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強台風: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台風
1、2017年超強台風天鴿
(英語:Super Typhoon Hato,國際編號:1713,聯合台風警報中心:15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sang)為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風暴。
2018年2月28日-3月3日,於越南河內舉行的台風委員會第50屆年度會議上,決定將「天鴿」除名。
台風天鴿導致中央氣象台發出2017年首個台風紅色預警信號,港澳氣象部門發出十號颶風信號 ,且登陸時恰逢天文大潮,為珠海、香港、澳門等地區帶來重大破壞,造成了24人死亡和68.2億美元經濟損失 ,其中43.8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10.2億美元來自香港,14.2億美元來自澳門。
2、2016年超強台風莫蘭蒂
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在2017年02月21日-24日於日本橫濱舉行的第49屆台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由於「莫蘭蒂」給福建等地造成嚴重的破壞和重大經濟損失,台風委員會決定將莫蘭蒂除名,其替補為Nyatoh,中文為「妮亞圖」。
台風莫蘭蒂導致廈門市65萬棵樹倒伏,房屋損毀17907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02億元。 在中國大陸共造成28人死亡、49人受傷、18人失蹤。台風莫蘭蒂擦過台灣南部時也給台灣造成嚴重影響,當地因災死亡2人。
3、2016年超強台風海馬
(Super Typhoon Haima,國際編號162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win),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中第22個被命名的風暴,其名字來源於中國,意為一種魚。
由於2016年第22號台風海馬給菲律賓以及中國華南地區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台風委員會決定把「海馬「這個名字退役,由「木蘭「替代。
4、2016年超強台風莎莉嘉
(英語:Super Typhoon Sarika,國際編號:1621,聯合台風警報中心:24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aren),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風暴。
「莎莉嘉」一名由柬埔寨提供,名字意義是啼鳥。由於「莎莉嘉」給中國華南和菲律賓造成嚴重影響,在2017年2月的第第49屆台風委員會議上,台風委員會決定將「莎莉嘉」除名。替補名為Trases,中文名為翠絲。
5、2016年超強台風洛坦
(英語:Super Typhoon Nock-ten,國際編號:1626,聯合台風警報中心:3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Nina)為2016年太平洋台風季第26個被命名的風暴。
「洛坦」一名由寮國提供,名字意義為一種鳥。由於「洛坦」給菲律賓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在2017年2月舉行的第49屆台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決定將「洛坦」退役,其替補名為「軒嵐諾(Hinnamnor)」,其意義為寮國當地的一處保護區的名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台風洛坦
網路-台風莫蘭蒂
網路-天鴿
❷ 史上最大的台風是什麼時候
地球氣象史上最強台風叫狄普(Tip),這個超級台風,誕生於1979年10月4日,在關島東南方約兩千公里的海面上形成,當時只是個熱帶低壓。起初台風的路徑並不穩定,持續在北緯5~10度,東經150~155度間打轉。10月6日,增強為輕度台風,台風仍繼續打轉,直到10月8日才開始穩定地向北北西移動,1天後轉向偏西運動。
