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的長壽的人有哪些
古代最長壽的人彭祖,姓錢名鏗,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壽星和養生家,許多先秦古籍都載有回他的名答字。彭祖一生自堯時起,歷夏至商,曾為商賢大夫。相傳彭祖至殷朝末年已767歲,一直活到800歲後不知去向。有學者解釋,上古用於支記日法,一個甲子就是60日,若按767個甲子計,彭祖則活了46020日,即126歲。總之,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連春秋的孔子都很傾慕他,莊子和葛洪也贊嘆他壽命之長久。
㈡ 祝福老人長壽的詩句
1、《天下樂令/減字木蘭花 其一》
宋代:佚名
壽星明久。壽曲高歌沉醉後。壽燭熒煌。手把金爐,燃一壽香。
滿斟壽酒。我意殷勤來祝壽。問壽如何。壽比南山福更多。
釋義:壽星人明久。在壽宴高歌喝酒,無樂不歡之後。祝壽的蠟燭還在明亮的燃燒著。手把金爐,燃燒一長壽香。
斟滿壽酒。我熱情來向他祝壽。如要問壽命還有多少。壽命比南山幸福更多。
2、《題菊壽上虞陳處士·其一》
明代:謝遷
古稀華誕屆重陽,采采東籬菊正芳。
想見聚星堂上客,壽觴齊舉溢秋香。
釋義:七十古稀的生日正趕上重陽節,在東籬下採摘的菊花正香。想到眾星捧月的屋中客人,一起舉起酒杯,洋溢著秋天的香氣。
3、《新荷葉·薄露初零》
宋代:李清照
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書分停。繞水樓台,高聳萬丈蓬瀛。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
花柔玉凈,捧觴別有娉婷。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
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
釋義:值薄露初降、晝夜一般平的秋分之際。分停:平分。以傳說中海上「篷萊」、「瀛洲」等神山比喻壽星家的亭台樓閣。意謂前來祝壽的人中,既有子侄輩,亦有身居高官者,使壽誕為之生輝。芝蘭:香草,喻指佳子侄。
鶴鳥壽長謂之仙鶴,松柏常年青翠,故合用為祝壽之辭。一則以隱居會稽東山的晉人謝安比喻壽主;二則壽主晁補之之原籍齊州,即今山東一帶。在宋朝,人們習慣地把齊州一帶叫做東山、東郡或東州。當年蘇軾稱自己知密州為「赴東郡」或「知東州」。
4、《人月圓·為細君壽》
元代:魏初
冷雲凍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來又到,吳頭楚尾,風雨江船。但教康健,心頭過得,莫論無錢。從今只望,兒婚女嫁,雞犬山田。
釋義:你在褒斜古道上冒著冰冷的大雪行走,地上泥濘濕滑走起來如同登天一樣艱難。過了一年才到了吳頭楚尾的江西豫章,一路上乘坐江船歷經風雨。
只希望你身體健康,對不平之事心裡能過得去,不抱怨自己沒有足夠的錢。從今往後,只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上溫飽的山村林園生活就可以了。
5、《燕歸梁·雙燕歸飛繞畫堂》
宋代:晏殊
雙燕歸飛繞畫堂。似留戀虹梁。清風明月好時光。更何況、綺筵張。
雲衫侍女,頻傾壽酒,加意動笙簧。人人心在玉爐香。慶佳會、祝延長。
釋義:燕子雙雙歸來,圍繞畫堂翻飛,好像在留戀如彩虹艷麗的雕梁。此時有清風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時光,更何況還有盛大的宴會呢?
