現青紫,稱為紫癜。是因皮膚血管壁及周圍組織異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使毛細血管壁變薄,脆性增加,易引起出血,特點是自發性出現瘀點或瘀斑。
常見的紫癜有:
1、單純性紫癜——是健康人中所見的輕度紫癜,是指無其他病症,自發地在皮膚、尤其在兩下肢反復出現紫癜,不經治療可以自行消退的一種出血性疾病。
束臂試驗(血管脆性試驗)陽性,其他止血功能均正常。主要見於女性,部分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異常。
本病的預後一般良好,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危害。紫斑較輕者,不需治療,多可自愈,也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維生素C。 預防上應採取增強體質,起居有節,匆過勞,發病後應注意休息。
2、過敏性紫癜——屬於一種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紫癜反復出現,多見於下肢及臀部,對稱分布,分批出現,紫癜高出皮膚,常伴有過敏皮疹、關節痛或腹痛、發熱、感染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3、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是一種免疫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
1)急性型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情相對較重,合並脊髓或顱內出血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者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病情較輕,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
4、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是由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紫癜,常見的為:
1)葯物性紫癜:可引起紫癜的常見葯物有:磺胺類、氯噻嗪類、利福平、阿斯匹林、抗腫瘤葯物等;
2)感染性紫癜:如病毒性肝炎、傷寒、風疹等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骨髓性血小板減少,見於腫瘤病人化療、放療對骨髓的抑制,腫瘤浸潤骨髓、白血病、再障等。其他原因,如脾功能亢進、DIC等。
紫癜的危害:
因紫癜屬於出血性疾病,所以因紫癜的病因不同,病情、預後及危害不同,單純性紫癜一般無明顯危害;過敏性紫癜多並發腎臟病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危害主要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重者為內臟或顱內出血。
出現紫癜後,應做有關檢查,如血常規、血小板、出凝血時間等,明確病因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

閱讀全文

與過敏性紫癜5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退休金20萬養老錢夠了嗎 瀏覽:886
重陽節通知該怎麼寫 瀏覽:596
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棟川鎮長壽村 瀏覽:717
退休養老金查詢系統 瀏覽:11
重陽節一般在幾月份到幾月份 瀏覽:936
青陽老年公寓 瀏覽:45
事業單位退休交不交社保 瀏覽:2
濮陽縣養老金疫情期間怎麼交費 瀏覽:803
包頭市敬老院收費 瀏覽:158
澳門的老人之家在哪裡 瀏覽:52
老人臨死後為什麼嘴張開 瀏覽:916
葯店冬季養生節可做哪些單品活動 瀏覽:65
老年大學開學會議通知 瀏覽:364
患者男50歲因四肢震顫 瀏覽:448
青島市農村養老怎麼辦理 瀏覽:388
老人群如何維護 瀏覽:41
老年痴呆日視頻 瀏覽:181
不想去興趣班怎麼跟父母說 瀏覽:333
養老金補13000元到時可以拿多少 瀏覽:890
現在人長壽的多怎麼回事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