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奶奶70歲,做心臟照影能不能承受住,有什麼風險。
呵呵,算你問對人了,我就是做心臟造影的醫生。
能不能承受住要看老人家的體質了專:
1不能有高屬血壓,因為打葯的時候血壓更加高,容易腦出血。故患者不能有高血壓,但是如果能把血壓
降到140以下也可以做這項檢查。
2肝功必須良好:造影劑經過肝臟代謝,如果肝功不好,造影劑無法代謝掉。
3腎功必須良好:造影劑經過肝臟代謝後的代謝物要經過腎功排泄
4不能服用二甲雙胍:二甲雙胍能阻斷造影劑的排泄
5不能有碘過敏:也就說不能有海鮮過敏史
以上都滿足了,你就能安全的做檢查。缺了任何一條,在做檢查的時候,都要倍加小心!
祝願您和家人身體健康,望採納,謝謝
『貳』 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葯物能使人長壽可信嗎
當然不可信,尤其肝腎功能不全和老年人長期使用二甲雙胍會造成肝腎的損傷
『叄』 糖尿病健康教育資料
1、飲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飽,要少吃多餐,不吃過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嚴禁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因為這些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煙習慣的要在一年內慢慢把煙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馬上戒掉。原來吃降糖西葯的達半年以上者,不要驟然停服,因為這樣會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量,直至停服。飲食方面要注意粗、細糧搭配著吃。建議吃些南瓜、燕麥片等。但要明確注意一點,不管這個東西有多好,有多麼適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過量。
水果含碳水化合物約為6-20%,西瓜含量低,香蕉含量高,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澱粉、果膠等。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如果吃了水果後尿糖增多,則應減少主食,以免出現血糖升高。為防止並發症動脈硬化、便秘,應飲食多樣化,滿足人體所需營養,以利健康長壽。瘦肉也可以吃,一星期二到三次,每次二兩多就行。稀飯容易升高血糖所以最好不吃。苦瓜、苦丁茶、絞股藍茶等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作用,可經常吃。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干、蛋糕、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
Ⅲ。不宜飲酒。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只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7千卡(294焦),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葯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面頰紅燥等反應。注意,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② 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製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雜糧:如莜麥面、蕎麥面、熱麥片、玉米面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饅頭、烙餅、面條,長期食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飢餓感。
(6)糖尿病人應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澱粉。食後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對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於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膠,果膠有延緩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穩定時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時,要以含糖量低為選擇原則。同時,還要根據其含糖量,計算其熱能。換算成主食,減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總熱量不變。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認為在兩餐之間(血糖下降時)少量服用較為合適。有考營養成分表,根據病情酌情選用。