侍女們身穿飄如白雲的衣衫頻頻為賓客們倒酒,而且特意為大家獻上樂曲。宴會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我願祝賀這樣美好的時刻延綿長久。
㈢ 人之長壽是什麼意思
人的長壽,之是的意思
㈣ 形容人長壽的詞
百齡眉壽 眉壽:長壽。祝人高壽的頌辭。
長命百歲 壽命很長,能活到一百歲。常用作祝福長壽之詞。
長命富貴 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長生久視 久視: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長壽。
龜鶴遐壽 遐:長久。祝人長壽的頌辭。
黃發兒齒 比喻人長壽。
海屋添籌 海屋:寓言中堆存記錄滄桑變化籌碼的房間;籌:籌碼。舊時用於祝人長壽。
美意延年 對一切樂觀的人,能夠健康長壽。
祛病延年 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長壽命。
人壽年豐 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
壽山福海 壽象山那樣久,福象海那樣大。舊時用於祝人長壽多福。
壽元無量 壽元:壽命;無量:沒有限度。祝人長壽的頌辭。
松柏之壽 比喻長壽。
萬壽無疆 疆:界限。萬年長壽,永遠生存。用於祝人長壽。
延年益壽 增加歲數,延長壽命。
壽比南山 壽命象終南山那樣長久。用於祝人長壽。
福壽康寧 祝頌語。謂幸福、長壽、健康、安寧諸福齊備。
龜鶴遐齡 遐:長久。遐齡:高壽。傳說龜、鶴都能活一千年。比喻長壽。亦作「龜齡鶴算」。
龜年鶴壽 相傳龜、鶴壽有千百之數,因以「龜年鶴壽」比喻人之長壽。或用作祝壽之詞。
海屋籌添 宋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原謂長壽,後以「海屋籌添」為祝壽之詞。
河清人壽 古時傳說黃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壽」極言人之長壽。
黃發台背 指長壽的老人。後亦泛指老年人。黃發,指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台,通「鮐」。
黃發鮐背 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後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發台背」、「黃耈台背」、「鮐背蒼耈」。
卻病延年 謂消除病痛,延長壽命。
益壽延年 指延長壽命,增加歲數。同「延年益壽」。
駐顏益壽 保持容顏不衰老而增長壽命。
喬松之壽 〖解釋〗喬、松:古代傳說中的仙人王喬和赤松子。指像仙人那樣的長壽。
㈤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你看:千歲寶掌和尚活了1072歲寶掌千歲和尚是老祖寺常住的開山祖師。
寶掌和尚是中印度婆羅門貴族的兒子,出生時間相當於我國戰國時期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公元前414年)七月七日午時。他生下來就有很多瑞象,骨氣不同常人,眼睛大,鼻子長,兩耳垂肩,雙眉高挑,左手緊握成拳總不展開,父母知道這孩子將來一定不同尋常。才滿九歲,父母就帶他投奔佛陀精捨出家作沙彌。當師父幫他剃度落發的時刻,他突然愉快自然地放開了一直握拳的左手,掌心還露出了一顆珍珠。他虔誠地把這顆掌中明珠呈獻到本師像前,還首次雙手合十頂禮。在場親見的和眾多聽說此事的人們都說這是奇事。他的剃度師父也就以此命名他法號寶掌。
