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年近80歲還可以怎麼說

年近80歲還可以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2-03-25 21:32:14

❶ 形容80歲老人詞語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中壽:七十為中壽。 懸車之年: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另外稱兒童的有: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另外稱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稱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❷ 八十歲以上怎麼說

八十歲以上的稱呼是:耄耋之年
年齡稱呼是男女有分別的: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❸ 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歲,90歲,100歲古人怎麼說

古代年齡襲的說法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年齡趣談
不滿周歲的兒童――襁褓
2-3歲――孩提
童年——總角,垂髫
8歲(男)——齡年
10歲以下――黃口
10歲(女)——髻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14歲(女)――豆蔻年華
13—15歲——舞勺之年
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
-------
志學之年
15—20歲——舞家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蓓(信)年華
出嫁——標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77歲——喜壽
80歲――杖朝之年
88歲——米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台,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頣
,人瑞
108歲——茶壽

❹ 80歲的老人大壽,該說什麼祝福語

1、八十寒暑茹苦辛,堪堪母愛養兒恩。寸草原知恩難報,惶惶此心做壽辰。願娘再回添百年壽,容兒孝心慰母心。答

2、 爺爺大壽就來到,精神矍鑠直到老;兒孫給你送祝福,願你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勁枝遒塑祖龍;人生快樂似神仙,大歲等你游。

3、春秋迭易,歲月輪回,當甲申新春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款款走來的時候,我們歡聚在這里,我們尊敬您的八十大壽,祝願您歲生日快樂。

4、祝老壽星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獻上最衷心的祝願,祝福老人家生活之樹常綠,生命之水長流,壽誕快樂,春輝永綻!

5、樂享遐齡壽比南山松不老,欣逢盛世福如東海水長流。

❺ 形容人10歲,80歲,90歲,100歲的成語有哪些

豆蔻年華、年逾花甲、半老徐娘、杖朝之年、耄耋之年、鮐背之年
1、豆蔻年華
【解釋】: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玲瓏可愛」。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含苞欲放、含苞待放、金色年華、黃花少年、二八年華、不惑之年、及笄年華、錦瑟年華、含羞待放、黃金時代、有生之年
【反義詞】桑榆暮景、人老珠黃、風燭殘年、有生之年、不惑之年
2、年逾花甲
【拼音】[ nián yú huā jiǎ ]
【解釋】花甲,指人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意為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
3、半老徐娘
【拼音】[ bàn lǎo xú niáng ]
【解釋】《南史·元帝徐妃傳》:「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用「半老徐娘」指中年色衰的婦女。
【近義詞】殘花敗柳、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反義詞】二八女郎、人老珠黃、風燭殘年、老態龍鍾、二八佳人
4、杖朝之年
【拼音】[ zhàng cháo zhī nián ]
【解釋】年過八十就可以允許撐著拐杖入朝。
【出處】《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5、耄耋之年
【拼音】[ mào dié zhī nián ]
【解釋】耄耋: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

❻ 年齡還可以怎麼稱呼

中國傳統抄中對年齡的稱呼: 出生襲-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7歲(女)——髫年; 8歲(男)——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出嫁—— 梅之年;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之年

❼ 80歲叫耄耋,90歲應該叫什麼

90歲可以稱之鮐背之年。

讀音:tái bèi zhī nián

鮐,原指鮐魚。

由於老年版人背部的褶皺如權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鮐背並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

九十歲有諸多稱謂,除了鮐背,亦有黃耇(gǒu)、胡耇、凍梨、齯(ní)等稱謂。

(7)年近80歲還可以怎麼說擴展閱讀

此外,《釋名》亦詳細列舉了其他年齡的稱謂,簡單列舉如下:

始生:嬰兒、嫛(yī);始能行:孺;七年:悼;毀齒:齔(chèn);十五:童;二十:弱;三十:壯;四十:強;五十:艾;六十:耆(qí);七十:耄(mào);八十:耋(dié);九十:鮐背、黃耇、胡耇、凍梨;百年:期頤;老:朽也。