(7)糖尿病病人還應限制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時,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並發症,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飲食中要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一般主張膽固醇的限量為每日低於300毫克。故臨床應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動物內臟,如心、肝、腎、腦等,因這類食物都富含較高的膽固醇。多吃瘦肉和魚蝦等,此屬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2、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運動,餐後半小時後即可開始運動,但不宜過量,體育鍛煉不能從事劇烈的運動,標准以微汗即可。因此提倡以每天散步1——2小時為宜
3、糖尿病又稱富貴病,病人不易疲勞過度 ,必須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要有規律,建議晚九點睡,早七點起。
4、糖尿病容易發生並發症,尤其是心血管、眼、四肢的並發症,因此要選擇合適的鞋子,注意腳部的保暖,選用透氣吸汗的純羊毛和純棉襪子,盡量不要在室內外赤腳行走。每天要用溫和的肥皂洗腳,水溫不要超過體表溫度,腳浸泡在水中的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特別注意清洗腳趾間的皮膚,洗完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乾。洗澡時應以溫水為宜,切忌溫度太高 。注意防止四肢受傷。
5、自備測糖儀,每天定期測量血糖;堅持每天服用或注射降糖葯物。餐前15—20分鍾時使用,或者測量血糖值超標准時使用;據統計,糖尿病人血糖值在每天上午11點左右達到最高,因此控制和降低這一時段的血糖對糖尿病人來說尤為重要。
6、到正規的醫院找醫生診斷和開葯,切忌輕信廣告或江湖騙子的宣傳而亂買葯吃;按醫囑或者說明書使用降糖葯物,不能隨意減小劑量,也要切忌超量使用從而導致低血糖發生。
7、口袋裡經常備有些糖果、餅干,如果外出時或者使用降糖葯物後出現頭暈目眩等低血糖症狀,須立即吃些食物或者糖餅,或喝一杯糖水。糖餅、糖水只能在低血糖時吃,平時不能吃。
8、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治療,因此患者要正確認識,拋棄思想包袱,保持身心愉快。
使用降糖葯物治療
1、目前口服降糖葯有兩類:
一類為磺脲類降糖葯,這類葯物主要作用是通過刺激胰島B 細胞分泌胰島素,還可增加肝糖原的儲備和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 攝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類代表葯物為D860,此類葯 物幾乎完全由腎臟排出,老年人不適用,特別是有腎功能不全的 老人禁用;近年來第二代磺脲類葯物已相繼問世,如優降糖、達 美康、美吡噠、克糖利、糖腎平等。此類葯物的特點有:
①作用 強,劑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變學及有一 定防止微血管病變等作用。
③糖腎平95%由膽道排出,應用於 老年人特別是伴有腎功能不全者最適用。但優降糖50%由腎臟 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應,老年患者應用時應密切觀察。
另一類為雙胍類降糖葯:這類葯物主要作用是通過抑制腸道回收葡萄糖和促進葡萄糖在組織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 化道反應,其代表葯物為降糖靈、降糖片、二甲雙胍等。由於此類葯物副作用明顯,有些國家已不生產。但根據國內經驗,合理 地應用療效還是不錯的,副作用也可減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於降糖靈,作用也比降糖靈弱。
2 、使用胰島素。目前丹麥產的人胰島素,療效不錯。
『肆』 血糖高 空腹9.9 已4年 吃的葯是羅格列酮和二甲雙胍 每天一次這樣能行嗎
你是2型患者吧,這樣的治療還算是溫和的(建議到中醫去咨詢下更好的療法),羅格列酮為胰島素增敏劑,二甲雙胍為降糖葯(也有一定的曾敏效果,為初期患者只首選),羅格列酮近年又研究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建議換用比格列酮(60-120mg每天),二甲雙胍日最大劑量不要超2000mg,如果服用一次2g效果不佳,可以嘗試每天兩次,一次1g,如果以後比格列酮二甲雙胍合吃效果不佳時,可以加用那格列奈葯物,即西醫多用的三聯療法,不建議過早服用磺脲類葯物,改類葯物對B細胞傷害過大。
服用二甲雙胍普通片對胃腸道副反應幾率有30%,建議服用二甲雙胍緩釋片(建議不用膠囊或是腸溶片),服用該葯,時間長了病人容易消瘦,所以要經常咨詢醫囑,進行自然的飲食營養調節,病人運動不宜強烈,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利於治療。
切忌不要私自換葯,停葯,或是減少劑量,要遵從醫囑。
『伍』 二甲雙胍能讓人「長生不老」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
看到這個題目,我驚了,這個是誰傳出來的。關鍵是這個東西,離譜的要命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相信呢。
二甲雙胍能讓人“長生不老”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明確的告訴你們,是假的,假的,假的!
誰要是相信,那就是傻子!
