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龍皇長壽標燕窩消毒

龍皇長壽標燕窩消毒

發布時間:2022-02-28 19:40:37

⑴ 福建品鑒即食燕窩效果怎麼樣

福建品鑒工廠是一家燕窩飲品的代加工廠,即食燕窩的效果如何,你要看商家提供的原材料如何,有些品牌是自有燕屋,自有燕窩加工廠,提供原材料和調劑比例,有些就是直接掛牌的空殼公司,所以還是要看那家即食燕窩的品牌和品質,才能確保即食燕窩的效果

比如燕之屋,就是自己的品牌加工工廠,小仙燉也是,但是他們品質比較高,比較好的原材料都是印尼004工廠出品的,你可以對應的去找哪些品牌用的004工廠的燕窩原料,就可以確保即食燕窩的效果,品質越高,效果越好,比如龍皇長壽標就是004工廠自有品牌

⑵ 燕窩是怎麼形成的,產地是哪,有什麼功效,適合什麼樣的人群,怎麼看它的好壞呢

燕窩葯用 孕婦、胎兒篇: 孕婦於產前服食燕窩,可增加母體及胎兒的營養,令身體更健康。並可增強胎兒的體質,令嬰兒的腦部更靈活,抵抗力更強,為將來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固的基礎,產婦服食燕窩可迅速恢復元氣及促進脂肪代謝,幫助收身,再度恢復窈窕身材,散發青春活力。 嬰兒、兒童篇: 初生嬰兒脾胃較虛弱,容易肚瀉或食慾不振,可將燕窩隔水慢火燉溶成水,用來開奶給嬰兒飲,六個月起,也可用燕窩水來調米糊(即嬰兒米粉)及用燉後爽滑的燕窩拌粥喂嬰兒,以調理腸胃增加食慾、幫助吸收及消化。兒童於發育成長時期,特別需要吸收更多的營養,服食燕窩可增強體質,增加抵抗力,預防疾病的侵襲,並可促進腦部的發育,增加智力、令反應靈敏。 青年男女篇: 青少年男女經常服食燕窩,可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增強免疫力,調理內分泌,預防及治療青春豆,祛斑及美白皮膚,令肌膚更幼滑及青春常駐。對於學業緊張及工作忙碌人土,常服燕窩可幫助消除疲勞,舒緩精神壓力,補充體力,健腦強身,令精神更充沛,工作效率更提高。 康復、長者篇: 病後康復期或老年體弱,患有氣管炎或哮喘及經常傷風感冒者,常服燕窩可舒緩氣管,令呼吸暢順,養活氣喘,止咳化痰,恢復元氣,延年益壽。對於接受X光放射線損害的抗禦功能,對於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喉痛、聲沙及煙酒過多人士、有潤肺、清腸熱、補肺虛的顯著療效。 官府統請篇: 燕窩含有獨特生物性活性蛋白分子及多種縱使,既可助長發育、補充體力、加速病後或產後復元及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而且燕窩不寒不燥,男女老幼,不論年齡,一年四季均宜進食。常服燕窩可增進身心健康,永保青春,延年益壽。 最近在淘寶上買了一件【頂級官燕窩】,效果挺好的,他們賣了幾千件了, 評價挺不錯的,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 ◥◣三皇冠信譽◢◤秒殺款 頂級官燕窩三角盞 特價活動16/克 http://www.sosole8.com/taobao/yanwo.html 淘寶皇冠店鋪:◥◣金字招牌老一蘇◢◤燕窩參茸珍品★專業醫生金波★為人民服務 http://www.sosole8.com/taobao/zhejiangrushang_jinbo.html t
記得採納啊

⑶ 關於燕窩有哪些傳說故事

到了今天,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大上的燕窩也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讓燕窩已變常見,但它畢竟還不是像銀耳那樣易買到的補品,價值、身價還是擺在眼前的。處暑已過,進補宜清補,選擇燕窩滋補是非常適宜的。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燕窩的相關小故事,看看別人是怎麼熱愛燕窩的。

