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我媽80歲了手有時抖動咋回事

我媽80歲了手有時抖動咋回事

發布時間:2022-02-21 03:57:07

⑴ 有時候手會無故抖動或抽動,是什麼原因

明明自己沒有使勁,為什麼有些時候手會不受控制的自己抽動或抖動?

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

特發性震顫多見於老年人,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多為雙側肢體震顫,顫抖幅度較大,活動時尤為明顯。

⑵ 我媽媽的手老是抖,怎麼回事

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

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於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

臨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見病有:上肢神經疾病與損傷、腦組織疾病和葯物中毒性手抖。

手抖是老年人的常見現象。兩只手抖個不停,吃飯、寫字都受到嚴重影響,令老人們非常苦惱。醫學上將這種抖動稱為震顫。震顫雖然表現為手的抖動,但病根多在大惱,因某種疾病使大惱負責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從而引起震顫。
在臨床上,震顫麻痹症、腦動脈硬化、中腦或小腦平病變、肝性腦病、葯物中毒、痴獃等,都有可能引起老人手抖。據醫學研究發現,食用蠶豆、咖啡,可有效地控制震顫。家人可以適當給老人多吃這兩種食物。

80歲老人雙肩和手不由自主抖動什麼病

老年人震顫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常見的有兩個大病——帕金森病和原發性震顫。 帕金森病的特點是:①靜止性震顫,越是在安靜時震顫越明顯。②動作減少,並沒癱瘓,但總不願動彈,話也不願說,連面部表情也不多,瞬目動作少,就像個面具臉,很少笑。③肌張力增高,四肢就像灌了鉛,活動時感到特別費力,醫生檢查可發現在任何角度肌張力均很高(又稱為鉛管樣肌張力增高)。④慌張步態,剛起步時很困難,起步後越走越快,步子很小,身體前傾。 原發性震顫的特點是:①安靜時震顫減輕或不震顫,而緊張時或從事某種動作時,如寫字或敬酒等震顫非常明顯。②動作不減少,不緩慢,行動自如,表情自然,會笑,沒有面具臉。③肌張力不高。④心情舒暢時或少喝一點酒會發現震顫減輕。 以上這兩種不同的震顫,在省級醫院的神經內科,由擅長錐體外系疾病(編者註:帕金森病、小舞蹈病、手足徐動症、扭轉痙攣等都屬錐體外系疾病)診治的專家檢查,是不難作出鑒別診斷的。不同的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帕金森病常用美多巴、息寧、安坦等;而原發性震顫常用心得安或小劑量氯氮平等治療。但這些葯物必須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長期服用。以上這兩種震顫治療起來均比較困難,只能使症狀減輕,但目前尚無根治措施。

⑷ 媽媽70多歲手拿東西有抖動現象,是什麼原因

不停抖就是帕金森綜合症
是大腦神經有問題~(別誤會了)、
似乎是缺少什麼物質

⑸ 媽媽63歲從去年開始有時會頭或手輕微顫抖,這是怎麼回事

是帕金森的前兆

⑹ 請教醫生,我媽媽手會一直抖,應該怎麼辦

你好!首先祝你媽媽早日恢復健康!沖著你的這份孝心,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手抖」的問題。
1)症狀分型
手抖分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1. 生理性手抖動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隨之消失。
2. 病理性手抖,醫學上稱「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常為永久性的。主要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手抖速度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典型的疾病如帕金森綜合症。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運動接近目標時抖動加重。如醫生給病人做指鼻試驗時,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動就越明顯。運動性手抖無規律,抖動幅度大,受情緒影響而增強,常見於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的病變。
2)病原處置
臨床上引起病理性手抖的常見病有:上肢神經疾病與損傷、腦組織疾病和葯物中毒性手抖。
1. 手抖是老年人的常見現象。兩只手抖個不停,吃飯、寫字都受到嚴重影響,令老人們非常苦惱。醫學上將這種抖動稱為震顫。震顫雖然表現為手的抖動,但病根多在大惱,因某種疾病使大惱負責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從而引起震顫。
2. 在臨床上,震顫麻痹症、腦動脈硬化、中腦或小腦平病變、肝性腦病、葯物中毒、痴獃等,都有可能引起老人手抖。據醫學研究發現,食用蠶豆、咖啡,可有效地控制震顫。家人可以適當給老人多吃這兩種食物。
愛心提示:建議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以便對症下葯。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⑺ 我母親今年70歲了,我最近發現她在拿東西的時候手有抖動,是什麼原因

