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長壽,有什麼保養秘訣
想要健康長壽,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俗話說知足常樂。
其次,想要健康長壽在飲專食上要注意多吃屬蔬菜水果少吃動物內臟,少吃豬肉多吃牛羊肉
最後,想要健康長壽還得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喝酒。最好堅持適當的運動鍛煉,但不要劇烈。比如散步,慢跑等。
2. 如何長壽保健(比如喝蜂蜜水)
蜂王漿,附近有蜂場就買鮮漿,沒有就買凍乾的片劑!
3. 要長壽怎樣養生
現今我國已經走向小康社會,解決了人們吃飽,穿暖以後,就應該注意提高生活質量,講究養生保健,提高身體的健康素質,這樣,人人都可以健康長壽,頤養天年,而且是無疾而終。
我國古代社會動盪,戰爭頻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壽命很短,而為什麼古代名醫壽命都很長呢?總結他們的經驗有四條:
(1)起居有常,飲食有度
起居有常,飲食有度。就是說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於天年,度百歲乃去。而起居無節,故半百歲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來養成的白天活動,夜晚睡覺的習慣。定時睡覺,定時醒來,按時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節律,到時候生物鍾便會起作用,出現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這個習慣和節律起卧、作息,會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經常打亂這個規律,不按時起卧,貪戀夜生活,便會擾亂生物鍾的節律,使身體產生一些反常的病態,如失眠、煩躁不安、乏力睏倦等,導致身體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簽》中說:「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勞逸過度者,疾共殺之。」所以說有規律的生活、起卧實為長壽之道。
飲食有度既不是忍飢挨餓,也不是暴飲暴食,而是應該適度。老中醫大多都注意吃飯定時、定量,不強食過飲,懂得「寓醫於食」的營養學說,常常根據自身的需求,用食補的方式選擇食物調理機體,如:原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教研室主任張志純老大夫,一年四季經常喝豆汁(是綠豆經過發酵做成的一種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歲時,仍耳聰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筆寫蠅頭小楷書一篇,後人甚為欽佩。當時我也曾效仿喝過豆汁,果然喝後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時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說,喝豆汁,可以與用青黴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態平靜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態變化,是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發生。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稱「內傷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點是直接影響相應的內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是說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對相應的內臟有影響,使臟腑氣機逆亂,氣血失調。
祖國醫學認為七情致病是使人體生病的「內因」。人的情緒、心態對健康影響很大,因為人在心態平和,心情愉快時,各個系統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當情緒不好,或有各種惡劣的信息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時,神經系統就會發生調節紊亂,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促進人的衰老進程,或導致某些疾病發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壓等。因為七情是內傷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醫特別強調要謹慎調理、養性強身,以保持身體健康。
(3)講究養生,注意防病
所謂「養生」,就是保養身體、預防疾病的意思。中國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反復的實踐,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寶貴經驗。它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的結晶。養生內容範圍很廣,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從醫療(治病)注意得多,而從養生(防病)考慮得少。我們的前輩在這方面既有深刻認識,又身體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來,愈來愈多的人們開始注意到養生的重要性。國際上也受到高度重視,他們逐漸認識到養生學對人的生命有著延緩衰老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對於許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療的功效。它是提高人體的生命系數,延年益壽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識病」「早治療」是我國漢代醫聖張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張。古人對「疾病」二字的解釋是不一樣的。他說「疾」是不易察覺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狀態。現在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就是古人說的「疾」的狀態。此時就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治療,如果不採取任何防範,就可以發展成為「病」。中醫古籍《內經》也載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述。老中醫很重視身體出現不舒服時候的早期調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還特別注重調理腸胃功能,他們牢記「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保養好,吃飯香,營養充足,身體就好。這與維多利亞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強調的,要有全面均衡營養的補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視調理氣血,認為氣與血對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非常有關系。