如果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具有超凡的勇氣,那麼第一個吃燕窩的人,則有著別具一格的品味。燕窩,又叫燕菜,並不是屋檐下燕子的銜泥鑄成的巢穴,而是由金絲燕用唾液所築成的巢窩。它們多被發現與沿海荒島的山洞裡。

「第一個吃燕窩的中國人」

「第一個吃燕窩的外國人」

相傳,最早吃燕窩的中國人是明代的航海家鄭和。某次,鄭和的遠洋船隊在海上遇上大風暴,被迫停泊在馬來群島的一個荒島(馬六甲)採摘了峭壁上的白色鳥窩,洗凈後用清水燉煮食用充飢。回國時,船員們個個臉色紅潤,精神抖擻,鄭和特地帶一批這種後來稱為「燕窩」的補品進獻給明成祖。從此,燕窩成了朝拜皇帝重臣的貢品。

《百事通》一書記載:在古時候,中爪哇有個叫沙多羅諾的人,有一天,他看到燕子都飛到海邊高山的岩洞里去,便爬上山崖,敲下了燕窩,帶了一些回家,煮了幾個燕窩嘗嘗,竟覺得味道不錯。消息傳開後,當地人都去岩洞里敲燕窩。經過長期食用,大家普遍感覺身健氣舒,精力旺盛,這才明白,那些燕窩原來是個寶。

「愛燕窩的人士有誰?」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最長久的皇帝,也是有史以來最長壽最高的帝王。清朝皇宮的老檔案曾記載道:乾隆幾次下江南,即便路途中,每日清晨,依舊空腹食用冰糖燕窩粥,其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滋補養生。

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作為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她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據史料記載,光緒十年十月七日慈禧早膳,一桌30多樣的菜中,用燕窩的就有7樣。足以見慈禧太後對於燕窩養生的鍾愛。

宋美齡女士高壽達106歲,每天都會吃一小碗冰糖燕窩。當年宋美齡赴美的時候攜帶了90餘箱托運行李,大部分行李箱內裝著夫人自用的「衣料」、「旗袍」、「日用器物」及「盥洗雜物」等,其中,還有一箱燕窩。

劉德華「只有吃了燕窩,才能連唱15場演唱會。」

如果你見到劉德華天天吃燕窩,別以為他單純為了美容和享受。因為對於每一個歌唱家來說,津液(唾液)是無上寶貴的。歌唱家的演唱壽命就取決於其聲帶和發音輔助器官的急劇和巧妙的運功能力。

關於燕窩的傳說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史上最出名的燕窩狂人,當屬四大美人中皮膚最好的楊貴妃。說起貴妃的美顏秘方,後宮佳麗們用盡手段揣測盜取而不得。杏仁膏?阿膠糕?還是綠豆糕?No...它們都是障眼法。吃燕窩粥,喝燕窩湯,洗燕窩水,才是楊貴妃在三千後宮中紅旗不倒的不傳之秘。

「燕窩大類請牢記」

燕窩按顏色分,可分為白燕、黃燕、血燕。以印尼為例,印尼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只有旱季和雨季,無四級區分,其中7~2月降水豐富為雨季,3~6月為旱季。雨季燕窩偏白,此季節產出的燕盞又叫白燕盞。旱季燕盞窩偏黃,又叫黃燕盞。

「血燕」代表的是洞燕,為紅色燕窩,東南亞一直都稱為紅燕。它的價格更高,產自於野外,山洞、懸崖峭壁,數量稀少,採摘困難益,逐漸被屋燕所取代。但是「血燕」並非是金絲燕吐血的結果,是燕接近產卵時期時做的第三次窩,因所吐的膠質中帶有血絲,且紅色的血紅蛋白會被氧化成黑褐色的高鐵血紅蛋白。

「白燕」也稱作屋燕,建專門給野生金絲燕築巢的屋子,請人定期的打掃、清潔,燕窩的品質外形有保障。屬於人工規模的取燕窩。屋燕在燕屋中採摘,金絲燕仍是野生,清晨外出覓食,傍晚歸來。

