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患了癌症一定不會長壽嗎
首先你得明白癌症是什麼。癌症是惡性腫瘤的俗稱。顧名思義,是惡性的,版惡性的意思就是會轉權移、會導致身體的其他部位機能改變,向不好的方向改變。所以應該來說是會比沒有癌症的人的壽命要短些(特殊情況不考慮,比如天災人禍)。
當然癌症的惡性程度也有不同,有的惡性度很高,短期就會使人喪命,比如急性白血病。有的惡性度不是很高,甚至可以通過手術治療而達到治癒,比如早期的食管癌。
總而言之,癌症不是好東西,但是目前人類還是拿它沒辦法(沒有確切的辦法)
⑵ 同樣類別的癌症,為何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卻很快就死亡了
同樣類別的癌症,為何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卻很快就死亡了?
在日常生活中你這知道同樣類別的癌症,為何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卻很快就死亡了嗎我們一起來聊聊看吧。
雖然現代醫療科技飛速發展,很多疾病的治療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癌症仍然沒有完全攻克,很多癌症仍然讓人談之色變,有些類型的癌症無葯可治,有些類型的癌症雖然有葯癌症的發病率增高,主要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自己環境的改變有很大的關系。現在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很多人需要面對各種壓力,而且還經常熬夜、運動量不足、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有朋友會覺得奇怪,有的人得了癌症卻能生活很久每種癌症的生存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得了同一種腫瘤,不同的患者,生存期也不一樣的,有的人很快就去世了,有的人卻可以長期存活,和普通人一樣,沒有任何的差別。
醫院與醫院之間的軟硬體區別很大,醫師與醫師的診療水平也是層次不齊,因此療效也是相差甚遠。對於癌症患者而言,特別是早中期癌症患者,第一次治療的規范與否直接決定了癌症患者的生存。同樣類型的癌症,同樣的癌症分期,接受了規范的治療,癌症患者可能獲得治癒,從而重新回歸正常生活,抑或大大延長生存期。癌症患者的心態、對待疾病的態度對於癌症的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表明,有積極樂觀情緒的癌症患者,症狀惡化明顯延遲,生存期明顯延長,可見情緒狀態可顯著影響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還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心情狀態、營養吸收狀況有關,同時還包括了年齡、體重等多個因素。
經過以上大概的了解你都明白了嗎。
⑶ 在醫隨康上看到一個癌症患者99歲的故事很感嘆,癌症患者真的能長壽嗎
我作為癌症患者家屬,我堅信癌症患者也可以長壽!8年以來,我們全家齊心抗癌,尋找一切可以可以避免癌症復發的方法,三甲名醫、珍稀葯材等等,每一種方式都試過,直到3年前,從石漢平教授的論文中了解到生活方式醫學管理對於腫瘤康復的意義,多方了解,找到醫隨康腫瘤康復管理平台,通過生活方式醫學管理,調整飲食、補充營養,2019年初至今,我父親的狀態越來越好,本來計劃三月底去三亞旅遊,可惜疫情耽誤了,借樓感嘆一下:希望疫情早點過去!不止我們全家,願所有的癌患家庭都能度過艱難時期,長久的和家人在一起,網路下有很多相關信息。
⑷ 癌症竟然包含永生的秘密
養過腫瘤細胞的研究者都知道,很多腫瘤細胞系都是永生(immortality)的,正常條件下突破正常細胞的Hayflick limit易如反掌,但是這一定代表著不衰老嗎?
最簡單不過,如果要你設計實驗去比較永生化細胞和癌細胞的異同點,你會怎麼做?
