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紅耳龜可以活多少年
平均可以達到35歲左右。
巴西龜原名巴西紅耳龜,由於頭頂後部兩側長有2對紅色的粗條紋,因此而得名紅耳龜。巴西龜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而且是喜歡在清澈的水體中。所以水質的好壞對於巴西龜壽命長短也非常重要。在夏季飼養的時候,應該每隔10-15天換水1次,且在6-9月溫度較高的季節中,換水宜在餵食後3-4小時進行;相反在冬季,氣候寒冷,巴西龜也處於冬眠的狀體,這是飼養者可以少換水或者是不換水。
對於飼養者來說,如果要想巴西龜更長壽,那就要根據巴西龜對生活環境的需求來進行針對性的飼養和管理。不管是水質環境的管理,飲食需求,還是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飼養者都應該能了解而且應對,一旦巴西龜有異常情況,飼養者都應該及時處理,而避免更為嚴重的後果產生。
② 高中物理有關人文知識總結 例:卡文迪許做了扭秤實驗
高中物理學史總結
物理 必修1
1. 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正確地預言了哈雷彗星的 回歸。P5
2.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發現,一個復雜系統初始條件的微小差異可能使 結果產生巨大偏差。P5
3.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 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和電燈。 貝爾發明電話。 居里夫人
發現鐳、釷、釙三種元素的放射性。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李政道和楊振寧指出弱相互作用
下宇稱不守恆。
4. 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P30
5.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他們的重量決定的。 P45
6. 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通過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把實 驗和邏輯推理結合起來。P47、48 近代
力學的創始人。P49
7. 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了胡克定律。P56
8. 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 作用,物體就要停止在一個地方。P68
伽利略斜面實驗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 動狀態的原因。P68 法國科學家笛卡兒補
充完善伽利略觀點,指出:除非物體受到力的作 用,物體將永遠保持其靜止或運動狀態。P69
9. 英國科學家牛頓,動力學的奠基者,提出牛頓運動定律。P68
10. 吳健雄,華裔美國物理學家,用實驗證實了宇稱不守恆,電磁相互作 用與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聯系。P92
11. 美國 J.韋伯首創用鋁棒做 「天線」 接收天體輻射的引力波的方法。 , P92
12. J.H.泰勒等人觀測圍繞共同質心高速轉動的雙星, 推測它們在輻射引力 波時失去了能量。P92
物理 必修2
1.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研究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星星觀測記錄。發 表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P29 P32
2. 古代天文學家托勒密完善了理論:每個行星都沿著圓運動,這個圓叫 做 「本輪」 同時本輪的圓心又環繞
著地球沿一個叫做均輪的大圓運動。 , P31
3. 哥白尼(波蘭)發表《天體運行論》 ,預示了地心宇宙論的終結。P31
4. 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觀測證明了地球不是所有天體運動的中心。P32
5. 第谷·布拉赫的觀測結果為哥白尼的學說提供了關鍵性支持。P32
6. 哈雷預言了哈雷彗星的回歸。P33
7. 胡克等人認為,行星繞太陽運動是因為受到了太陽的引力。P33
8.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發表了萬有引力定律。P37
9. 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比較精確地得出了萬有引力常量的數值。P37
10. 劍橋大學的學生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耶各自獨立計算出海 王星的軌道。 德國的伽勒在勒維護耶語
