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避免火燒功德林
如何避免火燒功德林
(一)
佛法以忍辱來對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對治法,火燒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時的憎恨或發脾氣,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燒盡,毀在自己的手中,這是要不得的,因此,才有這句火燒功德林的格言。
凡夫易起無明(梵語avidya),因無明暴跳如雷,這是常事,有時候防也防不得,避也避不開,閃也閃不來,真是難以免的事實,修行者要將忍辱得到徹底解脫,要修到好幾劫的功夫,才能度彼岸。
既然如此,修行的法門該如何著手呢?現在分別闡述三點,供給諸位同參共同勉勵:
一.諸法本空,了不可得:脾氣是空性的,憎恨心是如幻如化的,心意識是生滅不已的,暴跳如雷也是無常的,何必多此一舉,跟境界過意不去,引來與別人結下惡緣呢?
二.功德(梵語guna)是功德,脾氣是脾氣,罪過是罪過:雖互有牽連,但是境界是截然不同的,功不能抵過,過不能抵功,因果絲毫不差,始終沒有錯亂,功德林豈有被燒呢?這是勉勵行人要堅守忍辱之道,以達成度脫憎恨之心,乃至暴跳如雷之脾氣,免得八識田中再種下惡因,導致循環不已,其義在此也。
三.發脾氣,生大憎恨,必招惡果,除自心腐化之外,亦傷及別人,觸惱他人,如是廣結惡緣,將招來因果(梵語hetu-phala)循環的後遺症,怨怨相報,這是劃不來的,非菩薩道行者所應有的風范,戒之!戒之!
(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二)
印光法師教導:『嗔心,乃宿世之習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塗,於我無干。所有不順心之境,作已死想,則便無可起嗔矣。此即如來所傳之三昧104法水,普洗一切眾生之結業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說也。』 (《(正)復裘佩卿書二》)
『所言嗔心,乃宿世習性。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皆以海闊天空之量容納之;則現在之寬宏習性,即可轉變宿生之褊窄習性。倘不加對治,則嗔習愈增,其害非淺。』 (《(正)復裘佩卿書一》)
『嗔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燥,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 (《(正)對治嗔恚等義》)
(三)
1、懺悔,有理懺與事懺。理懺者,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是謂心空則罪消也。是以『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若能心契實相則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事懺者(又名作法仟),乃修懺法(例如大悲仟)以懺除罪業。目前有先師所編之《寶王三昧懺》,又名《長壽懺》,正在印製。印好後,會寄送您一本,您可照懺軌禮拜懺罪。但更重要者,《觀經》說『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勸您一心持名,是即無上殊勝之懺悔。
2、忍辱護念:《金剛經》中忍辱仙人,實是我們之良師,仙人是說法度眾,反被誣蔑為調戲婦女,並用刀來節節支解,可是仙人當時無人我等相,不生嗔恨。故知嗔毒之根在於我相,若無我相,還有誰會生氣?所以生氣者,只是為了它違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負了我,侵害了我,處處都是因為多了個我。若能無我,則一切煩惱,都除了根,便必然隨之消滅了。正因為多了個我,於是處處有障礙。例如有人罵我是『蠢豬』,當他罵完了,這句罵人的話也當時消滅完了,何處還有這兩個字的音聲?『蠢豬』這句話本身就是肥皂泡(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已罵完,於是這個肥皂泡已經消滅。可是自己不依不饒,還死抱著這個已滅的肥皂泡不放。大發脾氣,真是加倍的愚痴。所以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盡量秉著經中無我無人的開示,來待人接物,應付一切。例如有人罵我,請問罵人的人是誰,挨罵的人是誰,那句罵人的話是什麼,實際上一切皆不可得。故雲:『萬法本閑,唯人自鬧。』何苦來。自己要鬧個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嗎?《首楞嚴經》雲:『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們何嘗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來。所以要一心念佛,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雲:『念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那還有什麼脾氣可發?