「四大誤區請細看」

一、屋燕是家養的。金絲燕築巢於人工建築的屋內,我們稱之為」屋燕」,因燕窩有其特殊的價值性,所以人們想盡辦法吸引金絲燕進屋來築巢,一般通用的方法會用音響播放金絲燕的叫聲,引其入屋,並保持屋中無光線。由於金絲燕只吃在空中飛行的昆蟲,並且覓食半徑在50公里左右,無法人工喂養,因此它仍是野生的。屋子只不過給金絲燕提供棲息的場所。

二、血燕是金絲燕吐血形成的。《營養網路》等一些早期辭書記載:「第二次窩又被采後,燕接近產卵時期時做的第三次窩,因所吐的膠質中帶有血絲,故稱血燕窩。」因此血燕不斷受到環保和信仰人士的批評,但血燕並非是金絲燕吐血的結果,因為血紅蛋白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只會被氧化成黑褐色,而不是所謂的血紅色。

三、雜質多毛的洞燕要比清潔的屋燕貴。有的燕窩品牌居然將雜質多毛的洞燕標至每克百元以上。燕窩清洗費時費力,生手一天一盞也挑不了,熟手一天也只能挑十盞左右。而且洞燕更是受各種不明礦物質滲透,再加上山洞炎熱潮濕,金絲燕與各種的飛禽走獸同住,長年無人清洗的排泄物使洞燕的燕窩受到嚴重的污染。

四、燕窩營養和雞蛋、豆腐差不多。權威的《國家地理雜志》在04年春節特刊《燕窩神話》指出:「根據實驗室對燕窩的初步鑒定,燕窩所含的蛋白質、8種必需氨基酸以及其他元素的含量確實都要高出不少。」從中葯上講,燕窩性平味甘,有滋陰潤肺,調補元氣之功效。從現代醫學上講,燕窩還有大量活性白分子,能夠促進細胞再生,增強身體免疫力,增加人體對X光或其它放射性射線的抵抗力。因此,雞蛋與豆腐的營養價值是無法跟燕窩相比的。

⑷ 燕窩要吃溯源碼燕窩還是沒有溯源碼的燕窩

一般品質高,正規的燕窩品牌及產品都是有溯源二維碼的,一盞一碼一溯源,產地,生產時間,周期,生產商,加工工廠,獸醫檢疫證明,經銷商等都會顯示,可追溯,是通過了中國檢疫檢科研究院資質認證的企業,如果你不了解燕窩的相關產品或信息,那就推薦你一定要認清品牌燕窩的溯源二維碼,這樣會有保障的多,因為你不會知道非溯源的燕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原材料,出了問題也找不到源頭,溯源的就完全不一樣!