寶掌法師既實現了夙願,離塵出家,從此就精勤修行,嚴持戒律。舉止威儀,如同高山頂上虯勁的青松,肅然挺立於霜雪之中。雖名聞利養、喜怒哀樂的八風輪番吹襲,都不能動搖他勵志修行的德操。由於他是在佛陀入滅後九十多年才出生人世,所以常嘆息自己沒有能夠親自聽聞佛陀的言教。於是,他就不顧寒冬酷暑,廢寢忘餐,殫精竭慮研讀佛陀宣講的經、律、論三藏,依教奉行,歷練不殆。他還期望能學到教外別傳的禪宗,為了這個目標,他發足外出,參訪聖賢知識,廣受教益,走遍了五個天竺國度,歷時五百多年。
他決定到東土震旦——中國去尋找真諦。
時在東漢末期桓帝之初的建和至永興年間(公元147—153),從今天的尼泊爾進入中國的雲南到達四川,第一站是和賓頭盧尊者登峨嵋山,朝禮普賢菩薩,住在大慈寺十餘年。經常二十天才吃一餐飯,而且堅持誦經不斷。當時漢靈帝丞相何進大為驚嘆而贊詩說:「他是如此勤奮勉力,當經文從他的口齒里飛快地誦讀出來的時候,就像岩壁上的清泉急速地噴瀉。當他半夜裡息心靜坐的時候,常常可以聽到躲在台階前的那些將被度化的神鬼感激的哭泣。」寶掌師常對人說:「我有夙願要住世千歲,今年已是六百二十六歲了」。因此,世人都尊稱他為千歲和尚。接著他又到五台山,朝禮文殊菩薩於金剛窟。
當時正是魏蜀吳三國鼎立、戰事不斷的時候,有道家李道元麻衣子法號達真人等,皈依佛門,改穿僧衣隨侍千歲和尚。到了古義豐郡,就是現在的黃梅縣,那裡是上古時代伏羲皇帝演畫卦爻的場所,漢代稱為雲台山的山區,正確的名稱應當是「雲丹山」。
千歲和尚看見這里山連著山、嶺疊著嶺,還有高峻巍峨的兩峰並立,不禁高歌贊嘆:「我站在高山頂上舉目四望,見萬里無雲、群山如畫、風煙彌漫,翠綠的叢林里不時傳來牧童的笛聲。那皎潔的月光把滿天照得像秋天碧水般剔透清澈。我不禁緊系鞋帶,撩起衣袍,乘著白雲,和大夥同到那清涼的天國去悠閑地嬉戲。」於是就在這塊古佛住過的地方,搭起了棲身修行的茅蓬草庵住了下來,一直停留了百十幾年,卻很少有人知道。某一天,偶然聽說高德佛圖澄隱住在陝西終南山,於是他又背著衣缽,拄著竹杖前往詢問佛法。佛圖澄接待千歲和尚,問道:「這些平凡庸俗的世中人,忠與奸、好與壞之間想化解、融洽,是不可能的啊。」千歲和尚回答說:「我說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也只有見到葭灰飛動方可能說妥當准確。」
這個時期,西晉的朝綱腐敗,政局動亂。塞外五個民族起兵渡過了黃河,烽煙四起。千歲和尚辭別了佛圖澄,仍然回到了雙峰茅蓬隱修。他的精神感動了山中猛虎,處處跟隨護衛。雖然外面戰禍縱橫,然而紫雲山中的晨鍾暮鼓卻沒有停息間斷。因此,千歲和尚經常告誡常住大眾,說:「窗外射進來的霞光隨著簾子的擺動照在空榻上,外面十里松蔭邀伴著綠色青苔,一切都那麼安靜。你們不要去驅趕在竹林里啼叫的子規鳥,恐怕會驚醒那些雷虎,從樹林腳下出來。」
這時有一位來自海上仙島的亻屋亻全仙人來到這里,邀千歲和尚同上南嶽山去。在祝融峰上為群仙說戒,感化了白猿進果、黑虎守門、神龜獻上靈芝草、紫鸞伏於法座下。千歲和尚在南嶽度過了數十個結夏安居。之後,又到廬山去訪問耶舍尊者。尊者一見到千歲和尚就盤問道:「這里路深猿啼、虯鬆起舞,亂石坐卧、雲霧飄浮,只有牧童能夠到達這里唱歌。請問老大德是從哪裡來的?」千歲和尚笑著回答:「藤蘿長到萬年就盤掛到樹木上,請問土地到什麼時候生出薺草來?」尊者說:「葯苗剛剛出土成長,竹根剛剛栽種。」說罷,就和千歲和尚相互攙扶著,登上金輪峰,禮拜舍利塔。住了一夜,他們又一起下山到南康。在這里聽說達摩祖師從廣東來到了建鄴。千歲和尚就與耶舍尊者珍重道別,前往白下,去見達摩,咨詢決疑悟道的心要。達摩見了高聲喚他一聲:「老闍黎!」千歲和尚頓然地應答一聲。達摩大師哈哈大笑,千歲和尚立即言下大悟,頓時覺得「七百多年來心中的疙瘩,竟然如堅冰一下子融化開了。」