❽ 80和90歲的老人怎麼稱呼

年歲的別稱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時日。 襁褓--不滿周歲。 總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 黃口--10歲以下。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歲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歲的少年。 束發——指十五歲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歲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歲的男子。 桃李年華——指二十歲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耳順之年、花甲、平頭甲子、下壽、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中壽——指八十歲耄耋——指八十歲到九十歲。 鮐背——指九十歲。 期頤、上壽——指百歲。 雙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補充:此外: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❾ 年齡接近80的人怎樣用語言描述

一、老人的別稱: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十為中壽。耄[mào]:70歲。
77歲:喜壽。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中壽:指80歲以上。
88歲:米壽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二、形容老人的漢字

公 倪 華 叟 龐 宿 嫗 姁 姥
娭 婆 孤 旄 老 耄 耆 耋 柭
眲 矍 癃
三、形容老人的詞語
尊宿 燭武 致仕官 諸公 諸君 育鞫
鬻駱 遺棄罪 遺叟 憂葵 引老 引年
堯禪 燕骨 一鶴 養老 養老金 朽衰
延英殿 朽邁 秀頂 休致 鄉杖 西夕
西傾 兀首 五更 翁媼 晩耄 晩年
娭毑 晩暮 頭黑 晩謬 頭童 駘背
歲除 田舍翁 韜樹 歲衰 禿翁 宿昔
退田 宿德 退養 衰耄 衰遲 衰親
衰齒 衰謬 衰鬢 授田 鮐顏 詩叟
太公望 社長 奢香 傷暮 三老 上年紀
日秩 白首 白首郎 白鼠 媼嫗 八法
白頭 白頭親 斑鬢 朝馬 便秘 補唇
巢父 禪讓 陳情表 齒宿 齒豁 齒殲
齒窮 齒邁 吃新節 齒暮 齒耄 齒盡
齒耋 齒衰 辭老 到歲數 垂白 賜香
道嫗 賜杖 待年 耋老 釣文鉤 耳雨
伏老 防老 法定刑 二疏 房老 伏枕
奉祠 告退 服老 負圖 公公 告老
國叟 孤老 皓髯 皓發 皓皤 皓首
皓然 官養 好好兒 胡耇 寒晩 鶴老
黑花 華皓 惛眊 華顛 黃耇 還受
黃鵠 黃發 黃馘 諱老 驥伏櫪 舊儒
鳩形 九老圖 倦勤 老媼 老巴巴 老死
老無知 老頭 老頭子 老相公 老頭皮 老衰
老夫 老疾 老休 老太爺 老太太 老弊
老狗 老人婆 老臣 老婆兒 老婢 老不死
老婦 老者 老驥 老視眼 老邁 老盡
老劣 老悴 老翁 老色 老頭兒 老生兒
老軍 老僧 老漢 老校 老丈 老歸
老昧 老婆子 老聵 老癃 老復丁 老糊塗
老大人 老弱 老憊 老臞 老慵
老健 老婆婆 老羸 老謬 兩疏 呂望
耄聵 埋年 耄昏 髦蔽 耄荒 耄亂
耄勤 耄耋 耄夫 髦昏 耄學 耄倦
謬耄 暮老 暮耋 暮古 年耆 年高
年衰 耆英會 年邁 年禮 耆指 年艾

閱讀全文

與年近80歲還可以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的不同檔次各領多少錢 瀏覽:8
2021年巴馬百歲老人有多少個 瀏覽:31
只交醫保沒有交養老金怎麼辦 瀏覽:51
孝順你真棒 瀏覽:507
石景山區有老年大學嗎 瀏覽:90
吉林省事業退休人員工資待遇 瀏覽:697
蘇州公交70周歲 瀏覽:309
2016年退休工資濰坊 瀏覽:12
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對身體最好 瀏覽:468
老年人胃病嚴重可以吃什麼零食 瀏覽:342
企保養老金醫保等按什麼比例交 瀏覽:331
美國的養老機構 瀏覽:501
你最令父母欣賞的一件事是什麼 瀏覽:200
孝順家訓家規的作文 瀏覽:448
老人家為什麼不會死 瀏覽:785
2015靈活就業養老保險中段怎麼繳 瀏覽:635
疫情下的中國人怎麼養老 瀏覽:336
體檢前一天睡多久 瀏覽:1
幼兒園國學孝敬父母教案 瀏覽:680
順義區老幹部局老年大學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