起初,台風的發展並不快速,直到10月9日,它還是個輕度台風。然而10月10日,台風增強為中度台風後,開始迅速增強,隔日就增強為強烈台風!10月12日,台風的強度已達最鼎盛時期----中心最大風速紀錄為每小時305公里,相當於每秒85公尺。而這時中心氣壓已跌至870百帕。
❸ 歷史上路徑最怪異的台風是哪個,哪個台風生命最長
路徑最怪異的台風是2018台風 貝碧嘉 本來是要在湛江登陸的,在登陸後又下海再登陸再下海再登陸再下海,在海上迷路畫了個佩奇,又找到湛江登陸,接著跑到越南了
❹ 世界上傷亡最大的台風是哪次
世界史上最強的台風:2013年海燕超強台風,造成超過6000人傷亡。
2013年11月4日,2013年第30號台風「海燕」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1月8日凌晨,登陸菲律賓中部,由東向西橫掃菲律賓。「海燕」以最大風速每小時379公里登陸菲律賓,巨大的能量使其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登陸時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而其猛烈風力及引起的大規模風暴潮則在菲律賓中部造成毀滅性破壞,官方確認超過6100人死亡,而菲律賓紅十字會更表示失蹤人數高達25000人。風暴過後1個月,災區死亡人數仍然持續增加。受「海燕」的影響,我國台灣及三亞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傷亡及損失。
❺ 歷史上最大的台風是哪一次
有史以來最強的超強台風,1979年登陸日本的泰培(巔峰時期泰培的中心風力評估為每小時306公里)。
台風泰培(英語:Typhoon Tip)是有紀錄以來全世界綜合情況最強烈的熱帶氣旋,源於10月4日澎貝島附近季風槽產生的擾動天氣,是1979年太平洋台風季的第19場風暴和第12場台風。
泰培的發展和移動起初受到西北方向一場熱帶風暴的不利影響,但該風暴之後向北移動,泰培於是得以增強。掠過關島後,氣旋得以爆發性增強,於10月12日達到風速每小時305公里的最高強度,海平面氣壓低至870毫巴(百帕,25.69英寸汞柱),刷新世界紀錄。
美國空軍氣象局派出60架次偵察機飛入泰培內部執行觀測任務,這場台風因此成為近距離觀測次數最多的熱帶氣旋之一。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日本神奈川縣開展的訓練營因泰培間接引發火災,致使13人遇難,68人受災。該國其他地區還因這場台風引發大范圍洪災,導致42人喪生,海上還有許多船隻沉沒,至少44人死亡或失蹤。
(5)史上最長壽的台風擴展閱讀
泰培台風受災死亡情況
110人死亡、5人失蹤、543人受傷,139棟房屋倒塌,另有1,287棟受損,地上浸水8,157棟、地下浸水47,943棟,耕地受害25,451公頃,船舶受害19隻。
在達到最高時速後,泰培逐漸減弱並向日本沿海靠近。大量的不間斷的降雨,導致了本州島多處塌方和泥石流。最終泰培減弱為弱風暴並於10月19日在日本登陸,一共造成了68人死亡,並給日本的農業和漁業造成了數百萬美元的重大損失。
台風泰培創造兩項世界紀錄
有史以來最大環流半徑(2170km)、烈風圈(1110km)及暴風圈(280km)。(因過去前測量科技不先進,所測得的數據不夠精準,目前熱帶氣旋半徑100~500km之間)
正式紀錄中海平面氣壓最低(870hPa)及第二高風速(一分鍾-305km/h)之台風。(2013年西北太平洋超強台風海燕已刷新該風速紀錄為315km/h)
台風是一種不容小覷的自然災害,台風迎來會誘發暴雨、洪澇、泥石流、風暴潮等次生災害。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在12級至13級(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稱為台風,據科學家研究,台風釋放的能量功率相當於全世界發電功率的200倍。
❻ 壽命最長的台風是哪個
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長命」的台風前後存在30天, 近年來「長命台風」
2009年第17號熱帶氣旋 「芭瑪」 9月29日~ (已超過14天)。
2001年第16號熱帶氣旋「百合」 9月5日~21日(16天)。
2003年第18號熱帶氣旋「芭瑪」 10月19日~31日(12天)。
1986年第16號熱帶氣旋「韋恩」 8月16日~9月6日(21天)。
❼ 歷史上最長命的是哪個台風
西北太平洋:台風Rita和台風Noru
全球壽命最長台風貌似叫做KVC,但是中間有一段因為強度過低,因此存在爭議
❽ 歷史上路徑最怪異的台風是哪個,哪個台風生命最長說詳細點
1977年的Amy路徑最怪,約翰路徑最長.