言的位置附近發現了海王 星。P39 11. 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指出,對於一個質量為 M 的球狀物體,當其 半徑 R 不大於 2GM/c2 時, 即是一個
黑洞。 P42 英國學者米切爾也提 出過相似的見解。P43 12. 德國天文學家 F.W.貝塞爾根據天狼星移動軌跡,推測有一個看不 見的伴星在圍繞天狼星運動,後來的觀
測證實了他的猜想,這是最早 的白矮星、P47
13. 伽利略的斜面實驗顯現出能量及其守恆的思想。P51
14. 戴維發現電流的化學效應。 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塞貝克發現溫差電現象。 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
象。 焦耳發現電流的熱效應;測定了熱功當量的數值。 邁爾表述了能量守恆定律,並計算出熱功當量的數值。
亥姆霍茲在理論上概括和總結能量守恆定律。P75 P33、P41、P48。其餘已完成。
物理 選修3-1
1. 希臘人泰勒斯發現摩擦過的琥珀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P2
2. 公元一世紀,我國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中寫下「頓牟掇芥」一語, 指的是用玳瑁的殼吸引輕小物體。P2
在《論衡》中描述的「司南」使 人們公認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 P80
3.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命名了正電荷和負電荷。P2
4. 電荷量 e 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的。P4
5. 法國學者庫侖在前人工作基礎上通過實驗總結出庫侖定律。P6
6. 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提出:電荷的周圍存在著有它產生的電 場,處在電場中的其它電荷受到電場給
予的作用力。P10 用電力線(即電場線)和磁力線(即磁場線)形象地描述電場和磁場。 P14 發現了電磁感應
現象。P14
7. 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並且把光現象與電磁現象統一起來。 P14
8. 范德格拉夫靜電加速器。P38
9. 富蘭克林發現萊頓瓶放電可使縫衣針磁化。P80
10. 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P81
11. 安培 發現,磁體對通電導線有作用力。P81
12. 特斯拉,美國電氣工程師,是交變電流進入實用領域的主要推動者。 P84
13. 法國學者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P87
14. 洛倫茲,荷蘭物理學家,主要貢獻是他的電子論。提出了著名的洛倫 茲力公式。P95
15. 美國物理學家 E.H .霍爾觀察到霍爾效應。P103 扉頁、P80。其餘已完成。
物理 選修3-2
1. 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P2
2.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P3 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發明了人類歷史 上的第一台發電機——圓盤發電機。
P14
3. 物理學家楞次總結出楞次定律。P11
4. 在法拉第、紐曼、韋伯等人工作的基礎上,人們總結出法拉第電磁感 應定律。P15
5. 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認為,磁場變化時會在空間激發一種電場。P19 已完成。
物理 選修3-4
1. 傅科擺。1851 年,傅科 傅科在巴黎萬神殿用長 67m 的單擺演示了地球自 傅科 轉的效應,擺的周期超過 16s。 P14
2. 惠更斯, 數學家。 確定了計算單擺周期的公式。 P16 惠更斯 荷蘭物理學家、 1690 年提出了惠更斯原理。 P33 首先提出光的波動說。 P46
3. 多普勒 多普勒效應 P42
4.19 世紀 60 年代,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並認為光也是一種 麥克斯韋 電磁波。 P46
德國科學家赫茲 赫茲用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 P46
5. 愛因斯坦於 20 世紀初提出了光子說, 認為光具有粒子性, 從而解釋了 光電效應。P46
6. 荷蘭數學家斯涅耳總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P47
7. 1801 年, 英國物理學見托馬斯· 楊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干涉現象。 P50
