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家為話題的作文
家是我們成長的根基,家是一本誦讀不完的書,家是一篇寫滿美好祝福的詩文,家是一首溫馨動聽的歌曲,家是一杯濃厚清醇的佳釀。家是那樣平淡無奇,又是那樣令人魂牽夢繞。家是我們的避風港,帶給我們溫暖和快樂,陪伴我們成長。
我愛我家!不知不覺,我在我家已經生活了十三年了,那裡有我最敬愛的父母,還儲存了我許多年的故事。
在整間屋子裡,我最喜愛的就是我的房間,房間里有一張書桌、一張大床、一個書櫃和一台電腦。我每天在書桌上寫作業,在大床上睡大覺,有時候累了,就坐在電腦前放鬆放鬆,讓「工作」多時的大腦鬆懈下來,有空的時候就看看書櫃的書。房間里的每一個玩具都陪伴著我成長的喜、怒、哀、樂。
人人都有家,動物也不例外.高高的大樹是小鳥的家, 濕潤的土壤是花兒的家, 嫩綠的荷葉是青蛙的家, 清清的小溪是魚兒和蝌蚪的家, 綠色的小草是小蟲的家。
一些家財萬貫的大老闆、企業家,他們擁有豪宅,有車,有錢,有權,有勢。人們總是羨慕著他們。可他們並沒有幸福,因為這些人事業繁忙,忘了自己的家。 顧上家庭,他們認為會丟掉財產。在他們回到他們的豪宅時,他們面對的只是一面面空洞洞的牆壁。什麼也沒有,非常寂寞、孤獨。他們是永遠體會不到家的含義的,在問他們家是什麼時,他們總是回答:「家是一個居住的地方。」
家是什麼?
其實,家就是一所房子里,有人,有愛。沒有愛的家,再豪華也覺得荒涼;充滿愛的家,再窄小也覺得溫暖。家承載著家裡每個人的夢想,在風雨中結伴同行,每個人的家都是用信念構成的屋頂,都是用堅強構成的外壁,都是用親愛構成的傢具。
有家才會幸福,無論它是怎樣的破落不堪,但這才是真正幸福存在的地方。
⑵ 與家有關的文章
我與家
多少次在痛苦的思念中勾起了我對家的眷戀 ; 多少次在絕望的邊沿中想起了家的溫暖;多少次在徘徊中想起了家的祝福。家是什麼?或許我以前真正不知道家是什麼概念 , 可是現在我似乎懂得了它。
在家的時候,自己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何等的美麗。於是我就夢想走出大山,為改變大山裡的人們那種共同的地域特色 ——「 窮 」 而奔走。
年青人的想法往往是具有可變性,即便這種想法是極其荒謬,可是在他眼裡往往是非常美好的事!人人說: 「 沖動是魔鬼! 」 我卻不相信它是真理,於是帶著一腔熱血,我飛出了家。
飛出去的鳥往往是自由的,因為鳥終於擺脫了家的束縛,給自己撐出一片空間!可鳥也有想家的時候。
我這只飛出家的鳥時常在思念中渡過。我知道,我要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得已而為之,可為什麼自己總是活在我與家的矛盾中。我在想,我是不是有點犯傻了?為什麼老想家?男子漢大丈夫,要以四海為家!我常對自己這樣說,然虛偽的掩蓋並不能刻意的欺騙自己的靈魂。我知道,我骨子裡透著一股家的 「 酸 」 味。
去年,父親、母親送我到車站的時刻,我沒有哭。可當火車開走的那一刻,我哭了。我忽然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似乎那時的我心緒與先生相同了吧!我想,我怎麼會流淚呢?但我用手帕拭幹了淚,面帶笑容向父親、母親揮手說: 「 爸、媽,你們回去吧!我會好好照顧自己,我會好起來的! 」 火車漸漸的離他們遠去了,我的視線也變得朦朧起來,但我還是忍不住, 「 流出了淚 」 。不知那時的我為什麼如此沒有骨氣,竟丟掉了我素來的剛強,我想大概我骨子裡總是透著家的 「 酸 」 味吧!