至於那些以為“二甲雙胍”能夠長生不老的,請停下你荒謬的想法吧。也停下繼續吃。千萬不要吃了。二甲雙胍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的。特別是沒有糖尿病沒有肥胖的人來說。
『陸』 六味早餐糊的正確吃法
調理脾胃 六味早餐糊的組方配比
今天教你做六味早餐糊。凡是吃過六味早餐糊來調理腸胃的人都知道,吃與不吃完全兩個樣,吃的時間長與時間短的又是兩個樣。很多腸胃病來說,每天早上吃一點,胃口好,吃飯香,腸胃能舒服一整天。
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人說,吃上三個月,人精神了,有勁了,葯明顯減量了,渾身透著舒爽輕松。吃上一年,能吃能喝,心肺功能增強了,血壓血糖穩定了,心腦血管問題也解決了,連帶著腎也充滿動力,腰腿有勁,又有恢復青春的感覺。
六味早餐糊的組方配比簡單,每樣份量是同等的,就是每種材料重量都一樣。
山葯:平民補品,葯不可貌相
山葯是我們餐桌上常有的一道菜,模樣貌不驚人,不過「葯不可貌相」,據古籍記載,多食山葯有「聰耳名目」、「不飢延年」的功能,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具體功效: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腎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壽。
薏米:排毒抗癌聖品
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對於久病體虛、病後恢復期患者,老人、產婦、兒童都是比較好的葯用食物,可經常服用。薏米治病的成份是薏苡仁酯,不僅具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是一種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薏米的根部含有薏米醇,除具有上述薏苡仁酯的作用外,還有降壓、利尿、解熱、增強腎功能的效果。
具體功效:健脾止瀉,緩解食少,腹脹,利水消腫,補肺止咳。
芡實:健脾益腎佳品
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自古作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如果您是「脫症」和「漏症」,那芡實就是一隻有力的大手,把您托住,不讓您的氣血白白的流失。清代醫學家陳仕澤說的好:「芡實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聰明,久食延齡益壽,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實不但可以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濕痰,即生腎中之真水。」
具體功效:補中益氣,防癌抗癌,防衰延壽。
蓮子:味美養人滋補品
蓮子可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常用來煲湯、煮粥,是平常傳統葯膳中常用的一味食材。除了作為珍貴的滋補食品外,還是一付妙葯。在養心安神、健腦益智、消除疲勞等方面的葯用價值,歷代醫葯典籍多有記載。比如《神農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本草備用》中都有據可查。
具體功效:防癌抗癌、降血壓、強心安神、滋養補虛,止遺澀精,清心。祛斑。
茯苓:「四時神葯」本領大
茯苓,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自古便被列為「中葯八珍」之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把它列為上品。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葯」,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葯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夠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能寧心益脾補腎,以其行有形之水,補五行之氣也。利水行氣,起陰以從陽,補陽以化陰,脾升濁降,外達下行,而心脾腎三臟得以補益也。
具體功效:利尿滲濕、補肺脾、化痰濕、養心安神、抗癌。
雞內金:以形補形,健胃金葯