8. 物理學家菲涅耳按照光的波動說深入研究了光的衍射,在論文中提出 了嚴密地解決衍射問題的數學方法。
泊松按照菲涅耳的理論計算,計算出泊松亮斑的存在。P61~62
9. 物理學家布拉格父子首先研究了晶體對 X 射線的衍射。P63
10.英國生物學家威爾金斯和弗蘭克林研究了 DNA 對 X 射線的衍射,美 國生物學家沃森和生物學家克里克根據
數據提出了 DNA 的雙螺旋結 構模型。P63
11. 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P77
12.麥克斯韋不僅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而且揭示了電、磁、光現象在本 質上的統一性,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
論。P78
13. 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關於光的電磁理論,在人類歷史上首先捕捉到了 電磁波。P79
14. 俄羅斯物理雪見波波夫和義大利青年馬可尼各自獨立地發明了無線電 報機。P86
15. 英國發明家貝爾德表演了向遠處傳遞活動圖像的技術,標志著電視的 誕生P87
16. 物理學家通過實驗和天文觀測得到結果:不論光源與觀察者做怎樣的 相對運動,光相對於觀察者的速度是
一樣的。1997 年的麥克耳孫-莫 雷實驗是最著名的一個。P99
19.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 P99 和廣義相對論 P109。
20. 1941 年, 美國科學家羅西和霍爾在不同高度統計了宇宙線中的μ子數 量,結果與相對論的語言完全一致
。P104
21. 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試圖利用物體通過以太時以太的「收縮」來解釋 實驗結果,並得到相應的公式。P105
22. 法國數學家、 物理學家龐加萊在 1895 年, 首次提出了相對性原理的思 想。1899 年,又進一步提出,對
於所有觀察者來說,光速都是常數。 還論證了「兩個事件歷時相等」和「在兩地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的 說法
是沒有意義的。P105 23. 1929 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銀河系以外的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 我們而去,距離越遠,離開的速度越
大。P111 24. 1964~1965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彭齊亞斯和威爾孫檢測到了 微波背景的輻射。P111
物理 3-5
1. 法國科學家笛卡兒最先提出動量具有守恆性。把物體的大小(質量) 與速率的乘積叫做動量。P6
2. 惠更斯明確指出了動量的方向性和守恆性。P6
3. 牛頓把迪卡兒的定義做了修改,用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定義動量。P6
4. 盧瑟福猜測,原子中可能還有一種電中性的粒子。P16 德國物理學家博特及其合作者貝克爾用α粒子轟擊一
系列元素, 產生一 種未知射線,他們認為這是一種γ射線。 法國物理學家約里奧-居里夫婦重復波特和貝克爾
的實驗,仍舊認為中 性的「鈹射線」是一種γ射線。 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P16、P17
5. 蘇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級火箭的概念。P20
6. 迪卡兒主張以 mv 度量運動, 萊布尼茲主張以 mv2 度量運動。 法國科學 家達蘭貝爾用他的研究指出,雙
方實際是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運動的 守恆性。P24 7. 德國物理學家維恩在 1896 年,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在 1900 年,分別提 出了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理論公式
。P28 8. 普朗克在 1900 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學, 稱為新物理學思想的基石之一。 藉助能量子的假說,普朗克得出
黑體輻射強度按波長分布的公式與實 驗相符。P29 9. 1887 年,赫茲在研究電磁波的實驗中偶爾發現,接收電路的間隙如果 收到光照,更易長生電火花,這是最
早發現的光電效應。P31
10. 德國物理學家 P.勒納德、 英國物理學家 J.J.湯姆孫等相繼進行試驗研究, 證實了光電效應。P31
11. 愛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理論,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發現了光電效應 的規律。P33