龍皇長壽標

⑸ 廈門燕之初燕窩旗下有幾個品牌

我不吃燕窩,有幾個品牌還真不知道。

⑹ 寫節日習俗,也可以寫宜昌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還可以寫新穎、別致的民間工藝品。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劃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斗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鋩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潑水節上,青年們端水灑潑,猶似銀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新年為「京比邁」,潑水節為「厚南」。所以潑水節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志。
潑水節一般在公歷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為除夕,最後一天叫「腕叭腕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為新年元旦。中間叫「腕腦」,意為「空日」。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劃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眾生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然後又將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婦女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潑水為戲,於是群眾性的潑水活動就開始了。人們用銅缽、臉盆以至水桶盛水,擁出大街小巷,嬪戲追逐,逢人便潑。民間認為,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災除病,所以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潑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還是高興異常。只見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
除了潑水,還有群眾性的歌舞活動。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七八歲的娃娃,穿上節日盛裝,來到村中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合著芒鑼象腳鼓點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臘呵」,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動作優美,節奏鮮明,歌聲動人。跳到興高采烈時,或爆發「水、水、水」的歡呼,或以「玉臘呵、玉臘呵」的歌聲結尾。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狂,通宵達旦,甚至醉倒在舞場上。
節日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劃龍船比賽。木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十男女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雲,鑼鼓聲、喝彩聲響徹雲霄。比賽結束後,優勝者來到主席台前領獎並喝慶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製的煙火,用一根數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葯等配料,置於竹予搭成的高架上。點燃引線,火葯燃燒,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雲天,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群星閃耀,光彩奪目,把節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們的贊賞,並獲得獎勵。
潑水節期間,還舉行丟包等活動。青年男女通過丟包尋求伴侶,表達愛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國的潑水節,有稱「宋干節」。宋干是梵文,意為「太陽運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陽年開始」。潑水節共有3天,是泰國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節日前要清掃家內外,焚燒舊衣服,以避晦氣。節日當天要到寺廟中堆沙塔,插彩旗獻花,祈求五穀豐登。晚上將浸有花瓣的香水灑在長輩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對長輩的美好祝福;此後長輩再將水淋在晚輩的頭上,表示來自長輩的賜福。
一年一度的泰國新年——潑水節來臨,4月13日開始,一連三天全泰國均籠罩在喜氣洋洋的氣氛當中。在這個時刻,泰國人通常以相互潑水來慶祝,故又叫做潑水節。
潑水的傳統習俗意謂著可以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利,重新出發新的一年。現在的潑水節則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時到泰國,若被潑的全身濕淋淋的,千萬可別生氣喔!其實潑水節的傳統,並非只有泰國才有的。像是鄰近的國家如:緬甸與柬埔寨等,也都同時慶祝這個節日。
在這一天男女老幼都會穿著新衣,並帶著食物供品前往寺廟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還是家庭主婦,在新年前夕忙著打掃住家內外的環境,家中的舊衣物或舊東西則放火焚毀,因為根據傳統,若不將舊東西或無用的物品丟掉的話則會帶來壞運氣。到了4月13日下午,人們會清洗佛像,同時年輕的一輩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長輩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對父母長輩的尊敬,並祈求保佑。
在芭達雅每年都會在此時舉辦一些慶祝活動,像是食品展、花車遊行、選美比賽以及各式各樣的煙火表演等。而在清邁則會舉辦選美和遊行等活動,在泰國慎終追遠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時人們也會攜帶祖先的骨灰壇前往寺廟里舉行祭拜儀式祈福。
[編輯本段]德昂人的潑水節
德昂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准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中央,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 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對象。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德昂族潑水節與傣族的潑水節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歷4 月中旬左右舉行。臨近節日,人們忙著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龍、水桶等潑水工具。老年信徒們齊集佛寺,搭建潑水節時為釋迦牟尼雕像洗塵的小屋、架好水龍。水龍是由一根粗木頭雕鑿而成,長約四五米,彩繪一新,上有槽口。潑水時,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為佛洗塵。然後,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手持鮮花,蘸水輕輕地灑向周圍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賀新年的開始。這時,人們開始興奮起來,紛紛互相祝賀新年,年輕人將水桶高高舉頭頂,將水滴灑在老年人的手上,祝願人們生活快樂、健康長壽。老人們則伸出雙手,將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詞,為年輕人道喜、祝福。這種儀式之後,人們便以象腳鼓為前導,排成長隊,擁向泉邊、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潑水。潑水節既是德昂族人民歡度新年的典禮,又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尋找心上人的好時機。德昂族流行一種贈竹籃子,並乘夜深人靜串姑娘時,將籃子分別送給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隻,要送給自己最喜愛的姑娘,以此表達自己的愛意,試探對方的反應。因此,這時每個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幾個竹籃,然而姑娘究竟鍾情於誰呢?這就要看潑水節那天姑娘背的是誰送她的那隻竹籃了。到了這一天,姑娘們人人都背上了一個精緻美觀的竹籃,但究竟是誰的呢?這下可忙壞了小夥子們,他們睜圓雙眼,緊盯著姑娘們身上的竹籃,仔細辨認著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給她的那隻竹籃。對對情人相遇後,便互相盡情地潑水、嬉戲,以表達自己激動、喜悅的心情。
