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壽慶,俗謂「做壽」,亦稱「祝壽」、「慶壽」。各地一般稱年登50者(虛齡)謂之「上壽」。此後,每逢「十」歲之年,子孫即要為之祝壽慶賀,故壽慶又被稱為「做十」、「賀十」。但是,連城、永定、上杭、武平、長汀、建寧、永安、龍海、華安等地,流行60歲上壽和做壽的習俗。
② 虛歲60歲做壽是58周歲59虛歲做還是59周歲60虛歲做
所以做60壽,虛歲59做即可。
注:
做壽都是按農歷的,因此做虛歲(古人算人的年齡是把你在母親肚裡待的十個月也算上的,個人認為更符合天道)。
民間又有做單不做雙。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
③ 六十歲為什麼要祝壽,有什麼習俗么
古代習俗。古代按天乾地支紀年,60年一個花甲,人到60歲,稱為花專甲之年。民間有不到花甲不屬慶壽的習俗,所以60歲要慶壽。
男人六十歲做壽,婦女則要六十一歲才做壽。俗諺:「男做齊頭女做一」。也有少數人五十歲做壽的。男不逢十、女不逢一的生日,叫「閑生日」,雖設宴慶祝,不稱做壽,而稱「做生日」。
做壽,汀俗一般以子女出面,表示對父母孝敬。親友不送不請。禮物多是衣料,鞋襪、雞公、酒、壽桃(笑包)、壽面(面條),個別有贈送匾額的。壽宴和一般喜宴類同,但頭道菜一定是壽面,取壽延綿長之意,並且吃面時,廚師要到席前加面,叫「添壽」。
(3)60歲做壽什麼時間做擴展閱讀
祝壽儀式:
祝壽無一定的儀式,古時通常晚輩賓客,僅向壽堂行三鞠躬禮,壽星可定時出堂受賀;其餘時間則由子侄輩在禮堂答禮。新式壽誕,常在宴會之前,由壽星分切蛋糕餉客。壽慶的招待:慶祝壽誕,一般都是經濟較富餘者方能進行,所以在招待上比較講究。
古時在壽誕前夕,就開始宴請至親好友,稱為「暖壽」;中午為面席,取其「長壽」口彩;晚間為大宴。次日,尚有宴席,以謝執事。
壽慶宴席,有兩項內容似乎是必不可免的:一是要由壽翁(壽婆)吹生日蛋糕上的蠟燭,然後分吃蛋糕;二是要吃面條,以討長壽的口彩。
④ 按傳統,多少歲該做壽,有什麼講究
按傳統,一般以來五十歲或源六十歲為分界線,生日改稱為“壽辰”或“壽誕”,慶祝儀式稱為“做壽”或“祝壽”。為老人做壽,一般的歲數的壽辰沒有什麼講究
⑤ 按傳統,多少歲該做壽,其中有什麼講究
從古至今,無人不盼著自己福壽綿長,因為我們都有著長長久久的期盼啊。所以,對於年紀逐漸變老的人們,按照傳統應該是要做壽的,只不過因為現代文明的沖擊,很多人已經不太清楚多少歲該做壽以及其中的講究了。事實上很簡單,如果是要擺壽宴的做壽,那要等到五十歲後,其中的講究也是分年齡層而變化的。
如果說家裡家境殷實可以在五十歲以後年年做壽也是可以的,不過要記得避開兩個年齡,一個是七十三歲一個是八十四歲,這兩個年齡是傳統文化中對於生命終結點的兩道坎。至於為什麼是七十三,那是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歲,而八十四也是孟子逝去的年齡,所以要十分注意不然可能引發矛盾。
⑥ 六十大壽應什麼時候過
慶祝誕辰,一般將60歲以前(有些地方是四十歲以前)的叫「過生日」,回60歲以後稱為答「做壽」。逢十則做大壽,如60歲70歲80歲。花甲壽:就是指60歲時做的壽。民間習慣以百歲為上壽,80歲為中壽,60歲為下壽。
花甲壽有些地方在老人六十周歲生日那天做壽,有些地方是在六十周歲那年的正月初六。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不同,晚輩可徵求老人本意見或尊從當地風俗。總之,既要老人高興又要紅火、節儉、熱鬧。
⑦ 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跟老人做壽,各地有些不同風俗,但也不是十分嚴格。
一,做壽的年紀內
1,有男做九,女做十足的容說法。男性59歲做60歲的壽;女性60整做60歲的壽。
2,也有男做單,女做雙的說法,男性做70、90歲的壽,女性做60、80歲的壽。
3,有的做壽在農歷生日,有的在公歷生日。
二,祭祖。有的做壽要祭祖,農村有祖宗牌位的可能較講究,城市不太講。
三,吃長壽面、壽桃(麵粉製成)。這容易辦到,最好有。
四,祝壽。宴席上,致祝壽辭。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對高齡壽星不要用長命百歲。
其實,最主要的是尊重壽星的意見,壽星講究什麼,就按壽星的意思來,讓老人高興,是最根本的原則。有的老人不願做壽,也不要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