12. 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實驗檢驗了愛因斯坦方程式的正確性。P33
13. 1918-1922 年, 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對 X 射線的散射時, 發 現了康普頓效應。他的學生,中
國留學生吳有訓證實了康普頓效應的 普遍性。P35
14. 1924 年法國巴黎大學的德布羅意提出假設: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 P37
15. 1912 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提議,利用晶體中排列規則的物質微粒作 為光柵,來檢驗倫琴射線的波動性,
實驗獲得了成功,證實倫琴射線 就是波長為十分之幾納米的電磁波。P38
16. 1927 年,戴維孫和 G.P.湯姆孫分別利用晶體做了電子束衍射的實驗, 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P38
17. 1926 年, 德國物理學家玻恩指出: 雖然不能肯定某個光子落在哪一點, 但由屏上各處明暗不同這個事實
可推知,光子落在個點的概率是不一 樣的,即光子落在明紋出的概率大,落在暗紋處的概率小。說明,光 是一
種概率波。P41 18. N.波爾建立了前期的量子論。P44 1925 年,海森伯等人發展了矩陣力學。P45 1926 年, 薛定諤根據德布
羅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說建立了波動力學。 P45 薛定諤等人證明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在數學上是等價的,於是兩
種理 論融合為量子力學 P45 由於狄拉克等人的進一步發展,量子力學稱為邏輯嚴謹、方法齊備的 嶄新理論。
P45
19. 1858 年,德國物理學家普呂克爾在實驗中觀察到了陰極射線。P47
20. 1876 年,德國物理學家戈德斯坦認為管壁上的熒光是由於玻璃受到陰 極發出的某種射線的撞擊引起的,並
把這種射線命名為陰極射線。P47
21. 英國物理學家 J.J.湯姆孫發現了電子。P49
22. 赫茲實驗時,由於管中真空度不高,沒有看到陰極射線的偏轉,因此 他認為陰極射線不帶電。P49
23. 舒斯特在 1890 年,考夫曼在 1897 年測出了陰極射線微粒的比荷。P50
24. 原子結構: 1898 年,湯姆孫提出「西瓜模型」 (或「棗糕模型」。P51 ) 1903 年勒納德在實驗中發現
較高速度的電子很容易穿透原子,說明原 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後來的α粒子散射實驗完全否定了湯姆孫的模
型。 25. 1909 年,英籍物理學家盧瑟福知道學生蓋革和馬斯頓進行α粒子散射 實驗,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P52、
P53
26. 1814 年,德國物理學家夫琅和費發現太陽光譜中有許多暗線,今天被 稱為夫琅和費線。P54
27. 1885 年,巴耳末對當時已知的,在可見光區的四條譜線作了分析,總 結出這些譜線的波長可用一個公式表
示。P55 28. 1913 年,丹麥物理學家 N.波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電子的軌 道是量子化的;頻率條件,又稱輻
射條件。P57、P58
29. 1941 年,弗蘭克和赫茲利用電子轟擊汞原子,證明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現象。P60
30. 1896 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和含鈾的礦物能發出看不見 的射線,這種射線可以穿透黑紙使照
相底板感光。P65 瑪麗·居里和皮埃爾·居里發現兩種能發出更強射線的新元素釙和鐳。 P65
31. 1919 年,盧瑟福用鐳放射出的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從核中打出了一 種新的粒子,即質子。P66
32. 1895 年末,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 X 射線,即倫琴射線。P68
33. 1912 年,英國物理學家威耳遜發明了威耳遜雲室。P74
34. 1928 年德國物理學家蓋革和米勒研製了蓋革-米勒計數器,又稱 G-M 計數器。P75
35. 1934 年, 約里奧-居里夫婦發現經過α粒子轟擊的鋁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30 P P76
36. 1938 年底,德國物理學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轟擊鈾 核的實驗中發現,生成物中有原子
序數為 56 的元素鋇。P83
37.奧地利物 理學家邁特納和弗里施對此作出解釋,弗里施把此類核反應定名為原子核的裂變。P83