一定要快去看看,記得我爺爺那會是端著有水的盆,端不平,歪的,問他他也說沒事,沒多久就半身不遂了,那會兒是七十多不到80,到不是說您母親也是這病,只是說這事,老人都不愛去醫院,但咱們得多注意,而且70歲以上的老人,一年變一樣,我奶奶快78了,前年體檢什麼事都沒有,去年春天發現有高血壓,前一陣她說有點頭暈,她自己還老說不是,後來逼著去檢查,還真是,又趕緊吃搖,所以就說你一定要帶你母親去看看,如果沒什麼事,也放心啊

⑻ 請問我的手有時候會細微的抖動時怎麼回事

「帕金森病就是讓你不能動的病。」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目前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於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症治療,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治療本病,首先應對本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它是一個長期性的疾病,一般說來它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要長期地進行這種斗爭,要長期地跟保健,和長期地為治癒這種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須有長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療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真正特效的、能夠完全解決它的一個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目前醫學界正在不斷地努力探索,帕金森氏病的治療現在主要還是綜合地運用各種方法來阻止或者是延緩它的發生和發展,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1、西醫治療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帕金森氏病是由於腦內黑質細胞的減少引起的。黑質細胞象一個加工廠一樣能夠產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廠遭到毀壞,那麼腦內的多巴胺就減少了,腦內的另一個部位——蒼白球就會異常活躍,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
那麼如果我們把多巴胺葯物給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含量,從而減輕蒼白球的過度活動,使得病人的症狀減輕。從目前來看,美多巴等葯物就是一種多巴胺替代物,當我們自己不能產生多巴胺這種物質,我們通過外界給予補償的方式來滿足身體的正常需求,維持身體的正常的功能。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種類的葯物如金剛烷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都是通過間接方式促進多巴胺的生成或者減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緩解症狀,但葯物治療存在著副作用多和長期應用後葯效衰減的缺點。
立體定向手術主要是針對蒼白球的異常活動,通過手術方法降低異常活動的蒼白球的興奮性,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現在還可以進行深部電極的刺激,又稱為腦深部核團刺激術(DBS),就是用一個電極來刺激剩餘的神經細胞來加快產生多巴胺物質,也可以彌補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現了另一種方法為神經幹細胞移植,尚處於研究階段。
2、具體治療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葯物治療和外科手術,二者都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1)葯物治療:在疾病的早期,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狀,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葯物是左旋多巴制劑(商品名為美多巴或息寧),自六十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是臨床上最核心的葯物。葯物必須長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療,病情則會復發。在最初幾年葯物治療效果最佳,雖然多數病人長期應用仍然有效,但在長期服用以後,病人會感到葯物有效時間縮短,有些病人會產生「劑末」現象和「開、關」波動。葯物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經過3-5年的治療後病情會變得難以控制,葯物的副作用與其療效會功過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療:主要有神經核團細胞毀損手術(細胞刀)與電刺激手術兩種方式,原理都是為了抑制腦細胞的異常活動,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前者是在異常活躍的神經核團上製造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毀損灶,後者則是埋植刺激器通過高頻電刺激達到類似毀損的效果。從外科手術操作技術上講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均是將電極放在特定的腦內核團靶點上,之後進行刺激或毀損。神經核團細胞毀損手術最大的缺點是易復發,是不可逆治療,而電刺激手術為可逆的、可調式治療方式。帕金森的外科治療我國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在1997年由第四軍醫大學高國棟教授創立的「邊界定位法」,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這一方法直接提高了手術的准確度,降低了並發症,使外科治療真正成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選擇。
