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1、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
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曾任國際心理分析學會會長、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等,創立了榮格心理學學院。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2、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3、艾賓浩斯
赫爾曼·艾賓浩斯(德語:Hermann Ebbinghaus 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德國心理學家。
艾賓浩斯出生於德國巴門的商人家庭,17歲進入波恩大學學習歷史學和語言學。1873年在波恩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75-1878年游學於英國、法國,受費希納的影響開始用實驗方法研究記憶。
1886年任柏林大學副教授。在1890年艾賓浩斯和他人共同創辦了《心理學和感覺生理學雜志》。1894年任布勞斯雷大學教授。1905年任哈雷大學教授。
4、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
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俄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英文: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
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是第一位在生理學領域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5、比奈
比奈·阿爾弗雷德(Binet.Alfred,1857~1911),法國實驗心理學家,智力測驗的創始人。1905年他與T.西蒙一同創造了測量智力的方法,編成了《比奈-西蒙量表》。1908年發表量表的修訂本,1911年發表量表的第二次修訂本,適用年齡3~18歲。
不久,比奈-西蒙的智力量表就被移植到許多國家,而他們首先使用的「心理年齡」和「年齡量表」,也就成為廣泛應用的術語。著作有《智力的實驗研究》、《推理心理學》等。
6、利昂·費斯廷格
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 , 1919.05.08-1989.02.11)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負和決策,並用實驗方法研究偏見、社會影響等社會心理學問題。他提出的認知失調理論有很大影響。1959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72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7、庫爾特·勒溫
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生於1890年9月9日,逝於1947年2月12日)德裔美國心理學家,拓樸心理學的創始人,實驗社會心理學的先驅,格式塔心理學的後期代表人,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
㈡ 哪位心理學家提出夢想是從九歲開始
心理學心理學他都非常重要的,要是你學了以後,你可以當一個心理咨詢師,心理輔導師
㈢ 一個人活到70歲就可以了,不必活太久心理學家怎麼說
俗話說;「人逢七十古來稀」,所以七十歲的人往往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感慨自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現代社會的我們,擁有發達的醫學技術與適當的社會環境,七十歲的老人早已是見怪不怪了。
更多老人可以活得長長久久,上百歲的老人也時常可見。人到了年邁時刻,對時間會更加敏感,他們總想著自己到底還能在這人世間停留多久。
有人提出,一個人活到70歲就可以了,不必活太久。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呢?
為什麼要每天在擔憂中度過呢?珍惜每一個朝朝暮暮,享受好自己生命的每一天,是我們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做的。
㈣ 中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有哪些
華東師大心理學系曾聚集了中國心理學界的「五虎將」:張耀翔、蕭孝嶸、謝循初、胡寄南、左任俠。
著名心理專家韓玉金,中美澳聯合(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院長
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張聲遠
著名心理專家畢希名教授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子勛教授
莫雷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術帶頭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應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申繼亮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白學軍教授,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輔導專家金琰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輔導專家李宜嶸
著名心理學專家楊鳳池教授
著名老年心理衛生與精神病專家馬辛
魯潔,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1朱智賢(1908~1991),江蘇贛榆人。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
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縣人,中國實驗心理學家
張耀翔(1893~1964),留美歸國後,曾任北京高師、滬江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肖孝嶸(1897~1963),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教育學會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汪敬熙(1893~1968),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
唐鉞(1891~1987),中國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市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
孫國華(1902~1958),中國現代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該所發生發展心理學組領導、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心理學報》常務編輯。
潘菽(1889~1988),南京大學校長兼心理系主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
陸志韋(1894~1970),在美國留學獲心理學博士學位,任中國心理學會主席,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從事音韻學的研究工作,並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曹日昌(1911~1969),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陳大齊(1886~1983),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心理學,獲文學士學位,
任台灣大學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校長。
陳鶴琴(1892~1982),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丁瓚(1910~1968),北京協和醫學院腦系科研究和講授醫學心理學
高覺敷(1896~1993),曾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
郭任遠(1898~1970),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得到著名心理學教授托爾曼的賞識。1921年,發表《取消心理學上的本能說》,批評鋒芒不僅直指心理學權威哈佛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麥獨孤,而且也觸及美國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此文震驚美國心理學界。當時,郭任遠還只是大學四年級學生。
㈤ 一個人活到70歲就可以了,不必活太久心理學家怎樣說的
俗話說;「人逢七十古來稀」,所以七十歲的人往往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感慨自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現代社會的我們,擁有發達的醫學技術與適當的社會環境,七十歲的老人早已是見怪不怪了。
更多老人可以活得長長久久,上百歲的老人也時常可見。人到了年邁時刻,對時間會更加敏感,他們總想著自己到底還能在這人世間停留多久。
有人提出,一個人活到70歲就可以了,不必活太久。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呢?