身居異鄉的我倒沒什麼不適應,只是曾經活潑的再不能活潑的心變得異常寧靜了。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 非寧靜無以致遠 」 ,大概我真正變成一個致遠的人了吧!不然我不會變得如此的快。這倒對我是件好事,最起碼我還是能以一顆成熟的心去審視這個世界啦!可最使我受不了的還是對家的那一份思念與牽掛。我知道父母的辛酸是為了他們的兒女能夠早日成材!可在我心裡最不能忍受的是父親和母親那一股不要 「 命 」 的生活勁!每當我在深夜裡,我總會想起母親縫制衣服和父親辦公的情景。父親是一位正直,真誠的人民教師。他為了他的黨和國家和他的學生奉獻了他的多半生啦;可他那身衣服依然是他十八歲當教師時的中山裝。有一次,我說: 「 爸,你買一件新衣服吧! 」 他沒說什麼,只是看了看我。我頓時明白父親那目光的含義。母親那雙襪子似乎一輩子永遠穿在她腳上啦,我幾次給她買的襪子都站她給退回去啦。盡管那是他們 「 結婚 」 的見證,但她還是捨不得扔。盡管那雙襪子已有十幾個補丁,她還是那麼穿著。
我時常想起他們,感到無比的內疚。我知道我不是他們的好兒子,可我在他們的心裡是最好的兒子。我常想起父親一句話: 「 孩子還是自己的好! 」
母親說: 「 只要你們能活出個人樣來,媽與你爸就算累死也無憾啦! 」
家裡寄來的錢我從來沒有帶給我一絲歡樂,反而是一種沉重。盡管錢是那麼的夠花,但我從來不亂花一分,除了一點吃喝外,什麼都不買。衣服還是從家裡帶來的那幾件 「 老革命 」 ,鞋還是家裡帶來的 「 千層底 」 。這樣 「 土氣 」 ,另那些時尚的青年, 「 嗤之一笑 「 ,但我覺得,我很自然。盡管這些衣服已是哥哥穿下來的,但我還是愛不釋手,因為在我的骨子裡始終透著家的酸 「 味!
我知道。我是一個朴實的教師之家出身的人,我還是一位貧窮的家庭出身的子弟。這是鐵的事實,我不能欺騙自己。
盡管每次給家裡打電話,父母問的第一句話是: 「 兒子,錢夠花嗎?不夠再寄。 」 我卻總是感覺鼻子里酸酸的。
人要有良心,我時常對自己這樣說。我不能欺騙自己的父母的血汗錢。如果那樣,我活在世上無意義。所以,我時常以最低消費來要求自己。我知道,再消費高,我就真正的毫無良心可言啦!去年冬天,我在忙碌的學習中當了半年的家教,掙了點錢使我心裡輕松許多,至少,我不用花父母的血汗錢,我知道我已經長大了,我不需要家太多的幫助,要不然我真是一輩子飛不出去的鳥了!
我時常在寂寞中想起家。盡管曾經的家不那麼富裕,不那麼清閑,可我總覺得它應該是我一輩子摘不掉的一頂帽子。我身在遠方,可我的心常系我的家。因為我知道,我扔不了這頂帽子,我骨子裡透著一股家的酸味!我的家在大山,可我的心不在大山,但我系著大山!因為大山養育了我十幾年,我能忘了嗎?我不能。因為我是在大山腳下飛出來的!我知道我的未來是不是那麼理想,但我感肯定:我會永遠離家了,因為我要改變家的面貌,改變大山的貧瘠。我是一個註定要浪跡天涯的人:因為我要尋夢。盡管離家的滋味不堪忍受,可人總不能在家裡過一輩子。家不能伴我一生,但以後我會有自己的家。畢竟我再過幾年也要快 「 兒立之年了 」 吧!家是一種幸福,一份溫暖,一段情義,一種眷戀。我曾經的家快要變成人生的回憶了,因為年齡的增長,生活的需求會組成我所需要的家,但不管以後的家會是怎樣,曾經的家是我一輩子扔不掉的一頂帽子,因為我骨子裡透著一股家的 「 酸 」 味!