由於帕金森氏病人腦內病變的根源是神經細胞功能的減退,所以從理論上講,神經幹細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腦細胞)移植技術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還停留在實驗階段,在臨床應用以前還要做更細致的研究,我們預計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手術治療帕金森氏病要擇人擇時。診斷明確的原發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術治療的適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對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寧)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長期服用以後療效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腦部的慢性疾病也會表現出類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狀,所以早期的患者並不是很容易確診的,應該找有經驗的神經科醫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臨床觀察,結合必要的檢查手段(如磁共振檢查)和葯物治療,以明確診斷,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礙的最主要原因。由於帕金森氏病通常進展緩慢,並不是一個致命的急症,所以對疾病發展過程的觀察很重要,並不會耽誤患者的治療。術前診斷明確手術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於帕金森氏病緩慢進展的特點,所以並沒有一個必須要做手術的絕對期限,什麼時候來做手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自己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一般來講,對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應首先採取葯物治療,葯物治療3~5年後效果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病情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這時候就應考慮外科治療了。根據臨床對1,600餘例帕金森氏病手術的統計,80%以上的患者是在這一時期接受手術治療的。一般來講,相對年輕的,症狀集中在身體一側的,全身健康狀況比較好的病人手術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齡病人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狀況往往不太好,術後發生並發症的情況相對較多。
3)、 針灸治療
本病的針刺治療多以震顫熄風為主,體針常用穴位為四神聰、風池、曲池、合谷、陽陵泉、太沖、太溪等,可隨證加減穴位,留針時間約30~50分鍾,療程以10~15天為佳。頭皮針多以舞蹈震顫控制區為主要的刺激區域,根據症狀可配合運動區、感覺區及其他頭部經穴。本病的療程較長,應避免穴位疲勞,必要時可以考慮2組處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較為頑固,臨床上常使用電針,常用頻率為100~180次/分不等,以連續波為主,有時可選擇疏密波。
通常認為,針刺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機制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提高了腦內的多巴胺水平,並且有升高基底節區其它單胺類遞質的作用,可能與針刺對基底節殘存神經元的調節作用有關;②清除了神經損傷因素,針刺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應,並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復平衡後的自由基清除系統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機體免受過量活性氧攻擊,減輕腦組織損傷,對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經保護性治療作用;③減弱震顫肌電位的振幅、頻率,從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顫體征;④改善了病變腦組織的修復條件;有人觀察到針刺可一過性的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並使這一效應持續。無論是針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還是提高大腦內的血流狀況,均有利於病變組織的修復。
另外,理療、功能鍛煉等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4)帕金森病(綜合症)患者的康復鍛煉
1、放鬆和呼吸鍛煉:
找一個安靜的地點,放暗燈光,將身體盡可能舒服地仰卧。閉上眼睛,開始深而緩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氣時鼓起,並想像氣向上到達了頭頂,在呼氣時腹部放鬆,並想像氣從頭頂順流而下,經過背部到達腳底,並想像放鬆全身肌肉。
如此反復練習5-15分鍾。
還可以取坐位,背靠椅背,全身放鬆,將兩手放於胸前做深呼吸。
2、面部動作鍛煉:
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臉」,是由於面部肌肉僵硬,導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動作的鍛煉是必要的。皺眉動作:盡量皺眉,然後用力展眉,反復數次。用力睜閉眼 鼓腮鍛煉:首先用力將腮鼓起,隨之盡量將兩腮吸入。露齒和吹哨動作,盡量將牙齒露出,繼之作吹口哨的動作。