[編輯本段]傣族潑水節
中國傣族是一支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居住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其他散居於雲南各地。傣族歷史悠久,傣語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族傣語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動亦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農業祭祀、狩獵祭祀、靈物崇拜等。
潑水節實為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15日這三天。
一、起源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二、傳說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有這樣一個生動的傳說: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姦汙婦女,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
魔王已有6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這7個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著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姑娘們心裡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裡,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僕,她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發可勒死魔王的秘密。於是,夜深人靜,趁魔王睡著的時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頭發,勒住魔王的脖子。頃刻間,魔王的頭便滾在地下,可是頭一著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但是,魔王的頭滾到哪裡,哪裡便發生災難,拋到河裡,河水泛濫成災;埋在地下,到處臭氣沖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著才平安無事。
為免除災難禍害百姓,姑娘們便輪流抱著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於地上一年,每年姑娘們輪換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懷著對姑娘們敬佩的心情,給抱頭的姑娘潑一次清水,以便沖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作為洗污凈身的一種祝福。
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三、主要活動
傣族潑水節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准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
潑水節的內容,除潑水外,還有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斗雞、跳孔雀舞、白象舞、丟包、放高升、放孔明燈等民俗活動,以及其他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
1、潑水節"祝福":浴佛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
2、潑水節"愛情":丟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後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3、潑水節"力量":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十名精壯的水手,號令一響,整裝待發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頓時整條江上,鼓聲、鑼聲、號子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聲相應,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4、潑水節"舞蹈":象腳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潑水節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規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如象腳舞和孔雀舞等。從七八歲的娃娃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到村中廣場,參加集體舞蹈。象腳舞熱情、穩健、瀟灑。舞者圍成圓圈,合著錳鑼、象腳鼓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優美、雅緻、抒情,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態為基礎,在趣與美的再創造中,集中凝聚著傣族兒女們的審美旨趣。還有不少舞者盡情揮灑自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唱邊跳,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連續跳上幾天幾夜也不知疲憊。
5、潑水節"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燈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製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葯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葯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著白煙,發出嗖嗖的尖嘯聲,同時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光彩奪目,甚是美妙。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贊美聲不絕於耳,好不熱鬧。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四、傳承價值
潑水節是全面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能給人以藝術享受,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緬甸潑水節
潑水節也是緬甸人民的傳統節日,類似我國的春節。一般在公歷4月中旬舉行,通常歷時3、4天。
按照緬甸風俗,節日期間,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潑水,表示洗舊迎新之意。講究的人,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普通人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澆。小孩用水槍向大人噴,也不會被責罵。人們被潑得越多越高興,因為水象徵著幸福。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舊除污,迎新接福。
住在「孔雀之鄉」的傣族
傣族的新年是潑水節。每年清明後第十天的清晨,人們便沐浴更衣,穿著鮮艷的服裝,到佛寺浴佛聽經,堆造沙塔,然後互相潑灑象徵吉祥如意的水。相傳,身上被潑水越多,新年裡就越幸福。同時,賽龍舟、丟包、放火花、點孔明燈等活動非常熱鬧。入夜,人們仍縱情歌舞,笑聲不絕。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環抱的河谷平壩地區,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產稻穀及甘蔗、樟腦、咖啡等多種經濟作物,還有野象、犀牛、金絲猴、孔雀等珍禽異獸,被稱為「孔雀之鄉。」

閱讀全文

與龍皇長壽標燕窩消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齡老年人適合喝什麼牛奶 瀏覽:450
重陽節爬山活動橫幅 瀏覽:353
老年人脊背燒 瀏覽:578
武警選拔體檢檢查什麼部位 瀏覽:328
金絲峽老人多少歲免門票 瀏覽:509
體檢多少天前要吃素 瀏覽:507
退休後社保每個月發多少 瀏覽:698
蘇州市養老金一個月能拿多少錢 瀏覽:199
養老保險賬戶可以撤銷嗎 瀏覽:952
警務人員體檢都有什麼項目 瀏覽:471
退休職工80歲老人國家補助政策6 瀏覽:224
女高中生怎麼養生 瀏覽:856
青島養老保險幾號發 瀏覽:563
好孝順的孩子媽媽命真好 瀏覽:40
2016成都平均退休工資是多少 瀏覽:363
怎麼留筆錢給父母 瀏覽:223
北碚新生幼兒體檢在哪裡 瀏覽:815
什麼樣的子女才叫孝順 瀏覽:107
桔子園老年公寓 瀏覽:516
重慶市個人參保怎樣辦理退休年齡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