為什麼要每天在擔憂中度過呢?珍惜每一個朝朝暮暮,享受好自己生命的每一天,是我們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做的。
㈥ 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
2、卡爾·蘭塞姆·羅傑斯
卡爾·羅傑斯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主張「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首創非指導性治療(案主中心治療),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
3、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4、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美國心理學之父,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亦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190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06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5、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卡爾·榮格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卡爾·蘭塞姆·羅傑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詹姆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㈦ 近現代最著名的心理學家都有誰啊中國的又有哪一些呢
許天紅,中國大陸地區首批從事北京心理咨詢工作的臨床醫生,專職進行臨床心理學專業工作。中歐國際心理咨詢特聘心理醫生,「北京八大名醫-會診中國白領健康狀況」的名醫之一,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評審主審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第四屆理事,衛生部《健康指南》聘任為心理衛生專家(醫葯顧問),中國衛生部北京醫院主辦、中國中央保健委員會協辦的《保健醫苑》第二、三屆編委。
㈧ 中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1、潘菽(1897-1988)心理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2、艾偉(1890-1955),中國近現代著名心理學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級統計學》《初級統計學》 《初級教育心理學》《師范科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3、葉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蓀,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書。翻譯出版有:《阿朵耳夫》、《從心理學觀點論述小說中景物的寫法》、《導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列寧對蘇聯教育的貢獻》等。
4、陳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國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智力理論和心理測驗研究的先驅。
5、朱智賢,字伯愚,心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建國後歷任中央出版總署教育組組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培養了新中國第一位心理學博士林崇德。
6、李一,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研究,潛能開發研究與自信心訓練,心理咨詢診療。
7、宴松,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兼職副教授,研究興趣:視知覺、目標識別、感覺記憶與工作記憶、語言認知的神經心理學研究、認知的跨文化心理學研究。
8、彭凱平,伯克利加州大學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博導,社會及人格心理學專業主任,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和文化心理學、文化和認知、應用社會心理學。最近的工作涉及到自我概念,辯證思維,行為經濟、領導決策,組織文化等。
(8)90歲心理學家擴展閱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日益發展,為中國心理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此中國心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機構,以及從事心理學工作的人員迅速增加。。在全國各師范院校及部分醫學院、體育學院設立了心理學教研室或教研組,開設必修或選修的心理學課程。
在全國學科規劃中,心理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制訂了12年發展的遠景規劃(1956年),明確了學科發展的新前景。
心理學界討論了心理學研究與實際結合的問題,明確了科學必須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個方向。為此相應地加強了研究工作的規劃和幹部的培養,又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學院中設置了心理學專業(北京大學在院系調整時就有了心理學專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及全國各院校心理學教研室、組陸續恢復活動。先後在北京大學、杭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設立了5個心理學系。重新組織修訂了全國心理學科規劃。召開了各種專業會議和學術年會。
中國心理學會設立了各種專業委員會。兩個曾經中斷了的刊物《心理學報》和《心理科學通訊》也先後復刊。重新修訂和新出版了多種教材、專著、論文集或叢書。
㈨ 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1、威廉-馮特:威廉-馮特,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他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
3.約翰-華生:約翰-華生是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在使心理學客觀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美國心理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4、卡爾-蘭塞姆-羅傑斯:卡爾-蘭塞姆-羅傑斯是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主張「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首創非指導性治療,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
5、阿爾伯特-班杜拉:阿爾伯特-班杜拉,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現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約丹講座教授。他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
6、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是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提出「情結「的概念。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7、弗雷德里克-皮爾斯:弗雷德里克-皮爾斯是德國心理學家,格式塔療法的創始人。格式塔療法是自己對自己疾病的覺察、體會和醒悟,是一種修心養性的自我治療方法。
8、艾瑞克-弗洛姆:艾瑞克-弗洛姆是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西方人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精神處境。精神分析學說對世界有影響力。
9、汪敬熙:汪敬熙是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在我國心理學史上有非常大的影響作用,為我國的心理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0、郭任遠:郭任遠在20世紀20年代挑起了關於本能問題的論戰,轟動了美國心理學界。此後他提出心理學應該以人類或動物的行為或動作為研究對象,堅決主張拋棄心理學中一切主觀性的名詞術語,被稱為「超華生」的行為主義者。1922年回國後致力於中國心理學啟蒙和發展活動,被稱為「中國的華生」。
㈩ 中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誰
陳大齊
陳大齊(1886~1983),浙江海鹽人,是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先驅。專長普通心理學。
陳大齊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心理學,獲文學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浙江高等學校校長、北京政法專門學校預科教授。1914年起任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兼任哲學系主任,心理系主任、教務長,並一度代理校長。1930年任考試院秘書長,1934年轉任考試委員會委員長,1948年後任台灣大學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校長。1949年協助蘇薌雨創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1917年,陳大齊在北京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哲學系學生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學實驗,1918年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大學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大綱》。他還系統介紹了當時西方心理學的主要領域,如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差異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動物心理學、民族心理學等。他在理論心理和實驗心理上的開拓,是中國現代心理科學建立的基礎之一。
陳大齊主要論著:《辟「靈學」》《心靈現象論》《民族心理學的意義》《迷信與心理》《兒童的被暗示性》《德國心理學派略說》和《荀子的心理學說》等。早年譯著有《審判心理學大意》([德]馬勃原著)、《兒童心理學》([德]高伍柏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