對著鏡子,讓面部表現出微笑、大笑、露齒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
3、頭頸部的鍛煉:
帕金森病患者的頸部往往呈前傾姿勢,非常僵硬,許多人以為是頸椎病造成的。如果不注意頸部的運動和康復,容易加重姿勢異常,表現為駝背日益嚴重。下面介紹一套頸部康復的方法。但要注意,由於帕金森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頸椎病。因此,在進行下述鍛煉時一定要循序漸進,逐步加大動作幅度,運動時動作要緩慢輕柔。頭向後仰,雙眼注視天花板約5秒鍾,上下運動:然後頭向下,下頜盡量觸及胸部。左右轉動:頭面部向右轉並向右後看大約5秒鍾,然後同樣的動作向左轉。面部反復緩慢地向左右肩部側轉,並試著用下頜觸及肩部。左右擺動:頭部緩慢地向左右肩部側靠,盡量用耳朵去觸到肩膀。
前後運動:下頜前伸保持5秒鍾,然後內收5秒鍾。
4、軀乾的鍛煉:
側彎運動: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曲,右上肢向上伸直,掌心向內,軀干向左側彎,來回數次;然後左側重復。轉體運動:雙腳分開,略寬於肩,雙上肢屈肘平端於胸前,向右後轉體兩次,動作要富有彈性。然後反方向重復。
腹肌鍛煉:
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兩膝關節分別曲向胸部,持續數秒鍾。然後雙側同時做這個動作。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雙手抱住雙膝,慢慢地將頭部伸向兩膝關節。腰背肌的鍛煉:俯卧,腹部伸展,腿與骨盆緊貼地板或床,用手臂上撐維持10秒鍾。俯卧,手臂和雙腿同時高舉離地維持10秒鍾,然後放鬆。反復多次。5、上肢及肩部的鍛煉:兩肩盡量向耳朵方向聳起,然後盡量使兩肩下垂。伸直手臂,高舉過頭並向後保持10秒鍾。雙手向下在背後扣住,往後拉5秒鍾。反復多次。手臂置於頭頂上,肘關節彎曲,用雙手分別抓住對側的肘部,身體輪換向兩側彎曲。
6、手部的鍛煉:
帕金森病人的手部關節眾多,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響。患者的手往往呈一種奇特屈曲的姿勢,掌指關節屈曲,導致手掌展開困難;而其它手指間的小關節伸直,又使手掌握拳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患者應該經常伸直掌指關節,展平手掌,可以用一隻手抓住另一隻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壓,防止掌指關節畸形。還可以將手心放在桌面上,盡量使手指接觸桌面,反復練習手指分開和合並的動作。為防止手指關節的畸形,可反復練習握拳和伸指的動作。
7、下肢的鍛煉:
雙腿稍分開站立,雙膝微屈,向下彎腰,雙手盡量觸地。左手扶牆,右手抓住右腳向後拉維持數秒鍾,然後換對側下肢重復。「印度式盤坐」:雙腳掌相對,將膝部靠向地板,維持並重復。
雙腳呈「V」型坐下,頭先後分別靠向右腿、雙腳之間和左腿,每個位置維持5-10秒鍾。
8、步態鍛煉:
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態障礙,輕者表現為拖步,走路抬不起腳,同時上肢不擺臂,沒有協同動作。嚴重者表現為小碎步前沖、轉彎和過門坎困難。步態鍛煉時要求患者雙眼直視前方,身體直立,起步時足尖要盡量抬高,先足跟著地再足尖著地,跨步要盡量慢而大,兩上肢盡量在行走時作前後擺動。其關鍵是要抬高腳和跨步要大。鍛煉時最好有其他人在場,可以隨時提醒和改正異常的姿勢。
病人在起步和行進中,常常會出現「僵凍現象」出現,腳步邁不開,就象粘在地上了一樣。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著急,可以採用下列方法:首先將足跟著地,全身直立站好。在獲得平衡之後,再開始步行,必須切記行走時先以足跟著地,足趾背屈,然後足尖著地。在腳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擺放一塊高10-15公分的障礙物,做腳跨越障礙物的行走鍛煉。但這種方法比較麻煩,在家裡不可能擺放一堆障礙物,因此藉助「L」型拐杖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9、平衡運動的鍛煉:
帕金森病病人表現出姿勢反射的障礙,行走時快步前沖,遇到障礙物或病人突然停步的時容易跌倒,通過平衡鍛煉能改善注重症狀。雙足分開25-30公分,向左右、前後移動重心,並保持平衡。軀乾和骨盆左右旋轉,並使上肢隨之進行大的擺動,對平衡姿勢、緩解肌張力有良好的作用。
10、語言障礙的訓練:
患者常常因為語言障礙而變得越來越不願意講話,而越不講話,又會導致語言功能更加退化。和家人長期的沒有語言交流,加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表情缺乏,常常造成患者和親屬情感上的交流障礙和隔閡。因此,患者必須經常進行語言的功能訓練。
舌運動的鍛煉
保持舌的靈活是講話的重要條件,所以要堅持練習以下動作--舌頭重復地伸出和縮回;舌頭在兩嘴間盡快地左右移動;圍繞口唇環行盡快地運動舌尖;盡快准確地說出「拉-拉-拉」、「卡-卡-卡」、「卡-拉-卡」,重復數次。
唇和上下頜的鍛煉
緩慢地反復做張嘴閉嘴動作;上下唇用力緊閉數秒鍾,再鬆弛;反復做上下唇撅起,如接吻狀,再鬆弛;盡快地反復做張嘴閉嘴動作,重復數次;盡快說「嗎-嗎-嗎……」,休息後在重復。
朗讀鍛煉
緩慢而大聲地朗讀一段報紙或優美的散文。最好是朗讀詩歌,唐詩、宋詞或者現代詩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詩歌有抑揚頓挫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既可以治療語言障礙,又可以培養情操,好的詩歌還可以激發您的鬥志,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唱歌練習
唱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您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歌曲來練習。有的患者告訴我,換病之後,說話變得不利索,可唱歌卻不受影響。堅持練習唱歌之後,說話也明顯改善。更重要的是唱歌可以鍛煉肺合量,有利於改善說話底氣不足的感覺,還能預防肺炎的發生。

