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歲之天命。怎麼解釋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劉氏《正義》引《漢書董仲舒傳對策》曰:「天令之謂命。」劉氏《正義》說:「知天命者,知己為天所命,非虛生也。蓋夫子當衰周之時,賢聖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學之,知其有得,而自謙言無大過。則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與己之不負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於己,而受之於天,聖人所不敢辭也。」孔子學《易》,乃知天命。吾人雖聞天命,未必能知,須先信賴聖言,以求知之。
Ⅱ 大白話說吧,50歲知天命什麼意思
就是到了50了,經歷過人生的種種,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圍所在,對一切都看得比較開了,覺得一切隨緣就好,變得佛系。
Ⅲ 五十知天命什麼意思
意思是:五十歲以後能知道並順應天命。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3)50歲天命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歷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全中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
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復章節出現。
Ⅳ 五十而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中的“天命”其實就是字面意思。老天對你的命令。也就是說五十歲的時候,人就知道自己生下來是應該干什麼的了。完整的看一下孔子的這幾句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們就能看出,孔子對人一生的看法。
人的一生被孔子分為了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人都應該有不同的進步。孔子告訴我們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每個階段要做的事情。這就是讓人們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成長起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孔子這段話的含義。
孔子在“五十知天命”後邊說了一句“六十而耳順”。就是說六十歲的時候,聽到什麼話都覺得順耳,不再去糾結旁人的話語,這是知天命的效果。當人知道了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時,別人的話語就不能動搖自己的信念了。這里的“天命”便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Ⅳ 五十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內。
「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容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夫子大概到了50歲的年齡,或是因為年齡的積累或是因為閱歷的積累,忽然覺得自己來到這亂世,必定肩負這上天的使命,雖說是上天給的差遣,但也不一定就意味著上天會保佑到底。困難和阻礙會隨時發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5)50歲天命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五十歲,人生的重大轉折點。這是一個總結一生的時間拐點,所謂的知天命,我理解的就是指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而得出自己所取得成績的多少,從而得知自己所創造的價值。更因為自己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的生理和身體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精力也開始出現了懈怠,很難再去創造巔峰了。
對於這種現象的無奈,又無力去化解,所以,從古人開始,就把這種無奈拋給了老天。所以,就出現了天命一詞,再加上自己的無奈總結,也就有了知天命一說。
Ⅵ 50歲知天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敘述方法。
「知天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後,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Ⅶ 五十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
「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已經很難實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順應天命。數據表明古代人的平均壽命為30歲,50歲就相當於現在的80高壽,假如古代人已經活到五十歲了,那肯定是把什麼事都看的雲淡風輕了,畢竟沒幾天日子了,平平淡淡也就夠了。
孔夫子大概到了50歲的年齡,認為盡人事,聽天命。與我們今天所說的,不盡相同,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命該如此,也不往別人身上推卸責任,就是人生的之大得,「知天命」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但是也千萬不要用年齡來說明你的閱歷和人格,那樣永遠都參不透五十知天命的意思。
Ⅷ 為什麼說50歲知天命
解答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版不惑權,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至於孔子為什麼說「五十而知天命」?我覺得這應該跟孔子一生的際遇有關.孔子窮一生之精力,以六藝教育為手段,以克己復禮為目標,周遊列國,招搖過市,弄才求官,到處碰壁,人言其惶惶如喪家之犬.而隨著年齡的漸大,性情隨之淡定,可謂達天致地,所以自己才會有這樣的一番總結.也就是說,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孔子明白了自己一生將在推銷自己政治主張中度過,這就是自己的命!
Ⅸ 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到底是什麼,到50歲就知曉
天命即主宰者的意志。五十歲,人已經步入中年,奮斗拼搏了大半輩子,基本上已經知道了適合自己走的是什麼樣的一個道路,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究竟是怎樣,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大的精力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者人生理想。人在50歲之前已經經歷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此時的心都已經平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句話出自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總的來說是人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人生軌跡比較曲折,為螺旋式上升,人生起起伏伏充滿了波折。到40歲的時候,不再迷惑人生到達高峰期,五十歲人生軌跡就比較平穩,已經不再是怨天尤人的年紀了。