⑶ 關於《家》的文章(著名作家寫的)
巴金 激流三部曲:《家》
在巴金眾多的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樹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創作過程長達十年。第一部寫於1931年,以《激流》為題,從當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斷斷續續地在上海《時報》上連載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單行本時,作為《激流》之一改題《家》。《春》的寫作從1936年開始,在《文季月刊》上連載了十章,後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寫完,單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氣寫成的,這段時間每晚寫五、六個小時,邊寫邊送印刷廠付排,5月初結稿,7月即出書。
以自己生活過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為素材,寫一部控訴舊家庭的罪惡,展現自己的社會理想的系列小說,在巴金的心中醞釀了多年。
在現代文學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許多作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是,象巴金這樣曠日持久地堅持表現這一主題的作家並不多,象《激流三部曲》這樣從內部對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寫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見。撕開封建家族制度虛偽的面紗,顯露它吃人的本質,並明確揭示它「木葉黃落」的窮途末路,是巴金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特出貢獻,也是《激流三部曲》最傑出的思想意義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僅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和腐配、傾軋和迫害,還著力表現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斗爭,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他們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動。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紀二十年代初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作為向封建勢力討還血債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運的號角,它對於三、四十年代許多知識青年沖出舊家庭的藩籬,走向革命,起到啟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動著許多中國的和外國的青年的心。
凝聚著巴金的經歷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堅實的生活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的結果。題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愛憎的鮮明,為巴金得心應手地發揮自己卓越的藝術才能,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摯濃烈的愛憎感情,隨著流暢而充滿抒情氣質的文字跳盪,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據塑造的那些藝術典型,鮮明生動,對客觀現實的細致描繪,構成一幅幅真實感人的生活畫面。這部巨著的成就,標志著巴金現實主義創作的新高度。
⑷ 50歲的我作文
五十歲的我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我還活著的話.我真無法想像.但是相信五十歲後的我一定不會記得太多五十歲之前的事情了.人呀,總在無情的歲月中迷失自己.所以我要五十歲後的自己還能記得很多少年中年的事的話,我必須得給五十歲後的自己留一份留言才行.留的不單是歲月的痕積,也是美好回憶的片斷.我要五十年後的我還能保留著年輕的心態和年經的美好.還能記得曾經的甘苦.
今年是虎年,人的一生中能過多少個虎年,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歲月的無情.所以我要在有情的歲月里記住更多的美好.也許十年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就會想不起來,今天我在做什麼,有過什麼樣的心情和心態.記憶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但是不管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十年二十年後自己都會想再回溫下哪年經的往事.
今天在下雨.天好冷,快過年了,還有兩個多月.但是我到現在還是不太喜歡過年的感覺.尤其是在冷得要命的天氣里過年,真的沒有太多的美好的感覺.人懶懶的不想出去走.今天坐在電腦前已經一天了,還是不想起來.除了喝茶還是喝茶.人生就是這樣,不管你願不願意,總要做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心情也罷,心態也罷,有時都由不得自己的.
曾經有過很多美好的經歷,也有過很多痛苦的經歷.現在想起來還是無法釋懷.但是我想到了五十歲後的今天也許看了這個留言後再想起來時也許會是另外一種心情了吧,人在不同的時間里不同的環境里,看待事情的心態也是不同的.希望到再想起來,會當成了一種美好的回憶.
過了年了快三十歲了,人的一生會有幾個三十歲呀.五十歲後也還沒到兩個三十.現在是快中年了.五十歲後就是老年了.呵呵.人生就幾個階段.有起有落.有悲有喜.所以難免也有很多感慨.曾經愛過恨過.想過念過,幾十年後還留下什麼.
我女兒現在滿四歲了.正在上小學.很調皮的,我常常讓她給氣得哭.但是一個小孩給一個家帶來的快樂也是別的東西不可取代的.所以盡管女兒氣人.但是相信到了我五十歲後的今天,她會是一個懂事又可愛的年經的漂亮的大姑娘了.我衷心的祝福她能快樂建康的成長.
丈夫常常在外做生意,經常是一個月才回一兩次家,見面的機會是少之又少的.年經的我們還會為了一些生活上的事常常吵架.但是我相信五十歲後的今天.我們會坐在一起快心的聊天喝茶.談著我們年經的哪些往事.談著孩子小時候的一些有趣的事.
我不知五十歲後的今天我看到今天的留言時,會有著怎樣的心情,我只希望能留著一些不管美好的還是悲傷的回憶.讓老年的我還可以看到年輕的影子.證實我的存在.