奉勸您進一步把功課集中在持佛名號。隨時隨地,心中常提這句佛號。您念佛看經的功德,與懺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決定不消,盼您繼續努力。根據您的信願行,都已有基礎,但能堅持下去,決定可以往生。凈土宗稱為他力門,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們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那麼在我們臨終,阿彌陀佛自然實踐其本願,前來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佑,令心不亂』(見唐玄奘大師譯的阿彌陀經,名為稱贊凈土佛攝受經)。我們凡夫往生,都是帶業往生,您這些嗔恨之業,便都托彌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礙了。(摘錄於黃念祖居士《谷響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6ad27010007lk.html
B. 佛教怎樣看長期有病
可能與殺業有關,或者為前世的殺害及傷害眾生,或者為今世的殺生、吃肉、墮胎等行為。佛教認為,殺生及傷害眾生的肉體,真正的果報在地獄,現世或後世的花報為多病、傷壽。
C. 與佛有關的耽美文。哲理性強的。舍己渡人神馬的!
勸繼續懺悔念佛求生(黃念祖)佛教期刊文章選摘顯密文庫 佛教文集
2012-6-19 01:28
勸繼續懺悔念佛求生
黃念祖
三月十二日來信收到,此信實是您能否往生的關鍵,因此抽暇先回您的信。從信中可以看出:(一)您的發心很真誠,用功也很勤。(二)對於自己要求很嚴格,並敢於直率的說出自己的缺點。(三)為懺悔自己過失,曾哭過數十次。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優點。但目前成為障礙者,則由於(一)嗔毒較深,(二)更重要的則是,對於教理的了解,還不深入。
修行人常犯輕敵之病,常以為自己一用功便能剋制煩惱,一切太平,這實是不符合實際的主觀願望。應知貪嗔痴三毒,多劫以來,染入我們的心田,如油入面。在和面時摻入一些油是極其容易的;但摻入之後,想再從面中取出這些油,那就難如上青天了,所以經典中說世尊的常隨弟子中,許多已證阿羅漢,但三毒所殘留的習氣,仍保留不斷,只有如來才能斷殘習。蓋「久反之地,非一戰所能成功」,故首先勸您,不可喪失信心。犯錯誤,怎麼辦?那很自然,那就是懺悔。再犯怎麼辦?那就再懺悔。一切罪從懺悔滅,故普賢大士十大願王中雲:「我此懺悔,無有窮盡。」普賢菩薩尚且盡未來際,懺悔不休,我們凡夫焉能因為懺悔數百次,哭過幾十次,但脾氣不改,愧見如來,便半途而廢呢?
您說發一次脾氣,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燒光,這是根據於「一點嗔心火,能燒功德林」而來的。但我們想要正確理解經論中的一句話,那就需要聯系其它經論中文句,融會貫通來理會。例如,經論中說我們看經和念佛的功德,「如食金剛,決定不消」。這就是說念佛和誦經的功德,如同人吞食了金剛鉆(鉆石),這是決不會消失的。於是這句金言,便同您的體會,燒光了一切功德,完全矛盾了。那麼,這相矛盾的兩句話應如何融會來正確了解呢?現在我做個譬喻。例如有人被法院凍結了他在銀行中存款,這筆錢他當時完全不能動用,就和沒有這筆錢一模一樣,這就是「火燒功德林」之原意。但是這筆錢並沒有被沒收,沒收了,那才真是燒光了。現在只是凍結,仍承認這筆錢是他的,這就是「決定不消」之義。我這個譬喻,可引證佛經。佛在世時有一人因八萬劫前遇虎,失聲念了一句南無佛,八萬劫後得遇釋迦牟尼佛,因此一句功德,收容為僧,而證阿羅漢。試想,此人在八萬劫中應該生過多少氣,發過多少嗔心火,但這句南無佛的功德「決定不消」,終於憑其功德而證阿羅漢。同時根據這段經中開示,證明嗔毒等的可怕,所以把念佛功德的果報推遲了八萬劫。
修禪定的人,一發脾氣,於是禪定的境界保不住,定中所發的神通,也不出現了,必須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復。至於修凈的人,臨終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決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極樂的願望,此時都失效了。這即燒盡功德林之意。所以我們必須忍辱護嗔心,如能忍辱則嗔心漸漸的自然不起了。
您來信問我有什麼辦法?現在「辦法」已躍然於紙上矣!辦法是:(1)恆修懺悔。(2)修行忍辱,善護己念。在這兩方面的無上武器,便是一句佛號。
(一)懺悔,有理懺與事懺。理懺者,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是謂心空則罪消也。是以「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若能心契實相則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事懺者(又名作法仟),乃修懺法(例如大悲仟)以懺除罪業。目前有先師所編之《寶王三昧懺》,又名《長壽懺》,正在印製。印好後,會寄送您一本,您可照懺軌禮拜懺罪。但更重要者,《觀經》說「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勸您一心持名,是即無上殊勝之懺悔。