在回歸的路上作偈說:「我在梁國的都城遇見了達摩導師,參究禪法,明心見性了。現在我要飄然行腳到浙東浙西,去看盡那裡的好山好水。」於是,千歲和尚往來於泗洲,尋訪了智者大師,又和他順著泗水東流而下,由千頃到達了琴溪。在現在被稱為赤鯉古潭的地方,還留有唐代裴休手書的寶掌石存在啊。千歲和尚又到延陵,去訪紫髯道士,邀他一同到天台山去,經過石樑飛瀑,登上了赤城山,拜訪曇猷尊者。千歲和尚指著麥田說:「這起伏的麥浪就象波濤洶涌的大海水,那滿車滿車裝的是不是汗水呀?」曇猷尊者聽罷振搖著錫杖說:「漂亮的言詞,滿口的空話,果報如此,功德如此!」千歲和尚辭別了尊者,接下來就是上華頂峰,禮拜長耳定光古佛;航南海,拜觀音大士;遂即到四明山,帶領竺歷法師進入四川,拜謁禪宗二祖神光和尚;又越過棉竹山,過白帝城,在旅途涼亭的牆上題寫:「日出東邊雨又飄,棧前棧後草蕭蕭,不知道良師益友居住何處?在彎彎山道和白雲深處,數次向樵夫打聽過,都不知曉。」於是就離開了四川,再返回雁盪山,重新遍游那氣勢磅礴、莽莽蒼蒼的雁盪七十二峰上的寺庵,在大龍湫瀑布休息的時候,友會了博具那尊者。榜庵曰:「觀不足,額手望天柱岩的美景而忘記歸來。」隱士陶弘景真人就是為此而建造了這「忘歸」和「觀不足」二座游亭啊。還鐫寫了一首詩:「我曾經過目觀嘗了天下的名山,其中只有這里的美景難以用圖畫記錄下來,山前的白頭老翁在這里已經住了一千年,仍然說這一生都還觀不足。」
千歲和尚聽說傅大士住在雙林寺宏揚佛法,特地前往參訪。他請問「如何是佛的正法眼藏」,傅大士把十指交叉躬敬地回答說:「兩手空空提著鋤頭,步行的人騎著水牛,人明明從橋上走過,卻只見橋在流動而水不流。」。千歲和尚又接著追問,「莫不是教外別傳?」大士說:「碧水倒映著孤峰,寒潭迎照著明月,你我都不知道它的本源,須彌山就在你的腳底下越過」。千歲和尚與大士居遊了數年後,就前往漁浦,攀越赤符、大岩等許多名山勝地,又回到司空山,隱居於古廟之中。高士沈約經過這里看望了千歲和尚,在石上鐫書曰:「寒風吹破了故舊的窗紙,片片雪花飄落在供台。把三衣統統都披到身上,仍然象浸到水中一樣的冷,還是去撿柴草,撥開地爐深深的積灰,看有沒有未熄的火種。」已經是冬天了,千歲和尚應約到了舒城。他邀三祖僧璨大師游羅浮山,參訪道家大德葛洪真人於梅花塢的洗耳泉。千歲和尚見了吟詩曰:萬頃青山,一分梅花三分竹,行吟住宿,難道只許你仙人獨享?」葛洪真人也和道:「禪翁到來的時候,恰好這局棋剛剛下完,茶也煮熟了,豈不好嗎?」三祖在旁,輕輕拍掌笑道:「稚川,稚川,你不要故作推辭怕忙碌,還是趕緊去挖筍子來,燒柴草煮飯吃!」說罷三人大笑,這笑聲把山上的石頭都震落下來,如今,這個落石洞還在梅花村的旁邊呢。
此時,唐王朝剛剛開始建立,千歲和尚又回到雙峰老祖寺。他說過「我走盡了中國的八百個洲,這座山偏偏可稱得上修道之人游訪居住的地方」的話。這期間,他禮拜了禪宗四祖道信和尚,逗留請益,並且請他去住持老祖寺。
在一切安頓就緒之後,千歲和尚就北渡黃河至嵩山少林寺,禮拜初祖達摩的面壁崖。接著又北上幽州,游西山,訪華嚴室利尊者於潭柘寺;游歷上方山,到真定,禮拜大菩薩,遇見了白足企都仙和尚。千歲和尚和他對話,使他感到真誠摯愛。千歲和尚就帶他又回到黃梅,訪問五祖弘忍大師於東禪寺,和他們來往十分莫逆,達數十年之久。後因兵擾蘄黃,時局不安,千歲和尚又重返江浙,隱居於浦江與赤岩之間。當時在淀溪,有位朗聖僧,是五祖弘忍的法孫,他平靜安逸,獨居修行。千歲和尚和他十分友善,經常寫信叫白狗送給朗禪師,朗師養了一隻黑猿,由黑猿把回信帶給千歲和尚。所以唐南康郡王韋皋就此在牆上題詩說「白犬馳書至,昔猿洗缽回」。不久,朗公圓寂。千歲和尚也就渡過濤濤長江,掛笠在會稽雲門寺。當時正是唐高宗顯慶二年丁巳歲(657),千歲和尚已經是高齡一千零七十二歲了。這年七月七日,他忽然向如光、慧雲二位徒弟說了一段偈語:「本來以為沒有生和死,今天也要顯示生死了,我得去安住於成佛之道心,來生我還要轉世再來到這個世界。」