雞內金,雞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口即可知。單看「雞內金「這個名字,就知道古人對它有多重視,把它比作雞身體內的「黃金」。老人們都知道,它是幫助消化的。其實,雞內金的功效不僅僅是幫助消化那麼簡單。
具體功效:增強消化、調治積食、補脾胃、消結石,祛除濕熱。
做法
第一步,我們要手工分揀。目的是除掉其中的雜質,像雞內金上的雞毛,然後用篩子篩除沙子、沙粒。
第二步,用小鐵鍋翻炒。這六味中除了茯苓之外,都需要分別炒熟。大家注意,炒的時候一是要單獨炒,二是要用文火炒,不能炒糊了,糊啦就不能用了。一般炒至外邊變黃,聞著有焦香味就算炒到位了。
第三步,磨粉。我們把准備好了的原料,分別單獨打磨成粉,然後用篩子篩出細粉,粗糙的再打一次,粉子越細越好吸收,效果就越好。
第四步,把打好了粉混合倒進干凈、乾燥的紙袋,搖晃,進行充分拌勻。然後密封好,放在陰涼的地方,或是冰箱貯藏。
要想效果好,炮製有訣竅
六味早餐糊,這個方子有兩個特點:一是便宜,按照葯店的葯價大概算一下,每天的用量大約是十幾塊錢,一個月下來不到四百;二是葯材常見,六味葯材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山葯、薏米、蓮子可能還經常吃。很多人自己動手在家做六味早餐糊,有人說效果特別快,也有人說做了效果沒有理想中好,那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做六味和正早餐糊,想養脾的效果好,一定要掌握三個竅門:一是吃,二是炒,三是選材料。
▼▼▼
第一,大家一定要早餐前空腹吃,一次10克左右,用溫水沖服。早餐時間,是胃經、脾經當令的時候,你不給它們營養,時間長了脾就要罷工,腸胃就要造反。反過來,利用早餐來食療養生,時辰對路,對脾胃的調理自然是事半功倍。這也是六味早餐糊效果好的一大原因。
第二,炒葯材,用文火比較好掌控火候,如果有電磁爐、紫砂炒鍋就更好。既要炒透,又不能糊。
第三,效果好不好,選材最重要。這些東西大家都能輕易買到,但建議你還是到葯店去買。
● 山葯要選道地鐵棍山葯。
● 現在市面上假茯苓比較多,挑選時要注意。真茯苓外表呈褐色而略帶光澤,無裂隙,皺紋深,斷面色白、細膩,嚼之味淡,口性強。
● 薏米要色澤飽滿的,米白色。碎的不多,基本顆顆都是完整的。
● 芡實要挑那種色澤白亮的,形狀完整無破損的,發黃的不選,可能是陳貨,越乾燥越好,否則易霉變。
● 蓮子不要選哪種白亮亮的,漂過白,挑那種帶點自然黃,抓起來有清脆的響聲,沒打過水,好蓮子聞著還很香。
● 真品雞內金有光澤,光線下透明,有不規則的摺痕,有彈性。假的雞內金會用豆製品來製作,圓形規則,不透明,比真品厚一些。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別買到假的,或是不地道的材料了。
有老年病的朋友用這個方子調理脾胃,脾養好了吃飯就香,元氣就足,對抗疾病的能力就強。同時,腸胃有動力,對滋補品和葯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大家發現高血壓也好,糖尿病也好,以前要吃2粒、3粒的,現在吃上1粒就有效,以前天天要吃,現在可能三天才吃一次,葯盡管吃少了,但身體卻越來越好了。
所以,無論是有疾病,還是沒有疾病,建議大家每天都能吃上這個健康早餐。對疾病康復來說,會事半功倍,對健康人來說,會減少得病,延年益壽!
『柒』 治療糖尿病先治肝,我有糖尿病,現在服用秦蘇和二甲雙胍,每天兩次,每次各一片,血糖7個左右。我還有中
病情分析:
糖尿病是一個終身疾病,需要終身治療,目前醫學水平還達不到根除,
指導意見:
主要是通過各種方法控制血糖,延緩並發症的發生.只要血糖控制好,和健康人一樣長壽.糖尿病患者一經確診,就要正規治療.血糖波動會造成機體器官的損害,加速並發症的發生.治療糖尿病,要根據糖尿病病人的個體情況來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島功能,有無並發症等情況,才能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不要盲目用葯,以免延誤病情.糖尿病的治療要從5方面著手,就是葯物治療,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監測,有一環節做不好,都會影響治療,建議要到糖尿病專科醫院治療。
『捌』 糖尿病的生活習慣需要注意
糖尿病人的飲食調節包括哪些內容?
① 確定每日熱量需要總量,根據需要指定食譜。
② 平衡飲食,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③ 進餐定時、定量,不要隨意不吃或少吃,更不能多吃。
④ 每餐都應進食主食。
⑤ 少吃肥膩高糖食品(如肥肉、油炸食品、糖果等)。
⑥ 多吃粗糧、蔬菜。
⑦ 烹調以清淡為主,避免太多調味品。
糖尿病人的食譜如何確定?
