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教里的大乘佛教的創始人是誰
佛教、佛學,大乘、小乘,所有有分別的念頭,都不是佛創始的初衷。
佛教,是佛創始的,佛學,也是佛創始的,佛是一個總的源頭,最真、最高、最大的東西,都在源頭那裡。等而下之,後人的種種分化、分支流派,只要是有分別的,都是不符合佛的原意的。本來,並沒有教與學的差別,沒有大、小乘的差別,沒有上座部、大眾部的差別,……佛的教化,本來只有一個用意,那就是讓眾生都像他那樣覺悟宇宙的真理,徹底地覺悟人生的意義,也就是——成佛。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佛教,不是佛學,我們需要的是學佛。(因為,佛教,更多的是儀軌性、程式性,讓人覺得更多的是和廟相關,佛學,更多的是研究性、知識性,更多的是和研究機構,院、校相關。)佛教的儀式、佛學的研究,並不一定就是真的學佛。學佛,應該從心學起,從自己的心到佛的心,從佛的心到自己的心。佛的心在哪裡?現在,更多的應該是在經里。經,是佛的語錄,論,是後人的闡發。以自己的心感悟佛的心,緣份到時,一定會有收獲。
② 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導游講解詞。
我的家鄉就在美麗富饒的大足.所以我很了解;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地——大足石刻.它初刻於晚唐,基本建成於宋代。它是世界的文化結晶,是華夏兒女的技術與智慧的高度體現,也是我國在古代歷史的完美展現.大足石刻的創始人是趙智鳳先生.石刻內容多姿多彩:有金身千手觀音.數珠手觀音.日月觀音.釋迦麽尼佛睡卧像.還有震驚中外的華嚴三聖等等.大足石刻藝術精湛,內容豐富。具有'』匯天地之精華,聚九洲之靈氣『』的特點。
大足石刻不僅有規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體系完整的道教造像,還有石窟造像中罕見的純儒家造像,而且「三教」、「兩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這種文化現象作為實物例證,反映出在中國文化史上儒、道、釋三家長期以來既斗爭又融合,到宋代時「孔、老、釋迦皆至聖」,「懲惡助善,同歸於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佔主導地位的局面已經鞏固。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達到高度統一。
大足石刻縱貫千餘載,橫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時伴隨造像出現的各種經文、傍題、頌詞、記事等石刻銘文有15萬余字,而且多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難得的文化藝術寶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
③ 重慶長壽東林寺簡介哪兒有
長壽東林寺始建於南宋淳熙光宗年間(1191-1195),距今已有820多年歷史,占內地18000平方米。經明萬曆和容清咸豐年間兩次整建,擴建為四合院三重殿(不含山門),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有正殿、前殿、後殿、左右廂房及財神殿、六神殿、無常殿、送子殿、地獄十二殿、奈何橋、鍾樓、山門等。並有客房、食堂、廚房、憎人宿舍等設施。
(3)佛塔長壽術擴展閱讀:
東林寺最吸引遊人觀賞是刻於山門外右側岩壁上的宋代摩岩石刻千手觀音的造像。此被稱為千手觀音(實為42隻手),結跏趺坐於一石鑿壁龕內的鰲魚連花寶座上。造像高2.35米,寬0.85米,一頸、三面、九臉、42臂,其42隻手各執有降魔法物。
造像左右刻有飛天,塑有信任和供養6尊及金童、玉女。細觀千手觀音造像,姿態優美生動,面相清秀圓潤,容顏慈祥可親,造型獨特新奇,形象栩栩如生,刀法流暢自然。繼承發揚了唐代「薄衣、透體、豐滿如美」的藝術風格。其藝術成就,可與大足石刻同期的石刻造像。
④ 為什麼寶塔都是單數
從大多數塔來看,從一層到十五層,在佛教經典里有明確的規定。按古印度佛教的制度,佛塔的層數與塔的相輪數目相等。我國佛教與印度佛教有很大的差異,我國佛塔的層數,是該寺院建塔時主持的大師以及高僧、方丈來確定的,層數與相輪數目應當相同,這是佛教規定的數字。我國有的塔做十三層,而相輪只做三至五盤或者七盤,這樣例子甚多,其實這與佛教經典的規定是很不符合的,時間久了,「山高皇帝遠」流傳各地,各地都不相同,寺院高僧的思想也不一樣。而且宋元至明清,飯僧日益增多,他們的歷
史文化修養不夠,佛經讀得甚少,當地造塔,就隨意而行,不管什麼規定與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各地有的這樣做,也有的那樣做,越來越離奇,結果什麼樣的塔幾盤相輪也都不清楚。
按佛教真諦三藏《十二因緣經》的規定,相輪的數目是輪王一盤、須彌洹二盤、斯陀含三盤、阿那舍四盤、羅漢五盤、緣覺六盤、菩薩七盤、如來八盤……。印度塔相輪是雙數的。但傳到我國之後,受到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都不採用雙數,而採用單數,這就因為「陰陽五行中」雙數為陰,單數為陽。為了奉佛,吸取各種學說之「精華」,在中國佛塔之建設方面就採取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