⑸ 我想寫一篇關於50歲年齡的人生感悟文章,有沒有好文版本提供
如果有人問你,你幸福嗎?你可能會說,我姓李,不幸福。可當面對現實,面對國運,如果有人問你,我們的國人,你愛國嗎?或許你沉默,你不說話,卻讓我知曉了,你的態度。
你是口的緘默者,行動的實力派。無論怎樣,也無論好壞,你用你的雙腳在回答,在宣誓,你的決心,你的意志。
既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之後,最為震驚國際的,要數韓國的「薩德」事件了。熱心的,愛國的,義憤填膺的,每一位渴望幸福與和平的國人們,堅決抵制樂天百貨,堅決不在韓國濟州島停船靠岸。國內所有有關樂天百貨商店頻頻關門大吉,就連京東,順豐等電子商務平台上有關樂天百貨也在一一下架。
我彷彿看到了當初抵制日貨的壯觀場面,歷歷在目啊!一夜之間,車毀心碎,有人難過,有人喝彩鼓掌。殊不知,小不忍則亂大謀。有想過嗎,你打雜燒毀的,也許不是日貨,而是國人的心血,國家的GDP。
這難道就是你眼中所謂的愛國嗎,我的國人同胞們?在我看來,愛國就像是一陣風,吹過了,隨之而來的,便是晴空萬里無雲。日貨風過,韓貨風來,下一陣又是哪國風呢?你又知道多少呢?又會怎樣抵制呢?終止與他國貿易往來,還是讓國人同胞們抵抗到底呢?你說呢?
畢竟,大多數人,無論本土人,還是外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懂的不多,會做的也不多。在他們的心中,國家如何發展,如何制定政策,他們無人可以干預。
愛國一陣風,吹進他們的心中,孰對孰錯,無人問津。如若愛國,就請用心去發現,去改變自己,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自我的判斷力,學會傾聽,學會理性思維。
⑹ 過了50歲,父母還在世,那是一種幸福
過了50歲以後,父母還在世,那是一種幸福,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好好孝敬老人家
⑺ 《家》作文
家,家是什麼?家就是離你心靈最近的地方;家就是你心頭縈繞的那份永遠的牽掛;家就是當你遇到暴風雨時避風的港灣。
曾經,家以一種氤氳的姿勢站在我的記憶里。甚至可以說對於家,我從未有過一個完整、正確的定義。只知道,放學以後該回的地方就是家,吃飯時該去的地方就是家,睏倦時,可以讓你休息的地方就是家。
或許,我給了「家」一個太廣泛的定義,以至於在即將離家讀高中時,我對我的那個呆了整整15年的叫家的地方竟沒有一絲的留戀。取而代之的是對即將住校生活的嚮往。家?處處無家處處家嘍!
進入學校,生活完全偏離了想像的軌道。第一天就覺得我期待的這種生活太累、太累,甚至說吃下食堂里的飯對我來說都成了一件極為辛苦的事。這才知道,家,一個那麼溫馨的地方。
曾經,我認為我是個堅強,適應能力很強的人,可我錯了。人只有在單獨面對自己的時候才是最真實的。我不堅強,真的,一點都不。當現實和想像有著遙遠的距離的時候,我可以做的竟只剩下回憶。回憶奶奶的嘮叨、爺爺的教誨,回憶叔叔送我上車後離去的背影,回憶弟弟身上香香的,痱子粉的味道。然後,以一種氤氳的姿勢,站在風里,等待淚水的洗禮。最終,將回憶裁剪成最奢侈的煙火。
第一次打電話回家,聽到奶奶那熟悉,彷彿就在耳邊卻又遙不可及的聲音,我竟難過地、難過地哭了,電話那頭,奶奶安慰的聲音響徹耳邊,電話這頭的我早已淚流滿面。急急忙忙掛掉電話。淚,像被沖垮的防洪堤里的水,止也止不住。於是,又想起離家時我認為不會留戀的人和事。記得顧湘在《西天》里說:「那些我們認為不會忘記的事,就在我們戀戀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忘記了。」是的,甚至說那些我們認為會忘記的事,也會在我們拚命遺忘的過程中,被我們深深印入腦海。真的,不管你到了哪裡,家,都將是你永遠的想念。
現在,我喜歡站在我們學校里最高的地方,舉目向東看,一直向東,一直向東,我想看看家鄉的向日葵開了沒有。睡不著的時候,就出門看校園里黑色模糊的輪廓,偶爾散落在某個房間里昏黃的燈火。天亮的時候會抬頭望天,想著那些移動的雲朵會不會拼湊出一張記憶深處的面容,一瞬間可以讓我喪失所有的語言,倉皇的、傷感的,田野里,有飛鳥撲閃著翅膀飛上高高的蒼穹。
在他鄉的土地上,我悄悄地在心裡播下一顆叫「家」的種子,用我悠長的思念澆灌一個溫馨的夢——將思念駐在心裡,感受櫻花傷逝和聲聲的家的呼喚…