當然,一堆細胞學表型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直觀的方式,就是高通量測序,直接把基因組上的異同點比較出來。能用的方法就太多了,RAN-seq (transcriptome), ChIP-seq(cistriptome), exon-seq, DNA microarray等等等等。雖然,聽起來建模有些困難,但是我還是找到了這樣的研究。
愛丁堡大學的Irina Stancheva課題組2013年在著名的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發表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研究,他們比較了同一種原代細胞(MRC-5,即人胎兒肺成纖維細胞)來源的永生體和癌變體的基因表達譜和啟動子甲基化譜,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其實第一個好奇之處是他們的體外建模方法。他們對細胞永生體的構建方法是用慢病毒穩定轉染了 hTERT ( 人端粒酶基因,也是目前普遍接受的一種人工細胞永生化方法,但是這里我覺得稱之為「不衰老體」更為合適),而對癌變體的構建方法是在永生體的基礎上共轉了T-antigen(抑制p53)和HRAS的V12G (第12位纈氨酸突變為甘氨酸)的突變質粒,從而使之產生了經典的癌變。我個人對這種構建方法仍然持有一定的質疑態度,他們的假設中癌變是建立在永生的基礎上的gain-of-function。
⑸ 巴馬長壽村能治癌症
啊,我去玩過,挺好玩的,那裡的野山菌火鍋很好吃啊。巴馬,我做了一天的車,在山裡七繞八繞終於下午四五點才進去。交通不是很便利,基本可以肯定算是旅遊宣傳。那裡環境真的很好,山上溶洞里的水基本可以直接喝,還看到有人把景區的水裝在五升的桶里拿出來賣。我喝了一口,後來沒拉肚子,╮(╯▽╰)╭。長壽村:這個也許真的是某些元素吧或者氣候環境人種基因都有關系算是走近科學不解之謎之一這個不太能輕易得出結論我覺得我在那裡與世無爭呼吸新鮮空氣吃吃野味,我也能多活十幾二十年候鳥人:有錢人在那問當地人買了房子到了夏天過去避暑玩了修養所以稱為候鳥人癌症:這個請相信現代醫學那裡溶洞真的很好玩,特別深,非常的巨大,可以走進去好幾公里,裡面還有沒有開發的,有個百魔洞和百鳥洞什麼的,非常有趣
⑹ 中國最長壽村,超世界標准200倍,為什麼卻成了癌症患者聚集地
給你一個機會能夠增加你的壽命你願意嗎?你所需要付出的僅僅是金錢而已哦,這是許多所謂的營銷或者傳銷公司所做出來的手段,他們通過一些虛假宣傳或者保健品來使得很多不知道情況的老年人去購買他們的產品,這種行為是十分可惡的,在今時今日還出現了一個非常容易欺騙他人的虛假宣傳,那就是在一些成功的案例裡面去進行碰瓷,曾經中國有這樣一個村莊被譽為長壽村,他的百歲老人多達7位,超過了世界標准200倍之多,但是在這之後有不少的商家在這里進行宣傳吸引客人。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賺錢,在這些商家進來之後,著名的長壽村已然變成了一個癌症村,這是為什麼呢?且聽小編為您一一道來。
我們覺得合理的宣傳是可以的,唯一害怕的就是那些畫羊頭賣狗肉的虛假宣傳,對於長壽村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呢?
⑺ 那些患了癌症卻能長壽的人,會有哪些特點呢
什麼樣的癌症患者長壽?大多數癌症治療5年後可能仍存在,但復發率相對較小,一般認為是「臨床治癒」。
不同類型的癌症與患者的壽命密切相關。中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與歐美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癌症譜的差異。在歐美,甲狀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是預後較好的最常見癌症,而在中國,最常見的癌症是預後較差的消化系統腫瘤,如肝癌、胃癌、食道癌等。良性腫瘤療效優於惡性腫瘤。它們也是惡性腫瘤。有些腫瘤生長緩慢,不易轉移。這些癌症治療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長。如前列腺癌、腎癌、乳腺癌、分化型甲狀腺、腸間質瘤、某些類型的皮膚癌、某些類型的白血病等。
對患者而言,不要被癌症「嚇倒」,不要總提醒自己是癌症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的精神狀態可以提高免疫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患者在身體適應的前提下,可以恢復鍛煉,參加社會活動,或者重返工作崗位,展現自我,增強自信心。
⑻ 得了癌症也可以長壽那需要怎麼調理呢
早期癌症的治療效果要比中晚期好很多,早期肺癌的治癒率達80-90%。如果發生的時候是早期,那麼通過手術切除,可以完全治癒。有很多癌症的治療效果還是很好的,可以無瘤生存或帶瘤生存很多年。當然也有一些癌症預後並沒有明顯改善的,但是無論什麼癌症,你會發現,早期發現,即使處理效果都不會太差。