38. 1942 年,費米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稱為「核反應堆」的裝置,首 次通過可控制鏈式反應實現了核能的
釋放。P85 P84、P93
③ 巴西紅耳龜的壽命有多長
我看過一個美國的科研論文,研究家養巴西紅耳龜的平均壽命
家養的,20%多的人養了不足一年就養死了,活到15歲左右的佔68%多,活到20歲的大概5%,往上越來越少,活到40歲的非常少。
關於樓下說的是壽命最短的龜之一,這個不科學,大部分龜都是這樣的壽命。但冬眠確實可以延長壽命,因為延緩發育。
順便說一下,長壽的家養龜,哪個品種活的久,我很想知道,因為怎麼說的都有,我只見過一隻朋友養的55歲的不明品種的龜,跟十歲的雌性巴西差不多大。自己養過一隻巴西龜雌性活到14歲半,其它見到的都很年輕。只在一些水族館,海洋公園見過幾百歲的大海龜,還有就是那個出名的國寶長壽鱉了。
④ 狗魚可以活200歲,為什麼這種魚可以如此的長壽
我們都知道,生命來自於海洋。與其說陸地上有什麼生物海洋中就有什麼生物,不如說海洋中有什麼生物陸地上就有相匹配的動物,例如陸地上有河馬,海洋中就有有海,陸地上有獅子,海洋中就有海獅。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動物,有一種生活在海底的魚類十分神奇叫做狗魚,陸地上的狗只能生存十來年而狗魚卻能存活二百年之久。
由於之所以是一種長壽魚類,這與它的習性有著很大的關聯,它是一種十分狡猾的魚,每次見到其他小魚游過來,就會利用自己肥厚的尾巴使勁兒撲通水將水攪混以後自己藏匿起來,再趁小魚不注意將它撲食。加上他生長周期短,善於隱藏身體靈活,天敵少並且難以捕捉住狡猾的它所以不但體型大還十分長壽。
⑤ 文中所說的巴爾的餓不可靠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不可靠的意思是說八兒所以說餓是饞了,因為年紀小什麼活都幹不了,羊都不能放,媽媽怎麼可能相信八兒所說的餓呢,所以不信八兒說的餓,不可信不可靠。
⑥ 原神巴爾怎麼死的
原神巴爾五百年前死於坎瑞亞之戰。
巴爾,米哈游出品的游戲《原神》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統御稻妻的幕府將軍,「塵世七執政」中的雷神,信奉須臾的理念。建立幕府後,與妹妹巴爾澤布共同治理稻妻,相互補足。五百年前死於坎瑞亞之戰,幕府將軍之位由巴爾澤布繼承 。
巴爾格外喜愛稻妻的風景、美食與人文故事,喜歡到會滔滔不絕地向巴爾澤布分享的程度。雖然她們在時間「磨損」一事上有共同的認知,但相比為未來擔憂的巴爾澤布,巴爾更願意把注意力放到現在 。
巴爾武力羸弱,委託給巴爾澤布的大多是揮刀灑血之事 。夢想一心是巴爾的佩刀,誕生自她的神威之能,卻未被開刃。物隨主人,巴爾不擅爭斗,它便也不爭斗。刀似權柄,只象徵著巴爾的平和。巴爾為它賜名「夢想一心」,是要它見證如夢想般美麗的稻妻,和與此世同存的高潔之心。
巴爾和巴爾澤布是一對雙生魔神,她們共同贏下了魔神戰爭,而後來巴爾建立幕府後,巴爾澤布則以御側「影武者」的身份,成為巴爾的替身。在世人眼中,她們二者從來都是統一的存在,她們兩人也一直相互補足,共同治理稻妻,因而民眾也沒有知曉真相的必要。
無論是「巴爾」這個魔神名諱,還是雷電將軍這個稱謂,其實一直都可以看做是同時指代她們兩人的,直到巴爾死於和坎瑞亞的戰爭。在那之後,巴爾澤布來到了幕前,追尋著最接近天理的「永恆」理念。
⑦ 巴西紅耳龜壽命一般有多少年
如果能躲過各種疾病,飢餓的話,正常壽命15-25年,養好的能到30年以上,不過比較少。
⑧ 哪個國家最長壽
中國台灣網12月28日消息 據台媒報道,2003年台灣地區平均壽命76歲,較壽命最長的日本低5歲,在全世界20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39名;近10年來台灣男性平均壽命增加1.7歲、女性增加1.5歲。
台「行政院」主計處指出,平均壽命是反映醫療及健康水準的具體指針,據美國人口資料局及國內衛生署統計,2003年人類平均壽命67歲,較10年前增2歲。
以性別觀察,女性平均壽命69歲,高出男性4歲,以北美洲女性80歲最長壽,歐洲男女平均壽命差距最多,女性壽命平均高於男性約8歲。
按洲別的人口壽命分析,以北美洲的77歲最長壽,其次為大洋洲的75歲、亞洲為67歲、非洲則僅有52歲。
各國平均情形方面,2003年最長壽的國家(或地區)是日本、日本女性平均壽命更高達85歲,其次為澳洲、瑞典、瑞士和冰島也達80歲,非洲莫三比克僅34歲列最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至2025年全世界平均壽命將增加至73歲,且各國人民平均壽命皆會達到50歲(目前尚有30個國家平均壽命低於50歲)。
⑨ 昆明話吃巴爾是什麼意思
初看你寫的巴爾兩字,還真沒反應過來是什麼意思。應該是指的湯圓。小的時候我們在春節期間吃湯圓就說吃粑兒。這個方言存在於川東地區,比如達縣,大竹,鄰水,墊江,長壽等地方。不過這個方言現在幾乎消失了,特別是在城市裡幾乎沒有再聽見過。估計在前面說的那幾個縣的農村的老人還有一點保留餅,面和少量鹽小蔥之類的佐油,油煎而成。不是炸,所以吃起來綿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