·······················································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溫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著高冠,佩著長劍,行吟著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說,「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裡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嶺里,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裡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麼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湧出萬般感慨呢?「曰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麼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里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裡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著更加不同的見解: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干凈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還可以寫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傷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它……」
這首家喻戶曉的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唱出了多少人的眼淚,唱出了多少人的悲歡離合。
家是什麼?畢淑敏說過:「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
其實,家就是一所房子里,有人,有愛,有溫柔。沒有愛的家,再豪華也覺得荒涼;充滿愛的家,再窄小也覺得溫暖。家承載著家裡每個人的夢想,在風雨中結伴同行,每個人的家都是用信念構成的屋頂,都是用堅強構成的外壁,都是用親愛構成的傢具。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家是母親織出來的一絲絲牽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家金」,家是戰火中不滅的期盼,「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的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家是親人內心的守望。
家裡沒有壁爐中燃著的旺火,卻有著一顆顆炙熱真誠的心,依偎著彼此,讓溫暖傳遞。只有在家裡才可以撒嬌,——不管是15歲,25歲還是50歲,只要家在,一切都在。家是我們心靈的依靠,倦了,累了,就在這里停下腳,總有人為你撲去塵土,倒杯熱茶,這就是家。
有家才會幸福,這個道理總是有人太晚明白,總是有人明白卻無能為力。所以請再看看這個家,不論它是怎樣的破落不堪,請相信,這是幸福存在的地方。
★「家」的名言警句
○家園,世界的樂園(德國)
○鳥自愛巢人愛家(英國)
○別人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任何一隻害鳥不會弄臟自己的窩巢(英國)
○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伏泰)
○我的房屋對於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無法將我從那裡趕出去---(威·斯湯福德)
★ 唐詩中的「家」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聖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志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雲深。(陳子良《於塞北春日思歸》)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田家無四鄰,獨坐一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萬里依孤劍,千峰寄一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韋應物《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
回答者:乖寶寶_瑤瑤 - 秀才 三級 9-9 21:10