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必先五勝(臟),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意思是說治病養生的主要關鍵之一是疏通氣血,令其暢達而致於正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曰:「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陰治,陰病陽治,定其氣血,各守其鄉,血實者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血實者宜決之」意思就是引導疏通,如決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氣虛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老中醫很重視應用益氣養血補虛和行氣活血祛瘀的調理法則保養身體。我曾見到一張用三七為君葯組成的傳統葯方,從每年立冬時節開始服用,對防止老年人冬天關節不利和關節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國名老中醫的防病勝於治病的養生長壽經驗,比1992年世界心臟病學會會議上制定的「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兩千多年,而且比維多利亞宣言更全面,更具體,也更符合實際。老中醫的養生保健經驗,也可以說是我國古老文化中極為寶貴的優秀遺產之一。
4. 如何清腸保健長壽呢
漢代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寫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就是講究每日通行大便,或多通大便,以求健康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長生要清腸,不老須通便。」唐代名醫孫思邈也說過:「便難之人,其面多晦。」可見,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糞毒」對健康的危害。他們的這個觀點在二十一世紀也仍然適用,並且還備受關注。 道學文化中有一門保健功法,稱之為「倒倉法」。所謂的「倒倉」就是把人體的胃、腸比作糧倉,用牛肉湯催吐將堵在腸胃內的食物以及腸胃內所有的穢物清除干凈,「糧倉」清理干凈了,病也就好了。曾熱播的韓國電視劇《大長今》里有個情節,長今用 「倒倉」法治好了戶判大人公子的頑疾。戶判大人的公子自七歲起,一直吃不下去飯,長今認為是由吃食不當引起的,因此她決定用「倒倉」的方法進行治療。 中醫稱「胃」為「倉廩之官」,屬於六腑之一。胃有積滯可以用「倒倉法」清理,其他的「腑」也同樣要保持通暢才能健康無病,中醫從大量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對六腑病證的治療和保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現代研究發現,人的衰老與「自身中毒」有關,大腸中腐敗食物和細菌產生的毒素,如果不能及時排出,被機體吸收後可使人慢性中毒,內臟功能也會因毒素作用而發生障礙。長期、反復的便秘,使腸內腐敗食物和細菌不能及時排出,增加自身中毒的機會,加速衰老的進程。 年過百歲而終的宋美齡,其養生秘訣也證明了這一點。她生前每天臨睡之前要做一件事——灌腸。其實,她並沒有便秘的毛病。灌腸的目的,是要將毒素清洗出來,達到排毒的作用。宋美齡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灌腸,這在一般人認為是件既麻煩又痛苦的事,可是她卻把這當作是一種愉快的事來做。她對自己的女副官說:「每天痛痛快快地灌一次腸,再痛痛快快地洗一次澡,我覺得自己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新陳代謝的大工程,小小的麻煩能換來痛痛快快地睡一覺,何樂而不為呢?」 長期便秘的人,由於腸內糞便發酵後易產生有害氣體,促使靜脈迴流受阻,便會出現食慾減退、舌苔厚膩、口苦口臭、惡心腹脹、頭暈乏力、煩躁易怒、失眠等症狀。選擇食物應選用多木質纖維性質的食物,以促進胃腸蠕動,進而促進排便,如菠菜、芹菜、蒿菜。還應多食富含膠質纖維性質的食物,如番茄、南瓜、胡蘿卜、紅薯、芋頭、木耳、銀耳、香蕉、木瓜等食物。辛辣的食物應盡量避免,主食要適當增加粗糧的比例。飯前先喝湯,也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中醫在治療某些疾病時,也經常使用清腸通腑的方法,只要使用得當,效果相當顯著。如小孩發燒了,好幾天不退燒,若他還伴有大便乾燥,就趕緊通通大便,熱度很快就會降低。 當然,腸中常清是養生的一個原則,但對時下「清腸」的時髦話題,大家一定要有個清醒的認識。特別是女性,在輿論的宣傳下,把皮膚晦暗、臉上長斑都與宿便聯系在一起,花大錢買通便葯品和保健品,甚至到美容機構去做清腸,夢想著一夜之間就容光煥發,斑點全無,這是不現實的,甚至會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5. 長壽的養生方法有哪些呢
年紀越大之後,越是害怕死亡,越是想要活得長久一點。畢竟現在生活條件好,誰都想要多活幾年,享受一下美好生活。想要長壽的話,需要好好保養身體,身體才不會那麼容易生病。當然,養生需要用對方法才能確保身體處於健康狀態。所以說,快來學習一下讓老人長壽的養生秘訣。
老人日常如何保健
1、定時檢查
年紀大了身體容易生病,因為他們的抵抗力比較弱,從而導致身體存在的隱患有很多。建議老人要定時檢查,這樣才能規避一些大病的風險。因為很多疾病很嚴重了才會通過身體表現出現,而做檢查的話,可以在疾病剛出現的時候檢查出來,在還是小病的時候,就將隱患消除掉。
2、少吃保健品
很多老人喜歡買保健品,其實保健品就是一些壓縮的葯物,吃多了對腸胃會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還會導致身體內的一些營養被消耗掉,甚至產生一些疾病。
所以說,建議老人們別總是吃保健品,平日里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會更有營養,別想著用保健品來代替食物補充營養。保健品可不是萬能的,並沒有廣告說的那麼玄乎,那麼有效果。
6. 三,請談談自己有哪些養身長壽保健的方法請詳細說明
養身保健抄最要緊的是把自己襲融合到大自然,要自己身體服從自然規律。在這個原則下,就有困了睡,餓了吃,冷了加衣,熱天減,量力而動,不強行鍛煉。堅持五穀雜糧葷素搭配營養全面。生病到正規醫院,不信保健品和庸醫。注意觀察身體動態,及時調理,保持健康平穩生活,樂觀看待人情世故。最後就是要根據自己愛好,多參加集體活動,讓自己快樂充實不孤獨。
7. 老年人怎麼養生才能長壽平時應該注意什麼
老年人怎麼養生才能長壽?平時應該注意什麼?
3.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三餐規律,早餐吃好,晚餐盡量少吃,適當補充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瘦肉、魚等。並且還要補充適當的蔬菜和水果,盡量不要吃太油膩和油炸的食物。控制自己的情緒: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他們情緒激動時,他們的血壓和血糖會上升,從而增加血管的壓力,引發事故。老年人飯後一小時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做操等活動,有助於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