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寫的「壽」怎麼寫
壽的繁體字是」壽「。
壽:shòu
壽文化是中國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老子》等古典文獻中有極其精闢的論述。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壽文化更加完善。我國各族人民養成了豐富多彩的祝壽習俗,如,六十歲稱為初壽,八十歲稱為中壽、百歲則稱為高壽。又如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八十八稱為米壽、九十九則稱為白壽。福祿壽三星中有老壽星,成語里有壽比南山,日常用語中有健康長壽,傳說中,最長壽的人有彭祖,祝壽用品中有壽面、壽糕、壽桃、壽聯等。喪葬文化里有壽穴、壽木、壽衣等。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及生活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涌現出了眾多的百歲老壽星和長壽之鄉。
釋義及片語:
1.歲數;歲數大:壽命;長壽;高壽;人壽年豐。
2.生日(多用於中老年人):壽辰;壽誕;祝壽。
3.稱死人用的東西:壽衣。
4.姓:壽姓。
5.吝嗇、背時、跟不上時代潮流:這個人~得要死,太摳了。/他連地上的菜幫子都撿啊,~得來。
專用片語及釋義:
1.喜壽:77歲,草書的喜字看似七十七
2.米壽:88歲,米字看似八十八
3.白壽:99歲,百字少一橫為白字
4.茶壽:108歲,茶字的草字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是八,加在一起就是108。
5.壽終正寢∶原意為「逝世」,指死者壽終於正屋,含有敬意;現在常用為謔語,是指人或事物已經「完蛋」,有嘲笑意
❷ 壽字的各種寫法是什麼
壽字的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壽的釋義
1、活得歲數大;長命。
2、年歲;生命。
二、組詞
壽命、長壽、壽星、壽誕、冥壽等。
(2)長壽的壽怎麼寫擴展閱讀:
一、壽命 [ shòu mìng ]
人的生存的年限。也比喻一切事物存在或使用的期限。
二、長壽 [ cháng shòu ]
壽命長。
三、壽星 [ shòu xing ]
1、指老人星,自古以來用作長壽的象徵,稱為壽星,民間常把它畫成老人的樣子,額部長而隆起。也叫壽星老兒。
2、稱長壽的老人或被祝壽的人。
四、壽誕 [ shòu dàn ]
壽辰。
五、冥壽 [ míng shòu ]
指已經死去的人的壽辰。
❸ 求壽表文如何寫
吾立志:生當闊似滄海,死則重於泰山。
吾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之志。又常懷敦頤愛蓮之心、陶潛採菊之情、和靖賞梅之趣、鄭燮畫竹之德。
吾有十載寒窗讀書之苦、朝暮思念戀人之痛、百年身強體健之志。如今奸商加毒葯於食品之中,官員玩弄百姓於股掌之間,社會扼殺人才於青雲大志之端,實乃中華民族之大不幸也。
吾永懷憂國憂民之心、天下公平之志,願用吾長壽健在之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早日實現社會公平之鴻鵠大志。但願君心似我心,憂國憂民憂蒼生,則人類之光明前途定將實現。
但願蒼天保佑,賜我長壽健康永存,吾定將全部心血與精力憂國憂民憂天下,濟國濟民濟蒼生。
還債表文 今有一泗天下南瞻部洲中華人民共和國省 市 區 街 年 月 日 還壽生債冥府金元寶奉貢填還謹專獻上天曹真君、地府真君、本命元辰、本命星官、善部童子、惡部童子、宅神土地、五道將軍、家宅大王、水草將軍、福祿官、財路官、衣祿官、食祿官、錢祿官、命祿官
❹ 壽 繁體字怎麼寫
「壽」的繁體字寫作壽。
一、拼音:shòu
二、釋義:
1.年歲,生命:~命。~版終。~險(人壽保險權)。~終正寢。延年益~。
2.活得長久:~考(指長壽)。~民。~星。
3.生日:~辰。~禮。~序(祝壽文章)。~筵。
4.祝人長壽:「起為太上皇~」。
5.婉辭,指為死後作準備,或死後才用的:~衣。~穴。~材。
6.姓。
三、組詞:
壽面壽穴壽禮壽險壽星做壽祝壽高壽暖壽壽筵冥壽折壽
四、壽文化:
六十歲稱為初壽,八十歲稱為中壽、百歲則稱為高壽。又如七十七歲稱為喜壽,八十八稱為米壽、九十九則稱為白壽。
❺ 長壽的祝福語怎麼寫
1、親愛的外婆,您養育子孫的恩典,真是深如東海、重如泰山!在您生日的今天,祝願您生日快樂。
2、外婆願你今天的回憶溫馨,願你今天的夢甜在心,願你這一年歡歡喜喜,祝你生日美好無比!