老人家手經常顫抖是怎麼回事

是器官衰老引發的手顫抖吧,如是衰老引發的,沒有太好的辦法,這是在網上網路到的,你可參考下: 1、帕金森病:如果你現在是50歲左右的中年人,同時出現一側手腳不能控制的抖動,並且該抖動以肢體靜止時明顯,活動時減輕,則要高度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該病最為典型的表現是出現拇指與食指每秒3-4次的對合動作,專業上稱為「搓丸樣」動作。同時該病還可隨病程的延長出現表現減少,肢體僵硬、動作減少,行走不穩等症狀。目前此病還是醫學難題,各種治療方法也是只能做到緩解或改善病情,無法做到真正治癒。 2、特發性震顫:如果你抖動是在寫字,端水杯,夾菜或者在做精細工作時開始抖,靜止時減輕或消失,同時在緊張、注意力集中、激動時顫抖加重,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引用少量飲酒可減輕抖動的話,則應首先懷疑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震顫及原發性震顫)。此病發病原因太復雜,有時各人情況都表現不一,其危害性沒有帕金森嚴重,在治療方式上有中葯,西葯,手術,中葯臨床大多採用純中葯易靜寧棗仁菊花膠囊,西葯類用些心得安,阿爾馬爾等,手術有損毀和DBS植入電極,但三種方式對於此病在治療上都不確定性,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為好。 3、葯物性震顫:很多葯物都可引起肢體抖動,故在服葯前應仔細閱讀葯物說明書,如該葯有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副作用時應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且不可擅自加量、停用及延長服葯療程。如果因上述情況出現了該種副作用,也不必驚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停用該類葯物或替換葯物,症狀多能自行停止。 4、甲狀腺功能亢進:如果你在手抖的同時,伴有消瘦、多汗、突眼、心跳加速等症狀,則應到醫院及時行血清甲狀腺素及甲狀腺B超檢查,因為甲亢亦是引起肢體抖動的常見原因。 5、小腦病變:該類患者可出現意向性震顫,所謂意向性震顫是指患者約接近目標物體其抖動約明顯。並且小腦病變患者還可出現眼球震顫、言語改變以及站立行走不穩等共濟失調表現。 6、酒精戒斷症狀:如果你有長期大量的飲酒史,此時因主動或被動原因處於酒精戒斷期間,那麼你此時出現肢體抖動震顫則多可能為一種戒斷症狀,該種抖動多為全身性,較粗大且同時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礙、精神異常、幻覺等瞻妄表現。 7、心因素性震顫:該種肢體抖動震顫多見於中老年婦女,該種抖動最顯著的特點為一種發作性抖動,尤其多見於在不良生活事件刺激後,可在情緒平復後自行減輕或停止。需強調的是,在診斷該病前首先需排除各種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肢體抖動。 8、器官衰老引發的退化性抖動,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年老體弱老年人身上,因為器官衰老是無法抗拒,器官退化也會造成年老體弱上下肢偶爾抖動。