★ 唐詩中的「家」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聖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志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雲深。(陳子良《於塞北春日思歸》)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田家無四鄰,獨坐一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萬里依孤劍,千峰寄一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韋應物《園林晏起,寄昭應韓明府、盧主簿》)
······················································
爸爸帶我跑步
我從小就體弱多病,有一次竟然的肺炎,經過那辛苦的時期後,爸爸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於是,我們倆就開始了晨跑。早上,5點多,爸爸就起來了,好不容易才把懶洋洋的我從床上拉起來。全副武裝後,我們就到了樓下,開始晨跑。呼哈,呼哈,我們邁著步伐跑起來,一開始,還沒什麼感覺,跑那那麼起勁,後來,才感覺到跑步的吃力。我是個很要強的人,不會輕易服輸的,就算快不行了,也得繼續。可是,老天爺就是不給我機會讓我展示一下我的運動細胞,我感覺,好累好累,累到嘴唇開始發白,頭開始暈眩,爸爸當然沒什麼事,也沒有注意到我的不常。咚,一聲,我乾脆就趴在地上了,呼呼喘著大氣,爸爸看見我,急忙跑過來噓寒問暖,最後還加了一句話,跑這么點就累成這樣,以後該怎麼辦啊。我頭上立即冒出三根黑線。爸爸笑笑,背起我,帶我繞著小區,跑完全程的最後一圈。雖然我覺得這樣很沒面子,可心裡還是很溫暖。早晨,一位爸爸帶著女兒跑步,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媽媽陪我練琴
那個暑假,是我最難熬的一次,也是媽媽最辛苦的一次。說起來,那年我正要考電子琴八級,而媽媽那年又剛好懷著我的妹妹,於是那年暑假成了考驗我們母女的非常時期了。從太陽自東方升起,到太陽從西方降落,我和媽媽都在我的房間里,12個小時播放著重復的音樂,有時斷斷續續,又是順暢淋漓。我相信,托我的福,鄰居們應該都可以把這些曲子哼著唱了,而那也是我的手快要抽筋的預兆。媽媽陪著我在旁邊聽,挺著個大肚子,真不容易,那一邊一邊重復的音調演奏著,雖然累,但我感覺很欣慰而考級時間和妹妹出世的時間只差幾天。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順利通過了考試。在那不久,我妹妹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可真算是雙喜臨門。後來,在病房裡,我說:「我妹妹之所以那麼調皮,說不定是胎教期間聽了我太多的著作啊!」說到這里,我們一家都笑了。
妹妹跟我耍寶
我妹妹的出世原因是我太孤單,為了陪我。但後來,我可不這么認為,可能是讓我改掉自私的壞毛病吧。我驚奇的發現,她竟然遺傳我的基因,這么回吃!我吃什麼,她就搶我的,當然,跟大差12歲的我,怎麼會輕易認輸,但我又驚奇的發現,他的力氣怎麼這么大,頭上留下三滴汗,這個是遺傳誰啊?我罵她,她也學著罵我,我打她屁股,她竟然也學著打我屁股,她搶東西搶不過我,就哇哇大哭,都說小孩子的利器就是哭,我妹也不例外,每次都大傷我的元氣。我總算知道,老爸老媽的辛苦,可是也應該想想我這可憐天下姐姐心啊!
我們這一家,就是這樣,既冤家又幸福。既然眼前看不到,就應該深深體會。
···································
家,都是溫馨的
家是冬天的暖爐,家是春天的希望;
家是溫暖的懷抱,家是最美的天堂。
——題記
回家的路上,滿牆的爬山虎映入眼簾,一片蔥蔥綠綠的,在炎熱的盛夏里,使人感到絲絲涼爽。我騎車剛剛停在我家單元的樓道前,倏然,一個輕便而快捷的身影從我頭頂掠過,我嚇了一跳,抬頭一看,是一隻燕子飛進了樓道;我順著燕子飛去的方向,看見在一樓樓道的牆壁上,不知何時搭起了一個小小的燕巢,小竹籃一般,十分細致。我仔細地看起了燕巢,這時我才看見燕巢中有一隻小燕子,烏黑亮澤的羽毛中還點綴著兩塊紅色,珍珠般的眼睛炯炯有神,那隻小雛燕還呷著嘴,旁邊還有一隻大燕子,她一定是燕子媽媽了,她正在嘴對嘴的給小燕子喂飯呢,剛飛進去的燕子一定是小燕子的爸爸了,他把剛從外邊叼來的食放在了燕子媽媽身旁。
我頓時感到一股暖流,一種溫馨的感覺油然而升。這就是家呀!
家是冬天的暖爐,家是春天的希望!
家,真好!溫暖的家真讓人留戀!
我惟恐驚擾它們,踮著腳,輕輕地上了樓。
以後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大燕子嘴裡銜著覓來的食,飛進飛出的,呢喃著,歡叫著,給我們樓道增加了勃勃生機和綿綿情意。
每當夜幕降臨,習習寒風吹來的時候,,三隻燕子在小小的燕巢中,依偎在一起,有時抱成一團,唧唧喳喳說著鳥語,傳遞著心中的花香,很愜意很安靜的樣子。
家是溫暖的懷抱,家是美麗的天堂!
家,真好!溫馨的家真讓人陶醉!