3、親愛的外婆,真心祝你福壽康寧!希望你永遠都健康長壽,我們永遠愛你!
4、外婆的心,是最溫暖的春風;外婆的手,是最靈巧的畫家;外婆的笑容,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彩虹!親愛的外婆,祝你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5、親愛的外婆,今天是您的xxx歲大壽,希望你在100歲大壽的時候,比現在還要精神百倍!我們永遠愛你!
6、外婆,你給我的回憶,是我童年裡,最溫暖的那一抹色彩!希望你今天是最快樂的一天!真心祝你,健康長壽!
❻ 壽詞怎麼寫
●祝壽詞的概念
祝壽詞,即在老年人壽誕慶典上表示祝賀的文詞。 .
按我國的傳統習慣,祝壽的對象都是老年人。對年輕人一般不稱祝壽
盡管日常生活中有賀10----40歲的習俗和儀式,但那不稱為祝壽,而說成是「過生日」。雖然也有生日祝詞,但不是健康長壽,而是祝「健康成長」、「快樂幸福』』、「事業有成"等等。
祝壽詞中既要祝願老年人健康長壽,也稱頌老人的品德、貢獻和聲望。一般選用吉祥語言祝賀,從而給壽慶活動增添喜慶氣氛0
●祝壽詞的寫作格式
標題。祝壽詞的標題有三種寫法:
◆可以直接寫上「祝壽詞」三個字。
◆也可以使用如「為祝賀X X X 80大壽的祝詞"
◆可以使用「X X X給×××的祝壽詞"。
致辭時不宣讀標題。
稱呼:
標題下方左側頂格寫上祝壽的對象。
通常在祝壽對象名稱前面加上尊稱,如「敬愛的";後面加上「同志」、「先生」或「女士」等稱呼,以示尊重。
◆稱呼後用冒號。
正文:
◆一般先要寫上祝壽對象的壽誕歲數並表達自己的祝賀心情。
◆然後主要講對方的貢獻、成績、品德,也可概述其經歷
◆最後是表達自己的良好祝願語和希望語。
@落款:
◆正文結束後要寫上祝賀人的姓名和祝賀日期。
◆如果標題中已寫上祝賀人姓名,可在最後直接寫上日期。
◆在致辭時不宣讀落款。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健康如意,福樂綿綿,笑口常開,益壽延年!
嘉賓旨酒,笑指青山來獻壽。百歲平安,人共梅花老歲寒。
祝福老人家生活之樹常綠,生命之水長流,壽誕快樂,春輝永綻!
柏翠松青 東海之壽 南山同壽 壽比松齡
松林歲月 慶衍箕疇 篷島春風 壽城宏開 慶衍萱疇 天賜純假
❼ 1長壽篆子怎麼寫,幾種寫法
《長,壽》,兩個字都是簡化字。也是參照古代書法家的草書字體定下來的。——因為那時候就有了很多這么寫的草書。
它們的篆書字體?也不少字風呢!
❽ 壽字的長壽和高壽的寫法有什麼不同
長壽一般情況下是給人祝壽都可以這么說、高壽就不一樣了。起碼要上了八十歲才能說成高壽
❾ 元朝長壽的壽字是怎麼寫的
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准,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閱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相傳他喜歡梁鵠的書法,便把梁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卧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閱讀和默寫名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