放下所有的恩怨情仇,你會一身輕松。你一定要記住,你一定可以戰勝癌症的,你一定會康復的。沒有這種自信,癌症就會猖狂。暴飲暴食、偏食、高脂高糖飲食及酗酒等都不是好的飲食習慣,癌症病人一定要避免,另外,人健康生活,得到的營養越是均衡,對機體各器官的運轉肯定是更加有利,在選擇食物、補品時應先考慮食物的安全性,選擇吃下去新鮮、無害的食物。
⑼ 世界上最長壽的癌症患者是誰,活了多少歲
直到現在,有些人還是談癌色變,大部分的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以後,第一個心理反應就是恐懼、絕望,認為生命危在旦夕,一切全完了。這種心態的產生主要是對腫瘤缺乏足夠的認識,其次是受到社會環境和人為過分宣傳的影響。其實,社會的進步,醫葯科學的飛速發展,使得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了。全社會不應該談癌色變了。
大家還記得吧,上世紀九十年代,著名作家柯岩女士曾被診為「腎癌嫌疑犯」,在與眾多癌症患者朝夕相處之中,她親眼目睹了廣大瀕臨死亡的癌症患者與癌症頑強抗爭,並取得勝利的情景,寫出了長篇報告文學《癌症不等於死亡》,批駁了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十個癌症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的悲觀論調,震撼了那個時代。文中提到的於大元、孫雲彩、何開芳等人至現在還健康地活著。
去年以來,我們過多地聽到象傅彪、叢飛這樣的名人因患癌離我們而去,就又增添了對癌症的恐懼。而我現在要向你展示的名人患癌而長壽的事實足以消除你對癌症的恐懼:原國家主席夫人王光美,在「文革」中被監禁12年。平反昭雪後的1989年l0月被確診患了乳腺癌,當時腋下已有多個淋巴轉移。她積極配合治療,接受了手術、放療、化療,情緒堅定地與癌魔作斗爭,身體恢復的很好,幾年後,已不再服任何葯物,繼續從事社會活動,她今年已85歲。
我國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1972年被診斷為直腸癌,當時他已90歲,從醫學文獻上看年過80歲的老人不宜做大手術,可馬老堅決要求做手術。手術後馬老在病床上仍不忘鍛練身體,終於戰勝癌魔,活到1982年,100歲謝世。
原人大副委員長胡厥文,在1973年(78歲)得過直腸癌,1979年(84歲)又得胃癌,但其樂觀無畏,兩勝癌症,活到90多歲。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1983年患過淋巴癌,現年85歲。影後秦怡,1996年患過直腸癌,現年85歲。物理學家餘光遠,1991年也患過癌症,現年90歲。文壇宿將、老革命家夏征農,1978年患過前列腺癌,現年103歲。原中國作協副主席、詩人光未然,1987年因癌動手術後健康地活到2002年90歲去逝。蔣介石夫人宋美齡,1985年患過乳腺癌,經手術等治療後健康地活到106歲。
幽默的人戰勝癌症的機會大
俗話說,歡笑,整個世界伴你歡笑;哭泣,只有你獨自向隅而泣。挪威一名研究人員的報告顯示,笑顏常開可能會令你更長壽,幽默的人戰勝癌魔的機會更大。
挪威科技大學醫學院的斯文·斯夫貝克表示,有幽默感的人比沒有幽默感的人的壽命更長,他們能找到生活中的樂趣,對癌症患者來說,幽默感的優勢則尤其明顯。斯夫貝克的研究基於對54000名挪威人為期7年的調查,他的研究結論公布於美國心身醫學協會會議。
起先,他要求患者填寫有關在現實情境中如何發現幽默,以及幽默重要性的調查問卷。斯夫貝克表示,在這些患者的生活中,幽默扮演的角色越重要,他們活過7年的幾率就更大。幽默值為前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比分值為最後四分之一的人長壽幾率高35%,這一結論是將影響壽命的其他因素如健康、年齡、性、生活方式和其他考慮在內得出的。
對於研究對象為2015名被診斷為癌症早期患者的一組研究,斯夫貝克表示,與那些缺乏幽默感的人相比,那些極富有幽默感的人能降低70%的死亡率。他還檢查了是否缺乏幽默感的患者預後更糟,雖然,這能解釋病人早死的原因,但是,斯夫貝克表示,這之間沒有關系。斯夫貝克表示,過去的研究顯示,幽默感能幫助人們應對壓力,在壓力時期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他相信,幽默能提升生存幾率。他說:「幽默的作用就像汽車的減震器,當你跨過顛簸障礙後,你會發現它是一個性能很好的減震器,癌症是生命中的一大顛簸。」
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認可這一觀點,紐約斯隆·凱德琳癌症紀念研究中心的精神病學家威廉姆·布雷特巴特說:「我對此深表懷疑,阿爾特·布赫瓦爾德就不是這樣的。」2006年,幽默大師布赫瓦爾德拒絕繼續接受腎臟透析治療,住進療養院,數天就與世長辭,雖然,他也期盼著活過來年,而且,他也從未停止笑聲。
布雷特巴特還說:「在為癌症患者治療的22年當中,我遇到過很多有趣的人,他們都難逃一死,而且,死亡速度相當快。」他表示,疾病狀況和腫瘤惡化遠非一個人的幽默感所能控制。但是,那些能在化學療法副作用下仍保持幽默的人更能堅持這種療法,他說:「那可能是幽默作用於生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