❾ 史上最強的五大台風
這就是世界上最強的台風----1979年狄普台風(Tip)。這是全世界的風迷都感到津津樂道的一個台風。 這個超級台風,誕生於1979年10月4日,在關島東南方約兩千公里的海面上形成,當時只是個熱帶低壓。起初台風的路徑並不穩定,持續在北緯5~10度,東經150~155度間打轉。10月6日,增強為輕度台風,台風仍繼續打轉,直到10月8日才開始穩定地向北北西移動,1天後轉向偏西運動。 起初,台風的發展並不快速,直到10月9日,它還是個輕度台風。然而10月10日,台風增強為中度台風後,開始迅速增強,隔日就增強為強烈台風!10月12日,台風的強度已達最鼎盛時期----中心最大風速紀錄為每小時305公里,相當於每秒85公尺。而這時中心氣壓已跌至870百帕!另外,它的暴風半徑大得嚇死人~~半徑1100公里,是賀伯、尤特台風的三倍大! 然而,這台風的終極強度並未能持久,在10月13日,台風開始漸漸減弱。當時狄普台風的位置仍在廣大的太平洋上,所在緯度約在北緯15~20度。關於這件事,香港地區的風迷引來了熱烈討論。有人說,當時狄普台風的暴風半徑十分巨大,達1100公里,當台風減弱的時候,暴風圈的邊緣已經接觸了菲律賓東緣,所以會漸漸減弱。不過,有人認為,即便台風的暴風圈已接觸陸地,台風應該還不會有明顯的減弱,直到中心登陸之後才會有明顯的減弱。總之,狄普台風為何在熱帶海洋上漸漸減弱,仍是個謎團。 台風減弱一直到10月15日左右,才減弱為中度台風,這時台風一度威脅台灣。不過,在10月16日,台風偏北移動,台灣才免於被威脅。台風開始影響日本了。琉球則為首當其沖,當時台風的中心風速為110節。 隨後,台風轉向東北移動,在10月18日於日本紀伊半島登陸,並減弱為輕度台風。10月19日,台風在日本東北地區近海變性為溫帶氣旋。由於年代太久遠了,並不清楚此台風在日本地區所造成的影響。狄普台風傳奇的一生便結束了。 狄普的回顧
❿ 歷史上最大的台風是什麼
台風泰培(Typhoon Tip)是有確切紀錄以來影響范圍最大(第二大是台風溫黛),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且因其生成位置位於西太平洋,因此被稱為超級台風泰培(Super Typhoon Tip)。日本1979年的大范圍洪災就是由這個台風造成的。當時日本國內一向不以命名稱呼台風,所以當時日本氣象台對內稱呼該台風為第20號台風,並在記錄里記為昭和54年第20號台風。
發展歷程
★泰培的前身是一個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熱帶低氣壓。根據紀錄,它於1979年10月4日0時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丘克島東南面海域上產生。在格林尼治標准時0時(下同),它位於北緯6.3度,東經154.10度。
★10月6日0時,熱帶氣旋泰培加強為熱帶風暴,被聯合台風中心編號為1979年太平洋台風季的第23號熱帶低氣壓,日本氣象台正式命名為台風20號。
★10月9日18時,風力加強至台風程度。
當台風泰培進入一個非常適宜其增強的海域以後即迅速增強,在42小時內從第一級台風增強成為第五級台風。它於10月11日6時風力達至超級台風程度,其近中心最低氣壓由996毫巴快速降至896毫巴。同時台風的環流半徑創紀錄地達到了1,350英里(相當於2,170 公里),幾乎可以覆蓋大半個美國本土,而它的達到台風強度的風暴圈半徑也達到了675英里(相當於1,085公里)。形象地說,如果一個同樣大小和規模的颶風正面襲擊佛羅里達南部的話,那麼它的強大風力最北可以影響到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最南可以達到墨西哥尤卡坦州的梅里達(Mérida, Yucatán)和牙買加的金斯敦。
★10月12日6時,泰培奪得觀測史上的最低中心氣壓紀錄,只有870百帕。最大風速達到70m/s,而風速達25m/s以上的暴風圈半徑更有300km之闊。當時泰培的強度還未有絲毫減弱的跡象,最終其中心風力最高達到了305公里/小時(85米/秒)。這兩項量度均創下了歷史紀錄,至今仍無熱帶氣旋能夠打破。
★10月13日,泰培風力開始減弱,但仍然是一個四級台風,平均風力亦有36m/s。
★10月19日,泰培在日本近畿和歌山縣的白浜町附近登陸。當時泰培已減弱成為一個一級台風,但當時的中心氣壓仍有965百帕、平均風速亦有35m/s。
★隨後泰培橫過日本九州、並在日本北海道釧路市附近再次登陸。
★泰培減弱為溫帶低氣壓後再度增強,於10月20日15時錄得氣壓950百帕。隨後風暴沿阿留申群島向東前進,於22日踏入西經范圍。
★這個台風的大型暴風圈非常廣闊,可以把日本最主要的四個大島都納入它的暴風圈內。它的影響范圍也非常廣闊:從最南的北緯5度、到轉為溫帶氣旋前的北緯45度;最西達到東經133度,而成為溫帶氣旋後,更越過國際換日線。
★首都圈遭受暴風雨吹襲,鐵路及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通通處於癱瘓狀態。在千葉縣館山市則錄得最大瞬間風速為50.m/s,東京則錄得38.2m/s。
★北海道網走市錄得37.4m/s的最大陣風。在北海道東部,漁船相繼遭險沉沒。在釧路市,死者及失蹤者共有67名。
★紀伊半島錄得超過900毫米的雨量紀錄。
被害狀況
★110人死亡、5人失蹤、543人受傷
★139棟房屋倒塌,另有1,287棟受損
★耕地受害25,451公頃
★船舶受損19支
★日本的農業和漁業造成了數百萬美元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