⑽ 我今年80歲了,手一直抖,拿筷子都抖得厲害,是不是帕金森病啊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手抖。
引起手抖的原因有:

生理性震顫:震顫幅度小且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快速、無節律的抖動。經常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恐懼、害怕或者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在情緒平復後震顫可自行減輕或停止;另外還有一種是處於低血糖狀態下,手會不停的震顫。需注意在診斷生理性震顫前需排除各種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肢體抖動。
臨床上病理性震顫常見於以下幾種疾病:
1、特發性震顫
主要表現為姿勢性震顫,也就是說肢體活動時震顫明顯,靜止時減輕或消失,絕大多數患者有遺傳病史,患病年齡無固定,並且大多數患者在飲酒後症狀減輕,但次日症狀加重。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震顫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手抖在雙手放鬆不動的時候明顯,發病時拇指與屈曲的食指間呈「搓丸樣」動作。患病人群多在65歲以上。
3、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亦可能引起手抖,嚴重時會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在手抖的同時,還伴有短時間內體重下降較快、消瘦、多汗、突眼、心跳加速等症狀,可通過血清甲狀腺素及甲狀腺B超檢查進行辨別。以青年女性最常見。
4、酒精中毒
長期大量的飲酒導致酒精中毒,部分人會出現姿勢性震顫,或者處於酒精戒斷期間,身體會出現震顫,主要表現為全身性的肢體抖動,呈現出一種戒斷症狀。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向力障礙、精神異常、 幻覺等瞻妄表現。
5、腦部疾病或者腦外傷病史
手抖多見於腦動脈硬化、中腦或者小腦病變、肝性腦病,以及腦外傷引起神經損傷,從而引發後遺症,部分人表現為手抖。
6、頸椎病
頸椎病患者出現手抖,但會伴隨著頸背疼痛、僵硬、四肢麻木無力、活動受限、頭暈、嘔吐等,嚴重時會出現視力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症狀。
7、其他疾病
老年痴呆晚期、肝病導致的撲翼樣震顫、葯物性震顫。
重慶三博江陵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蔡璞再次提醒大家:由於手抖是很多疾病都會出現的症狀,所以不能光憑手抖來判定是屬於哪種疾病,還需看其他伴隨症狀;因此,及時到醫院就診是非常必要的,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進行的判斷,做相關檢查來確定是哪種疾病。

閱讀全文

與我媽80歲了手有時抖動咋回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的膳食營養板報 瀏覽:743
企業病退未到退休年齡 瀏覽:696
老年人累一點喘不上氣 瀏覽:448
50歲三點 瀏覽:605
如何讓孩子記住父母的好 瀏覽:195
2016年退休金何時到位 瀏覽:872
神愛我老人家舞蹈 瀏覽:887
社保退休工齡怎麼計算 瀏覽:84
長壽牌盒子 瀏覽:310
個人所得稅父母平攤是多少 瀏覽:86
留守兒童如何彌補父母 瀏覽:932
將老年大學納入事業單位的意見 瀏覽:267
2021年父母房產如何贈與獨子 瀏覽:896
昆明敬老院圖片 瀏覽:15
期滿換證沈陽沈北哪個醫院能體檢 瀏覽:858
哈爾濱老年大學有古琴班嗎 瀏覽:325
三界養老院 瀏覽:834
上饒養老保險到什麼時候停止 瀏覽:792
退休人員申領社保卡需要掏錢 瀏覽:753
重慶市社保退休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