說完就閉目入定。七日之後,又蘇醒過來,囑咐徒眾說「我滅度之後,你們就在這里修塔供養。日後,會有人來迎接我的遺骨回歸中天竺。希望你們要切切注意,不要拒絕啊!」說罷就與世長辭。徒眾們謹遵遺命,就在若耶溪的南岸建塔,掩葬千歲和尚的真身。每當風雨交加的時候,墓塔會放出亮麗的光來。到了龍朔二年(662)五月初五日,正好有一位印度僧人來到,環繞師塔頂禮,塔門自動打開,人們看見塔內大師的真身舍利放出耀眼的光芒,寶骨潔白庄嚴,帶有明亮的紅色紋理,令人肅然起敬。那位印度僧人禱禮完畢,提起千歲和尚頭骨振動著,那全身的骨架關節緊密有系,沒有一塊散落。印度僧人把骨架放入池中漂洗後,仔細藏入包裹,背負著向西而去。這時,天空雲霄中顯現出種種瑞相,還隱隱傳來美妙的佛音梵曲,多日不絕於耳。洗骨池至今還在舍利塔的左邊。
查閱千歲和尚生前所經歷的地方有數十餘處,處處都已建成了寺廟。唯有黃梅雙峰老祖寺最為庄嚴壯觀。因為是在四祖、五祖於黃梅弘揚佛法之前所建,而千歲和尚年歲又最高,所以後人都尊稱為老祖寺。
我(行森)現今有愧的住持老祖寺,在瞻仰頂禮這位古德的時候,就象瘦粼的竹子,面對大風吹來無力站穩,令人膽顫心驚。是啊,這數千年來,有多少名山大川中的寺院叢林,在建後又遭毀壞的,推想著也不知道有多少。然而在這里卻是殿閣檐楹,開朗完整,吐雲吞月,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毀,乃至於周圍泉石松竹都蘊含著當年的古貌,如若不是有千歲和尚的高德,如何能夠得到象有神靈般的護衛呢?行森常常閱讀五燈、祖傳,其中對於千歲和尚的記述都過於簡略。正好我因為住在深山,閑暇較多,所以就詳細察閱考證象《古會稽記事》、《唐匯搜奇》、《白氏類林》、《羅浮舊志》、《天台會纂》、《法苑珠林》、《雁盪集》等書目,將其中有關千歲和尚生平行實的內容記錄下來,恭寫成文。以有益將千歲和尚苦修道行的榜樣,如日月高照,使後世來人能有所借鑒啊。
行森頂禮,謹作贊詞:
懷悲願,露古顏。孤筇直過萬重關,竿頭風月灘灘別,足底煙霞處處閑。
稱幽興,唯此山,驚回龍夢出潺氵爰。奇石蟠松無限意,雙峰絕頂許誰攀?http://hi..com/%D4%B8%C9%FA%BC%AB%C0%D6%CD%C1/blog/item/b058b8ca65e14615bf09e622.html
㈥ 描寫人長壽的詩句
長歲
鶴語寄春秋,古柏參天四十圍
願獻南山壽, 年齊大衍經內綸富
先開北容海樽, 學到知非德器純
綠琪千歲樹,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蓮, 釣渭絲綸日月長
壽考徵宏福, 閑雅鹿裘人生三樂
文明享大年, 逍遙鳩杖天保九如
上壽期頤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範斯陳
瑤池春不老, 設悅遇芳辰百歲期頤剛一半
壽域日開祥, 稱觴有菜子九疇福壽已雙全
王樹盈階秀, 玉樹階前榮衣兢舞金萱映日榮
金萱堂上花, 甲初周范陳九五福
甲初
桃熟三千年, 賢淑七旬人, 經幾度七二風光, 現出麻姑仙草
導引三摩地, 應獨有三千歲月, 結成王母皤桃
璇閣數華年, 恰合蟾圓, 一度瑤池看桃實, 預期聳千春
相夫教子壺范, 久欽際此欣, 逢設悅日
積福延齡, 期頤預卜, 而今初倍及笄年
祝壽
金萱稱慶詠霓裳,丹桂飄香開月闕。
梅子綻時酣夏雨,萱花稱滿靄慈雲。
人傑地靈欣獻瑞,孫賢子孝唱神怡。
堪誇仁者同偕老,相愛入初志不移。
笑看今朝添百福,遐齡長壽祝期頤。
㈦ 描寫人長壽的詩句有哪些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長命百歲
㈧ 贊美長壽的詩詞
贊美長壽的詩詞