◆確定糖尿病人食譜,首先應根據病人身高、體重、勞動強度等算好每日所需總熱量。
每日需要的總熱量=標准體重×每公斤體重所需熱量
標准體重=[身高(厘米)-100]×0.9(男性)
標准體重=[身高(厘米)-100]×0.85(女性)
每公斤所需熱量根據勞動強度分為:
① 休息狀態:83.7-104.1KJ
② 輕體力勞動:104.1-125.5KJ
③ 中等體力勞動: 125.5-146.4KJ
④ 重體力勞動:167.7-187.7KJ
例:一位休息狀態的女性身高160厘米,體重70公斤。
每日所需總熱量=(160-100)×0.85×104.1=5309KJ
◆將一日所需總熱量按三餐進行分配,一日三餐熱量分配的比例1/5、2/5、2/5,該女性患者三餐熱量分別為:1062KJ、2123KJ、2123KJ
◆將食譜內的每一項換算成熱量,以確定是否合理。
糖尿病患者應多食食用表中所列食品,在食品的選擇上,最好選擇升血糖較慢且較少者,如熟土豆比米飯升高血糖明顯,那就應少吃土豆。粗糧、細糧應搭配起來吃。粗糧含纖維素多,糖吸收慢,有利於餐後血糖控制,但糖尿病是終身疾病,長期吃粗糧也會影響生活質量。一日三餐,應和正常人一樣多樣化。總之,只要實現合理調配,病人即可以吃得好也可以吃得飽。
參考食譜
餐次 總交換單位 各類食物分配 食譜
早餐 5 2個單位谷類
2個單位豆乳類
1個單位肉類 饅頭 70克或麵包75克
牛奶 1杯(約220毫升) 或豆漿 1000毫升
雞蛋 1隻
中餐 10 6個單位谷類
2個單位肉類
1個單位油脂類
1個單位蔬菜 大米150克 或麵粉150克
瘦豬肉100克 或鯽魚100克
花生油9克或豆油9克
白菜500克 或蘿卜250克
晚餐 10 同中餐 同中餐
糖尿病患者飲食療法的要點
飲食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療法,為使飲食療法取得成功,糖尿病人應牢記以下幾條要點:
(1)建立正確、有規律的飲食生活。
(2)在規定的熱量范圍內做好營養的平衡。
(3)每天飯量八分飽,副食葷素搭配,種類要多;主食粗細搭配,數量應少。
(4)養成飲食淡味的習慣。
(5)不偏食、不挑食。
(6)牢記每天所需總熱量及飲食量。
(7)飲酒、吃水果、外食(在飯館、食堂或朋友家吃飯)也要計算在總熱量之內。
(8)不宜過多飲酒,不宜吃零食。
(9)相信科學,不輕易聽信傳說用葯。
(10)建立一個健康長壽的糖尿病飲食。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一部分,它要求患者在飲食的質和量兩方面嚴格限制,許多病人因此談食而色變。其實,這是對飲食控制的誤解。
首先,糖尿病患者什麼都能吃,只不過在飲食量上應予限制。其次,不少食品都具有降糖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根本不用為吃發愁。
介紹幾個適合糖尿病人的葯膳,你可根據口味,隨意搭配。
清蒸茶鯽魚
功效:補虛,止煩消渴,適用於糖尿病口渴,多飲不止以及熱病傷陰。
配料:鯽魚500克,綠茶適量。
製作:將鯽魚去鰓、內臟,洗凈,腹內裝滿綠茶,放盤中,上蒸鍋清蒸,熟透即可。
服法:每日吃1次,淡食魚肉。
筍米粥
功效:可清熱,宣肺,利濕,適用於糖尿病人,也適用於久瀉、久痢、脫肛等症。
配料:鮮竹筍1個,大米100克。
製作:將鮮竹筍脫皮切片,與大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2次。
土茯苓豬骨湯
功效:健脾氣,利水濕,補陰益髓。
配料:豬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
製作:將豬脊骨加適量水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分2次服完。
用法:每日服1次。
菠菜根粥
功效:利五臟,止渴潤腸。
配料:鮮菠菜根250克,雞內金10克,大米適量。
製作:將菠菜根洗凈,切碎,與雞內金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再加入淘凈的大米,煮爛成粥。
用法:頓服,每日1次。
山葯燉豬肚
功效:滋養肺腎,適用於消渴多尿。
配料:豬肚、山葯各適量。
製作:先將豬肚煮熟,再入山葯同燉至爛,稍加鹽調味。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服1次
『玖』 二甲雙胍真是長壽葯嗎
二甲雙胍是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長選用葯,在治療糖尿病發面比較顯著。治癒長壽葯有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