日升月落,春去冬來,小燕子長大了,也和大燕子一起飛進飛出的。燕子的家成了我們整個宿舍樓的一員,燕子的家和我們人類的家家戶戶,和睦共處,相映成趣。
願燕子的家都是溫馨的,
願人類的家都是溫馨的,
願世上的家都是溫馨的。
什麼使孤獨者牽腸掛肚,什麼使無家可歸的人夢寐以求?是家,是溫馨的家。 ——題記
失敗時,在母親的鼓勵的目光得到安寧和撫慰,在父親那嚴格的目光得到堅強。成功時,在母親自豪的目光得到驕傲,在父親嚴厲的目光知道:虛心能成萬事,驕傲十事九空。
每當我遇到重重困難時,媽媽總是第一個安慰我。也許很多媽媽也會這么做。記得我從小討厭數學,我害怕奧數。媽媽發現了我這個缺點,每到深夜,當我在溫暖的床上睡得正香時。媽媽在陰暗的燈光下學習,媽媽深知,自己的文化知識是不能教會女兒的,她必須努力地學習。到了白天,她會給我講解我遇到的所有難題,當我把問題都解答出來時,媽媽欣慰地笑了。
我學英語也是一個老大難,我總是記不住英標。媽媽為了我,送我去學英語,然後自己坐在一旁,也在學習。我上課走神了,沒聽見老師講課時,媽媽回來,耐心地教我。她把英標寫在牆上,每天陪我讀。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我的英標很快就記住了。
從小到大,媽媽都沒打過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鼓勵我。
我的成績逐步上升,媽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但是我漸漸驕傲了起來,慈母多敗兒。媽媽發現了,不忍心懲罰我。爸爸知道後,很生氣,給我打了一記耳光。雖然打得不重,但我還是哭了。我記住了這個教訓,爸爸讓我知道:「虛心能成萬事,驕傲十事九空。」
每當我取得了一點小成就高興時,爸爸的目光讓我立刻醒悟過來。
這就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家,一個溫馨的家。
家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搖籃,是每個孩子棲息的港灣。我就有一個溫馨、幸福、和睦的家。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一個幸福溫暖的家。爸爸媽媽對我百般的疼愛,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家中的溫暖。每逢放學回來,媽媽正忙著在廚房為我做著可口的飯菜,爸爸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學習,當遇到不會的題,爸爸便會耐心地給我講解,媽媽對我的學習甚是關心,她怕我學習累著,盡力想辦法為我加強營養。每天早晨都給我煮一杯熱牛奶,還總是調方的給我做菜。
我愛我家,一個和睦快樂的家。在我家裡,總是充滿了祥和的氣氛,我們一家三口總是和睦相處。爸爸媽媽的感情非常好,幾乎不吵架,爸爸說話很幽默,總是逗得我和媽媽哈哈大笑。我是一個很懂事的不任性的孩子,不惹爸爸媽媽生氣。如果我考試取得了好成績,爸爸媽媽就會為我慶祝一番,帶我去吃我最愛吃的冰點,每次我都是先給爸爸媽媽斟上一杯酒,因為我深知,我成績的取得,除了有老師的功勞外,也離不開爸爸媽媽對我的培養。
我愛我家,一個讓我有依靠的家。每當我在外面遇到困難或委屈;是爸爸媽媽幫助我排解困難,聽我訴說心裡的苦悶,使他們教會了我如何面對生活,面對事實;是他們教我懂得了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一個人要懂得面對生活的挑戰與考驗。
我愛這個溫馨幸福的家,讓愛永遠駐我家。
我愛我家
每個人都有一個家,而且每個人都會很愛他自己的家,因此,我也不例外。
家,能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能讓人充滿自信,從失敗中振作起來。然而家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人們最重要的支柱。
我愛我家有許多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的父母和家庭的環境。"日久生情"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無論是人還是一樣死物,只要你面對的時間一長,就會產生深厚的感情。不知不覺地,我在我家已經生活了十三年了,那裡有我最敬愛的父母,最熟悉的環境,還儲存了我多年的故事。