(二)忍辱護念:《金剛經》中忍辱仙人,實是我們之良師,仙人是說法度眾,反被誣蔑為調戲婦女,並用刀來節節支解,可是仙人當時無人我等相,不生嗔恨。故知嗔毒之根在於我相,若無我相,還有誰會生氣?所以生氣者,只是為了它違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負了我,侵害了我,處處都是因為多了個我。若能無我,則一切煩惱,都除了根,便必然隨之消滅了。正因為多了個我,於是處處有障礙。例如有人罵我是「蠢豬」,當他罵完了,這句罵人的話也當時消滅完了,何處還有這兩個字的音聲?「蠢豬」這句話本身就是肥皂泡(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已罵完,於是這個肥皂泡已經消滅。可是自己不依不饒,還死抱著這個已滅的肥皂泡不放。大發脾氣,真是加倍的愚痴。所以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盡量秉著經中無我無人的開示,來待人接物,應付一切。例如有人罵我,請問罵人的人是誰,挨罵的人是誰,那句罵人的話是什麼,實際上一切皆不可得。故雲:「萬法本閑,唯人自鬧。」何苦來。自己要鬧個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嗎?《首楞嚴經》雲:「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們何嘗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來。所以要一心念佛,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雲:「念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那還有什麼脾氣可發?
奉勸您進一步把功課集中在持佛名號。隨時隨地,心中常提這句佛號。您念佛看經的功德,與懺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決定不消,盼您繼續努力。根據您的信願行,都已有基礎,但能堅持下去,決定可以往生。凈土宗稱為他力門,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們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那麼在我們臨終,阿彌陀佛自然實踐其本願,前來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佑,令心不亂」(見唐玄奘大師譯的阿彌陀經,名為稱贊凈土佛攝受經)。我們凡夫往生,都是帶業往生,您這些嗔恨之業,便都托彌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礙了。
摘自《心聲錄等四篇》
D. 佛教上怎麼消除殺業
如何消除殺業
消除殺業,除了至心懺悔外,放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殺生的罪業很大,相應的放生的功德也很大。《大智度論》中有雲:『諸餘罪中,殺生第一;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殺生的果報是在世時多病、多災、短命、少孩,以及死後易下地獄受大苦,放生的福報,則是消病、消災、長壽,求子得子,消除下地獄的罪報。
要祈求自己或親戚朋友健康長壽,死後免三惡道苦,放生是一個好辦法。所以若是親戚朋友病了,不要多花錢買華而不實的禮品,用省下來的錢放生,對病人和自己都有很大好處。
放生中要注意幾個小問題:
第一是不要讓人知道自己是要放生,導致商家刻意去抓,最好是隨機的到市場上去買些將被宰殺的動物放生。否則如使人刻意抓來再放,流於形式,反而不美。
第二放生時要注意一下被放動物的生存環境。比如魚不要扔到臭水塘里,不要扔回魚塘,而要扔到干凈點的、自然的河流里;烏龜之類也要放到野外去,否則很快可能被抓住;雞、鴨等放了也容易被人抓住,要放生也只有自己養了;也許放生飛鳥最方便,不過市場上很少有賣飛鳥的。如果碰上有賣野生動物的餐廳,要趕緊做功德,自己買下放生,或勸其放生。如發現其中有賣違禁野生動物的,應舉報。如果實在找不到放生的地方,也不要殺之,延長它一段時間壽命也是善事。
第三如果放生是為達到某種具體目的,比如消除以往殺生罪業,或者親人病好、健康長壽等,要說迴向詞,比如『此放生功德迴向我自己消除我以往殺生罪業』或者『此放生功德迴向給我父母使他們健康長壽』等。除此以外,放生時可給被放生的動物念『阿彌陀佛』,替其消除些業障,祝其以後往生善處,這樣放生的功德更大。
除了放生,勸人戒殺、勸人食素,也有消除殺業的大功德,因為這很可能意味著將挽救很多生命。在此發心勸人戒殺、食素者,應將本文廣宣流布。
五戒中殺生罪業最大,也最容易持,故推薦大家無條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