惟願聖主南山壽,何愁不賞萬年春 - 惟願聖君無限壽,長取新年續舊年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㈨ 最長壽的人是誰
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人 ――――――― 瑪土撒拉 彭祖是中國文化中長壽的象徵,是亘古以來中國獨一無二的人瑞。據史料記載,彭祖姓名鏗,是上古時期部落首領陸終氏的第三個兒子,殷朝末年的時候已經有七百六十歲了,看上去卻還是年輕人的模樣,彭祖活了八百多歲。 但是,彭祖的壽命同人類的始祖亞當相比,還差了一截。更有趣的是:亞當也不是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人。人類史上的長壽冠軍是瑪土撒拉,亞當的第七代孫子。 為何瑪土撒拉能奪取人類歷史上的長壽桂冠呢?聖經創世記五章21節說以諾六十五歲的時候,生了瑪土撒拉。瑪土撒拉姓名的意思是「他死後將帶給」。以諾給瑪土撒拉起了個十分奇特的名字。「他死後將帶給」人類什麼呢?是好是壞?是喜是悲?這一切對當代的人(包括以諾在內)都是個不解的謎。 也許你會說,姓名不過是一個人的符號而已,父母給子女起名字也不可能有什麼神秘吧? 其實不然,瑪土撒拉是亞當的第七代後裔。他七代祖先的姓名,分別都有其獨特的涵義。亞當:人;賽特:被註定,被指派;以挪士:致死的,不免一死的;該南:悲哀;瑪勒列:可稱頌的神;雅列:將要降臨;以諾:教導。 如果我們把這七個人名的意思同瑪土撒拉(他的死將帶給)連起來,那就是:「人註定不免一死,這是何等的悲哀。然而,可稱頌的神將要降臨,教導我們。他的死將帶給…」 ,這是何等奇妙的信息。你能說只是偶然巧合嗎?祖孫八代,時間跨度幾千年,若不是上帝預先設定,人有可能傳下這奇妙的訓詞嗎? 然而,更奇妙的事還在後頭。瑪土撒拉是挪亞的祖父,他在一百八十七歲時生了挪亞的父親拉麥,而拉麥在一百八十二歲時生了挪亞,所以祖孫之間相差了三百六十九歲(187+182=369)。瑪土撒拉的意思既然是「他的死將帶給」,他那世代的人一定又好奇、又懼怕,到底他死後會帶來什麼後果。結果,瑪土撒拉活到九百六十九歲才去世,那時他的先祖,甚至兒子拉麥,都比他早過世了,他們都沒看到想看的,這實在是上帝的憐憫,因為瑪土撒拉一死,上帝對那個世代的審判――大洪水――就馬上來到了。何以見得,請看創世記第六章13節記載:「上帝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起;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並毀滅。」上帝吩咐挪亞造方舟,讓他的妻子、兒子、媳婦,以及牲畜,能夠躲避洪水。正因為如此,瑪土撒拉何時去世,不僅是他個人的事情,而且關繫到當時全人類的生死存亡。因為瑪土撒拉一死,就意味著上帝的審判將要臨到。果然,當瑪土撒拉活到九百六十九歲時撒手而去,那時,挪亞是六百歲整(969-369=600)。創世記第七章6節說:「當洪水泛濫在地上的時候,挪亞整六百歲。」不但是「瑪土撒拉」這個名字的預言應驗,而且在時間上也完全應驗!至此,我們可以再將瑪土撒拉的兒子拉麥(意思是絕望的、哀傷的人)和孫子挪亞(意思是安慰、安息)名字加到那句不完整訓詞上,全部的意思便是:「人是註定不免一死的,這是何等的悲哀。然而,可稱頌的神將要降臨,教導我們。他的死將要帶給絕望的、哀傷的人安慰、安息。」行文至此,我們能不贊嘆上帝所預言的時間是何等的精確。我們能不感謝上帝一而再,再而三的憐憫人類,推遲了大洪水到來的時間嗎?也正因為如此,上帝才讓瑪土撒拉不斷的延長壽命使他成了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