在家中,父母親猶如我的好朋友,每天都說說笑笑地過日子,哪怕是在回家的路上多麼的不高興,只要一踏進家門,我的心就像被松綁一樣的輕松、自如。
在我成長的環境中,有令我快樂的一面,也有令我悲傷的一面。在整間屋子裡,我最喜愛的就是我的房間,房間里有一張書桌、一張大床、一個書櫃,一張梳妝台和一台電腦……我每天在書桌上寫作業,在大床上睡覺,有時候累了,就坐在電腦前輕松輕松,讓工作多時的大腦鬆懈下來,有空的時候就翻翻書櫃的書。房間里的每一物都是陪伴著我的喜、怒、哀、樂。另一個我熟悉的地方就是我家的小花園。花園里有翠綠的小草,爭芬斗艷的鮮花。我還時常在花園里玩耍。我愛我家,愛家裡的每一個成員,更愛我家的每一個故事。
可以借鑒一下
⑻ 關於家的文章有哪些
我有一個幸福而溫暖的家,這個家庭里有能乾的爸爸、勤勞的媽媽和愛畫畫的我。我們一家三口和睦相處共同支撐了這個家庭。
爸爸在大連一家公司做水電工。每當爸爸接到一項新任務,總要先仔細看圖紙,做到胸有成竹才開始工作,他還向公司領導提出許多合理的建議,因而為公司節省了許多資金。由於他工作認真踏實,深得公司領導的賞識和同事的信任,幾乎每年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提起我爸爸的名字,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個能乾的人。
在我的眼中,媽媽就像一個上足發條的機械手錶,一刻不停地勞動著。每天她是我家起得最早的,也是睡得最晚的。由於爸爸常年在外,所以媽媽每天除了忙家務,還要上班、接送我上學放學、輔導我做功課。媽媽歲數不大,才三十多歲,額上已有了與同齡人相比略深的皺紋,她的那雙手一點也不像城市女人的手那樣白嫩,手指又粗又短,手掌上還有許多老繭。要是評選社區家庭勞動模範,媽媽一定能拿第一名。
我是一個愛畫畫的人,畫起畫來可認真了。我的身邊總是帶著一個小本子,一有空就拿出筆塗鴉一番,什麼天上飄著的朵朵白雲啦、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啦;地上生長的小草啦、水裡的魚兒……,我都愛畫。我把這本子稱為「繪畫素材選」。由於我勤於畫畫,已多次在市級繪畫比賽中獲獎,在班上,我是大家心目中的小畫家,在家裡,大家也稱我是個小畫家,可我並不滿足,長大了我還要當大畫家呢!
電視里傳來了我熟悉的歌聲: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是啊!人人都需要一個幸福的家。我為我有一個幸福的家而自豪。
指導教師:吳宏祥
家,都是溫馨的
⑼ 關於家的感悟的文章
我的一次經歷使我真正感悟到平常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中蘊藏的幸福。
那是我離家最久的一次遠行,我坐在從北京開往蘭州的K75次列車上,一曲《回家》讓我從夢中醒來。終於快回到我的家了,回想在北京的一年多,除了父母再別無親人,朋友也只有學校里的幾個人,我就感到非常孤獨。一想到又要見到朝思暮想的親人與朋友時,我心中不禁一陣陣激動。
「各位乘客,距我們本次列車的終點站——蘭州還有20公里的路程,請大家做好下車准備,收拾好……」當乘務員最後一次報里程時,我已經早早做好下車的准備了,與父母一樣,恨不能快點再快點馬上與家人團聚。
隨著火車的一聲長鳴,列車緩緩進站了,我已從車窗中看到尋覓我的親人,有叔叔、姨姨、弟弟、姐姐。
當我走下列車,與他們目光相對的那一剎那,我感到幸福好似潮水一般湧上我的心頭,此時此刻我竟說不出話來,一年來的思念與牽掛都模糊在眼中閃動的淚花里。這一刻,好像沒有什麼可以把我和親人們再次分開。
回到從小到大一直生活玩耍的地方,再次見到對我非常疼愛的家人,見到陪我一起上學的朋友,見到互相關懷的鄰居。這一刻,我的心似乎是浸泡在幸福的蜜糖中……
這是什麼?這不就是幸福嗎?它既不是中了頭彩得了大獎後那樣喧囂浮華,也不是玩完電腦游戲片刻就消失的激烈和狂喜。它像泉水清冽沒有雜質,讓你在以後的回憶中也感到幸福,為有這樣一次幸福體驗感到快樂。
讓我們一起用心來感悟幸福,你會發現,幸福並不是稍縱即逝的流星,也不是一碰就破的美麗泡沫,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時時刻刻無處不在。
⑽ 請以「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家
世界上總有這么一個地方,在狂風雨肆的時候給我們以庇護,在心靈疲憊時,給我們以安慰。我們的身體和靈魂總需要這樣一個供我們能夠休憩的地方,這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